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近代的刑法

近代的刑法

發布時間: 2020-12-26 02:02:16

⑴ 什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專門刑法

大清新刑抄律
大清新刑律於1908年完成,但由於守舊派的反對,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頒布施行。它採用資產階級的刑法體例、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在刑法體例方面,分總則、分則兩篇。在刑罰制度方面分主刑、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從刑包括褫奪公權和沒收。 在刑法原則方面,採用了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此外,還根據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新情況,規定了有關妨礙國交、妨礙選舉、妨礙通訊、交通以及妨害衛生等方面的犯罪

⑵ 《泰始律》中的相當於近現代刑法總則的篇目有哪些

《泰始律》中的相當於近現代刑法總則的篇目有:刑名、法例。

⑶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法典是哪

大清新刑律

⑷ 日本近代刑法的1868~1874年

這短短的七年中,明治政府頒布了三部刑法,即暫行刑律(1868年)、新律綱領(1871年)、改定律例(1874年),但這三部刑法都缺少資產階級的影響。
1880年
第一部資產階級類型的刑法典是1880年頒布的。這部刑法典由赴日本進行法典編纂指導工作的法國法學家保阿索那特主持起草,1882年1月1日開始實施,在日本稱之為「舊刑法」。該法有四編,共四百三十條。第一編總則,第二編侵犯公益的重罪、輕罪,第三編侵犯身體財產的重罪、輕罪,第四編違警罪;總則中規定了假釋、時效、緊急避難、自首減刑、再犯加重、數罪俱發的吸收原則、未遂減輕等;為了維護天皇專制制度,犯罪編中首次出現了侵犯皇室罪;為懲治自由民權運動,還規定了凶徒聚眾罪、抗拒官吏罪和侮辱官吏罪等;重罪的主刑有死刑、無期和有期徒刑、無期和有期流刑、重懲役、輕懲役、重禁獄、輕禁獄九種,輕罪的主刑為重禁錮、輕禁錮、罰金三種,違警罪的主刑為拘留、科料(罰款)兩種,附加刑有剝奪公權、停止公權、削除、監視、罰金、沒收六種。貫穿法典的中心思想是罪刑法定原則,這在日本還是第一次。法典是以1810年法國刑法典為基礎,折衷了法國大革命後的啟蒙的功利主義和德國嚴格的絕對報應刑論而制定的,並不完全適合具有長期封建統治又經過明治維新這樣激烈動盪的日本國情,因而受到日本社會輿論的強烈責難,不久就進行了修改。

