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楊宜勇司法網

楊宜勇司法網

發布時間: 2022-09-01 19:23:00

Ⅰ 2000年以來祖國取得的大成就

政治方面的成就:

1、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

2、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

3、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4、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5、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體育方面的成就:

1、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

2、男足實現歷史性突破,闖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

3、跳水從夢之隊時代到里約奧運會中國隊的金牌第一的超級夢之隊;

4、中國女排東山再起,兩奪世界冠軍,更奪得了里約奧運金牌。

科技方面的成就:

1、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眼鏡;

2、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3、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4、嫦娥工程,把飛船發射到月球;

5、天舟貨運飛船,為太空站提供補給;

6、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

7、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

8、探索一號深海科考探測器船,探尋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9、雪龍號極地考察船,31次赴南極,踏遍世界五大洋。

Ⅱ 楊宜勇的主要學術論文

《棚改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構建城鄉統籌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
《我國社會就業壓力與大學生就業難題的破解》
《Rezeption eines Sozialversicherungsmodells-Problemaufriss in Bezug auf die Wahl eines
Sozialversicherungsmodells in einem Entwicklungsland》
《中國收入分配理論與政策研究綜述》
《我國城市化進程與就業增長相關分析》
《加快失地農民社保體系建設》
《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及「十一五」時期的對策》
《The Urban and Rural Poor in China and their Income-earning Potential》
《瑞典和德國中等收入階層調查》
《當前就業形勢分析與建議》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一項戰略任務》
《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現狀、問題及其對策》
《解讀分配製度改革》
《執行新政策 要有新思路》
《以小企業發展拉動就業增長》
《社區服務業,潛力巨大的就業領域》
《從戰略高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
《積極應對勞動力市場新態勢》
《我國社區就業發展狀況調查》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新起點》
《堅持走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之路》
中國的就業形勢、問題及其對策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2011年 2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為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的評論文章,在分析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時認為,既有自然因素、歷史因素,又有市場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其中重要最重要的,要算從制度和政策來看,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和因素會引發或加劇收入分配問題,比如制度規則不完善、執行和監管不到位等都會影響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並進一步指出,在初次分配領域,如果改革和宏觀調控不到位,造成資源配置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就會影響正常的收入分配。如果沒有建立合理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勞動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就難以有效緩解收入差距擴大和分配不公問題。在再分配領域,如果稅收制度不健全、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就會造成收入分配調節不力。在第三次分配領域,如果相關機制不完善、社會氛圍不濃厚,就會影響其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附:《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斷推進,逐步將市場機制引入初次分配領域,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極大地激發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與此同時,收入分配領域也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如勞動者收入增長較慢,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等,引起人們強烈關注。分配問題解決不好,發展問題就不可能解決好,嚴重時還會因消費能力不足而使發展動力衰減,影響經濟發展;因貧富差距擴大而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現在正當其時。
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
造成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歷史因素,又有市場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
從自然條件來看,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比較大,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氣候良好,有些地方土地貧瘠、氣候惡劣。自然條件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自然條件差異是造成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不同的原因之一。
從歷史發展來看,一方面,不同發展階段對各個行業的發展需求不盡相同。總體來說,行業發展遵循著從低級的以自然資源開發和簡單勞動為主的行業向高級的資金密集、科技密集、人才密集行業發展的規律。不同行業發展快慢不同,其從業者收入水平就不同。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通過辛勤勞動先富起來;也有少數人鑽了體制機制還不完善、法律和制度還不健全的空子,通過不正當手段積累了財富。同時,在特定歷史發展階段對一些區域和行業實行的傾斜政策、城鄉二元結構、政府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三軌並行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合理和收入差距擴大。
從市場機制來看,一方面,由於人們所擁有的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存在差異,因而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必然會造成收入差距擴大。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使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參與市場競爭、參與收入分配,進而造成競爭環境的非公平性,從而引發收入差距,比如行政性壟斷、勞動力市場流動壁壘等。同時,資本的逐利本性尤其是投機行為也會強化財富的累積效應,拉大收入差距。應當看到,市場機制是配置資源的有效手段,市場機製作用下形成的收入差距能夠激勵人們積極奮斗,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但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會造成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公,並會形成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馬太效應」,需要進行調節和矯正。有鑒於此,我國目前應重點治理市場分配領域存在的不合理、不規范、不合法現象。
從制度和政策來看,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和因素會引發或加劇收入分配問題,比如制度規則不完善、執行和監管不到位等都會影響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這方面的問題是需要我們重點關注和避免的。具體來說,在初次分配領域,如果改革和宏觀調控不到位,造成資源配置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就會影響正常的收入分配;如果沒有建立合理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勞動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就難以有效緩解收入差距擴大和分配不公問題。在再分配領域,如果稅收制度不健全、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就會造成收入分配調節不力。在第三次分配領域,如果相關機制不完善、社會氛圍不濃厚,就會影響其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勢在必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先富群體快速擴大,社會各群體收入都有較大幅度提高,為先富幫後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一定基礎。但同時,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不公平感增強問題突出。當前,我國正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對於收入分配問題,過去解決可能不具備條件,再晚解決就可能錯失很多機會甚至導致問題積重難返。因此,現在解決正當其時、勢在必行。
收入差距過大影響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主要表現在影響居民消費能力,造成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增長主要靠「三駕馬車」即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來拉動。在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潛力。根據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人們越富有,消費傾向就越低。如果收入差距過大,就會嚴重弱化居民的消費能力。因為低收入階層雖然消費傾向高,但沒有消費能力;高收入階層雖然有消費能力,但消費傾向低,從而造成整個社會消費需求不足。消費不足,經濟增長就缺乏內生拉動力,就難以通過消費升級和消費熱點的形成拉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經濟發展。
收入差距過大影響社會長期和諧穩定發展。主要表現在引發社會公平問題,導致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突出,妨礙社會和諧穩定。收入分配失衡導致的社會情緒積累,容易使人們形成認識偏差,影響人們奮斗精神的發揮以及對共同富裕目標的認同。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過大,會導致社會階層分化,使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產生矛盾,引發社會沖突,甚至導致社會動盪和社會危機。因此,我們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快調整收入分配關系,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的「橄欖型」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問題涉及面廣,既是民生問題,又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既要調整既有利益格局,又要兼顧發展和穩定;既是分配領域的問題,又須行政、市場、立法司法等多方面配合,因而成為目前深化改革的熱點、難點和重點。
進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和調整力度
黨和政府對收入分配問題高度重視,近年來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調整分配關系、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初次分配領域,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引導企業職工工資合理增長。在再分配領域,全面取消農業稅,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面建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開展城鄉醫療、教育等社會救助;不斷健全公共財政體制,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規模;等等。其中,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標准、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將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等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提低」效果;重視改革發展教育事業、大力發展科技事業、鼓勵自主創新和自主創業、著力提升低收入者的素質和能力等,都是「擴中」的有效舉措;限制壟斷企業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則是「控高」的有效舉措之一。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指出,「十二五」期間,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作為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這些都為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指明了方向。當前,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應綜合運用三個條件:一是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健全,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具有較為雄厚的基礎;二是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分配不公問題具有強烈的社會共識,可以轉化為推動改革的勢能;三是我們可以發揮後發優勢,借鑒國際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努力做到別人「吃一塹」、我們「長多智」。
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政府應起到主導作用。具體來說,政府可以在以下幾方面著力:在初次分配領域,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以縮小行業收入差距;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統籌城鄉發展,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在再分配領域,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城鄉居民的轉移性收入;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在第三次分配領域,加大對慈善事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法律法規予以規范,通過稅收優惠予以鼓勵。
應當看到,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調整收入分配關系,不是一個文件、一個政策的出台就能解決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關系,國家、企業、居民的關系,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關系,高、中、低收入群體的關系,進而建立健全多層次的收入分配機制,加大收入分配關系調整力度。只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通過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Ⅲ 求民警學習十二五規劃心得

