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高下

司法高下

發布時間: 2022-08-20 03:05:21

⑴ 明代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地位有高下之分嗎

明代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地位是一樣的。

明代,刑部職掌天下刑名;都察院職掌稽查糾察;大理寺職掌復核駁正。任何刑名案件,未經大理寺的審核復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獄發遣。
在程序上有先後,但地位是一樣的。

明代,中央司法機關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稱三法司。

其中刑部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洪武元年置,最初設四子部,其後機構設置經多次變動至最後發展為一司務廳,一照磨所,十三清吏司。其職掌為:「刑部尚書、左右侍郎,掌天下刑名及徒皂、勾復、關禁之政令。」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

大理寺掌復核,吳元年,置大理寺,其後屢罷屢革,至永樂初年始確定。其設官,據《大明會典》載:「大理寺正官,卿一員,左右少卿二員,左右寺丞二員。」[45]其職掌,據《諸司職掌》載:「本寺官其所屬左右寺官,職專審錄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駁。事有冤枉者,推情辯明。務必刑歸有罪,不陷無辜。」 也具有現在最高法院的一些職能。

都察院是國家最高監察機關,兼理刑名,亦擁有司法審判權。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兩名,左、右副都御史兩名,左、右僉都御史各兩名。(系依據萬曆十五年頒行之《大明會典》)下設十三道,但十三道監察御史非都御史的屬官,可以相互參劾,不受其約束。都御史的職權為:「都御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姦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相當於現在的檢察院。

⑵ 中國古代的官銜和職位


中華文化--中國古代官品制度

中國古代官制中存在著兩類官職:一類具有實際行政職能,另一類則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秦漢以降,歷代品位性等級的形態、來源,品位性官職的數量、類別紛繁復雜並且因時而異,其每一細微變化都可以折射出相關政治變遷,解析其中的原因可以顯示出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一些重要特點。

秦漢官僚的頭銜相當簡潔,大多不過一官而已。像「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這樣的頭銜是很希罕的。但漢以後就不同了,官僚的頭銜疊床架屋,諸如「使持節侍中都督南徐兗北徐南兗青冀六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南徐州刺史竟陵□開國公」、「使持節特進侍中太尉公尚書令都督冀定滄瀛幽殷並肆雲朔十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並肆汾大行台僕射領六州九(大)酋長大都督散騎常侍御史中尉領領左右駙馬都尉南趙郡開國公」之類官僚結銜,看得人眼花繚亂。

就算魏晉以後的官兒比秦漢能幹,兼治十數職畢竟勉為其難。其實這成堆的官銜各有不同性質,並不一定都對應著一份差事,許多不過用來增添榮耀、加重資望及賦予待遇而已。例如「侍中」、「散騎常侍」就是加號,加之者得以佩貂珥蟬,神氣多了。「特進」也是加銜,由此朝會時班次就可以進至三公之下了。加「開府儀同三司」則可開設府署、辟召掾屬,享受和三公同等的禮儀。「驃騎大將軍」並不是軍職而是軍階,稱「軍階」也只是因其名為武號而已,文官也常用「某某將軍」標志位階。散官「左光祿大夫」用於標志文官位階,在北朝武職也能獲得。此外上述頭銜中還包括兼銜、爵號等等。這時官僚的業績未必超邁秦漢,可資誇耀的官號卻五光十色、琳琅滿目了。

這樣看來,中國古代的職類結構中至少存在著兩類官職:一類承擔兵刑錢谷、監察考選等等實際行政職能,另一類則主要用於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屬「品位性職類」。後一類官號的權責規定有時只是徒具其名,但它們卻具有不容忽視的品位意義:用於增添資望、賦予待遇、確認品階,以及提供起家官職或遷轉階梯,提供候選、儲才或安排冗散之位。前面征舉的長串官銜,其中有許多就是這類官號。當然,在職能性和品位性官職之間,也存在大量既有職能、又有很濃的品位色彩的官。

品位性官職進一步發展,就形成了散階制,這在唐宋時期尤為突出。以唐制為例,其時文武散階分別由文武散官構成。文武散階都是29階,分別以「大夫」、「郎」或「將軍」、「校尉」等為名。粗通古代史的人都會知道,這些大夫、將軍等已不再是官職了,只是標志等級的階號,好像近代的軍銜。散階和職事官階並不一致,為此還發展出了「行」、「守」等術語以規范之。在入仕之初,官員首先獲得的是散階;在任滿解職的時候,散階依然維系著官員品級;在授予職事官時,散階高低是必須考慮的因素。曾有眾多待遇從屬於散階,例如薪俸、給田免課、刑罰、班序、車輿、衣服等,此外還涉及致仕、封爵、置媵、營繕、喪葬、謚議等方面的待遇。北宋前期一度以「寄祿官」為階官。唐宋的敘階及進階制度,繁復得讓人眼暈。

現代文官等級制中,依據品位的分等和職位的分等,構成了兩種不同類型。品位的分等是針對人員資歷品級的分等,表現為跟人走的官階;職位的分等則僅僅針對崗位權責確定報酬、劃分等級,此外就別無官階了。唐宋的「階職分立制」,顯屬品位分等。

傳統文官等級制乍一看來好像很簡單:秦漢用「若干石」的祿秩,魏晉以降用九品官品,如此而已。其實不然。祿秩或九品僅僅是級差而已,透過「品位—職位」視角,我們能看到多得多的東西。階官與職事官都用九品來標志高下,但對於前者,九品是個人的位階;對於後者,九品是職位的等級,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於是第一,職位本身的高低構成了序列;第二,個人的官階高低構成了又一序列。