⑸ 刑法思想古典學派和近代學派的區別

您好,以下是兩個刑法學派的區別:
1.歷史背景和研究方法
古典學派是啟蒙運動的產物。啟蒙運動是一種理性思維活動,強調個人應當基於理性的自覺,以評價一切社會及政治措施。古典學派即受此思想影響,對當時不合理的刑罰制度進行了抨擊。近代學派的興起,則是受當時自然科學的影響,試圖以科學研究的實證方式,尋求犯罪原因,探求犯罪對策。因此,其實證研究方法與古典學派的哲理思辨有根本不同。
2.方法論
a、古典學派用思辨的方法和演繹的方法進行研究,把啟蒙思想家甚至更早的思想家們提出的理論觀點作為大前提,使用三段論的邏輯思維方法,推論出當時的立法規定和司法實踐的不合理性和非正義性,演繹出自己的結論或觀點;而近代學派則採用實證的方法和歸納的方法,把實際存在的客觀事實作為理論的基礎,從對客觀事實的調查研究中歸納自己的觀點。
b、古典學派主張自由意志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犯罪行為是個人自願選擇的結果;而近代學派主張決定論,承認一切事物中都有因果決定性,犯罪行為是由一定的因素決定的,而不是存粹的個人自由選擇的結果。
c、古典學派採用犯罪的法律定義;而近代學派並沒有採用法律上對犯罪所下的定義,他們活著創立新的明確的犯罪概念及定義,或者沒有提出明確的犯罪定義,而是比較含糊地使用犯罪一詞,把一切危害社會的行為都包括在犯罪之中。
3.研究重點
古典學派與近代學派在犯罪研究重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具體表現為:
a.古典學派著重研究犯罪行為,而近代學派著重研究犯罪人。
b.古典學派著重研究犯罪行為的法律方面,把犯罪與刑事司法密切聯系起來加以研究。而且,他們研究犯罪行為的重要目的是「公正地」適用法律,達到罪刑相適應;而近代學派著重研究犯罪行為的現象學方面和犯罪產生的原因,研究犯罪的重要目的是查明犯罪規律和犯罪原因,尋求消滅犯罪的方法。
4.犯罪對策
古典學派與近代學派在對犯罪行為提出的對策反面,也有很大差別。古典學派把刑罰最為最重要的減少和消滅犯罪的對策,在怎樣更好對犯罪人使用刑罰,從而醉倒限度地發揮刑法的威懾效果方面做文章;而近代學派則認為,應當對犯罪人進行科學的矯正治療,因而提出了許多科學的處置犯罪人的「刑罰替代措施」。
5.犯罪原因
古典派犯罪學認為,犯罪是犯罪人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的選擇,因此,理應由行為人承擔全部的責任。近代學派從根本上否認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主張把自由意志這一虛假的命題驅逐出犯罪學研究的領域。正如菲利所說的那樣,「當用現代實證研究方法武裝起來的近代心理學否認了自由意志的存在, 並證明人的任何行為均系人格與人所處的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時,你還怎樣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呢?」在此基礎上,分析實證主義犯罪學家提出了他們關於犯罪原因的看法。龍勃羅梭在分析了大量的人體解剖數據後, 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論。他認為犯罪是由罪犯的個人基因決定的,而這些基因通過遺傳獲得,因而所謂的犯罪人是天生的。由於其天生犯罪人理論, 龍勃羅梭又被稱為犯罪人類學派的開創者。雖然都否認自由意志的存在, 但是菲利關於犯罪原因的論述明顯區別於龍勃羅梭。在他看來, 犯罪的原因應當包含人類學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在以上三個因素中, 菲利最為看重的是社會因素, 這是與龍勃羅梭最大的區別點,因此,菲利又被稱為犯罪社會學派。
6.刑罰裁量依據
古典犯罪學派關注的中心是罪犯所犯之罪行,但是對於犯罪人主觀方面,基本不考慮。以往古典犯罪學派理論中,刑罰是以懲罰性為基礎的,這種懲罰性包括報應與威懾兩個方面。希望藉刑罰的懲罰性來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而近代犯罪學派對這種懲罰性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產生了質疑。菲利認為「古典派犯罪學注意的僅僅是刑罰,注意在犯罪發生之後藉助於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各種恐怖後果來確定鎮壓措施。」近代學派以社會責任論代替道義責任論, 認為既然犯罪是人類學因素、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謂的自由意志並不存在, 因此, 犯罪應受懲罰的不是行為,而是行為人,其承擔責任的基礎不是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而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刑事責任的本質是防衛社會。
7.刑罰方法
雖然古典犯罪學派反對殘酷的刑罰,主張刑罰的人道和寬和,但是在古典犯罪學派的刑罰對策當中,處處透露出一種等價報復的思想,他們希望藉刑罰的威懾性和報復性來實現預防犯罪的目的。近代學派質疑刑罰威懾力的存在, 認為既然引起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那麼對於犯罪,絕對不能幻想依靠刑罰措施來應對。事實上,預防犯罪從來就不是刑罰所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大量其他的制裁性措施和替代措施。
8.刑事責任論的差異
古典學派認為,犯罪是自由意志的人違反理性要求的行為,故應負其道義責任。近代學派則認為,人無自由意志,並無道義責任的問題。犯罪人之所以要負刑事責任,是因為其行為已對社會構成威脅或破壞。國家對犯罪人加以制裁。是為了保衛社會。
9.刑罰裁量依據的差異
古典學派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皆有平等的自由意志,故刑罰適用的輕重應以客觀危害後果為標准。近代學派則認為,刑罰輕重的裁量,應以行為人主觀惡性的大小為標准。不應以行為的結果為標准。
10.刑罰目的論的差異
古典學派認為,因果報應為自然的理性,對犯罪者科以刑罰,是其應受的報應。但應為等價的報應,否則,刑罰超過罪責,即屬於違反公平原則,顯然不符合正義的精神。近代學派則認為刑罰並非對於犯罪的報應,其目的在於對保障公共生活的安全。它一方面教育改善犯罪人,預防其再犯;另一方面,在於儆戒一般公民,使其有所畏懼,不敢觸犯法網。
總體上說,舊派重規范、新派重事實。舊派往往從規范出發,而規范是針對一般人制定的;舊派同時注重對個人自由的保障,在一般性規范適用於具體的人時,為了救濟人情弱點,又要求因人而異地考察個人的知能水平是否適用一般性規范的要求。新派一般從事實出發,認為各個人都是不同的,有的天生具有犯罪的社會危險性,有的則不具有。但同時又注重對社會的防衛,甚至認為,不具有一般人的知能的人都是對社會有害的人,於是,他們又以一般人的標准要求所有的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學習中國法制史是古代傳統法制重要還是學習近代法制重要

