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合民法
A. 法考培訓機構哪家好呢
法考培訓機構分好幾種,至於哪家比較好,建議從這幾個方面考察
最推薦的一種:有條內件的同容學親自去中鵬教育校區考察了解
推薦理由:
要選就選擇大公司,不要選擇幾個人臨時拼湊的小機構,沒有保障。
從業時間,這一點說明了是否專業性。
經濟實力,這一點是保障。
授課環境,這一點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是否有專業的師資團隊和研發團隊。
B. 誰有2011眾合李建偉民法系統強化班的音頻和講義 上下的,很急 ,郵箱 [email protected]
發到你郵箱里了
C. 為什麼你說你眾合的書只看民法60講 你是怎麼備考的,真心請教。。。
說來慚愧,是因為太懶時間不夠所以只看了民法60講。看一遍民法還是很有意義的,可以對民版法有個系統的認權識。其他的比如商經憲法法理我也嘗試看一下,不過覺得看了記不住,也不系統,最後放棄了,所以不推薦看。
其次呢,到後來聽錄音的時候發現,像商經憲法法理,老師會給你一個很好的思路去理解和記憶的,不用太擔心。而且這些主要是考記憶性的東西,提前看了我個人覺得可能會記亂。民法呢,因為要考的東西很多而且偏向理論,一般聽錄音老師不會把所有內容都講完整,還是要自己打個基礎。不過到後來還是覺得基礎不扎實,就又看了一遍鍾秀勇的講義(這個真心推薦,很不錯)。
至於刑法,因為自覺當年學得還不錯而且時間不夠,所以我就不看了。刑法推薦聽劉鳳科的錄音,雖然很多,但是他講得很完整很詳細。
D. 做民法測試題時有幾道題做錯了,跪求答案以及解析。。(眾合專題講座預習版的民法測試題,木有解析啊怨念
哈哈,哥們幫你,分給我留著,等我打字
1,土地使用權是不是物權吶,是不是要掏錢買專呀,如果屬回答是是,那麼當然是一個買賣合同啦,至於主體,你要知道,國家機關是可以作為民事活動主體的。
至於A是不是侵權,你要看因果關系呀,而且侵權行為與結果之間必須是直接的因果關系,A的因果關系轉了好幾彎了。
2,A導致繼承的開始呀,B是債權債務的概括承受啊,C是不當得利呀,D是社會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常態,屬人情世故,民法不管
3,A錯就錯在這壓根就不是一個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呀,附條件的民事行為針對民事效果而言的,條件導致的效果就是有效或者無效,你看看甲乙的確認書,有沒有不還錢的意思?沒有吧,只是如何還錢的意思嘛。
4,可產生意思表示效力的默示行為僅存在於兩種情形下:一是法律明確規定,二是雙方事先約定,請你看看D還是個要約呢,沒承諾他連個合意都不算,談得上屬於第二種情形嗎
5,登記主義是普遍採用的,小學生有這常識不算錯,大學生再不具體分析就不對了。這個考的是法條「當事人約定以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商品房預售合同生效條件的,從其約定,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除外。」
E. 2011眾合民法 2011眾和司考班的民法從開始到結束講課的順序是怎樣的,都是哪些老師講的
2010年有眾和專題講座 和60講 2011的貌似木有 大體相同
F. 眾合的李軍講民法好嗎
個人覺得不怎麼樣,今年民法一是李建偉講的,民法二就是他講的,本來單單一個老師是聽不出來的,但是兩個放在一起就發現的確差了很多。。李軍的聽著感覺混亂,不是很容易懂
G. 考律師證難不難啊
很難考!本來通過率就不高,這幾年不好就業,本科瘋狂擴招,無形間加大了司考的難度!
眾所周知,司法考試被稱為「天下第一考」,很難用言語來形容這幾年的律師資格證書很好。這是考生關注的話題。通過了解,司法考試的平均通過率不到10%,相當於CPA考試的通過率。
為司法考試的報考條件,考生只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選舉和選舉的力量,但也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科以上學歷,主修高等學校的法律或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只要你達到這些要求將准備報名參加報考。只要你通過司法考試,你就可以獲得資格證書,你可以在律師事務所學習一年以上,獲得律師執業證書。
雖然很難考,單位了有個好前途,咬著牙都要堅持下去啊!
H. 2013眾合民法60講法院版和基礎班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我也在疑惑這個問題,不過剛剛查過一下,分享給你
【基礎版】安排在每年的秋季(專11月)出版,讀者群定屬位於:一是民法基礎相對薄弱、需要提前開始復習民法的司考考生;二是已經進入司法實務工作的人員,將本書作為進一步系統學習民法基本理論知識的讀物。[基礎版]的基本定位並未改變,還是主要面對司考考生而編著的。
* 【應試版】安排在每年的春季(3月)出版, 讀者群精準的定位於當年參加司法考試且民法基礎相對較好的考生讀者。
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版本,也可以全都選擇。建議秋冬季節先拿[基礎版]打牢基礎,讓民法先走一步;春季的時候再拿[應試版]輕裝上陣,直擊司考命題重點。
所以我覺得,現在的話就買應試版的吧~我也准備買應試版的咯
I. 眾合天下的民事調解員在債事咨詢服務過程中起什麼作用
眾合天下的民事調解員在債事咨詢服務過程中,確定債權、債務的真實性;調解債權人、債務人關系達成和平化解;確保解債服務工作規范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