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統一商法贓物

統一商法贓物

發布時間: 2022-08-21 02:15:08

『壹』 罰沒財物和追回贓款贓物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罰沒財物和追回贓款贓笏的財務管理,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根據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發展的新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依法查處走私販私、投機倒把、違反物價管理等違法犯罪案件的罰沒款和沒收物資,稱「罰沒財物」;依法查處追回貪污盜竊、行賄受賄等違法犯罪案件的財物,稱「追回贓款贓物」。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
一、海關、工商行政管理、物價管理等行政執法機關依法查處走私販私、投機倒把、違反物價管理等違法、違章案件的罰沒財物;
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政法機關(均包括軍事、鐵道、交通等專門政法機關,下同),依法查處違反治安管理和各類違法案件的罰沒財物和追回的贓款、贓物;
三、交通、林業、外匯、漁政、城建、土地管理、標准計量、煙草專賣、醫葯衛生、勞動安全以及其他國家經濟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查處違法、違章案件的罰沒財物。
四、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內部查處的不構成刑事犯罪的貪污、盜竊等案件追回的贓款、贓物。
以上一、二、三款所列各行政執法機關、政法機關和國家經濟管理部門統稱執法機關。第四條違反財經紀律、稅收法規、業務章程、合同協議的罰款處理,應執行有關的財政財務制度,不適用本辦法。第二章罰沒財物及追回贓款、贓物的管理和處理第五條各級執法機關應當加強對罰沒財物(包括扣留財物)憑證的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中央級執法機關的憑證,由海關總署、 國家外匯管理局、 鐵道部等主管機關統一制發;地方各級執法機關的憑證,由省或縣、市財政機關統一制發;要建立嚴格的憑證領用繳銷制度,罰沒財物的驗收、保管制度,財物交接制度和結算對帳制度。第六條各種罰沒財物以及追回的贓款、贓物,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挪用、調換、壓價私分或變相私分。第七條執法機關依法追回貪污、盜竊等案件的贓款、贓物,按下列原則處理:
一、原屬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城鄉集體所制單位的財物,除政法機關判歸原單位者外,一律上繳國庫。判決原則,由中央政法機關另定。
二、原屬個人合法財物,單位的黨費、團費、工會經費,以及職工食堂等集體福利事業單位的財物,均發還原主。
三、追回屬於受賄、行賄的財物一律上繳國庫。第八條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內部查處的,不構成刑事犯罪的貪污、盜竊等案件追回的贓款、贓物,原則上報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查核准後歸原單位注銷懸帳;原單位已作損失核銷了的,一律上繳國庫。第九條罰沒物資和追回應上繳國庫的贓物,根據不同性質和用途,按下列原則處理:
一、屬於商業部門經營的商品,由執法機關、財政機關、接收單位會同有關部門按質論價,交由國營商業單位納入正常銷售渠道變價處理。參與作價的部門,不得內部選購。
二、屬於專管機關管理或專營企業經營的財物,如金銀、外幣、有價證券、文物、毒品等,應及時交由專管機關或專營企業收兌或收購。
三、屬於政治性、破壞性物品,無償交由專管機關處理。
四、屬於淫穢物品、吸毒用具等違禁品,以及其他無保管價值的物品,由收繳機關按有關規定處理。第十條收繳機關按規定核准處理的罰沒物資和贓物,都要開列清單(必要時拍照),隨繳庫憑證存檔備查。第三章罰沒收入、贓款和贓物變價款的收繳和處理第十一條執法機關依法收繳的罰沒款、贓款和沒收物資、贓物的變價款一律作為國家「罰沒收入」或「追回贓款和贓物變價款收入」,如數上繳國庫。任何機關都不得截留、坐支。對截留、坐支或拖交的,財政機關有權扣發其機關經費或通知銀行從其經費存款中扣交。除因錯案可予以退還外,財政機關不得辦理收入退庫。第十二條海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物價管理機關和各國家經濟管理部門,查處的罰款和沒收物資變價款,由查處機關依法上繳國庫。第十三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直接查處的罰沒款和沒收物資變價款,追回應上繳國庫的贓款和贓物變價款,由查處機關依法上繳國庫。第十四條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內部查處追回應上繳國庫的贓款和贓物變價款,由發案單位上繳國庫;移送政法機關結案的,由政法機關上繳國庫。

