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朗聲刑法

朗聲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9-13 07:40:17

A. 《亂世情緣》第二十一章 無蹤呈文上公訴/重章被監明法典

李剛一行被無地打敗以後,已經顏面掃地,無臉再回飯店,又怕惹上官司,給楊家受傷的打手及林雲重章和楊中亮處理好傷口,抹上金創葯後,便落荒而逃。林重章只好帶著眾人讓人用轎子抬著楊中亮,以及用擔架抬了楊中昌的屍首,狼狽不堪的逃回楊家。

待林重章等下山之後,無蹤也帶著眾人謝別無地大師無地大師,回到雲峰寺。第二天晌午,無地大師竟然破天荒的來到雲峰寺對無蹤無海說道:『』無蹤無海,這幫刁民依仗楊家,幾次三番滋事生非,實乃武林敗類。你們兩個要與易三爺商量,要不要呈文向縣衙狀告,殺殺楊家的威風,以免楊家糾纏不休,卷土重來,擾得聖靈不安。『』

無蹤本來對楊家的挑釁非常惱火,早就有了狀告之心,礙於以前喬玉花之事沒有處理周全,暫時忍了下來,這次既然無地大師發話了,就刻不容緩的喚來無武,讓他寫好狀紙交與自己。無武連夜寫了訴訟狀交與無蹤。

無蹤翌日一大早就帶著無海下山去了。兩人剛到南門口時,就碰到一位老者來南門口找陳啟平測字算命。這位老者姓龔名江,是昨天從鄉下趕來的,也經常在雲峰寺燒香拜佛,與無蹤無海熟悉。無蹤見他面有憂色,便問道:『』阿彌陀佛!龔老家中是不是有什麼不愉快的事,看起來滿面倉促憂愁。『』龔江嘆息道;『』唉!大師,近來我家中小災接二連三發生,本來想找陳老先生測字算命,可是我昨日趕來時,他卻鄉下去了,今天都沒有回來,急死人了。『』

無海微笑著說:『』阿彌陀佛!施主,測字算命不成,要不我幫你做個佛法消災保平安如何?『』龔江說:『』大師,那就多謝了。『』無蹤聽了示意龔江跟隨自己找了一個清靜的巷子,讓他閉眼靜默,然後口念咒語,吹了三口神氣在手掌,拍在龔江背上,『』捕呸!捕呸!『』幾下就好了。那麼無蹤怎麼說『』捕呸!捕呸呢?而不是其它的呢?『』其實『』捕呸『』是鄉下流傳的一個鬼的名字,只要叫了這個鬼的名字,其它的鬼就不敢上身。做完佛法,龔江遞給無蹤五元錢,無蹤假裝推辭了一番,還是收下了。就在龔江做佛法時,周圍慢慢的聚擾了一些人。其實生活中誰也免不了小災小難,這些圍觀的大多是些生活不如意的平民百姓,看到無蹤大師做佛法,便一個個要求無蹤幫忙做佛法。無蹤一一答應了,替這些愚昧無知的人做了佛法。

做了佛法,當然無蹤無海又騙取丁一筆錢財,心裡非常高興的來到了易府,一進客廳就看到查可漫斯若在和三爺說著什麼。三爺抬手讓他們讓他們先坐會,然後繼續與查可漫斯若交談。無蹤無海只好坐在一旁等侯,也不敢吱聲。查可漫斯諾自然與無蹤無海熟悉,禮貌性的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道:『』兩位大師,你們好!你們是不是有什麼大事需要和三爺商量,你們先坐過來,我先走了。『』無蹤急忙道:『』教主,我們沒有什麼大事,你們先聊著吧。等你們聊好了,有件小事需要三易和你指點。『』查可漫斯諾笑道:『』還是你們先來吧,我和三爺只是在閑聊,先談你們的正事吧。『』三爺也點頭示意他們坐過去,並喚丫環斟了新茶添上。

無蹤從衣袋裡拿出訴訟狀上前遞給了三爺,無海也跟著坐了過去。三爺抖開狀紙閱讀,只見狀紙寫道:

