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國商法之我見

中國商法之我見

發布時間: 2022-08-23 03:42:46

1. 三商法是什麼

三商法是相對於一商法和二商法而言的。所謂的三商法也就是分析「以人為店鋪,無店鋪經營的多層次直銷(即傳銷)。它是一種人員銷售。

一商法指的是傳統的貨物銷售方法。它以櫃台的形式出現,物品擺放在櫃台里,等待四面八方的顧客前來購買。

二商法,銷售主體以公司的形式出現,從全國各地招來大量的員工為其銷售貨物,公司與員工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1)中國商法之我見擴展閱讀:

商法的歷史沿革:

商法雖源於古羅馬時代的商事規約,但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意義上的近代商法卻是始於中世紀歐洲地中海沿岸自治城市的商人法,正式確立於1807年的法國商法典。

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商法極不發達,20世紀初以來的百年商事立法,主要是引進借鑒西方商法,主要是大陸法系的商法,但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商事立法也有不少是借鑒了英美法等的商事立法。

商法的一般原則:

商法的一般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現代商法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則。 一 強化企業組織

1、提高企業素質。主要依靠兩套法律機制,一是,企業融資和確保企業財產基礎的法律機制, 如公司法上的有限責任、資本三原則。二是,實現企業優勝劣汰和實現資產優化組合的法律機制,如破產、重整、兼並制度。

2、完善企業結構。包括完善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主要是合理分配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利)和協調企業內部關系(主要保護職工利益,加強職工民主管理)。

2. 論文題:商法在中國的起源及歷史沿革(包括古代、近代、現代)

商法的歷史發展與獨立成因

商法,又稱商事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事交易主體及商事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關於商法的起源,現代大多數民商法學者通常認為,近代商法實際上形成於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一些自治城市,其最早的形成是商人習慣法,即商人法。

(一)中世紀的商法

商人習慣法是商法的最初形式,但這一制度的形成有著特定的社會根源④。中世紀的歐洲(約395—1500)處於封建專制統治之下,商品經濟極為潺弱,主要表現為自已自足的手工業經濟,同時也是農業社會。11世紀後期,以農為本的歐洲進入了發展時期,伴隨著十字軍東征的勝利,使歐洲大量的剩餘商品湧向東方市場,商品經濟開始迅速發展活躍。這種東西方貿易的發展促進了地中海海上貿易的發展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新興城市的商業貿易的繁榮,隨著地中海沿岸城市的成長,行業分工細化和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調整商人內部經濟關系的自律組織——商會。此間,數個單一的商人基於共同的經濟利益關系已成為眾多階層中的一個獨立階層,他們迫切需要對其利益給以法律上的保護,以實現商業發展和商事交易的自由。然而,中世紀的歐洲大陸實際上仍是處在封建法和寺院法的支配之下,很多商業城市的貿易狀況與封建法制的實際狀況,極端的不協調,有關保護商業活動的一系列條件均缺少必要的法律反映,許多國家的法律甚至對商人還加以種種歧視。正是貿易發展與封建法制處於尖銳的矛盾斗爭之中,商會不得不另立規范以求發展。在商會自身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自治權和裁判權,有條件的利用商事生活習慣訂立自治規范,並實施於本商會內,於是該種規范經11世紀至14世紀實行數百年後,終於形成了中世紀商法,即商人習慣法。

(二)近代商法

近代商法是以中世紀商人習慣法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進入16世紀後,孕育已久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開始萌芽,並顯示出了蓬勃的生機,與此相比,歐洲一些國家的封建割據勢力日漸衰落,這促使統一的民族國家逐步形成。與此相適應,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寺院法開始被廢棄,這就形成了民族國家制定統一法律和商人習慣法向成文法轉變條件,新生資產階級必然首先要關心制定自己的法典,以保護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關系,在這一形勢下,歐洲的德國、法國率先開始了本國商事法律統一運動。與此同時,同處歐洲的英國和其他歐陸國家也制定了商事法,由此推動了國家公力干涉促使「商法國民化」的過程。

(三)現代商法

18世紀末期,資產階級革命在歐洲如火如荼並逐個成功,封建專制的社會關系被徹底粉碎,整個社會隨之發生了根本變革。保護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關系,推動商事活動,促進統一完整的商品市場形成,成為許多新興國家的基本國策。19世紀初,歐洲大陸國家相繼開始了大規模的法典制定活動,至此以後,商法開始在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出現⑤。

可以看出,商法的產生,決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原因。

1、商法產生的根據原因是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掌握了一定經濟基礎、積累相當物質資料的商人形成一種勢力,他們要求脫離封建領主的司法管轄及宗教勢力的支配,對商品生產交換用一個統一的社會規則進行概括,以保護和發展自由貿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商品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使原來作為自治規范的商人法必然發展成為國家制定的統一的商事法律。

2、商法的產生是國家推行重商主義政策的結果。16、17世紀,由於新大陸的發現,世界市場突然擴大,地中海海上貿易隨之遍及世界角落,各國政府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大力推行促使經濟發展的重商主義政策,這一政策導致了商人地位的特殊性和商業活動的特殊化。於是,商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出現,各國紛紛制定了商法。由此可見,商法只所以迅速在各國法典法,只不過是各國重商主義政策的法律化。

