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犯罪主觀要件
① 犯罪主觀要件
犯罪主觀要件,是一類刑法學和犯罪學的定義。刑法規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及其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的故意、過失,犯罪的動機、目的。其中犯罪的故意及過失合稱為罪過。罪過是一切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而犯罪的目的只是某些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犯罪動機不是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但它是量刑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犯罪的主觀方面具有以下特徵。
一、犯罪主觀要件的定義
犯罪主觀要件主要包括犯罪故意、犯罪過失、意外事件。犯罪故意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特定內容,具體表現為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根據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的不同,主要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犯罪的過失,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的一種心理態度。
二、犯罪主觀認識錯誤分類
刑法學上所說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性質、後果和有關的事實存在不正確的認識。它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行為人在法律上的認識錯誤;二是行為人在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三、犯罪記錄幾年可以消除
犯罪記錄,無論多少年都不可以消除。對於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國家機關會作相應封存和保密。除此之外,暫時沒有全國性的「前科消除制度」。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六條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② 刑法犯罪構成要件是什麼
法律分析:刑法中的犯罪構成要件:主體要件,即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客體要件,即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客觀要件,即犯罪的行為、危險或者危害結果、因果關系;以及主觀要件,即故意或過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③ 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1.
客體要件 客體是指犯罪行為侵犯的、中國刑事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
2.
客觀要件 客觀方面是指刑法所規定的犯罪活動的客觀事實特徵,包括危害社會的行為、危害後果及其因果關系等。
3.
主體要件 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或者單位。
4.
主觀要件 主觀方面是指《刑法》規定的成立犯罪必須具備的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後果所持的心理態度。 《刑法》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
④ 犯罪的主觀要件包括哪些
犯罪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犯罪的主觀要件是行為人對其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在主觀上存在故意或過失的心理狀態;犯罪客觀方面是犯罪人實施了某一具體犯罪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造成了危害結果。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⑤ 犯罪的主觀必備構成要件是
法律分析:犯罪的主觀必備要件有,1、犯罪故意,對犯罪行為本身、犯罪行為對象、危害結果都要有認識。2、犯罪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結果,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過於自信的過失,已經預見可能發生危害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危害結果。3、法律事實認識錯誤,誤以為自己的行為沒有刑法禁止性,實際上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