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司法體制改革
1. 許前飛的重要講話
2014年11月10日上午,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許前飛主持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學習貫徹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和《中共江蘇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
許前飛院長指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三中全會的基礎上對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出了更為明確具體的要求,全省各級人民法院要准確把握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緊密結合全省法院工作實際,研究制定推進措施,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許前飛同志強調,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中,司法機關承擔著主力軍的作用,要勇於擔當,積極作為。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密切關注社會經濟領域改革發展實際,找准與司法審判工作的結合點,發揮好司法的規范和引領作用。要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對涉及司法體制方面的重大司法改革任務,要在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下審慎推進;對涉及法院自身工作的改革事項,如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立案登記制改革、落實院庭長辦案等,要不等不靠,抓緊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措施,努力把應該做、能夠做的事情做好。要樹立司法改革的信心,把握好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摸清找准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人才流失、司法輔助人員不足等突出司法難題,向改革要動力,在推進司法改革的過程中找到破解的辦法措施,努力提高全省法院工作成效,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江蘇作出積極貢獻。
2. 三個規定出台背景
法律分析:背景: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2015年3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公正司法事關人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事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司法體制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堅持符合國情和遵循司法規律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勇於攻堅克難,堅定信心,凝聚共識,銳意進取,破解難題,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社會和諧穩定就難以保障。司法不能受權力干擾,不能受金錢、人情、關系干擾,防範這些干擾要有制度保障。
法律依據:《河北省滄州是檢察院「三個規定」相關內容》 第一條 「三個規定」指的是:201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2015年3月,中央政法委下發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
審核通過
3. 2014重要經濟領悟和行政領域改革有哪些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目標方向一致、相輔相成、並行不悖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四中全會決定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戰略部署的姊妹篇。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可以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創造條件。
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保改革沿著法治軌道有序推進,及時鞏固、發展改革成果,可以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堅持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必須堅持依法行政,致力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公正司法,讓改革中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獲得應有的法律保障;必須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使改革在良好的法治氛圍中推進。
4. 聽說明年開始司法考試要改革了,有誰知道是怎麼改嗎
根據司法部頒發的《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規定,現在的司法考試模式將在2011年截止,之後是延續老辦法還是出台新規定,受到了廣大考生和業界的廣泛關注,除了可以肯定的貧困地區照顧分數線將會取消之外,目前一些網上及業界流傳的消息基本上都是不準確的,那麼未來的司法考試到底會進行那些變革呢?
根據我們掌握的各種信息綜合判斷,司法考試改革將在2012年開始,預計有如下變化:
一、確定的變化
(1)報考條件中的學歷條件,一律提高到本科文憑。
切不可小覷這一變化,報考人數和通過率都會大幅下滑的,估計會比以往下滑20%—30%,甚至更多。2010年報考40多萬人,那時報考人數能有30萬就不錯了。當然,這些變化都是報考條件變化所致,並非司法考試本身改革的實質變化,對於持有本科學歷的朋友參加考試並無影響。但是具體到放寬學歷地區的朋友,如果把握不住2011年的機遇,特別是在修自考本科課程的,什麼時候能報考都是未知數了。自學考試本科段的學習,2年能修完畢業的,算是優秀的了,一般人會考個3年、4年的,社會考生考個5年、6年也很正常。想想吧,要到2014—2018年才符合學歷文憑的報考條件(那時報考條件是否會更嚴格呢),那時估計司法考試的改革已經完成了,也許已經實行兩考了,又要幾次才能通過司法考試呢?