法國學者丹尼斯·特倫曾指出:商法的形成實際上來自於實踐,它們的系統化過程不是民法學者的傳播,而是由於推行者的努力⑥。

3. 中國第一部正式商法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自戰國秦漢以後,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來是「諸法合體」,不存在任何專門的商法。至20世紀初年,清政府為了維護其統治,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獎勵工商實業的政策。光緒三十年(1904年)頒布了由。商部奏定」的《商律》,是中國第一部正式的商法。

《商律》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2部分組成。《商人通例》共9條,比較具體地規定了商人的身份及經商權力。《公司律》共131條,分11節。詳細規定了貿易公司的組織形式,創辦方法和經營管理方法等事宜。

編纂《商律》這在舊中國幾無先例可尋,因而基本上是對外國(主要是德、日等國)的抄襲,體例上亦屬德國法系(如將公司法作為獨立的一章規定在商法典中)。所以這部《商律》雖系清朝封建統治者所制定的專門商法,卻具有十分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

清政府制定《商律》的目的,從根本上來講,當然是為了控制日益發展的民族工商業和民族資產階級,進一步廣辟利源,擺脫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同時我們又必須看到,制定商法本身,在當時又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因而具有某些積極的意義。其一,有助於改變傳統的賤商風氣,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商人的社會地位;其二,為商人的經商活動和權利提供了某種法律保護,並為解決商事訴訟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根據,其三,《商律》的頒行與其他獎勵工商實業政策互為補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20世紀初年清政府在極短時間內,由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過渡到頒行商法,勸辦商會,獎勵工商實業,改革陳舊格局,以試圖作某種調整,產生了《商律》專法。這雖然是來得太晚的反省,但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歷史的客觀進程,信得我們重視和作進一步的研究。

4. 我國民法典中,如何才能體現商法的特性

民商事融合,在處理名人事務或商事關系時,一般都有嚴格的法律要求,一般的商業活動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所以,正常情況下來說,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具體區別表現在:調整主體不同,民法調整的主體是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國家,商法調整的主體是商事主體,因為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調整對象不同,民法調整對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商法課的老師必須要說的,如果你們的老師沒有說過,哪我只能說很無語,眾所周知,中國商法的立法風格是民商合一,民商分開意味著有一個專門的商法典,比如中國的一般民法+公司、票據。保險、海事、證券的單一銀行商法的風格是 還是叫民商事一體化,因為商法只調整流通區域。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討論。

5. 商法基本原則

商法原則主要有:(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2)維護交易安全的原則;(3)促進交易迅捷的原則;(4)交易公平的原則。

商事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反映一國商事法律的基本宗旨,對於商事關系具有普遍性適用意義或司法指導意義,對於統一的商法規則體系具有統領作用的某些基本法律規則。

這些原則是:

(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

(2)維護交易公平原則,從兩個方面體現,一個是商事交易主體的地位平等,一個是誠實信用。

(3) 促進交易迅捷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 交易簡便,2 短期時效,3 定型化交易規則。

(4)維護交易安全原則。

拓展資料

商法的基本原則是商法具體規則與抽象的商法價值的交匯點,是現代商法性質的集中體現。對於商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商學界的學者們眾說紛紜,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

目前在我國主要有四種觀點:一是「二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玉泉、何紹軍;二是「三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黎燕;三是「四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覃有士;四是「五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董安生。

雖然他們對商法基本原則的概括層面不同,但是他們的學說都體現了商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綜合反映了商法的宗旨和任務。尤其是他們在「維護交易安全」這一基本原則上達成了高度的一致,說明了維護交易安全原則在商法基本原則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商法中確立維護交易安全原則的依據。現代商事活動,隨著交易標的額的增大、交易手段的復雜、交易周期的加快、交易范圍的擴大,交易風險日益加大。

為了增強商事主體的安全感、調動人們從事交易活動的積極性,維護交易安全便構成了商法的基本原則。維護交易安全就是要減少和消除商事交易活動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交易行為的法律效用和法律後果的可預見性。

6. 商法在現代社會的地位及作用

「商」在現今的中國,是一個倍受歡迎的字眼。經過長期的重農抑商的文化壓抑,經歷建國初期「割資本主義尾巴」式的遏制商業時期以及長期計劃經濟時代後,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發展包括商業在內的第三產業,民眾對「商」的期望甚高。然而「商」在我國現實中,實在是承受著太多的神話,彷彿任何事物和「商」沾上就靈了。在法學的研究中,商法也同樣是很熱門的一個話題。

本文對商法的學習研究,不僅僅是因為商法的熱門,更多的是緣起於學術上對商法性質定位等問題的爭論:如學者普遍認為民法和商法都是私法,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是民法的一部分[1];而有的學者否認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認為商法起源於歐洲中世紀的商人習慣法,從一開始就和民法毫無關系[2];大部分的學者贊成商法並非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3],而有的學者主張商法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或者說是眾多法律部門中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4]。此外,對於民商合一還是民商分立、商法的精神等問題也是爭議的焦點。本文試圖通過對商法的考察,研究商法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

