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2006年

公司法2006年

發布時間: 2022-08-25 12:24:04

❶ 2006年一月一日實施的公司法特別允許一個自然人設立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2006年公司法節選:
第五十八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內織機構,適用本節容規定;本節沒有規定的,適用本章第一節、第二節的規定。
本法所稱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是指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者一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
第五十九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十萬元。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
一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一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投資設立新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第六十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公司登記中註明自然人獨資或者法人獨資,並在公司營業執照中載明。
第六十一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章程由股東制定。
第六十二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設股東會。股東作出本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所列決定時,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並由股東簽字後置備於公司。
第六十三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第六十四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❷ 新的公司法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新公司法2006年1月1日施行.
注冊資本確實放寬了限制,對中小投資者是個利好.同時新公司發還修改了很多的條款建議你去這個網站看一下,這里是新舊公司法的對比.

❸ 有誰能給我詳細講下2006年新修改的公司法

「新公司法」之十大創新

2006年1月1日,運行了近十二年的1993年公司法終於壽終正寢,新的公司法,也即2006年公司法經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通過。新公司法共二百一十九條,相較舊公司法而言,還少了十一條。
公司法作為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極端重要的法律,它的修改不能不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它的修改也必將對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規范發揮重大作用。那麼,新公司法相比舊公司,究竟「新」在何處呢?依筆者之見,新公司法至少有十處創新,頗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新公司法已經完成了從體制改革法到商事法的角色轉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使命已經基本完成。舊公司法開宗明義,第一條就表明是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著眼於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造,體制改革法的色彩非常濃厚。並且舊公司法比較注重國有公司的制度設計,注重發揮國家在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中的主導作用。
舊公司法經過運行了十二年,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國已經基本確立,國家控股的大型國有企業已經全部完成了公司化改造,從體制和制度上已經使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國生根發芽。
在此種背景下,舊公司法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原有的一系列關於企業改制的條文已經顯得不合時宜,新公司法著眼於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規范和發展,適時的將立法的目的調整為「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的比較純粹的商事法應當說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一次變革。

第二,新公司法增創了「一人公司」,使個人創辦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可能。「一人公司」的制度創設應當說是新公司法的一大亮點。舊公司法要求有限責任公司必須是兩人以上五十人以下,在實際施行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這個規定一方面壓制了個人創辦有限公司的熱情;
另一方面,一些有投資願望的個人又不得不聘請一些掛名股東,以規避公司法的強行性規定,使公司法的這一強制性要求變成了一紙空文;
同時,由於掛名股東的出現,又平空增添了大量糾紛,給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基於這種得不償失的情況,新公司法解除了這一禁令,對鼓勵投資,減少糾紛,必將有所裨益。

第三,新公司法採納了學界多年提出的「授權資本」的建議,大大降低了創設公司的門檻。授權資本制和實收資本制的論爭一直是公司法修改過程中的一個焦點,舊公司法著眼於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護公司債權人利益的考慮,採納了實收資本制。經過十二年的運行並參酌國外以及香港、台灣地區的經驗,我們發現,發達的西方國家以及港台地區莫不採用授權資本制。
並且我們的外資法律制度,已經允許外商獨資企業採用授權資本制,在同一個法律框架內,採用兩種不同的注冊資本制度,本身是不合理的。
新公司法採納了學界的強烈的呼聲,更加註重公司法鼓勵創業的作用,毅然採納了授權資本制,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我們閱讀一下新公司法第二十六條,我們不難發現,只要我們有三萬元,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有限責任公司的老闆!我們相信,新公司法必將成為一些創業者的圓夢之法!

第四,新公司法增加了多條股東權利救濟的途徑,回應了在舊公司法在實務操作中的困境。舊公司法運行十二年,其中發現問題最大的是實務操作的困難,尤其對於中小股東的保護極為不利,一些中小股東在公司中缺乏發表意見的機會,有時一些大股東甚至完全漠視中小股東的利益,幾年不分紅的現象相當普遍。
但是,舊公司法賦予中小股東救濟的途徑卻非常少,以至於中小股東投訴無門,只有忍氣吞聲。新公司法吸收了最近幾年學界研究的成果,十分注重股東權利救濟的途徑,對於股東代表訴訟、股東轉讓股權等規定進行了補充和細化,給我們現實的司法運作指明了方向。