(2)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分類僅有A證、C證。
根據現有政策,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分為A證、B證、C證三類。其中,取得A證的條件:1)本科學歷報考;2)達到全國統一錄取分數線(一般是360分)。取得B證的條件:1)法律專科學歷報考(放寬學歷報名地區);2)達到全國統一錄取分數線(一般是360分)。取得C證條件:1)可法律專科或本科學歷報考;2)達到國家放寬地區錄取分數線(一般照顧地區為315分,西藏地區為280分)。由此可知,2012年及以後不再存在B證的問題了,C證的構成亦有了變化。
二、不確定的變化
(1)自2007年以來寬松的司法考試政策,隨著2012年取消2007—2011年實行放寬地區報名學歷條件的政策而收緊,恢復到2007年以前的狀態。司法考試的通過率將由最近5年的20多個百分點回落至10來個百分點。
(2)一年實行兩考制度。司法體制改革是近幾年及之後幾年的中央著力的大政策方針,司法考試亦為其中的一個環節。近幾年,關於司法考試改革的文章、座談會、論證會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這些會議的報道在華夏考資網首頁的司考動態欄目都可以看到,2012年,正趕上實行統一司法考試的10周年之際,是否會應景推出新的司法考試政策,實在難說。但是就最近幾年的司法考試實際情況而言,每年都會從試題結構(主要體現在卷四)、內容、試卷答題要求上所有變化,時刻在嘗試、完善司法考試。
(3)2012年停考,為2013年實行新的政策做准備。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了,因為有了2001年的前車之鑒,應該不會再出現為了改革而停考的事情。
對於不確定的變化,並非本人臆測。本人所了解的培訓機構的保過班協議中,即有2012或2013年司考改革,如何履行協議的條款。
三、2011年必須練就「一劍封喉」的本領
綜合目前的信息來看,2011年政策比較穩定,會延續07年以來的做法,2012年很有可能會是風起雲涌的一年,所以有志於法律職業的朋友們,是時候了,平時多訓練,戰時少流血,該起航了……2011年,要一劍封喉、一考中的!
5. 首個知識產權法院在哪裡
您好,我國首個知識產權法院在北京。2014年11月6日,我國首個知識產權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式履行法定職責,這標志著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部署的司法體制改革邁出重要一步。新成立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內設4個審判庭和技術調查室、法警隊兩個司法輔助機構以及1個綜合行政機構,集中管轄原由北京市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安鳳德介紹,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的第一審案件范圍包括: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計算機軟體等技術類民事和行政案件;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權、商標、不正當競爭等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行政案件;涉及馳名商標認定的民事案件。
上訴法院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此外,該院還專屬管轄第一審授權確權類案件,以及北京市基層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判決、裁定提起的上訴案件。
1、級別管轄:專利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地域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權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適用地域管轄。即「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四、最高人民法院於2010年1月28日發出了《關於調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通知》,調整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級別管轄標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6. 2013年12月中旬至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在全國范圍內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法庭工作的若干意見
法發〔2014〕21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切實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推動人民法庭工作不斷科學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法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准確把握人民法庭的職能定位
1.正確認識新形勢。落實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要求,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民法院工作面臨的新形勢。人民法庭作為人民法院「基層的基層」,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一環,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遇到更多復雜的問題,承擔更加艱巨的任務。
2.深刻理解新任務。人民法庭要繼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落實便民利民舉措,因地制宜做好巡迴審判工作,將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與擴大司法民主相結合,努力搭建陽光司法「窗口」,增進人民司法的社會認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級人民法院要切實優化人民法庭布局,積極穩妥在人民法庭推進司法改革,完善人民法庭的管理和保障機制,加強人民法庭隊伍、裝備和信息化建設。要不斷提升人民法庭司法能力,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秩序,發揮人民法庭的重要作用。