如果由「品位」繼續說下去,則還有第三,作為「品位」而被運用的各色官號、名位、加銜、兼職等等,事實也是等級制的重要部分,往往構成了或清晰、或模糊的序列,對應著不同地位待遇。進而還有第四,級差本身也可能用如品位。比如說吧,漢代的官僚待遇有一些逐漸與祿秩等級相應了,如六百石以上官有免役權、「先請」權,二千石以上官有任子權。比起權益只和具體職位掛鉤的做法,待遇依品級而定則品位分等色彩就濃厚了一些。後代也有大量官僚特權以官品為差。清代的「加某品銜」、「加某品服俸」,等於是把官品本身用如品位了。此外還有第五,勛官、封爵的等級雖非官階,但無疑也具有某種品位功能。

歷代王朝中這些因素形形色色、錯綜交織,且不斷發生著各種變異,呈現為不同格局。甲骨文和金文中一般情況是一人一官,那麼也許有人就會用「早期特徵」解釋秦漢的官銜簡煉。南北朝的官僚遷轉,有時就能看到各種官銜的此升彼降:某人遷某官步子過大了,就略降其另一銜號以資微調,以更精確地確認這位官僚的品級。古人札記記述,元明的官銜有多達200多字的。傳統的等級與職類安排的演進,不僅體現在職能分工的日益細密上,還體現在權益分配、品位設置的日益復雜化上。

不過若把品位的復雜化僅僅看成一個線性進程,也未盡然。比如說,不妨認為周代官員都擁有兩個基本官稱,司馬、司寇、右師、大史什麼的當然應該看成職事;而被後儒稱為「內爵」的卿、大夫、士序列,看來就有從屬個人的「品位」意味了。《周禮》對某官用中大夫、下大夫還是用上士、中士、下士,都有明確規定。在世卿世祿的貴族制下,「內爵」等級首先取決於宗法身份,各色禮遇權益大都附麗於爵級。這種獨立於官職的「內爵」,可以視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品位分等。

秦漢用「若干石」祿秩來標志官僚等級,而祿秩有一個突出特點,它很大程度上是附麗於職位的:居其職方有其秩,居其職則從其秩。做了太守你就是「二千石」,一旦解職,「二千石」就非你所有了。官員因故去職後朝廷並不為之保留既往官資,再仕之職低於原秩也不希罕。比如有位六百石縣令,在辭官為父母服喪三年後,只謀到了一個百石的州從事。甚至三公的再仕官低於原職也不希罕。假如以前做過三公,那麼做千石的尚書令時朝廷多少有些優待,可給予二千石的待遇,但仍達不到先前相當「萬石」的級別;但如故官二千石者做了尚書令,就這點兒優待也沒有了,只能依從新職的千石之秩。今人經常詬病職位能上不能下、級別能高不能低,秦漢卻不是這樣。這很有點職位分等的意思吧。也就是說,從先秦「內爵」到漢代祿秩,官制中的品位因素反倒一度趨於淡化。

論漢代官制:「從整個制度來看,與後世相比,冗官不多,而且每個官吏都擔負非常具體的任務。……冗官少恐怕是官僚制發展的表現,但也是官僚制尚處於初期階段的特點。」所謂「初期階段的表現」,除了簡單粗糙外還可做較積極的理解:官僚組織在初創時總是較為精幹有效的;此後隨時光推移,老化、腐化和貴族化因素便逐漸滋生積累,包括冗官充塞、品級繁復等等。秦漢等級管理的簡單性中包含著草創的粗糙,但同時又是簡煉明快、富有新生朝氣的;唐宋入流、進階、磨勘、改官的復雜程序當然含有制度的進化,但過分的繁文縟節、繁瑣細密,也反映王朝已須為官僚的特權分配窮思殫慮,這部分事務畸形膨脹開來了。

唐宋的散階制,上承魏晉南北朝的制度余緒。由於士族門閥政治東風送暖,魏晉以來官制中的品位因素百花爭艷。秦漢的領兵武職「將軍」,很快就虛銜化為軍階。各種冗官、名號、榮銜的滋生如雨後春筍。散官大夫在漢代只是沒有固定職事,卻經常承擔臨時差使,魏晉以下則幾乎就是冗散或榮銜。漢代加官本來具有的職能意義,在此期也明顯淡化。南北朝時形成了東西省體制,兩省文武散官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入仕初階、遷轉階梯及用作加銜。此外秘書著作之官、東宮侍從及府官僚掾,也因優游無事、主要用於起家遷轉而大為「品位化」了。在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下,中正依門第而定品,士人在入仕之初甚至之前,就先已擁有了一種作為官資的「門品」了。相關的各種選例,包括清濁有別、士庶有別、文武有別、官吏有別,都具有強烈的品位性質。後代好些品位性設置,都是此期發展起來的,例如重文輕武之制、流內流外之制等等。唐代的文武散階就來自南北朝的文散官和將軍號,而且與東西省散官呈沿革關系。

由唐宋而明清時代,轉折再度發生了。明代的散階形似唐宋而實已變質:唐代是據門蔭而授階、據階而授官,官職來自位階,或說以「階」為基準;明制卻是據官而授階的,有官職才有位階,散階通過入流和考滿來授受,並依職事變動相應調整,如此而已。所以學者認為明代散階僅是一種榮銜,不再有獨立於官品。清代官員的等級待遇進一步向實際職務傾斜,散階制繼續淡化、簡化,甚至混同於封贈,面目全非了。

由此可見,品位分等和品位性職類在歷代並非直線前行,而是存在著起伏不平的波峰和波谷。周代的「內爵」可以視為最早的品位分等,漢代祿秩等級則顯示了「附麗於職位」的鮮明特徵;魏晉南北朝的「門品」等等制度,無疑是品位性安排和品位性官職的一個高峰,唐宋階官承其餘緒;明清時則又出現了向職位分等回歸的趨勢。

那些波峰和波谷不會無因而來,與各代官僚政治和官僚群體的性格變遷,肯定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不能不涉及品位分等和職位分等的不同傾向性的問題了。學者認為,品位的分等是「以人為中心」的,它有助於保障官僚的穩定感,使其不致因職位變動而喪失「級別」;職位的分等則是「以事為中心」的,體現了相對科學性、民主性,保證了效率和同工同酬。早期歷史文官制一般都呈品位分等,越傳統的社會越重身份,而「身份」就是一種從屬於個人的地位。例如,英國文官制的誕生較早,所以採用了品位分等之法、殘留著貴族色彩,與富有現代性的美國文官制相當不同。

