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刑法
㈠ 什麼是破壞生產經營罪
一、什麼是破壞生產經營罪
1、為報復或者其他的個人目的,破壞機器設備、傷害農場動物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行為就是破壞生產經營罪。生產經營活動是全社會的生產經營活動,包括國有、集體以及個人的生產經營的活動。破壞生產經營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也就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構成本罪的主體。如果情節是相對嚴重的,將會處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條
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決水罪與破壞生產經營罪區別
破壞生產經營罪是指故意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決水行為既能影響農田灌溉,也能使工農業生產因缺水而停產,從而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但兩者主要區別是:
1、侵犯的客體不同。決水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破壞生產經營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產所有權和生產經營秩序。破壞生產經營罪雖然使生產經營秩序受到破壞,造成犯罪對象即與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物品、工具的毀壞,但尚不屬於危害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而決水罪則危害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
2、犯罪客觀方面不同。決水罪的決水屬於危險方法,既可以使大范圍的工農業等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使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危害,使大片農田被淹,重大公私財產受到損失而破壞生產經營罪所謂決水不屬危險方法,只能使大量的水流失或使小范圍的農田被淹,或使工農業等生產經營活動受到破壞,其損害的嚴重程度上不及決水罪;
3、犯罪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決水罪的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會危害公共安全,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破壞生產經營罪的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會破壞生產經營秩序和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由此可見,基於破壞生產經營故意而決水,因而危害公共安全的,又構成決水罪,屬於想像競合犯,應按從一重罪的原則論處即按決水罪論處。
㈡ 中國刑法第276條全文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是關於破壞生產經營罪的規定。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
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
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機器刑法擴展閱讀:
刑法的目的是指國家制定、實施刑法主觀上所追求的結果。
我國刑法第1條規定:「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我國刑法的目的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
刑法的任務是國家賦予刑法的具體職責,是刑法目的的展開。
我國刑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㈢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起動攪拌機至人死亡要負刑事責任嗎
你好,由於有人死亡,因此啟動攪拌機者,需要負擔刑事責任。由於是不知情,啟動機器造成人員死亡,根據刑法規定,會被判過失殺人罪
㈣ 機器抵押給我,我是不是可以強行去拆,會不會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
因為機器是抵押給你,所以所有權是屬於對方的,而你只是在債權到期享有優先受償的抵押權而已。所以你強行拆對方機器是要補償對方的損失的。
其次,破壞生產經營罪的客體也就說你所說的機器是要與生產活動有直接聯系的,也就是說你破壞閑置的機器是不構成刑法上的破壞生產經營罪的。求採納。
㈤ 工作中操作機器疏忽致人死亡當事人會承擔什麼責任
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為人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到或者已經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剝奪他人生命權的行為。刑法:第二百三十三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民事賠償或侵權賠償責任可以由用人單位承擔,但有可能有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㈥ 刑法276條的規定
根據法律規定,刑法276條是破壞生產經營罪,破壞生產經營罪的立案標准:(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二)破壞生產經營三次以上的;(三)糾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壞生產經營的;(四)其他破壞生產經營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㈦ 刑法關於破壞生產經營罪是怎麼認定的
法律分析: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行為認定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生產經營活動,是指全社會的生產經營活動,包括國有的、集體的、個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條 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㈧ 我國刑法中關於計算機系統安全事故犯罪是如何定罪的
