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所實景

司法所實景

發布時間: 2022-08-30 11:09:31

❶ 天津前十口碑最好的司法鑒定中心有那些

天天十大口碑,最好的司法鑒定中心主要集中在和平法院,河西法院和和平司法鑒定中心

❷ 1983年「嚴打」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直接原因:

有人說,是緣於河北省唐山市的「菜刀隊」;也有人說,是由一名外國女記者在北戴河的沙灘上被強奸引發的;還有人說,1983年的這場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斗爭的直接導火索,是這一年發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喜桂圖旗(今牙克石市)的「六一六」案件。

1983年6月16日,在呼倫貝爾盟喜桂圖旗,8名十幾歲的社會閑散青年無事生非,酒後滋事,殘忍殺死了27名無辜者,其中包括75歲的老人和2歲的幼兒,並有多名女青年被強奸、輪奸。這幫犯罪分子同時還犯有搶劫罪、爆炸罪。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起極為罕見的特大兇殺案,在當地引起巨大的混亂,震驚全國,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一時間,當地及周邊地區謠言四起,人心惶惶,以至於人們對到喜桂圖旗辦事都心有餘悸,在火車站不敢出站台。

雖然被害者的親人和當地廣大人民群眾集體上書,要求把所有罪犯全部處以死刑,但經審判後只有兩人被判處死刑(其他罪犯都不夠判處死刑的法定年齡)。

「六一六」案件震驚了中央領導。此後,鄧小平綜合各方面的意見,果斷做出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的決策。

根本原因: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十年內亂」的後遺症之一,就是滋生了一大批打砸搶分子、強奸犯、搶劫犯、殺人犯、盜竊犯和流氓團伙犯罪分子。這些犯罪分子活動猖獗,破壞社會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一段時間內,我們還沒有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相當多的一部分犯罪分子沒有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各條戰線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在大好形勢下,社會治安不好,成為公安司法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

據公安部統計,1980年全國立案75萬多起,其中大案50000多起;1981年立案89萬多起,其中大案67000多起;1982年立案74萬多起,其中大案64000起。

1983年頭幾個月案件繼續猛烈上升,雖然後4個月開展了「嚴打」戰役,發案大幅度下降,但全年立案總數仍達61萬多起,其中大案65000多起。社會治安情況開始明顯好轉。

(2)司法所實景擴展閱讀:

「嚴打」自1983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87年1月進入尾聲,共分三大戰役分步實施:第一階段1983年8月至1984年7月,第二階段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第三階段從1986年4月上旬到國慶節,加上收尾工作,歷時3年零5個月。

在此期間,共查獲各種犯罪團伙19.7萬個,團伙成員87.6萬人,全國共逮捕177.2萬人,判刑174.7萬人,勞動教養32.1萬人,其中,第一階段逮捕102.7萬人,判死刑的2.4萬人。

為應對這個時期關押場所緊張,一方面進行突擊性建設,另一方面,改建了一些公安機關辦公用房並借用一些單位庫房,作為臨時監房。

「嚴打」第一階段,死刑24000人,打掉的基本都是群眾身邊的違法犯罪人員,社會反響最為強烈。公檢法對所立案件依法從重從快處理,各地相繼召開大規模宣判會,嚴重威脅當地治安的違法人員被嚴懲、注銷城市戶口,押送外地改造,一些首惡分子被槍斃。

「嚴打」期間的死刑大案要案比比皆是,死刑的場面深深刻入百姓記憶中。經過審訊被公審宣判死刑的犯人,須經過遊街示眾後押赴刑場行刑。前面由鳴著警笛的警車開道,後面緊跟著一輛輛大卡車,每輛卡車上站著一名將要被執行死刑的犯人。

犯人被五花大綁,由於將臨的死亡和遊街的恥辱而面如土色。他們胸前掛著木牌,上面寫有名字、性別、年齡及罪行等,在他們的名字上面還畫著黑色的「×」。行刑車沿途播放廣播,宣傳「嚴打」斗爭,控訴犯人罪行。路過的大街小巷,引來無數百姓圍觀。公安人員在旁邊維持秩序,疏導交通。

當時,各地的校園還經常張貼審判犯人、遊街示眾、刑場行刑的實景照片,張貼這些照片的本意,與遊街示眾一樣,意在教育民眾遵紀守法,希望祖國的花朵從小見證殘酷的行刑場面,長大後不會重蹈覆轍。

