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白銀案司法

白銀案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9-04 16:37:38

1. 《誰是兇手》白銀案改編是什麼

《誰是兇手》改編自真實「白銀案」原型。

白銀案一般指白銀市連環殺人案。甘肅省白銀市連環殺人案,是指從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間,在中國甘肅省白銀市有11名女性慘遭入室殺害的案件,部分受害人曾遭受性侵害。兇手專挑年輕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殘忍,極具隱蔽性,造成巨大的社會恐慌。2004年,白銀市警方向外界公布詳細案情,並懸賞20萬人民幣,希望能夠取得線索。

播出成績

《誰是兇手》於2021年12月5日播出,12月20日會員收官,它由幾個單元案件串聯而成,節奏感較強,是標準的懸疑類型劇,短短16集,就取得了愛奇藝實時熱度突破8700的好成績,創下迷霧劇場史上的最高紀錄。

國外播放

2022年2月,愛奇藝與韓國CNTV電視台達成合作,迷霧劇場《誰是兇手》預計將於3月正式登陸韓國,以台網雙播的形式播出。同時,日本當地發行商也已經購入《誰是兇手》播出版權,預計將於2022年在日本地區發行。此前,該劇已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主流電視台播出。

2. 白銀殺人案宣判了嗎

2017年7月來18日至19日,甘肅省源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在白銀市白銀區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對被告人高承勇故意殺人、強奸、搶劫、侮辱屍體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案,一審不公開開庭審理。因本案涉及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不公開開庭審理。

庭審持續了二天。合議庭鑒於案情重大、疑難、復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七十八條第三款之規定,宣布休庭,擇日定期公開開庭宣判。

3. 白銀案件始末是什麼

白銀案偵破始末:

1、1988年首案後,白銀公安部門調集警力,對案發地原始范圍內所有15歲至30歲的男性,白銀區有前科、流氓劣跡的人員逐一進行了摸底審查。

2、1998年,甘肅省公安廳協調專家會診,刻畫嫌疑人體貌特徵。專案組依據作案手段和指紋比對,將多起殺人案並案進行偵查。

3、相關年齡范圍內男性幾乎排查一遍,專案組分析犯罪嫌疑人可能在作案前以公廁為藏身地「踩點」,對六案現場平房區的公廁分布繪製成圖,派警力全天候蹲守。

4、2001年8月,公安部將該案定為部督案件,在以後的幾年中,擴大外延排查區域,對白銀市三縣兩區、多個系統單位及蘭州市榆中、皋蘭兩縣等符合年齡段的男性開展新一輪專案排查。

5、2015年下半年,隨著DNA技術發展,犯罪嫌疑人高承勇的一名親屬因違法犯罪被採集到血樣,比對DNA發現白銀系列兇殺案嫌犯線索。

6、2016年8月26日,民警在白銀市工業學校一小賣部內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拍攝電影