什麼是計算機犯罪;
計算機作為現代信息處理工具,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利用計算機進行犯罪活動或者以計算機系統為對象的犯罪活動在今天呈上升趨勢,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活動正在給社會帶來越來越大的危害。從法律上廓清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問題也成為一個急迫的任務。為了幫助大家了解計算機犯罪的相關問題,我們采訪了研究相關問題的張志成先生。
中國網(中):現在大家總在說計算機犯罪有多大危害性,那麼請您解釋一下什麼是計算機犯罪。
張志成(張):"計算機犯罪"(computer crime)一詞的提出很早。
分析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行為,應該首先分析"計算機犯罪"作為一個概念提出的客觀社會基礎。計算機的獨特性也就是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所侵害的特殊對象應是我們確定"計算機犯罪"這一概念的基礎。
以硬體意義上的計算機為對象的犯罪行為大多可以歸入普通的財產犯罪中去。偷竊、搶劫、毀壞計算機的行為完全可以納入傳統刑法中,從這一角度來講,計算機犯罪不包括上述犯罪行為。
從人機結合的角度來看,操作者按照計算機的正常操作模式工作仍然可以對計算機產生破壞性的影響,進而可以對於整個計算機網路產生破壞性影響。因此,對於計算機來說,要產生人們期望的結果,人機結合的狀態是極為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計算機犯罪不能納入傳統犯罪范疇的原因。
在人機結合的環節上,軟體的狀態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說破壞一台傳統意義上的機器(包括採用了固化軟體技術的機器,如手機等)正常運轉的最簡單的手段是改變其形態的話,那麼破壞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轉的最簡單手段顯然是改變其軟體的狀態。從這一角度來講,改變計算機軟體的狀態進而破壞計算機系統的運行安全應該說是計算機犯罪所指向的獨特客體。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擴大,計算機技術事實上已經從個人電腦(PC)時代逐步過渡到了網路計算機時代。計算機在現代生活中的獨特作用也越來越依賴於網路的安全運行。網路也是軟硬體結合的計算機系統。破壞網路的安全運轉最簡單的手段同樣是通過改變軟體運行狀態的辦法。針對網路運行安全的犯罪也應歸於計算機犯罪的范疇。
當前,從網路的發展趨勢來看,網路空間事實上即將成為一個虛擬社區,在這一空間中,有公共地區,也有私人領地。對於網路空間的這一法律理解的必然結論是,每個人機結合的計算機系統其在網路空間中的權利和義務必然要受到法律歸制。在這一點上,法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網路上劃分合法與非法的界限。我國刑法285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現實生活中,社區之間的區分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各種社區的管理水平也不一致,對於故意或過失非法侵入不同社區所承擔的責任也不同。而從網路的實際情況來看,是不是所有設置了某種安全設施的領域就成為私人領地?也就是說,是不是"我被黑(被黑客襲擊),我光榮"呢?因此,法律首先應該明確"虛擬社區"的安全要求,也就是"劃分領地"和"管理領地"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一問題後,才能有效解決"非法侵入"的問題。如果法律對於一個公共領域的安全措施沒有任何法律要求,而又要解決所謂非法侵入的問題,恐怕是十分困難的。"領地所有人"是否盡到了"善良管理人"的義務?恐怕這不僅僅是一個私人的問題。由於網路的開放性特點,我認為,對於從事公共服務等事關眾人利益的網路服務商,應在法律上承擔較重的責任。當然,這種責任並不否定非法侵入者的法律責任。不過,從公眾心理角度來講,非法侵入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還是一個問題。
總之,計算機犯罪乃是通過非法(未經授權使用)或合法(計算機使用權人)利用計算機和網路系統,採取具有計算機運行特點的手段,侵害了計算機和網路系統的安全運行狀態,或者違反計算機或網路安全管理規定,給計算機或網路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等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危害,違反了刑事法律,依法應受刑事處罰的行為。
中:計算機犯罪主要有那些類型?
張:計算機犯罪的方式歸納起來應該主要包括3種犯罪類型。
一是破壞計算機系統犯罪。破壞計算機系統犯罪是指利用計算機運行的特點和模式,使用計算機,通過對計算機系統的軟體(含軟體必須的數據)或軟體運行環境的破壞,從而導致計算機系統不能正常運轉,造成嚴重損失的犯罪。這種犯罪也就是刑法第286條規定的犯罪。即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非法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對於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行為乃是破壞計算機系統犯罪。