『貳』 法律有規定臟物自收繳之日起多久要歸還失主嗎

第一條 為及時追繳和妥善處理刑事犯罪中的贓款贓物,打擊刑事犯
罪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國家、集體財產和公民的合法財產,保障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
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有關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
例。

第二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均屬贓款贓物。

第三條 我省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追繳和處理刑事
犯罪贓款贓物,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均依照本條例辦理。贓款贓物不在本
省境內的,商請當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協助追繳和處理


第四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發現贓款贓物或有嫌疑的物品,嚴禁買賣或
窩藏,並應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或所在單位保衛組織報告。

第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追繳和處理贓款贓物,應
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海關、稅務、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銀行和其他有關
單位,應積極協助,提供方便。

【章名】 第二章 追繳原則與辦法

第六條 犯罪分子所得的一切贓款贓物,包括贓物變價款或用贓款購
買的物品、贓款存入銀行已得利息,均應追繳。不能追回原物的,可以折
價退賠。已經揮霍或腐爛變質的,責令犯罪分子賠償損失。

第七條 對已賣出的贓物,按下列情形追繳:

(一)買主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原物尚在需要追回的,無償追回原
物;原物已經消耗或不需要追回的,責令買主按買價退賠;原物又買出的
,收繳變價款;

(二)買主不知道是贓物而購買的:原物尚在需要追回的,由犯罪分
子按賣價贖回原物;原物已經消耗或不需要追回的,由犯罪分子賠償損失
;原物又賣出仍需要追回的,由犯罪分子或賣出者按原賣價贖回原物。

第八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武器、彈葯、爆炸物、劇毒物、放射物
、麻醉品、淫穢品、迷信品等違禁品,必須全部收繳。

第九條 犯罪分子贖回贓物或賠償損失,由其經濟收入支付或本人財
產折抵。屬於第七條(二)項情況的,可用已追繳的贓物變價款抵繳。

無經濟收入、無財產的未成年犯罪分子,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適當
賠償損失,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第十條 買主不知道是贓物,犯罪分子又無力贖回或賠償失主損失的
,可根據買主與失主的實際情況,按照分擔經濟損失的原則,調解解決。
調解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決定執行。

第十一條 需要作物證隨案移送或歸檔保存的贓物,買主拒不交出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由人民法院、人
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依法調取。

【章名】 第三章 保管與處理

第十二條 追繳的贓款贓物,辦案機關必須登記造冊,專人負責,妥
善保管,不準截留、提成、私分,不準損壞、挪用、調換或佔用,不準自
行拍賣。

第十三條 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保
衛組織收繳的贓款贓物,必須逐案開列清單,及時上繳縣、市轄區以上人
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處理。

第十四條 追繳的贓款贓物,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應當隨案移送。其中
不便搬運和需要妥善保管的貴重物品,按本條例規定提前處理的贓款贓物
及違禁品,必須隨案移送清單和實物照片。

第十五條 追繳的贓款贓物,需經縣、市轄區以上人民法院、人民檢
察院和公安機關處理。由人民法院判決的案件的贓款贓物,在判決時一並
作出處理決定;由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直接處理的案件的贓款贓物,在
結案時一並作出處理決定。

第十六條 追繳的贓款贓物,分別按照下列情形,由結案機關處理:

(一)搶劫、盜竊、詐騙、搶奪和敲詐勒索的財物,屬於機關、團體
和國營企業、事業單位的,除單位已報案並經人民法院判決或人民檢察院
、公安機關決定歸原單位者外,一律上繳國庫;屬於集體所有制單位或黨
費、團費、工會費及職工食堂等集體福利事業單位的財物,退還原單位;
屬於個人的合法財物,退還本人;

(二)貪污的財物,屬於機關、團體和國營企業、事業單位的,一律
上繳國庫;其他的退還原主;