一、商法概念的再澄清

商法概念在現實中著實混亂。與之相關的有商法、商人法、商業法、商事法、商貿法等,英文有Law Merchant、Business Law、Commercial Law等,盡管在《論商法》[5]一文中作者已經作了詳細的辨析和論述,但是在此還是有必要進一步強調。

(一)商人法和商法

所謂商人法,是「中世紀期間有關商人、商業事務的習慣法規和原則的總稱。」[6]因此,商人法是一個歷史形成的概念,是對歷史上形成的商人習慣法的總稱。相對來講,商法的概念更多的用於法律部門的劃分爭議以及法典的制定上,一般人們認為商法是「傳統上指與民法並列,並互為補充的部門法,即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商業組織和商業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7]或者是「規范商人、商業組織和商業行為的特別法律」[8]。因此商人法和商法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商人法是一個歷史上的概念,更為准確的稱謂應該是商人習慣法,而商法是一個現實的法典意義上的概念,其最為本質的特點就是直接或者間接的依靠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因此,如果嚴格按照法的定義來講,商人法是習慣法而不是法,因為其沒有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這一結論可以從後文對於商人法的發展歷史考察中得出。

其次,商人法和商法的本質精神是不同的。從我們對商人法的歷史考察中可以得知,商人法的產生和發展,無不貫穿著實事求是、務實創新的精神。由於歐洲中世紀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商業行為不被主流社會的意識形態認可,商業活動無法獲得當時的既有法律保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商業在地中海沿岸或者整個歐洲大陸的復興,需要有調整商人活動的規范,因此商人自發的從羅馬法的萬民法中尋求依據,並且直接適用到中世紀的商業活動中。這種活動完全是有了客觀的需要以後才發掘相應的制度,是一種客觀的活動。

但是與商人法這種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活動相反的是,商法的產生可以說是一種主觀的活動,缺乏客觀的現實基礎。盡管在關於商法特點的論述中都提及商法規范的技術型、制度的有效性、方法的靈活性和適用的廣泛性,但是考察商法產生的現實,其就是拿破崙為了解決軍火供應中經常出現差錯而影響其軍事活動的問題,一怒之下制定的,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的「拍腦袋」法典。因此,法國商法典從一開始就不是從社會需要這塊肥沃的土壤上開出的花,其到現在雖幾經修改,但只有數十條有效的條文。從這一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商法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或者說僅僅是個別人主觀活動的產物,並不是社會發展的真正需求。

(二)商法和商業法

在外文的翻譯中,我們經常遇到英美法中的Business Law一詞,此外還有Commercial Law。對於這兩個詞語的准確翻譯,應該是這里需要澄清的一個問題。

應該說商法是大陸法系的一個概念,在英美法系國家中,並不區分法律部門,因而沒有法律部門劃分意義上的商法的概念,而僅僅有Business Law的概念,其表達的意思應該是與企業或者經營有關的法律。如果說將其翻譯成為商事法還勉強說的過去,可以理解為與商業事務有關的法律,翻譯成商法則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考察英美法國家中的Business Law的概念,可以發現其中不僅規定了大陸法系商法中的公司或商事組織的內容,更多的是關於反托拉斯法、稅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內容,甚至包含了不動產和共有、遺囑、信託、知識產權等內容,完全不是大陸法系所說的商法的概念。[9]如果強行的將Business Law與商法對應,則更多的情況下是會產生誤解的。所以應該用商貿法的概念來表達Business Law,同時也區別商業法。

商業法概念的使用在我國也是一個不太准確的概念,因為我國使用商業法實際上是指「計劃型經濟商業法」的概念。「商業法通常指計劃型經濟商業法」,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的商業立法。其立法的范圍僅限於國內商業,其內容與傳統的商法截然不同。它規定:(1)商業的作用和地位;(2)商業的基本任務和目的;(3)國家對商業工作的領導和監督;(4)商業行為要在國家政策和計劃指導下進行;(5)維護消費者的利益。」[10]從其內容可以看出商業法和商法的內容迥異。商業法在實質意義上應該是以產業政策法為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再者,對於Commercial Law的翻譯,有的稱之為「商業法」,而有的直接稱為「商法」。對商業法的概念前面我們已經進行了分析,不再贅述。而對於將Commercial Law翻譯成商法的做法,有一點是必須要澄清的。現在有的學者將美國的《統一商法典》(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也稱為商法,並且將其作為商法法典化的例證,[11]這是一種誤區。盡管在翻譯上我們可以籠統的稱為「商法典」,但是就連這些學者自己都承認美國統一商法典「內容、體系與法、德、日等大陸法國家各異其趣」,怎麼可以僅憑名稱的類同而就簡單的認為其是商法?事實上,美國《統一商法典》的內容龐雜,既包括了商業票據、銀行收款和存款、信用證、艙單、提單和其他所有權單據、投資證券等,又包括了貨物銷售(主要是關於合同的內容)、擔保交易的內容,實則是關於商貿法規的總匯,而絕不是像某些學者稱贊的那樣是「現代商法產生的標志」[12]。