3.准確把握職能定位。牢牢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代表國家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是人民法庭的核心職能。依法支持其他國家機關和群眾自治組織調處社會矛盾糾紛,依法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務指導,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是人民法庭的重要職能。
二、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切實發揮人民法庭的審判職能
4.優化區域布局。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堅持「三個面向」和「兩便」原則,以「職能明確、布局合理、審判公正、管理規范、隊伍過硬、保障有力」為基本要求,綜合案件數量、區域面積、人口數量、交通條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優化人民法庭的區域布局和人員比例。積極推進以中心法庭為主、社區法庭和巡迴審判點為輔的法庭布局形式,戒除脫離實際貪大求多的錯誤觀念,避免司法資源浪費和法庭建設、管理、維護困難。
5.規范設置調整。基層人民法院要隨著城市規劃調整以及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慎重穩妥提出人民法庭設置調整方案,逐級上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人民群眾有需求,訴訟案件數量多,派駐人員有編制,建設用地能落實,建設資金有保障的,經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可增設人民法庭。增設規模較大、影響范圍較廣、資金人員需求較多的人民法庭設置調整方案,應當層報最高人民法院審查備案。經濟社會發達、案件較多的地區,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探索專業化審判法庭的設置。
6.完善立案機制。基層人民法院要根據轄區實際情況,科學構建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工作機制,加強對人民法庭立案工作的指導和管理。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的人民法庭,可以通過基層人民法院統一立案的方式,加強案件流程管理。山區、牧區、林區、邊遠地區等交通不便地區的人民法庭,要加強和完善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工作機制,並通過遠程立案等技術手段,著力解決當事人立案難問題。人民法庭具體受案范圍由所屬基層人民法院確定後,通過一定方式向社會公布。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要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對確實不應受理的,要向當事人說明理由。
7.抓好民生審判。按照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總要求,切實依法維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和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強化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依法妥善審理與民生息息相關領域的糾紛,維護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依法保護生態環境,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為科學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司法保障。
8.加強訴訟服務。推進人民法庭窗口建設,努力為當事人的訴訟活動提供集成式、一站式服務。加強對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指導,對訴訟能力不高的當事人提供必要的程序性引導。對當事人舉證確實困難或案件審理確實需要的重要證據,應根據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適時主動調查取證。依法選擇並適用更為經濟的訴訟程序和程序性措施,切實降低當事人的訴訟負擔。推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強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切實保證人民群眾及時有效獲取法律幫助。
9.做好巡迴審判。正確處理坐堂問案和巡迴審判之間的關系,認真落實《關於大力推廣巡迴審判方便人民群眾訴訟的意見》,合理設置巡迴辦案點與訴訟服務點,提高巡迴審判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邊遠民族地區以及其他群眾訴訟不便地區,應當確立巡迴審判為主的工作機制,繼承和弘揚馬錫五審判方式,推廣車載法庭等巡迴審判模式,形成以人民法庭為點、車載流動法庭為線、基層人民法院為面,「點線面」相結合、全覆蓋的司法服務網路。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應將巡迴審判的重點放在對社會和諧穩定影響較大,對提高人民群眾法治意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秩序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有重要作用的案件上。
10.處理好調判關系。充分發揮調解在化解基層民事糾紛中的獨特作用,對適宜調解的民事糾紛要依法先行調解。積極總結不同類型案件的特點,在法律規定框架內,恰當藉助鄉規民約,尊重善良風俗和社情民意,創新調解工作方法,力求從根源上徹底化解矛盾。堅決糾正強迫調解、久調不決等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以及下達強制性調撤指標等違背審判規律的錯誤做法。大力提高人民法庭裁判文書質量,注重通過正確適用法律、加強釋法說理,發揮司法裁判的道德指引功能,彰顯規則、維護秩序、弘揚美德。
11.改進執行工作。對執行工作難度較大、基層人民法院執行不影響當事人合法權益及時實現,以及人員裝備難以保障執行工作順利開展的人民法庭審結案件,原則上由基層人民法院負責執行。對可以當庭執結以及由人民法庭執行更加方便訴訟群眾的案件,應當由人民法庭負責執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由所在基層人民法院派駐執行組等方式構建直接執行機制,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訴訟,提高執行效率。