                          訴訟狀

原告:雲峰寺無蹤,七十歲,初中文 化。 被告:蓼漏鄉楊家村楊中光,五十八歲高 中文化。

事由:楊中光唆使打手幾次三番大鬧雲峰寺。經過:楊中光目無國法,幾次三番唆使護院武師林重章帶著打手上我雲峰寺尋釁滋事,鬧得雲峰寺雞犬不寧,神佛難安。好在有雲峰寺眾僧尼拚死抵禦,才不致使寺毀人亡。為了雲峰寺芸芸眾生和神靈免受再次被傷害,懇求法院維護雲峰寺安寧,依法追究楊中光林重章等人的罪責。

                      申訴人:雲峰寺無蹤

三爺讀了,臉上布滿陰雲,把狀低遞給了查可慢斯諾。查可漫斯諾看了,微微一笑:『』三爺此事不難,不必心愁。讓無蹤大師選遞上狀紙,審判時我出庭壓陣就是,諒他楊家遠水救不了近火。況且前方正在抗日,楊家之子楊用武在前線自顧不暇,哪裡有功夫理會這檔子家事,你們蔣委員長也說過,軍不涉政,所以你們不要擔心。『』

無蹤無海聽了唯唯諾諾,說一切拜託教主。當年中國許多當官的怕洋人,甚至蔣委員長也怕。洋人名曰傳教,實際上是想從思想上同化國人,在經濟上大肆剝削我們門國人。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好多生活用品都洋字在先,譬如:洋火,洋油,洋布,洋盆,洋碗,羊葯……等等。洋人在利用我們國人及本土資源,生產出來的產品上印上幾個彎彎曲曲的洋文,就成了洋貨,從中剝削國人們剩餘價值。真是洋洋世界,不可思議,當官的門寸洋貨,怕洋人,要洋人支持,買洋槍洋炮,請洋人做軍事顧問。好端端的一個中華大地,被洋人劃分勢力范圍,搞得四分五裂,挑起中華民族自相殘殺,想把我中華變成他們的殖民地。唉!可嘆可氣!

無蹤無海遞了訴訟狀後,直接回到雲峰寺向無地大師匯報。無地大師聽了囑咐無蹤,這一次一定要將楊家告贏,要不楊家還會來鬧事。查可漫斯諾回到教堂和他的洋同事說中國人就是無能,事不分大小都要求助我們,你你想想,鴉片戰爭,英國人被林則徐打敗,林則徐不但無功,反而被充軍新疆,清政府又賠了四萬萬五千兩白銀給英國。中國人有句古話: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他們太不團結了,這樣才給了我們機會站穩腳跟,如果中國人覺醒了,他們團結起來,那力量是不可忽視的。這次易楊兩家結怨,都是喬玉花引起的,無蹤那和尚又生事了,求我們維護三爺的利益和面子。當然我們要在這里長久扎穩根,這個忙我們還是要幫的。

又過了兩日,何湖何縣長愁容滿面的來到教堂,向查可漫斯諾請教如何處理無蹤狀告楊家一案。查可渣斯諾早就與三爺串通好了,想都未想就說道:『』何大人,此事還用想嗎?楊家離山城幾十里之遙,三爺抬頭不見低頭見,孰輕孰重?你難道不知道嗎?『』響鼓不用重敲,何湖一聽便知道洋人的心思了,萬萬是不能得罪洋人的,心中便有了主意,便起身告辭。瑪麗君送何湖到教堂大門口,囑咐何大人謹慎行事。倒是奇怪了,一個小小的黃毛丫頭竟然囑咐一縣之長來了。

何湖忐忑不安的回到縣衙後,和法官大人商議,定於後日開庭審理無蹤一案,並且立即發出了傳票。楊中光接到傳票,喚來了摔斷了手臂的林重章,讓人用轎子抬來摔斷了小腿的楊中亮,商量怎麼應付無蹤他們。楊中光大光其火,怒道:『』我族弟楊中昌的屍骨未寒,我沒有找他們算帳,他們反倒告起我們來了,你們說怎麼辦!『』林重章聞言低頭不語,此事由他慫恿楊中亮而起,如今偷雞不成,蝕把米,顏面掃地,心中很羞愧。楊中亮雙腿夾著鋼板綁了綳帶,鑽心的疼痛加上心中的怒氣難消,臉色異常難看。飽讀詩書的楊用文看到兩位叔叔有難隱之言,便解圍道:『』老爸,事已至此,發火也沒有用,只有想辦法應對才是。我是這樣想的,喬家已經退了聘禮,並且您在和解協商書上又簽了字,此事不能再提。現在是我們楊家帶人上雲峰寺尋釁一事,確實讓人頭痛。按理說佛門清修之地,我們幾次三番去打鬧,我們是輸了理,他們告我們也說得過去。雖然我們楊家沒有得到半點好處,但是責任總得有人擔當。我知道這次是林叔主張並且帶頭上雲峰寺的,我想這個責任由林叔擔當也講得過去,還望林叔以大局為重,為我楊家分憂解愁。『』

