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前身

民法典前身

發布時間: 2022-09-12 07:59:58

『壹』 求《瑞士民法典》全文 或者下載地址 或者在那本書里能找到

目前我找到瑞士民法典部分英文版http://www.admin.ch/ch/e/rs/2/210.en.pdf

和瑞士民法典(德文):http://wenku..com/view/36081a60783e0912a2162a20.html

你找到相關信專息也請發屬給我。

『貳』 世界歷史中的戰神有哪些

1 宇宙之王 居魯士 居魯士(約公元前600~前529年) 出生地在波斯帕賽波里斯.記錄在被號稱西方「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詳細的巨著《歷史》中。神話和歷史相互烘托,他生長在被流放的大山裡,吃狼奶長大.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領導波斯聯盟10個部落反抗米底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居魯士在波斯人反對米底統治的斗爭中,利用那些不滿米底國王阿斯提亞格的米底貴族,於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率軍打敗了米底國王的軍隊,並俘虜了米底王,吞並了米底,把原來米底王國的首都埃克巴塔那作為波斯的又一個首都。
公元前549年,征服米底王國後,居魯士征服了埃蘭。埃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同兩河流域的國家、部落有著密切的交往。居魯士把埃蘭的首都蘇撒變為居魯士的第三個首都。
公元前549~548年,居魯士征服了原屬米底王國的帕提亞、希爾卡尼亞和阿爾明尼亞等地。
公開前547年。呂底亞軍隊已經突入已屬於呂底亞的卡帕多西亞,開始了同波斯的戰爭。兩軍對壘於呂底亞的薩爾迪斯平原。於是,居魯士出奇兵,用駱駝兵戰勝了呂底亞的騎兵。公元前546年,呂底亞被征服,並被分成波斯帝國的2個行省。
為了征服新巴比倫王國,保障後方不受中亞游牧部落的入侵,居魯士出兵東方,征服了伊朗高原和中亞的馬爾吉安那、巴克特里亞、霍勒吉姆、甘達哈爾和撒塔吉地亞,德蘭吉安那、索格地安那、阿勒亞、格德羅西亞、薩克人的部落、阿拉霍西亞等地。
公元前539年,居魯士率軍進攻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統治的地方包括兩河流域、敘利亞、巴勒斯坦、腓尼基、阿拉伯半島的一部分、東部基里基亞等地,勢力強大。公元前538年10月29日,居魯士最後兵不血刃就進入巴比倫城,征服新巴比倫王國。居魯士在巴比倫推行寬容政策,尊重巴比倫的宗教和傳統,釋放此前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使原臣服巴比倫的腓尼基、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歸順波斯。
公元前530年,居魯士率軍遠征中亞,死於與馬薩吉特人的戰爭中。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完成了他的遺願,征服了馬薩吉特人.
他所創建的國家疆域遼闊,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在銘文中,他驕傲地說:「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2 太陽之子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馬其頓國王,師從當時希臘「最博學的人」亞里斯多德,16歲便隨父親東征西討。
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擊敗反對他的希臘聯邦,確立起他在全希臘的霸主地位。從此希臘北部一個貧瘠落後默默無聞的城邦馬其頓,走向了強盛。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來的刺客殺死。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了。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臘各城邦國和色雷斯、伊利里亞等地的一些部落紛紛乘機叛亂或宣布獨立。年輕的亞歷山大首先率軍進至巴爾干半島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亞諸部落。以閃電般的速度出敵意外的出現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的毀滅後,希臘諸城邦望風歸順,紛紛表示臣服。年輕的亞歷山大在短短的兩年裡就平息了希臘被征服城邦的騷動。隨後亞歷山大便把目光放向了領土遼闊、資料豐富、財富滾滾的波斯。臨出征前,亞歷山大把自己所有財產分贈他人。有位將領問道:「陛下,您把所有的東西分光,把什麼留給自己呢?」「希望!」亞歷山大說,「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帶來無窮的財富!」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以少勝多打敗波斯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在亞歷山大切斷波斯陸軍與海上艦隊的聯系後,長驅直入埃及,他親自勘查設計,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亞歷山大城,至今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公元前333年夏,亞歷山大又在伊薩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馬其頓方陣」擊敗了不甘心初戰失敗的大流士三世.亞歷山大乘勝東進,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率軍穿過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在高加米拉平原和波斯進行生死決戰。大流士三世敗退,被自己的部下殺死。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徹底擊敗了大流士的繼位人,征服了整個波斯帝國。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領軍隊離開中亞,南下侵入印度,迅速佔領了西北印度的廣大地區。他想向恆河流域進發,但此時亞歷山大的士兵已厭倦了戰爭,再加上印度的炎熱、暴雨和疾病,他們拒絕前進,要求回家。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撤出印度。次年兩路大軍會師在巴比倫境內的奧皮斯城。將近10年的亞歷山大遠征結束了,他將巴比倫作為首都。
亞歷山大採取民族寬容政策,與各民族應該公平平等的和睦相處。並鼓勵馬其頓人和東方女子結婚,亞歷山大也和大夏貴族羅克珊娜結婚。在巴比倫,亞歷山大整編一隻龐大的軍隊,並准備繼續進行遠征。但是,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從發病到生命結束僅10天,他匆匆離開了世界。
突然死亡,亞歷山大未明確接班人,導致爭奪王權的激烈斗爭。在斗爭中,他的母親、妻子與兒女都被反對黨殺死。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若干個希臘化的國家。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亞歷山大他建立的帝國,版圖西起希臘、馬斯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葯殺水。 3 神聖統治者 愷撒 愷撒(前100一前44),古羅馬共和國領袖和軍事統帥。他帶兵打仗幾十年,指揮過幾十個戰役,大都是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為西方許多著名軍事統帥諸如拿破崙等所效法,對西方軍事學術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曾與幕僚共同著書立說,主要有(高盧戰記)、(內戰記)、(亞歷山大戰記)、(阿非利加戰記)等。
凱撒出身於羅馬的名門貴族,公元前60年,他和羅馬另外兩個統帥龐培和克拉蘇結成反對元老貴族的秘密同盟,這是羅馬歷史上有名的第一次「三頭執政」。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龐培,盡管她當時已與別人訂過婚。第二年,愷撒當選為執政官,再一年,愷撒但任高盧行省的總督。
