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法強調
Ⅰ 簡述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內涵
商法是調整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門。商法起內源於地中海沿岸國容家的商人習慣法。隨著經濟貿易活動的發展以及商事規則的豐富,大陸法系國家紛紛制定了商法典及其他商事單行法規,形成了民商分立的格局。
Ⅱ 傳統大陸法系國家商法對中國商法有哪些歷史影響
近代西方國家法律向中國傳播可以說是從商法的傳播開始的。從歷史的角度看,傳統大陸法系國家商法,尤其是德國商法對中國商法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立法體例上的影響。中國古代奉行諸法合體,在立法體例上沒有法律部門的劃分,更不存在商法部門。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以德國商法為代表的大陸法國家商法的影響,中國制定了自成體系的商法典。這種商法的法典化和商事法律的專門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傳統的立法格局,使中國商法在立法體例上更接近於德國等大陸國家的商法。
(2)立法技術上的影響。中國古代社會由於商法的不發達,現代商法中的許多概念在中國古代幾乎是空白。伴隨著現代西方商法向中國的傳播,大陸法系國家商法中許多概念逐漸被引進到中國,對中國商法的立法技術產生重大影響。
(3)立法理念上的影響。中國傳統法由於奉行諸法合體,商業法不成體系。但現代大陸法國家的商法,尤其是德國商法注重法的內在邏輯性、體系的完整性、規范結構的嚴密性、概念的抽象概括性。這些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商事立法的內在風格。20世紀初中國商法典的制定以及20世紀以來大量商事單行法規的制定都體現了這些特點。
(4)商法制度、規則上的影響。中國古代社會由於商法的不發達,現代商法中的許多商事制度和規則在中國古代均不存在。伴隨著現代西方商法向中國的傳播,大陸法國家商法中許多重要的商事制度和規則被引進中國,以全新的姿態為中國商法所繼受。
Ⅲ 商法基本原則
商法原則主要有:(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2)維護交易安全的原則;(3)促進交易迅捷的原則;(4)交易公平的原則。
商事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反映一國商事法律的基本宗旨,對於商事關系具有普遍性適用意義或司法指導意義,對於統一的商法規則體系具有統領作用的某些基本法律規則。
這些原則是:
(1)強化商事組織原則
(2)維護交易公平原則,從兩個方面體現,一個是商事交易主體的地位平等,一個是誠實信用。
(3) 促進交易迅捷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 交易簡便,2 短期時效,3 定型化交易規則。
(4)維護交易安全原則。
拓展資料
商法的基本原則是商法具體規則與抽象的商法價值的交匯點,是現代商法性質的集中體現。對於商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商學界的學者們眾說紛紜,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
目前在我國主要有四種觀點:一是「二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玉泉、何紹軍;二是「三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黎燕;三是「四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覃有士;四是「五原則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董安生。
雖然他們對商法基本原則的概括層面不同,但是他們的學說都體現了商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綜合反映了商法的宗旨和任務。尤其是他們在「維護交易安全」這一基本原則上達成了高度的一致,說明了維護交易安全原則在商法基本原則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商法中確立維護交易安全原則的依據。現代商事活動,隨著交易標的額的增大、交易手段的復雜、交易周期的加快、交易范圍的擴大,交易風險日益加大。
為了增強商事主體的安全感、調動人們從事交易活動的積極性,維護交易安全便構成了商法的基本原則。維護交易安全就是要減少和消除商事交易活動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交易行為的法律效用和法律後果的可預見性。
Ⅳ 商法的特徵
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4)大陸商法強調擴展閱讀
商行為的規制原則主要有三種:
(1)主觀主義原則。主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商人概念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商行為的具體形態,並以列舉的方式揭示出商行為的范圍。大陸法系國家採用主觀主義立法原則的主要有義大利,德國,瑞士等國。
(2)客觀主義原則。客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行為的客觀性作為出發點來確定商事行為。《法國商法典》創造了這一原則,而《西班牙商法典》則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原則。
(3)折中主義原則。折中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在主觀主義原則和客觀主義原則基礎上,依據行為的客觀性和商人的經營方法兩個標准來確定是否屬於商行為。日本現行商法典和法國修改後的商典法採取該立法原則。
Ⅳ 商法的法律介紹
1 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2.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商行為,大陸法系學者一般認為是指以營利性營業為目的而從事的各種表意行為。其規制原則主要有三種:
(1)主觀主義原則。主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商人概念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商行為的具體形態,並以列舉的方式揭示出商行為的范圍。大陸法系國家採用主觀主義立法原則的主要有義大利,德國,瑞士等國。
(2)客觀主義原則。客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行為的客觀性作為出發點來確定商事行為。《法國商法典》創造了這一原則,而《西班牙商法典》則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原則。
(3)折中主義原則。折中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在主觀主義原則和客觀主義原則基礎上,依據行為的客觀性和商人的經營方法兩個標准來確定是否屬於商行為。日本現行商法典和法國修改後的商典法採取該立法原則。
4.形式的商法和實質的商法
我國沒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實質的商法,主要表現為大量的商事單行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
5.商法與民法、經濟法既有緊密聯系,也有一定區別。
簡單而言,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對商法具有領導指導的意義,而商法對民法具有補充、變更、限制的作用。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法以當事人意識自治為主導性原則,經濟法則強調國家意志和政府職能的介入,並以國家政策為主導。 商法的一般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現代商法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則。
一 強化企業組織
1.提高企業素質。主要依靠兩套法律機制,一是,企業融資和確保企業財產基礎的法律機制,
如公司法上的有限責任、資本三原則。二是,實現企業優勝劣汰和實現資產優化組合的法律機制,如破產、重整、兼並制度。
2.完善企業結構。包括完善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主要是合理分配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利)和協調企業內部關系(主要保護職工利益,加強職工民主管理)。
二 提高經濟效益 即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營收益。商法的這一原則主要體現在保護產權、維護信用、促使交易便捷三個方面。
1.商法保護產權,主要體現在界定產權(明晰產權)和維護其權威上;包括在產權受侵害時,給予及時、充分的救濟。
2.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信任就意味著可以低成本地進行交易,從而提高經濟效率。破產法對維護信用有積極的作用。
3交易便捷可以節約時間成本。為此,商法提供了不少制度支持。如商事交易的技術化(定型化),大量運用默示行為、證明形式自由、時效短促、商事促裁等。
三 維護交易公平
就是要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主要體現為平等原則和誠信原則。例如,信息披露制度、一股一權原則、禁止內幕交易等,體現了平等原則。董事對公司的忠實義務、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等,體現了誠信原則。
四 保障交易安全 商法為此提供的制度主要有:
1.強行主義;
2.公示原則;
3.外觀法則(客觀主義);
4.嚴格責任;
5.保護善意買受人(第三人)。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1994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56號發布 根據2005年12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1997年2月23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8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年8月30目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99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0號公布自2000年1 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修正根據2001年3月15目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根據2000 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2006年8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4號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8.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決定》修正)
9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修正)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1992年11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1992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4號公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Ⅵ 論述商法的基本特徵
商法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法、海商法、破產法、票據法等。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對商法具有指導意義,商法具有補充、變更和制約民法的功能。
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在於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作為商法的主導原則。經濟法強調國家意志和政府職能的介入,以國家政策為主導原則。商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指導著商業主體的交易活動。從事商業活動的商人應以誠實、真誠的精神狀態行事。