二、商法的存抑或亡

明確了商法的相關概念,進一步對於商法的考察,自然離不開對商法產生的歷史進行考察。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商法的歷史中得到很多內容,直接論證商法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問題。無論是主張商法在現代社會中還有用武之地,甚至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商法典的論點,還是主張商法在現代泛商化情況下逐漸消亡、民商合一、私法一體化的論點,都會從歷史上商法產生的原因和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進行考察的,只不過其對於材料的掌握和分析不同,才會有不同的結論。因此,我們有必要首先考察歷史,然後回頭看現代社會生活的情況。同時我們希望能夠不再依託於法學教材中對商法發展的歷史陳述進行分析,因為我們發現法學領域中對其的論述,大體上是使用的相同的材料。我們希望能夠借用歷史學考察的結論對這一過程作更為明晰的考察。同時,由於對這一過程的歷史考察是一個極為宏觀的視角,因此必須借鑒社會學的分析研究方法,更為明確的說就是使用社會結構理論進行指導。

(一)從歷史考察商法的存在

1、近代商法的產生和發展

論及到近代商法的產生,通行的觀點認為是商法起源於十一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各個自治城市。這個時間是處於歐洲中世紀的黑暗統治中,是封建制度和教會制度極其盛行的時期,怎麼會產生與封建法和教會法格格不入的商法,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

由於歷史的原因,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到七世紀伊斯蘭教徒入侵地中海盆地,使得地中海這個原來「羅馬帝國的內陸湖」從東南西三面被封鎖,歐洲陷入黑暗的中世紀時期。「七世紀伊斯蘭教擴張造成的地中海封鎖,必然使上述商業活動迅速衰落。八世紀中的商業停頓使商人消失,由商人所維系的城市生活也同時趨於衰落。當然,羅馬的城市還在繼續存在,因為他們是教區行政的中心,……不過,這些羅馬城市已經失去了經濟的重要性與市區行政的意義。」[13]無論是試圖從地中海北岸少數的朝聖者經過地中海到麥加朝聖的行為,還是在北海、波羅的海附近的海盜活動證明這個時期的商業存在,都是徒勞無益的。「從各種觀點來看,九世紀以後,西歐在本質上是一個農業社會。」[14] 與這個農業社會相適應的就是封建勢力、教會勢力的昌盛,而商業在這個社會中是完全沒有地位的。但是從上面的記載中,我們也發現了歐洲中世紀城市可以分為教區行政、市區行政和經濟區三層意義。

但是商業的沖動是人類抑制不住的,在經歷了數個世紀的商業消亡以後,地中海、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商業活動都在九世紀以後慢慢復興,這種復興活動從南北兩部刺激著西歐大陸的商業活動,而最早的商業復興還是來自於地中海沿岸,也就是近代商法的發源地。

無論最初的商人是怎麼出現的,由於歷史材料的缺乏難以准確的回溯,但是有一點事實是可以知道的:根據Norman J.G. Pounds的估計,在1050年,西歐商人階級數量達到幾千人,而到1200年,它的數量竟達到幾十萬人。[15]在漫長的黑暗中世紀,商人作為地中海沿岸唯一的繼續活躍的經濟,是地中海沿岸唯一的顯現出一絲人類文明曙光,但是其發展是經歷了千辛萬苦。主要的表現就是:

第一,商人在經濟上擁有一定數量的財富,但是其在政治上完全沒有地位,被排除在社會之外。由於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主要是依據城市為主的農業社會,所以城市生活對於人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商人進行商業活動、謀取商業利益的行為是不符合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所以在亨利·皮朗所說的作為教區行政中心的城市中,沒有商人生存的環境。但是商人並沒有因此而消亡,而是自己創造了商業場所,並由此演變成為商業城市。這些城市通常是自治的,因為封建或者宗教的勢力通常不涉及到此地,或者說有時封建或者宗教勢力還需要依靠這些商人的幫助:一方面教會所需要的香料、奢侈品等需要從商人處得到,另一方面歐洲中世紀的分裂狀況也不容許封建勢力過多得干預這些自治的城市。因此商人在這些自治城市中如魚得水,飛速的發展起來。

第二,在意識形態上,歐洲中世紀教會法是禁止牟利行為的,這對商人的打擊是巨大的。在奧里臘克的聖·格臘爾的傳記中記載了的一段故事,表明了教會的道德標准和商業行為是不能相容的:聖·格臘爾從羅馬進香回來,在帕維亞遇到一些向他兜售東方貨物的威尼斯商人。他趁機將他在羅馬購買的一件主教袍展示給商人,並且說明了是花多少錢買來的。商人們祝賀他作了一比合算的生意,因為他們認為同樣的主教袍在君士坦丁堡要花更多的錢。格臘爾責備自己欺騙了賣主,立即將差額寄回去,因為他不願意貪便宜而犯貪婪的罪過。[16]

商業行為謀取商業利益是違背教會法的,因此商人在經營商業的活動中在意識上並不是很坦然的。很多銀行家和投機家的遺囑中都說明了應該對那些曾經受他們欺騙的窮人賠償並且將他們的一部分產業捐贈給教會。如康布雷主教記載的魏令波爾的故事:魏令波爾和一個富商的女兒結婚,並且將富商的經營大為擴充,他包攬了一個城門的稅收,而且自己花錢修築了橋梁,但是在死後還是將自己大部分財產捐獻給教會。[17]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宗教宣揚的最終審判中得到赦