(三)走私販私、投機倒把、倒買倒賣外匯、拐賣人口、受賄、賭博
等所得非法收入,不論單位或個人,一律沒收,上繳國庫;

(四)第七條(一)項中買主退賠款、變價款,除犯罪分子無力退賠
的,可用於賠償失主損失外,其餘的沒收,上繳國庫。

第十七條 收繳的違禁品,除作為罪證應歸檔保存的以外,全部沒收
。其中武器、彈葯、爆炸物、劇毒物、放射物、麻醉品,及時分送主管部
門處理;淫穢品統一交公安機關處理;迷信品由結案機關自行處理,其中
有保存價值的文化藝術品,送主管部門處理。

第十八條 下列贓款贓物,可以在案件辦結前,由辦案機關處理;

(一)應該退還失主又不需要作物證隨案移送的財物;

(二)容易腐爛變質的物品,可委託商業部門變賣。已變質不能變賣
的物品,可以自行銷毀。

提前處理的贓款贓物,應逐件登記、拍照,做出文字說明,存入案卷


第十九條 應該退還失主的財物,辦案機關要積極尋找失主,不得借
故不退。對於結案後半年內找不到失主,或通知失主後半年內不來領取的
,上繳國庫。如有正當理由,可以延期處理,已上繳國庫的,可退庫歸還


第二十條 對於僅有失主和買主而沒有查獲犯罪行為人的贓物,原則
上待查清犯罪行為人後再退還失主。如遇特殊情況,可根據第七條、第十
條規定,提前處理。

第二十一條 上繳國庫的贓款、贓物變價款,或送有關部門處理的違
禁品,辦案單位應逐項開列清單,財政機關或有關部門應開具收據;退還
失主的財物,領取單位或個人應辦理領取手續。

【章名】 第四章 獎勵與懲罰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
關給予表揚或獎勵:

(一)主動交出贓款贓物,積極提供有關情況的;

(二)揭發買贓、窩贓、銷贓行為或提供重要線索,查證屬實的;

(三)發現犯罪分子銷贓時主動報告,或幫助抓獲犯罪分子的;

(四)協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追繳贓款贓物作出顯著
成績的。

第二十三條 有關獎勵標准和所需經費,由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
檢察院、省公安廳、省財政廳另行規定。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行
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為知情的買主或銷贓者提供證明信、發票或其他方便條件,或
給持有贓款贓物的人通風報信的;

(二)隱瞞贓款贓物來源、去向和銷贓人有關情況,或故意作偽證包
庇犯罪分子的;

(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購、加工、經銷、倒賣贓物的;

(四)阻礙、抗拒國家工作人員依法追繳贓款贓物的;

(五)明知是贓物而購買,或為犯罪分子窩贓、銷贓的;

(六)故意毀壞贓款贓物的;

(七)保管人員失職,造成贓款贓物丟失、損壞、腐爛變質的;

(八)保管單位或保管人員利用職權,貪污、私分、挪用、調換、占
用或擅自處理贓款贓物的;

(九)其他違反本條例的行為。

第二十五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集體經濟組織,違反第
二十四條規定,情節嚴重的,除追究直接責任者的責任外,還應追究單位
主管領導者的責任。

【章名】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六條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和違禁品,按本條例規定追繳和
處理。

第二十七條 勞改、勞教機關審查在押犯人和勞教人員違法犯罪案件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保衛組織查破一般刑事案件、查處治安案
件,需要追繳和處理贓款贓物時,可參照本條例的原則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叄』 合同條款中的「標的」是什麼意思

合同標的是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合同當事人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標的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沒有標的,合同不能成立。標的條款必須清楚的寫明標的名稱,以使標的特定化,從而能夠界定權利義務。

合同的標的物應當是出賣人所有或者有權處分的物。一般情況下,出賣人於出賣時即為標的物的所有人,但在買賣合同成立時出賣人也可能尚未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實際上這樣的事例是大量的,例如現實生活中的連環買賣,即一方是前一合同的買受人,又是後一合同的出賣人,該方在訂立後一買賣合同時,可能還未成為標的物的所有人。