12.完善人民陪審制度。落實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結合人民法庭工作特點,擴大基層群眾入選比例,擴大參審案件范圍。規范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案件的確定方式和流程,認真落實「隨機抽取」原則,改變長期駐庭做法。強化人民陪審員崗前和任職培訓,提高履職能力。積極探索實行人民陪審員僅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的機制和辦法。建立經費保障標準定期調整機制,及時足額發放人民陪審員的交通、誤工等補助費用。
三、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切實發揮人民法庭橋梁紐帶和司法保障作用
13.為其他機構組織化解糾紛提供司法保障。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四個治理」中的紐帶作用和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示範、保障作用,為提高鄉鎮、縣域治理法治化水平作出積極貢獻。主動加強與公安、司法、勞動爭議仲裁、農村土地承包仲裁、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其他基層國家機關、群眾自治組織、行業調解組織等的溝通與協作,尊重和支持其依法調處社會矛盾糾紛,積極做好司法確認等訴訟與非訴訟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工作。
14.對各類調解組織給予引導。按照「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的原則,依法加強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業務指導。以審判職能的有效發揮,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群眾自治組織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法治樣本和導向指引。特別注意加強和規范與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組織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聯系和溝通,共同維護良好的基層社會秩序。
15.立足審判職能參與地方治理。人民法庭要靈活運用公眾開放日、觀摩庭審、以案釋法、判後答疑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法治宣傳,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要通過及時向地方黨委、人大報送涉訴矛盾糾紛專項報告,向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的方式,參與地方社會治理。不得超越審判職能參與地方行政、經濟事務,以及其他與審判職責無關的會議、接訪、宣傳等事務。
四、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機制
16.開展改革試點。各級人民法院要把人民法庭作為司法改革的「試驗田」,按照解放思想、積極推進、求真務實、慎重穩妥的原則,推進改革在人民法庭先行先試。轄區內設有人民法庭的中級人民法院,選擇3-5個人民法庭,對適宜在人民法庭開展的改革進行試點,鼓勵具備條件地區積極擴大試點范圍。試點人民法庭應當至少每半年就試點工作情況向所在基層人民法院作出匯報,並逐級層報匯總至最高人民法院,為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17.落實司法責任制。遵循司法規律,按照權責統一的原則,探索建立主審法官辦案責任制,明確法官辦案權力和責任,逐步實現裁判文書由主審法官簽發。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完善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明確個人意見、履職行為在案件處理結果中的責任。規范人民法庭庭長對審判工作的監督管理許可權,做到權責統一明晰、監督規范有序。
18.優化人員構成。建立編制增補和動態管理機制,確保已增編制80%用於基層和審判一線,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補充人員。堅持內涵式隊伍發展路徑,探索根據審判工作量,組建以主審法官為中心的審判團隊,配備必要數量的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以購買服務等方式配強審判輔助力量,解決一些地方因審判人員不足而出現的「一人庭」「二人庭」問題。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穩定審判隊伍,提高審判質效。
19.健全職業保障。推進法官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基層法官職級待遇,實現人民法庭法官職務、職級和法官等級上的適當高配,以及工資福利政策向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的適度傾斜。人民法庭可以先行試行工資加辦案補貼、崗位津貼等薪酬確定方式。加強職業風險保障,完善因公犧牲、意外傷害等撫恤救助制度。上級人民法院在探索和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以及法官延遲退休、返聘等改革時,要注意考慮人民法庭的特點和需求。
20.完善審判管理。剔除不符合審判規律、不利於人民法庭工作開展和容易產生錯誤導向的管理考核指標。明確簡易案件與疑難復雜案件的分類標准,合理配置審判資源,實現案件繁簡分流。探索在小額訴訟和其他適宜的簡易案件中,使用表格式、令狀式、要素式等簡易文書,加快審理進程。探索審判輔助性事務集中專門處理的工作制度,讓法官專注於審判。
21.強化司法公開。全面公開法庭人員信息、管理制度、行為規范、訴訟指南,依法及時公開案件信息、司法依據、訴訟流程、裁判結果,滿足當事人知情權,杜絕暗箱操作。在推進「三個平台」建設過程中,注重考慮人民法庭工作特點。積極發揮人民法庭根植基層的特殊優勢,在保障司法安全前提下,簡化旁聽手續,滿足人民群眾旁聽需求;開展司法公開主題活動,主動邀請和組織社會各界代表旁聽庭審、參觀法庭工作;進一步發揮巡迴審判在司法公開、法治宣傳方面的獨特作用,增強社會對法庭工作的認同。
五、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和組織領導,不斷提升人民法庭隊伍素質和物質裝備保障水平