在高盧,愷撒征服了驍勇強悍的高盧民族,不到10年時間,他佔領了800多個城市,殲滅和俘虜了200萬人,使高盧成為羅馬的行省。愷撒還在羅馬的邊境推進到萊茵河岸。不久,他又越過海峽攻入不列顛島(現在的英國)。公元前49年初,愷撒率師打回羅馬。龐培沒有料到愷撒會如此果斷進攻羅馬,他迎戰不及,倉皇逃往希臘。愷撒進入羅馬,成為羅馬的「獨裁者」,隨後又得到統治整個義大利半島的權力。第二年愷撒率軍進攻希臘,討伐龐培.人民大會和元老院授予愷撒終身榮譽頭銜——「大將軍」和「祖國之父」。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隻身一人到元老院開會。一個刺客假裝懇求他辦某件事,抓住他的紫袍,這是行動的暗號。所有陰謀者一擁而上,刀劍象雨點般落在他的身上。愷撒看到了布魯圖——他的義子,向他撲來,給了他致命的一刀。愷撒用最後的一點力氣說了最後一句話:「你也在內嗎?我的孩子?」他的身上中了23刀,其中3刀是致命的。他在他舊敵龐培的雕像底座前倒地身亡。
愷撒留下了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帝國,還有一部他決定採用的歷法——儒略歷。這部以愷撒命名的歷法就是現在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的前身。愷撒死後,西方帝王往往用他的名字,來做為自己的頭銜。人們稱他是歷史上才幹卓絕、仁慈大度的君主的楷模,認為他是一位出類拔萃的真正的政治家。他對人民的安撫政策有效地治癒了戰爭給羅馬帶來的創傷,是愷撒便羅馬帝國戰為古代最負盛名的帝國
4 羅馬長老 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約742~814)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814),查理曼帝國皇帝(800~814)。曾征服西歐大部分地區,是西歐中世紀初期最強大的統治者。查理是加洛林王朝開創者丕平(矮子)之子,於768年繼位,與其弟卡洛曼共治;771年其弟死後成為全法蘭克國王。774年查理借羅馬教皇求援之機,攻佔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德王國,自兼倫巴德國王,並進軍羅馬,控制義大利半島大部分地區。772~804年,查理經過多次戰爭,征服了薩克森和其他中歐地區。778~801年與統治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伯人多次交戰,奪得埃布羅河以北的土地。他在半島北部建立了西班牙邊防區。788年合並巴伐利亞,796年打敗游牧部落阿瓦爾人,佔領多瑙河下游。查理曾抵禦諾曼人的入侵,控制弗里西亞和布列塔尼,並進攻易北河地區的斯拉夫人部落,迫其臣服。查理統治期間對外進行了50多次戰爭,使法蘭克王國成為控制西歐大部分地區的大帝國,疆域西臨大西洋,東至易北河及波希米亞,北達北海,南抵埃布羅河及義大利中部。查理於800 年聖誕節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皇帝,史稱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遂稱為查理曼帝國,以亞琛為統治中心。 5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1162~1227)蒙古開國大汗(1206~1227年在位)。名鐵木真,蒙古族,孛兒只斤氏。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於斡里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里台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對此起了積極的歷史用。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1215年,蒙古軍佔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佔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 1218年,滅西遼。 1219年,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 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等城。1221年,拖雷佔領呼羅珊全境。成吉思汗追擊新算端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 1222年,在佔領區置達魯花赤監治。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歷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後來,他的兒孫征服了幾乎所有的亞歐大陸.
6 南美征服者 皮薩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約1474年~1541年)西班牙最著名的殖民地征服者之一。他於1504年來到新大陸,並作為農民定居了一段時間。當他聽說秘魯印加帝國有大量財富時,便決定前往調查。1531年,皮薩羅又召集了180人,出發去征服秘魯。皮薩羅利用印加王室內部的傾軋,於1532年殺死了印加王阿塔瓦帕。到1533年,印加的統治宣告結束,建立了新的西班牙城市利馬。1538年,阿爾馬格羅被皮薩羅的兄弟殺死。3年後,阿爾馬格羅的支持者為復仇而殺死了皮薩羅。他用200個戰士就征服了大半個南美洲,所有我以為他稱得上戰神.7 俄羅斯國父 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塞也維奇·羅曼諾夫,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史稱彼得大帝。
1672年6月9日彼得一世出生於莫斯科,1682年與其異母兄伊萬五世並立為沙皇。十七世紀八十年代彼得一世為進行軍事「游戲」曾建立「少年軍」,編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兵團和謝苗諾夫斯基兵團,這對彼得一世個性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後來這支隊伍便成為俄軍的禁衛部隊,1689年率「少年軍」平息了索菲亞策動的射擊軍叛亂。
1697—1698年,彼得一世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首次隨同俄國使團出國旅行,考察西歐,爭取建立並擴大反土同盟,同時學習西歐先進的科學技術。1696年伊萬五世病死後,彼得獨掌政權。國內改革軍事方面,引進西歐先進的軍事技術,實行徵兵制,統一編制,建立由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組成的正規陸軍,並擴建海軍艦隊。
1695—1696年舉行了亞速遠征,佔領了亞速,鞏固了俄國在亞速海沿岸的地位。為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對付稱雄波羅的海的北歐強國瑞典,先後同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丹麥國王腓特烈四世建立北方同盟。
1700年初北方戰爭爆發,彼得一世於8月對瑞宣戰,1701—1704年利用瑞軍主力陷入波蘭之機,率兵向波羅的海沿岸進攻,先後攻佔納爾瓦和伊萬哥羅德等地。
1714年8月親率俄國艦隊前衛在漢科角海戰中擊敗瑞典艦隊,取得海軍建立以來首次勝利,自晉海軍中將。1721年9月與瑞典簽訂《尼斯塔特和約》,奪取大片土地,並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10月被樞密院封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正式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彼得一世使俄國贏得全勝,得到了芬蘭灣、里加灣和波羅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取得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從而得以與西方建立直接聯系,俄國開始躋身於歐洲列強之中。
1722—1723年又發動侵略波斯的遠征,兼並了包括傑爾賓特和巴庫兩城在內的裏海西部沿岸地區。同時繼續向遠東擴張,侵佔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俄國經過彼德一世、尼古拉一世、葉卡德琳娜二世幾代沙皇的擴張,到亞歷山大一世,已成為一個地跨歐、亞、美三大洲的龐大殖民帝國。

