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雷劈的刑法

雷劈的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8-30 03:29:52

1. 佛教怎麼解釋被雷劈的人都是壞人嗎怎麼小孩也會被劈

被雷霹,按佛教的觀點,這個人一定有相應的惡的存在,因惡緣成熟而遭雷霹。而且,一般是較重的惡業才會感得此報,但不一定是世俗的傳統觀念上的壞人。比如殺生吃肉,民間不一定看做是做壞事。人們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是業,可分善、惡二業及無所謂善惡的無記業,除了聖人,那有純善純好的人呢?大多或多或少有惡的存在。只是他的惡緣成熟了,才招惡報而已。還有,因果通三世的嘛,上世的惡報到這個世才成熟,才遭這個惡報也是可能的,小孩子被劈,則估計多是前世的惡業成熟現前了,可能和殺業有關系,佛經講,殺生短命報。

2. 176枚雷管刑法怎樣處罰

《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違反槍支管理規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規定: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炸葯、發射葯、黑火葯一千克以上或者煙火葯三千克以上、雷管三十枚以上或者導火索、導爆索三十米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以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定罪處罰:
非法持有雷管30發以上立刑事案件‍

3. 商紂王的變態刑法有哪些。

注意抄,以下為傳說,不代表歷史襲上真正發生過
紂王極度殘忍,有兩件事情為他留下千古惡名。
第一個,發明了炮烙之刑,即在一個空心(或不空的)銅柱底下架上柴火燒,令犯人行走在銅柱上,然後墮入火中活活燒死。這個酷刑是怎麼來的呢?相傳紂王和妲己在森林裡郊遊,恰逢陣雨過後,有一棵樹被雷劈倒還在燃燒,但奇怪的是,卻有很多螞蟻從樹的一端爬到另一端,受不了燙的螞蟻便從樹幹上掉入火中。紂王只覺得螞蟻笨,沒什麼好看的,妲己卻從這一現象里想出了慘絕人寰的炮烙之刑。所以也有妲己發明這一酷刑的說法。
第二個,剖心殺比干。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忠直敢言,屢屢勸諫紂王。次數多了,商紂王動了殺機,有一次,比干又一次勸諫時,紂王說:&你自以為是聖人。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把他的心掏出來,讓我看看是不是真的。&於是活剖比干,比干大罵而死。由於紂王昏庸至此,他身邊很多大臣紛紛離開他。

4. 做壞事會被雷劈嗎

不會,這只是一種說法,如果真的會被雷劈的話,還需要警察幹啥,壞人一干壞事就一個響雷過去,如果真的做壞事會被雷劈的話,那世界上的壞人就少多了,壞人少了,就沒人為非作歹了

5. 刑法上的條件說因果關系問題,請說明為什麼詳細一點兒

不是。幾率太小,與客觀規律不符。

因果關系是哲學上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是指一種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引起另一種現象,引起其他現象的現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現象是結果。不過,因果關系的本身並不包括原因和結果,而只包含二者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刑法上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同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研究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罪責自負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一個人對某種危害結果有無罪責,決定條件之一就是他的行為與該結果之間有無因果關系。因此,當危害結果發生時,要使某人對該結果負責任,就必須查明他所實施的行為與該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換言之,查明某人的行為同危害結果有無因果關系,是正確認定犯罪、解決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
研究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應當注意以下一些基本觀點和基本問題。

一、因果關系的客觀性

因果關系作為客觀現象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因果關系的有無只能根據現象之間的客觀聯系進行判斷,不能以行為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導致某種危害結果而否定它的存在,也不能因為其假設存在而存在。比如,行為人輕傷被害人,但碰巧被害人為血友病患者,致使其流血不止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以行為人不知被害人是血友病患者,認為其行為不會導致被害人死亡而否定輕傷行為與死亡結果的因果關系的存在。因此,那種認為只有在罪過支配下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二、因果關系的相對性

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和相互制約的「鎖鏈」,一現象是某一現象的結果,其本身又可以是另一現象的原因,換言之,原因和結果的區別在現象普遍聯系的整個鏈條中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因此,要確定哪個是原因哪個是結果,必須把其中的一對現象從普遍聯系中抽出來,孤立的考察它們,也就是說,只有抓住整個鏈條中的某一特定環節,才能具體的考察這一對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即誰為原因,誰為結果。至於哪一對現象需要抽出被研究,則要取決於研究的目的和對象。因為刑法中研究因果關系的目的,是要解決行為人對所發生的危害結果應否負刑事責任的問題,所以此處所研究的因果關系,只能是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因此,合法行為、自然力作用等及其所引起的某種結果並不屬於刑法中因果關系的范疇。

