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住所
❶ 我國民法確定住所的原則
(1)自然人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專不一致的,經常居屬住地視為住所。所謂"經常居住地",指自然人離開住所後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治療的除外。
(2)自然人由戶籍所在地遷出後至遷入前,無經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3)被監護人的住所由監護人設定,一般以監護人的住所為住所。
❷ 民法上住所的概念是什麼
《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內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容地視為住所。「經常居住地」應當理解為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並有長期居住目的的。如果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後,尚未遷入另一地,又無經常居住地的,仍應以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❸ 民事訴訟法中,住所 和居所以及慣常居所,如何區分
住所是法律意義上的概念,一般是戶籍所在地的居所。
居所是實踐中的稱呼,就是指實際居住的場所。
慣常居所是指行為人有多個居所,而其經常居住的場所。
❹ 我國公民的住所是指什麼
我國公民的住所是指為使法律關系集中於一處而確定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地址,是公民生活和進行民事活動的主要基地或中心場所。
《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經常居住地」應當理解為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並有長期居住目的的。
公民離開住所地最後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為經常居住地。但住醫院治病的除外。 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後至遷入另一地之前,無經常居住地的, 仍以其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4)民法住所擴展閱讀:
住所分意定住所、法定住所和擬制住所
1、意定住所,又稱任意住所,是指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設立的住所。意定住所與遷徙自由緊密相連。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住所和戶籍分離的存在,在客觀上要求法律肯定自然人的意定住所。
2、法定住所,是指不依當事人的意思而設立,而由法律規定的住所。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1條第1款前段規定:「未成年人以其父母的住所為住所。」對此,我國民法未作專門規定。
在我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有自己的戶籍,因而應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所地為其住所;如果他同監護人共同生活,則監護人的住所是被監護人的經常居住地,視為被監護人的住所。
《民法通則》規定自然人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其性質屬於法定住所。
3、擬制住所,是指法律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把居所視為住所。我國民法規范和司法實踐肯定了擬制住所的存在:
(1)自然人的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
(2)自然人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後至遷入另一地點前,無經常居住地的,仍以其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3)當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明確定的,以其經常居住地為住所。
❺ 法律上居所地和住所地有什麼區別
1、指向不同
居所是指暫時住居地,但暫住不是短時的意思,而是有預定期間,在特定事務終了後即離去之意;
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進行民事活動的中心處所,分為意定住所和法定住所。
2、劃分(居住時間等)不同
居所與住所不同,一個公民可以有多處居所,但大多數國家規定一個人只能設一處住所。
居所是指暫時居住地。但暫時居住不是短時間居住的意思,而是有預定期間居住的意思。自然人和法人具有不定期居住意願,通常是為了某種目的,如謀生、經商、求學等而作非長期居住。
3、確認方式不同
自然人的戶籍所在地一般是以其戶口簿或者居民身份證上登記的地址為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一般是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地址為准。
《民訴法解釋》第三條規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第四條規定,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5)民法住所擴展閱讀:
住所分意定住所、法定住所和擬制住所。
自然人住所的種類
我國民事立法只對自然人的住所做了概括性規定,而未作具體規定。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徙,仍有探討自然人住所種類之必要。
(一)意定住所
意定住所,又稱任意住所,是指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設立的住所。
意定住所與遷徙自由緊密相連。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住所和戶籍分離的存在,在客觀上要求法律肯定自然人的意定住所。
(二)法定住所
法定住所,是指不依當事人的意思而設立,而由法律規定的住所。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1條第1款前段規定:「未成年人以其父母的住所為住所。」對此,我國民法未作專門規定。
在我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有自己的戶籍,因而應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所地為其住所;如果他同監護人共同生活,則監護人的住所是被監護人的經常居住地,視為被監護人的住所。
《民法通則》規定自然人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其性質屬於法定住所。
(三)擬制住所
擬制住所,是指法律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把居所視為住所。我國民法規范和司法實踐肯定了擬制住所的存在:
(1)自然人的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
(2)自然人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後至遷入另一地點前,無經常居住地的,仍以其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3)當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明確定的,以其經常居住地為住所。
❻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規定,確定自然人的住所時,哪個說法是錯誤的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以下是《民法總則》關於如何確定自然人住所的規定內:
第二十容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❼ 關於民法中住所,經常居住地,戶籍的問題
但是換了個地址復,並且住滿制一年以上,這個要變更戶籍么
不需要
還有那個算是經常居住地么
算
書上說經常居住地是自然人離開住所地最後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意思是如果存在經常居住地的話,必須是戶籍所在地外的城市?
是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條規定: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規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
❽ 有關民法住所的問題
這種情況就不算在經常居住地
我國經常居住地最大的用處是在法院管轄上,您所說的這種情況,一般就按戶籍地管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