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官橋司法所

官橋司法所

發布時間: 2022-08-21 19:31:27

① 龍門位於中國哪個省

如今的幾處龍門:
●海南省定安縣龍門鎮
●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中的龍門,今稱禹門口,也是「鯉魚跳龍門」的典出處(參見詞條禹門口)。
●河南省洛陽市南10公里的龍門,古稱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伊 闕正對皇宮正大門,故而改稱「龍門」,
●廣東省中部龍門縣(參見詞條龍門縣)。
●浙江省富陽縣南部龍門鎮(參見詞條龍門鎮)。
●四川省綿陽市龍門鎮(參見詞條龍門鎮)。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西北部龍門鎮(參見詞條龍門鎮)。
●遼寧省大連北部瓦房店市許屯鎮龍門湯村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龍門鎮
●廣東省陽春市河口鎮龍門鄉(參見詞條龍門鄉)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龍門鎮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龍門風景區(AAAA級國家風景區)

② 電信詐騙之鄉:豪車遍地 嫁人先問搞不搞詐騙

這是2016年的一則新聞。徐玉玉案發生後,現於網路的一則新聞。文章較長,請耐心閱讀……

=============

8月28日,8•19山東臨沂女大學生徐玉玉案最後一名嫌疑人鄭賢聰投案自首,全部涉案嫌疑人悉數到案。在此次案件,6名犯罪嫌疑人中有5名來自福建泉州,還有一位熊超雖然祖籍在重慶,但自小隨父母在泉州長大。

根據《福建警察學院學報》的研究論文表明,泉州市是電信詐騙案發生較早並且作案最嚴重的地區。2004年,泉州市公安機關受理的電信詐騙案件1852起,涉案金額317萬多。2005年全市共接到全國各地來電、來信報案達8146起,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到2006年一年間,受理案件數和涉案金額同比上升4.4%和200%。

此外5名泉州籍嫌疑人中3名來自安溪縣。根據2011年福建省各地公安機關對外發布的關於電信詐騙案件的數據,從福建省各公安機關破獲的128起電信詐騙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籍貫主要來自福建、台灣、湖北和重慶等省,其中福建省的人員佔72.75%。並且,在這72.75%的福建籍嫌疑人中,以閩南地區(廈門、泉州、漳州)居多,共206人,占總數的82.12%,安溪籍的嫌疑人就佔了其中的58.17%。一篇《福建省電信詐騙犯罪研究》的研究論文中說到,單憑一個縣的嫌疑人就能占閩南地區犯罪嫌疑人過半數,在其他刑事案件中十分罕見。

在福建地區流傳這么一句話,「十個安溪九個騙還有一個在鍛煉」。福建省其他地區的人說起安溪都會說,「那個地方搞詐騙搞了很久了」。他們看來,安溪的詐騙就和平和賣假金佛一樣,成為一個地區的標簽。「聽說十幾年前搞六合彩,平和一開始沒有,後來也是去安溪那邊學過來的。」一個平和縣崎嶺鄉的村民說。

說到此,安溪人都忿忿不平,「也就長坑魁斗多些,安溪其它地方都沒什麼人在做這個。」一位來自劍斗鎮製作竹具的村民說。聽說這一次由於遭遇電信詐騙,一名女大學生心臟驟停猝死的消息,他先是驚詫,「幹嘛要騙剛入學的窮孩子。要我看,這些人就該判無期,都是安溪長坑的吧?」據他所說,「長坑那邊搞詐騙很久,抓都抓不完。」當被告知這次的嫌疑人沒有長坑,有白瀨鄉和湖頭鎮這些地方時,老頭說,「都是長坑那邊流傳出來的,一條路進去。現在科陽那邊的詐騙都已經快超過長坑了。」他一邊用本地方言念叨著,一邊手起刀落劈開一段竹子。

茶葉生意不好做 百萬豪車春節期間堵一路

說起對長坑的印象,安溪當地人提及的一個是產茶,一個是詐騙。「說到詐騙肯定是長坑和魁斗,魁斗現在少了,就是長坑。」一位安溪縣官橋鎮的村民說。

長坑鄉又名長坑茶鄉,位於安溪縣西北部,在安溪縣城人眼裡,長坑鄉是一個「很山很偏僻的地方」。從安溪縣城到長坑鄉要繞著曲折的山路盤山而上70多分鍾,途徑魁斗鎮、白瀨鄉、湖頭鎮、科陽村等地。後來,茶產業發展起來,長坑鄉是安溪鐵觀音的主產區之一,2014年長坑鄉的GDP超過了188億元,約占安溪縣2014年GDP的三分之一。

「但這幾年大家做茶的少多了,茶葉價格不好。」長坑鄉山格村村民黃某說。「現在年輕人都不種茶了,價格不好,來錢慢,做茶的都是家裡的老人。」白瀨鄉的一位村民說。由於制茶種茶單調枯燥,來錢也慢,年輕人都受不了,紛紛外出打工。根據長坑鄉珊屏村一位村幹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受制於環境和制茶工藝,這里的茶葉品質不是特別好,價格不高。村裡人均擁有茶園1畝多,正常年份下,一畝茶園能收入五六千元,但按照人均純收入計算,估計只有四五千。如今,白瀨鄉家家戶戶還能看到制茶的作坊,但基本都是老人與女人在操持。近年來,男人們在外賺了錢就寄錢回家建新樓,和長坑鄉一樣,白瀨鄉里也處處都在大興土木,而勞力皆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鮮有男丁。