三、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

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是指從發生的時間上看,原因在前,結果在後,結果不可能在原因之前存在。因此,作為原因的危害行為的實施,必定先於作為結果的危害結果的出現。這告訴我們,只能在危害結果發生之前的危害行為中去找原因。如果某人的行為是在危害結果發生之後實施的,該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顯然沒有因果關系。比如,甲在睡眠中突發心臟病死於床上,行為人意圖殺甲,看到甲躺在床上,以為其在熟睡,用槍向其射擊。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行為人的殺害行為是在甲的死亡結果發生之後實施的,因而二者之間不可能有因果關系。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凡是先於危害結果發生的行為,都是引起該結果的原因;在結果之前的行為只有引起和決定該結果的發生,才是該結果發生的原因。比如,行為人向被害人實施敲詐勒索行為,但行為人並不是出於畏懼心理,而是基於憐憫之心提供財物,則敲詐勒索行為與被害人提供財物之間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四、因果關系的條件性和具體性

人的行為不可能超時空而孤立存在和發展;人的行為引起某種危害結果,總是同當時的具體時間、地點以及其他各種條件相結合、相互作用的過程。一種行為在一般情況下可能不會造成某種危害結果,但在具體的環境中、特定條件下,就可能造成某種危害結果。因此,考察某人的行為同某種危害結果的因果關系,決不可能脫離案件的各種具體條件孤立的看行為本身,而應全面考慮危害行為實施的時間、地點、條件等具體情況,否則,難以正確判明因果關系。比如,行為人與被害人產生爭執,向被害人胸部打了一拳,致使被害人的心臟病發作,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遇交通堵塞而不治身亡。在這一案例中,在一般情況下一拳是不會致人死亡的,但恰巧被害人有心臟病,而且又沒能及時送往醫院,否則被害人是可以得救的。但並不能因此否定行為人的擊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之間的因果關系;行為人的行為正是在被害人具有心臟病和交通堵塞等具體條件下,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在全面分析對於結果發生的諸因素時,要注意把原因與條件嚴格區分開來。原因是引起結果諸因素中的決定性因素,而條件雖然對結果的發生起著一定的作用,但它只是圍繞原因對結果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而非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原因與結果同等看待,否則,將會擴大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

五、因果關系的復雜性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與哲學上的因果關系一樣都具有復雜性與多樣性。這種復雜性和多樣性主要表現為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一因多果,指得是一個危害行為同時引起多種結果的情況。比如,行為人破壞公共汽車,致其傾覆,導致多人傷亡,又如,行為人搶劫被害人,並致其死亡。在一行為引起多種結果的情況下,要分析主要結果與次要結果、直接結果與間接結果,以便正確定罪量刑。多因一果,指得是多個原因導致某一危害結果發生的情況。比如,在共同犯罪中,每個共同犯罪人的行為都是造成危害結果的原因。又如,在責任事故類的過失犯罪中,事故的發生通常涉及到許多人的過失,而且還是主客觀原因交織在一起。在多行為導致某一危害結果發生的情況下,應該區別原因的程度,分清什麼是主要原因,什麼是次要原因。這是因為這些原因在導致危害結果發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相應的,危害程度也有差別。通過分清主次原因,使各行為人承擔各自的刑事責任。

六、因果關系的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問題

在現實中,因果關系一般表現為一對現象之間存在著內在 的、必然的、合乎規律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這種聯系稱為必然因果關系,它是因果關系基本的和主要的表現形式。但是自然和社會現象十分復雜,因果關系的表現也不例外,從因果性和規律性的相互關系的觀點來看,因果關系可能是一般的和必然的,也就是可能具有規律的意義,但也可能既不是一般的聯系,也不是必然的聯系,而只是單一的和偶然的聯系。這種單一的和偶然的聯系,又被稱為偶然因果聯系,指得是某種行為本身並不包含產生某種危害結果的必然性,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又有其他原因加入其中,即偶然地同另一原因的展開過程相交錯,由後來介入的這一原因合乎規律地引起了這種危害結果的情況。

偶然因果關系通常對量刑具有一定的意義。比如,行為人搶劫被害人,被害人逃跑。在橫穿馬路時,被害人由於慌亂被正常行駛的汽車軋死。在這個案例中,行為人的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著偶然的因果關系,因此行為人不僅對搶劫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而且對被害人的死亡也須負責任。當然,這種責任並不是殺人罪的刑事責任,而是在對搶劫罪進行量刑時體現出來。偶然因果關系有時對定罪與否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行為人以限制自由的方法強迫被害人在其作坊中勞動。被害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尋機逃出作坊,行為人發現後在持棍棒追趕。被害人慌不擇路,失足落入路邊溝里,頭碰石頭,造成重傷。在這一案例中,如果行為人僅有強迫他人勞動的行為,由於尚未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因此只是一般違法行為。但是,現在發生了被害人重傷的結果,而且行為人的強迫勞動行為與此結果之間具有偶然的因果關系,據此可以認定行為人的強迫勞動的行為已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構成強迫職工勞動罪。

