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為民高品質
❶ 如何做好一個黨員法官
一要修「心」。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其一,應當秉承對法律的崇仰之心。「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美國法學家伯爾曼在其著作《宗教與法律》中曾經這樣表述。法律信仰是現代法治精神的內核,作為最接近法律,最應當守護法律的群體之一,法官必須懷有對法律的虔誠信仰,並將這種信仰當做公正廉潔執法的重要支點,時刻保持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讓內心對法律的純正信仰成為指引自身工作、生活的最高准則;其二,應當保持對法官職業的熱愛之心。作為預備法官,應當盡快實現思維轉變,認識到法官職業的神聖與偉大,培養對法官職業的赤誠熱愛,樹立身為人民法官榮譽感、責任心,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其三,應當懷有對人民群眾的感恩之心。人民法官具有人民性,每一名法官必然來自人民,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踐行法官職責,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須做到時刻懷有感恩之心,牢記「人民法官為人民」這一行為准則,堅持走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當親人,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想方設法為群眾解難,以司法為民、利民、便民、愛民的實際行動,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人民、回報社會,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法官。 二要修「德」。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法官是社會正義的化身,是人民平安、國家穩定的守護神,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關口。要成為合格的法官,必須恪守以司法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法官職業道德。作為人民法院司法核心價值觀的「公正、廉潔、為民」,是法院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穩定、最本質的部分,它高度濃縮了當代中國法官的行為理念和價值追求,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本質規定,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院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法官履行神聖職責的共同思想基礎。首先,必須牢固樹立公正的司法理念。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只有公正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才能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提升法院、法官的公信力。人民法官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必須時刻牢記公正,切實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到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努力實現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其二,要牢記清正廉潔的司法要求。「公生明,廉生威」,堅守廉潔司法,才能彰顯法律的權威和法官的威嚴。法官的清正廉潔是維護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法官應當具備的價值觀和基本品質。「廉潔」是人民法官的立身之本,作為一名人民法官,必須恪守職業道德,保持職業良知,嚴格遵守「五個嚴禁」等審判紀律和廉政規定,不為金錢所誘,不為人情所惑,不為關系所擾,不為權勢所迫,堂堂正正辦案,乾乾凈凈做人,以清正廉潔取信於民。其三,要謹記司法為民這一根本思想。要確實樹立為民司法的價值觀,並通過具體工作中的言行將這一原則認真體現和落實。作為法官,應當有一顆愛民之心,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需,努力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 三要修「知」。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須常存好學之心,始終堅持學習,不斷擴展自身知識層面。首先,要加強對法律專業知識的研習,及時掌握最新法律規定及法學研究成果,不斷充實自身專業知識,提升自身法律素質,適應法律體系形成對法官司法能力的新要求。其次,要注重對其他各學科知識的學習,了解。在司法審判工作中,總是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糾紛,往往涉及各種學科的知識,法官注重對其他學科的延伸學習,掌握各種基礎學科的基本知識,學習社會經驗,改善自身知識結構,有助於對案件事實的准確把握,從而更有效地做出正確裁判。此外,我們的社會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法官在司法工作中遇到的各類糾紛的特點同樣不是一成不變的。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型、疑難、復雜案件,法官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水平,以應對社會發展對法官帶來的新要求、人民群眾對法官的新期望。 四要修「能」。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注重學習各種實用技能。首先,要培養嫻熟的法律應用能力和綜合判斷能力。如果僅有嚴守公平正義的信念和決心,卻沒有嫻熟的法律應用能力,結果往往是紙上談兵,,最後處理的案件往往既違背了法律的本意,也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作為一名法官,首要就是正確把握這種能力,不斷提高司法審判技能,為通過自身工作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奠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把握行之有效的審判藝術。在司法工作中,要講究案件的審理方法,經常性的就審判實踐中有價值、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調研、探討,從而實現辦案藝術的不斷提升。同時,更要加強調解藝術的研究,提高調解的能力,要保持較強的敏銳性和洞察力,善於掌握和理解當事人的心理並從中切入來實現當事人雙方各自利益的歸屬,真正做到定紛止爭。再次,要提升自己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實質能力。法官是矛盾的最終裁決者,是公平和正義的化身。擔當著裁判是非曲直、調處社會矛盾的責任,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須具有妥善應對各種突發性案件狀況,綜合掌控全局,控制案件節奏的能力。這樣,才能形成過硬的業務素質,切實辦理好各類案件,處理好各種問題,得到人民群眾的尊重和信賴。
❷ 如何做到司法為民
司法為民是執政為民思想在司法審判工作中的要求。黨的十六大提出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司法工作作為黨執政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和落實這一要求,就是要堅持司法為民的宗旨,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通過全部司法活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通過全部司法活動,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做到司法親民、司法便民、司法利民,贏得民心,踐行「心為民所想、急為民所急、法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親民之聲、便民之舉、惠民之實、護民之德,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司法的人文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那麼,如何踐行司法為民,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司法為民意識
司法為民思想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指導思想在司法領域的具體運用,我們必須確立司法為民思想對於司法活動的指導地位。增強司法為民意識才是最終落實司法為民的前提。
首先要增強宗旨意識。法院要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解民憂、排民難、保民安。為此,要求法院工作人員在審判和其他一切工作中切實做到為民宗旨要牢,為民之心要誠,為民舉措要細,為民效果要實。切實通過司法行為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
其次要增強感情意識。司法為民解決的是法院工作人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法院工作人員應該懂得司法的權力來源於人民,也屬於人民。人民是衣食父母,司法權應為人民行使,對人民要抱有深厚的牢不可破的感情。情通則理達,對人民的感情問題解決好了,才能端正對人民的態度,才能始終從人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司法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從而搞好司法工作。法院工作人員作為法律的執行者,人民利益的衛士,不能抖威風、耍特權、高高在上、唯我獨尊,而要修身奉法,改進司法手段,講究司法藝術,規范司法行為,增強司法親和力。司法對人民有感情,人民才會對司法有信心,司法為民的印象才會樹立。
三是增強責任意識。司法為民,責任重於泰山。要求法院工作人員要有司法為民,來不得半點疏忽與馬虎。否則,食之無味,寢食難安。司法為民的理念要牢固,內容要擴展,程度要提高,責任要到位,真正把司法為民貫穿於各項司法工作的始終,體現在法院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之中。
四是增強服務意識。司法為民,要堅持圍繞全國和地方工作大局開展各種服務。用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使司法工作與黨中央同步,與大局合拍,與人民同心。為此,法院工作人員應切實做到服務意識要主動,服務方式要深入,服務措施要有力,服務工作要依法。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提出的增強服務意識並不是為某一特定的對象主動提供服務,也不是上門找案源,那就背離了司法的被動性的特徵。司法服務強調的是對業己成訴的案件處理中的服務意識,即在嚴格執法的同時要熱情服務,要以人為本,強調對人的尊重。通過各項審判執行工作的開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法治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是增強職業意識。按照公正、務實、清廉的要求,著力抓好法官隊伍的政治和業務學習,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有用的隊伍管理模式,規范管理,強化監督,嚴格審判執行工作紀律,增強法官職業道德意識,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廉潔高效,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法官隊伍。
二、積極改進審判作風,落實司法便民利民的措施