第五,法院的地位在新公司法中得到充分尊重,司法救濟已經成為解決公司法爭議最主要的途徑。法院作為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其地位和作用已經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但是由於舊公司法規定過於籠統,沒有預料到現實運作中的復雜情況,使公司法上的權利往往得不到司法的保障。
新公司法十分注重權利的司法救濟,很多條文直接規定糾紛由人民法院解決。例如:新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就規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第六,新公司法加強了對上市公司的規制,尤其加強了對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限制。在近年來,上市公司違規操作屢屢發生,中國股市持續低迷,法律規定的不完善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情形更是令人痛心。
新公司法相較舊公司法而言,比較注重公司法與證券法的銜接,對上市公司的組織架構做了進一步的完善,並要求上市公司設立獨立董事,更加註重維護中小股東和股民的合法權益。

第七,新公司法反映了公司治理結構的最新研究成果,對於董事、監事、股東、經理的權利制約更加精緻。公司治理結構是整個公司法研究的核心問題,近年來研究成果可以說是相當豐富,新公司法吸收了這些研究成果,使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的權利更加趨於平衡,相互之間的權利制約更加精緻。如,新公司法第四十一條第三款就規定:「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會會議職責的,由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召集和主持;監事會或者監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這一規定,就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司法實務界的董事和監事權利濫用的問題。

第八,新公司法基本解除了對公司的轉投資限制和對公司股東擔保的限制。公司的轉投資限制和公司對自己股東擔保的限制是舊公司法中重要的禁止性規定,但是這兩個限制也屢遭學者詬病。
新公司法終於取消了這兩個限制,賦予了公司經營活動更大的自由。新公司法第十五條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
」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

第九,股東的出資方式不再限於舊公司法中規定的五種,只要是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財產就可以作為出資方式。
舊公司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也即,舊公司法對於出資的方式只限定了上述五種,除此之外,別無出資其他方式,這種僵硬的規定顯然不利於引導和鼓勵公民投資創業的積極性。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除了上述五種財產外,財產的存在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新公司法審時度勢,適時的調整指導思想,作出了新的調整,應該是明智之舉。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股東可以以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第十,新公司法加大了對違反公司法的制裁力度,進一步規范了公司的解散和清算制度。舊公司法對於違反公司法的違法行為制裁力度比較輕微,一般為一萬元以上十萬以下的罰款,在很多情況下,根本不能起到應有的阻嚇作用,新公司法提高了罰款的標准,一般為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
另外,舊公司法將刑事責任作為公司法律責任的一種形式,新公司法則取消了刑事責任的規定,更好的體現了公司法與刑法的銜接。
公司的解散和清算是現實中發生比較多的一類糾紛,並且往往相當復雜,不進行清算就擅自解散的公司相當普遍,對債權人的保護相當不利,基於這種局面,新公司法花了很大篇幅細化了公司的解散和清算制度,明確了清算主體,強化了清算責任,這些修改相對於舊公司法來說,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總之,新公司法無論從章節安排,還是制度設計,都是對舊公司法的一次巨大的變革。這次修改,應當說是舊公司法施行十二年來,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十五年來基礎上的一次重大調整。
新公司法反映了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現狀,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和司法實務界的研究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當然,新公司法也留下了很多缺憾,例如,它還沒有完全解決外資公司與內資公司的差別待遇問題;它對於當前中國市場經濟還不盡完善的狀況下,債權人的保護可能不一定有力;它還沒有完全解決公司法運行中的一些難題。但無論如何,新公司法作為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部極端重要的法律,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http://www.c.gov.cn/gcs/fagui/select.asp?id=1472新<公司法>

❹ 我國現行《公司法》是什麼時候生效的《公司法》目前為止共出台了哪幾個集中的司法解釋(列出名稱)

現行公司法於年1月1日起施行。共有三個公司法專門的司法解釋(具體內容可復制以下名稱搜索法條及司法解釋全文)。還有一個未生效的《關於新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四十二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05年10月27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法釋〔2006〕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已於2006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8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6年5月9日起施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2008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7次會議通過法釋〔2008〕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已於2008年5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5月19日起施行。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已於2010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法釋〔2011〕3號

(2010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4次會議通過)