2016年9月,公安部金盾影視宣布與北京環球藝動影業簽約,共同開發攝制以此為題材的影片。而環球藝動影業背後的股東正是陸川導演。

公安部金盾影視此次只是披露了將攜手導演陸川的電影公司將「白銀案」改編電影這一消息,至於將從何種角度切入案件,核心主創和主演是誰等關鍵信息均未發布。

陸川工作室的工作人員楊女士核實了該消息的真實性,但是對於項目的其他信息回答說剛剛進入研發階段,現階段沒有可以分享的信息,可見該項目真正面世還有漫長歷程。

4. 如何看待「白銀連環殺人案」被告人高承勇被判死刑

沒有任何意外,高承勇犯故意殺人罪、強奸罪、搶劫罪、侮辱屍體罪被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雖然這只是一審判決,最終定讞還需最高法核准,但此案的結局已經明朗。
這次判決距離高承勇被抓捕歸案,已經過去了一年半;距離高承勇第一次強奸殺人,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年。1988年至2002年,甘肅白銀市和內蒙古包頭市接連發生11起強奸殘害女性系列殺人案,導致11名女性被害,受害人中還包括一名8歲的女孩。該案於2001年8月被列為公安部部督案件。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高承勇最終沒能逃脫法律的制裁。而這份遲來的判決,也終可告慰那些死去的無辜亡魂和生活在陰影之中的破碎家庭。
「白銀案」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最為重大的命案之一。盡管如此,司法機關依然較好的保障了高承勇的合法訴訟權利。媒體報道,白銀市檢察院關於此案的審結報告長達6萬余字,發問提綱4萬余字,舉證質證提綱6萬余字。通過當庭採用多媒體示證系統進行示證,藉助谷歌地圖、實景照片使整個案發過程得以直觀還原。在扎實、充分的證據面前,高承勇承認了自己的所有犯罪事實。
近年來,媒體報道較多的是因「命案必破」所導致的冤假錯案。與此同時,諸多「世紀命案」長期沒有偵破並未引起足夠重視。「命案必破」固然違背認識規律,但如果矯枉過正,認為「命案可以不破」則走向了另一個錯誤的極端。犯罪分子行凶殺人,長期逍遙法外不僅嚴重危及公共安全,而且對於死去的被害人及其家屬也是嚴重不公。因此對未破的命案絕對不能輕言放棄,必須在堅持程序正義和證據標準的前提下,窮盡一切可能去緝捕真凶。
從偵查的角度,偵破殺人案件確實有一定難度。原因在於,被害人已經死去,無法張口說話。如果兇手具備反偵查能力,沒有在現場留下指紋、足印、血跡或者私人物品,那麼在沒有目擊證人或者現場監控的情況下,除非兇手自己親口承認,否則很難形成完整的證據鏈。過去許多殺人冤案就是因為偵查機關收集不到足夠證據,才通過刑訊逼供等方式去獲取口供。為了避免過去冤假錯案的教訓重演,同時更為了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權,現如今偵破命案越來越多的依靠科技手段和客觀證據,讓客觀證據代替犯罪嫌疑人口供站出來說明案情事實。
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偵破案件的成功典範。盡管當年在案發現場曾提取到高承勇的指紋和DNA,但囿於當時落後的技術,案件遲遲未有進展。後來,白銀警方開始建立Y-STR資料庫,其原理是同一父系的所有男性個體都具有同源的Y染色體。高承勇一位堂叔的DNA因行賄被錄入資料庫,警方將它與當年命案現場留下的痕跡相比對,發現白銀市城河村高氏家族有作案嫌疑,遂挨個錄入指紋。經比對,警方發現高承勇的指紋和命案現場指紋高度吻合,從而很快鎖定真凶。正是因為偵破技術的進步,才讓殘害11條人命的殺人狂魔最終伏法。
當下,藉助科技手段偵查和打擊犯罪已是世界趨勢。在我國,新一代的居民身份證普遍實行指紋錄入,將有助於建立起全國范圍的指紋庫系統。日益普及的DNA及微生物鑒定、移動終端定位系統,特別是越來越強大的人臉識別系統配合越來越密集的監控探頭,都會讓犯罪分子更加插翅難飛。高承勇的落網看似偶然,其實背後蘊藏著深刻的必然。
據媒體報道,公安機關為偵破此案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白銀市公安局先後曾對比至少10萬枚指紋,公安部多次組織專家進行論證。此案的宣判,不僅告慰了被害人及其家屬,而且也讓公眾對社會治安、對公平法治多了一份信心。

5. 誰是真凶真實案件改編

故事是真實事件改編的,也就是轟動全國的白銀案。白銀案橫跨了28年,時間之長,也註定了破案之難。

兇手共殺害11名年輕女子,因為他對作案對象的選擇非常隨機,因此直到2016年案件才告破,兇手被抓時在白銀市工業學校一小賣部內當老闆,是周圍人眼裡的老實人。

雖然《誰是兇手》對原型案件進行了大量的改編,無論從兇手的殺人動機還是作案手段上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粉飾,但是兇手還是有很多共性的。

在過去的十年裡,海舟市連續發生了五起謀殺案。兇手的犯罪手段極其殘忍,犯罪時間不規律,現場也沒有留下任何有用的證據和線索。

真相塵封16年後,趙麗穎飾演的沈宇、小楊飾演的冷小兵、董子健飾演的夏木等與懸案密不可分的人,隨著案件線索的緩慢推進,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6. 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偵破始末,兇手惡貫滿盈,後來怎樣了

我們都想知道惡魔的孩子現在都在幹嘛?