不應欺詐、脅迫或濫用自己的權利,還應履行法律或協議未規定的必要義務。總之,誠信原則在商法中的作用是引導商事主體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6)大陸商法強調擴展閱讀:
商法的起源:
商法這一概念最早起源於古羅馬時代的商事規約,而近代意義上的商法則起源於中世紀歐洲地中海沿岸自治城市的商法。它於1807年在法國商法典中正式確立,今天已被大陸法系國家廣泛繼承。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商法十分落後。
20世紀初以來,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商法主要是引進西方商法,主要是大陸法系的商法,但改革開放後,也借鑒了英美法系的許多商法。
Ⅶ 商法的特徵和基本原則是什麼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 公司法 、 保險 法、合夥企業法、海商法、票據法等。下面由我為你介紹商法的相關 法律知識 。
商法的特徵和基本原則一、商法的特徵
1、商法具有兼容性。(兼采自由主義和強制主義)體現在兩個方面:
(1)私法與公法規范的融合
(2)強制性規范與任意性規范的結合
2、商法具有技術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1)商法規范的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技術性;
(2)組織法與行為法的結合。
商法的特徵和基本原則是什麼
3、商法具有營利性。營利性是商事關系的本質屬性。所謂營利,就是通過經營獲取利潤,以較少的經營投入獲取較大的經營收益。
4、商法具有國際性。商事關系本身具有一定國際性,許多商業活動都跨越國籍,各國經濟日愈緊密聯系,並趨向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商主體法定原則
1、商主體類型法定:是指商法對於商事主體的類型作出明文規定,當事人只能在法定類型的范圍內選擇所要採用的類型,而不能任意創設法律中未規定的類型。
2、商主體內容法定:是指商法對各類主體的組織關系和財產關系在法律中予以明確規定,當事人不得擅自或者變更其組織關系和財產關系。
3、商主體公示法定:是指設立、變更和終止商事主體,必須遵守商事法律規定的程序。
(二)保護交易安全原則
1. 公示主義:是指商法要求交易當事人對於涉及到利害關系人利益的客觀事實必須向公眾顯示,以便利害關系人可以了解。
2.強制主義,又稱干涉主義,是指國家通過公法手段對商事關系予以強制性規定。這一原則是商法公法化的體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通過公法性手段直接調控商事管理關系。
(2)日益偏重於使用強制性規范對商事活動加以控制。
(3)在傳統私法責任之外,形成了多種法律責任並存的法律調整機制。
3.外觀主義
外觀主義是指以交易當事人行為的外觀為准來認定商法律|| 教育 |網事交易行為的效果。對此,德國、法國學者稱為“外觀法理”,英美法中稱為“禁反言”(Estoppel)。外觀表示與真實意思可能不一致,依據外觀主義,交易行為完成後,出於對交易安全保護的目的,原則上不得撤銷。
4.嚴格責任主義:是指在商事交易中,不論債務人有無過錯都應該對債權人負責。各國商法均實行嚴格責任原則。
(1)普遍連帶責任。
(2)廣泛無過錯責任。
(三)促進交易簡便快捷原則
1.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在商法中的集中體現就是商事契約自由,包括是否締約自由、內容自由、解約自由、方式自由等等方面。
2.交易規則的定型化。包括交易方式的定型化和交易客體的定型化。
所謂交易方式定型化,是指商事法律中預先規定若干類型的典型交易方式,從而使商事交易的方式定型化。
所謂交易客體的定型化,是指商事法律對交易客體的商品化與證券化。對於有形商品,商法分門別類的規定了統一的規格或要求其使用特定的標志,使其商品化,確保交易可以迅速進行。對於無形的交易客體,商法則通過使其證券化的方式,通過證券的流通實現無形商品的交易,從而大大簡化了交易的程序。
3.短期時效主義
所謂短期時效主義,是指商法對各類商事請求權規定的時效期間較一般民事請求權為短,從而可以推動商事交易糾紛的迅速解決,促進了交易的迅捷。
(四)實現交易公平原則
1.平等交易原則
2. 誠實信用原則
3.情事變更原則
相關閱讀:
商法的概念
1 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2.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 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 個體工商戶和 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 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 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商行為,大陸法系學者一般認為是指以營利性營業為目的而從事的各種表意行為。其規制原則主要有三種:
(1)主觀主義原則。主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商人概念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商行為的具體形態,並以列舉的方式揭示出商行為的范圍。大陸法系國家採用主觀主義立法原則的主要有義大利,德國, 瑞士等國。
(2)客觀主義原則。客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行為的客觀性作為出發點來確定商事行為。《法國商法典》創造了這一原則,而《西班牙商法典》則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原則。
(3)折中主義原則。折中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在主觀主義原則和客觀主義原則基礎上,依據行為的客觀性和商人的經營 方法 兩個標准來確定是否屬於商行為。日本現行商法典和法國修改後的商典法採取該立法原則。
4.形式的商法和實質的商法
我國沒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實質的商法,主要表現為大量的商事單行法, 公司法、 證券法、票據法、 保險法等。