進而這兩種分等就可以和官僚的「自利取向」或「服務取向」問題聯系起來。在「服務取向」的情況下,官僚只有很小的自主性和拓展特權的天地,專制君王的鐵腕迫使他們成為動員資源、統一國家和壓制反抗的有效工具。而在「自利取向」情況下,官僚特權膨脹,擁有更大空間來牟取一己私利;官額膨脹而效率下降;官僚將官位僅僅視為薪俸之源,將之「私有化」甚至世襲化,並使自身「貴族化」了。我們假定:重身份、「以人為中心」的品位分等安排,與官僚的「自利取向」或「貴族化」傾向具有更大親和性;重效率、「以事為中心」的職位之分等,則與官僚的「服務取向」呈內在契合關系。

由此來看歷代官階制變遷:周代官員的卿、大夫、士的品位性分等,與其時的封建貴族政治相為表裡。戰國急劇的官僚制化造成了身份制的斷裂,秦漢強硬的皇權「以吏治天下」,或說以「吏」的形象為百官定性定位,相應地,祿秩等級便呈現出從屬於職位的濃厚色彩。魏晉以降官僚階層大為「士族化」了,與士族門閥政治相應,此期等級制中的品位因素在帝國時代名列前茅。唐宋發達的散階制,一方面殘留著上一時代的影響,敘階時「一切以門蔭結品」;同時「勞考進敘」之制又顯示,它已回歸於官僚政治范疇之內了。至如明清時代向職位分等的一定回歸,與學者所雲此期「專制皇權高度強化」、「官僚法律特權地位降低」,應該說直接相關。

對歷代品位制變遷的如上敘述,只是個非常粗線條的勾勒;除了以上概括的5類品位安排之外,肯定還找得出更多的品位因素。歷代品位性等級的形態、來源,品位性官職的數量、類別紛繁錯綜且因時而異,其每一細微變化都可以折射出相關政治變遷;解析其間因果,便可以顯示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一些重要側面。品位視角的官制研究,較之職能視角的官制研究,應該說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曹魏建立後由吏部尚書陳群提出。它的主要內容是,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的官員任「中正」,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實際上官員都從世家大族中選定,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都以此制選官。

唐代的官僚等級制下 在職事官之外,存在著文散階和武散階序列,它們分別由文武散官構成,被稱為「散位」、「本品」或「本階」。文散官一共有29階。開府儀同三司居從一品,特進居正二品;自從二品到從五品下的11號都以「大夫」為名,分別是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正議大夫、通議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議大夫、朝請大夫、朝散大夫;自正六品上到從九品下,分別是朝議郎、承議郎、奉議郎、通直郎、朝請郎、宣德郎、朝散郎、宣義郎、給事郎、征事郎、承奉郎、承務郎、儒林郎、登仕郎、文林郎、將仕郎。武散官也是29階。自從一品到正三品分別是驃騎大將軍、輔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冠軍大將軍;自從三品到從五品下分別為雲麾將軍、忠武將軍、壯武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定遠將軍、寧遠將軍、游騎將軍、游擊將軍;正六品上到從九品下,上階為校尉、下階為副尉,分別是昭武校尉、昭武副尉、振威校尉、振武副尉、致果校尉、致果副尉、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宣節校尉、宣節副尉、禦侮校尉、禦侮副尉、仁勇校尉、仁勇副尉、陪戎校尉、陪戎副尉。白居易《輕肥》有句:「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依照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緋衣,二品、三品官佩紫綬,「大夫」與「將軍」都是就散階而言的。

其官司之別,曰省、曰台、曰寺、曰監、曰衛、曰府,各統其屬,以分職定位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這里的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御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

正一品:【正國級】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局長】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正國級減】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副職】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提督【綠營軍區司令】

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

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國務委員】、翰林院掌院學士【社科院院長】
文職外官:巡撫【省委書記】、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長】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副部級】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副書記】、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長】、奉天府府尹【直轄市長】、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副部級減】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廳級加】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訪辦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外交部長】、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長】、奉天府丞【直轄市副市長】、各省守巡道員【地委專區書記】、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廳級】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中央黨校校長】
文職外官:知府【市委書記】、土知府【自治市市委書記】、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廳級減】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長】、太醫院院使【首長醫院院長】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副廳級加】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直轄縣書記】、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副廳級減】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縣處級加】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縣處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首都縣副縣長】、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縣委書記】、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副處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科級】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副科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股級】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副股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普通科員】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參考資料:http://author.readnovel.com/novel/16182.html

⑶ 司法好還是公安好

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都不錯。正式考取的一般都是公務員編制。待遇差不多。關鍵看自己的喜好了。