對「生」才剛剛有些朦朧體味的孩子,面對「死刑」這兩個字眼,心中生出的更多的是恐懼。血肉模糊的死刑場景印在幼小孩子們腦海里,成為成長記憶里長久揮不去的一抹陰影。

居民區的大街小巷,時不時張貼通緝令和判刑公告。這些公告上,死刑犯的名字下面會用粗粗的紅線畫上一道,而結尾處,「此布,院長某某」字樣的上邊則用醒目的紅色「√」作為一種嚴厲的警示。

1983年「嚴打」時,有這樣一句口號:「可抓可不抓的,堅決抓;可判可不判的,堅決判;可殺可不殺的,堅決殺。」「嚴打」斗爭打擊了許多違法犯罪分子,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會生活安定,收效明顯。但是這段時間內,對於某些罪責較輕的犯人,打得過嚴了。

❸ 冰點時評是什麼

《冰點時評》是時評熱潮的開先河者,也是諸多時評專欄中影響最大的,在競爭漸趨白 熱化的新聞界, 《冰點時評》的熱度仍有增無減,成為《中國青年報》吸引受眾眼球的一張 王牌。 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來打造自身特色、 凸顯言論的力量, 是讀者喜愛的緣由之所在, 也是它留給新聞評論性欄目最突出的啟示之一。 具體而言, 《冰點時評》欄目的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時代的尖兵感應敏銳、戰 斗性強是《冰點時評》最顯著的特點。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社會各 個領域的發展變化都十分迅速,各種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其中許多問題剛剛出現,還 處在潛伏期或苗頭期,尚未引起社會足夠的重視。 《冰點時評》並不迴避社會熱點問題,但 是它的筆觸更多地伸向這些尚在潛伏期或苗頭期的「冰點」問題,引導人們給予適當的關注, 認清其意義和後果。 二、 指責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失誤,體制上要強化人大監督;在制度上,要立法跟上, 三、同情弱勢群體, 三、時評欄目深受歡迎,一改以往新聞評論少有讀者問津的局面,從而發揮了新聞評 論在反映和引導輿論方面應有的威力。 四、冰點時評》 ,每周見報三次,體現了「高頻率、時效性」的原則,保持對新聞事件的 敏銳反應能力。 在定位上, 中青報把欄目確定為「對新聞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斷」, 文章的標准, 低限是合國情、有道理的判斷,高限是融貫民主和法治精神。 在創辦初期, 《冰點時評》的評論涉及面很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欄目的發展, 《冰點 時評》漸漸拋棄了「大而全」的路線,把欄目定位於「體現民主和法治精神」,逐漸確立了自己 的風格。 選題 一是政府執政。 《冰點時評》對政府在制定、執行政策中出現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 對政策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吏治水平、政府職能轉變等問題有經常性的探討,涉及面極廣, 包括違法行政(如《質疑「逼企業上網》、地方保護主義(如《有沒有「地方的公正」》、形 ) ) 式主義(如《獻禮工程在等什麼》、貪污腐敗(如《豈容「奸民治善民」》 ) )等。 二是法制建設。這主要是一些涉及立法和司法的問題,尤其是司法正義問題,具體包括 執法機關的效能、執法人員的素質、執法程序的公正等,如《「刑訊有功」論》《執法機關怎 、 樣挽回「影響」》等。 三是市場競爭。 主要是就公平和效率、 平等和壟斷、 事業和企業等問題展開討論, 《非 如 賣品應終結》《「國有資產」靠壟斷保護?》 、 。 四是公民權益。這類題材主要涉及公民的具體權益,關注弱勢群體,如《請注意保護受 害的姐妹》《患者終於成了「消費者」》等。 、 其他的諸如公民民主法治意識、媒體輿論監督等領域, 《冰點時評》也給予了較多的關 注。可以看出, 《冰點時評》的目光更多地是落在與公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領域,大部分 文章都是從當代中國人的現實處境出發,具備了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性。 