無論如何,出賣人在交付時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否則,適用有關無權處分的規定。合同法在總則中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3.3條也規定,合同訂立時一方當事人無權處置與該合同相關聯之財產的事實本身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在合同訂立後未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也未取得處分權時如何保護善意第三人則是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指,在這種情況下,購買了標的物的善意第三人能否合法地保有標的物的所有權。有的學者認為,出賣人對買賣標的無權處分,卻在交易市場出賣他人的物,善意第三人是應當受保護的,其原理是為保障交易安全。

買賣人在交易市場購物,無需調查該物的所有權。只有該物屬於追贓物,物的所有權人方有權可請求買受人返還,但也應向買受人支付買受人買受該物的價款。

買賣合同標的可以是現實存在的物,也可以是將來產生的物,如美國統一商法典第2―105條就規定,貨物可以包括尚未出生的動物幼仔、生長中的農作物。

『肆』 想問下杭州律師在辦理盜竊罪的刑事案件時候,贓物的價值怎麼評估呢

被盜財物有有效價格證明的,根據有效價格證明認定;無有效價格證明,或者根據價格證明認定盜竊數額明顯不合理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委託估價機構估價。

『伍』 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了臟物,在法律上屬於什麼性質!

其行為性質屬於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所以不夠成犯罪。內

法律上需要證據證容明確實不知情,對於「明知」情況,《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規定,明知是犯罪所得購買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不知情購買贓物不構成犯罪。

(5)統一商法贓物擴展閱讀:

我國法律嚴格禁止銷售和購買贓物,《關於沒收和處理贓款贓物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第二條第六項規定:「在辦案中已經查明被犯罪分子賣掉的贓物,應當酌情追繳。

對買主確實知道是贓物而購買的,應將贓物無償追出予以沒收或退還原主;對買主確實不知道是贓物的,而又找到原失主的,應該由罪犯按賣價將原物贖回,退還原主,或者按價賠償損失;

如果罪犯確實無力贖回或賠償損失,可以根據買主與失主雙方的具體情況進行調解,妥善處理。」

即使買受人購買贓物時出於善意不知情,也不能取得對該物的所有權,所購贓物理應追繳。


『陸』 善意取得制度詳細內容

僅就「善意」的本源、主體如何判斷「善意」、善意取得的客體及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等問題進行了中外比較論述。指出:善意取得制度,又稱即時取得或即時時效,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大陸法系國家普遍採用的一項民事制度。在我國改革開放的今日,引進與吸收外國先進的立法制度,促進我國立法的完善與發展並與國際立法接軌,具有很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善意取得制度,又稱即時取得或即時時效,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大陸法系國家普遍採用的一項民事制度。其含義是,無權轉讓財產的佔有人在將財產轉讓給第三人後,如果受讓人是善意地取得,則其對該財產就享有合法的所有權。財產的原所有人不能要求第三人返還,只能要求轉讓人賠償損失。

在古羅馬法上,徹底地貫徹「意思主義」,認為「無論任何人,不能以大於自己所有的權利讓與他人」,「我發現我的財產時,我就收回」。《摩奴法典》也規定:「真正物主以外的其他人的贈與或出賣,應視為無效」。早期英國也有法諺認為,「如果讓與人的權利有瑕疵,受讓人的權利也有瑕疵。所以,所有人有權向任何人,包括不知情的受讓人追回無權轉讓的財產。善意受讓人不能合法地對該項財產行使所有權。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制度在實際中產生許多不利之處,尤其是對於善意受讓人來說,不太合理,甚至有失公平。在某種情況下對社會造成的損害比嚴格保護所有人利益所能得到的好處要大得多。因此,人們開始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法律應當保護不知情受讓人,允許其取得財產的所有權,中止所有人的追及權,通過由所有人要求無權轉讓人賠償的方式來保護其所有權。這也就是善意取得制度的觀念。