❺ 公司法什麼時候頒發的

《公司法復》是1993年12月29日首制次通過,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其後, 分別於1999年、2004年、2005年、2013年經四次修改。
現行最新《公司法》是2013年12月28日通過的,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❻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法》增加了哪些股東權利

我國公司制度建立後,大量的民營企業依照公司制度設立,其中有很多企業受股東之間不和諧關系的困擾,小股東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比比皆是。就廣受關注的上市公司小股東權益保護而言,畢竟上市公司相對規范,信息披露的要求較高,監管力度也比較大,透明度因此也相對較高,而中小企業的小股東權益保護則幾乎處於無法保護、無力保護的邊緣。 新公司法在加強股東權益保護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安排,相信會對小股東權益保護起到不小的促進作用。當然,新公司法的很多規定還比較原則、粗略,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近階段,我們期待最高人民法院能盡快出台新公司法司法解釋,為公司完善章程、為股東行使權利以及行使權利的保障、為各級法院審理相關公司法案件確立可以操作的准繩。 新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可以說,股東的權利和權益均是圍繞上述權利展開的。公司法在具體規定股東所享有的權利的同時,允許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對股東權利的享有和保護作出進一步的細化的規定,因此,必須重視公司章程的制定,而非僅採用通用的示範文本。事實上,公司法也將依法制定公司章程作為設立公司的強制性規范,並規定公司章程對公司、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具有約束力。具體而言,公司股東享有以下權利: 一、股東身份權 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股東的出資額和出資證明書編號。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但是,未經工商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因此,股東應當重視股東名冊的登記和工商登記,這些是主張股東權利的直接證據。 二、參與重大決策權 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有權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對公司合並、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修改公司章程等。公司章程還可以規定股東會享有的其他職權,比如就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特別是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作出決議等。 三、選擇、監督管理者權 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適度分離,公司法據此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即: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將經營權授予董事會和董事會聘任的經理。同時,股東會有權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有關董事、監事的報酬事項,審議批准董事會和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董事會須對股東會負責,而經理須對董事會負責。監事會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並履行其他監督職能。在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公司股東還享有代位訴訟權。 四、資產收益權 資產收益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方式分取紅利,與此相聯系,在公司新增資本時,除非公司章程另有約定,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此外,在公司解散清算後,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股東有權按照出資比例或者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予以分配。 在是否分紅問題上,很多公司的股東之間往往會出現較大分歧,對此,公司法規定,如果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對股東會不分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知情權 股東雖然將公司的經營權授予了董事會和經理管理層,但是,股東依然享有了解公司基本經營狀況的權利。當然,股東行使該項權利應以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為限。公司法對此作如下設計: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股東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說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並應當自股東提出書面請求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復股東並說明理由。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六、關聯交易審查權 股東有權通過股東會就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作出決議,在作出該項決議時,關聯股東或者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該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應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公司法同時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該項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七、提議、召集、主持股東會臨時會議權 股東會應當按照章程規定按期召開定期會議,以保障股東的參與重大決策的權利。但是,定期股東會議有時還不能滿足股東參與重大決策的需要,因此公司法規定,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以及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有權提議召開股東會臨時會議,董事會應當根據提議召開臨時會議。如果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會會議職責,由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召集和主持;如果監事會或者監事也不召集和主持,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八、決議撤銷權 由於股東會實行資本多數決制度,小股東往往難以通過表決方式對抗大股東。而且,在實際操作中,大股東往往利用其優勢地位,任意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對此,公司法賦予小股東請求撤銷程序違法或者實體違法的股東會、董事會決議: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九、退出權 公司法規定,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這就是所謂的資本維持原則。但是,這並影響股東在一定情形下退出公司或者解散公司。公司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1)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2)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3)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外,在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時,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十、訴訟權和代位訴訟權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公司權益受到侵害時,公司可以提起訴訟。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公司卻不會或者不可能提起訴訟,比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由於他們直接控制著公司,不可能代表公司提起訴訟。公司權益受到侵害,最終損害的是股東權益,因此,法律賦予股東在特定情形下,經過一定的程序,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公司法規定,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侵害公司權益時,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述監事會、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股東書面請求後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時,股東也可以依照上述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當然,股東的權利並不僅限於上述十項,股東可以依據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享有其他權利。