2008-02-04李大同 《冰點故事》用新聞影響今天 金剛石一般堅硬的聲音 李大同:《冰點故事》 李大同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 http://muo.blogbus.com/logs/14942334.html 李大同: 冰點故事》 李大同:《冰點故事》用新聞影響今天 《冰點故事》 李大同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年11月,29.00元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幹部階層享有的所謂『特權』,主要是信息特權。」李大同說, 「那時高級幹部的閱讀物,是對社會屏蔽的。」 他就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里。而如今,他以打破信息屏蔽為職業。 李大同,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掌門人、報社的侃爺和大編(輯) 、曾經的「黑幫」子 弟和「北京盲流」,在內蒙古草原上呆了11年,沒有上過大學。他1979年進入中國青年報社,10 年間,從駐地方記者到編輯、部門主任,經歷了一張報紙新聞生產的所有流程。1995年創辦《冰 點》特稿版。 在最近出版的《冰點故事》里,李大同回顧了《冰點》創辦10年來的歷程:最初,它以講 平民故事見長。 北京城最後幾個背糞桶的工人; 湖南十萬大山裡含辛茹苦供養孩子上學的五叔五 嬸; 生活在中國社會底層的美軍飛虎隊烈士遺孤……這些普通人在時代變遷中的曲折命運, 為甫 一誕生的欄目凝聚了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氣。但平民故事並不是《冰點》的全部。大專辯論賽的 是與非;語文教育的困惑;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引發的道德拷問———創立之初只有四五名成 員的新聞「小作坊」直面當時社會上的熱點問題。2000年前後, 《冰點》對時代的反應更具指向 性:從反思「普遍問題」過渡到直擊新聞事件, 《冰點》完成了「由軟到硬」的轉型。 盡管從誕生的第一年起, 《冰點》就有把報道結集出版的傳統,但《冰點故事》的面世,依 然引起了相當的關注和爭議。 有人稱贊這本書「基本用報紙語言寫成,文字流暢、口語化、富有節奏,長文短文,都有 一些前後的埋伏, 目光掃過真是前後無阻」。 有人稱贊這本書所總結的新聞觀點是精粹到骨頭渣 里的真知灼見。但也有人批評作者自戀自大,新聞觀點已落後於時代。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李大同。 解密《冰點》 解密《冰點》的運作 記者:你經常引用一句話「新聞只有一天的生命力」,但《冰點》的文章又不斷結集出版。 李大同:因為《冰點》不是經典意義上的新聞版。 《冰點》都是非新聞性特稿。如果我是新 聞版主編我就不會這樣做了,我就會去關注發生性事件。 《冰點》從來沒有報道過發生性事件。 「北京最後的糞桶」發生了什麼?「五叔五嬸」發生了什麼?沒有! 《冰點》所有的特稿都不是 新聞。 記者:那它是什麼呢? 李大同:講個小故事吧。我們有一個部門主任去開孩子 的家長會。老師強調加強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讀這個,要讀那個……突然有個學生家長站起 來問老師,你有沒有讓學生讀《冰點》?那比任何思想教育教材都好,我每期都讓孩子讀——— 這位家長就不認為《冰點》是新聞。確實,我們的定位是時效要求不強的「有價值的信息」,這 些信息因人們關注而具有新聞性,但並非是發生性新聞事件。 新聞特稿與一般的發生性新 聞有很大區別, 獲普利策特稿獎的報道有幾篇是發生性新聞?特稿當然也有告知的功能, 但它的 主要追求卻不簡單是告知。我們選擇的人物或事件,通常集中反映了當前社會的矛盾、困惑、痛 苦和缺項,是一個當代中國的社會實景。特稿還有一種一般新聞不具備的刻畫、表現功能,你看 一條新聞會哭嗎?已有不少讀者說看 《冰點故事》 時哭得「稀里嘩啦」, 還有忍俊不禁笑起來的。 要知道我在書里, 只是非常概略地回顧我們曾經報道過的故事。 特稿一定要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現在有一些評論,以為《冰點故事》反映的就是我的新聞觀,其實,在這本書里,我用故事來傳 達的是我的特稿理念;而故事之外的文章才是我的新聞理念。可惜在這本書里,我無法用故事來 解說我的新聞理念。 分析了。 