-------------------------------------

白瀨鄉電線桿上的防詐騙宣傳

------------------------------------

這樣的宣傳是否真的奏效,安溪縣漢庭酒店一位餐廳服務員不以為然,「很多長坑鄉的姑娘嫁人都要先問一問男方有沒有在做大盤,不然不嫁的。」據她所說,很多女人是老公在外面做大盤,她們在家裡搞電信詐騙,「那些女人很會花錢的,開寶馬,手上脖子上帶著金鏈子,老公被抓她們更逍遙。」

記者就此致電安溪縣公安局詢問當地電信詐騙的情況,均拒絕接受采訪。一位公安局警員稱他們最近下發通知,禁止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

③ 從南寧市黎塘鎮到來賓市石牙鄉怎麼去

1,自助旅遊有條件最好夫婦未成年人或在老休壞自助游,並且必須由成人陪同。
2,你必須了解目的地的天氣狀況,旅遊,服裝,防曬品和其他必要的自我常用葯物,如感冒和流感葯,創可貼,腹瀉李銻。旅遊必須攜帶有效的身份證及相關文件。
3,自助游最好提前預訂好酒店,可避免臨時預約,或體驗當地的火車站在機場拉客人員(如計程車司機,人力車,公路邊野導)索取,相信它會挨宰。
4,5公斤手提行李的限制,20公斤的免費行李額,超出的部分自己的成本,禁止載運危險貨物和工具的飛機,火車,飛機應系好安全帶,在飛機起飛時,飛機,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不應該被使用,而不是採取頭,手伸出窗外。
5,在火車上,你可能會遇到一些自稱是在一間酒店,旅行社的銷售人員向你推銷旅遊,你一定要注意,其實,他們是房販子,跟著他們走,挨宰了自己的因為他們需要訓練有素的銷售成本可以算到你的頭上。到達目的地機場或火車站,拉客人員(如計程車司機,人力車,現場指導)會告訴你,或問你是否要住宿,是否預訂酒店,或以較低的價格吸引你,讓你去與他來殺你沒商量。在這一點上,你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忽視他們,盡量不要與他們交談,說他們已經預訂的酒店。
6,確認返程機票和火車票在酒店你的到來立即執行?在酒店的保險箱,最好的地方,以避免失去重的物品。進入酒店封閉,不進入服裝的燈,或在床上抽煙,聽到火警緊急出口標志,並迅速離開電梯,沒有電梯。
7,一次性五星級酒店,它可以帶走,不能帶走,和非一次性用品,酒店,一經查實,盈利的項目,把它賣給你,食品,飲料需要額外的空間,冰箱確認,你必須攜帶自己的財物之前成本。
8,旅行的情況下,刺激的活動,不參加健康狀況不佳,患有心臟疾病,肺部疾病,哮喘,高血壓不應該從事在水中,高空活動。穿上救生衣時,參加水上漂流,工作人員的指揮。行走時要小心,陡峭的山間溪流,在水中嬉戲,不超過警戒水位線,不習水性,誰沒有自己的水。
9,就行了,不要吃生食,生海鮮,剝皮的水果,不要光顧街上沒有一個許可證文件以防止暴飲暴食,多喝水,少吸煙和飲酒。
10,旅遊不從事不良行為活動違背國家法律,法令,政策法規和當地的法律和法規,非賭博和其他非法活動的
賓士祝您旅途愉快! ! !

④ 濟源包括哪些縣

一樓個二貨,縣級市能有獨立的司法機構?能有專門的牌照?你倒是說說縣級市的話屬於那個市管轄?不懂縣級市的含義就別亂用詞!
現在濟源是省轄市,孤零零的光桿司令是不假,但是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沒有中間領導層的貪污,現在發展飛速,省領導也高度重視,全國城鄉一體化試點單位。
濟源現在包括5個街道、11個鎮:沁園街道、濟水街道、北海街道、天壇街道、玉泉街道、克井鎮、五龍口鎮、軹城鎮、承留鎮、邵原鎮、坡頭鎮、梨林鎮、大峪鎮、思禮鎮、王屋鎮、下冶鎮。
省轄市領導鄉鎮就好比地級市領導縣級市,所以濟源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濟源牌照豫U,有獨立的法院,公安局等等。

⑤ 嶧城的名人軼事

棗庄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時南部為鄫國,北和西北為滕國和薛國。後幾經變稱,明時,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後降嶧州為縣。清循明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棗庄地區分屬台棗專署和尼山專署,1950年5月,屬滕縣專署。1953年7月,屬濟寧專署。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立縣級棗庄市。1961年9月,定為省轄市。1979年,滕縣由濟寧專區劃歸棗庄市。棗庄市駐地,早在唐寧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近百年來,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逐步演進為集鎮,現已建成以能源生產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電力、紡織、機械、電子等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中等規模的工業城市。

在這塊土地上,近百年來發生過多次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1923年,「桿子」首領孫美瑤率部在津浦鐵路臨城與沙溝之間毀軌,將2次特快列車上的中外旅客300餘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犢崮,製造了轟動世界的民國第一大案「臨城劫車案」。1938年3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棗庄境內台兒庄會戰,戰役歷時33天,共消滅日軍1萬多人,最後以日軍潰敗而告終。1940年鐵道游擊隊成立,這支搞日武裝活動在棗庄、臨城的鐵道線上,打洋行、扒鐵道、炸火車、拔據點,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涌現出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戰國時,齊貴族田文,號孟嘗群,受封於薛,門下有食客3000,先後出任齊相、秦相和魏相,是當時名揚四海的顯赫人物。薛人毛遂,為趙國平原群門下,自薦出使楚國,說服楚王聯合抗秦,「毛遂自薦」被歷代傳為佳話。漢初薛人叔孫通才智過人,被漢高祖劉邦拜為博士,後為太子太傅,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漢曾縣人匡衡,自幼勤奮好學,曾流傳「鑿壁偷肖」的故事,在朝遷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職,被歷代推為名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學識淵博,曾兩次出任現南京光祿寺卿,據考證《金瓶梅》作者即為此人。另外,墨子、滕文公、疏廣、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歷史人物。