一般認為,善意取得制度源於日耳曼習慣法上的「HandmassHandwahren」即「以手護手」或「一手還一手」原則。這一原則意指財產的權利人在財產被他人無權轉讓的情況下,只能向侵犯其權利的相對人要求返還或賠償,而不能向第三人要求返還,不知情的第三人對於財產的受讓佔有,其有轉移所有權的效力。當然,對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並非僅限於日耳曼習慣法中,在其他一些國家的早期立法中,也有類似記載。如14世紀前後的英國普通法規定,在公開市場善意地從無處分權人買受財產或委託行紀人所為的善意買受,可取得財產的所有權,所有人對善意買受人無直接請求權。

不過,善意取得作為一項真正切實可行的民事制度在各國法律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則是在大規模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得到蓬勃發展,伴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後的民事立法開始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的規定,法國民法典完成了善意取得由習慣法到成文立法的轉化過程,而進一步得到完善的則是由德國民法典完成的,它明確指出了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明確了善意的判斷標准以及相關的其他問題。1922年和1964年的蘇俄民法典也都詳細地規定了財產的善意取得。除此之外,瑞士民法第714條和第884條、荷蘭民法第2014條、義大利民法第709條、日本民法第189—196條、匈牙利民法典第118—119條也規定了善意取得。

英美等國的傳統法律中,雖無系統成文的善意取得制度,但也有同善意取得起著同一效果的規定。而在現代,在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逐漸融合的趨勢下,善意取得制度在英美等國的成文法中也有表現。例如1979年英國貨物買賣法規定,「如果貨物是在公開市場上購買的,根據市場慣例,只要買方是善意的,沒有注意到賣方的權利瑕疵,就可以獲得貨物完全的權利。」美國統一商法典中也有類似規定。值得指出的是,在一些國際公約中也體現了對善意買受人的保護。如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以及羅馬統一私法協會擬定的有關國際商法的公約草案。

二在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麼,何謂「善意」呢?在民法上,「善意」(bonafides,goodfaith)主要指不知情,即「行為人不知存在足以影響其法律行為效力的事實而為法律行為」。「行為人的行為是真誠的,不知道也沒有理由相信其請求是不合理的」。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是指受讓人不知轉讓人無所有權或處分權的事實。不過,善意並非指受讓人不知道法律規定而為的民事行為,「佔有人不能用法律上的錯誤而主張其佔有出於善意」,對法律的無知不能作為善意的借口。善意的反面是惡意,即知情,明知轉讓人無轉讓權或有責任知道但出於疏忽而未知道的,是為惡意第三人。惡意通常不能合法地取得財產的所有權。所以,善意是受讓人取得財產所有權或主張其他權利的法律前提和道德上的立足點。一個明知轉讓人無處分權而仍受讓該財產的人同違反所有人意志轉讓財產的人一樣,均屬於一種故意侵犯他人所有權的行為,不僅在法律上不能主張權利,還應受到法律的制裁。

至於善意的主體,一般以受讓人為善意即可,出讓人是否善意,並不影響善意取得的成立,出讓人非善意,一般不能要求返還財產。如果受讓人是代理人,只要代理人是善意的,被代理人一般就可取得財產所有權。但在委託代理中,如果代理人是善意而被代理人非善意,則不應成立善意取得,以免惡意第三人假借他人之手合法地取得財產所有權。善意的時間,以受讓人受讓財產的當時為善意即可,受讓之後是否善意,可不涉及,所以有的國家民法稱善意取得為即時取得。這對於財產的流通和社會經濟關系的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否善意是受讓人能否取得財產所有權的一項重要標准,因此往往成為當事人爭執的焦點。由於社會生活實際紛繁復雜,在許多情況下,要正確判斷受讓人是否善意並非易事。所以,各國民法一般都未對此作出具體規定,而留給司法實踐去掌握。

我們認為,在通常情況下,判斷是否善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察:(1)受讓人有無法定了解的義務;(2)財產轉讓時的價格情況;(3)受讓人的專業以及文化知識水平;(4)受讓人對轉讓人的熟悉和了解程度;(5)交易場所因素;(6)受讓人與轉讓人的關系以及其對轉讓人的態度。當然,在實踐當中,判斷是否善意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上面提到的也不能適用於所有的情況。要想正確地把握,還需要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具體分析。