22.加強黨建工作。堅持「支部建在庭上」,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有3名以上黨員的人民法庭應成立黨支部,黨員不足3名的人民法庭可成立聯合黨支部。人民法庭黨支部的組織關系隸屬所在基層人民法院。強化人民法庭黨支部的組織功能,嚴格黨內生活,充分發揮黨支部對幹警的教育、管理、監督職能,注重運用信息網路、新媒體開展黨建工作。
23.選好法庭庭長。要積極落實人民法庭機構級別和人民法庭庭長職級,優先從具有法庭工作經歷的人員中,選派科級以上法官擔任人民法庭庭長,直轄市的人民法庭和案件多、任務重的人民法庭,可選派處級法官擔任,根據工作需要人民法庭可設副庭長。要優先從具有人民法庭庭長任職經歷的人員中選拔基層人民法院領導。
24.健全定期輪崗和掛職鍛煉制度。有序推進人民法庭之間、人民法庭和基層人民法院其他庭室之間的人員交流。人民法庭庭長一般應在任職後三至五年輪崗一次。基層人民法院新招錄人員一般應先安排在人民法庭接受鍛煉一年以上。基層人民法院選派法官到上級人民法院、發達地區法院學習鍛煉,應優先選派人民法庭法官;上級人民法院選調法官,應接收一定比例具有法庭工作經歷的法官;上級人民法院選派有培養前途的幹部到基層,應優先安排到人民法庭掛職鍛煉。
25.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基層人民法院黨組要將人民法庭黨風廉政建設納入主體責任范圍,對人民法庭發生的重大違法違紀案件,在對直接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的同時,要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對有關法院領導幹部進行問責。基層人民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通過審務督查和專項檢查等,及時發現和糾正人民法庭幹警在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辦違法違紀案件。人民法庭庭長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在做好審判工作的同時,管好帶好隊伍,確保人民法庭公正廉潔司法。
26.加強紀律作風建設。不斷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民法庭幹警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增進群眾感情,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六難三案」問題。堅持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堅決整治人民法庭工作中的不正之風。依託信息化手段,全面構建符合人民法庭工作特點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切實加強對人民法庭審判權運行的監督制約,提高司法廉政制度的執行力。要將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融入日常工作,以制度確保改進司法作風的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27.改善法庭管理。健全法庭管理規章制度,注重經常性管理,注意以聽取基層群眾意見的方式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注重樹立和宣傳人民法庭先進典型,及時對人民法庭優秀幹警給予表彰獎勵。加強文化體育場所建設,落實休假、療養制度,定期組織體檢,加強對幹警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幫助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實際困難。
28.改進教育培訓。定期開展人民法庭庭長輪訓,確保人民法庭法官每年接受業務培訓時間不少於7天。堅持分級分類培訓,充分發揮各級法官培訓機構主導作用,積極利用其他培訓機構和高等院校培訓資源,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向人民法庭延伸傾斜。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緊扣審判實踐的培訓方向。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和民族地區培訓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強雙語法官培養。
29.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高級人民法院要按照人民法院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合理安排年度建設計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現有人民法庭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新建人民法庭應依據《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准》,根據法庭編制人數、年受理案件數等因素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嚴格審核設計方案,並按照《人民法庭統一標識設置規范》要求,安裝統一標識。
30.增強經費保障能力。基層人民法院要根據人民法庭工作任務和裝備配備、信息化建設需要,做好人民法庭預算編制工作,及時撥付資金。各高級人民法院要加強對人民法庭經費使用、管理的指導和監督檢查。要有計劃、分步驟地為人民法庭配備必需的辦案辦公裝備,逐年提高裝備配備水平,改善審判工作條件。到2015年,全國人民法庭裝備配備均應達到《基層人民法院基本業務裝備配備指導標准》要求的水平。
31.推動信息化建設。高級人民法院要以「天平工程」建設為抓手,圍繞人民法庭管理和便民、利民,合理確定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設內容和規模,加大投入和經費保障力度。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決定》和《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規劃》要求,東部地區在2014年底前、中部地區在2015年底前、西部地區在2016年底前,人民法庭接入基層人民法院信息網路系統。要確保人民法院信息系統軟體、硬體配置滿足人民法庭訴訟服務工作的需要,為人民法庭配備必要的信息化辦公、辦案設備和軟體,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和人性化水平。