歷史沿革

夏朝時期,今棗庄地區南屬鄫國,北和西部屬滕國和薛國。商朝時期,今棗庄地區西北部為滕國、郳國和薛國,東北屬鄫國,中部為蔇國,南部為逼陽。西周時期,今棗庄地區東部屬鄫國,南部屬逼陽,西屬薛國,北屬滕、郳二國。春秋時期,今棗庄地區東屬鄫國、南屬逼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滕國和小邾國。戰國時期,今棗庄地區東部為蘭陵、南部為傅陽,西為齊之舒州,北部為齊之滕國。公元前254年,今棗庄地區全境屬於楚國。秦朝,今棗庄地區東部為郯郡的蘭陵縣、鄫縣,南部為傅陽縣,西部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西漢時期,今棗庄地區北部屬魯國、南部為楚國。東漢時期,今棗庄地區屬東海郡。三國時期,今棗庄地區全境屬魏。兩晉時期,今棗庄地區北部初屬魯郡,先後置蕃縣、薛縣、公邱縣、戚縣,南部屬蘭陵郡,先後置氶縣、鄫縣、陰平縣、昌慮縣、合鄉縣。南北朝時期,今棗庄地區北部屬魯郡,轄蕃、永興、昌慮,南屬蘭陵郡,轄氶、鄫、傅陽。公元550年以後,今棗庄境內只有氶、蕃兩縣建置。隋朝,今棗庄境內北為蕃縣,後改為滕縣,南為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唐朝,今棗庄地區屬河南道,北置滕縣,南置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宋朝,今棗庄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為氶縣。金朝,今棗庄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置嶧州。元朝,今棗庄地區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明朝,今棗庄地區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後降為嶧縣。清朝,今棗庄境內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縣。中華民國時期,沿襲清代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今棗庄地區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署領導。1960年,嶧縣改為縣級棗庄市。1961年棗庄升格為山東省省轄市。

古今名人

奚仲

任姓,古薛國(今滕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因善造車,受封於薛,為異姓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車的地方。

墨子

名翟,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木石一帶)人,約生於公元前480年,卒於公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出生於勞動人民並為勞動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學多才,創立了墨家學派。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宗旨,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命」等主張,其主要思想、業績體現在《墨子》一書。墨子是一位學貫文理、注重實踐、網路全書式的平民聖人。墨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在力學、數學、光學等方面的某些創見與近代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後人尊稱墨子為「科聖」。當代著名學者楊向奎先生說:「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決不低於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於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於整個希臘。」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古代辯證唯物主義大家。

滕文公

戰國中期滕國(今滕州市)國君,滕定公之子。周顯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國,在途經宋國時,兩次拜見孟子,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誨。增強了將滕國治理為善國的信心。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聲大震,遠近都稱文公為「賢君」,自願來滕定居者絡繹不絕。數年後,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賢君,善國之名遠揚。

毛遂

戰國時薛(今滕州市張汪鎮)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三年無所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准備挑選20名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19人,尚缺1人。這時,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到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會談,求其出兵援趙。半日已過,會談仍不見成效。毛遂手握寶劍登階而上,陳其利害,毛遂一席話語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遂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決心楚趙聯合共同抗秦。至趙國後,平原君將毛遂視為上客。毛遂後卒於薛,葬於薛城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

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薛國(今滕州市張汪鎮)人。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公元前298年,秦昭王聞知孟嘗君賢能,聘為國相,後聽信讒言,將孟嘗君囚禁。孟嘗君靠門客有「狗盜」「雞鳴」之技方才逃出。後孟嘗君又被齊閔王聘為齊相。在任期間,他主張聯合韓、魏,牽制楚、趙,發展合縱抗秦勢力,使齊國名聲大震。有一年,門客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收債,競「竊矯君命,以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並稱「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後因同姓田甲劫閔王,遭人誣告。孟嘗君謝病歸薛時,「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卒後,葬於薛城東北隅,現墓址尚存。

叔孫通

漢初薛國(今滕州)人。秦末,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孫通在彭城率領儒生弟子百餘人歸順劉邦。叔孫通聰明機警,善於言辯,審時度勢,得到了劉邦的賞識。叔孫通見劉邦為群臣無禮而憂慮,召集儒生,參照周朝和秦朝的禮儀結合漢初的實際情況制定漢代的朝儀。孝文帝時,叔孫通又任奉常,並制定了宗廟儀法。叔孫通不僅幫助劉邦整頓了朝綱,而且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他的一生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馬遷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

匡衡

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今棗庄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匡衡幼年好學,勤奮努力,據《西京雜記》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匡衡讀書不但刻苦勤奮,而且說《詩經》見解獨特。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話:「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匡衡任少傅數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在後幾年裡,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疏廣 疏受