5.商法與民法、經濟法既有緊密聯系,也有一定區別。
簡單而言,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 特別法,民法對商法具有領導指導的意義,而商法對民法具有補充、變更、限制的作用。 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法以當事人意識自治為主導性原則,經濟法則強調國家意志和政府職能的介入,並以國家政策為主導。
看過“商法的特徵和基本原則是什麼”的人還看過:
1.論商法的商業保護原則
2.論經濟法的現代性
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法的發展與展望論文
4. 試論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
5. 各國合作社立法模式比較及對中國立法的借鑒
Ⅷ 大陸法系的基本特點
大陸法系的特點
1.在法律的歷史淵源上,大陸法系是在羅馬法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大陸法系不僅繼承了羅馬法成文法典的傳統,而且採納了羅馬法的體系、概念和術語。如《法國民法典》以《法學階梯》為藍本,《德國民法典》以《學說匯纂》為模式。
2.在法律形式上,大陸法系國家一般不存在判例法,對重要的部門法制定了法典,並輔之以單行法規,構成較為完整的成文法體系。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鼓吹的自然法思想和理性主義是大陸法系國家實行法典化的原因之一,1791年法國憲法中的「人權宣言」就明確宣布,每個人的自然權利只有成文法才能加以確定。以法國革命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徹底性,在法律上的表現就是開展大規模的法典化運動。立法與司法的嚴格區分,要求法典必須完整、清晰、邏輯嚴密。法典一經頒行,法官必須忠實執行,同類問題的舊法即喪失效力。法典化的成文法體系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
3.在法官的作用上,大陸法系要求法官遵從法律明文辦理案件,沒有立法權。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分工明確,強調制定法的權威,制定法的效力優先於其他法律淵源,而且將全部法律劃分為公法和私法兩類,法律體系完整,概念明確。法官只能嚴格執行法律規定,不得擅自創造法律、違背立法精神。
4.大陸法系一般採取法院系統的雙軌制,重視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區分。大陸法系一般採用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分離的雙軌制,法官經考試後由政府任命,嚴格區分實體法與程序法,一般採用糾問式訴訟方式。
5.在法律推理形式和方法上,採取演繹法。由於司法權受到重大限制,法律只能由代議制的立法機關制定,法官只能運用既定的法律判案,因此,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官的作用在於從現存的法律規定中找到適用的法律條款,將其與事實相聯系,推論出必然的結果。
Ⅸ 大陸法系的內容
一、法國憲法
1.《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
法國革命開始後,國民會議便於1789年8月26日,經過激烈的爭論,通過了著名的《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簡稱《人權宣言》)。這一劃時代的歷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提出的資產階級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是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綱領性文件。
《人權宣言》提出的民主法制原則主要有:
(1)宣布人權是「天賦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2)確立了「人民主權」、「權力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原則。
(3)提出了資產階級法制原則:法律是公共意志的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無罪推定及禁止非法控告;逮捕或拘留等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人權宣言》不僅奠定了法國憲政制度的基礎,而且是多部法國憲法的序言。
2.幾部有代表性的憲法。
(1)1791年憲法。
法國於1791年9月通過了第一部憲法。這部憲法以《人權宣言》為序言,正文由前言和8篇組成。基本內容是:
①以孟德斯鳩的君主立憲和分權思想為指導,宣布法國為君主立憲國,實行三權分立。
②確認資產階級的各項權利。
③把公民劃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
④繼續維護法國殖民統治。
這部憲法的制定和實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統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成果,標志著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正式確立。
(2)1875年憲法。
該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這部憲法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1875年憲法由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即《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和《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法》。其基本內容是:
①憲法規定,議會是立法機關,由上院(參議院)和下院(眾議院)組成。兩院都有立法權和行政監督權。
②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7年,連選連任。
③憲法規定法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是國家的最高管理機關,它由議會多數黨組成,內閣成員名單由總理提出,以總統的名義任命。