❼ 2006年新公司法對擔保有什麼新要求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公司能否以其財產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在新《公司法》實施前一直存在爭議,理論與實務界也在積極探討。盡管隨新《公司法》的頒布實施,有關公司對外擔保能力問題的爭議已塵埃落定,但為求法律適用的統一,似乎仍有探討的必要。
《公司法》原第60條第3款規定:「董事、經理不得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從字面上看,該規定似乎不難理解,「不得」含有否定、禁止的含義,即本條規定的是禁止公司董事、經理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行為。然而,問題遠沒有這么簡單。既然法律規定董事、經理不得從事對外擔保行為,那麼如果其違反上述規定,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了擔保,該擔保行為的效力如何?公司董事、經理可否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以外的法人債務提供擔保?公司能否以其資產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這些問題均產生於上述法律的模糊規定。
《公司法》原第60條第3款是對董事、經理個人行為的約束,還是對公司擔保能力的限制,對此問題,學者間認識不一。有學者認為,原《公司法》第60條第3款是法律上對公司權利能力的限制。「限制公司提供擔保的理由有二:一是切實保護股東權益,避免公司財產因提供擔保而招致被查封拍賣。此處所稱保證,既包括人的擔保如充當他人的保證人,也包括物的擔保如以公司財產為他人債務提供抵押。向他人提供擔保有可能使公司受到重大不利,並因此損害公司股東的利益。特別是,這種損害風險往往是公司事先無法預測和防範的,故公司風險與充當無限責任股東並無不同,這無疑會妨礙公司正常業務的開展。二是,普通商業公司不得從事金融業務活動。擔保屬於金融業的組成部分,普通商業公司無權涉足金融業,除非公司宗旨允許公司從事金融業或者明確規定可以對外提供財產擔保……此條究竟為禁止公司提供擔保,還是禁止董事及經理對外提供擔保,理解上存有疑義,但應為禁止公司提供擔保作同一解釋。另有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見解,他們認為該規定並未禁止公司對外實施擔保行為,只是禁止公司董事、經理對公司的股東及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並且認為公司董事、經理可以以公司資產為非公司股東的法人組織的債務提供擔保,並有權決定公司對外實施擔保。
我們認為,《公司法》原第60條第3款的規定並非限制公司的擔保能力,而僅僅是對公司董事、經理經營許可權所作的限制,目的是為了防止董事、經理違背誠信義務,為牟取個人私利而濫用擔保職權,損害公司股東及債權人的利益。眾所周知,以公司資產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在會計學上被稱為「或有負債」,盡管這種「或有負債」並不一定會轉化為實際負債,但這種負債風險卻時刻存在。當公司董事、經理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時,如果債務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不能償還債務,債權人必然從設定擔保的公司財產中變價受償。由於提供擔保的行為大多是無償行為,對公司來說難有法律上利益可言,而公司財產為股東出資及公司債權人對公司所擁有債權之集合,如果對公司董事、經理提供擔保的行為不作任何限制,必將導致因其濫設擔保而使公司資產流失,最終損害的是公司股東及債權人的利益。由是觀之,限制公司董事、經理的越權擔保行為,不僅包括為本公司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而且包括為其他法人債務提供擔保,因為為其他法人債務提供擔保同樣會存在損害公司股東及債權人利益的問題。因此,對《公司法》原第60條第3款的規定應作擴張解釋。有學者認為,「由於法律沒有禁止公司董事經理以公司資產為其他公司或單位設定抵押擔保,而從理論上說,公司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對公司的資產有獨立的支配權,因此,公司董事、經理以公司資產為他公司或者單位提供抵押擔保是許可的,由此訂立的抵押合同應是有效的。」這種見解值得商榷。雖然在實踐中公司之間相互提供擔保的情形比比皆是,但這並不是因為公司董事、經理可以公司資產為其他法人債務提供擔保,而是因為法律並沒有限制公司的擔保能力,只要履行公司章程規定的對外擔保的條件並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批准,公司仍然可以對他人債務提供擔保。那種如禁止董事、經理以公司資產為其他法人債務提供擔保,必將導致公司之間相互提供擔保的行為被全面禁止,勢必大大限制公司的融資渠道的擔憂就顯得多餘。
關於董事、經理違法對外提供擔保的效力,《公司法》並無明確規定,僅於原第214條第3款規定:「董事、經理違反本法規定,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責令取消擔保,並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將違法提供擔保取得的收入歸公司所有。情節嚴重的,由公司給予處分。」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董事、經理違法提供擔保的行為並非無效,而是恰恰相反。因為只有在擔保有效的基礎上才能責令取消擔保,否則,如果擔保無效,也就談不上什麼取消了。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公司法》原第60條第3款作為強制性規定,在性質上應屬取締規定而非效力規定,它僅僅約束公司治理結構中的董事、經理的個人行為,不具有約束公司的效力,更不具有約束公司債權人的效力。「分析該條文並作反對解釋,董事、經理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股東或者個人債務所提供的擔保有效」。
盡管立法上對董事、經理違法擔保的行為效力問題語焉不詳,但作為我國最高審判機關的最高人民法院對此卻作出了絕對無效的否定性評價。《擔保法解釋》第4條規定:「董事、經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條的規定,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除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債務人、擔保人應當對債權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對於上述解釋,銀行界從自己的利益的角度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公司法》這條規定只是限制公司內部的經營管理活動,並不能影響公司對外的民事責任。換句話說,《公司法》規定董事和經理不允許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股東和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只是為了約束董事、經理的個人行為,防範道德風險,並不是為了規范法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如果發生了董事和經理以公司名義對公司股東和個人債務的擔保行為,只是應對董事、經理個人行為進行處罰,並不應影響公司對外承擔的法律責任——這就是說,擔保本身並沒有喪失法律效力。銀行界的異議並沒有改變最高法院的立場,就在《擔保法解釋》出台後一年,最高法院即在「中福實業公司擔保案」中再次堅持並重申了其在司法解釋中的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60條第3款對公司董事、經理以本公司財產為股東提供擔保進行了禁止性規定,中福實業公司的章程也規定公司董事會非經股東大會批准不得以本公司資產為公司股東提供擔保,因此,中福實業公司以趙裕昌為首的五名董事通過形成董事會決議的形式代表中福實業公司為大股東中福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的行為,因同時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中福實業公司章程的授許可權制而無效,所簽訂的保證合同也無效。」