一在司法親民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司法活動中大力弘揚司法文明,堅持嚴格司法與熱情服務的統一,堅決杜絕「冷橫硬推」的官僚作風,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官既公正無私又親切可靠的優良作風。一是要注重庭審紀律,杜絕法官在庭審過程中一切與案件審理無關的活動,避免出現一些影響法官形象和引起當事人主觀臆測的舉止,凸顯法官居中裁判的地位。二是要注重文明執法,在實施具體司法行為或採取法律強制措施時,應向當事人表明身份,多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多與當事人取得溝通和共識,盡可能以「和風細雨」取代「疾風驟雨」。三是要促使司法審判工作重心下沉,將有限的司法資源向基層偏遠民眾傾斜,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維護自身權益的客觀必然,使下鄉巡迴辦案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二在司法護民方面,要堅持從保護當事人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合法權益入手,通過對案件公正、高效的審判和執行,充分發揮司法對社會關系的規范、調節、引導、保障作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進一步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體現司法護民。一是嚴格執行審判流程管理,強化審限跟蹤管理制度,確保訴訟案件在法定期限內審結。對情況特殊確需延期審理的案件除堅持依法辦理延期審批手續外,還要及時向涉訟當事人告知延期審理事由。二是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保障被告人正常行使訴訟權利,對經審理後確認有罪的被告人予以及時審判,對無罪的被告人依法予以釋放。三是優先受理、優先審理、優先執行涉農案件,依法打擊和制裁坑、害農行為。四是及時審結涉及行政機關整治地區封鎖和部門行業壟斷行為的案件,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和發展。五是及時審理家庭暴力引發的刑事和民事案件,依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六是積極支持企業改制、改革、及時審理、優先執行侵害企業和企業職工以及下崗職工合法權益的案件,為促進本地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七是依法嚴格施行執行收費制度,及時向申請執行人支付、發放己執行到位的款物,並積極推行債權憑證、勞務抵債等易於實現債權的執行制度和重大執行事項聽證制度。實行執行事務全程分開、增強執行工作的社會透明度。八是切實加強對槍支、警車、警具的管理,對因違規使用槍支、警具,給人民群眾造成危害或損失的,要從嚴懲處。九是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四項制度」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規定的「十三種不得有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懲戒制度」20條和省高院「六個嚴禁」,加大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十是依法嚴懲抗拒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犯罪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三在司法便民方面,要大力發揚人民司法的優良傳統,盡可能為群眾參與訴訟提供時間、地點上的便利,並在審理過程中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合理進行訴訟,為人民群眾利用國家司法資源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一是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一般應在當日辦理立案手續,並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和《訴訟風險提示書》。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在當日辦理的,應向當事人說明情況,並在七日內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二是對己受理的案件實行排期開庭,並將案件開庭時間、地點等事項對外公開。三是選擇、確定司法鑒定、評估、拍賣機構實行名冊制度,貫徹當事人的選擇為主、法院指定為輔原則,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四在司法利民方面,要努力提高審判效率,降低訴訟成本,合理分擔訴訟費用,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使司法服務能夠充分滿足群眾需求。一是普遍實行繁簡分流機制,依法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簡便案件審理,減輕群眾訴累。二是切實加強對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積極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對調解人員的業務培訓,充分發揮調解組織的職能作用,平息糾紛,減少訴訟。三是實行訴訟收費項目、標准公開,未公開項目、標準的不予收費。
三、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司法質量與效率
公正與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題,是司法為民的根本要求。各級人民法院都制定了許多司法為民的具體措施,其根本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要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使人民群眾滿意。因此,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一切行為路徑選擇就是要提高司法質量與效率,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共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
第一、堅持嚴肅執法,解決裁判不公的問題。公正包含公平和正義,是人民法院司法的核心和靈魂。追求公正、維護公正、弘揚公正,是人民法官的天職。踐行司法為民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多種路徑,確保嚴肅執法,公正裁判,解決群眾反映執法不公的問題。公正裁判的行為路徑主要有三條:一是清正廉潔,不辦金錢案。在任何時候,堅持抵制金錢的誘惑,拒絕當事人行賄和各種變相行賄,保持清正廉潔,做到從法如流、執法如山。二是剛正不阿,不辦權力案。現在,執法環境不盡如人意,政黨機關的少數領導為了當事人一方的利益,向法院打招呼說情,希望法院作出有利於一方的不公正裁判。法官要剛正不阿,威武不屈、不懼權勢,抵禦各種非法干擾,公正裁判。三是一身正氣,不辦人情案。「案件一進門,兩邊都託人」是法院辦案中的普遍現象,法官要自覺保持一身正氣,只講法律,不講人情,只講原則,不講關系,不偏不倚地中立裁判。
第二、提高辦案效率,解決超期審理的問題。公正與效率是司法活動追求的最大的兩大價值目標。公正與效率是相互統一的,一方面沒有公正就沒有效率,錯誤的裁判作出的越快,危害就越快;另一方面,不講效率的裁判決不是公正的裁判,「遲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因此,在司法為民的實際中,要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案效率不高、超期審理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條:一是增強審限意識。樹立牢固的司法效率理念,在工作中勤勉敬業,全心全意地致力於履行職責,保證每件案件在法定期限內審結,並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案。二是加強審判管理。建立和健全審判流程管理制度,對案件審理中的每一個環節實行跟蹤動態監管,對有可能超審限的案件及時發督辦令進行警示,消除人為的超審限,確保及時審結。三是深化審判方式改革,強化合議庭和審判長職責,並且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減少案件審理環節,縮短辦案時間。
第三、加大執行力度,解決執行難問題。近年來,「執行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困擾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問題。解決「執行難」問題必須經過多種路徑,強化多種措施,實行綜合治理。一是要正確理解「執行難」。「執行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執行難」主要有:由於商業風險等原因造成的「執行難」;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干擾造成的「執行難」;由於司法權威沒有樹立而造成的「執行難」;由於有關法律規定不科學、不完備造成的「執行難」;由於法院執行不力甚至違法執法而造成的「執行難」。狹義的「執行難」是指客觀上能夠執行,而由於法院執行不力而沒有執行的情況。二是深化審判方式和執行方式改革。深化審判方式改革,提高裁判公信力,防止錯誤的裁判進入執行程序。深化執行方式改革,建立完善執行命令權、裁決權和實施權「三權分離」的內部制約機制,防止因執行權過分集中,滋生腐敗,導致執行亂而造成「執行難」。三是加大執行力度。既反復做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督促自覺履行義務,努力提高執行和解率,又要用好、用准、用夠法律賦予的強制措施,確保執行效果。四是加強執行工作的法制宣傳。實行訴訟和執行風險告知制度,增強當事人的訴訟風險意識,對金錢給付案件提醒當事人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以免裁判後沒有財產可供執行。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識,為執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強化便民措施,解決告狀難問題。首先,重視信訪接待工作。信訪接待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司法為民的「第一窗口」。要建立和健全信訪首訪制、登記制、限制答復制等便民措施,為群眾告狀、申訴、反映社情民意開避暢通渠道,切實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其次,落實司法救助制度。依法切實實行訴訟費減、免、緩制度,解決困難群眾和特困企業告狀難問題,讓困難群眾無錢打得起官司,有理打得贏官司;讓特困企業通過訴訟收回債權,盤活資金,搞活生產經營。再次,方便群眾訴訟。現在有些基層法院法庭管轄三四個鄉鎮,交通偏遠的地方距法庭相距幾十公里,甚至達百公里,訴訟很不方便、很困難。法庭要根據本地實際建立巡迴辦案制度,或者在各鄉鎮建立巡迴法庭,或者在農村趕集日定期接待訴訟群眾、定期開庭辦案,方便群眾訴訟,減少群眾長途旅行之苦。
總之,落實司法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從人民群眾最盼望之事情做起,不斷提高司法為民意識,改進審判作風,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當然,這項工作不是短時期就能完全實現,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不斷探索,逐步落實。
❸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院工作人員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院工作人員(僅供參考)
人們都說,法官是法律的執行者和見證者,是法律的守護神,是公平正義的象徵,他用法律這桿秤衡量是非曲直,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法官更是依法治國的踐行者,通過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審理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法官是法律的裁決者,社會對法官也寄予極高的期待與厚望。作為一名年輕的法官助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一名法官,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法官。
但這條路還很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前行。