8 美國之父 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美國第一任總統,將軍,政治家,亦是美國人的國父。
1732年2月,華盛頓生於弗吉尼亞的威特斯摩蘭縣的一個富有的庄園主家庭,童年在弗吉尼亞受一般的正規教育。 20歲的華盛頓一躍而成為弗吉尼亞最好的房地產主人。被任命他為弗吉尼亞南部地區民兵少校副官長。
1755年年僅23歲的華盛頓被委任為弗吉尼亞民兵部隊的總司令。
1774年9月5日,第一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在會議上,華盛頓積極支持抵制英貨的運動,在他的支持下,大會通過了不惜以武力抵抗為最後手段的決議。1775年,第二屆大陸會議於5月10日在費城召開。華盛頓表示全力支持對波士頓的英軍圍攻。6月,大陸會議決定建立大陸軍,並一致推選華盛頓為總司令。7月3日,華盛頓到達馬薩諸塞的坎布里奇美軍司令部,正式接管了軍隊的指揮權。華盛頓加強了部隊的紀律性,把分散的部隊有機組織起來,占據有利的戰略要地,加強了對英軍的包圍。
1776年3月17日,華盛頓大戰英軍,迫使其撤出波士頓,英軍以壓倒的優勢突然進攻布魯克林高地。長島一役,美軍損失3000多人。接著紐約失守,美軍3000多人被俘。美軍屢戰屢敗,華盛頓數次險些被俘,將士們情緒低落。後來,華盛頓又率軍奇襲英軍,連續兩次振奮人心的勝利在全國又激起了新的希望。1777年1月3日,華盛頓在普林斯頓打了一場漂亮仗。但在後來一整年裡,全是打敗仗。1778年,美法結盟對英作戰,戰爭形勢發生根本變化,使英軍處於不利地位。1781年8月,華盛頓率美法聯軍南下弗吉尼亞,於9月1日在威廉斯堡登陸,包圍康華利所率7000名英軍於約克敦。10月19 日,英將康華利部投降。美國獨立戰爭正式宣布停戰。1783年1月20日,美英在巴黎簽訂了一項全面條約。1783年11月25日,英軍自紐約撤退,華盛頓率美軍進駐紐約。1783年聖誕節,華盛頓告別部隊回到了闊別八年的家園。
他是"戰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中的第一人"。9 波拿馬 拿破崙
波拿馬拿破崙(1769-1821),法蘭西帝國締造者,卓越的軍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1795年10月4日,巴黎發生保王黨人的武裝叛亂。督政官巴拉斯請來拿破崙幫助平息叛亂。拿破崙用大炮一舉擊垮了叛亂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晉升拿破崙為陸軍中將、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崙成為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1805年,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
1807年,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為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崙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崙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2年,50萬法軍兵分三路進入俄羅斯。軍事准備的欠缺、俄國寒冷的天氣和俄軍堅壁清野的戰術使得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率軍與聯軍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經歷連年戰爭的法蘭西共和國終於抵不上整個武裝起來的歐洲,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書。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病逝,終年52歲。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10 遠東太上皇 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1880-1964)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 全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美國人心中的愷撒
1899年考入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1917年任陸軍第42師參謀長,赴法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任西點軍校校長,推行一系列改革。1922年再赴菲律賓,任馬尼拉特區司令。1928年任駐菲美軍司令。1930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大力促進美軍現代化建設。1935年任菲律賓軍事顧問,翌年被授予菲律賓陸軍元帥稱號。1937年退出美軍現役。1941年7月復入軍界,任遠東美軍司令。1942年3月被調往澳大利亞,不久出任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他強調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性,對「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持異議。1942年7月~1943年1月指揮西南太平洋盟軍取得巴布亞戰役的勝利,隨後揮師西進,運用「蛙跳」戰術多次實施兩棲登陸,至1944年7月奪取新幾內亞。同年10月開始實施菲律賓戰役,12月攻取萊特島。1945年1月率部在呂宋島登陸,3月初攻佔馬尼拉,7月佔領整個菲律賓群島。8月被任命為盟軍最高統帥,執行對日佔領任務。9月2日代表盟國接受日本投降。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命令美國第8集團軍進入朝鮮,協同韓國軍隊固守釜山地區。9月指揮美軍在仁川登陸,隨後越過三八線侵佔平壤,並向鴨綠江推進。後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有力反擊下,被迫退守三八線以南地區。因竭力主張擴大侵朝戰爭規模,公開指責杜魯門總統的全球戰略,於1951年4月被解職。
縱觀麥克阿瑟的一生,他確實不同於美國歷史上任何其他一位將領。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軍中最年輕的准將,後來又成為美軍中最年輕的少將和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他是惟一一位參加過三次重要戰爭的美國將軍。同時,他也是對太平洋地區影響最深的美國人。
麥克阿瑟一生說話無數,一生中最有號召力的話是: 「我出來了,但是我將回來!」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叄』 合同法的起源是什麼