楊用文一番話,說得林重章啞口無言。楊中光聽了心中也說正是這個理,但表面上不能露出來,於是假裝罵楊用文:『』用文,此事需慎言慎行,誰擔責出先放一邊,到時才說,大家都是男子漢大丈夫,都有自知之明的,不用你操心。現在你叔雙腿不便,你先去山城找何大人,替楊家打點打點,我們隨後就到。『』林重章本來很羞愧,聽楊中光如此一說,心中更加羞愧。

楊用文不再多說,被楊中光拉到一邊,附耳囑咐:『』用文,你先去帳房支一萬銀票,趕到何府送給何大人,說我家已經死了一個叔,其它的傷胳膊斷腿的,已經夠慘的了,請他網開一面,把大鬧雲峰寺一事抹平。『』

楊用文得到父親授意,騎馬而去,傍晚時分趕到山城,拿著銀票直接去了何府,自報家門,說了來意。何湖倒是不意外,他早就知道楊家損兵折將,輸得非常慘,並且還沒有占理,但礙於楊家面子,於是敷衍道:『』用文老弟,此事你們不要太擔心,我一定會秉公執法的。你就先回客棧休息吧,明天開庭時按時來縣衙就行。『』

楊用文一介書生,知道此事多半辦不好,多說無益,便告辭走了。此時此刻,三爺家中正大擺筵席,請了八爺五爺查可漫斯諾父女以及無蹤無海,杯光酒影,熱鬧非凡。

第二天早上九點,何縣長及蘇行大法官准時坐上了審判台,三爺五爺八爺查可漫斯諾lz女瑪麗君坐在審判台左側,而查可漫斯諾儼然坐在陪審席。未過多久,法庭內就擠滿了旁聽的觀眾,嘰嘰喳喳議論過不停。

蘇行忽然將法錘重重一擊,大聲說道:『』大家請肅靜!『』眾人才陸陸續續停止了議論之聲。蘇行見庭內已安靜,高聲叫道:『』原告上!『』無蹤早已經按捺不住,昂首挺胸從眾人之中走出,目不斜視的走上原告席。蘇行見原告到位,又高聲叫道:『』被告上!『』林重章昨晚在客棧早已經過了深思熟慮,知道難逃其咎,一聽到叫被告,稍稍猶豫了一下,垂頭喪氣的走上被告席。無蹤狠狠的盯了林重章一眼。林重章不敢對視,依舊低頭不語。

待原告被告到位,蘇行蘇大法官抖開訴訟狀朗聲念了一遍,然後喝問道:『』原告,此事是否屬實?『』林重章聽了狡辯說:『』蘇大法官,無蹤簡直一派胡言,我等進寺燒香拜佛,被他們誤會鬧事,我們才動手打鬥的。『』蘇行聞言冷笑一聲繼續問道:『』你說你們燒香拜佛,為什麼帶了刀槍棍棒?『』林重章也繼續狡辯:『』習武之人,刀槍不離手,有何奇怪?『』蘇行又問道:『』既然你們第一次就知道帶著刀槍棍上寺院會引起誤會,為何你們還要幾次三番的帶刀槍棍棒進寺?寺院乃佛門清修之地,從古至今,除了鬧事的,又有誰帶著一行攜帶著武器的人燒香拜佛的?如此狡辯,又是為何?『』

林重章本來心中羞愧,一時間不知道怎樣回答。查可慢斯諾趁機裝腔作勢道:『』法官大人我來說兩句,當然我本西方人,本來不該過問貴國內政,只是看到你們自相殘殺,心中難受。你們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倒希望原告和被告不計前嫌,化干戈為玉帛,握手言和。另外,也希望法官大人能從輕處罰,以敬效尤。『』查可漫斯諾說完,還學中國人拱手向眾人行禮,其實骨子裡恨不得將中國人變成他們的奴隸。