做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堅持廉潔自律,恪守道德底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七條第(五)款規定,法官應當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這是對法官的基本要求和首要標准,「公生明,廉生威」,堅守廉潔司法,才能彰顯法律的權威和法官的威嚴。清正廉潔是法官應當具備的價值觀和基本品質,也是維護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保障。「廉潔」是法官的立身之本,只有清正廉潔,才能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完全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不以金錢或其他利益作為案件處理的標准,才能保證每一個案件都做到公平、公正。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須嚴守廉政規定和審判紀律,不為金錢所誘,不為人情所惑,不為關系所擾,不為權勢所迫,堂堂正正辦案,乾乾凈凈做人,以清正廉潔取信於民。
做一名合格的法官,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須常存好學之心,不斷擴展自身知識層面,才能應對不斷更新的法律問題,妥善化解矛盾糾紛。首先,要加強對法律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時掌握最新法律法規及法學研究成果,不斷充實自身專業知識,提升自身法律素養,適應法律更新對法官司法能力的新要求。其次,要注重對其他各學科知識的學習和了解。審判工作中,總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形形色色的事兒,案件審理過程也會涉及各學科、各門類的知識,法官注重對其他學科的延伸學習,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改善自身知識結構,增長社會經驗,才能准確把握案件事實,有效地與當事人溝通,進而做出正確的司法裁判。同時,還應向他人學習,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審判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充足的法律知識,也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面對紛繁復雜的案情,要虛心向老法官請教,善於總結實踐經驗。學習應當成為日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做一名合格的法官,要秉承法律信仰,堅持司法公正。
美國法學家伯爾曼在其著作《宗教與法律》中提到,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法律信仰是現代法治精神的內核,作為最接近法律、最應當守護法律的群體之一,法官必須懷有對法律的虔誠信仰,秉承對法律的崇仰之心,讓內心對法律的純正信仰成為指引自身工作、生活的最高准則。只有堅守對法律的信仰,才能保持最初的正義之心,做到司法公正,維護公平正義。司法公正是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國的要求,其基本內涵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體現公平、平等、正當、正義的精神。司法公正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只有公正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才能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提升法院、法官的公信力。司法公正是講求效率的公正,正所謂遲到的正義非正義。法官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必須時刻牢記公正的重要性,切實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並行,努力實現案件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做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常懷惻隱之心,堅持司法為民。
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的目的重在保護社會弱者,法官在裁判過程中,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不僅要適用法律、公正裁判,還應對民眾保持一種樸素的情感,應當懷有對人民群眾的感恩之心。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每一名法官必然來自人民,法官應具有人民性,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踐行法官職責,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須做到時刻懷有感恩之心、愛民之心,牢記「人民法官為人民」這一行為准則,堅持走群眾路線,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需,以司法為民、利民、便民、愛民的實際行動,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人民、回饋社會,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法官。
法官,不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份神聖而又莊重的事業,也是每一個法律人的夢想與追求。每一名法官都必須秉承對法律的崇仰之心、懷揣對法官職業的熱愛之心、堅持對人民群眾的感恩之心,恪守法官職業道德,加強學習,努力提升法律職業素養,有效維護公平正義。願在前進的道路上能夠不忘初心、不斷前行。
❹ 如何提高司法警察的職業道德
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的重要審判保障力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司法體制的不斷改革,司法保障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作為警察的一個特殊警種,司法警察在人民法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篇結合自己工作實際,圍繞司法警察職業道德展開論述。【關鍵詞】 司法警察、保障力量、職業道德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我國人民警察的警種之一,是人民法院幹警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通過行使職權,預防、制止、懲治妨礙審判活動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審判秩序,保證審判和執行工作的順利進行。當前,司法警察隊伍建設問題已成為我國人民法院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司法警察工作更加規范化發展,筆者認為加強法院司法警察的職業道德建設,對於鑄就一支高素質的司法警察隊伍,提高法院執法能力,維護法院的司法形象至關重要。 一、司法警察職業道德的意義。 司法警察職業道德是指司法警察在依法履行其職務時所應遵循的職業行為規范。其行為規范在《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暫行條例》的第五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准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於職守,清正廉潔,服從命令,嚴格執法」。司法警察職業道德是在現階段條件下,遵循司法警察特殊職業道德規范和准則要求,概括和總結司法警察特殊功能和主要作用,以及在職業實踐這個基礎上所產生一切職業活動。如調整好與案件當事人、律師、公訴人、法官及法院內部其他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其行為受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制約。 二、加強司法警察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直接領導和管理的一支帶有武裝性質的司法保障力量,肩負著維護法律尊嚴、保障審判工作順利進行、維護審判機關尊嚴的神聖使命,在法院實際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司法警察職業道德建設,是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的重要手段,是展示我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形象的重要窗口。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觀念的需要,是新時期條件下司法警察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 三、法院司法警察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為了適應復雜多變的審判執行等工作,既要為審判工作提供服務和保障,又要完成警隊的專業技能訓練。因此,司法警察應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素質。 (一)堅定政治信念、忠於憲法和法律。 司法警察應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奮斗。支持黨的絕對領導,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一切權力,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工作方針。 (二)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執法效率。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基本職責,應當以服務審作為法警工作的指導思想,重點體現在職業道德規范中。司法警察應當具有服務意識和大局觀念,堅持「公正與效率」的工作理念,嚴格依法履行職責,遵守法律規定的程序,文明執法,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工作安全,為審判工作提供優質、高效的後勤保障。 (三)紀律嚴明、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一種准軍事化管理的組織,實行編隊管理和雙重領導,既受本法院領導又受上級法院職能部門的領導。所以,這就要求司法警察培養紀律嚴明、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優良作風,也是司法警察履行特定職責的必然要求。按照這一要求,就必須堅持依法執行任務,加強組織性,強化紀律性,增強凝聚力,保持隊伍的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 (四)注重警容風紀、約束舉止言行。 司法警察在平日的審判執法活動中,反映人民法院的整體形象,也體現了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他們與當事人接觸最直接、最廣泛、最具體。人民群眾到法院第一眼看到的是司法警察,庭審中最能展示司法機關威嚴的是司法警察,遇到緊急情況第一個沖上去的也是司法警察,如果司法警察的形象不佳,將直接影響人民法院的整體形象。司法警察在日常警務保障活動中,要與案件當事人、訴訟參與人以及其他群眾接觸,有時甚至會遇到一些突發性事件。因此,司法警察在執勤中,要嚴格遵守人民警察著裝管理規定,保持形象良好、不能有任何損害司法公正和司法警察形象的言行,使用文明、規范、准確的語言,做到崇尚法治,維護正義,秉公執法,才能樹立司法警察隊伍的良好形象。 (五)愛崗敬業、保持司法廉潔。 人民法院的核心價值觀是為民、公正、清廉,司法警察隊伍作為法院的一部分,就要體現出司法為民的本質特徵,必須具備勤勉敬業,保障司法公正,保持清正廉潔的職業道德品質。 四、加強法院司法警察職業道德建設的渠道。 當前,我國司法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提高司法警察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已經成為維護司法形象、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加強法院司法警察職業道德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努力提高政治素質。 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及實踐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全面系統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並通過系統的學習教育,逐步提高政治理論素質,在思想上緊跟發展的形勢,勇於創新,與時俱進。