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民法
1. 如何學習民法
要學習好民法,首先應對民法的性質與特點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與理解。民專法中由民屬法總論、債權法(包括合同之債、侵權之債、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之債)、物權法、知識產權法、親屬法等五個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的學科板塊組成的。除了在卷三中會集中考查民法知識,在卷一經濟法和卷四案例分析中也會綜合性的運用民法理論知識。民法中的很多制度、原則、精神,例如法律行為制度、權利制度、代理制度、法人制度、合夥制度、訴訟時效制度、合同制度等。對其他部門法有著直接的適用意義。打好了民法基礎,在學習其他學科時,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掌握新的制度和原理。民法的體系性很強,各個制度之間相通性很大,可以用相對明顯的邏輯脈絡將各制度串連起來。一部法律的邏輯體例與編章安排往往就是這一法律的學科體系與理論脈絡,因此學習民法時最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習時就應當將具體的制度和規則放到民法的大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
2. 如何學習好民法
民法看似很簡來單,其實如果真要源學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大專的《民法》、本科的《民法》、司法考試的《民法》等等,各種各樣的民法都有不同的學習深度。 學法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背書」,這是避免不了的,如果是大專的和本科的,因為涉及太多理論問題,背書是需要花大把的時間的,當然要結合法條和實際情況,如果是司法考試的民法部分,最重要是結合法條理解
3. 如何學好民法 大佬們能給一個學習的技巧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以下學習方法僅供參考。首先,要系統的看版一遍教材,腦海中權初步形成民法的基本理論體系。看教材的要求就是在腦海中形成民法的基本框架,對民法重要的制度(例如善意取得制度)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其次,進行第二遍。針對重點的知識,進行重點的復習,同時前後結合,做到融會貫通。學習重點的相關司法解釋和新增法條。最後,要特別注意。在對民法知識掌握比較的好的情況下,開始做練習,檢測自己的復習效果,同時鞏固學習的知識。
4. 如何學好民法
掌握學習方法,想盡一切辦法把厚厚的一本《民法》教材學薄。
把握理論體系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要把握住整本書的理論體系,然後串成串,這種體系性地把握知識,可以減少記憶量,便於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結構,明確每個知識點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民法》更需如此。也許很多考生會覺得民事法律理論所包含的具體民事制度較多,互無聯系,又缺乏系統性。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民事法律理論中的各項民事制度絕非一盤散沙,彼此間存在著內在聯系,並有較強的系統性的。我是用民事法律關系將民法所包含的各項民事制度串聯成一個整體。因為每項民事活動都表現為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而均通過其主體、客體和內容以及相應的民事法律事實來表現該民事活動的具體內容。
關鍵點串知識
平時學習要具體全面,學習時要針對細節有重點地進行。如在復習婚姻繼承這一章節的時候,我挑出了這樣幾個關鍵詞:婚姻的生效條件;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夫妻財產;離婚標准;離婚的限制。這就是所謂的「點」。而對於繼承法中的內容,可以找一條時間的主線,例如:確定死亡時間——確定遺產——確定遺囑——遺贈或遺囑繼承。
聯想理解記憶
民法中,相近的概念太多了,有些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時我就採用聯想和理解的方法,因為民法中所規定的各項民事法律制度,它們之間都具有內在的客觀聯系。我們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地記住它們。比如:看見合同的成立,我就會想合同的生效、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解除、違約責任、買賣合同中的風險負擔等一系列問題。這樣,知識就不是獨立的了。
在記憶的時候,還要對知識點進行記憶前的理解,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對民法教科書中一般闡述性的內容,關鍵在於理解和領會,而不必逐字逐句死記硬背。
學習講求「兩性」
民法中的法律條文特別多,哪些該記,哪些只需了解就可以了,這其中有個靈活掌握的問題。這時我們可以研究一下《考試大綱》所列的各種考試題型,分析其出題特點,把握相應的答題要領。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予以重點復習。
比如做案例分析題。此種題型主要是考查考生運用民法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在答題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步驟:首先從案例的事實陳述中,尋找其中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其次是確定案例中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如何產生、變更或消滅的;第三步是確定構成該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是什麼;第四步是確定民事法律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合法;最後是確定侵權或違約的責任等。
總的來說,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就是既要准確把握民事法律條文規定的法律標准和民法理論的觀點,又能夠在解答具體問題時靈活地運用有關的民法理論,將其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答題的時候,也盡量要聯系題中的具體案例,條文與案例相結合,有理有據,我想做到這些,再挑剔的判卷老師也挑不出毛病。
5. 怎樣學好 民法
同志,你這來問題問得太好啦源。我們老師說在司法考試中「得民刑者得天下」。可見民法之重要啊!
但民法不是一個學期學完的,也不可能學完,這你應該知道。我們是第一學期民法總論,第二學期合同法,現在這個學期仲裁和婚姻與繼承,還有民訴,我想我們還要學物權,侵權責任。所以你知道有多麼復雜了吧!
民法確實難,難在多而雜,但有相通的地方,要自己總結,別指望老師,老師都是扯淡。
我個人沒什麼心得,用禪宗的說法就是「悟」,要靠自己長期不懈的努力,不要等到司法考試才認真,因為內容實在是太多了。總之學習沒有捷徑,起碼民法沒有,加油吧!