7. 「白銀案」告破!如何通過DNA技術識別一個人

有一部英國拍攝的影片讓我看了感到驚喜,這就是根據英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影片《兇手密碼》。影片描述的是DNA第一次被用於處理司法案件的故事,當時是1985年,在英國,當時一名移民兒童的身世受到懷疑,藉助DNA技術確認了他的身份,使母子免予被人為分隔的命運。影片重點敘述了DNA在刑事案件的首次應用,那是在1986年,當時在英格蘭由於這項技術的應用使一個供認有罪的男子被發現是無辜的,並使真凶浮出水面。

令人嘆為觀止的DNA指紋術在司法案件的應用

影片《兇手密碼》細致再現了英國應用DNA技術的一起真實的刑事案件(影片將部分當事人的真實姓名隱去):1983年12月22日早晨7時20分,15歲的琳達·曼寧的屍體被人在通往一家精神病院的路邊草叢里發現。她腰部以下身體裸露,據了解是前天晚上去看朋友的路上被扼死的,死後還被人強暴過。從屍體里提取的精液表明兇手分泌遺傳基因是A型帶有高濃度磷酸葡萄糖變位酶(ICM)的H酶,這樣的人在成人男子中只佔10%。調查首先在附近一家精神病機構卡頓·海斯醫院展開,但排查以失敗告終,後來警察才發現他們實際上詢問過那個兇手,但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就是兇手。1986年7月5日下午,另一個受害者道恩·阿什沃思失蹤了,她也是15歲, 是恩德比學校的學生。兩天之後,在發現琳達·曼寧屍體的地方發現了阿什沃思的屍體,她被人撕成碎片,現場令人毛骨悚然。精液檢驗的結果表明,琳達·曼寧和道恩·阿什沃思死於同一人之手。道恩·阿什沃思遇害後,卡頓·海斯醫院的一個廚房勤雜工理查德·巴克蘭受到懷疑。理查德·巴克蘭頭腦簡單,身體早熟,樣子有點呆傻,有時躲在黑暗處突然跳出來嚇唬婦女和年輕姑娘,因此名聲很壞,當時警察排除了對他的懷疑。1986年夏天,警方將其帶到警署,對他進行訊問。經過兩天雜亂無章和自相矛盾的供述,最終他在供詞上簽了字,承認自己殺了道恩·阿什沃思。不過,經過血液檢驗,他不屬於攜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H酶分泌基因為A型的人。1986年11月21日,萊斯特機構的研究人員阿里·傑弗雷博士,從兇手的精液里提取DNA,然後將它與那個廚房勤雜工的血液樣品相比照。他得出結論:理查德·巴克蘭是無辜的。沮喪的警方隨後想到一個大海撈針的辦法,打算對當地男子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測試。1987年初,警察決定請該地區16歲到34歲的年輕男子獻出血樣和唾液,經過化驗,屬於A/PGM1+分泌者血型的樣本則被送往內政部法庭技術室進行DNA檢測。從1981年1月到9月,有4583名男子接受了檢測,但警方沒有獲得成功。1987年8月1日那天,4個麵包店的工人聚集在萊斯特酒吧喝酒,其中一個人談到一個名叫科林·皮奇福克(Colin Pitchfork)的雇員曾經威脅他去做血液測試,生性害羞、性格軟弱的他用偽造的證件,以科林·皮奇福克的名義抽取了血液樣品;另一個男子也提到,皮奇福克曾經答應如果他願意做替身去接受測試給他200英鎊(合300美元),但他拒絕了。皮奇福克解釋說,他因為曾被指控有不體面的暴露害怕去做測試,擔心警方跟他過不去。有一個女人坐在一張桌子旁聽到這個消息後,到警方報案。1987年9月19日,27歲的科林·皮奇福克在小托倫被捕。警方的計算機資料顯示皮奇福克有「露陰癖」,而且曾經去過那家精神病院看過門診。警方拘捕皮奇福克後檢測了他的血樣,他的血樣被送到傑弗雷的實驗室,DNA檢測結果表明,他正是強奸並謀殺琳達·曼寧和道恩·阿什沃思的兇手。1988年1月22日,科林·皮奇福克被裁決有罪並被判終身監禁。