疏廣,字仲翁,西漢東海蘭陵(今棗庄市嶧城區)人。自幼好學,博通經史,被朝廷征為博士。漢宣帝時,選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廣的侄子疏受,當時亦以賢明被選為太子家令,後升為太子少傅。疏廣、疏受在任職期間,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賞賜。並稱之為朝廷中的「二疏」。疏廣任太傅五年,稱病請求還鄉。皇上考慮到他們年邁,就答應了,並加賜黃金20斤,皇太子贈金50斤。二疏辭官回到家鄉蘿藤之後,將金遍贈鄉里。二疏去世之後,鄉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舊址築一座方圓三里的土城,取名為「二疏城」;在其散金處立一碑,名「散金台」,在二疏城內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絕。

賈三近

(1534――1592)字德修,號石葵,別號石屋山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出身仕官之家。賈三近24歲舉山東鄉試省魁;隆慶二年(1568年),以博學宏詞一舉成名,高中進士,名次為山東省第一,被選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自此,開始宦海政治生涯。賈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興利除弊,嫉恨貪官污吏如寇讎。明萬曆十二年,賈三近任光祿寺卿。不久又拜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條,接見吏民。改革弊政,嚴懲貪污,政績卓著,受到朝廷嘉獎。萬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嶧縣賈三近家拜為「兵部右侍郎」,賈三近以父母年高,上書辭謝。後因背疽發作,長逝於家,終年59歲。賈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見於賈氏譜載的僅奏疏、雜文等三十餘篇。詩詞、碑記等十餘篇。據張遠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證》一書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嶧縣文學家賈三近」。

劉平

(1812――1862)原名劉平先,棗庄市台兒庄侯孟村人。清咸豐八年春,劉平以販糧、鹽同夥為骨幹,在侯孟村發動和領導了農民起義。後響應太平軍北伐,參加幅軍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以逼陽城一帶為根據地,起義軍聲威大震,很快增加到幾萬人,劉平成為幅軍的主要領袖。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封劉平為「北漢王」。清同治元年二月,當清將翼長索爾固善進攻幅軍駐台兒庄的營區時,幅軍遭到慘敗,德棱額趁機率領清軍進攻陽城主寨,劉平指揮軍隊斬殺清將索爾固善、琦勝等人,身受重傷,沖出重圍,率部至蠍子山中養傷時,被叛徒待衛殺害。

戴華藻

號新齋,安徽壽縣人。曾任清政府直隸東明候補知縣、直隸望都知縣,中興公司主要創辦人和總辦。清光緒六年,李鴻章奏派戴華藻等來棗庄設立中興礦局,用土法開採煤礦。他受命後,輕行至嶧,躬自相度,擇地興辦。使棗庄煤礦成為山東省第一座近代化煤礦。

光緒七、八年間,戴華藻為了進一步籌集資金,先後函請張蓮芬等一批清政府官僚集股。資本到位之後,中興礦局便陸續購買了4架抽水機器,又從上海、廣東等地雇請技師和技術工人操作,生產局面逐漸打開。在醞釀籌議創辦中興公司時,他積極支持和協助張蓮芬工作。清光緒二十五年,中興公司成立時,他任協理,直到光緒三十一年,因年老多病而辭職。

張蓮芬

(1851――1915)又名張毓蕖,官僚資本家,商辦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總理,浙江餘杭人。1881—1882年,應山東嶧縣中興礦局創辦人戴華藻之邀,參與礦局投資。以張蓮芬為首的一部分官窯局股東,於1898年10月決定稟告辦理北洋通商事宜直隸總督王部堂,要求復業開礦。在取得清政府同意後,於光緒二十五年春招收德股,集股200萬兩,將公司定名為「華德中興煤礦公司」,自任總辦,德璀琳為洋總辦。光緒三十三年,張蓮芬在全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下,趁德國在山東侵略行動較緩和時,毅然不再招收德股。

1908年,中興公司將公司改名為「商辦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注銷「華德」字樣,取銷洋總辦。中興公司從形式到實質都完完全全是中國人自辦的民族工業。1915年2月1日,南大井透水,災情慘重,停產半年多,經理張蓮芬因憂致疾,是年底病故。

張蓮芬經營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17年,計籌股本300萬(連同借款共500萬)銀元,修築50公里運煤鐵路一條,近代化大井一座,並附建了自備電廠、機械修理廠和車輛修理廠,使棗庄煤礦成為「唯一能與外人競爭之礦」。

孫美瑤

(1898――1923)棗庄市付庄鄉康宅村人。其胞兄孫美珠,清末秀才出身,為這一帶有名的知識分子。1918年,孫美珠等聯絡地方武裝和各路「竿子」,築寨於君山(即抱犢崮),與其族叔孫桂枝分別為大寨主、老寨主。蘇、魯、豫、皖四省數十縣的飢民,相與雲集,不期而聚者達七八千人。孫美珠等於1920年清明節,正式組成「山東建國自治軍」,由孫美珠任五路聯軍總司令。1922年7月15日,在西集的一次遭遇戰中,孫美珠為官軍所殺。孫美瑤繼被推舉為司令。當時的北洋政府,為了消滅「山東建國自治軍」,委山東督軍田中玉為剿匪司令,對抱犢崮山區繼續進行圍剿。山上水糧俱絕,隨時有被消滅的危險。孫美瑤在沙溝、臨城間的姬庄附近,把路軌拆開。1923年5月6日凌晨2時50分,由浦口開出的第二次特別快車,至此出軌,孫美瑤將中客30人,西客39人,虜到抱犢崮山區。臨城劫車案的發生,中外為之震驚。駐北京各國公使團,公推葡萄牙公使符禮德為領袖,向北洋政府提出口頭抗議。北洋政府屈於外力,積極設法與孫美瑤談判。田中玉、鄭士琦等在領事團的壓制下,答應於13日上午9時前把官軍撤離。談判達成了協議:圍剿「自治軍」的官兵,一律撤回原地,並將「山東建國自治軍」改編為「山東新編旅」,委孫美瑤為旅長。

