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公示
A. 民法中,對公示的地點有要求嗎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沒有地點的要求。
B. 民法里的關於宣告失蹤的公告期是3個月還是6個月啊
三個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三條 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失蹤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書應當寫明失蹤的事實、時間和請求,並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於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
第一百八十四條 公民下落不明滿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滿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書應當寫明下落不明的事實、時間和請求,並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於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
第一百八十五條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後,應當發出尋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
公告期間屆滿,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事實是否得到確認,作出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判決或者駁回申請的判決。
(2)民法公示擴展閱讀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公民失蹤後,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失蹤人死亡,自失蹤之日起滿四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宣告失蹤的判決即是該公民失蹤的證明,審理中仍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進行公告。
第三百四十六條 符合法律規定的多個利害關系人提出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申請的,列為共同申請人。
第三百四十七條 尋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應當記載下列內容:
(一)被申請人應當在規定期間內向受理法院申報其具體地址及其聯系方式。否則,被申請人將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
(二)凡知悉被申請人生存現狀的人,應當在公告期間內將其所知道情況向受理法院報告。
第三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後,作出判決前,申請人撤回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案件,但其他符合法律規定的利害關系人加入程序要求繼續審理的除外。
C. 民事訴訟狀能不能公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除以下內容外,可以公開。
不宜公布的幾種情況:
(一)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
(三)以調解方式結案或者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的,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確有必要公開的除外;
(四)離婚訴訟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其他情形。
(3)民法公示擴展閱讀
民事判決書分類:
1、第一審程序的民事判決書
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對受理的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案件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一審普通程序或簡易程序審理終結後,依照國家的民事法律、法規或經濟法律、法規,就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文書處理決定。
2、第二審程序的民事判決書
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民事判決對當事人不服第一審法院民事判決提起上訴的民事案件或經濟糾紛案件,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二審程序進行審理後,依法作出維持或者改變一審民事判決的書面處理決定。
3、審判監督程序的的民事判決書
人民法院對本院或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和調解協議,發現確有錯誤,或者根據當事人符合法定條件的再申請,或者根據人民檢察院的抗訴,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後,就訴訟那個當事人之間的權力義務關系,作出重新確認處理的書面決定。
4、特別程序的民事判決書
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訴訟法第十五章的規定,審理特殊類型的案件,就某種法律事實是否存在或者某種權利的實際狀態如何依法作出確認的書面決定。按照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的特點是:第一,都不具有民事權益爭議的內容;第二,起訴人或申請人都不要求追究民事責任。
D. 關於民法物權的公示效力
訂立合同與物的交付是兩個不同的法律行為,合同是否生效與物權是否轉移也是不同的,不要把兩者看作是一個行為。
E. 我國民法中,能夠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標準是不是所有權公示
你好,不能對抗,所有權人因無權處分人與善意第三人的交易而受損都無法撤消交易,只能向無專權處分人屬追償,更何況是非所有權人。這是為了保護市場的順利流通秩序。樓上的舉例明顯錯誤,何為「善意」不知情並且支付對價,無償贈與何來對價?
F. 民法中公示催告程序階段
票據丟失後,直接向法院申請。法院收到當事人公示催告的申請後,應當進行版審查,認為申請符權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應當受理。為防止公示催告期間票據被支取,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在決定受理申請的同時,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支付人收...
G. 民法高手進!公示原則、公信原則的差別在哪裡
公示原則指物權享有與變動的可取信於社會公眾的外部表現方式。
公信原則指內信賴外部表徵而有所作容為者,即便其表徵與實質的權利不符,對於信賴該表徵的人也無任何影響。(梁慧星 陳華彬 《物權法》法律出版社)
因此,公示就是使人「知」(使社會上的人知道),而公信則是使人「信」(使社會上的人相信)。比如,不動產物權的公示、公信方式是登記。在房管局登記就是使人知道權利屬於誰(公示);而某人相信該房屋屬於登記簿上記載的人所有,從而與其從事買賣關系,即使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不是真的權利人,該買賣也有效,某人也能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公信)。
H. 民法中的公示什麼意思
來1、民法上的公示源,是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的一個重要特點。
2、公示,意思有兩種:(1)登記:指的是基於法律行為不動產物權變動必須完成登記,設立登記、移轉登記、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2)交付:指的是基於法律行為動產物權變動必須完成交付。
I. 民事訴訟案件是否上網公示
部分是公布在中國法院網上的。
J. 民事訴訟法公示七天後生效的依據
民事訴訟中可以公告送達,公告送達日滿文書即生效;
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人民法院通過公告將訴訟文書有關內容告知受送達人的一種特殊的送達方式;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前款之規定:「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9條之規定:「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