三、善意取得的客體是財產,但並非所有的財產都可以適用善意取得。至於財產的適用范圍如何界定,在不同的國家情況有所不同。從各國實踐看,主要有兩種劃分標准。一是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一般根據傳統的動產與不動產的劃分標准來確定善意取得的適用,即善意取得只適用於動產,而不適用於不動產。二是前蘇聯等國家,以財產的所有制形式為標准來確定。善意取得只適用於公民所有的財產,國家、集體農庄以及其他合作社組織和社會團體的財產,不論以什麼方式被非法轉讓,有關組織都可以向任何取得人要求返還。

我們認為,我國目前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市場上進行交換的財產具有平等的地位,這是民事交換關系的一個基本原則,因此不能以不同所有制形式來劃分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范圍,而以動產不動產的標准來確定善意取得立法時應當考慮到的各種精神。從長遠看,這種劃分方法也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的。那麼,是否所有的動產都可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認為,為了保護國家利益,保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下列動產一般不宜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1、禁止和限制流通的動產。善意取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促進財產流轉。其前提是這些財產能夠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如果轉讓的財產不能隨便流通或只能在特定的主體之間流通,交易行為本身就違反了法律規定,善意取得自然不能保護和促進這一層次的財產流轉,受讓人無權要求適用善意取得。如轉讓毒品、劇毒物、爆炸物,倒賣國家不允許自由買賣的珍稀動物以及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等,都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2、須經登記才能轉讓所有權的動產。有些動產,由於其價值較大,對社會經濟生活具有相當重要性,為了加強管理,法律對此特別規定轉讓時應履行一定的登記手續。這類財產主要是自行車、機動車輛等。公民或法人在買賣贈與這類財產時,須提供相應證明,到有關部門辦理登記過戶手續,法律關系才能生效。因此,通常不會發生無權轉讓而第三人又不知情的情況。

3、被查封的財產。財產被查封後,當事人的處分權受到限制,如將財產轉讓他人,將破壞查封的效力,劃歸債權人的債權,屬於無權轉讓。因此,第三人即使是善意,也不應取得所有權。

4、盜竊物和遺失物。在各國法例上,盜竊物和遺失物一般都不能適用善意取得。羅馬法規定,凡佔有盜贓和遺失之物,不因時效消失,權利人無論何種情況都可提起回收之訴。其他如日耳曼習慣法、摩奴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我國法律等都有類似規定。近現代民法也貫徹了這一精神。但要指出的是,遺失物與盜竊物應有所區別。在某些國家,如德、日等國民法規定拾得遺失物的人可在一定條件下取得所有權。因此,這種情況下發生的轉讓屬有權轉讓,不適用善意取得。我國司法實踐一般是不作區別,只要是盜竊物或遺失物,不論轉讓幾手,所有人均可要求善意佔有人返還。但是,這種做法受到理論上的反對。因為在復雜的商品交換中,受讓人要判斷出讓人是否為真正權利人已屬不易,更何況要判斷財產是否屬於盜竊物或遺失物。對此,我們認為,從精神文明建設和維護社會治安狀況出發,對於遺失物和盜竊物不適用善意取得是合理的,但也不能絕對化。

對之,應有一定的限制或例外:

第一、所有人的追及權應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在一定期間內,所有人有權向善意第三人要求返還,超過此期間,則無權要求返還。這一期間也即除斥期間。從所有人的財產被盜或遺失時起算,具體期間長短各國規定不一,如日本為二年,法國為三年,瑞士為五年。

第二、在某些情況下,善意第三人可不必適用除斥期間,即時取得所有權。如財產被多次轉讓,一旦返還波動很大,或者財產是易消耗物,或者根據具體情況財產不宜返還,如善意第三人正在使用的對其生產必不可少的零部件,或財產在市場上被眾多不知情的顧客受讓,收回難度大等,應即時取得所有權。

