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時間

民法總則時間

發布時間: 2020-12-25 20:53:33

民法總則時間效力的規定有哪些

民法總則時間效力的規定具體如下:

1、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3、第一百八十九條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4、第一百九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5、第一百九十一條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6、第一百九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7、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8、第一百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9、第一百九十四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3)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4)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10、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1、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2、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3、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4、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1、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2、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3、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4、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5、第一百九十七條 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6、第一百九十九條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⑵ 民法總則的施行時間是什麼

於僅靠民法通則已經不能約束人民的行為,故而我國立法機關在了解我國實際民情之後,制定了民法總則,我們知道,目前民法總則已經修訂完畢,並且一般頒發,但是不少公民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施行時間是何時,所以律圖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關信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施行時間是何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二、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1)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

(2)地位: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3)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

A、主體條件平等。

即公民、法人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條件平等。

B、主體地位平等。

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任何人沒有特權。而且不論什麼身份,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地位平等。

C、法律保護平等。即法律適用平等。法律 教育 網

從抽象平等到具體、特定平等轉變趨勢。

平等是指法律地位平等,並非現實的平等。因此實質上只是競賽機會的平等,而非競賽結果的平等。

(4)平等原則還可以延伸出:「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故有:

A、非經他方同意不得為他方設定權利、義務。

B、對內的權利限制不對抗不知情(善意)的第三人。

(二)自願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1)概念

自願原則,在傳統民法理論中多稱意思自治原則。所謂自願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於其意志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

(2)其基本理念是保障和鼓勵人們依照自己的意志參與市場交易,強調在經濟行為中尊重當事人的自由選擇,讓當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形成合理的預期。意思自治不僅反映在債法中,而且反映在物權法(處分自由)繼承法、親屬法中(遺囑自由等),當然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在債法。

(3)內容

A、自己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行為方式等;

B、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要對自己參與民事活動所導致的結果負擔責任。

(4)自願原則的延伸:主體可以從事自甘冒險活動,但受公序良俗的限制;法律承認習慣的效力時,受習慣的制約;約定必守

⑶ 民法總則的實行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專的總則編,屬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3)民法總則時間擴展閱讀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

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

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⑷ 民法總則實施時間是哪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⑸ 我國民法總則實施的時間是

民法總則生效日期2017-10-01。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屆時,《民法總則》將廢止。

⑹ 民法總則實施的時間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施行時間是一部法律的必備內容。由於《民法總則》是民事生活領內域的基本法容,有些制度是對《民法通則》的修改和補充,有些制度是創設性的全新制度,需要在通過後宜留出一定的時間供社會各界學習、准備。但是,考慮到力爭在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在這之前,需要使《民法總則》施行一段時間,接受實踐的檢驗。因此,反復研究後,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建議《民法總則》在2017年3月15日通過後,預留約五個半月的時間,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從該日起,《民法總則》發生法律效力,以後發生的民事事實和行為應依照《民法總則》的規定;該日之前發生的民事事實和行為,《民法總則》不發生法律效力,即沒有溯及力。但是,這些事實和行為在2017年10月1日後仍處於延續狀態的,可以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熱點內容
湖南省耒陽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1 16:58:13 瀏覽:970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
法學概論下載 發布:2025-02-11 15:32:58 瀏覽:435
大連市勞動法產假規定 發布:2025-02-11 15:29:11 瀏覽:605
廣西社區矯正條例 發布:2025-02-11 14:58:38 瀏覽:250
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2-11 14:52:20 瀏覽:498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 發布:2025-02-11 14:09:13 瀏覽:648
入選區黨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2-11 13:50:16 瀏覽:45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尋親路 發布:2025-02-11 13:34:31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