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自然人

民法自然人

發布時間: 2020-12-26 00:03:49

1. 民法上只有自然人享有的權力有哪些

《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第一款: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回康權、答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第一百零九條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第一百一十二條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三條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第一百一十四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2. 民法通則中自然人包括

民法通則中自然人包括中國公民、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成年的中國公民、中國領域內的無國籍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2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條規定確認了自然人的民事主體地位,是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前提。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是我國法律確認的民事主體。

民法上的自然人首先是具有自然生物屬性的人,從出生開始就獲得了民事主體資格。藉助生殖輔助技術出生的人(如「試管嬰兒」),也同樣屬於自然人。同時,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還需要法律的承認。

近代以來的民法,承認自然人為當然的民事主體,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得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自然人包括本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2)民法自然人擴展閱讀:

自然人的分類: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在法律上能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為的人。通常以精神健全的成年人為有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第17條、18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成年人年齡標准既要考慮人不同年齡的身心發育情況,也要考慮社會的接受度等各方面因素。以十八周歲作為成年人年齡標准綜合考量了我國國民的生理情況、社會環境等因素。

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能為有效法律行為的人。他們不能因其所為法律行為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一般包括:幼年人;不能獨立處理自己事務,經法院宣告為喪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

《民法總則》第20條、第21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八周歲以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3、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只有部分行為能力的人。

《民法總則》第19條、第21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3. 法律上說的「自然人」是什麼意思

自然人指:自然狀態下出生的人。

自然人(natural person) 即生物學意義上的人,是基於出生而取得民事主體資專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自屬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都是民事主體。

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自然人是在自然狀態之下而作為民事主體存在的人,代表著人格,代表其有權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

(3)民法自然人擴展閱讀:

法律特徵:

自然人主體資格具有廣泛性,即任何人都要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不論其是否願意,都要受到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自然人也具有主體資格的平等,民法上的平等是機會平等,而不是實質平等。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民事權利,有平等的民事義務。

自然人的住所:

自然人的住所,就是一個公民長期居住和生活並進行民事活動的中心地點,住所與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消滅有著密切的聯系。

居所是自然人臨時居住的地方。身份證與戶籍具有同樣的法律意義,都是證明公民民事身份的文件,在我國,一個人只能有一個住所即戶籍所在地;當其離開住所而長期居住的地方,稱之為經常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的最後連續居住時間必須是一年以上,住院治療的除外。

4. 自然人享有哪些民事權利

一、人身權

人身權又稱非財產權利,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的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一)人格權

人格權是社會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種基礎性權利。人格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人身自由權、婚姻自由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榮譽權。

1、生命權:自然人主體依法享有生命的權利。

2、健康權:自然人主體依法享有健康的權利。

3、身體權:自然人主體依法享有自己的身體的權利。

4、人身自由權:是權利主體在法律范圍內自主支配行動的權利。

5、婚姻自主權:當事人依法決定締結或解除婚姻的權利。

6、姓名權:自然人以文字元號區別於他人的權利。

7、名稱權: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的權利。

8、肖像權:肖像人支配自己的人身要素肖像的權利。

9、名譽權:權利主體依賴自己的名譽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

10、隱私權:自然人享有私人信息的權利。

11、榮譽權:榮譽公民、榮譽法人享有榮譽的權利。

(二)身份權

身份權是指公民因特定身份而產生的民事權利。也是人身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身份權包括:配偶權、親權、親屬權。

1、配偶權:婚姻一方作為配偶而享有的權利。

2、親權: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身份權。

3、親屬權:權利人相當於親屬而享有的權利。

二、財產權

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和知識產權。

(一)物權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1、所有權: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用益物權: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3、擔保物權: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債權

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債權包括:合同之債、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之債、侵權行為之債。

1、合同之債:依據有效合同(契約)所產生的債。(民法中的「債」,不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借債」之意,而是民事主體之間因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一方(多方)為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一方(多方)為債務人。下同)

2、無因管理之債:無因管理(沒有法律規定或約定的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人,要求受益人返還因無因管理而支出的費用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

3、不當得利之債:因債務人的不當得利(沒有法律上的根據而取得利益)而引起的債權債務關系。

4、侵權行為之債:因侵權行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三)繼承權

繼承權是根據法律規定或者死者生前所立有效遺囑指定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

(四)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著作權中也有人身權的成份)

1、商標權:商標權人對其注冊商標依照法律規定所享有的權利。

2、專利權:發明創造人對其依法授予專利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所享有的權利。

3、著作權: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作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分為哪三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5)民法自然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年滿8周歲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未滿八周歲的兒童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同時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對於精神病人,依其精神狀況,經過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通過特別程序進行宣告其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實施民事行為,只能由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但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利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及報酬的行為有效。

6. 根據《民法總則》,自然人享有哪些人格權

自然人享來有生命權、源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6)民法自然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7. 自然人是什麼意思

自然人(natural person) 即生物學意義上的人,是基於出生而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自然人與法人都是民事主體。

自然人主體資格具有廣泛性,即任何人都要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不論其是否願意,都要受到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自然人也具有主體資格的平等,民法上的平等是機會平等,而不是實質平等。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民事權利,有平等的民事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7)民法自然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同時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只有部分行為能力的人。公民已達到一定年齡而未達法定成年年齡,或者公民雖達法定成年年齡但患有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不能獨立進行全部民事活動,只能進行部分民事活動的能力。上述兩種人,統稱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自然人的住所,就是一個公民長期居住和生活並進行民事活動的中心地點,住所與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消滅有著密切的聯系。居所是自然人臨時居住的地方。 身份證與 戶籍具有同樣的 法律意義,都是證明公民民事身份的文件,在我國,一個人只能有一個住所即戶籍所在地;當其離開住所而長期居住的地方,稱之為經常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的最後連續居住時間必須是一年以上,住院治療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該法還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熱點內容
新刑事訴訟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2-12 01:42:00 瀏覽:538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
2018年新婚姻法視頻 發布:2025-02-11 23:00:34 瀏覽:421
不動產證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11 22:38:33 瀏覽:101
葉仙兒道德 發布:2025-02-11 22:38:21 瀏覽:892
民法總論案例選評 發布:2025-02-11 22:27:24 瀏覽:768
刑事訴訟法龍宗智 發布:2025-02-11 21:24:59 瀏覽:289
刑法同業競 發布:2025-02-11 21:19:32 瀏覽:995
後勤領導幹部學習准則條例心得 發布:2025-02-11 21:03:29 瀏覽:639
注冊公司後法律條文 發布:2025-02-11 20:02:13 瀏覽: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