第三、貨幣和無記名有價證券即使為盜贓,善意第三人也可即時取得,這在各國立法上有較為一致的規定。因為它們作為一般等價物,流通頻繁,如要求返還,會牽涉眾多的經濟關系。而且,貨幣和無記名有價證券的信用不應當被懷疑,在實際生活中,商店或個人在出售財物時要求買受人提供貨幣的來源證明是違悖常理的。當然,某些貨幣和無記名有價證券依法不能進入流通領域,受讓人自然不能善意取得。而記名有價證券,由於其所有權屬於特定的人,一般無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

第四、對某些在國營商店或公開拍賣場合善意受讓盜竊物的,為維護這些交易場所的信用,保護善意受讓人的利益,可考慮由所有人給付善意第三人一定補償後要求返還。補償的范圍主要包括財產的價值,善意第三人為保存佔有物維持物之本來狀況、預防減毀損失或減少價值所支出的費用,因加工和改良佔有物所增加的價值。

5、無償取得的財產。善意受讓人取得財產可能是有償的,也可能是無償的。在有償的情況下,其善意取得一般受法律的保護。但如果善意第三人是在無償情況下取得財產的,一般不應適用善意取得。首先,從商品流通的整體而言,絕大部分是等價或有償的,無償轉讓只是一種例外情況,在商品流通中所佔比例極小,一個雖屬善意但無償佔有他人財產的人將財產返還,一般來說無礙商品交易的安全和財產的流轉。另一方面,從利益角度說,由於第三人在受讓時未給予相應的給付,如另將財產返還原有人,也並不影響他原有的利益。如因保管、搬運等付出了代價,可向無權轉讓人要求賠償。再者,將未付出適當代價的財產據為己有而傷害他人利益,與民法上的公平原則不符,且與傳統道德不合。在前蘇聯及德國民法上,無償取得的善意第三人也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如1964年蘇聯民法典第152條規定:「如果財產是無償地從沒有出讓該財產權利的人那裡取得的,則所有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權要求返還財產。」德國民法典第816條也有類似規定。

6、某些具有人身性質或重大感情價值的財產。某些因無權轉讓發生爭議的財產,與所有人或善意第三人具有身份上或特殊的感情聯系。與身份聯系的如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結婚證書、獎章、商品手稿等,與感情聯系的如愛情信物、祖傳傢俱、多年收集的郵品以及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具有重大紀念意義的財物。很顯然,忽視這類財產所聯系的特定的人和特定的感情,僅就財產的使用價值或物理屬性,判斷其歸屬,並不能合乎情理地解決問題。因為如果是一般財產,原所有人的損失可以通過無權轉讓人賠的方式得到補償,但是上述的特定財產,除非善意第三人歸還,否則其損失是無法得以補償的。

從善意第三人方面談,他也沒有充分理由非擁有這些財產不可。他可以通過替換或者賠償回復損失。因此,這類財產不可一味地適用善意取得制度,而應視具體情況由特定身份或特定感情聯系的一方所有,另一方則得以此得到賠償或替換有關財產。

此外,還要說明的是,在所有人要求返還財產前,如果該項財產已經在善意第三人處取得一定收益,那麼,這種收益的去向一般是應同原物的去向聯系在一起的。它不能在原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時,單獨保留於善意第三人處。如果原物依善意取得制度原由第三人所有,則第三人就對原物享有所有權,其收益一般應由善意第三人所有。如果依善意取得制度,所有人在向善意第三人收回財產之前應當補償善意第三人所支出的費用;所有人要求取得收益,一般也應對第三人在獲取收益時所支出的費用予以補償,特別是這種收益是由第三人經營獲得的。如果第三人不應適用善意取得原則,而需將財產返還所有人,一般認為第三人的收益也應當無條件的返還所有人。

不過,按照德、日等國民法的規定,這種收益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即返還「起訴之後」或「判決發生效力之後」或第三人知道是「非法佔有」之時起所獲得的收益。在此之前的收益,一般則不予返還。