最高法院的法官在論述公司對外擔保的限制問題時,認為《擔保法解釋》第4條以及「中福實業公司擔保案」是利益衡量的產物,體現了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曹士兵指出,「在利益衡量上,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在公司擔保問題上被置於較之債權保護更為重要的地位,這不能不說是我國證券市場經歷了風風雨雨後的理性選擇。原證券管理委員會發布的61號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和裁決的『中福實業公司擔保案』,從價值取向上明確了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從監管的角度和法律適用的角度,傳達了在利益衡量上對中小股東權益的眷顧的理念。」有的學者則對此提出不同主張,他們認為這是最高法院利益衡量的誤區,「在利益衡量問題上,最高法院也沒有考慮其行為可能給銀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不懂得尊重業內的意見的重要性。按照銀行業的解釋,企業正常的擔保行為往往可以使企業投資者同時獲益,並不是所有公司為股東擔保的行為都會損害其股東的利益。根據銀行的信貸實踐,公司的擔保行為往往發生於有關聯的企業之間,否則,擔保關系一般不可能發生,而最終影響企業的貸款融資的效率。由於對銀行資產進行監督的主要力量應該是新成立的銀監會,它的主要職責是化解銀行業的風險,最高法院應該依靠銀監會的力量來化解2700億元的風險,而不是增加其風險。所以,最高法院對於在司法解釋形成之前的2700億元的信貸資產應該有所說明,這種解釋必須是具體細致和語境化的,必須尊重業內已經形成的市場慣例。」
關於公司的擔保能力問題,2005年修訂後的《公司法》作出了明確規定。該法第16條規定:「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與原《公司法》相比,上述規定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將該條規定置於新公司法「總則」之中,而不是如原公司法那樣置於「有限責任公司」一章的「組織機構」一節中,說明這一規定是對公司本身的規范,而不單單是對董事、經理的規范,同時也說明這是對所有公司,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一人公司的規范;二是其中的第二、第三款對公司是否可以為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提供擔保的條件及程序如何,有清楚明確的規定,其文字表述也不會引起理解上的歧義和爭議。根據新《公司法》第16條的規定,公司可以為他人提供擔保,這里的他人應指除公司本身以外的一切民事主體,既包括其他自然人、法人和組織,也包括本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公司對外提供擔保以公司章程的規定為前提,如果章程沒有規定公司可以提供擔保,則公司不能對外提供擔保。公司章程是規定公司的組織及行為的基本規則的重要文件。通過公司章程對公司對外提供擔保的條件、限額、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並將公司章程在工商登記中予以公示,即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在有章程規定的條件下,公司對具體債務的擔保決定還必須由其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在公司章程對擔保總額及單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情況下,即使經過了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也不能超過規定的限額。這是對公司對外擔保能力范圍的限制。新《公司法》對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為一般人提供擔保來說,公司為其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條件要嚴格的多,前者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均可,而後者則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公司董事會則沒有此項職權,而且在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時,被擔保的股東或者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擔保事項的表決。另外,新《公司法》為了規范上市公司的擔保行為,對其提供擔保的條件以及決議程序作出了嚴格的規定。根據該法第122條的規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內擔保金額超過公司資產總額30%的,應當由股東大會作出決議,並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新《公司法》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外擔保能力問題亦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該法第149條第1款第(3)項的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與原《公司法》相比,上述規定將限制對外擔保的對象擴大到了董事以及包括經理在內的高級管理人員,被擔保的對象也不再僅僅局限於公司股東、其他債務人,而是擴大到了一切民事主體,即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不得以公司財產為任何人提供擔保。而反過來說,如果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遵守公司章程的規定,並且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是可以以公司資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根據新《公司法》第149條第2款的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公司法的規定對外擔保,其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這里依然沒有明確說明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法對外擔保的法律效力如何。我們認為,對於新《公司法》的上述規定應做與原《公司法》第60條第3款相同的解釋,即董事、高級管理人違法對外擔保的,該擔保行為並非無效。
可見,不論是原《公司法》,還是新《公司法》,在公司對外擔保能力問題上的規定是一脈相承的,即都允許公司以其資產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相互之間進行融資的客觀需要。但是,由於原《公司法》對此問題上規定的模糊,導致了學者間的理解分歧,新《公司法》則在吸取學者建議的基礎上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由於對外擔保既包括人的保證,也包括物的保證(抵押、質押),因此,公司作為擔保人,不論是為自身債務,還是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在新、舊公司法的框架內都是沒有任何疑義的。