何縣長聽了,接過話茬:『』教主說得極是!國法無情人有情,大家以後還是能讓則讓,能忍則忍,和睦相處。當然,觸犯了國法,罪責難逃,皆處罰的還是要處罰,以免亂了法紀。『』!楊中光聽了不知道他們葫蘆里賣什麼葯,瞟了幾眼林重章,看他那沒精打採的樣子,不知道說什麼好。

蘇行見原告被告都沒有吭聲,便宣布休庭半小時,然後帶何大人書記官及陪審團進了合議廳。經眾人合議決定:林重章無事生非,帶頭唆使楊家打手上雲峰寺幾次三番鬧事,觸犯了刑法第三十二條危害社會治安罪可判刑一至兩年,查可漫斯諾建議定罪一年。眾人沒有異議,蘇行便帶陪審團再次來到法庭,當庭宣判:『』被告林重章觸犯了刑法第三十二條,危害社會治安罪,經陪審團合議,從輕處理,判刑一年,立即執行!『』蘇行說完,法錘一錘定音。林重章當庭被兩個法警帶上手銬押入大牢。

楊中光兄弟心中實在不服氣,但又無可奈何。楊中亮知道判了林重章一年徒刑,是何湖蘇行給易三爺面子,只要是明眼人就知道無蹤只是三爺的替身。楊中光又嘆息說:『』只可惜又送了一萬元銀票,落得個財空人受罪,真是打了丫環矮了小姐,楊家的顏面丟盡了!『』

眾人散庭後,無蹤無海隨易爺進了易府,和易夫人許梅英說了判案經過後,就要回雲峰寺,易夫人挽留他們吃了午飯再走,無蹤說道:『』夫人,明日是觀音菩薩生日,我今天必須趕回寺院,准備准備,好接待香客與施主。『』許梅英笑道:『』那好吧!真的多謝兩位大師幫了我們這從大的忙,無以為報,明日我就帶眾丫環上雲峰寺燒香拜佛,拜見觀音菩薩,然後帶她們游覽雲峰勝景,完我這些年的心願!『』

B. 《紅岩》讀後感900字左右7篇

《紅岩》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61年12月首版。你知道《紅岩》 讀後感 怎麼寫嗎?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紅岩》讀後感,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讀後感相關推薦↓↓↓

《朝花夕拾》讀後感

寫《空杯心態》讀後感作文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作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800字

海底兩萬里的讀後感

《紅岩》讀後感一

__年崢嶸歲月,五千年血色中華。

歷史的長卷翻過一篇又一篇,而我們的祖國始終屹立在歷史的長河,無論是苦難還是輝煌,都必將是人類歷史上絢麗的篇章。

1948—1949正是新中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敵人的鎮壓與破壞比任何時候都要殘酷,在滓渣洞和百公館,無數中國共產黨人靠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毅力,反抗,斗爭,譜出一曲麴生命的贊歌。

在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中,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應該就是江姐了,她,是一個堅強,寧死不屈的共產主義戰士,在滓渣洞集中營,她曾保守折磨,當竹簽釘進她的手指,熱血順著指尖流下,十指連心,而江姐把這種刻骨銘心的痛化作更堅定的信念。她用自己的行動激勵,鼓舞佔有們堅持斗爭,然而最終,江姐為了不暴露計劃,還是毅然決然的走向了刑場,用自己的生命,譜出一曲感人肺腑,令人熱血沸騰的生命之歌,他永遠是我們的英雄。

紅岩就是生命之石,唱出了厚重的生命之歌。就像一面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心中的理想和信念熱堅持不懈的奮斗,無數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斗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正有他們的努力堅持,才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需要我們去面對,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越需要堅定心中的理想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為心中的目標奮斗,不只是在戰爭時代、也是在當今社會世界價值觀所需要的一個精神。

我也曾立過許多目標:每天背單詞、每天跑步鍛煉身體、學一門樂器。開始時熱血沸騰,積極完成。過了幾天,就心生厭倦。每天背單詞很難,於是將書包甩到一邊,看向窗外,黃昏前的天空像被火燒過似的,泛著紅光,格外地顯眼,不由地想起江姐和那時代的共產黨員,他們堅持和敵人反抗,就算付出生命,也要堅持,只為他們心中共同的目標——解放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過上辛福生活。在江姐面對敵人的折磨的時候,她從沒有感到慚愧。在戰爭時代,共產黨人為堅持解放中國而拋頭顱灑熱血。而今天,我為什麼連區區背單詞也堅持不下。責備不斷地從我心中響起,如黃鍾大呂直敲我心間。於是重新抓起書,沉下心情,又接著背。