大約在12世紀西歐出現了羅馬法的復興,這一過程一直延續到約18-19世紀。

在此基礎上,1804年法國制訂了資產階級的第一部民法典,對於調整商品關系的合同法律制度作了詳細規定,標志著大陸法國家的近代合同法的正式形成。

1900年德國制訂了《德國民法典》,這部民法典在合同法律制度方面相對於法國民法典作了某些調整,成為大陸法國家近代合同法的另一個標志。從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關於合同的內容及歷史發展來看,近代合同法主要有以下的基本原則:合同自由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平交易原則。

第一,合同自由原則,近代合同自由有三層含義:當事人地位平等;當事人意思自願;當事人行為自由。《人權宣言》發布後,人人平等已成為資產階級的憲法性原則,當事人地位平等也就不言自明。因而合同法上的合同自由主要是針對當事人意思自願和行為自由,法國民法典第1101條規定:「契約是一種合意,以此合意,一人或數人對於其他一人或數人承擔給付、作為和不作為的債務」,德國民法典定第154條規定:「必須全部事項取得合意,契約方始成立的,如果當事人雙方對契約中所有各點意思未全部趨於一致,在發生疑問時,應認為契約未成立」, 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思自願和行為自由,從而奠定合同自由原則的基石[1][1]。

第二,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法律術語的誠信原則源於古羅馬,近代民法中,誠信原則被保留下來,《法國民法典》第113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前項契約應以善意履行之」, 《德國民法典》第157條規定:「對合同的解釋、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並考慮交易上的習慣」,其他大陸法國家也有類似規定。

第三、公平原則。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當事人在信息佔有、資金等方面的不對等,討價還價能力不同,如果機械的要求平等自願,則交易難以完成或交易成本大增,因此在實際中對於平等自願則並不是絕對要求,同時作為補充,強調合同公平。格式合同便是一個典型例證,對格式合同一般以公平原則進行嚴格審查與解釋,如德國規定,凡共同條件不能按照誠意原則妥善安排雙方當事人的利益的。

差不多在大陸法國家形成近代合同法的同一時期,英美法國家通過法院的判例和制定法也奠定了近代合同法的基礎,其基本原則與大陸法國家相似。

一是合同自由原則。英美國家的近代合同法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而19世紀的英國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方面自由競爭理論占統治地位,在法律方面梅因的《古代法》揭示了從身份到契約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合同自由主義得到空前強化,英國著名的法官喬治.傑塞爾伯爵在Printing and Numerical Registering CO. V. Sampson一案中稱:「如果有一件事比公共秩序所要求的另一件事更重要的話,那就是成年人和神志清醒的人應擁有訂立合同的最充分的自由權利。如果他們所訂立的合同是自由的或自願的,那麼就應當認為這些合同是神聖的,並應由法院強制執行」[2][2]。在美國,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將公民自由作為法律保護的重要對象。