❽ 公司法第147條第一款內容

第一百四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二)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
(三)擔任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或者廠長、經理,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
公司違反前款規定選舉、委派董事、監事或者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該選舉、委派或者聘任無效。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出現本條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應當解除其職務。
【解釋】本條是關於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消極資格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是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消極資格,即不得擔任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根據本條規定,有以下五種情形之一的人,不得擔任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1)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這是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要執行公司職務,獨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5年。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管理、監督的是公司財產的運營,應當有較高的誠信度,對於採取非法手段牟取私利的人,應當限制他們擔任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此,對於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員,在刑罰執行期滿後的一定期限內,不宜擔任公司領導職務。
(3)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公司、企業的董事、廠長、經理,並對該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3年。有這類情形的人員通常在經營管理能力方面有欠缺,應該讓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重新實踐,提高能力後,再從事公司經營管理工作。
(4)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的公司、企業的法定千七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3年。這類人員屬於對公司、企業的嚴重違法行為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由於缺乏守法意識,應當讓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反省改過,增強法律觀念、培養守法意識後,再擔任公司領導職務。
(5)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發生這類情形可能是由於當事人不信守承諾、到期不清償債務,也可能是當事人無力償還。不管屬於哪種情況,聘請這類人員擔任公司領導職務是有較大風險的。
根據本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公司違反第一款規定所做出的選舉、委派和聘任行為無效。在上述有關人員擔任職務期間發現其不符合任職資格的,公司應撤銷其職務,重新選任。