6. 怎麼學好民法學
這問題表示很難回答。我也學得一般,民法是一個精深的學科,建議在課堂之外多看書。 比如王澤鑒先生的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還有王澤鑒先生建議的,多看案例。
總之,要學好民法還是挺難的,看是到啥程度吧
7. 怎樣學好刑法,民法,法理
刑法要與案例相結合,才能增強對具體罪名的理解,同時要針對容易相混淆的專罪名加以區分,如屬綁架罪與敲詐勒索罪等。單純刑法的條文比較容易理解,重點掌握刑法的總則部分與司法解釋。
民法相對好理解,但是在解題時,法律的規定與我們所謂的人之常情並不一定相符,因此,學習民法要熟悉法律條文,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同樣,還是重點掌握民法的司法解釋。
自從司法考試改革,法理在司法考試的第四卷所佔的比重是越來越大。如果單純的學校學習,憑個人的能力去掌握吧,如果從司法考試的角度去學習,則要分析歷年的命題趨勢。不好意思,法理對我來說也是薄弱的環節,不敢妄言。
8. 怎麼自學民法,怎麼學好,一點頭緒都沒有,,,,
先把說的內容大致了解透徹,知道每一部分是要說什麼的干什麼的,不需要背的滾瓜爛熟(因為內容太繁瑣背了也容易忘),然後再大致理解的基礎上針對每一塊知識點翻案例,遇到不會解決的案例然後去翻課本(盡量不要看答案,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把知道安的題做出來,不管你分析的有有多爛,那都是你自己的勞動成果。)然後對著書上的內容整理完了,再和答案對比,看看對於答案來叫你都欠缺哪些答題技巧和分析技能。然後回過頭你再吸收書上的內容,你會發現,你不用背也能用自己的思想理解了,因為印象加深了這比死記硬背效果好多了。還有就是關繫到物權和債權的那一塊,因為,這兩塊的內容特別搞,很容易搞混淆,所以我個人都喜歡畫圖,因為這樣生動形象,當我想不出一個概念該怎麼回答的時候,腦子里想起那副圖我一下子就有思路了。(具體怎麼畫圖你可以私下聯系我我可以給你看看我畫的圖。)還有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你碰到的那些事,還有你以前經歷過的一些事情,都可以用你所學到的民法知識進行回憶,自己想想該怎麼處理,一個月以後,你會發現在和你一個起步學民法的同學,和你的差距了,法律這么搞的一門學問,我不主張死記硬背最重要的還是找竅門就像你說的靈活運用,這是我的一些方法
9. 如何學習好民法
一、了解民法的學科性質,把握學習重點 民法學是部門法學,學習時應注意民法學與其它部門法學的區別,主要在於研究對象―――民法與其他部門法的區別;民法學是應用法學,學習應以法律規則、法律條文為重點。對規則、法條,不僅要掌握其內容,而且要善於應用,據以解決實際問題。 二、了解民法特點,把握民法體系,培養民法思維 1、了解民法的權利法特點,把握民法體系。有人說,民法是「人權法」。一方面,民法在權利與義務關繫上,以權利為本位;另一方面,民法以權利為中心,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如下圖: 因此,了解民法的權利法特點,就可以對民法體系有所認識,形成系統觀念,樹立權利意識。 2、了解民法的「活」法特點,培養民法思維。民法是「活」的法,它不僅切實反映活生生的現實生活,而且隨著現實經濟生活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由於民法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很多問題均是身邊人、身邊事,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使我們很難以民法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因此,民法的「活」法特點要求我們,一要注意隨時運用民法解決身邊問題;二要注意克服思維定式,培養民法思維。培養民法思維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注意與倫理道德思維相區別。倫理道德思維的核心是合理,而民法思維核心是合法,倫理道德思維不需要嚴密的推理,而民法思維應通過縝密的邏輯推理、嚴格的法律適用作出結論;二是要注意與其它法律思維相區別,民法思維要運用民法的方法,即講求平等、自願、等價有償、誠實信用,講求以民事法律關系為核心,講求民法規則的適用,講求民法術語的准確使用。 三、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把握民法的基本精神 很多同學包括教師在講授「民法的基本原則」一章時,僅僅把它當作民法的基本內容來掌握。其實是忽略了基本原則的多重功能。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的基本精神所在,是各項制度、規范的統帥。任何一項民法制度、規則都在基本原則精神的具體體現,因基本原則的存在而成為一個整體。而且在缺乏具體規范是,基本原則還可成為處理案件的依據。因此,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就可以把握民法的基本精神,學習時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掌握了自願原則,就可以把握民法的意思自治精神,就可以知道在法律范圍內,民事主體可以自由設定權利、義務,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實、自由;一方的意志自由不可損害他方的意志自由等等。由此來理解各種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理解無效民事行為、可撤銷民事行為,理解民法對各種法律關系的強行性規定,就會容易得多。 四、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除了要把握理解與記憶這兩個核心外,還應掌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1、系統的方法。民法是一個整體,其中的每一個具體問題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它們總起來構成一個內容復雜的系統。系統的方法,要求我們把相關內容聯系起來考察,善於把握關鍵點,「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上面講過,民法是一個民事權利體系。抓住民事權利這個關鍵,就能把整個民法串聯起來。又如,從公民民事權利能力、行為能力的涵義入手,可以理解為什麼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而行為能力卻與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聯系;由此理解為什麼《民法通則》對我國公民民事行為能力作了三種劃分;進而理解監護、無效民事行為、指定代理與法定代理、效力待定合同等均與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有關。這些看似零散的內容就是一個系統,其核心是權利能力、行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