堅持它存在於每一個時期,堅持也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我們實際行動。

因為身處中學,只感受到學校里的氛圍並不是一個澎湃激情與夢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被整天堆積如山的作業而苦悶,枯燥無法堅持,相比於革命年代青年學生日日夜夜學習的勁頭,我不禁為我們這一代人汗顏。看著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腦海里浮現的卻是江姐堅毅瘦弱的藍色旗袍上鮮紅的毛衣,就像是一面紅色的旗幟,在迎風飄揚,也許《紅岩》如生命之石不斷提醒青年人:要身懷遠大抱負,為建設更加富強國家而堅持奮斗。

《紅岩》讀後感二

我看過很多書,但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一本名為《紅岩》的書。

它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對中國的大肆破壞,以及中國共產黨黨員堅強不屈、艱苦奮斗為保人民利益,即使受盡毒刑、受盡折磨,也不透露共產黨的絲毫機密。即便是美國48套刑法,即便是各種血淋淋的痛苦,即便是嚴刑拷打、好言相勸、間諜離間,也無法撬開共產黨人的嘴,也無法得到一丁點線索。在牢中,意志堅強的共產黨人相互鼓勵,那一篇篇激人奮斗的詩篇,那一句句勉勵人心的話語,無不使人為之振奮。小到年幼的學生,大到滄桑的老者,共產黨人每人都急切的想為黨貢獻一份力量。

任憑特務們耍盡花招,任憑行刑隊用盡酷刑,任憑可惡的國民黨想方設法截斷獄中共產黨人與獄外共產黨人的聯系,任憑狡猾的叛徒想方設法從他們嘴裡套出關鍵的線索,忠於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人都不動聲色的忍下酷刑,麻痹對手,發現間諜。使敵人無措可施。

而且我發現,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共產黨的領導是為人民的,是不惜自己辛苦的。國民黨的領導,卻是只顧自己享樂,不顧災民,對手下吹鬍子瞪眼,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威風。

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國民黨註定的敗局。這也就是為什麼共產黨人在獄中的絕食戰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書中說,革命烈士龍光華因為一潭清泉,與特務有了糾紛;陰險的看守長藉此除掉了龍光華。龍光華的難友們非常悲痛,並用絕食抗議的 方法 與特務進行了斗爭。後來,看守長終於妥協,同意了大家提的四個要求。人們無比肅穆的為龍光華,舉行了追悼會。

裡面的人物性格特點都非常鮮明。例如高大勇敢的戰士龍光華,風趣多謀的農民丁長發,淳樸忠厚的工人余新江,溫和有禮的共產黨江姐,多才多藝的詩人劉思揚,慈祥厲害的雙槍老太婆,以及天真機敏的小蘿卜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為黨奉獻,甘願犧牲自己,毫無架子,處事不慌的領導許雲峰。而那陰險狡詐的特務黎紀剛、鄭克昌、甫志高等讓我簡直恨得牙根癢。

革命前輩的一句句 名言 警句,引導著革命後人走向輝煌的未來。牢內的溫暖使我無比感動,正是有了這些革命烈士,才保全了中國,保全了後代的幸福生活。

隨著現在科技發達,生活安定,小學生都忘了革命前輩的付出與努力,現在想想,真是慚愧。革命前輩尚且在獄中都在學習。我們處在和平時代,不用驚慌的躲避國民黨,不用驚慌的躲避憲兵,不必驚慌的躲避炸彈,不用忍受盛夏的酷暑,深冬的嚴寒,不用忍受缺水的乾渴,蚊蟲的叮咬,不用擔心文具從哪裡來,學費從哪裡來,怎有理由不好好讀書來效忠祖國呢?是呀,祖國的和平,是前輩烈士維護起來的。我們將接了這時代的接力棒,將祖國的薪火代代相傳,我們將接了這時代的接力棒,使祖國的科技突飛猛進。而不是貪圖享受,做啃老族,做寄生蟲。同學們,人民需要我們努力,大家需要我們努力,祖國需要我們努力。努力保護一個國民都富強的大家庭。努力學習,學習更多更好的知識,發明更多更好的科技,中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要奮不顧身,挺身去守護,守護祖國,守護人民,為祖國效忠,為人民效忠。同學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讓先輩的英靈自豪的驚嘆: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讓我們建立一個能與盛唐相比的強大中國!

