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額

民法總額

發布時間: 2020-12-26 00:49:20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關系

《民法通則》規定了民法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而於2017年3月份通過的《民法總則》基本上吸收了《民法通則》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定,同時做了補充、完善和發展。

在效力方面,《民法總則》通過後,並沒有廢止《民法通則》的效力。二者是一種並行適用的關系,但是在二者規定不一致的情況下,應適用《民法總則》。

例如: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根據新法優於舊法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有關規定。

(1)民法總額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15日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加強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進一步明確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為民法典各分編和民商事特別法律具體規定民事權利提供依據。

民法總則通過後,現行民法通則規定的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還需要在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時作進一步統籌,系統整合。民法總則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民法總則表決通過,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將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② 關於民法最高額保證合同的問題

在最高額保證合同中,保證期間雖然從性質上也是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責內任期間,但其存在容兩個期間:保證人應對一系列債權承擔責任的范圍期間;在不特定債權額確定之後,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期間。
舉例來說:甲企業與乙銀行達成協議,未來3年內乙銀行每月貸給甲企業1000萬元,總額不超過3.6億。丙企業以高級大酒店一座提供抵押並登記。2年半後甲企業停止貸款,總共欠乙銀行3億,到期不能清償,此時丙企業承擔的保證債權實際上為3億,其所擔保的最高額債權還有0.6億余額。如果甲企業最後的三個月又從乙銀行貸7000萬元,則丙企業僅就其中6000萬仍承擔保證責任。這6000萬便是最高額保證中的保證債權余額,即你所問的債權余額。即甲在期間內可能貸3.6億,也可能貸3億,如果貸的是3億,則3.6-3=0.6,那麼丙仍然要對在剩餘期間內甲向乙銀行貸的數額就其剩下的0.6億承擔保證責任。

③ 民事訴訟問題: 事件經過,客戶分三次給八千元,待可以算總帳出總額...

相當於客戶有兩套付款憑證,一個是分三次支付8000元,一個是你們給開的明細單。1,看兩內套文件是不是容都能體現出客戶付款了,逐字推敲;你們開那張單內容很重要;2,你們是否簽合同了?客戶付款依據是什麼?3,是否開發票、收據了?說明原因。4、你們銷售的是什麼?商品還是服務?有沒有銷貨單?對方收到多少貨物。5、雙方是單位的話,可以查查帳。看對方帳上付款是多少。6、你們准備充分以後,就是客戶去解釋了,為何對沒收到貨物的付款等等。總之,比較麻煩,你們要重視。