這部影片揭示:DNA技術在確認真正的罪犯和發現無辜者方面發揮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作用,許多成功的案例對人們運用這一技術起到了鼓舞作用。在《兇手密碼》這部影片中, DNA技術洗刷了一個人的犯罪嫌疑,特別是當這個人的犯罪嫌疑由其有罪的供述而得到強化時,它的意義就更加顯著了。一個被告人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違心承認自己的犯罪(如本案中的巴克蘭,他明顯是一個怯懦者),如果沒有DNA技術幫了大忙,很有可能被錯誤定罪。因此,美國「一些州已經頒布法律要求定罪後進行DNA檢測,並且一些州已經擴充或廢止了對DNA證據在哪些地方適用進行限制的法令,其他一些州也正在立法過程中」。

精確的DNA技術也會出現應用錯誤

在我國,古時進行確認個人身份依靠的是滴血驗子的老法子,這種方法並不是靠得住的方法,但在我國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卻成為司法中進行人身識別的常用方法。紀昀《閱微草堂筆記》雲:「按陳業滴血,見《汝南先賢傳》,則自漢已有此說。」即使在古時,亦已認識到滴血之法不是可靠的辦法。紀昀轉述諸老吏的說法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論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凍使極冷;或夏月以鹽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雖至親亦不合。故滴血不足為信讞。」由於個人人身識別在許多案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鑒定錯了,案件的認定和處理就很有可能跟著一起錯。

在當代,個人識別依靠DNA檢測,DNA鑒定技術(又稱DNA指紋術)是公認的較為精確的技術,在個人識別方面被認為無可爭議。有人稱DNA的發現是科學上里程碑式的發現,在科學史上是世紀性標志。DNA在刑事司法中的應用也是革命性的。美國哲學教授蘇珊·哈克就美國刑事司法中該技術的應用評價說:「當半個世紀前DNA首次被鑒定為基因物質時,誰能夠想像到,DNA分析現在會在刑事司法審判系統以及公眾對法律的理解中扮演這種角色呢?即使是20年前,法庭科學家僅僅能夠斷定一個血樣是否是人的或動物的、雄性的或雌性的,並且,如果是人的,那麼是哪種血型——在美國人中,擁有最少見血型的人有3%,血型最普通的佔43%。DNA分析已經使得更加精確的鑒定成為可能(據稱,美國聯邦調查局實驗室推測,將萊溫斯基裙子上的污跡與柯林頓的精液隨機匹配的可能性有7.87萬億分之一)。美國於1986年將其首次引入刑事案件,它將司法審判公正的威力變得相當驚人,截至2002年春,DNA檢測使得超過100名的囚犯被證明無罪,包括相當數量的死囚區的囚犯在內。」

不過,執法人員和司法人員對於自己的認識能力抱有足夠的警惕的同時,對於科學技術手段形成的鑒定意見也不能不加警惕的照單全收。DNA鑒定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STR分型,就是平時所稱DNA檢驗,能夠對人進行個體識別,進行同一認定;二是線粒體DNA測序,不能同一認定,可用於否定,不可用於肯定。不了解DNA檢測的基本知識,就有可能在采擇證據時有所失誤。更為致命的是,DNA技術雖為較為精確的技術,但鑒定人員缺乏責任心,鑒定工作缺乏精確性,甚至迎合性地為委託方提供其期待的意見,再精確的技術也不能必然保證有精確的結論。在美國,1989年卡斯特羅案件中威爾瑪·龐塞與其兩歲幼女雙雙被刺死,嫌疑人卡斯特羅被捕,警察在他的手錶上發現了血漬,該血漬的DNA圖譜顯示與被害人的相符,不過,此案在預審中發現許多實驗過程的錯誤:未進行種屬實驗,額外的譜帶未被報告,對女兒的檢測結果顯示了額外的未被報告的譜帶,受到污染的探針被重復使用卻沒有被記錄,相互差距高於標准偏差三倍的譜帶仍被標為匹配,未按照規定進行盲測,沒有使用陰性對照或沒有記錄對照樣品來源。這些因素造成DNA證據失去證據能力。