⑷ 判決書的根本要求

判決書的製作,在實質上應當具備邏輯性和公正性的特點。
(一)邏輯性。司法裁判要辨別是非曲直,要解決互相對立的訴訟爭議,要對案件事實予以揭示和證明,就必須使用一定的邏輯形式。司法過程是一個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邏輯進行推理和判斷的過程,邏輯是司法實踐的基本工具。
司法判決使用的是三段論式的邏輯形式。早在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司法判決中,這種邏輯形式就已經開始運用。司法判決的邏輯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指判決書的結構是三段論的邏輯推理關系。判決書除首部和尾部外,可概括劃分為認定事實、法律理由、判決主文三大部分,三部分之間是三段論的邏輯推理關系。即認定事實是小前提,法律理由是大前提,判決主文是結論。如果認定的事實不清,所依據的證據不足,則是小前提不成立;如果適用法律不當,則是大前提不成立。小前提或大前提的不成立,都會導致結論的錯誤,即推導出錯誤的判決結果。其二是指在認定事實和確定責任時,通常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進行證明。其操作方法與前述相同,即法官在具體的案件中要以法律的相關條文作為三段論的大前提,將案件事實作為小前提,從而推導出一個司法結論。在判例法國家,法官在進行這種演繹推理之前需要先進行一番歸納推理,即先要搜集上級法院或本院從前的有關判決,從這些司法先例中歸納出一個一般原則,再以演繹之法將此一般原則應用於具體案件中。
司法是法官以法律規則為標准對當事人行為的判斷。司法判決上的邏輯推理完全憑借法律與案件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而不受非法律或非邏輯因素的干擾,這也是法治精神的充分體現。法律判斷是以事實認定與規則適用為中心的思維活動,法官首先是服從規則而不是其他。為此,法官必須以縝密的邏輯,謹慎地對待情感因素。在任何情況下,製作司法判決的法官都應當在法律規則的范圍內,在法律術語的承載下,運用縝密的邏輯形式進行推導判斷,並謹慎地排除法律邏輯要素之外的紛擾。高素養的法官應在其製作的判決書中體現嫻熟的邏輯思維及判斷能力:一是以證據規則為依據,通過質證取捨定案證據;二是以認證為基礎,通過分析確定案涉事實;三是以具體的法律規定為大前提,以案件事實為小前提,最終演繹推導出一個裁決結果。只有這種根植於法律規則及案件事實之上的司法結論才會令人信服。
強調司法判決三段論式的邏輯形式,主要是為了保證能夠合情合理地推導出具有說服力的司法結論,並通過對司法結論的說明與論證,使當事人和社會公眾認知該結論是理性裁斷的結晶而非為隨意擅斷的結果。但是,司法結論的適當與否取決於當事人各方訴訟能力的高低,法律推論並不能導出普遍適用的必然結論。因此,司法判決的邏輯性並不等於說法官的論證都要機械地保持形式上的合乎邏輯,法律邏輯與法官的自由裁量功能互補,相輔相成,不能孤立或絕對化。
(二)公正性。公正是司法判決的靈魂。判決書的基本功能,在於為糾紛的解決提供一個合理的證明(在判例法國家還具有在可能的情況下為以後類似案件的裁判提供一種坐標的功能)。肖揚院長指出「要加快裁判文書的改革步伐」,「做到裁判文書無懈可擊」,「裁判文書敘述事實清楚,說理充分,引用法律條文准確無誤,說服力強」,強調了司法判決公正性與論理性的重要性。司法判決存在的基本價值在於體現利益分配的公正。判決的公正性是第一位的,判決形式或實質的其他特點是第二位的、是對公正性的支持而不能替代公正本身。
對一份司法判決而言,如果其裁斷結果是非理性的、不公正的,那麼判決書中所體現的再嚴謹和高超的邏輯推理,再鮮明的規范性、創新性、公開性、法律性和准確性的形式特點也毫無價值。通常而言,由於法律和事實的不確定性,因而裁決結果的公正性標准往往難以界定(當然,違背基本法律規則認定事實、裁斷案件的不在此列)。也正因為如此,實務界才越來越重視司法判決的理性含量。裁判文書改革應從現實出發,以增強判決的論理性為著手點。當今社會,司法民主已滲透於審判的各個環節,理性審判是法院「公正與效率」主題的必然要求,增強說理性、以理服人是司法判決的內在需要,也是理性審判意識在司法判決上的體現。司法判決的理性化程度反映了法律文書的品位,富於理性含量的判決書,通過透徹的說理、充分的論證,保證了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知曉、理解裁判結果之所以然。因此,強化司法判決的論理性是實現判決公正性的途徑與保障。
具體案件司法判決的論理性應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一切訴訟活動歸根到底是肯定證據或否定證據的對抗過程,所以判決書的認證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製作判決時,應詳盡分析當事人各方的證據及各種證據之間的相互關系,依照法定的證據規則進行合理的取捨。要詳細闡述證據採信與否的理由,體現司法中立的基本內涵和公開公正的固有特點,而不能僅記載認證結果了事。
其二,在法律適用分析上,判決書對涉案的法律關系應定性准確,立論扎實;要詳細論述對當事人雙方訴辯意見和主張支持與否的根據,而不能沿用套語對爭點概括了事,更不能避而不談;要把論證過程中的論點與查明的事實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聯系;論證過程應層層深入,最終自然而合理地導出司法結果,使司法判決的結論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惟一性,使之紮根於豐滿的法理與情理之中。當然,增強詞法判決的論理性僅是實現判決公正性的手段,而不是終極目標;文字的長短和論證的多少本身與公正性的實質無關。過分誇大判決論理性的功效並不適當。盡管如此,充分說理、綿密分析、廣博涉獵、文采飛揚、風格精美的司法判決,不僅是法律職業者所推崇的,也是社會公眾所期盼的。
法官的司法經驗與智慧開示於司法判決之上,司法判決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法官業務素質的高下,因此,司法判決的製作不可不慎之又慎。

⑸ 司法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一般認為是財政局好。
各級財政部門是我國財政行政主管部門,是國務院和各回級地方人民政府的答組成部門,掌握中央和地方財政大權。
各級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門。是國務院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的組成部門,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在我國,司法局本身並具有司法權,僅僅是各級政府宣傳法律的職能部門,真正擁有司法權的公、檢、法這些機關。相對於財政局來講,地位不是很重要。一般來講,財政局局長是同級政府的黨組成員,而司法局長不是。
當然,什麼工作也要看什麼干,世界上只有平庸的人,沒有平庸的崗位。時傳祥是掏糞工人,一樣可以成為全國勞動模範,陳永貴只是一個農民,也可以做國務院副總理。