④憲法還肯定了拿破崙一世創立的參事院這一國家機構。它既是咨議機關,對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務進行咨詢,同時又是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訴訟案件的終審法院。
(3)戰後憲法。戰後法國先後制定了1946年第四共和國憲法和1958年第五共和國憲法。1958年憲法經過四次修改一直實施到現今,是法國現行憲法。
二、法國民法典
1.《法國民法典》的特點。
從內容和形式相結合來考察,《法國民法典》具有以下特點:
(1)它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早期的民法典。在法典中,與自由競爭的經濟條件相適應,體現了「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這一立法精神。
(2)法典貫徹了資產階級民法原則,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時代性。
(3)法典保留了若干舊的殘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傳統法律制度。
(4)法典在立法模式、結構和語言方面,也有特殊性。
2.《法國民法典》的主要原則。
這部法典雖然篇幅龐大,條文很多,但是作為基本原則,主要有四個:
(1)全體公民民事權利平等的原則。
(2)資本主義私有財產權無限制和不可侵犯的原則。
(3)契約自由的原則。
(4)過失責任原則。
3.《法國民法典》的影響。
《法國民法典》是資本主義社會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陸法系的核心和基礎,對法國以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產生深遠影響,而且隨著法國和在其影響下制定該國民法典的國家的擴張,法國民法典的影響又傳播到美洲、非洲和亞洲廣大地區。
三、法國的司法制度 (一)德國民法典
1.德國民法典的制定
(1)19世紀初期,歷史法學派反對匆忙制定《德國民法典》,其主要觀點為:
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產物,每個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法律制度。法律應該被發現、而不是被制定出來了。
②法典是分階段發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習慣法階段,接著是學術法階段,第三階段才是法典編纂。德國仍處於第二階段,制定民法典為時尚早。
③法典這種法律形式本身存在局限性,任何法典都不可能涵蓋全部社會生活和預知一切未來。無論編纂者如何努力,法典都會留有空白與遺漏。認為《法國民法典》沒有任何創新,只是已有法律的編纂。
(2)19世紀中期,後期,圍繞民法典的制定,歷史法學派內部又出現了日爾曼法學派和潘德克頓法學派的爭論,日爾曼法學派認為日爾曼習慣法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體現,潘德克頓法學派強調羅馬法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法律淵源。後一學派按照羅馬法《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為德國民法典最終採用。
2.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末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國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相妥協的產物,具有時代的特徵和特點:
(1)法典適應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在貫徹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方面有所變化。
①法典肯定了公民私有財產權不受限制的原則。
②法典肯定了資本主義「契約自由」原則,並直接保護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對僱傭勞動的剝削。
③法典在民事責任方面,也確認了「過失責任」原則。
(2)法典規定了法人制度。承認法人為民事權利主體,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這是資產階級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規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
(3)法典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
①以大量篇幅對容克貴族的土地所有權以及基於土地私有而產生的其他權利,
②在親屬法方面保留有中世紀家長制殘余。
(4)法典在立法技術上,邏輯體系嚴密、概念科學、用語精確。
《德國民法典》是資產階級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的頒行對統一德國法製作用巨大,並成為德國民法發展的基礎。
3.《德國民法典》的世界影響。
(1)德國民法典的編纂和施行,不僅在國內具有很大的意義,在國外也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受到各國法學界的重視,從而對許多國家的民法編纂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2)德國法是大陸法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20世紀大陸法系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相對於法國法而言,德國法也繼受了羅馬法,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較多固有的日爾曼法因素。它體系完整、用語精確,既體現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民法的基本原則,又反映了壟斷時代民法的某些特徵。
(二)德國的司法制度
1.法院組織。德意志帝國建立後,於1877年1月27日頒布《法院組織法》,確認了司法獨立原則。規定審判權由獨立的法院行使,審判只服從法律,法官實行終身制。設置了由區法院、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帝國法院構成的普通法院體系,帝國法院為全國的最高司法審級。