7. 論我國商法體系構建的科學化

商法是民事法律或私法中的重要板塊,它調整的是在國民經濟運行中極為重要的商事貿易關系。我國自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來,歷經了計劃經濟、商品經濟直至建立初步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三大基本經濟制度。高度的計劃經濟時期,真正的商事貿易極度匱乏,因此,我國商法中的單行法大多數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逐步頒布實施或完善的。在現階段,我國商法的發展現狀存在關於民商合一的爭議、商法「泛公法」化以及「商法典」的頒布爭議。民法與商法在我國現階段基本上屬於調整民事關系的「基本法」與「重要補充」的關系;而商法在有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又使得其呈現出「泛公法」化的重要特徵;商法典是否頒布也在我國目前模糊的商法界限中爭議頗多。
由於商法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商法典的頒布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就顯得異常重要,我國商法正在向著法典化、獨立化的方向發展。我國商法的未來發展,並不取決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問題。我國商法現存的法典化形式足以確保我國商法的獨立發展。我國商法的未來發展應當關注以下兩個問題的解決:即商法觀念的獨立化問題和商法制度的整合問題。毋庸置疑,商法在未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將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可以預見的是,我國商法將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完善、成熟。
商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法律體系,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中世紀末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日益壯大。16、17世紀,隨著歐洲中央集權國家的強大,歐洲諸國將在各國商人之間普遍適用的、具有國際性的各種商事習慣、商事規范納入本國的國內法,從而開始了近代商事立法。法國路易十四時期頒布的《商事條例》(1673)和《海事條例》(1681)就是世界上近代最早的兩部商事法令。
在我國,至今沒有頒布民法典,因此也就更談不上商法典。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逐步實行了私有財產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並以此為基礎,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我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期間,不僅沒有適用商法的需要,而且連商法的觀念都被社會遺忘了。
如今我們所能夠感覺到和談論的「商法」,則是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過程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法律現象,它只是涉及規范商事活動的諸多商業活動法的綜合體,而我國實際上並不存在名為「商法」的法律。在現階段,我國商法中呈現「民商合一」、商法的「泛公法」化、商法各單行法的「法典化」、「修正式進步」等發展現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發展完善的需要,中國商法體系的發展呈現獨立化、內部整合的趨勢,相信商法典的頒布也將變為現實。
一、 我國商法發展現狀
(一)我國法律制度中的民商合一 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經濟活動中商業行為的急劇增多、個人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促使我國的「商法」步入快速發展進程。由於涉及「商法」的法制建設處於長期的停滯狀態,從理論和實務上講,在我國,法學界常說的「商法」只能在「民商合一」的體制范圍內進行思考。但也有學者持不同觀點,認為我國民商法制度採取的是民商分立的模式,無論是立法形式上還是運行機制上,均采民商分立。實際上,筆者認為,民商分立還是民商合一,是關於民法典與商法典的關系問題的論點;民商分立是指在民法典之外另行制定商法典的模式,民商合一是指就民商事關系僅制定一部統一的法典,對於不能合並到民法典中的有關商事的規定,另行制定單行法規。
大部分法律界人士認為,我國實行民商合一的制度。因為在我國的立法史上,立法者一般不分商事和民事,通過頒布法律建立保護民事權利和維護私權利秩序的統一的私法制度,民商法構成我國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組成部分;而在我國的司法實務上,民法是規范社會生活、經濟秩序的基本法,而商法則是對民法的有效補充。
在逐步完善民法體系、促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過程中,我國不僅頒布有民法通則、繼承法和合同法,而且先後頒布了海商法、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證券法等具有提高效率和維護交易安全特點的單行法,這是我國民商法獲得發展的重要事實,它們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沒有民法典,我國的民法和商法均是以單行法的形式出現的,但民法的理念、原則和基本制度則已經滲透到我國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我國所謂的「商法」除了單行法的表現形式外,由於基礎薄弱,其理念、原則和基本制度並沒有被社會普遍接受,尤其是商法理論的研究則更是捉襟見肘。
在20世紀80年代推行改革開放後十餘年,即開始建立私法制度之時,我國法學界法律體系中民法和商法的界限就不是清楚的,而這個時期又有長期存在的民法和經濟法之爭,商法似乎已經被人們所忽視。其實,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了所謂的商事交易規則的創制,只不過這個法制進程並沒有讓人們真正認識到商法在我國的存在。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頒布的《經濟合同法》規定有買賣、倉儲、保險等多種交易制度,若視其為商事交易的法律,一點也不過分;特別是該法所規定的「買賣」、「保險」,更屬傳統意義上的「商行為」。為了滿足國際經濟交往的商業需求,在1985年,我國頒布了《涉外經濟合同法》,其所包含的法律內容也應當是名副其實的「商行為法」。然而,在長期的法學研究中,我們卻很少稱那個時期所頒布的《經濟合同法》和《涉外經濟合同法》(甚至後來頒布的《合同法》)為「商法」,因為從當時的法學理論上來講,它們太不像「商法」而更像「民法」。實際上,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的相當長的時期內,立法者將許多原本應當屬於商法規范的交易制度,諸如貨物買賣、保險等,通過以民法通則為核心的民事立法來調整,民法的影響力頗為巨大;只是在後來,我國頒布的有關商事活動的法律多了,人們才習慣性地將海商法、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證券法、信託法等稱為「商法」。
由此可見,在新中國數十年的法制建設過程中,民法固有的理念、精神、原則和制度幾乎影響甚至包容了我國民商事立法的所有內容。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活動方面基本上是在實行民商合一的法律體制,可以預見,獨立的商法制度在短期內較難形成。