在我國,也發現多起DNA檢測錯誤,引起社會廣泛矚目的河北李久明、山西嶽兔元案件的DNA鑒定皆有失誤。還有其他一些不如這些案件知名的案件,也已經發現存在DNA鑒定的錯誤。例如新疆曾經發生一起離奇案件:2004年7月13日,雷香國失蹤,雷香國的家人向當地派出所報警,後又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7月24日中午,雷香國的姐姐雷紅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來電說哈拉玉宮鄉的一條水渠里發現了一具男屍,由於沒人報案和認領,已經埋掉,死者外形與報紙刊登的照片相像。雷紅立即與庫爾勒市公安局聯系,前去辨認屍體。那具屍體在水中浸泡變形,埋入地下後又渾身是土,挖出來已難以辨認,雷香國的父親雷伍富見到屍體後感到發型確實很像,但很難確定是否是其兒子。當晚警方對屍體進行解剖,庫爾勒市公安局還通知雷伍富抽血,以便對無名屍體進行DNA鑒定。2004年8月24日,庫爾勒市公安局下達的《鑒定結論通知書》稱「有關人員對無名屍體與雷伍富血樣,進行了DNA及無名屍體胃內容物鑒定,鑒定結論是無名屍體與雷伍富有血緣關系,累積親權概率為99%,無名屍體胃內無有毒物質」。8月30日,雷伍富正式接到庫爾勒市公安局的《鑒定結論通知書》,結論是「溺水死亡」。但警方並沒有得出雷香國是否他殺的結論。2004年9月3日,巴州公安局刑偵支隊在法醫再次檢驗後,出具《死亡證明》和《火化證明》,屍體被火化。雷紅懷疑弟弟的死跟一個叫苗苗的女人有關系,並提出疑問「我弟弟不會游泳,怎麼會溺水死亡呢?」從雷香國手機通話記錄中,雷紅發現雷香國出事當晚確實找過苗苗,此後再沒人見過他。雷紅向庫爾勒市公安局遞交一份材料,請求警方調查。2004年9月19日,苗苗在烏魯木齊市整容,准備與其母外逃,被庫爾勒市公安局抓獲。苗苗的父親在青海省格爾木市也被抓獲。令警方大跌眼鏡的是,苗苗不僅交代了殺害雷香國的事實,還說出埋屍地點。2004年10月9日,警方在庫尉公路一處戈壁灘挖出屍體,通知雷伍富前去抽血采樣,雷香國的母親也被采了血樣。雷伍富和雷紅還參加了死者衣物辨認,確認白色T恤、黑色褲子、黑色皮鞋,都是雷香國那天出門所穿,另外,雷香國的一根帶玉的紅繩也在。2005年1月6日,庫爾勒市公安局下達《鑒定結論通知書》,結論是「雷香國屍體與其母施昌會的mtDNAHV區鹼基序列一致」。鑒定結論認定這具屍體是雷香國,從而否認以前那具男屍是雷香國。為何兩具屍體被鑒定為同一個人?庫爾勒市公安局聲稱是機器故障,後來又說是樣品受到了污染。

為什麼會出現DNA檢測的錯誤

原因是技術方法本身是可錯的,蘇珊·哈克提醒說:「警察以及實驗室,都是可錯的。例如,有時樣本並不是被盲目呈現的,而是以一種期望得到肯定性證明的方式被提呈的。而且,DNA分析排除嫌疑人比識別犯罪人有更大的確定性,識別後者有時需要關於參考類別的機警假設。因此,我們幾乎不奇怪於DNA證據不但是一種強大有力的證明無罪和鑒定有罪的工具,而且也具有非常令人迷惑的可能性(正如辛普森告訴我們大家的)。」DNA技術的可錯性再加上其他因素,幾乎不可避免地發生錯誤,這些因素主要有三個:

一是檢材受到污染。由於對檢材保管疏忽大意,依據受到污染的檢材進行檢測就難免偏離事實真相,形成檢測結果的錯誤。蘇珊·哈克指出:「假定檢測是被嚴格進行的,一個無辜的被告人將不會與犯罪人有相同的DNA,但一個更低的卻不容忽視的可能性就是實驗室犯了錯誤或者樣品被污染了。」