2.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訴訟制度。1877年2月1日頒行了《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分別規定了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程序和原則。《民事訴訟法》共10編,1084條。主要規定了總則、第一審程序、上訴、再審程序、證據制度、強制執行和仲裁程序等。《刑事訴訟法》共7編,474條。主要規定了總則、第一審程序、上訴、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再審、特種形式的訴訟程序、刑罰的執行和訴訟費用等。 (一)日本憲法
1.「明治憲法」,即《大日本帝國憲法》
(1)歷史背景:伊藤博文1882年歐洲考察,起草;1888年完畢;1889年2月11日正式頒布,帶有明顯封建性和軍事性。
(2)日本憲法的特點:
①基於君主主權思想,是「欽定」憲法;
②深受德國憲法的影響(46條抄自普魯士憲法,3條獨創);
③帶有「大綱目」性質,對一些問題沒有作出明顯規定;
④對公民自由權利的規定范圍狹窄,隨時可加以限制;
⑤君主立憲政體,卻賦予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威——用議會民主外衣,掩蓋天皇專制。
2.「和平憲法」:戰後,在反法西斯民主力量的推動,於1946年2月制定,1946年11月3日頒布,1947年5月3日正式實施。2016年3月29日,日本安倍晉三政府不顧國內多數民眾以及以中國為首的全世界絕大多數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反對,悍然強行通過所謂新《安保法》,這標志著日本自衛隊從此可以不受不受地理制約,對美軍進行後方支援;並且從新《安保法》生效當天起,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將成為可能,這標志著「和平憲法」實質上被廢除,名存實亡 。它具有以下特點:
(1)天皇成了象徵性國家元首;
(2)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
(3)放棄戰爭,僅保留自衛權;
(4)擴大國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二)日本的司法制度 羅馬法的繼承
正所謂「哪裡有社會,哪裡就有法律,哪裡有法律,哪裡就有社會」,羅馬帝國在歐洲長達十幾個世紀的統治,造就了其法律文明在歐陸大地的生根發芽。自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到義大利波倫亞城《國法大全》的重新發現,再到法、德兩國民法典的編纂,在此過程中,雖然幾經枯榮盛衰,但在歐洲人心目中,羅馬法一直被視為最高文明的象徵,頂禮膜拜。歸納起來,羅馬法對歐陸法系的影響,無外乎這樣兩點:1、文明制度的確立,法制觀念的形成;2、成文法典形式深入人心。
在書中,梅利曼認為大陸法系最古老的組成部分,直接來自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時期所編纂的羅馬法。他認為早期羅馬法在歐洲的統治地位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強盛。在這里,他著重提到了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歷史,並指出在19世紀,西歐各國掀起的法典編纂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部法典之一——法國民法典就是以羅馬法為其藍本的。
實行法典化,法律規范的抽象化概括化
擁有條例清晰、概念明確的成文法典一直以來就是大陸法系國家引以自豪的一個噱頭。早在查帝編纂《國法大全》時,「完整、清晰、邏輯嚴密」就成了大陸法系法學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於法典一出,查帝就全面禁止對其編纂的法典的任何評價。更為甚的是19世紀德國普魯士的法典有竟有一萬多條,可謂法典之最。大陸法系這種「一勞永逸」的沖動,或許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明確、確定的法典才是法制的保障,除此以外別無其他。而不會像普通法系那樣將此訴諸於法官「正義」的手。當然他們的這種努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報,19世紀誕生的《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其卓越的代表。
梅利曼教授將教會法也納入到大陸法系形成的歷史起源中,當然我承認這一點有其合理性,但是我認為也不能誇大教會法在這個法系產生過程中的作用。或許我們將此限定在家庭法、繼承法和程序法相關方面才是比較中允而恰當的。
商法在大陸法系中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是商法民法化,還是民法商法化?看來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但勿庸置疑的是整個大陸法系的主流應是民法的發展和影響。一直到現今,民法在大陸法系中應該還是最主要的佔有者。商法在此過程中或許只是潤滑和豐滿了私法法典的輪廓。 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性,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
18世紀開始的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以摧枯拉朽的理性力量,使大陸法系發生了重大的歷史變革。革命的思想意識滲透於大陸法系的法律(尤其是公法)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陸法系的傳統模式,而形成了富有革命意義的新穎格局。鑒於封建黑暗時代,王權過分膨脹、恣意妄為,為了保存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成果,在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勝利的資產階級提出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格局,並且是嚴格的分權、牽制。即立法、行政、司法互不幹涉、彼此牽制。在社會契約論的倡導下,資產階級們又提出了立法權只能來源於人民,而屬於司法部門的法官們的職責便只能嚴格執行成文法典的規范,任何自我感情的創造,不但無益於法律的正義,相反只能破壞權利制約的界碑。