強化奉獻意識,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在保障審判和參與執行工作中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在處置突發事件時,雷厲風行,英勇頑強。強化公僕意識,深入持久地開展法警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司法警察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艱苦奮斗,廉潔自律,奮發向上,一身正氣,自覺樹立好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要強化法律意識,經常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使法警知法、懂法、守法,做到規范執勤、文明執法。強化紀律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紀律作風教育與整頓,使司法警察養成警容嚴整,執行命令堅決,完成任務迅速的優良作風。 (二)提高自我修養,努力養成自律意識。 通過加強對法警工作職能、性質、地位、作用的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這項工作不僅不是可有可無的,而且在法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要充分認識到,司法警察是展示人民法院形象的重要窗口。要引導大家正確對待工作分工問題,充分認識每一項工作都事業重要組成部分,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強司法警察職業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道德素質,是一項長期而有艱巨的任務,是司法警察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人民法院的一項重要工作。尤其在法院隊伍建設中更為重要,只有把司法警察培養成具備堅定政治信念、維護司法公正,忠於職守,保持司法廉潔的司法幹警,才能將這支隊伍創建成為一流司法警察隊伍,才能在推進人民法院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第1頁 共1頁
❺ 法官這一職業上需要什麼樣的人
一、要有一個信念,爭做思想上有教養的人。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歷來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前進的力量源泉。從主觀上說,放棄世界觀的改造,背棄理想信念,思想蛻化變質,是一些人墮落為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法院隊伍中的腐敗案件表明,不論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法官,一旦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就抵擋不住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的誘惑,就會身不由己地墮入腐敗的泥潭。
自從人類文明史以來,理想信念任何時候都是進步人們的最高追求。對於法官來說,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法院政治方向不動搖。要融入對人民司法事業的無限熱愛,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志於人民司法事業無私奉獻的法官必須不斷養成和強化事業的崇高感、自豪感和光榮感,以對事業的信仰和忠誠,抵禦形形色色腐朽落後思想和腐朽落後事物的侵蝕,永葆清廉本色。
二、要有一份良知,認真詮釋「司法為民」宗旨。
法律代表了公正與秩序,法官作為法律的執行者和正義的維護者,就是社會良知的守護神。西方一位法學家曾經說過:「法官點點頭給人們帶來的得失,都要遠比立法機關的任何一項議案所帶來的更大!」法官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一種身份,更重要的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以人為本始終是黨的宗旨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與靈魂。在我國,司法公正和廉潔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實踐「司法為民」。為民司法是人民法官的一種人生境界,也彰顯了中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法乃公器,民為邦本」,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既然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司法為民、利民、便民就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職業的主題。
法官為民是司法為民的基本內容。在人民法官的核心價值觀中,公正是靈魂,廉潔是保障,為民是主題。法官應當有崇高的人生境界、培養高尚的情操,要克服特權思想、尊重每位當事人,要從大局出發、為人民司法。要明確司法權源於人民、屬於人民,自當服務人民、受人民監督。始終要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作為永恆的價值追求和工作的根本宗旨,要以實現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為義無反顧的選擇和使命,做到感情上愛民、程序上便民、言行上親民,秉公執法、一絲不苟,不辭辛勞、勇於奉獻,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最大限度地彰顯司法的人民性。真正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從人民的需要出發,想當事人之所想,急當事人之所急,做到用心關注民生,悉心體察民情,耐心傾聽民聲,精心排解民憂。
三、要有一種信仰,努力堅持崇法精神和司法公正。
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司法的生命力來自於公正。公正是一切程序制度的基本價值目標。司法機關運用法律裁斷糾紛,要以公正為基本屬性要求,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制度改革也都是圍繞這個核心進行。只有公正的裁斷才能使正義得到伸張,使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使法的價值和目的得以實現。
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實踐者和捍衛者,關於司法公正,人們不論有多少種解釋,法官內心對公正的信仰和尊崇對於司法公正的實現具有根本性意義。在運用職權處理案件的過程中,法官能否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案件各方、嚴格遵循和依照法定程序、公平正確地確認和分配具體的權利義務,首先取決於對法律的忠誠、對公正的信仰。社會主義法治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公平正義需要法治保障,在審判活動中堅守公平正義,即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的信仰尊崇及重要實踐。
1、要追求案件處理的實體公正。
實體公正,是指裁判結果的公正。實體公正的具體要求是:在刑事訴訟中表現為認定事實、罪名准確,罰當其罰;在民事訴訟中表現為明辨民事法律關系,依法理清權利義務,合理解決爭議;在行政訴訟中則體現為糾正違法行政行為,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實體公正是人類在訴訟活動中共同的追求,具有最寶貴的價值。法官應當竭盡所能去追求並實現實體公正。
2、要保證司法過程的程序公正。
所謂程序公正,是指司法過程中的公正,即嚴格依照訴訟法的規定辦案,包括法官中立、當事人平等、審判公開、執行合法等內容。程序公正又被稱為「看得見的公正」。法官在司法過程中切實做到了程序公正,就可以讓當事人和公眾看見公正的實現過程,就可以讓裁判或者執行的過程變為當事人和公眾感受民主、客觀、公正的過程,就可以增強當事人和公眾對裁判和執行的認可度。因此,程序公正在司法公正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既可以保證實體公正最大限度的實現,又具有獨立的價值。為了維護程序公正,法官在履行司法職責時應當切實堅持審判公開原則,應當杜絕單獨接觸當事人,應當保持中立。
3、要注意維護「形象公正」。
法官應當通過自己的法庭內外的言行體現出公正,避免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形象公正是存在於公眾內心的對法官和人民法院的信任度,其雖然不直接影響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但卻影響法律的權威性,並影響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一個裁判不公正的案件盡管對司法公信力會造成損害,但畢竟是可以糾正的;而法官在人民群眾中形成的不公正的形象則是很難扭轉的。因此,法官應當謹言慎行,凡是可能引起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懷疑的話,絕對不說;凡是可能引起公眾對司法產生合理懷疑的事,絕對不做。
四、要練就一身「武功」,做個專業的執法者。
按照職業主義理論,在現代法治社會,包括法官、檢察官、執業律師、大學法律教師等在內的法律職業是一類必須具備特殊品質的專門職業。在法律職業共同體中,法官是司法體制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維護司法公正。這就要求法官必須具有淵博的法律知識、深厚的法學功底、高超的職業技能和清醒睿智的頭腦,職業定位需要法官變得更加專業化、技術化,要求我們的法官擁有轉化性思維、平衡性思維。
專業化是指法官職業群體內部成員所共同具有的經過系統學習而獲得的法律理論知識。法官的審判活動無一例外地要經歷「獲得案件事實→擇取法律規范→解釋法律規范→對法律規范與案件事實的價值和邏輯關系進行內心確信→形成判決」的思維推理過程。法官的司法活動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技術。因為司法工作是由法官憑借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進行的,這種專業知識依託於人類長期以來處理糾紛的經驗及其理性抽象形態——法律規范。尤其是近代以來,隨著法制的建構日趨完善,制定法與判例法的迅猛發展,一個結構龐大而又分工細致的宏大法律體系已形成,公正司法要求法官具備博大精深的法律知識與豐富發達的法律實踐經驗。法官的專業化對於司法公正有著最為直接的作用。因為,一個沒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的法官很難對法律的適用作出合理的解釋和論證;一個不具有嫻熟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審判技能的法官很難高效率地處理案件;一個沒有良好的定向思維的法官很難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和裁決。
技術化是指法官職業群體內部成員所共同具有的經過長期努力而形成的運用程序規則的能力、駕馭庭審的能力與技巧、承襲並積累司法經驗等方面的一致性。司法活動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將法律理論轉化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去,因而需要獨特的思考論證方式。正如美國學者昂格爾所述,這種方式及其所謂的自主性的方法論是「法律秩序」的重要特徵,它具有一種區別於科學解釋以及倫理、政治、經濟論證的方法或風格。法官的技術化是建立在專業化基礎之上的。法官的技術化對於司法公正具有積極的作用。因為一個不能承襲法律傳統的法官難以對法律適用問題進行深刻而正確的理解;一個沒有熟練的運用程序規則駕馭庭審能力的法官很難正確把握案件爭議的焦點以及判斷事實;一個不會總結與積累司法經驗的法官難以成為一個法律職業家,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實現法官職能的「藝術家」。當前,作為法院的領導要不斷地增強司法監督指導能力,作為一名普通法官,則要增強法官「運用法律能力、駕馭庭審能力、司法調解能力、判決說理能力」,這樣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