(二)我國法制進程中商法的「法典化」
盡管存在「民商合一」的現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的法制化的進程中,「商法」也以國家立法部門所頒布的有關商事活動的單行法「法典化」的獨特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筆者認為,雖然現階段中國社會經濟活動中施行「民商合一」的法制體制,但相對獨立的商法還是在逐漸脫離民法領地的過程中獲得了相對自由的發展。自「商法」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形態逐漸清晰以來,買賣、票據、行紀、承攬、運送、保險、海商等即被作為主要的商行為規定在商法之中,由此構成了我國商法初級形態中的商業活動法。
在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國加快了商事領域的立法步伐,立法機構先後頒布了海商法(1992年)、公司法(1993年) 、票據法(1995年)、保險法(1995年)、證券法(1998年)、合同法(1999年)、信託法(2001年)和投資基金法(2003年)等。另外,在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法制進程中,我國在1986年還頒布了體現法治下的市場經濟的 「企業破產法」,該法適用於國有企業(從事商事交易的國有企業)法人的條款規定被稱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事實表明,在改革開放後的數十年經濟建設中,我國頒布的有關海商、公司、票據、保險、證券、信託和投資基金等內容的法律,為我國建立起商事主體、交易和秩序的法律制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法律所包含的原則、已經建立或者試圖建立的制度,具有明顯不同於民法的原則和制度的特點,甚至有些制度的差異導致民法原則和制度在商事活動領域的「不適用」。例如,保險法所稱「保險合同」已經完全實現了格式化,附加合同成為保險法上的合同制度的普遍現象,民法上的合同自由原則幾乎被拋棄。甚至,保險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有其自身的特有內涵,利用「民法」上的原則和制度是難以解釋的。事實上,這些被稱之為「商法」的法律和民法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這些法律似乎等同於大陸法系國家所稱的「商法」,它們的客觀存在基本上能夠成為我國存在「商法」的理論上的事實依據。
但由於大陸法系的商法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而形成的,而在我國法學界,因為欠缺商法傳統以及商法歷史,更因為學術上無相應理論基礎甚至仍然爭論商法和民法的關系,致使人們無法真正看清楚我國「商法」的邊界。我國商法的范圍或者外延到底在哪裡,仍然是存在疑問的。盡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商法正處在一個快速的發展階段,不斷涌現的商法「法典化」的單行法即是例證。 (三)我國商法的「泛公法」化
關於公法的概念,目前在法學界還沒有統一的解釋。有學者認為凡是規定私人之間事情的就是私法,反之則為公法。商法從根本上來講,應該是屬於私法的范疇,然而,隨著市場經濟活動的深入發展,商法也逐漸呈現「泛公法」化的發展現象。相對於「私法味」較濃的民法來講,商主體承擔較民事主體更高的注意義務,商事行為的外部約束對於交易的安全更有意義,而這些都需要藉助國家公權力來得到更好地落實和貫徹。 在我國,為了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社會穩定,商事立法中越來越多地體現政府經濟職權色彩和干預意志、調節個人與政府和社會間經濟關系、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這些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法的明顯屬性。例如商業登記制度、商業帳簿制度,公司法中的公司組織形態、公司章程的法定記載事項、公司股份轉讓與公司合並的條件與程序等規定;海商法中的船舶登記、運輸單證、海事賠償責任限制、船舶抵押權等規定;保險法中的責任准備金、再保險、保險代理人與保險經紀人、保險業的監督管理等規定;破產法中的和解整頓、債權人會議、破產財產范圍、債務清償順序等規定,均屬公法性質的規定。筆者認為,商法的公法化,在性質上主要還是限於國家公權力對商事活動的消極干預,即設定商主體必須遵循的強行法制度,以限制商主體的意思組織和加重商主體的法律責任。從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的角度來講,商法的公法化不應當倡導國家公權力對商事活動的積極干預。 由於我國商法在建構其制度的過程中吸收了更多的、不規則的國家公權力積極干預商事活動的公法內容,所以從我國商法的單行法內容可以看到,國家公權力介入商事活動更加積極和主動,呈現出泛公法化的特點。例如,我國保險法規定有保險業的監管機構——保監會及其監管許可權,並詳細規定有保險業監管機構的監管內容和方式,以法律的形式授權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保險業進行全面的監管;證券法規定有證券交易的監管,以法律的形式授權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對證券交易進行全面的監管。這些都是我國「商法」單行法中所體現的「泛公法」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國的經濟制度所建立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種經濟制度中,存在「宏觀調控、經濟調整」等許多特有的經濟現象,這就是支持我國商法呈現「泛公法」的經濟基礎。這種商法的「泛公法」化也必將在今後的法制進程中進一步得到體現。
(四)我國商法的「修正」式發展
由於我國的商法(或者說是商法單行法)脫胎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最初的構建過程中,因此我國已經頒布的「商法」存在或者遺留著諸多計劃經濟的痕跡或者不盡合理。而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得其中的很多條款急需整改甚至廢除。例如,我國1995年頒布的保險法規定,商業保險的主要險種的基本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由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制定。這是國家公權力積極干預企業自主經營的典型事例。而且,我國建設市場經濟法制的經驗不足,更加缺乏「商法」的原則和制度設計的經驗。除個別的「商法」如海商法,因為吸收國際經驗的緣故,其不足相對較少外,涉及公司、證券、票據、保險、信託等法律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對這些法律、法規進行深刻的修正,然後進行「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將成為我國的商法發展的特有現象。 我國商法的「修正」式發展,本身意味著我國商法的發展過程存在曲折,修正商法的目的顯然是要完善欠缺妥當性的法律規范。修改法律,無非是法律規范的價值再發現的結果,是立法者對法律規范的價值判斷的優化選擇。我國已經修正過的「商法」,有公司法和保險法等。通過修正,公司法和保險法都體現了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觀念變遷的需要,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更加成熟。