二是誠信原則。英美法認為誠信就是誠實、公平地對待合同當事人的方式。在英國,衡平法早期主要處理涉及欺詐的合同案件,在這些案件中就已經確立了誠實信用原則[3][3]。美國則在《統一商法典》中以制定法的方式明確確認了誠實信用原則,法典第1-203條規定,本法所涉及的任何合同和義務,在其履行和執行中均負有遵循誠信原則之義務。當然具體到個案中,誠信原則的理解還存在分歧,如在一假設案件,一地質學家檢查一片土地,發現有極具開發價值的地產,於是買下地產,但未告知真實情況,對於是否違背誠信原則有不同意見,科隆曼認為沒有,方斯.沃斯認為違反了[4][4]。

三是公平原則。衡平法中有獲利不公制度,如允許當事人擁有某種利益,顯然不公正,將允許對方取回該利益,決定是否構成獲利不公時,受損人自身是否存在合理的機會避免這種不公現象是一個需考慮的重要因素。在格式合同方面,美國法律授權法官拒絕執行他認為「不公正」的合同。

合同自由、誠信、公平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但是卻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這三項原則定義十分抽象,要將其運用到具體案件中需要進一步澄清其內涵及其適用范圍;二是如何認識這三項原則的內部關系;三是它們為什麼會成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運用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對上述問題給予解答。

『肆』 蘇州大學學術水平如何

是國家第一批211重點建設院校;是教育部和江蘇省政府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蘇州大學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東吳大學,1900年創辦),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大學學科體系舉辦的大學,在中國最先開展法學(英美法)專業教育、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也是中國第一家創辦學報的大學。
論專業,裡面有很多專業是想當當的好。法學院在全國都是很有名氣的,《民法典》就是由法學院一位教授主編的;
學術方面,當然不能與南大、北大比,但在地方院校里也是相當不錯的;
論環境,本部相當古樸典雅!東區與文正學院則具非常現代;

『伍』 我想問一下有關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俄國的國別史,最好是以時間為主的,謝謝各位網友了

國別史

一、英國


(一)思想近代化:

時間:
15

16
世紀;代表: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密雷特》。

影響:推動了思想領域的繁榮,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礎。

(二)政治近代化: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導火線:
1638
年,蘇格蘭人民起義

開始時間及標志:
1640
年,召開議會,議會斗爭

高潮: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國,克倫威爾任護國主

低谷:封建王朝復辟

結束:
1688
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

鞏固:
1689
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影響:①英國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②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成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③為日後進行的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經濟近代化:

1
、早期的殖民擴張:

時間:
16

19
世紀,

三角貿易

:成為奴隸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方式:殖民掠奪:通過發動侵略戰爭,建立殖民地,搶劫當地財富(殖民頭子克萊武搶劫孟加拉國庫,印度成為英國
最大殖民地。)

影響:①英國用搶來的財富發展國內經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

②同時殖民地也為英國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刺激了英國工業的發展,成為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

2
、工業革命的完成:

時間:
18
世紀
60
年代
——
1840


開始標志:哈格里夫斯發明

珍妮紡紗機


代表及發明:瓦特改進

蒸汽機
」——
成為機器的主要動力

史蒂芬孫發明火車機車
——
此後,鐵路交通迅速發展,帶來極大便利

完成標志:大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影響:①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②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進一步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
治;③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19
世紀中期,英國憲章運動)④

逐步確立起對世
界的統治,成為世界霸主。

(四)一戰前後的英國:

1
、一戰前: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工業產量被美、德相繼趕上和超過,退居第三位,喪失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②
19

紀末
20
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③英、德為爭奪殖民地形成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對殖民地的爭奪)
④英國調整同法國、俄國的關系,成立三國協約軍事集團。

2
、一戰期間:打敗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取得一戰勝利。

3
、一戰後:
1919

1922
年,參加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參與對世界的重新瓜分,與法、美、日等大國共同確立了
新的世界格局(凡爾賽
——
華盛頓體系)。戰後,英國實力被嚴重削弱、但綜合國力仍居世界第一位,控制著國際聯
盟。

(五)二戰前後的英國:

1
、二戰前:外交上,執行綏靖政策。

①目的:保住既得利益,禍水東引。②實質:自私自利,姑息養奸;③表現:慕尼黑陰謀;

2
、二戰期間:①
1939

9
月,對德宣戰,卻未對德軍發動進攻;②
1940

5
月,德國對英發動大規模空襲,不列
顛之戰爆發;③
1940

5
月,英法敦克爾刻撤退,為未來反攻保存有生力量;④
1942
年初,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成為反法西斯聯盟重要成員;⑤
1942
年,在阿拉曼戰役擊敗德意聯軍,北非戰場出現轉折;⑥
1944

6
月,美英軍
隊在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⑦
1945

2
月,參加雅爾塔會議;⑧
1945
年初,美

、英、法軍隊從西面攻入
德國境內。⑨
1945

9
月,取得二戰勝利。

3
、二戰後:①
20
世紀
50

70
年代,經濟迅速恢復,出現持續繁榮。


20
世紀
70
年代,加入歐洲共同體,後成為歐盟重要成員國。

二、法國


(一)思想近代化:

18
世紀,啟蒙運動在法國興起。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抨擊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強調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孟德斯鳩:明確提出

三權分立

的原則,
提倡

天賦人權

;盧梭:

社會契約論



人民主權說


意義: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為法國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礎。