法官思維的轉化性來自於司法的特殊地位與功能。司法具有把一般問題轉化為個別問題、把價值問題轉化為技術問題等特殊的性質和手法,因發生爭議或矛盾從而可能給政治及社會體系正統性帶來的重大沖擊卻得以分散或緩解。正是由於司法具有這一功能,要求法官的思維具有轉化性,並且每個法官都必須掌握轉化的技能與技巧。要進行轉化性思維,要求法官運用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要求法官對於無論它們來自何方,無論具體還是抽象,不論是春秋大義還是雞毛蒜皮,都可以運用法言法語轉化為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甚至連不容易轉化的政治經濟問題以及社會問題,也完全可能「使之轉化為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來處理」,使之成為法律問題而提交法院解決。
平衡各種矛盾與利益沖突,將各種利益維持在法律秩序的框架內,保障安全是司法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也是法官思維的一個重要特性。法官在思維方式上會表現為在分析處理法律問題時應當盡可能的依照遵循先例的原則解釋和適用法律,以保證法律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而不任意改變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較為穩妥,甚至保守。因為程序是自治的,在其內部的一切活動(包括思維活動)都被視為過去,才可能被認定為是有效的。這是程序自身必要性決定的——對立面的設置以及兩造競爭就是為了排斥任意性,促進理性選擇,形成法官穩妥結論,因此法官習慣於在兩造對簿公堂的狀態下聽取不同意見,做到兼聽則明,而這種兼聽則明是指法官從對立的意見當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通過程序中的解釋與論證使之成為具有規范效力的共識或決定。這種效果並非是任何人都可以領會的中庸之道,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而形成的作為平衡,而是指只有經過專門職業訓練後形成的法律家特有的資質——技術理性。
因此,法官要更加職業化、專業化,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和人民的司法需求,這是對法官職業品質的系統要求,是確保實現公正司法、為民司法的重要條件。
五、要擁有一顆「大心臟」,不斷增強抗壓能力。
法官的職業是神聖的:可以合法地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可以決定巨額財產的歸屬,可以決定夫妻關系是否存續等等。然而,不為人所知的是,法官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尤其在中國,法官們背負著重重重壓:繁重的辦案數量,高要求的辦案質量,金錢的誘惑,情與法的碰撞,付出與獲得不對稱的困惑等等,法官被戲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1、案多人少的壓力。
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入,各種矛盾糾紛逐漸增多,湧入法院的案件成倍增長,而法官人數卻甚少增加,有的甚至還在減少,一線法官正面臨著日益加重的工作任務,一年要辦理上百甚至上千起案件。他們除了平時加班加點之外,還要犧牲周末和假期來處理案件,在審理了80%一審案件的基層法院,更是如此。同時,新類型案件、疑難案件不斷出現,法官在斷案中也經歷著挑戰。
2、當事人的壓力。
法院審理的案件,絕大部分是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不能自我調和的產物。除去調解結案,總有一方當事人是要敗訴的。在司法公信力不高和當事人法律知識欠缺的情況下,法官稍有閃失,就會被放大;即使沒有任何瑕疵,敗訴方也可能懷疑法官收受另一方的錢財。於是,指責、謾罵、纏訴、上訪、誣告、誹謗、人身威脅、暴力抗法、甚至自殺等。這,都給法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3、指數的壓力。
為了規范司法行為,各級法院都建立了嚴格的法官績效考評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法官辦案的多少,辦案質量的高低,社會政治效果的好壞,案件的結案率、調解率、上訴率、息訴率、上訪率、發回改判率、審理時限等各項指標,如座座大山壓頭,使法官時刻處於緊張焦慮之中。還有一些規定存在弊端,比如考評機制、錯案追究制中的某些內容,一個法官辦理的案件被發回重審、被改判,要被定性為錯案,那麼這個法官不但顏面掃地,同時一年的成績考核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4、體制的壓力。
長期以來,我國對法官一直採取行政化管理,法官等同於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員,等同於行政機關公務員,在錄用上,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在級別上,套用行政級別。有專家認為,這種級別不僅意味著政治待遇的差別,而且也顯示出一種等級服從的位階和責任的分布,甚至有時被解釋為法官素質的高低。這就造成法官的尷尬:要精於專業,努力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法官,又要時時考慮領導、同事對自己的評價,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尋求職位的晉升。
5、世俗的壓力。
中國社會是一個講人情、重關系的社會,尤其是在一些基層法院,轄區內往往是一個熟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當一個案件進入法院,就會遇到來自上級領導、親友、同事、同學、戰友等各方關系的干擾。如何處理好這些人情世故關系,以及伴隨而來的金錢、名利甚至色情等方面的誘惑,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使法官倍感頭痛、疲憊。
面對如此沉重的壓力,法官一定要把自己鍛煉地擁有一個強大的「心臟」,不斷增強抗壓能力,才能毫不畏懼地克服這些難題,最重要的是要善於自我調控。
1、正確面對壓力。
必須認識到,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難度不斷增強的審判新形勢下,壓力是不得不面臨和無法躲避的一個問題,現實中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左右,但我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態,去增強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並努力增強內在實力,讓壓力變成推動力。
2、換角度看問題。
當遭到當事人的誤解和無端指責時,我們確實會感到很委屈,有的同志說希望有部門能出面為我們討回公道,或者對那些投訴不實的當事人採取措施。但當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時就會理解當事人激烈情緒產生的合理性。因為每個當事人都希望能盡快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判決達不到他們的預期結果或著執行不到位,他們的心情就會變得異常憤怒和沖動,盡管並不是法官的責任,但他們仍會把所有積壓的不滿全部投射至法官。當我們理解了當事人,心情也會變得平靜。
3、熱愛本職工作。
有的同志覺得整天和當事人打交道,沒有意思。由於被動地看待所從事的工作,對工作也產生了無意義和無價值感,同時也會產生浮躁心理。如果我們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僅是為了滿足個人和家庭生活所需,也是個人自我價值實現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時,工作就會有動力,壓力也可能就便成了動力。
4、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如果業務能力跟不上形勢對我們的要求,我們的底氣就會不足,就難以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難以和形形色色的當事人打交道,案件遲遲處理不掉或工作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當事人的誤解,都會使我們陷入無窮的煩惱之中,壓力就更大。因此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無疑有助於減壓。
5、適當宣洩情緒。
每個人在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總會遇到挫折,還會面臨上下級、同事之間等人際關系方面的一些問題,在自我實現方面還會遇到許多不盡如意的問題,我們承受的壓力太多。如果懂得適當宣洩情緒,這對處身於壓力包圍之中的我們來說顯得十分重要,它有助於心理減壓,也有助於我們盡快走出因工作和人際關系等挫折帶來的陰影,擺脫苦悶和抑鬱情緒。
6、多參加集體活動和多鍛煉。
找到能夠給自己帶來挑戰和滿足的活動,既能擴大人際交往,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也有利於調整身心,減輕心理壓力。當你心情愉快、身體健康時,你會感到很自信,感到自己能夠適應生活,包括工作、學習、競爭和來自於其他方面的一切壓力,你會感受工作帶來的正面感覺,會感到工作的成就帶給你的快樂。
7、正確評價自我 。
絕大多數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都有較強的事業心,都希望自己的價值能被組織認可,然而在我們的前進過程中,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晉升審判員和司法考試。此時我們尤其需要正確評價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認識自己的局限,同時也要看到暫時的失利並不說明什麼,從容、正確地面對得失。
六、要形成一層「保護膜」,堅決抵禦各種風險。
「法官正在成為一種高風險職業,這有可能造成大量優秀法律人才的流失,以致於威脅到司法隊伍的建設。」是的,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法官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點。
法官面臨著被傷害的風險。司法工作的特性決定了法官職業本身具有潛在的風險。基層法院審理大部分刑事、民事案件,直接面對大量的社會矛盾,同時,基層法院往往由於財政緊張,安全防範設施不夠健全,在突發性事件面前,反應力度不夠,法官很易成為侵害對象。當事人想當然地把希望寄託於法官「包青天」式的明察秋毫上,認為法院無所不能。一旦審判結果與當事人預期的不一致,往往會遷怒於法院和法官。於是,法官輕則被投訴、辱罵,重則人身受到攻擊甚至生命受到威脅。
最重要的是還存在著大量的廉政風險點。廉政風險點是指審判、執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關鍵部位、薄弱環節,結合我們的工作實際,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風險點:
1、在行政管理環節,主要有在非工作場合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及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以及接受他們以任何名義贈送的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貴重物品;讓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當事人親友以及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或單位報銷應當由自己支付的各種費用,或為個人謀取私利等等風險點。
2、在行政業務工作環節,主要有不加強修養,不嚴格自律;不注意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維護法官形象;接受任何有違清正廉潔的吃請、禮品、禮金和贊助;在糾紛解決中利用法官身份尋求額外照顧,損害法官形象等等風險點。
3、在審判管理環節,主要有審判人員在審判、執行工作中,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或者因過失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造成嚴重後果;違背事實和法律,作出錯誤裁判的,因過失導致裁判錯誤,造成嚴重後果;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等等風險點。
4、在執行管理環節,主要有違反相關規定,擅自超標准或者超范圍收取執行費用;對具有執行條件的案件,故意拖延執行或者不執行;在強制執行時,不依法出示法院工作人員的證件及有關法律文書,造成嚴重後果等等風險點。
面對這些廉政風險點,唯有「慎獨」,讓自己形成一層無形的「保護膜」,才能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審理案件,實現司法公正。司法審判實現了公平正義,法官才算當好了法律的「守門人」。