8. 中國制定商法典所面臨的問題和難點

1.從法典制定的經驗復來看,制大陸法國家的商法,包括德國商法典的制定,都有不成功之處,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都是歷史的產物
2.《美國統一商法典》雖然是20世紀中葉才制定的,它在很多方面順應了當代商業社會發展的潮流,在立法技術方面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3。由於中國自身的歷史原因,制定統一商法典的呼聲在中國法學界一直處於極弱的的狀態
4.當代商事交易方式的日趨復雜和多變,增加了制定統一商法典的難度
5.中國法學界對私法的研究,尤其是對民商法的研究仍然處於半成熟狀態,也加大了對統一商法典制定可行性認識的難度
6.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處於起步的階段,對市場經濟法制的認識還處於不成熟時期,對制定統一商法典的認識還不能統一起來
7中國大陸,解放以後的中國大陸,我們深受這么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導向,對中國,只能是民商合一,民商合一觀念的先入為主導致立法觀念障礙
8民商分立這種立法例,在借鑒方面有障礙因素。

9. 什麼是商法我國的商法有哪些

商法是一種理論概念.各學派有各的分類.
我個人認為商事活動涉及到的都是商法.

10. 我想知道《三商法》到底是怎麼運行的

什麼是三商法?作者:劉志彬 (原創) 2008-4-9 13:59我們劃分為五個等級,會員,推廣員,培訓員,代理員。代理商,會員產品套數是一到兩套,推廣員是3到9套,培訓員是10到64套,代理員是65到392套,代理商是大於等於393套,當你是一名會員,直接為我們賣1套產品我們會給你百分之15的報酬,推廣員百分之20。培訓百分之30。代理百分之42,代理商百分之52,代理商還有百分之7的分紅獎,還有百分之1的海外旅遊經費,會員拿直銷獎百分之15,培訓員就可以拿差額和直銷獎育成獎。代理員可以拿直銷,差額,育成,差額就是如果你是培訓員,那麼你的網下是會員,賣出一套產品就用培訓員直銷獎減去會員直銷獎來獎勵給你[百分之30減去百分之15]來獎勵給你,而且我們在你產品套數達到時就直接晉升到哪一個等級,你的網下的產品套數同樣會加在你身上,比如,你賣兩套,你網下賣了四套,那麼你就等於有六套拉,你就是一名推廣員拉,我們有五個制度,一五級一階制,也就是產品套數達到直接晉升到每一個級別,無限代壘集制,只有加,沒有減,超越回歸制,就是說你有能力就可以超越你的網上領導,還有出局制,就是你拿到該拿的錢後就與我們沒有任何關系,這也不存在誰賺誰的錢,這是賣貨的行業,也是很先進的,只要坐在家裡,沒事上網看你的發展就行了。我們是先付錢後付貨的形式在賣貨,就是你先把錢打給我們,我們在把錢交到工廠定貨,你打了錢我們就開發票,保證在一個月之內把貨交到你手中。楊謙:再駁所謂的「三商法」其實,所謂的三商法與認識直銷根本是兩回事。所以,我想再一次駁斥三商法,能夠讓有糊塗認識的群眾認清非法傳銷欺騙的伎倆。按照所謂的三商法說,他門的賣貨方式是:幾何倍增學+人際口碑+直達送貨。並且聲稱工廠只需要一名業務員就可以把貨物賣給消費者。每名業務員掙的就是中間環節費。他們所說的中間環節費60%就是從工廠出貨到消費者中間的差價!在他們的說法中,工廠生產出來的貨物通過全國性的總代理,再到省、市、縣的批發商再到零售店才能到消費者手中,以往工廠生產出來的貨物只回收他的零售價的40%,而到消費者手中卻要100%的承擔,那60%讓全國性的總代理及各級的批發商賺去了。而現被他們稱作新型的賣貨方式是工廠生產出來的貨物只經過一名叫'業務員'的,貨物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其中間60%的環節費以層層獎金的形式獎勵給業務員。於是,他們就有了所謂的三商法(以下內容完全是照抄所謂三商法的講課記錄):「一商法它是櫃台的形式出現,把產品單一的擺放在櫃台里,等待著四面八方的顧客前來購買,它是一種守株待兔的形式,賣得一份產品就獲得一份產品的利潤,商業學家給它一個很形象的數學表達式,5個10相加,其結果等於50。由於商業的發展,歷史的進步,一商法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於是就出現了二商法,它與一商法的不同之處是以公司與員工的形式出現,他們之間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由於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他們之間就有矛盾的產生,利益的沖突。由於有矛盾的產生,利益的沖突,其效益只達到5%到30%,商業學家也給了它一個很形象的數學表達式,就是10乘以1加10乘以2一直加到10乘以5,其結果等於150。