二是檢測人員提供迎合性鑒定意見,DNA檢測和其他鑒定一樣,鑒定人員應當以科學態度為之,不能「友情鑒定」,但鑒定人員屬於指派機關或者與指派機關屬於同一系統的同體意識和長期接受同一委託單位的固定客戶關系,會使個別鑒定機構及其人員喪失科學精神,從而提供迎合委託方或者指派者意願的鑒定意見。不幸的是,鑒定人員不恪守客觀原因的現象並非個別,檢測室成為炮製證據的場所也非止一家,當鑒定人員不再固有科學精神的時候,「科學證據」也就不再科學。

三是人為疏失。2003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國際法庭DNA證據研討會上,有專家坦言:我國一些地區的公安司法機關,在DNA鑒定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使安全有效使用這項技術受到限制。DNA技術雖然具有高度精確性,但其本身並不能自動轉化為客觀證據,需要由鑒定人進行采樣、實驗、對比、分析及數據解釋,然後才能得出結果。上述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降低DNA證據的准確性,造成DNA證據不但無助於確認真相,反而會導致錯案發生。此外,有人故意布局來迷惑辦案人員,誘使其得出錯誤結論。更令人擔憂的是,已經發生有人利用DNA技術為自己脫罪,在美國密爾沃基市,安東寧·特納被指控犯強奸罪,正在羈押中等待審判,就在其羈押期間,獄外發生另一起謀殺案。警方搜集到的證據證明這兩起案件的實物證據的DNA圖譜完全相同。似乎證明安東寧·特納是無辜的。後來查明,安東寧·特納將精液樣本投送出監,其親屬花了50美元收買一個女子,讓她聲稱被強奸且白日多人圍奸,安東寧·特納試圖用這種方法誤導偵查人員,為自己贏得無罪判決。DNA既可轉移來為自己脫罪,也可轉移用來陷害他人,無心造成的轉移也會使無辜的人陷入訟累,辦案人員若缺乏明察,盲從DNA鑒定意見,就可能造成冤枉無辜或者放縱罪犯的結果。

由於擔心陪審團會被誤導,一位加拿大法官「不允許DNA專家去證明隨機匹配的可能性——害怕陪審團將會根據這種可能性簡單地認為被告人是有罪的而不是將之與其他證據一同考慮」。但是,更多的人對DNA證據抱有一種不加警惕的迷信態度。在我國,直到現在,警告DNA鑒定可能存在錯誤的聲音還不夠響亮,錯案就潛伏在對這種「科學證據」的迷信和盲從之中。二力河蟹相信,把在中國居住的居民DNA全部錄取,登記在公安系統,不論什麼案件都可以輕松破解。

8. 「白銀案」兇手未曾悔過 檢方增訴侮辱屍體罪

該案正處於庭審准備階段,已有幾名被害人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

備受關注的甘肅「白銀案」相關辦案情況近日公布。白銀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白銀案」專案組負責人王護民近期公開表示,「白銀案」目前正處於庭審准備階段。提審時,犯罪嫌疑人高承勇表現出冷漠和淡定,也未曾表達悔過之心。另外,在公安機關認定的涉嫌故意殺人罪、強奸罪和搶劫罪等三項罪名基礎上,檢方增加起訴了一項侮辱屍體罪。

資料圖:犯罪嫌疑人高承勇。

最高檢察院機關報《檢察日報》6月21日披露,鑒於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犯罪過程中有暴露、猥褻、毀損等損害屍體和傷害相關人員感情的行為,白銀市檢察院幾次開會研究後,在公安機關認定的涉嫌故意殺人罪、強奸罪和搶劫罪3項罪名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侮辱屍體罪。

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間,在甘肅白銀和內蒙古包頭,先後有11名女性慘遭相似手法殺害,部分被害人曾遭受性侵害。該系列案件被簡稱為「白銀案」。

「白銀案」中,犯罪嫌疑人專挑年輕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殘忍,不僅強奸、殺害女性,還用刀切割女性生殖器官、人體組織等,被害人年齡最小的年僅8歲。該案時間跨度長,作案地域廣,被害人數多,偵查難度大,社會影響大。白銀警方曾懸賞20萬元緝拿犯罪嫌疑人,一直未果。公安部也積極組織專家對案件進行會診,多年來遲遲難以突破。