1、慎始。萬事皆有始。凡事都有第一次。欲善終,當慎始。任何行為的發生,無不與當初不慎而濕了「第一腳」有直接關系。第一道「閘門」一旦被沖開、第一道「防線」一旦被攻破,慾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法官的審判只有忠實於憲法和法律,法治的秩序才能得到維護,人民才能信賴司法,判決的公正性才能得到保障。同樣地法官也必須具備「作為法官的道德」,也就是法官應當具備履行法官職責所要求的個人良知、理性以及合乎道德的情感。法官的人格,是法律正義的最終保障。
2、慎微。人之常情,多重大而忽小。古人雲:禍患常發於細微。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節。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是慎習慣、慎嗜好。習慣與嗜好雖說是一些小事小節,但小事小節卻是自身素質的外在表現。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反復證明,良好的習慣和嗜好是存放在人們神經系統中的道德資本。慎用,可以讓人一生受益;濫用,小則禍及自身,大則禍害一方。
3、慎欲。人皆有七情六慾,法官也不例外。法官也是人,既不能遠離塵世,也沒有仙風道骨,更不可能脫離物質利益而空談精神,其合法正當的私人利益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握公私之分的尺度。因法官是行使公權力之人,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慾望,非分之欲不可有。用古人的話說就是「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禍患莫大於私慾。所以,身為法官之人,在滿足個人慾望這個問題上必須慎重。
4、慎權。權力,具有二重性,是一把雙刃劍。公正者能明察秋毫,廉潔者能威信四海。黨的威信,法律的權威,決不是倚仗法官手中掌握的審判和執行權力建立的,而是來自於法官究竟為人民做了些什麼,來自於清正廉明,來自於公道正派,來自於以德服人,來自於以公正服人。法官要常思洪水肆虐之害,方能築牢堤壩;常思貪欲之害,才能築起思想防線。慎獨的日子會讓法官感到生活平淡無奈,但平淡的背後往往蘊育著高尚的節操。
5、慎言。西方有句諺語說:「法官乃會說話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法官審理案件的過程,就是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准確表達自己意思的過程。法官慎言主要是指法官在法庭上不隨意發表對於該案的意見和觀點,以防誤導當事人;在製作法律文書中,對當事人的隱私、商業秘密、國家秘密等內容要慎重書寫,防止泄密和產生意外後果。歷史和現實中,一些案件案結事不了,當事人反復申訴上訪,往往與法官不注意言語有關。因此,對法官來講,出語一定要三思慎言。這是因為法官這一職業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其言行就被賦予了公眾化的意義。法官的言行是否得體適當,關繫到國家法律的尊嚴。法官對待當事人的態度應慎獨,不應偏聽偏信,先入為主,強詞奪理或站在其中一方立場上說話,而應時刻警覺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獨立性,不受外來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所以,法官應當隨時注重態度莊重、衣冠整潔、儀表端正、儀態和善、行為審慎廉潔。
6、慎友。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人不可以沒有朋友,交友是人際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由於血緣關系、地緣關系、親緣關系、工作關系,總能形成這樣或那樣的「圈子」,如老鄉圈、同學圈、戰友圈、朋友圈等等,即大家常講的社交圈。法官作為執行公權力人物,掌握和行使著國家審判與執行公共權力,與什麼人交往,怎樣交往,受到各方面的關注,關繫到人民群眾對法官隊伍的評價。在社會交往中法官一定要堅持講黨性、講原則、守紀律,友在明處交,話在明處說,事在明處辦。不交不三不四的人,不收不清不白的禮,不去不幹不凈的場所,更不能做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等違法亂紀的事,要依法獨立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審判權,從而確保司法公正的實現。
七、要學會一份擔當,敢於承擔社會責任。
職業無高下,公交司機是一種職業,法官也是一種職業。任何職業的高下區分之處在於從業者對職業賦予的責任如何承擔。今天的中國,正堅定的向法治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審判體系尤為重要!在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後,是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與正義的時代最強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鑄冶讓法律在現實中熠熠生輝,法院與法官,就會在法治時代,失去存在的價值。所以,法官要堅持公正司法、廉潔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延伸審判職能,努力承擔、敢於承擔社會責任。
1、要堅持能動司法。
能動司法是人民法院司法理念的重大創新,是新形勢下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必然選擇。法官在履行好審判職能的同時必須堅持能動司法理念,做好審判延伸工作,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合理的邊界。要正確處理好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在確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去維護和實現實體公正;要正確處理好堅持司法服務與堅持公正廉潔司法的關系,把握好力度和尺度,守好公正廉潔司法這條底線,維護好法官的職業尊榮。
2、要深入推進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和社會管理創新。
法官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用最適宜最高效的方式來化解人民群眾的矛盾糾紛,結合工作實際,這就是要求我們的法官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調解藝術和調解方法,在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各種案件中貫徹調解思路,在訴前、庭前、執行前等各個環節做好調解工作,從而從根本上履行和延伸好審判職能,切實承擔起司法的社會責任,更好地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3、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領域的巨大變革使社會主體利益高度分化,社會關系日趨復雜,大量矛盾糾紛以訴訟的形式進入人民法院,人民群眾對於公正廉潔司法的關注和期待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人民法官回應人民群眾司法關切和期待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法官要切實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做到廉潔司法,堅持公正裁判,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維護司法權威。
作為執法者,只有黨在心中,才能做到政治堅定、旗幟鮮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執行。只有法在心中,才能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只有人民在心中,才能根除特權思想,杜絕冷硬橫推、吃拿卡要等惡劣作風,真正做到執法為民。只有正義在心中,才能恪守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核心的職業道德,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真正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❻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21年主要工作
一、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
認真貫徹黨中央司法改革部署,堅持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一仗接著一仗打,一個難題接著一個難題攻克,讓公平正義成為新時代人民司法的鮮亮底色。2021年,全國法官人均辦案238件,一審服判息訴率88.7%,二審後達到98%,長期未結訴訟案件同比減少16.3%,在案件壓力增大情況下,審判質效指標持續穩中向好,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責任體系建設,推動健全制約有效、監督到位、權責統一的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細化「四類案件」監督管理,確保院庭長監督不缺位、不越位、可追溯。出台法官懲戒工作程序規定,扎緊違法審判責任追究的制度閉環。推進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試點。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統一法律適用工作領導小組,發揮審判委員會、專業法官會議、司法解釋、案例指導統一裁判尺度作用,推行類案檢索、量刑規范化,運用司法大數據輔助辦案,加強對各高級法院審判業務文件審查,規范法官裁量權。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機制,補齊短板,努力解決裁判尺度不統一問題,堅持不懈防止公平正義因地區、城鄉、行業和身份不同而出現差異、打折扣。
提高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完成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落實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以庭審程序公正保障裁判實體公正。依法准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深化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改革和建設,更好實現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群眾訴訟、維護司法公正。
加強智慧法院建設。面對疫情,智慧法院大顯身手,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143.9萬件,在線開庭127.5萬場。司法區塊鏈上鏈存證17.1億條,電子證據、電子送達存驗證防篡改效果明顯。形成經濟社會運行大數據報告220份,「數助決策」服務社會治理。知識服務平台涵蓋類案推送、信用評價、庭審巡查等業務場景,為全國法院提供智能服務1.4億次。智慧法院創新成果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全方位展示,加強智慧法院建設進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科技賦能司法展現廣闊前景。
完善互聯網司法模式。北京、杭州、廣州互聯網法院運用先發優勢,推動技術創新、規則確立、網路治理向前邁進。浙江法院推進「全域數字法院」,福建法院融入「數字福建」,重慶法院探索「全渝數智法院」,司法緊跟數字時代步伐。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積極提供輔助引導或線下服務,幫助跨越「數字鴻溝」。在全球率先出台法院在線訴訟、在線調解、在線運行三大規則,以人民為中心的互聯網司法規則體系逐步建立。我國互聯網司法從技術領先邁向規則引領,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司法保障,為世界互聯網法治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二、自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自覺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貫徹到法院工作各領域各環節,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傾聽人民心聲,接受人民監督,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