32.重視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督查機制,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克服鬆懈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扎實做好日常安全保衛工作。要按照「必要、充足、及時」要求,原則上為每個人民法庭配備至少一名司法警察,並根據工作需要配備若干名安保人員。完善安檢、防爆、監控、液體危險品檢測等各類安全防範設施和裝備配備,優先改善人民法庭安全防危硬體條件,確保人民法庭「人防、物防、技防」落實到位,嚴密防範各類重大惡性安全責任事故。
33.推動理論研究。各級人民法院要立足不同職能定位,為繁榮人民法庭理論研究創造條件,加強與法學教育研究機構進行多種形式交流與協作,凝聚多方力量,探索建立人民法庭理論研究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人民法庭理論研究工作。著重研究新形勢下人民法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法庭的職能定位和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人民法庭如何在推進司法改革進程中開展好司法為民、便民、利民工作等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課題。以問題為導向,從人民法庭的司法實踐中總結提煉理論研究的素材和課題,形成理論研究成果,切實實現成果轉化,指導和推動人民法庭工作科學發展。
34.加強監督指導。各級人民法院黨組要切實對人民法庭工作負起領導責任。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各級人民法院,應當成立專門的人民法庭指導工作辦公室,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增強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將監督指導人民法庭工作,作為各級人民法院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完善問題發現、反饋、分析和解決機制,建立重大敏感案件風險評估、預警和化解機制。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12月4日
7. 法官員額制是哪年開始的
現在搞司法改革,以前法院裡麵包括行政部門人員都有被任命法官等級,但是這些人實際不辦案。現在改革之後,一個法院最多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可以進入員額,重新被任命法官等級,這些員額製法官才有辦案資格,也必須親自辦案。其他沒有進入員額的法院工作人員要麼做法官助理,給員額製法官打雜,要麼去行政部門做司法行政人員。我國實行的法官員額制的意思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表示,建立法官員額制,就是要通過嚴格考核,選拔最優秀的法官進入員額,並為他們配備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確保法院85%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以來,司法改革緊鑼密鼓,攻堅克難,統籌兼顧,扎實推進。
中共中央確定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貴州7個省市作為首批司法改革先行試點。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同意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重慶、雲南、寧夏開展推進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
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4項改革試點。這是繼去年7個試點省市後的第二批試點。會議要求試點地方要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試點實施方案,推動制度創新。
一、法官員額制:
【拓展資料】
所謂「法官員額制」是指法院、檢察院在編制內根據辦案數量、轄區人口、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確定的法院的法官、檢察官的人員限額。員額一旦確定,在一定時期內不能改變,沒有缺額就不能遞補。
由於該項制度涉及面較廣,在社會各界引發不少爭議,其中一個相對突出的爭議點就是 「員額制」下法官人員減少,可能導致「案多人少」的狀況。針對這一問題,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院、檢察院辦案的數量大幅度的增長,但是真正存在著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檢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我們國家大部分法院和檢察院中約有40%的法官、檢察官在非業務部門工作,而真正在一線辦案的人並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員數量減少後無法適應」的假象。如果通過員額制改革,把有效的、積極的辦案力量吸引到一線去,辦案效率相應就會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對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謝鵬程說:「這就意味著員額制將使司法的生產力得到解放。」
二、沒有進入員額的法官有何待遇:
1、法官員額制改革實施以來,法官隊伍存在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將無法入額是必須面對的現狀。
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後,法官人數減至1100多人。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資格的人員62人,現選任主審法官29名,未入額法官33名,佔53.23%。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額18人,未入額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數的66.03%。
2、員額有餘地,轉崗有安排:
①關於法官員額制改革,要嚴格執行中央確定的法官員額比例和相關政策,不僅不能突破,在第一輪遴選時還要留有餘地,為優秀人才留下入額空間。
各地試點的實際操作中,也一直按此進行。海南省第一批遴選留有10%的餘地。貴州省採取以案定員、一步到位原則,根據案件數量及特點、法官承辦案件能力等綜合因素,計算出各試點法院的法官員額,法官員額一次性控制在39%以內,並為未來留有足夠空間。花溪、匯川、貴定、榕江四個試點法院法官員額,分別為29%、30.7%、24%和30.8%。
