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是什麼意思
Ⅰ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是什麼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從生效時間看分為:1、以對話方式作出的內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容生效;2、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Ⅱ 民法中的競合是什麼意思
民法中的競合即民事責任競合,又稱「責任競合」,「民事責任聚合」。是指回一項民事違答法行為同時符合兩種或兩種形式以上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依法僅實現其中一種民事責任的法律現象。大陸法民法實踐中主要為侵權責任、合同責任、不當得利之債責任和無因管理之債責任之間的競合。
特點有:
(1)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民事違法行為;
(2)一違法行為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責任構成要件;
(3)必須是同一民事主體;
(4)只能發生同一給付內容。
Ⅲ 民法依據是什麼意思
不低於、不滿、以外都不包括本數。我國《民法通則》第155條明確規定: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
Ⅳ 民事是什麼意思
Ⅳ 民法中,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是什麼意思舉例說明
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意思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依利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以下四類:
1、物
物在民法中具有重要意義,大多數民事法律關系與物有密切聯系,有的以物為客體,如所有權、擔保物權等,有的雖以行為為客體,但仍以物為利益體現,如交付物的買賣合同。
2、行為
行為主要作為債這一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因為債權是請求權,債權人只能就自己的利益請求債務人為給付,如交付物、完成工作,而不能對債務人的物或其他財產直接加以支配。
3、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作為人腦力勞動創造的精神財富,是知識產權的客體,包括文學、藝術、科技作品、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以及商標等。
4、人身利益
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尊嚴、榮譽、身份等等,雖然與主體人身不能分離,但並非主體本身,而只作為能夠滿足主體人身需求的客觀事物,因此它是人身權關系的客體。
(5)民法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關系明細
對於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來說,其中關系的相關分類如下:
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財產利益的內容,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財產法律關系和人身法律關系。
①財產法律關系直接與財產有關,具有財產內容;
②人身法律關系與主體不可分離,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
2、根據義務主體的范圍,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
①絕對法律關系義務主體不特定,權利人以外的一切人均為義務人;
②相對法律關系義務主體為特定人。
3、根據內容的復雜程度,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單一民事法律關系和復合民事法律關系。
①單一民事法律關系只有一組對應的權利義務;
②復合民事法律關系有兩組以上對應的權利義務。
4、根據形成和實現的特點,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
①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由民事主體依其合法行為而形成,能夠正常實現;
②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因不法行為而發生。
Ⅵ 民法上的添附是什麼意思
添附是指民事主體把不同所有人的財產或勞動成果合並在一起,從而形成另一種新形態的財產,如果要恢復原狀在事實上不可能或者在經濟上不合理,在此情況下,則要確認該新財產的歸屬問題。
添附作為取得所有權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種基本的民事制度。添附制度是大陸法系國家物權法中所規定的取得財產權的重要的方法和制度。
添附制度是各國物權法中的一項確認產權的重要規則,也是物權變動的一種重要規則。添附制度不能為侵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和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制度所替代,確認添附制度並完善添附規則,是我國《物權法》制訂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6)民法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添附主要有混合、附合、加工三種方式。
1、混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不同財產互相滲合,難以分開並形成新財產,混合發生在動產之間。
2、附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財產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的財產,雖未達到混合程度但非經拆毀不能達到原來的狀態。
(1)、動產與動產的附和。這是指不同所有人的動產互相結合,非毀損不能分離或者分離的費用較大。從我國的司法實踐分析,動產與動產的附和應當由原所有人按照其動產的價值,共有合成物。
如果可以區別主物或從物,或者一方動產的價值顯然高於他方的動產,則應當由主物或價值較高的物的原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權,並給對方以補償。
(2)、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和。這是指動產符合於不動產,成為不動產的組成部分。羅馬法中,這種附和主要是因建築或者種植而產生。
一般的原則是建築物或者種植物歸土地所有人所有,至於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則視行為人是出於善意還是惡意而定。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和,由不動產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權,但應當給原動產所有人以補償。
(3)、不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和。民間常見的情形主要為:承租人、借用人在租借來的樓房平台上加蓋一層樓房或者興建一間房屋等。
對此,關於物權部分的司法政策是:如增建房屋與原不動產價值懸殊時,附和物的所有權歸原不動產所有人;如價值相當,應為雙方當事人共有附和物的所有權。
3、加工是指一方使用他人財產加工改造為具有更高價值的新的財產。
我國司法實踐的一般做法是:加工物的所有權原則上歸原物的所有人,並給加工人以補償。但是當加工增加的價值大於材料的價值時,加工物可以歸加工人所有,但應當給原物的所有人以補償。
Ⅶ 民事訴訟是什麼意思
起訴是依法向抄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法院對特定案件進行審判的行為。刑事案件的起訴,在於請求法院通過審判對被告人定罪判刑,民事訴訟的提起,在於請求法院通過審判解決爭議,要求對方承擔相應責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為。
Ⅷ 請問什麼是民法所說的意思表示的解釋原則
意思表示解釋與法律行為解釋和合同解釋不同.意思表示解釋有其特殊的版法律構造,其解權釋對象是表示行為和效果意思而不僅僅是目的意思,意思表示解釋的原則,依意思表示類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國民法通則對意思表示解釋沒有規定,在未來的民法典總則中應當對此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