自覺接受人民監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接受人大監督,就是接受人民監督。自覺接受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嚴格執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決議決定,依法報告工作。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落實審議意見和全國人大監察司法委專題調研報告意見,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匯報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為保護當事人訴訟權利、公正高效審理民事案件提供法律保障。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自覺進行民主協商,接受民主監督,參加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共商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和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通過召開座談會、聯合開展重點課題調研、共同舉辦民營經濟法治建設峰會等形式,就司法政策進行民主協商,真心誠意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建議,努力改進工作。辦好代表建議、政協提案是接受監督的重要方式,把456件代表建議、399件日常建議和153件政協提案飽含的民聲民意,積極轉化為公正司法的具體措施。比如,就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建議,發布司法政策和典型案例,與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建行政司法協同機制。就加強食品安全司法保護的建議,完善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邀請代表委員旁聽庭審、見證執行、視察法院,讓司法活動始終置於人民監督之下。6960名各級代表委員、特約監督員、律師在執行案款集中發放日受邀見證。公開是最好的監督,裁判文書網累計公開文書1.3億份,網上觀看庭審直播累計超過456億人次。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認真聽取特約監督員、特邀咨詢員和專家學者意見建議,善於從意見建議中准確把握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回應社會關切熱點,會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發布「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與輿論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保障人民參與司法。暢通人民參與司法決策的渠道,努力讓司法解釋、司法政策都充分體現民意。通過組織座談、走訪調研等形式,聽取代表委員特別是企業界代表委員、特約監督員意見,了解疫情下「企業想要什麼」、「司法能做什麼」,有針對性地出台司法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20條。邀請代表列席審委會發表意見,共同研究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就「同命同價」、網路消費、在線訴訟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5件司法解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收到4138條意見建議。人民陪審員制度是人民參與司法的最直接形式。貫徹實施人民陪審員法,擴大參審范圍,落實隨機抽取。全國共有33.2萬名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237.3萬件,其中參與組成七人合議庭審結群眾廣泛關注、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6670件,充分發揮人民參與司法的重要作用。
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緊緊依靠人民支持推進司法改革、破解工作難題。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完善刑事和民事訴訟制度,修訂人民法院組織法、法官法,就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等重大改革及設立專門法院作出決定,有力支持司法體制改革。31個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決議或出台文件,支持法院推進解決執行難。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支持人民法庭促進基層社會治理。代表委員寓支持於監督之中,積極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有的直接參與法院化解矛盾糾紛。在掃黑除惡、攻堅執行難、一站式建設等一場場硬仗中,代表委員大力支持,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展現蓬勃生機。
貫徹監察法和監察法實施條例,支持配合監察機關依法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自覺接受監察機關對法院工作人員監督。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依法接受檢察機關訴訟監督,認真審理抗訴案件,健全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共同維護司法公正。
三、著力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法院鐵軍
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法院隊伍教育整頓,法院隊伍得到前所未有的淬煉,思想作風發生深刻變化,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輪訓幹警80萬人次,把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新進機關青年幹部「第一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黨史學習培訓全員覆蓋,引導幹警築牢政治忠誠,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人民審判成就展,推出《紅色法庭百年志》紀錄片,賡續人民司法紅色血脈。推出15項司法為民實事清單,組織200餘項辦實事活動,用為民辦實事的實際成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著力提升司法能力。完善法官入額、遴選、考核、退額等制度,擇優選能。開展全國基層法官大輪訓。加強知識產權、涉外等專業化審判人才建設。完善法官法新舊銜接政策,支持西部和邊疆民族地區法院隊伍建設。培養雙語法官2373人。設立最高人民法院青年法官(雄安新區)實踐基地,加強援藏援疆援青幹部選派,讓青年幹警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引導廣大幹警改進司法作風,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全國四級法院院長、班子成員分別到6028個鄉鎮人民法庭駐庭調研,撲下身子,沉下心來,與法庭幹警同吃同住同工作,拜群眾為師,面對面聽民聲,心貼心解民憂。
深入開展法院隊伍教育整頓。堅持刀刃向內,清除沉痾積弊,全國法院59萬名幹警接受革命性鍛造,實現刮骨療毒、激濁揚清、鑄魂揚威。堅持問題導向,不護短、不遮醜、不諱疾忌醫,一體推進頑疾整治和建章立制。堅決整治年底不立案,嚴禁拖延立案、限制立案、以調代立、增設門檻,全國法院去年12月收案同比增長104.2%,群眾反映長期存在的年底不立案得到有效整治。全面排查1990年以來「減假暫」案件1334.5萬件,對有問題或瑕疵的5.9萬件督促逐一整改,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出台減刑假釋案件實質化審理意見,決不允許「紙面服刑」、「提錢出獄」破壞公平正義。狠抓「三個規定」落實,各級法院全部突破「零報告」,11.2萬人次記錄報告信息12.8萬條,有干預就報告、有過問就上報形成習慣。出台近親屬禁業清單、規范離任人員從業等規定,堅決斬斷利益輸送鏈條。以零容忍態度清除害群之馬,最高人民法院查處本院違紀違法幹警21人,各級法院查處利用審判執行權違紀違法幹警3066人,其中追究刑事責任509人。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院,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深刻汲取孟祥等反面典型教訓,開展警示教育,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學習英模、弘揚正氣,全國法院涌現出一大批新時代好法官好乾部,694個集體、596名個人受到中央有關部門表彰。滕啟剛等24名法官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法治事業的無限熱愛。廣大幹警深入學習周春梅法官用生命捍衛司法公正的崇高精神,努力踐行「一心為民、知恩報黨」,「做人清清白白,裁判坦坦盪盪」,「說實話、辦實事,脊樑不彎、正義不低頭」。
各位代表,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發展進步,最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人民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績,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領域的生動實踐,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國務院大力支持,全國政協民主監督,國家監察委員會監督,最高人民檢察院監督制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民主監督支持,地方各級黨政機關、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關心支持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看到,人民法院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一是精準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司法能力不足,對司法實踐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有的案件審判質量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基層司法能力仍需加快提升。二是司法改革還存在不到位問題,系統集成不夠,司法管理存在短板,綜合配套舉措落實存在差距。三是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時有發生,既有存量、還有增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任重道遠。四是專業化人才尤其是涉外法治人才短缺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法院案多人少、招人難、留人難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對這些問題和困難,我們將在黨的領導下,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❼ 如何進一步提升政法幹警執法司法能力
提升政法幹警執法司法能力:
樹立法官形象,以職業道德建設提升隊伍素質。牢固樹立「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正確樹立「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司法服務理念,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職業道德建設,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到政法幹警業務培訓課程中,將職業道德素質納入到領導幹部選拔機制中,強化理念教育,培養勤思、勤學,善聽、善行的司法品質,努力「建設一支理念、素質、作風都過硬的法院隊伍」。