(二)政治近代化:

1
、法國大革命:開始:
1789

7

14
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頒布《人權宣言》:
(自由、平等)發展:

1792
年,廢除君主制度,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國王路易十六;高潮:羅伯斯庇爾掌握政權,雅各賓派上台執政;
結束:
1794
年,

熱月政變

,羅伯斯庇爾被推上斷頭台

2
、拿破崙帝國:

帝國建立:
1804
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頒布《法典》,鞏固資產階級統治

帝國鞏固:對外:打敗反法同盟,控制歐洲很多地方。帝國滅亡:
1814
年,拿破崙下台,封建王朝復辟

(三)經濟的近代化:
18

19
世紀,先後完成兩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四)一戰前後:

戰前:與英、俄組成三國協約,積極擴軍備戰

戰中:凡爾登戰役,擊敗德國,轉入戰略進攻

戰後: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主張極度削弱德國,並控制國際聯盟

(五)二戰前後:

1
、戰前:①
1929

1933
年,受經濟危機沉重打擊

②在外交上,推行

綏靖政策


1938
年,製造

慕尼黑陰謀



2
、戰中:①
1939

9
月,對德宣戰,但仍推行

綏靖政策

,未對德發動進攻②
1940

5
月,遭受德軍進攻,隨後被
德國佔領,法國亡國③
1940

5
月,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

三、美國

(一)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

起止時間及標志

開始:
1775
年來剋星頓槍聲

開始:
1861
年南方挑起內戰

結束:
1783
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結束:
1865
年以北方勝利告終

根本原因

英國殖民統治阻礙

黑人奴隸制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美國資本主義發展

(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

導火線

波士頓傾茶事件

林肯就任總統

領導階級及代表人物

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華盛頓

資產階級林肯

轉折點

薩拉托加戰役

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文件及其意義

《獨立宣言》
——
美國誕生

《宅地法》


1787
年憲法》
——
確立民主政體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
戰爭的轉折點

性質

既是資產階級革命又是民族解放運動

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結果

建立聯邦制的共和國

北方勝利

特點

雙重性質

內戰的方式

意義

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

廢除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

(二)前兩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美國:

1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07
年,富爾敦製成第一艘汽船

克萊蒙號


19
世紀上半期完成工業革命。

2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國家之一,走在其他國家前面。

重要發明;愛迪生:發明電燈;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意義: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開始向壟斷資本主義(帝
國主義)過渡。

(三)一戰前後的美國

1
、一戰前: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戰爭初期:宣布中立,大發戰爭財;

2
、一戰期間


1917
年參戰,加入協約國集團,對德宣戰;
1918
年,取得戰爭的勝利。

3
、一戰以後

:處罰戰敗國,參與對世界的重新瓜分。

1919
年,巴黎和會三大國之一,

1921

1922
年,華盛頓會
議,簽訂《九國公約》,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便利。

(四)兩次大戰之間:

1

20
世紀
20
年代,穩定持續發展

,經濟

繁榮

一時。

2

1929

1933




爆發經濟大危機(資本主義世界有史以來最為嚴重)



3

1933
年,羅斯福當選總統,實行新政。(

新政

影響:美國的經濟得到恢復,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使資
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也使美國逐步擺脫危機的影響。)

(五)二戰前後的美國:

1
、戰前:對待法西斯侵略採取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

2
、戰中:①
1941

12

7
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國恥日)②
1941

12

8
日,對日宣戰


1942

1
月,簽署
《聯合國家宣言》,加入反法西斯聯盟;


1944

6
月,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⑤
1945

2
月,參加雅
爾塔會議(決定戰後成立聯合國)⑥
1945

8
月上旬,對日投放原子彈,加速二戰的結束。

3
、戰後:


1
)對外政策:冷戰政策

開始標志:
1947
年,杜魯門主義出台

表現;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政治上,推行杜魯門主義;軍事上,成立北約組織。


2


經濟發展:

20
世紀
50

60
年代:戰後的繁榮

,經濟持續發展;

20
世紀
70

80
年代:危機與調整

20
世紀
90
年代,新經濟時代(主要特徵:信息化全球化)


3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國)

四、俄國

(一)沙皇俄國:(
1547


1917

2
月)

1

1685
年,雅克薩之戰,
1686
年簽訂《尼布楚條約》(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

2

1856

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侵佔中國大片領土(
150
萬平方千米)

3

1861
年,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廢除農奴制,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

4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成為帝國主義國家

5

1914
年,參加一戰,協約國一方,中途退出一戰

6

1917

3
月,二月革命爆發,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二)蘇俄:(
1917

11
月-
1922
年底)

1

1917

11
月,十月革命爆發,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2

1917
年,與德國議和,退出一戰。
3

1918


1920
年,三年國內戰爭,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取得勝利。
4

1921
年,實行新經濟政策,促進國民經
濟的發展。

(三)蘇聯:(
1922


1991
年底)

1922
年底,蘇聯成立

社會主義工業化

(五年計劃)

