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

發布時間: 2022-08-30 06:01:51

Ⅰ 1、我國民法調整對象的是( )

我國民法調整對象的是:(A、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B、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回)。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可以答概括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當事人主體平等,人身關系中那些領導與被領導、支配與被支配、平等與不平等的關系,不屬於民法調整范圍。



(1)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擴展閱讀:

由於這種人身關系反映著存在於特定人格或身份上的利益,因而與人身不可分離,具有專屬性。財產關系的主體可以依法或依約定變更、繼承,但是除法律規定外,人身關系卻不可與特定主體相分離而變更、繼承。

有人認為知識產權中也有身份權的內容,如作者的署名權、發表權等。身份權中的身份,是一種長期的相對穩定的人與人之間的狀態,如父子關系、監護身份等。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從種類上看,應當屬於人格權的范疇。

Ⅱ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對嗎

1、這句話是錯誤的,正確的表述是: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平等主體是指民事主體即公民和法人參加民事活動的主體資格平等及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各方當事人的地位平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總則》規定如下:

1、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3、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為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分別解釋如下:

1、主體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簡稱為民事主體,是指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人。凡法律規定可成為民事主體的,不論其為自然人還是組織,都屬於民法上的「人」。國家也可以成為民事主體,例如,國家是國家財產的所有人,是國債的債務人。

2、內容

(1)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負擔的義務,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

(2)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包括權利和義務兩個方面,權利和義務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權利的內容是通過相應的義務來表現的,義務的內容是由相應的權利來限定的。

3、客體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總則》

Ⅲ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1)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這是婚姻的自然屬性上的含義即結婚的雙方須為異性,同性的結合不成其為婚姻。男女兩性的差異及人所固有的性的本能和需要是構成婚姻的自然因素,是婚姻的原始動力和自然條件。這種自然屬性是婚姻家庭關系區別於其他社會關系的重要特徵。

(2)婚姻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結合。這是婚姻關系的內部特徵。通姦、姘居關系的男女,發生兩性關系的目的並不在於永久共同生活。

(3)婚姻是男女雙方結合的社會形式。這是婚姻的社會屬性上的含義,即兩性的結合,要成其為婚姻關系,必須採取為當時的社會制度認可的形式,才稱其為婚姻。

(4)婚姻必須是男女兩性的合法結合。婚姻具有鮮明的法律屬性。

家庭,是指因婚姻、血緣和法律擬制所產生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一定范圍的親屬所組成的共同體。家庭關系則是由法律所規定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Ⅳ 民法典調整的對象是什麼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調整的對象是什麼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調整對象可以概括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具體的經濟關系,民法調整財產歸屬關系和流轉關系,是以平等自願為基礎的財產關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作用是什麼
1、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2、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3、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Ⅳ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基本原則有哪些

1、民法調整的調整的對象是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法律依據:民法通則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則,是體現民法精神、指導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
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六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意思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所謂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3條明文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自願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於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自願原則的存在和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合稱。公序良俗原則是現代民法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是指一切民事活動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它有維護國家社會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觀念的重要功能。我國《民法通則》第7條規定: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對於如何判斷權利濫用,民法通則及相關民事法律規定,民事活動首先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及習慣,行使權利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中國《憲法》第5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Ⅵ 民法的調整對象的是什麼

  1.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內系、人身關系。民容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包括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和兼有財產、人身二重性質的知識產權關系。

  2.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3.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是指平等主體間基於人格或身份而發生的,與人身不可分離,不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以財產歸屬和財產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

Ⅶ 簡述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可以概括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具體的經濟關系,民法調整財產歸屬關系和流轉關系,是以平等自願為基礎的財產關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根據《民法通則》第2條的規定,我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所謂財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口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財產關系是以社會生產關系為基礎的,涉及生產和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包括各類性質不同的關系。我國民法只是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即發生在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以財產所有和交換為內容。平等主體羊的財產關系具有如下特點:(1)民事腐朽 在民法上的地位是平等的。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任何主體進入市場從事交易活動,彼此間的關系應當是平等的、互利的,當詹財產利益受到損害時,應該得到同價值的補償。(2)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自由。這是民事主體地位平等的特點決定的。既然地位平等,當事人的表示就應當是自由的。不論雙方的經濟實力差別如何懸殊,也不論雙方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處理何種地位,都不允許他方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非經雙方自願協商,都不能締結協議。(3)等價有償。這是民事認本法律地位什和自身經濟利益。因此,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大部分都應貫徹價有償的原則。但是,當事人依法形成贈與、借用、無償保管、無償代理等民事關系,也是法律所允許的。當然,形成此類關系,也必須堅持商品經濟所要求和決定的平等、自願原則。

Ⅷ 民法的調整對象的是

不屬於民法的調整對象的是B

民法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法律關系主體「地位」不平等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一般不屬於民法的調整對象。

如,國家(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征稅屬於財產關系,但不由民法調整,而由稅收征管法規(屬於經濟法部門)調整,再例如,行政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的行政獎勵,行政賠償(包括國家賠償)、補償,罰款、沒收財產等行政處罰均蘊含財產關系,但由行政法等調整。

本題中,工商行政主體與李某簽訂買賣合同並非履行行政管理職能,而是作為市場主體充當民事權利義務人,而稅務機關征稅則是履行稅收征管的行政職能,屬於行政行為。

(8)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擴展閱讀:

人身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屬性、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不是以經濟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一)主體的地位平等

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主體相互間沒有管理和被管理、命令和被命令、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任何一方都不能支配另一方,而應平等相待,互不幹涉。凡是主體地位不平等、相互間一方可支配另一方的人身關系,不由民法調整。

(二)與民事權力的享受和行使有關

人身關系,有的與民事權利的享受與行使有關;有的與政治權利的享受與行使有關,而與民事權利的享受和行使無關。民法只調整前者而不調整後者。

例如,基於自然人的身體、健康、姓名、名譽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自然人享受和行使民事權利有關,屬於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而基於選民身分或者基於某一黨團成員身分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民事權利的享受與行使無關,則不屬於民法的調整對象。

(三)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並不具有經濟內容

所謂人身,是指主體的自身。因此,人身關系是基於體現自身屬性的價格和身份而發生的社會關系,與主體的人身是不可分離的。這類社會關系不具有經濟內容而是以特定的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無任何內容。

有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無直接的聯系,卻是主體存在的條件,是主體取得財產利益的前提,如自然人的生命健康關系;有的人身關系是與財產關系有直接聯系的,如基於自然人的發明、發現而發生的人身關系

Ⅸ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

  1.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回民法所調整的答社會關系包括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和兼有財產、人身二重性質的知識產權關系。

  2. 其中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

  3. 人身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屬性、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不是以經濟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Ⅹ 民法的調整對象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另外,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 【調整范圍】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條 【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 【法律適用】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熱點內容
備孕出差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09:29:10 瀏覽:155
明辯律師 發布:2024-11-16 09:22:11 瀏覽:30
我的法治中國夢論文 發布:2024-11-16 09:06:35 瀏覽:101
控煙法規落實 發布:2024-11-16 08:53:36 瀏覽:42
在我國確定公司國籍的法律標準是 發布:2024-11-16 07:58:16 瀏覽:846
法碩非法學排名 發布:2024-11-16 07:51:15 瀏覽:995
新車交車確認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6 07:38:06 瀏覽:960
道德經說兵 發布:2024-11-16 07:00:35 瀏覽:683
百民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 發布:2024-11-16 06:59:57 瀏覽:768
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6 06:56:16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