七、不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

不作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一個在刑法理論上頗有爭議的問題。有觀點認為,不作為沒有行為,從物理上說是無,無不能生有,因而不作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在客觀事實上並不存在因果關系,而只是法律上擬制的因果關系。我們認為,解決不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必須像解決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一樣,堅持因果關系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不能用物理學的機械作用的觀點,而應當用社會的觀點來解釋為什麼不作為具有原因力。不作為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法律擬制的。不作為與作為是行為的兩種表現方式,都是處在客觀事物的普遍聯系之中。因此,不論是作為或是不作為,都不可能不在現象的普遍聯系中既是其他現象產生的結果,同時又是產生另一現象的原因。在不作為的情況下,行為人具有實施某種行為以防止或阻止危害結果的發生的特定義務,但卻沒有實施該種行為,以致危害結果發生,如果行為人履行特定的義務,危害結果便不會發生,因此,行為人的不作為是危害結果發生的原因。比如,行為人是鐵路扳道工,負有按時扳道的職責,但行為人能履行這一職責卻未履行,以致火車出軌,造成人員傷亡。在這一案例中,負有按時扳道義務的行為人的不作為行為,在客觀上引起了火車出軌、人員傷亡的危害結果。當然,不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與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在結構上存在不同。不作為只有通過與行為人的先行行為、他人行為或自然事實等因素結合才能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

八、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

研究和確定某人的行為與危害結果有無因果關系,對於解決這一行為人對於該危害結果應否負刑事責任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根據我國刑法的罪責自負原則,如果行為人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那麼其當然不對該結果負刑事責任。當然,這並不是說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就須對此負刑事責任。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是主客觀諸要件的統一,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為了解決已經發生的危害行為是由誰的行為造成這一問題,因此只是確立了行為人對特定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並不等於解決了其刑事責任問題。要使行為人對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還必須具備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否則,即使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仍不能構成犯罪和使其負刑事責任。

6. 火燒雷劈的意思

火燒雷劈是一種咒語,意思就是咒某個人在極度恨對方的時候,才用這些詞火燒雷劈,這是一種刑法在神話傳說里存在

7. 渡劫是真實存在的嗎,傳說為什麼渡劫要被雷劈

在很多的民間故事或是小說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渡劫”一詞,那到底什麼是“渡劫”呢?其實“渡劫”是一個道教用詞,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規律,但也有很多卻要選擇逆天而行,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物件,想要脫胎換骨,飛升成仙,就需要“渡劫”,而所謂的“劫”就是阻礙,這是來自上天的懲罰,是逆天而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8.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裡面妲己造的是什麼刑法

「炮烙之刑「炮烙也叫「炮格」,具體的行刑過程,有兩種說法,一專是說用炭火燒屬熱銅柱,令犯人爬行柱上,犯人墮入火中而死,一是說鑄一銅格,格下燒炭,令犯人行走格上,犯人墮入火中致死。
炮烙之刑起源於紂王時期,由妲己發明。電視版的《封神榜》里炮烙之刑為綁在燒紅的柱子上忍受燙火的煎熬,實則不然。故事要從一場陣雨後說起。
紂王和妲己在森林裡郊遊,恰逢陣雨過後,有一棵樹被雷劈倒且燃著火焰,但奇怪的是,卻有很多螞蟻從樹的一頭通往另一頭,受不了燙的螞蟻便從樹上掉了下去跌進火里,紂王只覺得螞蟻笨覺得沒什麼好看的,但妲己卻從這一現象里想出了慘絕人寰的炮烙之刑.

9. 世界歷史上有沒有利用雷電劈死犯人的刑法在雷雨之前把犯人用鐵鏈綁在鐵柱上,等著天上打雷劈死犯人,

史書到是沒有記載,但這並不能表示歷史上或現實中沒發生過這種的事情(除了公開的刑罰之外,也包括私刑)。啥東西都是人想和創造出來的。因此現在沒有的,以後也許會有。

熱點內容
行政倫理與行政法治的關系 發布:2025-01-15 07:43:23 瀏覽:958
2019新勞動法曠工扣工資 發布:2025-01-15 07:30:13 瀏覽:203
法院執行錯誤 發布:2025-01-15 06:59:19 瀏覽:40
2016年度十大行政法案列 發布:2025-01-15 06:54:38 瀏覽:643
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申論範文 發布:2025-01-15 06:54:34 瀏覽:142
射線裝置防護條例 發布:2025-01-15 06:51:00 瀏覽:806
非全日法律碩士認可程度 發布:2025-01-15 06:29:07 瀏覽:276
開展法律顧問普法講座 發布:2025-01-15 06:28:19 瀏覽:512
司法拍賣輔助機構管理辦法 發布:2025-01-15 06:18:40 瀏覽:808
刑法的近親屬 發布:2025-01-15 06:16:25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