增強審判能力,以業務能力建設提高審判管理水平。從解決社會矛盾升級,導致法官業務能力弱化的問題入手,優化法官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培訓,進一步提升法官庭審駕馭能力,書記員完整、准確記入庭審筆錄的能力;從解決法官重審判,輕裁判文書製作的問題入手,規范裁判文書製作格式,開展裁判文書評比活動,向標准要質量,向嚴格要效果,進一步提升裁判文書製作質量;從解決超審限問題、案件質量瑕疵問題、清理長期未結案件入手,優化審判流程管理,強化均衡案件管理,深入開展案件質量評查活動,認真分析案件質量問題,進一步提升審判質效。
錘煉司法作風,以審判權運行機制建設增強監管力度。加強「健全科學合理、規范有序的審判權運行機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增強司法透明度;構建廉政風險防控機制,評估廉政風險等級,排查「三重一大」宜事決策風險、崗位權責風險、業務流程風險、規章制度風險;嚴格規范工作人員執法行為,遵守工作紀律,加大力度整治慵、懶、散、亂,徹底杜絕與民爭利、跑官買官,以權某私、執法不公、拖拉辦案等問題。
堅持依法審判,以為民司法能力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依法審理每一起司法案件,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人民群眾平等享受法律的陽光;遵守「五個嚴禁」,讓人民群眾敢於走進司法,從內心深處相信司法;加強執行工作,努力破解執行難問題,提升執行款項實際到位率;強化行政徵收案件調解工作,監督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維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堅決地杜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為人民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低收入人群、普通勞動者營造不偏不倚的法制環境。
加強黨的領導,以領導組織能力建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忠誠於黨為宗旨,加強黨風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提升法院隊伍的先進性與純潔性;以強化群眾觀念為基石,加強黨群共建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進一步提升法官工作親和力和公信力;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重心,遵守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增強法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為重點,強化專項整治工作,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培養「三民」品質,以民主法治建設推進司法公開。切實提升法官關注民生、傾聽民意、了解民情的能力。通過健全陽光司法制度,搭建「陽光司法」監督平台,推進立案信息公開、審判流程公開、執行信息公開、裁判文書公開,進一步提升法院公信力建設;通過健全徵求意見機制,搭建案件庭審觀摩平台,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社區人員及廣大人民群眾到法院庭審觀摩開庭,進一步增強民主關注司法的透明度;通過完善社區法官工作室和「司法訴訟便民點」,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搭建民意溝通平台,切實落實訴訟便民措施,進一步提升表達民意的准確度;通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搭建「民主評說」平台,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和人民調解員的基層優勢,深入人民群眾開展民主法治活動,進一步提升開放型、民主型法院建設。
❽ 如何推進司法為民和公正司法公平公信
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
司法公開是我國憲法和三大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應當作為法院的中心工作來抓。要清醒認識現階段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司法公開理念,從認識上徹底理解、認同司法公開。在此基礎上,應當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要以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為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的新要求、新期待為動力,以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設為重點,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以更高的標准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全面提升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水平,促進法院工作科學發展。
(二)重點推進,促進司法公開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
第一,在司法公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均衡發展上下功夫。應推進審判流程公開,及時告知當事人案件受理情況、開庭信息、保全措施及其他重大程序性事項,嚴格執行公開宣判制度,建立健全聽證公開工作制度和案件信息同步查詢系統。應推進裁判文書公開,明確裁判文書公開范圍,強化裁判文書說理公開,擴展裁判文書公開渠道,推動裁判文書資料庫建設,推行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工作,完善公眾查閱裁判文書制度。應推進執行信息公開,及時公開案件強制執行措施、評估拍賣信息以及不履行法律義務的被執行人信息,不斷完善執行案件信息查詢系統。
第二,在司法公開形式與載體的豐富和創新上下功夫。應構建全方位、多元化、實時性的司法公開平台,向社會公眾和當事人全面公開法院工作和案件信息。應推進訴訟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功能,及時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導。應加強司法公開信息化建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司法公開的拓展。應建立豐富完善的白皮書制度,全面細致地向社會展示法院各項工作成果,發現的問題及司法建議。
❾ 年輕法官需具備哪些司法職業素養
人民法官所需的職業素養
法官應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所謂法官的「悲天憫人」,是指對國家和社會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對基層人民群眾要有深切的同情和關懷。時時刻刻對基層群眾抱有同情心,甚至換位思考,把自己處於當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為民」。
法官應具有高尚的人格,堅守職業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點,容易受到諸如收入、權力、美色、娛樂、閑暇等的誘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個能夠拒絕物質誘惑、堅守道德原則的人,才能取信於人,也才能服務於司法。法官應堅持職業道德,做一個勤勉和謹慎的人。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養。良好的人文素養,能夠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熟知文學、哲學、歷史、經濟等知識,不僅僅給判決文書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審判時能夠具有足夠的廣博的知識,從更加寬廣的角度審視糾紛的解決途徑。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庭審駕馭、裁判思維、裁判效率、文書製作等能力。這是一個法官的基本職業技能。在新類型案件越來越多的時代里,司法能力也應當與時俱進。在「調判結合、調解優先」的工作方針下,調解能力也是廣義上的司法能力,不過裁判與調解對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調解法官的情形下,一個優秀法官應同時具備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調解能力。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會公眾對法院的最直觀的認識。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對當事人的態度、言語、舉止等。法官的態度應當謙和、耐心,言語應當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語,舉止應當大方得體。司法形象是內心修養的外在體現,是對當事人的尊重和對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現。美國司法界將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氣稱之為「司法涵養」,這一術語反映了好脾氣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審判可能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的氣質、情感、經驗等等將會影響審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僅僅構建良好的法院公眾形象,也是公平正義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應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豐富的社會閱歷,不僅僅有助於與人處事,更有助於案件的裁判。社會閱歷有助於法官找到解決糾紛的最佳辦法,也能夠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於發現案件背後的因素和糾紛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應具有實現公平正義的理想和勇敢精神,應當是一個孤獨的理想者。法官職位並非是一種謀生的職業,而是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在紛擾與躁動的社會中,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註定是孤獨的。一個法官應當具有堅守公平正義的勇氣。法官不畏懼外在的暴力威脅,同時一個具備勇氣的法官,將會嚴格依法辦案,而不會為了迎合輿論而犧牲法律的公平正義。因此,法官的勇氣首先是對待暴力威脅的勇氣,其次是堅持法律信仰的勇氣。
職業素養是指一個人從事某種職業所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是一個人在品德、知識、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學習、實踐綜合作用的結果。法官的職業素養不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儀表、態度、言行等。這是社會公眾對法院最直觀的認識。在辦案過程中,他總是保持文明、謙和、耐心的態度,給當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學養、裁判思維、庭審駕馭、文書製作、審判效率等,在「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下,也包括調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針對的對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十個字:「正人先正己,修業必修身。」他很注重個人修養,堅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潔,在內心深處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愛惜羽毛,堅持無愧於當事人、無愧於親人和朋友、無愧於身上穿著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
❿ 司法行政系統人員應具備哪些警體素質
司法行政系統人員應該具備的第一高學歷,第二心理素質,第三,她的工作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