由於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向前運轉的,二商法也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於是就出現當今全球最先進的賣貨方式:三商法。它與二商法的共同之處還是以公司與員工的形式出現,不同之處是由原來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轉化為合作的關系,所謂合作就是合得來就合,合不來就找另外一家公司合作。由於是合作的關系,其效益竟高達15%到60%。商業學家也給一個很形象的數學表達式,就是10的1次冪加上10的2次冪一直加到10的5次冪,其結果等於111110。大家不難從50、150、111110這三種數據看出,三商法要比二商法、一商法先進許多許多倍。所謂的三商法也就是以幾何倍增加上人際口碑的相傳再加上簡單而快捷的直達售貨所構成的一種新型的賣貨方式。」這是一篇邏輯混亂,且毫無經濟學常識的說法。稍有知識的人都可以識破。但是,現在有很多人卻對此深信不疑,我想,除了知識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懷有輕松致富的心理。第一,櫃台銷售和公司雇員銷售根本沒什麼先進落後之分。三商法的劃分邏輯上是混亂的,因為二者可以同在,理論上也是說不通的,因為二者無法比較。個體戶可以櫃台銷售,大公司也可以櫃台銷售,當今世界最大的零售公司沒有離開店鋪,也沒有離開櫃台。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先進和落後之分。硬要做這種區分,其目的是為他們的所謂三商法鋪路。第二,用數學來表示銷售方式,顯見是一種編造。三商法用加法、乘法和冪的三種數學概念表示銷售方式,這不僅違反經濟規律,也是完全沒有道理。明眼人一看就是在編造。編造的目的就是為所謂的三商法提供理論基礎。所謂的冪的銷售方式,在實際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世界上也確實有人會利用這種說法來欺騙人,那就是地地道道的金字塔計劃的組織者。所謂金字塔計劃是指用前邊交錢人的錢給後來交錢的人發所謂的工資,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人交錢。而金字塔計劃是全世界人人喊打的一種金錢的數學游戲。這種欺騙方式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兒,幾十年前就有,它是全世界各國立法打擊的經濟犯罪行為。編造三商法的人為了鼓吹他們的方式,可能就忘了他們的理論和金字塔計劃是如出一轍的。第三,三商法根本不是銷售方式,而是拉人頭的方式。目前宣稱所謂的三商法的公司,幾乎都是一樣的模式:1、一樣的價格;2、一樣的宣傳內容;3、一樣的生活方式;4、一樣的操作流程;5、一樣的結果。所謂的三商法,唯獨不講商品銷售。其實,對這種方法最好的一種鑒別方式就是,你把他們所謂的產品拿到真正的幸福之中用他們的價格去銷售一下試試,我敢說百分之百沒人買。因為產品對所謂的三商法而言只不過是個幌子,以成功或發財為誘餌讓人掏錢才是他們的目的。所以,他們可以不講買產品,而天天上課給你洗腦,讓你原有的思維方式慢慢地瓦解,進入到他們的思維軌道上,於是你就真的相信子虛烏有的三商法。第四,三商法所謂的環節說也是荒唐的。盡管他們也會分析一下產品到消費者手中的途徑,但是就是這種分析他們也能信口開河。其實,任何產品到消費者手中都要經過中間環節。不經過中間環節,產品銷售根本不可能擴大。即便是今天我們見到的網上銷售,同樣也是有中間環節的。按他們所說,產品只經過一個業務員環節銷售的情況在現實經濟中幾乎不存在。例如,他們所說的產品如何到業務員的手上,這就必須經過物流的環節。現在,有些所謂的三商法的公司連產品都不給,無論他們如何辯解,但這樣的做法無非是2種結果,一是真正變成金錢游戲即金字塔計劃,二是為組織者節約成本。關於三商法,還有很多荒唐的說法,包括所謂的新市場營銷計劃。我將在以後的文章陸續駁斥類似的言論。更多信息請訪問楊謙教授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ilyang

熱點內容
司法棺材 發布:2025-01-15 21:56:51 瀏覽:811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5 21:06:39 瀏覽:128
法律碩士專業考試211 發布:2025-01-15 21:06:21 瀏覽:229
解除司法拘留 發布:2025-01-15 20:57:30 瀏覽:383
經濟法的理念論文 發布:2025-01-15 20:52:43 瀏覽:755
追究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20:46:49 瀏覽:630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發布:2025-01-15 20:24:31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