記者:可是,現在即便不是特稿的新聞,也不會滿足於只記錄而不做 李大同:特稿的主要特徵並不是分析,而是生動、傳神的表現。 《冰點》全是長達 8000字以上的特稿,8000字的特稿和4000字的特稿就有區別了,和1000字的區別就更大了,因為 它要有足夠豐富的細節和故事。這就超出一般新聞的意義了。一般新聞的目的是什麼?告知!但 是《冰點》沒有任何值得告知的。北京有幾個背著糞桶的人,我需要告知你嗎?十萬大山裡有兩 個上不起學的孩子,我需要告知你嗎?不需要。為什麼大家還要看,因為你展示了一種命運、一 種情懷,一種大家可以共同感動、共鳴的東西。 最近我們刊發的《從小康跌入赤貧》 ,就是 寫一家人怎麼看病,那個家庭本來是內蒙古一個縣城裡的小康家庭,想買私家轎車的。妻子生病 之後,支付不起昂貴的醫葯費,丈夫每天跪在北京街頭乞討,直至死去,人的最後一點尊嚴都給 抹掉了。王小波說過,這個社會上沉默的是大多數,沒人聽他們說話,他們也說不了話。有一個 細節:采訪對象走了多少家媒體想請人聽他家的故事,沒人理他,最後我們決定采訪他,他給記 者一個簡訊就發了60多個「謝」字過來。你想想這是什麼心情。這篇報道,當天 Sohu 網上的跟 帖3700多條,列為榜首。大家都想知道這樣的故事?不是!而是大家從中知道了自己面前是一個 什麼樣的陷阱:萬一我要得了這個病又沒有醫療保障……這樣下去,太危險了,得不起病啊。 記者:也就是說,你寫這本書的時候,是專門針對特稿這種文體的? 李大同:我這本書, 主要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記錄,即一個新聞工作者,一個報紙的編輯,他可以怎樣生活,而實 際在怎樣生活。我希望這本書像小說一樣好看,有各種各樣的人物和故事出現,有沖突和命運的 跌宕。 我想在這本書里呈現出一個報紙編輯和當代中國之間的互動過程。 你每天都在受到各種不 同的信息的刺激,作為一家有影響的大報的編輯,你對這些刺激如何做出反應,你根據什麼選擇 來向社會發布信息,這些很少有人記錄。我相信公眾應該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因為這個行業與 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這本書不是一個特別深思熟慮的結果,就是跟著感覺走。我一度在 哪些人是這本書的目標讀者上感到躊躇, 最感興趣的可能是業內人士, 而我確實想讓行業外的人 也有興趣讀。打開那些發黃的剪報本,過去的故事一幕一幕出來。我知道有一部分內容是講給學 新聞的人看的,需要講解的時候我就講解一下。對《冰點》感興趣的一般讀者,從了解一種行當 的角度,這本書應該也是有吸引力的。 是記錄歷史,還是要影響今天? 是記錄歷史,還是要影響今天? 記者:你在 書里說的一句話,我當時讀到的時候,腦子里就打了個問號,你說新聞絕不是記錄歷史,而是要 影響今天。 李大同:這是一個常識,還需要討論嗎? 記者:你覺得新聞在多大程度上 能夠影響現實?經常聽到一些同行抱怨: 我可以一件件揭露個別事件, 但是我扳不倒背後的邏輯。 李大同: 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新聞工作者經常會覺得沮喪呢?因為其他社會系統配套 不夠。在任何一個健全的社會系統里,輿論監督是整個社會監督的子部分,這個子部分起到的作 用是先行者,先告知社會有某件事情發生,如果這件事不正常,有可能違法、違規,然後社會其 他監察系統就會蜂擁而上,這是健全社會的特徵。比如說水門事件,如果光有新聞界的報道,有 個屁用?要等其他社會系統出來,國會出來了,司法部出來了,正式調查開始了,總統下台了。 我報你一個梁錦松事件,我說你買了一部什麼車,買了以後就漲了幾萬港幣,為什麼?廉政公署 立刻就上來了, 你這車怎麼買的?梁也只有辭職一條路。 新聞就是為了讓社會其他監督系統啟動。 比如說這次某某醫院收取病人500萬,馬上中央調查組就下去了。 不能有時候沒用,甚至很 多時候沒用,我們就什麼也不幹了,我們要完成職業規定我們必須完成的工作。我們不必考慮社 會其他系統是否會聯動, 當我們面對後人的時候, 我們可以說我們幹了我們該乾的工作。 者:當你這么說的時候,你覺不覺得有些像西西弗斯? 記 李大同:不。社會就是這樣前進的。 總得有一部分人堅持住。我不管它有沒有用,我的職業使命是要告知,如果我沒有做到告知,就 是失職。 況且其他社會系統也不是百分之百都不動啊。 孫志剛事件你報道它為什麼?想留給歷史 嗎?它動了沒有?它動了。它廢除了惡法。這不是在影響今天嗎? 只有想影響今天的記者 才是好記者,一時影響不了沒有關系,如果他能堅持記錄,他仍然是好記者。相反,真正可怕的 是犬儒主義、玩世不恭。