❾ 06年的公司法相對於99年的公司法做了哪些修改

1、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降至3萬並可分期繳足 現行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以下最低限額:以生產經營為主和以商品批發為主的公司人民幣50萬元,以商業零售為主的公司人民幣30萬元,科技開發、咨詢、服務性公司為人民幣10萬元。注冊資本要一次繳足。 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對上述規定作了三方面的修改:取消了按照公司經營內容區分最低注冊資本額的規定;允許公司按照規定的比例在2年內分期繳清出資,投資公司從寬規定可以在5年內繳足;將最低注冊資本額降至人民幣3萬元。 2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降至500萬 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 草案:將這一限額降為500萬元。 3完善出資方式的規定 公司法:出資方式為貨幣、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 草案: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4調高無形資產在出資中所佔的比例 公司法: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20%。 草案: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30%。這意味著無形資產可占注冊資本的70% 5適當放寬公司對外投資的限制 公司法: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並以該出資額為限對所投資公司承擔責任。 除國務院規定的投資公司和控股公司外,公司累計對外投資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50%。 草案: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 6對公司擔保行為加以規范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擔保總額及單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 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 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 7高管違法給公司造成損害的要賠償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規定。 草案: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8增加有關股東訴訟的規定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職務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害的,股東可以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提起訴訟。監事給公司造成損害的,股東可以請求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提起訴訟。 監事會、監事、董事會、執行董事拒絕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等情況下,股東可以直接提起訴訟。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9股東可查閱董事會監事會會議決議 公司法: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股東大會記錄和財務會計報告。 草案: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公司債券存根、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 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將上述資料置備於本公司,以便股東查閱。 10中小股東在特定條件下可退出公司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有限責任公司連續5年盈利,並符合本法分配利潤條件,但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11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享有提案權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10日前提出臨時提案並書面通知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通知後兩日內通知其他股東,並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12公司股東濫用權利逃避債務要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13上市公司可以設立獨立董事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規定。 草案:上市公司可以設立獨立董事,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 14規范關聯交易行為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人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侵佔公司利益。否則,致使公司遭受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上市公司董事與董事會會議決議事項所涉及的企業有關聯關系的,不得對該項決議行使表決權,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決權。該董事會會議由過半數的無關聯關系董事出席即可舉行,董事會會議所作決議須經無關聯關系董事過半數通過。出席董事會的無關聯關系董事人數不足3人的,應將該事項提交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關聯關系,是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關系,及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但是,國家控股的企業之間不僅僅因為同受國家控股而具有關聯關系。 15擴大可發行公司債券企業的范圍 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和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或者其他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為籌集生產經營資金,可以依照本法發行公司債券。 草案:刪去上述限制性規定。 16刪去公司應提取公益金的規定 公司法: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5%至10%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 草案:刪去上述規定。 17從制度上保障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規定。 草案:公司聘用、解聘會計師事務所,必須由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作出決議。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監事發現公司經營情況異常,可以進行調查,必要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等協助其工作,費用由公司承擔。 公司應當向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議憑證、會計賬冊、財務會計報告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18簡化公司合並分立的公告程序 公司法:公司合並、分立、減少注冊資本的,應當在作出決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並在30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3次,未接到通知書的債權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擔保。 草案:將至少公告3次改為一次;將公司合並、減少注冊資本時未接到通知書的債權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擔保改為45日內。 19特殊情況下股東可申請法院解散公司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公司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20強化公司的清算責任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公司因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等解散的,應當依法成立清算組組織清算。 21強調公司的社會責任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在總則中要求公司應當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履行社會責任。 22具體規定職工代表在監事會中的比例 公司法: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民主選舉產生。 草案:監事會應當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於1/3,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 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23可以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是指只有1名自然人股東或者1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0萬元。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 1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1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投資設立新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公司登記中註明自然人獨資或者法人獨資,並在營業執照中載明。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務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4明確中介機構的賠償責任 公司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草案: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或者驗證的機構因其出具的評估結果、驗資或者驗證證明不實,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除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外,在其評估或者證明不實的金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❿ 《公司法》第七十九條 是什麼時候開始實施的

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回2013年12月28日通過《關於修答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所作的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所作的修改,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2、《公司法》第七十九條在2013年曾被修改過,將原來的第七十九條調整為第七十八條,原來的第八十條調整為第七十九條;
3、《公司法》(2005修訂)第七十九條【設立發起人的限制】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為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4、《公司法》(2013修正) 第七十九條【發起人籌辦公司的義務】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承擔公司籌辦事務。
發起人應當簽訂發起人協議,明確各自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

熱點內容
19經濟法基礎第四章 發布:2025-01-15 18:14:41 瀏覽:188
勞動法工資結算方式 發布:2025-01-15 18:06:43 瀏覽:147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
榆次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15 15:49:54 瀏覽:163
法官考察材料 發布:2025-01-15 14:58:25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