⑹ 「六部尚書」中哪個職位更高些

「六部尚書」當中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在這些職位當中吏部尚書的權利更大一些。

六部之一的吏部尚書

關於吏部尚書這個官職,最早起源於三國時期的魏晉南北朝,在西晉建立之後才正式開始有了吏部尚書這個職務。吏部尚書最開始只是一個負責低級官員選拔的職務,直到隋朝的時候,權力才慢慢變大,最終成為了六部尚書之一。從那以後,吏部尚書從一個負責低級官員選拔的職務,變成負責選拔朝廷棟梁之才,這個職務也一直沿用到清朝結束。

部主要負責全國土木水利工程以及某些武器的研發,算是古代的一個高科技部門。但是由於古代商人跟工匠的地位比農民還低,所以工部自然不被其他五部看得起,同樣作為工部尚書自然不受重視,很多時候都會成為幫其他部門背鍋的對象。

⑺ 司法局與公安局區別

法律分析:司法局和公安局都屬於國家機關,司法局和公安局的工作人員都持有公務員編制。能進司法局工作或者進公安局工作都好。兩者沒有高下之別。司法局和公安局都是政府派出單位,從級別上講都一樣,都是科局級單位。公安局是公安機關的組織形式,是主管公安工作的政府下設職能部門。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司法局規格比法院、檢察院略低,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

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七條 國家實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和職責設置公務員領導職務、職級序列。

第十八條 公務員領導職務根據憲法、有關法律和機構規格設置。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⑻ 連降三級…經常聽到古裝電視劇中,皇上吧某某官員連降三級,清代的官員等級制度是怎麼分的

清朝官員等級
[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舊讀zòng)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此外還有超品官員,宗室不入八分輔國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視為超品。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一般來講,清代的官制體系分為兩大類,一是地域體系,分為京官和地方官兩大系統。二是職能體系,分為文官和武官兩大系統。兩大類相互交錯。其中,京官系統中以文職官員為主,地方官系統中則文武兼有。
[編輯本段]品級詳解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編輯本段]品級區分
品級高下與職能所屬,通過服飾與頂戴區分。以頂珠為例,官員品級高低一目瞭然。
一品珊瑚,表面光華,俗稱亮紅頂
二品起花珊瑚,俗稱暗紅頂,即頂珠正面雕刻壽字
三品藍寶石,俗稱亮藍頂,
四品青金石,俗稱暗藍頂
五品硨磲(chequ)石
六品水晶
七品素金,即表面光華的金頂
八九品鏤花金頂