④ 手機違約金百分之5是按手機總金額計算嗎

違約金可分為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法定違約金是指在一些法規(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農副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等)中,明文規定的違約金比例;約定違約金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約定的違約金比例。如果合同中只對違約金做了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具體約定違約金的比例或數額,並且有關條例也沒有明確規定違約金比例的,則可按《民法通則》及《經濟合同法》中關於承擔違約金責任的一般原則執行。如果合同中沒有規定違約金的條款,但只要由於違約造成了對方的損失,違約方就應向對方支付賠償金。該賠償金的數額,可按照簽訂合同時有效的有關條例的規定執行,有關條例對違約金比例未作規定,而違約又未給對方造成損失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處理。以下著重談談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的確定和適用。法定違約金 合同對違約金作了原則性規定,且有關條例規定了違約金比例,適用法定違約金。在此情況下,由於合同的內容、違約的性質、程度的不同,確定違約金的方法與數額也有所不同。第一,有關條例明確規定了違約金比例的,即可按該比例直接計算出違約金的數額。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第35條第5項規定,逾期交貨的,應比照中國人民銀行有關延期付款的規定,按逾期交貨總值計算,向需方償付逾期交貨的違約金。這里明確規定了延期交貨的違約金比例為每日萬分之三。再如,《如工承攬合同條例》第21條第4項規定,逾期交付定作物,應當按照合同規定,向定作方償付違約金。以酬金計算的,每逾期一天,按逾期交付部分的酬金總額的千分之一償付違約金。由此可見,延期履行合同的法定違約金的計算標準是固定的。各種滯期費、滯納金等適用如上規定。第二,有關法規只規定了違約金一定比例范圍。這需要通過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或合同仲裁機關確定一定的比率,才能計算出違約金的數額。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第35條第1項規定,供方不能交貨的,應向需方償付違約金。通用產品的違約金為不能交貨部分貨款總值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一般來講,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法定違約金為一定的比例范圍。約定違約金 由於約定違約金的比例法律無明文規定,有的同志認為約定違約金的數額不能超過法定違約金,超過的就是無效。實踐中也常常遇到約定違約金過高的問題。究竟應如何確定約定違約金的比例,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看法。筆者認為,約定違約金的最高限額為違約部分的貨款或酬金的總額。這里既包括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違約金,也包括延期履行合同的各種違約金。從法律上講,《民法通則》第122條第2項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該法條對約定違約金的數額未作限制,允許當事人用約定違約金來彌補某些法定違約金過低的缺陷。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規定通用產品的法定違約金的比例只是違約部分貨款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這就使一些不法商人有可乘之機,如供貨方在因市場行情變化使自己產品變為緊俏時,可能徑行違反合同不供貨,即使按最高數額支付違約金,仍大有利可圖。這顯然不處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穩定,不利於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法律規定當事人通過協商,在法定違約金之上議定約定違約金是完全必要的。通過較高的約定違約金可以起到預防違約的積極作用。但這樣的約定也不是無限制的,根據《民法通則》的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以及司法實踐中的慣例,將約定違約金的數額限制在違約部分的貨款總額或酬金總額之下較為適宜。但如果有關條例對違約金數額有特別規定的,應按特別規定辦。如《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19條第1項規定,違約金數額由雙方商訂,同等對待,一般最高不應超過違約金部分運量應計運費的10%。對此,約定違約金的最高比例也應為違約部分運量應計運費的10%。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對違約金最高數額的限制,不同於違約方對另一方的實際損失所做的賠償。《民法通則》第122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相當於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如一份購銷合同的貨款總值為5萬元,違約金為1萬元。如果由於供方未履行合同,使需方受到了6萬元的經濟損失。對此,違約的供方除支付1萬元的違約金外,還應賠償5萬元的經濟損失。在司法實踐中,對具體合同的違約金條款進行認定時,應首先看其是否符合訂立經濟合同的一般原則性規定。即要看其是否有顯失公平、是否有脅迫或欺詐等情況的存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與通則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如下:

1、范圍不同

《民法通則》不僅涵蓋了《民法總則》的部分,還規定了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大量原本屬於民法分則的內容。也就是總則屬於通則的一部分。

2、制定時間不同

《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號頒布,1987年1月1號開始施行的.

《民法總則》制定於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3、背景不同

《民法通則》的背景:改革開放初期。

《民法總則》的背景:經濟建設仍是核心任務之一,但更加重視人文關懷。

4、內容不同

許多勃興於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內容在《民法總則》中,沒能規定在《民法通則》中,如環境權、公司股東權等。

(5)民法總額擴展閱讀

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准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蘊含著民法調控社會生活所欲實現的目標,所欲達致的理想,是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經濟法的特徵。它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制度和規范的基礎。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

民事主體所進行的各項民事活動,不僅要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還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在現行法上對於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欠缺相應的民法規范進行調整時,民事主體應 依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進行民事活動。

3、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對民事法律、法規進行解釋的基本依據。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須對所應適用的法律條文進行解釋,以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確定特定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時,如有兩種相反的含義,應採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含義。

無論採用何種解釋方法,其解釋結果均不能違反民法基本原則。如果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在現行法上未能獲得據以作出裁判的依據,這就表明在現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時,法院應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進行法律漏洞的補充。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解釋、研究民法的出發點。

學者在對民法進行解釋、研究時,應以民法的基本原則作為出發點,無論何種學說,違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不是妥當的學說。

⑥ 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定金數額不應當超過合同總額的()。

定金數額不應當超過合同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但這不是由合同法規定的,而是由擔保法版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權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九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九十條 定金應當以書面形式約定。當事人在定金合同中應當約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第九十一條 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

(6)民法總額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條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熱點內容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築 發布:2025-02-12 05:01:07 瀏覽:869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
婚姻法離婚後再婚 發布:2025-02-12 02:40:30 瀏覽:995
國家制度民法典的意義 發布:2025-02-12 02:36:04 瀏覽:47
新婚姻法財產分割案例 發布:2025-02-12 02:25:21 瀏覽: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