斯大林時期

對內:農業集體化(建立集體農庄)(
1924

1953


1936
年,通過新憲法,斯大林模式形成

1941
年,蘇德戰爭爆發

1941

6
月,莫斯科戰役勝利

對外:二戰

1942
年,加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

1943

2
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

1945

2
月,參加雅爾塔會議

1945

4
月,柏林戰役,打敗德國

赫魯曉夫時期

對內:改革(成效不大)(
1953

1964


對外:與美爭霸,美攻蘇守(古巴導彈危機)

勃烈日涅夫時期

對內:發展軍事工業,體制更加僵化(
20
世紀
60

70
年代)

對外:蘇攻美守(
1979
年,出兵佔領阿富汗)

戈爾巴喬夫時期

對內:改革。

經濟:困難(
1985

1991
)政治:一黨制

多黨制

對外:全球緩和
五、德國:

(一)近代:

1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領先於其他國家。(代表:卡爾本茨發明汽車,創建本茨汽車公司。)

2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工業水平趕上並超過英國,隨著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為爭奪殖民地,與
英國矛盾尖銳,成為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

4
、與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結盟,組成三國同盟,瘋狂擴軍備戰。

5

1914
年,支持奧匈帝國以

薩拉熱窩事件

為借口,挑起一戰。

1916
年,凡爾登戰役慘敗,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1918
年,向協約國投降。

6

1919
年,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遭到嚴重削弱。

(二)現代:

1

1929

1933
年,受到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

2

1933
年,希特勒上台,成為國家元首,建立法西斯政權,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3

20
世紀
30
年代後半期,與日本、義大利組成軸心國集團。

4

1938

9
月,召開

慕尼黑會議

,吞並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5
、挑起二戰:

1939

9

1
日,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二戰全面爆發。

1940

4
月,大舉進攻歐洲西部,佔領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北歐許多國家。

1941

6
月,對蘇發動侵略戰爭,蘇德戰爭爆發。

1945

5
月,柏林戰役慘敗,德軍投降。

1945

5

8
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歐洲戰爭結束語。

6
、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7

20
世紀
50

70
年代,聯邦德國經濟飛速發展。

8

20
世紀
60
年代,與法國等其他國家成立

歐洲共同體

組織。

9

1989
年,東歐劇變後,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合並,實現統一。

10

1993
年,歐洲聯盟成立後,成為歐盟重要成員國。

六、日本

(一)兩次改革:推動日本社會的進步,成為日本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轉折。

名稱:明治維新

時間:
19
世紀
60
年代

內容:書(九上)
119


學習對象:近代的歐美國家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意義: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局限性:保留封建殘余,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的道路。

(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1
、國內: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
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19
世紀末期
20
世紀初,成為帝國主義國家。

2
、對外:侵略擴張吞並朝鮮

表現:挑起甲午中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馬關條約》

(三)一戰前後的日本:

1

1914
年對德宣戰,加入協約國,並迅速佔領德國在山東的勢力范圍。

2

1918
年,取得一戰勝利。

3

1919
年,參加巴黎和會,簽定《凡爾賽和約》,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

4

1921

1922
年,參加華盛頓會議,簽訂《四國條約》、《五國條約》和《九國公約》。通過這次會議,美國在東
亞和太平洋地區抑制了日本勢力的膨脹。

①《九國公約》打破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②《四國條約》,拆散有利於日本在東亞地區擴張英日同盟。

③《五國海軍條約》,日本的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總噸位受到限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日本

1
、戰前: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①原因:受
1929-1933
年經濟危機地沉重打擊,以擺脫嚴重經濟、政治危機。

②過程:
1931
年,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6
年,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

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
1937
年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20
世紀年代後期,與德國、義大利結成軸心國集團。

2
、戰中:

1941

12
月,偷襲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1942

6
月,中途島海戰,日本慘敗,成為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1945

8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

9

2
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至此結束。

3
、戰後的崛起:

表現:
20
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後的近二十年: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原因:①日本在美軍佔領下,實行非軍事化政策;②中國革命勝利後,美國開始扶持日本;③朝鮮戰爭後,美軍的軍
事定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發展。④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促
進了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

影響:日本迅速崛起,直接沖擊著美國的霸主地位,使世界形成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隨著經濟
的崛起,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慾望也開始膨脹,軍費支出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不安。

『陸』 拿破崙法典的前身是什麼法典

拿破崙法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法典,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部誕生於1804 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拿破崙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柒』 小汽車撞上電動車應該怎麼賠償。。。

小汽車撞上電瓶車,如果是汽車行駛人主要責任就要由汽車賠償電瓶車具體的內容。但是主要的賠償方式還是需要根據法律規定的交通安全法進行賠償。
一、小汽車撞上電瓶車怎麼賠償
要根據事故的責任來進行賠償,具體的賠償需要根據雙方的責任劃分,不是說汽車就一定要賠償電瓶車。法律依據: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
二、小汽車和電瓶車行駛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小汽車如果和電瓶車同時行駛,電瓶車應該禮讓小車,電瓶車主要行駛的路段是非機動車道的路段,但是小汽車行駛的路段是動車道的路段。一定要按照國家交通安全法裡面規定行駛的路線,進行合理的行駛。並且在兩者行駛過程中要保持行駛的速度,在遇到某些突發事件的時候,應該立馬停止行駛的速度。如果遇到了交通事故,首先就是交給交警進行處理,讓他們進行現場勘查來判斷是誰的責任,然後按照交通安全法進行處理這些事務。一定要合理的按照國家的法律規定進行合理的道路行駛,如果遇到了不可控的因素,一定要合理的按照法律進行處理。
小汽車撞上停車,首先應該是小汽車的責任,為了保證雙方的安全就要交給交警處理,然後按照相關手續進行賠償。一定要注意行駛過程中的安全哦。