曹錕為了徹底消滅孫美瑤部,於12月19日通過新任山東督理鄭士琦;指使兗州鎮守使張培榮,在棗庄中興煤礦公司擺下「鴻門宴」,將孫美瑤誘至槍殺。

⑥ 蘇州高新區屬於哪個區

蘇州高新區不屬於蘇州市下轄的某個區,它是獨立的,與蘇州下轄其它區平行的。

1992年和1994年先後從吳縣及郊區劃出部分鄉鎮,分別設立蘇州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2000年9月蘇州郊區更名為虎丘區。2001年初,吳縣市撤銷,並入蘇州市區,設立吳中、相城兩區。2002年,蘇州高新區與虎丘區合並成立新的蘇州高新區。

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政府設工作部門10個:經濟發展局;財政局;建設局;國土房產局;城市管理局;社會事業居;教育文體局;農村發展局;環境保護局;審計局 。合署辦公機構6個:監察局;司法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交通局;民族宗教事務局。

拓展資料:

新中國成立後,蘇州分為蘇州市和蘇州專區兩個行政區。1953年至1957年,無錫、江陰、宜興和武進4縣先後劃歸蘇州專區。1956年初,宜興劃歸鎮江專區。1958年初,蘇州專區與松江專區合並。是年7月,武進縣劃歸鎮江專區,11月原松江專區所屬各縣劃歸上海市。1961年,從常熟、江陰劃出部分公社,成立沙洲縣。1983年初,江陰、無錫兩縣劃歸無錫市。蘇州實行市管縣體制,下轄1市(常熟)5縣(沙洲、太倉、崑山、吳縣、吳江)和平江、滄浪、金閶、郊區4個區。之後,5個縣先後撤縣建市,其中沙洲縣更名為張家港市。

⑦ 滕州有什麼名人

古代有墨子 魯班 毛遂 孟嘗君 今有李繼耐 李景 王學仲 劉大印
孟嘗君是薛國(今官橋、張汪鎮一帶)國君田嬰之子,田嬰死後他繼承封爵,稱薛公,號孟嘗君,以養士而聞名天下。
孟嘗君可說是"生不逢時"。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遺棄,母親暗中喂養,他才免遭不幸。長大成人後,田嬰見他聰明過人,能言善辯胸懷大志,才轉憂為喜立他為太子。孟嘗君即位後,廣招天下賢士,不問是官吏還是逃犯,是名人還是庸人,他都熱情接待。平時與門客閑談,他都讓隨從躲在屏風後面記錄,記下門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況。門客知道後深為感激,發誓報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來,門下食客竟達3000餘眾。

孟嘗君食客三千,其中魚龍混雜,人品各異,亦有成大器謀大事者如蘇代、馮 等,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匡扶國家,以豐功偉績名載史冊。
李景上將有一個令人驕傲的經歷——曾經在海陸空三軍任過職。

李上將1946年16歲時參軍,當時當然是陸軍戰士,1950年被選拔入空軍當飛行員、射擊主任,1955年被授予空軍校官軍銜,1956年轉海軍航空兵任團長、師長,文革中出任海軍副參謀長,文革後出任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航空兵司令員。1988年授予海軍中將軍銜,1992年轉副總參謀長,其軍銜也由海軍中將改為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上將。這樣,李上將起於陸軍,發跡於空軍,建功於海軍,最終歸於陸軍,完成了海陸空三棲的經歷。

1995年,李上將年滿65歲退役,大批人為他鳴不平,認為王瑞林(1929)比他老卻不退役,而李卻退役不公平。雖然爭議因為當年王晉升中央軍委委員而平息,但李上將得民心可見一斑。

解放軍上將--李繼耐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1942年7月生,漢族,山東滕州人,1965年5月入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67年12月入伍,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大學學歷,上將軍銜。

1961.09-1966.09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學生

1966.09-1967.12 留校待分配

1967.12-1969.04 工程兵建築第二五三團二營八連當兵鍛煉

1969.04-1970.03 第二炮兵第八、七團副排長、組織股幹事

1970.03-1970.11 第二炮兵五十二基地政治部宣傳處幹事

1970.11-1977.10 第二炮兵第八一一團宣傳股副股長、副政委

1977.10-1983.06 第二炮兵政治部組織部青年科科長、副部長兼青年科科長、副部長兼組織科科長

1983.06-1985.02 第二炮兵五十四基地副政委 (其間:1983.12--1985.02在全軍整黨辦公室工作)

1985.02-1990.04 解放軍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

1990.04-1992.11 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按副大軍區職待遇)

1992.11-1995.07 國防科工委副政委

1995.07-1998.04 國防科工委政委

1998.04-2002.11 解放軍總裝備部政委、黨委副書記

2002.11-2003. 03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

2003.03-2004. 09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

2004.09-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貢獻的自然科學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諸子創說,學術空氣十分活躍,涌現出了許多思想家和科學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派。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詳。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墨子生於公元前476年左右,卒於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證說墨子大約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左右,卒於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420年)左右。