已完成試點的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人民法院,目前78名具備審判職稱的入額32名,尚有9個名額空缺。空缺的名額,設計是根據案件的增長來增補法官,同時也給年輕人留出一個奮斗的目標。
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法院53名法官有18名入額,同時為今後青年法官入額選任預留了9個名額。
②除了留下入額的希望,轉崗和分流也盡量做到妥善安排。
過渡期內未選任為法官的現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轉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員,法官職務保留,現有待遇不變。過渡期內出現缺額,先從表現好的法官助理中選任。即使過渡期滿了,只要有真本事,還可參加全省遴選,仍有做法官的機會。
8. 法院為什麼要大量增加審判輔助人員
為了健全法官助理、書記員、執行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管理制度。科學確定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數量比例,建立審判輔助人員的正常增補機制,切實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負擔。拓寬審判輔助人員的來源渠道,探索以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優化審判輔助人員結構。
該意見不僅指明了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而且明確了審判輔助人員來源渠道、來源方式的改革思路。「周強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改革試點有序推進,誰辦案誰負責的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初步形成,法官辦案積極性責任心增強,辦案質效提升,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及相關改革。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跟蹤問效,狠抓工作落實,確保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精準落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要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院,狠抓隊伍建設,以良好的紀律作風和公正高效的審判切實體現改革成果。周強強調,要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及相關改革,最大限度激發改革內生動力。
要按照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部署,抓緊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確保改革政策落實到位、改革紅利釋放充分、改革效果明顯提升。
要推動司法責任制正確實施,堅持問責與免責相結合,保護法官辦案積極性,要正確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系,確保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
(8)2014司法體制改革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簡稱「四五改革綱要」),
六、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法官為重心,全面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和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法院人員管理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
9. 2014年司法體制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保證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它最重要的制約、干擾因素有二:外部行政化、內部行政化。「法院、檢察院的人財物收歸省級管理」措施只是減弱了外部制約,也有可能實際中加劇司法的內部行政化,強化上下級法院之間的從屬關系。這樣一來,省級法院、檢察院對市縣兩級法院的垂直管理權,有形、無形中都會增加。因此,這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人們對中國現有的審級制度的擔憂:既然上級法院統管下級,上訴的意義是不是會消失?這種擔憂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確可能帶來現實的威脅。
10. 我國實行的法官員額制是什麼意思
我國實行的法官員額制的意思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版皮書表示,權建立法官員額制,就是要通過嚴格考核,選拔最優秀的法官進入員額,並為他們配備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確保法院85%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
(10)2014司法體制改革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以來,司法改革緊鑼密鼓,攻堅克難,統籌兼顧,扎實推進。
中共中央確定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貴州7個省市作為首批司法改革先行試點。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同意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重慶、雲南、寧夏開展推進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
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4項改革試點。這是繼去年7個試點省市後的第二批試點。會議要求試點地方要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試點實施方案,推動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