⑼ 法官獨立審案的重要意義

一、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內涵 現代司法理論一般認為,司法獨立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審判權只能由法院行使,其他任何機關都不能行使;二是指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憲法和法律,既不受立法、行政機關的干涉,也不受其他法院或本院其他法官的影響。」 所謂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是指法官享有全權審理和裁判案件的權利,同時,對自己的不正確或錯誤裁判承擔完全責任的審判工作制度。現代法制中全部司法程序基本上都是為保證實現行使審判職權的法官個人判斷和公正裁決而設置的,司法責任最終也是由法官個人承擔,即司法職權和司法責任應當是個體化的。這不僅指法官對司法機關以外力量的獨立,更重要的是指法官在司法機關內部即法官相互之間的獨立。 這兩個層面的含義中,第一個層面的含義是實現法官獨立的前提,而第二個層面才是司法獨立的核心內容和終極價值目標。在國外的立法中,往往更強調法官獨立。這是因為,他們通常認為,「法院完全獨立於政府機關,這在法律上是無需強調的。這種獨立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必然包括了每個法官的獨立性從而也包括了全體法官的獨立性。因此,各個審判機構的獨立決策,也就不需法律作出特別的規定。只要每個法官作為個人是獨立的,則審判機構也就是獨立的。」可見,完整意義的審判獨立不僅指法院整體應享有對於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個人的集體獨立,更包括法官依據法律自由而公正地作出裁判的職務獨立以及給予法官以適當的職位保障以確保其不受不當的威脅、壓力的身份獨立。 二、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理論依據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由此可見人對於法的運行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的。作為運用法律的司法人員,如果不能夠獨立,他們就不可能忠於法律忠於正義。重視並確立法官的獨立審判權,主要源於以下幾點理由: (一)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是實現審判權獨立的關鍵。一般認為,審判權的獨立行使包括外部獨立和內部獨立兩個方面。外部獨立主要是對行政機關、政黨、人大及其領導人的獨立。內部獨立分為兩部分:一是各級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下級法院不受上級法院影響,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不能在其進行具體審判活動時進行干涉,而只能在其裁決作出後,依法定程序進行監督、加以變更;二是同級法院法官之間相互獨立,不受其他法官包括擔任法院領導職務的法官的干涉,法官享有按照自己對事實和法律的見解,通過法律規定的審判組織形式作出裁決的權利。內部獨立是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核心,是審判公正的前提條件。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案件的審理實行獨任制和合議制的方式。由於案件的審理職責是由具體的法官履行的,法官的審判職權是通過獨任制或合議制的方式來行使的,法官是最終承擔案件裁決使命的人,是法院審判權的行使主體,所以說法院審判權的內部獨立是依靠法官對法定審判職責的履行來實現的。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是法院審判權獨立的內在部分,直接決定著外部獨立的程度,沒有法官的獨立審判權,就不可能有獨立的案件審理和判決,法院的審判獨立也就無從談起。而長期以來人民法院組織法和法官法並沒有明確和肯定法官個人獨立享有審判權。這種認識上的滯後,立法上的粗疏,導致了對法官獨立地位未予充分地重視,出現了現行的審判體制改革措施與審判獨立不相適應的狀況。為了使法官真正享有獨立裁決的權力,就需要深化審判體制改革,不斷強化獨任制和合議庭法官的獨立地位和作用,賦予法官相應的權力,明確其在訴訟中的獨立地位、權力和職責。 (二)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審判體制改革的需要。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是現代審判制度的主要特徵,是一項國際性司法原則,採用成文憲法的國家一般都對法官獨立予以了明確的規定,採用不成文憲法的國家,法官獨立也早巳成為有約束力的憲法慣例。例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第97條規定:「法官具有獨立性,只服從憲法和法律。」義大利憲法第10條規定:「司法權以人民名義行使之,法官只服從法律。」日本國憲法第76條規定:「所有法官依良心獨立行使職權,只受本憲法和法律的約束。」《聯合國司法獨立世界宣言》也規定:「在作出判決的過程中,法官應與其司法界的同事和上級保持獨立。法官個人應當自由地履行其職責,根據他們對事實的分析和對法律的理解,公正地裁決其所受理的案件,而不應有任何約束,也不應為任何直接或間接的不當影響、慫恿、壓力、威脅或干涉所左右。」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隨著進出口貿易活動的增加,與進出口相關的糾紛案件將會進一步增多,法官審理案件的難度和社會壓力亦會相應地增大。如何處理好權與法、人治與法治的關系,遵循國際規則,借鑒外國成功的法律經驗,保障法官在行使審判職權中的獨立地位,將成為我國審判體制改革不可迴避的關鍵問題。 (三)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是公正司法,樹立審判權威的保障。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條件,司法公正是司法獨立的價值目標。司法能否公正,在實體上,取決於法律本身是否體現多數人的意志,是否「良法」;在程序上,取決於訴訟制度的設計是否完善、合理。但是,司法獨立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憲政制度,為實現司法公正提供了制度基礎。因此就當從司法與實行法治關系這一更高的角度,對司法獨立的價值進行定位。雖然,目前對「法治」概念有多種解釋,但多數觀念認為,法治意味著法律具有至上無上的權威,意味著國家權力的合理配置和制衡。法律的至高無上,必須通過法律的實施,才能得到切實的體現。司法是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的最後一道防線。因此,司法對於維護法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至關重要,當然,通過司法體現法律的權威,並不是靠強行壓制,而是靠嚴格遵循既定的法律規范維護法制的統一性和司法的公正性來得到實現。維護法制的統一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必須以司法獨立作為先決條件。法治以民主政治為基礎,而民主政以反國家權力過於集中、要求對權力進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制約為重要內容。在現代,由於社會結構的變更,導致國家與社會分離,也導致司法權從行政權中分離出來。法院不再是政府為解決糾紛而設置的機構,而成為政府與民眾之間中立的裁判者,這一點在我國已得到認同。我們可以看到,司法獨立並不只是確保司法不受其他國家權力尤其是行政權的干預,它更進一步對行政權進行制約,在有的國家如美國,它甚至對立法權也予以抑制。因此,應當將司法獨立的價值定位為,實現國家權力的合理配置和制衡,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必備的制度基礎。 法律追求的價值是「公平 」、「正義」,如何能實現「公平」、「正義」呢?首先必須要保證司法的獨立性,離開了司法的獨立,公正性就無從談起,而審判權的獨立正是司法獨立的核心內容。眾所周知,司法權是中立性權力,司法權若不保持中立,司法的公平與正義就無從談起,法治便無法推行。保持司法中立,需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獨立審判,法官除向法律負責外,不向任何機關負責;二是在體制上司法權只接受監督,不接受命令。因此,賦予法官的獨立地位和相對較大的權力,是世界各國立法及司法實踐中追求司法公正的通常作法。審判作為公民權利及社會公正實現的最後保障,就要求司法機關特別是司法權行使的主體——法官不偏不倚,以事實為依據並依法律規定來裁決案件。正如馬克思所言,「法官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程序公正,並最終實現實體公正。也惟有如此,才能使法院通過法官的嚴肅執法,不為利害關系所動的品質,樹立審判權威,加強人們對審判的「公信」。 