他的「非攻」思想,體現了當時人民反對掠奪戰爭的意向。他提出「非樂」、「節用」、「節葬」的主張,反對當權貴族的「繁飾禮樂」和奢侈享樂的腐朽生活。他意識到了勞動人類生活的基礎,提出強調重視生產和「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的主張。在政治上,他主張改善勞動者和小生產者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提倡「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則得治」,並且提出「尚賢」和「尚同」的觀點,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對於知識和邏輯等問題,墨子有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為認識真理准則的「三表」,並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義認識論。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艱苦實踐、服從紀律」,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學在先秦時期曾為一時之「顯學」,可是到了漢代就衰落不顯了。但是,墨家精神並未失傳,漢代以後的俠士是墨家「兼愛」精神的繼承者。中國的民間社黨「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俠義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傳。中國歌頌俠義精神的詩歌和俠士小說,其精神源頭莫不與墨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墨家思想在中國民間的社會底層流傳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大,並不亞於儒學和道學。

滕州傑出人物--劉子衡
提起劉子衡,人們自然會聯想起這位傳奇人物的許多軼事。1945年,他被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接到南京中央飯店,成為轟動一時的神秘人客人。
劉子衡原名劉位均,1903年出生在滕縣杏花村一個農民家庭里。他自幼聰明放達,9歲便入私塾讀四書五經。1924年春,劉子衡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范(曲阜二師),與學生中的共產黨員王澤新、劉德榮、張化恪、張育東等交往甚密。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救國之事,並參加了震驚全國的五卅運動。1928年,濟南發生"五三"慘案後,國民黨省黨部派員進駐曲阜二師,中共黨員王澤新等人由於活動頻繁,引人注意而被捕。劉子衡作為學生代表挺身而出,到兗州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說理,國民黨反動派怕全體師生把事態擴大,只好答應把被捕的學生全部釋放。由於劉子衡善於斗爭,主持公道,受到同學信賴。改組學生會時,他被一致推舉為學術部長,後來改任學生會主席,此時的學生會實際已是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學生組織。1927年,劉子衡參與主持公演了話劇《子見南子》。該劇主要反映了孔子周遊列國到衛國會見衛靈公夫人南子的故事。沒想到觸怒了孔氏家庭,認為劇中孔子拜倒於南子石榴裙下,是對孔子的侮辱。孔氏家庭上告中央教育部門,加上個別外國新聞記者鑒於孔子在世界上的影響,進一步推波助瀾,於是就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子見南子》案。事件發生以後,國民黨當局要停演這出戲。但在共產黨領導下,師生奮起反抗,獲得了全國各地的熱烈聲援,還得到了魯迅先生的大力支持。此次斗爭,被後人稱為"五四"青年學生運動的繼續。雖然這場斗爭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支持,但最後以校長被撤職,劉子衡等人被開除,大批進步學生被迫離校而告結束。劉子衡在這場斗爭中初試鋒芒、嶄露頭角,顯示了他超群的膽略與才華,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
<<子見南子>>案平息後,劉子衡到了濟南,考入國立青島大學補習班。他因學業優異,見解獨到,深受該校籌委會主任蔡元培的賞識。1932年,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結果被迫休學,回到了他闊別多年的家鄉,在滕縣師范任國文教員。他教授的是國文知識,同時向學生傳授救國思想。授課之餘,潛心研究學問,他博覽強記,勤於經史,旁及佛道,尤長於經學和諸子研究,有"三玄專家"之美稱,就連國民黨黨政軍要員也邀請他講學。起初先生不願去,但他又看到講學是一次揭露反動嘴臉的機會,於是,為救民族危亡,到南京給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講學。在講學過程中,他時而講歷史,進而講國情;時而講政治,時而又講時局,總把抗日救國道理貫穿於講學內容之中。他對蔣介石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反動政策進行了大力批駁。為了宣傳抗日,劉子衡先後到達南京、西安、上海、成都、上饒、衡陽等地,利用各種關系,廣交社會名流,與蔡元培、聞一多、老舍等知名人士經常往來。他講的學在當時國民政府中產生了震動,在全國人民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被人們稱為"興聖大師",慕名者更是崇拜。國民黨高將領李玉堂、胡宗南都向他磕頭認了師傅,"大師"之名從此名揚四海。