我報了也沒用,我報它干嗎?有危險、做無用功,我就不報了。這才是 對這個職業真正的危害。中國社會是在前進中的社會,它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社會。在任何其他 社會里,新聞界也都只有一個權利:告知社會發生了什麼。 另外,不能對影響今天做過分 功利的理解,以為我一報,那個問題就迎刃而解。負責任的、公眾關注的信息,有一種潛移默化、 匡正人心的作用,有教育作用,有引發深刻思考的作用,有增強公民意識的作用,等等。這些都 是在影響今天。 記錄是中國新聞界退而求其次的追求,這個追求並不錯,它堅持了職業底 線。我們有很多報道也是這樣。SARS,人已經死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是怎麼死的,它為什 么這么死掉,沒人知道。這種信息,就需要記錄下來供後人檢索。 軟新聞是怎麼硬起來的 記者:你對《冰點》十年的描述是「從軟到硬」,這是你個人的新聞價值觀發生了變化,還是你 所面對的社會發生了變化? 李大同:是公眾對《冰點》的期望導致發生了這樣的變化。一 開始我們就是報一些故事,大家覺得好看,感動———基本就是在這樣一條軌道上走。但是,我 們也不能全是這個,我們要發揮一點輿論監督的作用,不多,因為輿論監督費的力氣太大,還通 常引發訴訟,我們就那麼兩三個記者,耗不起。但是,你搞一篇出來就不得了,人們紛紛找上門 來。 「硬」報道就是新聞性報道。它完全是新聞事件的調查和展示,而且也有一些成功地 現在,我們也是有分工的,我們的觀察版要更加動態一點,特稿這部分我們 改變了現實。 還是要長期堅持思想上、文化上的「輸氧」,作為公民社會養成的組成部分。包括我們現在系列 發表的龍應台的文章,都是在做公民意識的培養。 記者:你對「硬」的概括,一個是時效 李大同:所謂 性強,一個是從溫情脈脈的東西變成揭黑報道,這就是你的「硬」的指標? 「硬」,是指直接干預社會現實的報道。我報道它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現實。比如我們的《控告 查無實據》 ,第三天公安部的暗訪員就進到我們報道的這個家庭裡面,最後,亂抓人罰款的派出 所被整個解散,所有從老百姓那裡搜刮來的幾十萬錢財如數歸還。但是,也有一些讓人無奈的, 比如《被反復駁回的死刑判決》 ,我們最後的努力就是救了被告一條命,但是仍然判無期。他們 有充分的證據無罪。 軟報道的特徵是表現,把一個事件表現得玲瓏剔透,有深度,有社會 現實的很強的針對性,大家愛看。但是硬報道就是乾乾脆脆的新聞調查,沒有任何渲染,更沒有 一些人批評的夾敘夾議。純正的調查性報道是不允許議的,甚至刑偵術語都是原裝的,因為這就 是事實。 「藝術人生」 藝術人生」 記者:問一個很「藝術人生」的問題,按理說你們1950年代這 李大同:不能把一代人的特徵 一代人,很多東西都被固化了,你長年堅持的底氣是什麼? 概念化,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在任何時代,因階層、教育、經歷、職業的不同,一代人 之間的差別大了,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就更是如此。 我們這代人,總的說來是1950年代 那種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鍛造的。這種鍛造有虛妄的色彩,但一定會留下痕跡,譬如我們就很少 感到恐懼,這大概是受《紅岩》的影響。 (笑) 記者:這特別有意思,你從一個信息特權的 李大同:是是。我 享用者變成了向別人傳播信息的人。這可能也證明了信息本身的力量。 們下鄉的時候,沒有中斷學習,這非常重要。我們在草原游牧的時候,搬家要裝兩大牛車的書, 都是古今中外的名著。 記者:「我們」是誰? 李大同:我們是一夥子「黑幫」子弟。 李大同:沒 10個人。當時作為北京盲流到草原上。 記者:你們連插隊的資格都沒有? 有。自己拿著戶口走。一呆就是10年,沒有上過大學。但是也有好處,沒受教條的鍛造。1980 年代翻譯過來的新聞的理論和作品,全部研究過,沒有一本遺漏。我們的腦子里,裝的是新聞共 同體幾百年來發展成熟的價值理念。有人說這些理念過時了,其實這些人都太年輕了。 新 聞的價值理念是不會很快過時的, 它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一套價值系統。 我們現在是往這個價值系 統靠近。它會很快變化嗎?10年就發生變化?不會的。我們之所以跟世界上的同行有共同語言, 依據的是我們的新聞共同體已經成熟的價值觀念。