三、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現實需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打著明顯計劃經濟烙印的舊司法體制的弊端日益顯露出來,越來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也影響了司法獨立權威性。當前我國影響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影響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外部因素。 1、司法獨立與黨的領導的關系。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在實質權利關繫上,國家機關必須接受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司法機關與司法工作也不例外。雖然黨的領導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司法機關並不享有政治結構即國家權力關繫上的獨立。在我國目前的司法體制下,部分地區司法機關與地方黨委的關系是不正常的。司法機關基本上受命於黨委,成為黨委的附屬物,地方法官的任免權掌握在黨委手中。在審理案件過程中,黨委經常性直接過問案件情況並參與案件的討論和審理。更有甚者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個人情感給案件打批條,這在表面上看似乎迎合了某些人所謂的「絕對服從黨的領導」需要,事實上這種「以黨代審」的做法導致的部分辦案不公,反而使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威望大打折扣,嚴重損害司法機關的獨立性,成為導致腐敗的誘因之一。 2、司法獨立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德國法學家沃爾夫甘.許茨曾說過「行政侵犯司法,特別是侵犯法官的獨立,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問題。」可見,司法獨立就是要不受地方的影響,法官獨立審判案件。「地方影響對於確立法制和文明性來說,即使不是唯一有害的障礙,也是最有害的障礙之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要實現司法獨立就必須建立起不受地方影響的獨立司法機關。建國以來,司法機關的領導體制雖幾經變動,但我國法院的設置基本上還是走行政區劃的老路子,審判工作與司法工作不分,司法工作行政化現象極為明顯:其一,司法機關依行政區劃設置,與行政機關一一對應。這種層層設置的方式顯然是模仿行政機關建制的,明顯缺乏對司法工作特殊性的考慮。其二,對司法人員按行政幹部進行管理,與行政機關相對應。其三,工作方式上實行層層把關的首長負責制和請示匯報等行政方式,明顯不利於司法工作按法定程序進行。 如此以來,司法機關的人事權、財產權就受制於當地政府,在這種體制下,地方各級司法機關的獨立性難以得到切實保證,以致於在地方政府的干涉下,造成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主義和執行難現象,相當多的司法不公,其本身不是法官素質低的原因造成,而是由於當地政府施加影響。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地方經濟利益的案件中,因其事關當地政府的財源,而法院經費又是地方財政提供的,法院受自身利益的誘惑和行政權力的影響難以做出公正的判決,由於審判的事實不獨立,人事、財政上對地方政府的依賴,形成了一大堆「關系案」、「人情案」。 (二)影響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內部因素。 我國法院處理案件的現有模式仍然是一種請示匯報式的集體決策制度,這一制度不僅不能保障法官獨立審判權的行使,而且阻礙了法官制度改革的進程。這種模式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過大,法定的討論許可權演變為對案件的最終決定權。審判委員會作為法院內部設立的機構,是審判組織的一種形式。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1條規定審判委員會的任務和許可權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但在實踐中,審判委員會並不限於討論重大和疑難案件,一般並非重大和疑難的案件都向審判委員會匯報,經過短暫的討論後予以決定案件的處理結果,使案件上審判委員會討論變成了決定案件處理的必經程序,明顯超越了審判委員會的法定許可權,使審判委員會實際上成了法院內部決定案件處理結果的最高審判組織。 2、業務庭領導直接或者通過庭務會方式間接行使案件的決定權。業務庭是法院內部的行政機構,負責對庭內法官的行政管理工作。實踐中,辦案法官在這種行政模式下多沿用向庭領導匯報、由庭領導直接決定或通過庭領導提交庭務會、審判委員會決定的行政化判案方式。盡管近年來的改革措施有強化法官獨任制和合議制職能的作用,但辦案法官仍出於多種考慮或局限於多年形成的工作方法,自覺或不自覺地將案件主動納入了行政化的判案方式之中,這種判案方式明顯不符合審判獨立的原則。 3、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的案件請示已成為法院系統內較為規范化的制度。這一制度是指下級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就案件的定性、適用法律、如何處理等問題向上級法院請示,在得到明確的或原則性的指示和同意後,再對案件進行審理判決的內部活動。這一制度的實施有悖於憲法有關上下級法院之間監督與被監督關系的規定。 不科學的審判模式必定會造成不良的後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背離了審判公開原則,案件質量難以保證。對案件的處理決定是審判活動中的最重要部分,審判公開是我國憲法的一項原則。但在我國法院,內部的行政管理職能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審判職能混合在內部的行政管理職能中而處於附屬的地位,審判工作被認為是法院行政管理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常常由不親自審理案件的審判委員會及庭室領導決定案件的處理結果,行使判決職權,規避了訴訟法律規定的以審判公開為重心的迴避制度,影響了訴訟程序的公正。同時,由於審判委員會成員,並非是精通各門法律和熟悉各類案件的全才,在不親自查閱卷宗、不詳細研究案情的情況下,僅在有限的會議時間內聽取辦案法官短暫的匯報,就宣布處理結果,是很難保證案件質量的。質量難以保證的裁決和程序的不公,將會使審判權陷入信任危機,成為影響審判權獨立行使的內部障礙。 2、模糊了審判委員會、庭務會與獨任法官、合議庭法官之間的關系,混淆了審判委員會、庭務會與法官各自的職責范圍,加重了「審」、「判」分離現象。由於受我國行政隸屬支配一切的政治結構觀念的影響,法院自身的管理並沒有擺脫行政管理的方式,法院在相當程度上仍舊以行政級別高低與行政權力大小為依據,形成了法院內部行政決策決定審判決策的體系。在這樣一種強調下級服從上級的行政結構環境內,實質上是由審判委員會、庭務會統攬了法官所審案件的判決職權,使法官只對其審理的案件事實負責,不以任何形式享有獨立的審判權。 3、使法官產生依賴性,缺乏行使審判權的責任感。法官在要報審判委員舍、庭室領導決定案件結果的心理支配下,可能會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不作深入細致的研究,降低了責任心,增強了對審判委員會及庭室領導的依賴性,規避了法院現行體制改革中實行的錯案追究制度。 4、造成法官不思進取,業務素質不高的局面。良好的業務素質是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制度賴以形成、建立的前提條件。我國審判制度的改革最終應該是提高法官的素質,保證法官獨立准確地適用法律。但我國法官的業務素質不高,造成法官素質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結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法官的組成最初並非完全從專業角度考慮,而是從社會需要的領域出發,具備法律專業文憑未能成為充任法官的先決條件,法院成為各行各業中外行人員較為容易進入的部門。法官業務水平的低下,使其對法律缺乏應有的研究,對案件的審理難以與法學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相適應。二是法律規定的不足。法官法雖然規定了法官的任職條件,但標准過於寬泛。它僅要求法官必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但對專業水平達到何種程度沒有規定,甚至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亦可以成為法官。由於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高等院校在正規教育之外發放畢業證的情況較為泛濫。