抗戰勝利後,他以徐州、濟南為活動中心,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掩護黨的地下工作者,積極營救我黨被捕的同志。他還到處作反內戰的演講,並寫下了題為《"打不得"九論》的文章,在《山東公報》上發表後,影響很大,蔣介石曾下令嚴處。但他得知是劉女衡所為時,礙於劉的聲望影響,沒有深究,只撤了編輯便草草收場。董必武為此事曾寫信給他,贊譽說:"先生高瞻遠矚,發為宏文,真乃一片仁者之心,抱民胞與之懷。"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劉子衡在北平懷仁堂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新中國成立後,劉子衡出於多方考慮,向黨中央提出回山東老家生活。周恩來、郭沫若等中央領導出面挽留,但由於劉子衡本人不肯留北京,就同意他回山東,並作了相應的安排。從此,大師定居濟南,先後擔任省土改委委員,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省政協二、三、四屆常委,省司法廳副廳長,省五屆人大常委等職。1981年7月20日,劉子衡先生與世長辭,長眠於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
大師劉子衡一生以布衣自居,不慕榮利,"外無私產,內無私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立德立言,誨人不倦,因而人們皆尊稱為"布衣大師"。著有《周易正義稿》、《孔子編年》、以及關於老、庄研究的文稿等。他熱愛祖國,熱愛民主,熱愛和平,善於團結各界愛國人士,為祖國統一,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毛遂,戰國薛國人(今官橋、張汪一帶)。年輕時游於趙國,在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門下做了個迎來送往,辦點府中瑣事的食客。3年之中,整日無大事可做,因此出沒有什麼名聲,幾乎不為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困了趙國的首都邯鄲,企圖吞並趙國。趙孝成王急忙派平原君為使臣到楚國去求援,要求與楚國訂"合縱"盟約聯合抗秦,以救趙國之危。
當時"諸候皆畏秦"。楚國能不能發兵來救趙,關繫到趙國的生死存亡。於是平原君決心在自己的門客中選20名文武雙全者同去楚國搬救兵。他們打算先用好言說楚王,若此計不行,就用武力威逼楚王發兵救趙。可是平原君在門客中挑來挑去只選了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合適人選了。正當平原君為差一人發愁時,毛遂站起來說:"現在僅差一人不能成行,就請算我一個,帶我去吧。"平原君認為毛遂無出眾之處,不想讓他跟隨前往。毛遂再三請求,平原君才向毛遂說:"先生來我門下幾年了?"毛遂回答:"已三年有餘。"平原君又問:"世上凡有才能的人,就好比錐子裝進口袋裡一樣,鋒利的錐尖立刻會露出來。先生在我門下已三年有餘,都沒有人提起過你,我也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大本領,還是留下來吧。"毛遂說:"我便是大王所說的尖利之錐,今天就請您把我裝進布袋裡,方能脫穎而出,展露鋒芒。"平原君勉強答應了。其他十九人也都看不起毛遂,暗笑他自不量力,毛遂並不介意,跟著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見到楚王,說明了合縱抗秦的利害關系。楚王害怕秦國,不肯出兵。談判進行了大半天,毫無結果。這時毛遂握寶劍,走到楚王面前說:"合縱結盟兩句話就可以決定的事,如今你們談了大半天,還不能拿定主意,是什麼道理?"楚王見上來說話的人這樣沒有禮貌,問平原君:"他上什麼人?"平原君笑到:"此人姓毛名遂,是我的門客"。楚王對毛遂厲聲說到:"我與你主人說話,哪裡容得你上來放肆!還不趕快退下。"毛遂不僅沒有退下,反而又持劍走近幾步說到:"大王,你之所以這樣呵斥我,無非是憑借楚國強大的軍隊。但在這幾步之內,你的性命卻掌握在我的手中。我的主公在這里你這樣無禮,是何道理?而且我聽說商湯王開始也只有七八十里的地盤,後來得到了天下。周文王也不過有百里之壤,卻能使眾諸侯向他稱臣,難道他們靠的是兵多地廣嗎。主要是根據時局而發揮自己應有的威力罷了。如今楚國方圓五千餘里,精兵良將上百萬,這都是你成就霸業的資本。這樣強大的楚國,天下又有誰能阻擋得了呢?然而,秦將白起不過是個無能小輩,率兵不足十萬,與楚國交戰,一戰就佔領了楚國國都,再戰就火燒了楚王的祖墳,三戰就能滅亡楚國,殺了君王的先人。這百世之仇趙國都感到羞辱,難道大王你不覺得可悲嗎?合縱抗秦是為了你們楚國,並不是為了趙國。"毛遂的話擊中楚王的要害再加拔劍相威脅,大義之下,楚王考慮到本國利益和自己的生命安全,終於同意與趙國合縱抗秦,訂立了盟約。
平原君一行返回趙國,楚王派兵救趙,這時魏國的援軍也已到達,三國軍隊內外夾攻,秦軍腹背受敵,大敗而去,解除了趙國之危。
平原君非常感慨地對毛遂說:"我手下的士多者千人,少者數百,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以前不了解先生的才能,差點埋沒了人才。這次去楚國借兵,先生的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而使趙國重於九鼎,達成合縱抗秦救趙之約,真是奇才。對當刮目相看。"於是將毛遂視為上賓。
從此以後,毛遂的名聲大振,他的聰明才智被大家稱贊。這種在別人不了解自己才能的情況下,敢於推薦自己,承擔重任的行為演化成"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兩個成語,毛遂勇於自薦的精神也被人們傳為佳話。