❹ 《人民檢察官》講的都是真實的故事嗎

我不太清楚。

據說《人民檢察官》講的都是有人物原型的和根據真實事情改變的。


所以還是有一定根據的。

❺ 河南省開封市哪些好玩的地方一日游

1、清明上河園。仿照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建造的大型民俗游樂園。現在門票可能是80元,一定要在早上9點去,有包公開園儀式,然後按照節目單的時間和地點順著走下去,可以看到很多節目表演。晚上去清園有大型水上實景歌舞表演,場面宏大,很不錯。

2、龍亭,門票40元,有龍亭大殿,龍亭湖。

3、翰園碑林,門票15元,在清明上河園對面,裡面有許多碑文,懂書法的,值得去看看,風景也不錯。

4、開封府,來開封應該去轉轉,在宋朝包公府的遺址上新建的。

5、大相國寺,天下第一古剎,有鎮寺之寶千手千眼觀音像。

5、天波楊府,紀念楊家將的地方,在翰園碑林後面。

6、鐵塔,開封僅存的幾件古代遺址之一。可以爬鐵塔,不過沒什麼可玩的。

7、山陝甘會館,也是古代留下來的,房屋的建造結構和雕刻很值得一看。

8、宋都御街,一條古香古色的大街,兩邊都是仿古建築,去龍亭和清明上河園的必經之地,可以步行游覽。

還有一些景點,就不一一介紹了,本人覺得以上幾處景點還是值得區看看的,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安排。開封的景區大都比較集中,買一張開封地圖,很容易就能找到。

值得去的地方:
1、城牆,一個比較滄桑的地方,開封有東西南北四座城牆,可以去西面的大梁門城牆,那裡還有城摞城博物館。

2河南大學老校區,那裡的建築很多是民國時期留下的,有很濃厚的學院風氣,也是來開封要去的地方。

3、鼓樓夜市,鼓樓廣場一帶是開封比較繁華的地方,白天可以去逛逛購物,晚上就是有名的鼓樓夜市,可以去品嘗一下。

4、書店街,在鼓樓廣場旁邊,街兩邊有很多書店,也有不少精品店,房子也是比較老的了,但經過了新的翻修,白天去可以轉轉書店,晚上有夜市,路兩旁都擺了小攤,賣什麼的都有,價格也很便宜,可以去淘點東西。

5、金明廣場,那一帶是開封的開發區,開封因為地理原因老城區的房屋都建的比較低,只有那一片才有高樓。可以去轉轉,是進入開封的門戶。
這樣可以么?

熱點內容
2018中級經濟法重點知識點 發布:2025-01-14 20:16:35 瀏覽:477
律師做筆錄 發布:2025-01-14 20:13:29 瀏覽:594
民法新關 發布:2025-01-14 19:47:49 瀏覽:714
稅收法律知識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4 17:39:12 瀏覽:198
勞動法公休假規定怎麼休 發布:2025-01-14 17:21:06 瀏覽:614
勞動法單休雙休 發布:2025-01-14 17:18:44 瀏覽:784
州地區法院 發布:2025-01-14 17:09:53 瀏覽: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六批 發布:2025-01-14 16:16:23 瀏覽:444
本辦法規定了 發布:2025-01-14 16:15:44 瀏覽:664
公司律師管理 發布:2025-01-14 16:06:04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