『捌』 美國法律與羅馬的有何差異或相同

羅馬法對後世法律制度的發展影響巨大,所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恆價值。而美國的1787年憲法正是繼承了羅馬法的這一精神。羅馬法中許多原則和制度,也被近代法制所採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圍內權利平等原則、契約自由原則、遺囑自由原則、「不告不理」、一審終審原則等,權利主體中的法人制度、物權制度、契約制度、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羅馬的人權主義到目前為止都是適用於整個世界的,它的設立對於整個世界的法律設定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羅馬法(大陸法系之前身)

一般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存在於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它既包括自羅馬國家產生至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習慣法在內。也包括公元6世紀中葉以前東羅馬帝國的法律。

《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司法權操縱於貴族,任其解釋,平民們為了改變不平等的地位,要求政府編纂成文法。元老院被迫制定了《十二銅表法》,這是古代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以羅馬法為基礎,最終形成了當今世界兩大法系之一的大陸法系,亦稱羅馬法。《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對羅馬法的繼承和發展。

二、美國法律(英美法系)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美國正式建國。距今不過200多年歷史而已。

美國法律,屬當今世界兩大法系之一的英美法系。美國法律來源於英國法,又根據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作了較多的改變。美國建國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聯邦憲法,但聯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體系。聯邦除在國防、外交和州際商業等方面外,無統一的立法權;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權基本上屬於各州。聯邦的權力主要在外交、國防、貨幣、聯邦預算、全國性財經政策、國際貿易和州際商業方面。至於衛生、教育、福利和稅收等,各州都享有較大權力。

『玖』 論述1900年德國民法典的歷史,條件及法典特色

《法國民法典》(拿破崙民法典)公布之後,立即風靡於當時的歐洲專的大部分。歐洲許多國家都接受屬它的影響,或者直接採用它作為自己的民法典,或者以它為模式制定自己的民法典。在幾乎一百年的長時間里,歐洲竟沒有出現一部足以與《法國民法典》匹敵的民法典。這種情況,直到『《德國民法典》的出現才得到改變。
《德國民法典》與《法國民法典》在民法的發展史上的地位,各有千秋。在開創近代民法歷史、為資本主義社會開辟道路一點,德國民法典無法與法國民法典相比,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德國民法典確有勝過法國民法典的地方。有的比較法學家將由法國民法典形成的法系稱為「羅馬法系」,將由德國民法典形成的法系稱為「德意志法系」(例如德國法學家K

『拾』 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是誰獲得的,後來如何了

1900年1月,天津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向第一屆畢業生頒發了一批大學文憑。其中,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裕祿親自將「欽字第一號考憑」頒發給法科第一名學生王寵惠。

「欽字第一號考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它的正上方寫著「考憑」兩個字,右邊書有「欽字第壹號」字樣。文憑正文開頭書有「欽差大臣辦理北洋通商事務直隸總督部堂裕(祿)為……」等字樣。文憑里介紹了北洋大學堂的簡介,王寵惠的介紹和鑒定,以及王寵惠所學課程。甚至還提到了王寵惠曾祖父、祖父、父親的姓名。



民國成立後,王寵惠做過外交總長、司法總長、教育總長,成為一名風雲人物。

1912年,當中華民國成立後,消息傳到海外,令無數華僑為之振奮。2月19日,荷屬爪哇島泗水市華僑,走上街頭,升起五色旗,鳴放爆竹,慶祝中華民國的成立。可是,荷蘭殖民當局派軍警武力干涉,開槍打死了3名華僑,擊傷10餘人,逮捕100餘人。這就是著名的「泗水慘案」。

王寵惠時任外交總長。他多次致電民國政府,要求與荷蘭進行交涉,不能像清朝那樣,漠視華僑性命,任由列強欺負宰割,「民國初立,豈尚忍辱滿清政府放棄責任,漠視僑民」。最終,在王寵惠等人的奔走下,中國採取強硬的態度,迫使荷蘭釋放了所有逮捕華僑,承諾懲治兇手,賠償和撫恤傷亡的華僑。荷蘭政府還表態,以後將對華僑和荷蘭人同等對待,絕不歧視。

熱點內容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
檢察院委託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 發布:2024-11-15 18:17:22 瀏覽: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5 18:09:31 瀏覽:311
山東司法大學 發布:2024-11-15 18:09:30 瀏覽:754
行政法范疇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5 17:49:43 瀏覽:676
學習經濟法的收獲體會 發布:2024-11-15 17:14:28 瀏覽:687
行政法與民法的交鋒 發布:2024-11-15 17:11:03 瀏覽:772
畜牧獸醫行政法規包括 發布:2024-11-15 17:00:08 瀏覽:926
西方第一個主張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5 16:30:43 瀏覽:995
創遠律師事務所黑律所 發布:2024-11-15 16:26:11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