魯班
--------------------------------------------------------------------------------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 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

魯班不愧是我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山東滕州人,現在被人們尊稱為建築業的鼻祖, 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築業,而在航天業,他發明的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在軍事科學,魯班發明的雲梯(重武器)、鉤鉅(人們現在還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在機械方面,魯班很早就被稱為機械聖人;此外,還有很多民用、工藝等方面的成就。魯班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科技發明之父。

⑧ 滕州名人故事

叔孫通 西漢時薛人(今山東滕州市)。曾為秦博士,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先從項羽,後歸劉邦。漢朝建立後,與眾儒生共立朝儀旋任太常,轉太子太傅。 「 不足掛齒」 釋義。不足:不值得;掛齒:放在嘴上講。表示不值得一提。出自《史記劉敬叔孫叔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匡衡 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今滕州)人,匡衡幼年好學,勤奮努力,據《西京雜記》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匡衡讀書不但刻苦勤奮,而且說《詩經》見解獨特。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話:「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匡衡任少傅數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在後幾年裡,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賀敬之 賀敬之1924年11月5日生於山東嶧縣(今滕州)一個貧農家庭。1938年流亡到湖北、四川。1939年(15歲)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40年到延安,入魯迅藝術文學學院學習、工作。這時期的主要工作收入了後來出版的《並沒有冬天》、《鄉村的夜》等詩集中。1943年後寫了《南泥灣》、《翻身道情》、《七支花》等歌詞和《栽樹》、《周子山》(與人合作)等秧歌歌劇。1945年與丁毅等集體創作了歌劇《白毛女》。抗日戰爭勝利後,在華北解放區工作。先後出版了《笑》、《朝陽花開》等詩集及秧歌劇《秦洛正》等。 1949年到北京工作,先後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1956年至1965年,寫了《回延安》、《放聲唱歌》、《桂林山水歌》、《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等長詩。「文革」中,受林彪、「四人幫」迫害,被剝奪寫作和發表作品的權利。1976年10月,發表長詩《中國的十月》。1977年發表長詩《八一之歌》。1984年出版《賀敬之詩選》,1986年出版《賀敬之文藝論集》。1996年出版《賀敬之詩書集》。1978年起任文化部副部長。1979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起任中宣部副部長。1982--1987年當選中共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87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1989年任文化部黨組書記、代部長,魯迅文學院院長,1992年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 http://www.zsku.net/citiao/sort0611/sort0269/3485530363414.html 劉子衡 原名劉位均,1903年出生在滕縣杏花村一個農民家庭里。他自幼聰明放達,9歲便入私塾讀四書五經。1924年春,劉子衡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范(曲阜二師),與學生中的共產黨員王澤新、劉德榮、張化恪、張育東等交往甚密。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救國之事,並參加了震驚全國的五卅運動。1928年,濟南發生"五三"慘案後,國民黨省黨部派員進駐曲阜二師,中共黨員王澤新等人由於活動頻繁,引人注意而被捕。劉子衡作為學生代表挺身而出,到兗州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說理,國民黨反動派怕全體師生把事態擴大,只好答應把被捕的學生全部釋放。由於劉子衡善於斗爭,主持公道,受到同學信賴。改組學生會時,他被一致推舉為學術部長,後來改任學生會主席,此時的學生會實際已是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學生組織。1927年,劉子衡參與主持公演了話劇《子見南子》。該劇主要反映了孔子周遊列國到衛國會見衛靈公夫人南子的故事。沒想到觸怒了孔氏家庭,認為劇中孔子拜倒於南子石榴裙下,是對孔子的侮辱。孔氏家庭上告中央教育部門,加上個別外國新聞記者鑒於孔子在世界上的影響,進一步推波助瀾,於是就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子見南子》案。事件發生以後,國民黨當局要停演這出戲。但在共產黨領導下,師生奮起反抗,獲得了全國各地的熱烈聲援,還得到了魯迅先生的大力支持。此次斗爭,被後人稱為"五四"青年學生運動的繼續。雖然這場斗爭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支持,但最後以校長被撤職,劉子衡等人被開除,大批進步學生被迫離校而告結束。劉子衡在這場斗爭中初試鋒芒、嶄露頭角,顯示了他超群的膽略與才華,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 <<子見南子>>案平息後,劉子衡到了濟南,考入國立青島大學補習班。他因學業優異,見解獨到,深受該校籌委會主任蔡元培的賞識。1932年,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結果被迫休學,回到了他闊別多年的家鄉,在滕縣師范任國文教員。他教授的是國文知識,同時向學生傳授救國思想。授課之餘,潛心研究學問,他博覽強記,勤於經史,旁及佛道,尤長於經學和諸子研究,有"三玄專家"之美稱,就連國民黨黨政軍要員也邀請他講學。起初先生不願去,但他又看到講學是一次揭露反動嘴臉的機會,於是,為救民族危亡,到南京給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講學。在講學過程中,他時而講歷史,進而講國情;時而講政治,時而又講時局,總把抗日救國道理貫穿於講學內容之中。他對蔣介石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反動政策進行了大力批駁。為了宣傳抗日,劉子衡先後到達南京、西安、上海、成都、上饒、衡陽等地,利用各種關系,廣交社會名流,與蔡元培、聞一多、老舍等知名人士經常往來。他講的學在當時國民政府中產生了震動,在全國人民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被人們稱為"興聖大師",慕名者更是崇拜。國民黨高將領李玉堂、胡宗南都向他磕頭認了師傅,"大師"之名從此名揚四海。 抗戰勝利後,他以徐州、濟南為活動中心,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掩護黨的地下工作者,積極營救我黨被捕的同志。他還到處作反內戰的演講,並寫下了題為《"打不得"九論》的文章,在《山東公報》上發表後,影響很大,蔣介石曾下令嚴處。但他得知是劉女衡所為時,礙於劉的聲望影響,沒有深究,只撤了編輯便草草收場。董必武為此事曾寫信給他,贊譽說:"先生高瞻遠矚,發為宏文,真乃一片仁者之心,抱民胞與之懷。"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劉子衡在北平懷仁堂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新中國成立後,劉子衡出於多方考慮,向黨中央提出回山東老家生活。周恩來、郭沫若等中央領導出面挽留,但由於劉子衡本人不肯留北京,就同意他回山東,並作了相應的安排。從此,大師定居濟南,先後擔任省土改委委員,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省政協二、三、四屆常委,省司法廳副廳長,省五屆人大常委等職。1981年7月20日,劉子衡先生與世長辭,長眠於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 大師劉子衡一生以布衣自居,不慕榮利,"外無私產,內無私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立德立言,誨人不倦,因而人們皆尊稱為"布衣大師"。著有《周易正義稿》、《孔子編年》、以及關於老、庄研究的文稿等。他熱愛祖國,熱愛民主,熱愛和平,善於團結各界愛國人士,為祖國統一,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http://hi..com/exuntz/blog/item/55325cecf343f9d12f2e2186.html 望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
山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2:18:23 瀏覽:480
司法棺材 發布:2025-01-15 21:56:51 瀏覽:811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