如果對法官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和條件不加限制和明確,將會降低法官的實際任職條件,繼續影響甚至惡化法官的整體業務素質。三是在我國這種「逐級上報、層層把關」的審判體制下,法官容易養成不思進取的惰習。當個人法律素養的高下並不決定案件的審理的時候,恐怕沒有太多的人會費心去鑽研業務,也不會在乎案件處理的質量。這樣做的結果,是使法官成為一種人人皆可為之的職業,法官職業的專業技術性盪然無存。 5、上下級法院之間的請示制度,實際上是用二審代替一審,使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事後監督變成了事前監督,既剝奪了當事人的上訴權,也削弱了法官獨立審判的職權。 四、保障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根本出路 (一)理順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外部關系。 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是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前提和基礎。但司法獨立制度的實行,涉及國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問題,筆者不想作過多的分析。只說明兩點: 1、 改變現有司法體制與黨的領導的關系。黨的領導和管理應該是對司法人員的外在管理和領導,即在思想作風、政治方向、組織路線、職業道德等方面,而並非是具體業務和工作的代辦與干預,同時必須樹立這樣一種觀念:法官忠實執行由黨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法律,便是最好地維護黨的領導的表現,那些違背而執行具體黨組織的臨時命令或者指示的做法,實質是在損害黨的領導。同時,司法機關要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事實上分開,互不隸屬,各自獨立運作。地方各級人大應該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等合法渠道進行集體會診式的事後監督,應當杜絕人大代表個人的「個案監督」。檢察監督也是庭後監督而非全程式監督,新聞媒體的報導方式可為對辦案進程進行「白描式」的客觀而及時的報道。 2、改革現有司法人事與財政制度。首先必須改變司法人事權控制在地方黨委、政府手中的現狀。筆者認為可以藉助當今新的一輪司法考試的春風,由國家司法部從上線合格的人中直接錄用並具體的分配到地方的各級法院。這些人員統一由司法部的人事部門直接管理工作,垂直領導。其次,必須改變地方政府把持司法財政權的現象。筆者認為司法財政應該由國家財政統一劃撥,或者按照各個地區的生活水平由司法部擬定一定的比例,由地方的政府每年從上繳的財政中按比例扣除,發給司法機關作為專款專用,由地方的人大嚴格監督,每年由地方的財政官員向地方人大報告司法財政的劃撥情況。 (二)改革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內部機制。 為了樹立我國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從機制上完善我國的審判制度。 1、改變法院現有的行政式工作模式。從管理方式,職責范圍等不同范疇,分離法院行政職能和審判職能,真正確立審判工作的核心地位。具體包括:(1)明確法院行政職能對審判職能的依附關系和服務薴系,淡化行政工作對審知工作的影響,消除以行政工作方式支配案件審判的情況,以突出法官在審理案件中的獨立地位。(2)以訴訟法律確定的工作方式為基點,進一步擴大獨任制和合議庭法官的決定權。削弱業務庭的行政管理職能,促成審判職能的不同分工由業務庭向獨任制和合議制轉化,建立以法官為核心的審判工作組織體系,取消審判組織中的行政領導負責制。使法院內部行政領導的職責明確化,在其不參加個案審理活動的情況下,吏其不能藉助行政管理職權干涉案件的審理與裁判活動。(3)重新確定審判委員會的地位,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將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限定在重大案件和疑難案件的范圍內,取消審判委員會法外對案件的決定權,使討論後形成的不同意見僅僅成為咨詢意見,供法官裁決案件時參考。同時,改革審判委員會的組成方式及人員結構,取消人大常委會任免審委會委員的制度,改由法院較高素質的法官、法學界的專家學者和高層次的律師組成,其職責是就法官提交討論的問題發表咨詢意見,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咨詢意見不影響到法官獨立審判的權力。 2、提高法官的專業素質。法官的獨立取決於法官的素質,法官本身的素質不僅是司法公正的內部保障,也是法官能否獨立行使審判職權的前提。在英美國家,法官專家化、法官必須是精通法學理論和司法審判業務的理論家和實踐家已成為一項規范化的制度。為了培養專家型的法官,報考法學院的前提必須是已經完成了其它學科的大學教育,法學院畢業後還要經過嚴格的資格考試才甜具備從事法官職業的資格。在日本大學法律系培養的僅是一般的法律人才,畢業後經過先後二次考試且成績合格後,才能擁有助理法官的身份。 這種嚴格的正規大學的學歷教育和考試制度,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法官,這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國法院在現有體掉下,可以從以下方面提高法官素質。(1)把好選用關。2002年首次舉行統一的司法考試,為法官的選用,創造了條件。法院應按照嚴格的程序選擇取得司法考試合格資格的專業人員充實法官隊伍。(2)從高等法律院校、法學研究機構的法學教授、研究員及高素質的優秀律師中選任法官,以促進法官隊 伍的專業化;提高法官隊伍的素質;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就成功地從學者中錄取了二名具有博士學位、 教授職稱的高層次法律人才,為各級法院樹立了典範。(3)加強對現有法官的業務培訓,更新法官知識,改善 其知識結構,形成學習新法律、新知識、研究探討法律問題的氛圍。(4)進一步改革法官辭退、免職的具體辦法和制度,對不符合法官條件的人員應堅決予以免職、辭退,而不管其級別大小。(5)採取有力的措施,保護 高素質的法官。在未受過完整專業教育的法官人數較多的法。院,應防止出現劣勝優汰的反常現象。 提高法官業務素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法官的職業道德素質,僅有一批較好業務素質的人員充實到法院,尚不能改變法院在獨立審判方面的現狀,法院審判改革的目標之一應是形成一批有良好業務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和良好品質的法官,只有這樣才能為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創造條件。 3、提高法官待遇。保障法官職位的穩定性西方多數國家對法官的職位保障極為嚴格,實行任職終身制,對法官彈劾的原因和程序有明確的規定。法官一經任命,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中間無須重新履行任命手續;同時給予法官高薪待遇,實行退休保障等措施,這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通過這方面的改革,以制度化、規范化來激勵法官獨立行使審判職權,公正裁判。 4、加強監督防範機制。通過詳盡而完備的監督機制把法官對獨立審判權的行使控制在一個合適的度上,使案件能夠依法公正處理,保證執法的統一性。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官責任制,在賦予法官獨立行使審判職權的同時,附加相應的責任,一旦獨立審判權被不當使用,即應以嚴厲的方式追究法官的責任。其次,要建立健全監督制約的內部機制,在實踐中探討監督制約的具體程序、方式和辦法,以保證法官的公正執法。

⑽ 司法局和公安局誰大

【法律分析】:公安局與司法局沒有權力大小的區別。公安局是公安機關的組織形式,是主管公安工作的政府下設職能部門。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司法局規格比法院、檢察院略低,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司法局和公安局都屬於國家機關,司法局和公安局的工作人員都持有公務員編制。能進司法局工作或者進公安局工作都好。兩者沒有高下之別。司法局和公安局都是政府派出單位,從級別上講都一樣,都是科局級單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七條 國家實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和職責設置公務員領導職務、職級序列。

第十八條 公務員領導職務根據憲法、有關法律和機構規格設置。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熱點內容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