「五中全會對十二五的歷史時期的定位,『穩』、『准』、『全』」, 10月18日,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發布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研究員接受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電話專訪時表示。

楊宜勇表示,十七屆五中全會對「十二五」的歷史發展時期有一個定位,那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害時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未來的十二五時期仍然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總得來說,這個定位「穩」、「准」、「全」。

「穩」 五中全會對「十二五」未來五年歷史性階段的把握比較穩,穩了就不會盲動。五中全會強調,要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在發展速度上是用「較快」,淡化了經濟增長速度,而強調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要「好」,即經濟結構要取得重要的戰略性調整,社會建設要明顯加強,人民物質文化生活要明顯改善。

公報提出了兩個「加快」,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也就隱含著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同步這個意思。現在要害是那些低收入用戶的增長較難。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

楊宜勇認為,「十二五」時期,應該著力解決低收入用戶增長難的問題。公報提出,要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即十七大提過的,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無非就是政 府要怎麼讓稅、企業怎麼讓利,以確保居民收入提高的問題。提高勞動報酬的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規范最低工資的標准,建立一般職工工資增長的集體談判和協商機制。在未來五年,老百姓的收入要普遍增長,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要同步,要著力要提高這兩個比重,縮小收入差距,以讓社會和諧、平穩發展。

「准」 楊宜勇表示,「十二五」是一個需要瞻前顧後的時期,前面有」十一五」,強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後面是「十三五」,即要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將「十二五」定位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的基礎,還是比較現實的。這個定位很「准」。

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以平穩優先,防止大起大落。未來的經濟發展速度,應該在七上八下,也就是在7%-8%之間,因為要在2020年GDP翻兩番,經濟增長速度只要在6%左右就可以了,這樣,實現十七大提出來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可以達到了。

熱點內容
個人計程車外包面臨那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4 02:58:43 瀏覽:136
理化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14 02:44:36 瀏覽:560
濰坊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14 02:18:44 瀏覽:236
采礦權司法拍賣 發布:2025-01-14 02:10:24 瀏覽:637
合同法分類 發布:2025-01-14 01:13:24 瀏覽:533
理財代持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01:09:07 瀏覽:12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
政府出具證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3 23:49:18 瀏覽:957
法院馨華園 發布:2025-01-13 23:31:48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