在書中,梅利曼教授強調了革命的影響並不僅限於公法,它對淵源於羅馬法和共同法的那些基本法典的形式、適用方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對法典的內容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思想革命產生了新的法律思維方法,它對於司法組織和司法行政,對於實體法和程序法都產生了重大意義。
革命的另一影響就是導致了革命國家民族主義的熊熊勃起,獨立或擺脫封建統治的國家突出地強調國家的權威來洗脫去往日的屈辱。在法律方面,其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反映民族精神和統一民族文化的國家法律制度。總之,革命是自然權利、權力分立、理性主義、反封建主義、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國家主義以及民族主義等理性力量的匯合。《法國民法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盡管這場革命多少給法制改革塗抹上了「烏托邦」的色彩,但是,經過革命洗禮後的大陸法系,已呈現出嶄新的風貌。 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在大陸法系,最受人敬仰的是書齋中的法學家們。早在古羅馬以來,大陸法系就有「法學家法」的稱號。在大陸法系中沒有「所言即為法律」的法官,法官的地位被確定在對成文法典的倚重上。立法者,雖然承擔著法律法規的制定,但他們永遠都只是背後的「操作者」,而不會走到前台來,他們的聲音往往隨著法律制定的完成而消失。法學家則依賴於他們的知識和制度上的「傾斜」,而輕而易舉地佔據了主要位置。
梅利曼教授對此也此持相同意見,「在大陸法系,立法實證主義,權力分立原則,法典編纂思想,對法律解釋的態度,對法的「確定」的倚重,對法官固有衡平權的否定以及對「遵循先例」原則的排斥等等」都導致了法官作用的削弱。「法學家們不僅創造了近代民族國家理論、法律實證主義和權利分立學說,而且還創造了法典編纂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關於審判職責的觀點。於是法學家成了大陸法系中真正的主角,大陸法系也就成了法學家的法。」 大陸法系從來就不是僵死、凝固、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處於不斷的變革之中。這里所闡明的大陸法系的主要特點,僅是反映了從公元前五世紀開始並不斷延續到將來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羅馬私法橫貫了許多歷史時期,從前古典法開始、經古典法,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詮釋法學派的評注、人文主義思想家的著作、法國法典編纂,這些僅是大陸法系結構中的一部分。隨著宗教改革運動的結束,這個對大陸法系的發展有過相當影響的教會法也隨之消失。
今天,獨立的商事法院正在漸漸消失,獨立的商法典也以大勢已去。法律活動方面,大陸法系國家正在加速擺脫法律程序革命模式的極端方面。普通法院法律解釋權的擴大,公布和援用司法判例促成了此項改革實現,盡管「遵循先例」的原則在理論上並未獲得承認,但在實踐中,法院實際上已在堅持同類案件同樣審判的做法。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普通法法院的時間已相近似,立法至上的信條早已經動搖。法院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立法機關行為的違憲性的權利以及解釋法律的權利,也使得嚴格的分權原則受到挑戰。而對德國法學而言,對於他們的不滿也越來越多。在一些國家,現代的剛性憲法和司法審查制度結合在一起,與強大的法學傳統相抗衡。在德國和義大利,對法律制度正在進行著根本的調整。
Ⅹ 什麼是商法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與民法並列並互為補充的部門法。商法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企業法、海商法、破產法、票據法等。
1.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2.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商法法律關系(14張)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商行為,大陸法系學者一般認為是指以營利性營業為目的而從事的各種表意行為。其規制原則主要有三種:
(1)主觀主義原則。主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商人概念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商行為的具體形態,並以列舉的方式揭示出商行為的范圍。大陸法系國家採用主觀主義立法原則的主要有義大利、德國、瑞士等國。
(2)客觀主義原則。客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行為的客觀性作為出發點來確定商事行為。《法國商法典》創造了這一原則,而《西班牙商法典》則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原則。
(3)折中主義原則。折中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在主觀主義原則和客觀主義原則基礎上,依據行為的客觀性和商人的經營方法兩個標准來確定是否屬於商行為。日本現行商法典和法國修改後的商典法採取該立法原則。
4.形式的商法和實質的商法
我國沒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實質的商法,主要表現為大量的商事單行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
5.商法與民法、經濟法既有緊密聯系,也有一定區別
簡單而言,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對商法具有領導指導的意義,而商法對民法具有補充、變更、限制的作用。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法以當事人意識自治為主導性原則,經濟法則強調國家意志和政府職能的介入,並以國家政策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