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案例
❶ 民商法案例分析題
1、可以,因為公抄安局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而且其作出的行為是典型的具體行政行為。
2、可以通知,(題目應該是:應否通知趙某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訴訟)因為趙某是具體行政行為的相關人。
3、法院應當作出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依據是公安局責令還款的行為屬於插手民事糾紛的行為,超出了其法定職責的范疇,違反了法律優先的原則。
❷ 民商法案例分析
1.不能取得房子的所有權。
2.可以主張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未經共有人同意處分共同財產的行為無效。
3.應有張某承擔。
4.銀行可以拍賣已經過戶給王某的房屋。
❸ 民商法 案例分析一則
乙應該有同等條件優先出租的權利。甲可以以出租屋與合同簽訂的用途不合,解除合同。 乙丙我去搞不懂。惡性競爭????沒有啊。
❹ 幾個民商法問題及案例
1.1、2 宣告死亡的申請人是有順序的,其順序為:(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版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權子女;(4)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
1.3 不正確,宣告失蹤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經程序。
1.4 不能。撤銷死亡宣告後,如果被撤銷死亡宣告人的配偶已與他人再婚的,新的婚姻關系受到法律保護;其配偶沒有再婚的,原婚姻關系從撤銷死亡 宣告之日起恢復。
1.5 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自然人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
1.6 死亡的日期為宣告死亡的日期即2000年8月15日
1.7 不允許。撤銷死亡宣告的人子女已被他人依法收養的,其收養關系不得單方解除.
❺ 求一《民商法》法律案例
某市有一工人俱樂部,提供場地給傢具廠家擔保舉辦傢具展銷會,華泰公司訂到十幾份合同,每套傢具2000元,先付定金1000元,其中有一買方在臨近交貨期間詢問華泰公司能否按時交貨,結果發現該公司生產環境簡陋,已經做好8套但與樣品相差太遠,買方要求退貨,華泰拒絕,買房找到俱樂部,但俱樂部不予理睬,當准備起訴時,發現傢具不是華泰製作,請分析案例並提出意見。
答案:1首先依據《擔保法》工人俱樂部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其為參展的傢具廠提供擔保,現在華泰既沒有執照,且所提供的成品傢具也不符合規定。作為擔保人,必須擔負起應有的義務。
2 華泰在參展會上所參展的並不是起生產的,所以存在欺騙行為,依據《合同法》該合同應視為無效。華泰應停止生產傢具。甲要求退貨取回定金的要求是合理的。
3 《擔保法》第89條規定「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在此案例中,華泰顯然並沒有履行規定的要求,因此應當返還定金。並且應該注意到工人俱樂部的責任。
我認為在此案例中,華泰和工人俱樂部共同返還甲的定金。並且交付一定的違約金。已完工的傢具華泰只有自己拿到市場上處理。還要追究華泰的無證經營。對其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做出一定的懲罰而俱樂部也要承擔。
❻ 民法案例分析
1、 自營業執照簽發之日,公司成立。此時他才取得獨立法人資格。
2、 該債務應有甲、內乙兩公司承擔。公司成立之容前,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02年4月印染公司還未取得營業執照,不具有成立責任的資格。
3、 印染公司不應承擔還款義務。企業法人的主體資格自注銷時喪失。乙公司為辦理注銷手續,其仍應承擔債務。
❼ 幫忙分析民商法案例,謝謝!
一、不能要求乙搬出房屋。因為合同法裡面有「買賣不破租賃」原則。
二、有回如下幾種可答能:
(1)如果丙不知道表的主人是甲,而且購買價位正常合理,並且其贈與丁的意思表示真實,那麼表的所有權應屬於丁,因為丙屬善意取得,且贈與行為有效;
(2)如果丙不知道表的主人是甲,而且購買價位正常合理,但其贈與丁的意思表示不真實,那麼表的所有權應屬於丙,因為丙屬善意取得,但贈與行為無效;
(3)如果丙知道表的主人是甲仍然購買,則表的所有權應屬甲,因為丙為非善意取得,其購買行為無效。
三、有義務將電腦還給甲。因為如果不還的話,那就是不當得利。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由於他為保護該電腦與人爭執被打而支出費用,甲應當將此費用支付給乙。
❽ 涉及民法的案例
甲告訴乙,丙有一筆貨款打到你的賬戶請取出來交給我,甲照辦了。 一年後甲不見了,丙找到乙說你還我錢,我
的錢打到你的賬戶你就該還我。乙該怎麼辦?是否要承擔法律上的責任?
(1.乙和丙沒有生意上的來往
2.甲和乙都沒給丙出具欠條
3.甲和乙不是生意上的夥伴關系,但是親屬關系
4.乙知道甲收到貨款後沒給丙發貨
5.乙的銀行賬戶是個人賬戶不是企業賬戶
6.甲經常在乙的賬戶上走錢)
如果甲是逃走是否構成詐騙罪。
丙按照合同履行付款義務,有權要求甲履行付貨義務,乙提供賬戶無約定和法定對貨款負責的義務。如果確定甲是故意逃走,就有詐騙嫌疑。
❾ 關於民法的案例
丁、戊應將從丙處繼承的而丙從甲處繼承的財產返還給甲。
按照《民法通則》版第二十五條規定權,撤銷死亡宣告的法律後果之一為返還繼承獲得的財產或者適當補償。本題中並未出現遺囑繼承,因此都按照法定繼承規則處理。甲被宣告死亡時,乙、丙、丁都法定繼承甲的遺產,各自獲得1/3。乙死亡時,丁代位甲繼承財產,此財產份額本應屬於甲。丙與戊再婚後死亡,丁、戊分割丙的遺產,其中部分包括丙從甲處繼承獲得的財產。因此,丙在甲宣告死亡時獲得甲的遺產,此部分遺產成為丙的個人合法財產,於丙車禍遇難時成為丙的遺產而由丁、戊繼承,因此當甲被撤銷死亡宣告時,丁、戊應當將此部分財產予以返還。
❿ 民法的案例
都不明白你到底什麼想不通!締約過失責任是合同約定前的責任既然合同都簽了怎麼可能還有締約過失責任!他只是沒有履行告知義務!
甲要協助保護什麼?山洪還是線路中斷?
他承擔的只是沒有告知而產生的一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