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無因管理在民法總則

無因管理在民法總則

發布時間: 2022-08-26 07:03:12

㈠ 什麼叫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的區別在哪裡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法律事實。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據,使他人受損而自己取得的利益。
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都有權要求受益人返還支付支出的費用或不當利益,但是兩者之間存在區別,主要體現在:
1、無因管理是發生在管理人與被管理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不當得利是受益人與受損人之間成立的特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債權人享有絕對的請求權,債務人負有絕對的返還義務;
2、無因管理是管理他人事務,為了他人的利益;而不當得利是一方取得財產,他方受有損失;
3、無因管理主觀上要有為他人管理事務的意圖;不當得利是發生在主體不知道的情況下;
4、無因管理是立法鼓勵人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不當得利是為了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請求受益人償還由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不當得利是指因他人沒有法律依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㈡ 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的區別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的區別是概念不同:前者是指一方沒有法律根據地取得本不應得到的利益,同時有另一方的利益因此而遭受到損失,則取得的利益對於獲益人而言是不當得利;後者是指一方在沒有法定義務或約定義務的情況下,為了避免他人的利益遭受損失而對其相關財產或事項等進行管理的行為。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 九百七十九條,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管理他人事務的,可以請求受益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 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受到損失的,可以請求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 管理事務不符合受益人真實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規定的權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實意思違反法律或者違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 條,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 (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

㈢ 民法無因管理損害怎麼賠償

無因管理不當損害賠償的規定如下:
《侵權責任法》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一條,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償還由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㈣ 無因管理的效力

無因管理成立後,在管理人和本人之間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就是無因管理之債。無因管理是無因管理之債的發生根據,無因管理之債是無因管理的法律後果。《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八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法律依據
《訴訟時效司法解釋全文》第九條
管理人因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給付必要管理費用、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無因管理行為結束並且管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本人之日起計算。本人因不當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管理人及損害事實之日起計算。

㈤ 無因管理是什麼

無因管理是指未受他人委託,也無法律上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自願為他人管理事務或提供服務的事實行為。構成條件:(1)管理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也未受本人委託;(2)管理人從事管理他人事務的事實行為,包括對他人財產或事務的料理、保護、利用、改良、處分、幫助或服務等,至於管理人自己是否受益則在所不問;(3)管理人具有為他人管理的意思,其目的在於為他人謀利或免使他人利益受損,不具備這一要件者不屬於無因管理。根據大陸法各國的民法規定,無因管理事實將在管理人與本人之間引起債的關系;本人負有償付費用並賠償管理人損失的僨務。《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八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法律依據
《訴訟時效司法解釋》
第九條管理人因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給付必要管理費用、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無因管理行為結束並且管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本人之日起計算。本人因不當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管理人及損害事實之日起計算。

㈥ 無因管理是什麼意思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損失即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僅為他人),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行為。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為管理人;事務被管理的人,為本人。
正當無因管理的構成條件有四個:
1、管理他人事務;
2、具有管理意思;
3、就事務的管理,管理人無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
4、事務的管理,客觀上有利於本人,並且不違反本人明示或者可得推知的意思。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八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一條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償還由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㈦ 法律上什麼叫無因管理

從法的歷史發展看,無因管理作為一項一般性制度,其制度理念源自於古代法中對遺失物十得這一具體事實的法律規定。無因管理制度起源於古羅馬法,屬於准契約之一,賦與兩種訴權:一種是無因管理正面訴權,也稱無因管理直接訴訟,即本人對管理人之訴權。另一種是無因管理反面訴權,也稱為無因管理反對訴訟,即管理人對於本人的訴權。
近現代各國民法對羅馬法中具體、個別的無因管理訴權予以不同程度的抽象,而建構起一般性的無因管理制度。
(1)法國民法《法國民法典》於第三卷取得財產的各種方式之第四編非經約定而發生的債中設有兩章規定:一為准契約,一為侵權行為與准侵權行為。准契約包括無因管理及非債清償兩部分。《法國民法典》對無因管理設有四條,即第1372-1375條。第1375條規定,「其事務受善良管理之本人,對於事務管理人以其名義所為之約束,應予履行;對於管理人為管理事務所負擔的全部個人債務,應予賠償;對其支付之一切必要或有益費用,均須償還。」
(2)德國民法《德法民法典》於第二編債的關系法的第七章(各個債的關系)的第十一節設有無因管理的規定,緊接在委任一節之後,稱為無委任的事務管理。共計11條,即第677-687條,其規定了管理人的義務和權利。並創設了准無因管理,包括誤信的管理和不法的管理。如第677條規定,「未受他人之委任,並對他人無權利,而為他人處理事務,負有依本人之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以適合於本人利益之方法而為管理之義務。」第678規定,「條無因管理之承擔,違反本人之真意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且為管理人所明知者,雖有不可歸責之事由,管理人對於本人亦應賠償因其管理所生之損害。」
(3)、瑞士法《瑞士債務法》在第二編(各種契約關系)的第十四章設有無因管理之規定,共計6條,即第419-424條。該法第419條規定,「未受委任而為他人管理事務者,負有適於他人之利益及得推知之目的,而管理其事務之義務。」第422條第一項規定,「管理事務如認為保護本人之利益所必要者,本人應償還管理人支出必要或有益而且適應其情事之費用及利息,並依同一情形為免除管理人所負擔之義務,至其他之損害,有依法院之裁量,負賠償之義務。」
(4)、日本民法《日本民法典》在第三編(債權)的第三章中規定了無因管理,共計6條,即第697-702條。第697條規定,「無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應依事務的性質,以最適合於本人利益的方法而管理。管理人知悉本人的意思,或可得推知的,應依其意思管理。」第702條規定,「管理人為本人支出有益之費用,得請求本人償還。」
(5)、我國台灣地區民法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在第二編債的第一章通則中的第一節債之發生中的第三款設無因管理,共計7個條文,即第172-178條。該法典第172條規定,「未受委任,並無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者,其管理應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以有利於本人的方法為之。」第176條規定,「管理事務,利於本人,並不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者,管理人為本人支出必要或有益之費用,或負擔債務,或受損害時,得請求本人償還其費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或清償其所負擔之債務,或賠償其損害。」我國民法通則第93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

熱點內容
雙方簽訂的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3:00:30 瀏覽:527
快遞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2:22:03 瀏覽:754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ppt 發布:2024-11-16 11:51:48 瀏覽:80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
鹽法條例 發布:2024-11-16 11:31:32 瀏覽:990
摩爾庄園法官 發布:2024-11-16 11:07:44 瀏覽:831
婚姻法第四條的理論意義 發布:2024-11-16 10:52:24 瀏覽:916
垛庄司法所 發布:2024-11-16 10:52:16 瀏覽:589
洛陽市容衛生條例 發布:2024-11-16 10:45:40 瀏覽:397
寧波市城市規劃條例 發布:2024-11-16 10:21:44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