2016年,公安機關重啟該案偵查工作。藉助新型DNA檢驗技術,警方認定高承勇有重大嫌疑。同年8月26日,警方在白銀市工業學校一小賣部內將高承勇抓獲。經初步審訊,高承勇對全部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2017年4月17日,白銀市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強奸罪、搶劫罪及侮辱屍體罪對高承勇提起公訴。

王護民表示,白銀市檢察院對此案高度重視,指定由其帶隊,先後抽調10餘名檢察官參與此案的批捕、起訴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全力做好「白銀案」開庭准備工作,包括製作開庭時的詢問提綱、舉證提綱、答辯提綱和公訴詞法律文書。由於「白銀案」發案時間久遠、涉案人員眾多,相關文書中一些與案件有關的細節,需要反復確認。

《檢察日報》的報道披露,王護民稱,提審時,高承勇表現出來的冷漠和淡定,令檢察官感到意外和吃驚。他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每一起案子都記得非常清晰,作案時間、地點、過程,作案之前的准備和作案之後的逃跑路線,說得清楚明白,而且說這些事的時候沒有一點情緒的波瀾,也未曾表達悔過之心。

王護民認為,高承勇的心理素質非常好,具有極強的反偵查能力,能有效把控自己的行為,低調隱秘地生活。

由於時間跨度大,「白銀案」存在《刑法》適用問題。《檢察日報》報道稱,為解決這一問題,白銀市檢察院辦案人員仔細研究兩部《刑法》相關罪名的規定,多次聽取相關部門的意見。例如,1979年《刑法》規定,公檢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後,犯罪嫌疑人逃避偵查或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而1997年《刑法》修改了這一條,規定為公檢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法院受理案件後,逃避偵查或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根據兩部《刑法》都有的多次犯罪追訴時效從後一次犯罪時重新計算的規定,應該適用1997年《刑法》的規定,即全部犯罪行為不受追訴時限的限制。

據上述報道,因犯罪嫌疑人高承勇本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白銀市司法機關指定白銀市律協副會長、甘肅仁澤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愛軍作為高承勇的辯護律師。

朱愛軍介紹,目前已有幾名被害人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對民事賠償的問題,高承勇稱自己願意賠償,但沒有賠償能力,如果被判死刑,他願意捐贈器官。

對於這些觀點,你怎麼看?

留言說說~

喜歡我就關注我喲!

9. 中國刑警白色兇案原型

白銀案。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在中國刑警這部電視劇中,白色兇案是以白銀案為原型製作的,在白銀案中罪犯高承勇犯攻擊犯搶劫罪、強奸罪、故意殺人罪、侮辱屍體罪共計11起,最終被處以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10. 白銀連環殺人案回顧:變態狂魔血債累累,多名女子先後慘遭奸殺,結果怎樣

1988年到2002年,兇手通過14年的時間,在甘肅白銀及內蒙古包頭市連續強奸殘殺女性11人,受害人中年齡最小的才8歲,案犯強奸、奸屍、分屍等行為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而且兇手把罪惡的矛頭指向了一個人群:年齡小且單身的女性。其作案手段殘忍,極具隱蔽性,給社會造成巨大恐慌。

2018年3月30日10時,甘肅省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決高承勇,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019年1月3日上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的命令,執行了對高承勇的死刑。為害人間近30年的惡魔,終於被送進了地獄。


一個惡魔,讓十幾個家庭支離破碎。受害者在有一位女性和惡魔高承勇年齡一樣大,而這個惡魔,卻比受害者多活了二十多年,在人間享受著大好時光。好在是惡魔已入地獄,幾十條人命終以得安息。

熱點內容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1-13 13:40:31 瀏覽:716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
民事訴訟法143條規定 發布:2025-01-13 12:44:07 瀏覽:843
民法典刪除的法律 發布:2025-01-13 12:44:02 瀏覽:711
刑法人員 發布:2025-01-13 12:36:07 瀏覽:865
法院沒給票據 發布:2025-01-13 12:33:17 瀏覽:995
什麼是職業道德含義 發布:2025-01-13 12:32:26 瀏覽:147
江西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3 12:31:05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