一樓的很詳細,我也沒看完。不過個人認為以刑法為主沒有根本錯誤。理由如下法律淵源有形式淵源和實質淵源之分,民刑分立確實是後來從西方傳到亞洲,可是民法刑法的實質淵源是始終獨立存在的。我這種說法有點大膽,因為中國古代民刑分不分現在還是一個在討論的熱點。雖然質疑民刑不分的觀點很多,但是各位尊敬的學者們對此也不能斬釘截鐵的說就是分的,而是採取柔和的手段,從各方面搜集支持民刑分立的觀點。我看得比較簡單,也可能是法律初學者的原因,沒有估計到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簡單的認為,社會關系是客觀的,經濟條件也是客觀的,只是法律規定有部分主觀性。民法關系和刑法關系肯定是清清白白各自獨立的,只是在手段上(法律規定上)採取民刑合一。我們不能因為法律規定於一部法律中(形式淵源問題),就說民法是刑法,刑法也是民法吧(實質淵源問題)。有刑法,所以能說以刑法為主,當然更能說刑法特別發達了。這個意思是說刑法在比較野蠻的古代是統治者比較重視的方面。以至於法律責任調整手段基本上用刑罰來實現。民法是比較弱的方面,因為經濟文化條件不允許。以至於民法的法律責任也用刑罰來調整。所以以刑法為主。這就是一樓答案的邏輯。當然,對於一般了解來說,還是通說為佳,簡單為妙。二樓糾正在這個細節,有意義,但是樓主還是不要太在意比較偏激的說法才好。

⑺ 中國近代第一部專門的刑法典是

《大清新刑律》:是歷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罰典。1911年正式公布,預定宣統五年正式實施,但未正式實施。《大清新刑律》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篇,共411條,另附有《暫行章程》

⑻ 到底誰是近代(現代)刑法學之父

心理強制論,報應刑論,威懾刑論,放到現在也是主流思想之一,很明顯是費爾巴哈。

⑼ 從古至今只要犯了哪種罪的人從來不被同情,下場很慘

中國有句古話叫: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認定了殺人是要償命的,這個沒什麼異議,一直到今天,很多國家都廢除死刑了,但是在中國依然很難廢除,這和我們這種深入人心的觀念有關,但是唯獨有一個例外,如果有人觸犯了你把他給殺了,在很多朝代是不受處罰的,這個就是通姦,說的好聽點叫偷情。


古代

這是中國古代對通姦的處罰,到了近代這個罪已經沒有了,現在我國的刑法中是沒有通姦罪的,只是規定了重婚罪和破壞軍婚罪。但是國外很多國家還是有通姦罪的,畢竟這種事影響家庭和睦、破壞社會風氣。

⑽ 《法經》中類似於近代刑法典總則的篇目是( )。如題 謝謝了

《法經》中類似於近代刑法典總則的篇目是《具法》

熱點內容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2025-02-12 08:29:48 瀏覽:182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平等保護 發布:2025-02-12 06:23:05 瀏覽:191
對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12 06:22:31 瀏覽:155
張大樂律師 發布:2025-02-12 05:51:35 瀏覽:684
條例准則主要內容 發布:2025-02-12 05:46:37 瀏覽:366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築 發布:2025-02-12 05:01:07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