二是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罪。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犯罪是指行為人進入明知無權進入的重要計算機系統的犯罪。刑法285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的計算機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事實上,隨著社會的計算機化,計算機系統對於公眾作用必將趨於重要,特別是公共服務系統,包括金融、保險、教育、就業甚至門戶網站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這些計算機系統一旦被非法闖入,往往給系統管理人和使用者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特別是在信息逐步成為生產和經營要素和公眾對於隱私權越來越重視的今天,各種數據的泄密可能導致的是一個計算機系統服務提供者的破產。因此,刑法應當承擔起保護這些計算機系統的責任。而對於純粹私人性質的計算機系統的非法侵入則應由民法關於隱私權的規定來調節。刑法應該將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的保護范圍擴大,從而預防計算機黑客給社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三是計算機系統安全事故犯罪。計算機安全的法律保障不能只考慮破壞安全的一方,還應考慮維護安全的一方。大部分計算機系統都是作為一個開放式的網際網路大系統的一部分存在的。因此,從技術上保證自己子系統的安全一直都是計算機系統的使用者關心的問題。目前來看,在我國,重要部門和機構的計算機系統都有相應的管理規定,但對於提供公共服務的計算機系統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定,更沒有相關的刑法規定。一個計算機系統其自身的保護措施究竟到什麼水平上才能起到保護系統使用者利益的問題,在法律上並沒有解決。而事實上,就象提供交通運輸或其他服務的機構一樣,計算機系統服務的提供者也應該在法律上承擔安全責任。當然,這一責任的標準是動態的,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但這不能成為網路服務商不顧使用者利益而隨意對待安全問題的理由。因此,計算機犯罪應該包括計算機安全事故罪。即違反國家關於計算機安全的法律,致造成計算機系統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犯罪行為。
中:現在大家都在談論計算機犯罪,那麼計算機犯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張:這個問題實際就是計算機犯罪的構成問題,計算機犯罪的犯罪構成當然也應具備"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的總和。" 。
從計算機犯罪所侵犯的客體也就是計算機犯罪所"具體作用的人和物" 來看,計算機犯罪侵害的是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是通過對計算機系統核心的軟體(含數據)的破壞來破壞計算機系統的正常管理秩序,進而侵犯計算機系統的各種權利人的權利和利益。計算機犯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例如,就非法進入計算機系統竊取數據來看,一方面,非法進入破壞了計算機系統的管理秩序,另一方面,竊取數據破壞了網路運行的安全性,同時,還侵犯了數據權利人的知識產權或商業秘密權利。
計算機犯罪的主體應該是一般主體,法人也可以成為計算機犯罪的主體。但是,計算機安全事故罪的主體應該是在計算機系統管理中承擔管理和安全責任的人。隨著計算機犯罪人的低齡化和計算機安全的日趨重要,應該認為,已滿14歲的自然人實施了造成嚴重後果的計算機犯罪時承擔刑事責任是合理的。另外,由於網路的虛擬性質,計算機犯罪的"黑數",也就是未被發現或偵破的案件數量極大,因此,對於計算機犯罪的刑罰應該以從重為方針。否則,不僅不能起到犯罪預防作用,也不利於在人們對網路和計算機安全的認識還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形成有利於保護計算機安全的社會人文環境。
計算機犯罪的主觀方面也很復雜。計算機犯罪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除傳統上犯罪的一般動機外,如好奇、爭勝甚至惡作劇等都有可能成為計算機犯罪的動機。就計算機犯罪的主觀方面而言,應該包括故意或過失的心理態度。對於破壞計算機或侵入計算機系統的犯罪而言,犯罪人應具有主觀上的故意,即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對計算機系統內部信息造成破壞,對計算機系統的安全造成損失,而希望或放任這種後果的發生。而對於計算機安全事故罪而言,主觀方面只能由過失構成。造成安全事故的責任人在主觀上也不希望事故發生。由於軟體自身的特點,不宜將按照正當目的,以正常行為,遵守國家法律而編寫的有缺陷的軟體在網上傳播所造成的事實上是不可預見的後果的行為歸為計算機犯罪。
㈨ 撿到信用卡然後對機器(ATM機)使用取走現金是構成信用卡詐騙罪還是盜竊罪
撿到信用卡然後對機器(ATM機)使用取走現金是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根據《關於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
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
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
(二)騙取他人信用卡並使用的;
(三)竊取、收買、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並通過互聯網、通訊終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9)機器刑法擴展閱讀
案件:
2018年9月17日23時許,被告人李某在騰沖市騰越鎮某酒店門口路邊撿到一個塑料自封袋,裡面裝有信用社的信用卡一張、寫有密碼的紙條一張。
被告人李某隨即持該卡到騰越鎮某農村信用聯社ATM機上分三次共取出人民幣9000元,又到騰越鎮某中國工商銀行ATM機上取出人民幣1000元,後將信用卡及寫有密碼的紙條丟棄後離開。
後被害人收到銀行取款提示簡訊後及時報案,最終李某以涉嫌信用卡詐騙被抓獲,案發後,李某全額退賠了被害人的經濟損失。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拾得他人信用卡後,通過ATM機取走他人人民幣10000元,占為己有,其行為已觸犯我國刑律,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對被告人李某應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被告人李某歸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系坦白,可以從輕處罰。經調查評估,對被告人李某適用緩刑對其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可對其宣告緩刑。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七十二條之規定,判決李某犯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0元。判決後,李某繳納了罰金人民幣20000元,並表示服從法院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