四、善意取得制度一般是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原所有人遭受的損失不能要求善意第三人返還,而只能向不法轉讓人索賠;或者善意第三人將財產返還原所有人,不法轉讓人也應賠償其損失。但是,在實踐中大量發生的情況是向不法轉讓人索賠不成,使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失。如不法轉讓人蹤跡全無,難以找到,也沒有可能執行的財產;不法轉讓人死亡,又無可以賠償的財產;刑事案件一時難以破案;不法轉讓人在被追究前將財產揮霍一空;不法轉讓人的少量財產不足以賠償損失;或者不法轉讓人因其他違法行為,其個人財產被優先償還其他債務,如國家稅收等等。

在這些情況下,如果要求賠償的一方不能通過別的途徑,如保險賠款得到補償,則有可能要單方面承擔大部分乃至全部損失,而這對當事人是十分不公平的。我們認為,在都無過錯的原所有人和第三人之間,一方取得原物之所以是公平的,是因為另一方的損失可以通過要求不法轉讓人賠償而得以彌補,兩者的利益在不同的保護方式下取得平衡。一方負有要求賠償的一方無法從無權轉讓人的賠償中彌補損失,使於危及這種已經形成的平衡,造成無過錯的雙方中一方獨擔損失,另一方則不受損失;顯得損益不均,有失公平。特別是在兩方相比,經濟條件本來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這種不公平性就有可能變得更加明顯。

有鑒於此,1965年《關於沒收和處理贓款贓物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中指出:「對於罪犯確實無力回贖或賠償損失時,可以根據買主與失主雙方的具體情況進行調解,妥善解決。」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2條也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但是,這些規定都不太具體、明確。我們認為,為了妥善地解決一方確實得不到賠償的情況,未受損失的一方應向遭受損失的一方提供一定的補償,以共擔損失。當然,如果把問題局限於某一方來談,由於分擔了另一方的損失,其原先的利益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損害,可能有些人會以主觀上無過錯客觀上不違法來否定其應承擔的補償責任,在理論上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但是,鑒於民法上的「公平原則」、「誠信原則」以及《民法通則》的上述具體規定,由未受損失的一方給予一定的補償是有根據的、可行的。雖然其在主觀上無過錯,客觀上也不違法,但是他與另一方在利益上和因果關繫上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作出這種對實際情況的補救,與一般意義上的賠償責任不同,並需要某一方構成一定的責任條件,只須有不公正的後果即可。

我們認為,從公平的需要出發,在原所有人或善意第三人確實無法從不法轉讓人處獲得賠償的情況下,由未受損失的一方給予受損失的一方一定的補償是合理的。不過,應該強調的是,這種補償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確定。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公平。

『柒』 贓款贓物的處理

對於刑事犯罪的一切違法所得要進行追繳,如果經審查確定屬於被害人的,可以退賠給被害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四條【犯罪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主動退贓與追繳的區別

主動退贓是指的是犯罪人資主動退還贓物贓款,而追繳是公安機關強制實施的一種追回贓款的方法,二者實施的主體不同。

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託人財物後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後,因自身或者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不影響認定受賄罪。

案發前退還(上交)財物的兩種情形:一種是「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可簡稱為「及時退還」:另一種是「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可簡稱為「被動退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經審理,對經查證屬於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應當裁定予以沒收;對不屬於應當追繳的財產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解除查封、扣押、凍結措施。

對於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提出上訴、抗訴。

主動退贓對案件的判決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一般可以從輕判決或者減輕處罰,減輕的范圍在刑期的百分之三十以內。主動退贓和追繳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主動退贓是犯罪人員主動退還贓物,追繳則是公安機關強制追回贓物,後者適用於從輕處罰。

『捌』 民法中關於贓物的善意取得是怎樣的還有公安追回贓物的時候什麼情況應該怎樣做對贓物的處理方法

贓物符合要求的,還是可以善意取得的。
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知情的買主買得的贓物應如何處理問題的復函》中提到:不知情的買主買得的贓物,如果是從市場、商店等合法買得的,應認為已取得所有權。不知情的買主買得的贓物,如果不是從市場、商店等合法買得的,不能取得所有權。其所受損失,可以斟酌具體情況由失主和不知情的買主分擔。
《物權法》
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熱點內容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
山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2:18:23 瀏覽:480
司法棺材 發布:2025-01-15 21:56:51 瀏覽:811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