《紅岩》讀後感三

紅火的年代,赤膽的忠心,革命者那穿透一切的目光,這是我懷著熱血沸騰的心情讀完了《紅岩》之後,腦海中始終不斷浮現出來的情境。

《紅岩》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共產黨的熱血和火一般的革命熱情,這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們都有著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感情,和永不畏懼敵人的精神,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旗幟,也染紅了我的內心。

讀《紅岩》,不像電視上熱播的那些戰爭片,地下黨每次都會化險為夷,每次都會簡簡單單取得勝利。或許像《紅岩》這樣才算是真正的革命,只有付出和犧牲才能換來最後的勝利;或許這就是共產黨真正的精神,為了實現心中最美好的心願,他們早已將生死置於度外。

在這些英雄當中,令我最佩服和崇拜的,唯有江姐了,她身上散發出的是那種永不屈服,堅持不懈的革命精神讓我們感動。她一心為著共產黨效力,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

深沉的暗夜,瑟瑟的寒風,還有那攤滿刑器的刑訊室里,憤怒的吼聲不斷地響起··· ···

面對這一切,江姐的臉上是充滿信心的剛毅神情,她相信革命會取得勝利。她讓敵人從恐怖的獰笑聲變成絕望的吼叫聲。

「還是不說?!釘!」

一根竹簽對准江姐的手指··· ···頓時血水飛濺。 一根!兩根!··· ···竹簽深深地撕裂著她的血肉。

還有一陣又一陣令人心悸的潑水聲時不時響起。

然而,除了敵人魔鬼般的咆哮,江姐沒有任何的聲音,甚至沒有一絲絲的呻吟,那可是十指連心的痛啊!江姐強大的意志竟然能夠忍下來,那是因為「竹簽子是竹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堅硬的鋼鐵鑄成的!」

這樣的意志沒有人能不佩服的,我也想像過這樣的情景如果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我會怎麼去做,可是,我想我是不可能像江姐一樣堅強不屈,永不低頭的,我是做不到的。

還有另一個共產黨也一樣讓我非常敬佩。他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哪怕變成鬼也要讓敵人喪命的人,他就是「老許」,自始至終形象都是那麼高大的許雲峰。在山城即將解放的時刻,在敵人的猙獰面孔和死亡面前,他毫無畏懼之色。他平淡地說過:「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

是他們這些英雄,帶領億萬中國人民脫離貧困和痛苦,走向光明,告訴世人,是共產黨救了中國人民!是中國共產黨,駕駛著新中國的大船,滿載著信心和希望,沿著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揚帆起航,闊步前進!

《紅岩》讀後感四

轉眼又到了開學時候。學校門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哪個孩子不是被大人牽著手來到學校呢?那個孩子不是在家長溫和的目光下一蹦一跳跑進學校呢?看到這些快樂的影子,我想起了前幾天閱讀的《紅岩》,想起了那個可愛的小蘿卜頭他如果也能像現在的孩子們一樣能幸福的上學該多好啊。

飛吧,你飛吧!我彷彿聽到了生活在白公館的小蘿卜頭稚嫩的童聲,彷彿看到了他踮起腳尖趴在欄桿上目送蝴蝶的身影愈飛俞遠。他嚮往自由,從小就被關押在白宮館里,陪伴著沒有呼吸過自由空氣的人們,他的天真可愛,童真童趣,充分顯現出了一個孩童對自由的嚮往,對勝利的渴望還記得他畫的那張並不高明卻又氣勢很大的天空嗎?那樣廣闊,那樣飽滿外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而他又是那麼的善良,在白公館里的生活,在他幼小的心靈里,買下了多少恐怖的陰影啊!但是當他有機會出去的時候,卻捨不得這些白公館里的那些朋友們了我才不想走哩!幼年的經歷讓他比同齡人要成熟,他經受的心理上痛苦的折磨,都是多麼難熬啊!那不尋常童年生活,是我們所體會不到的。

我十分佩服華子良。多少年來,他為了騙取敵人的信任,裝瘋賣傻,瞞過了多少狡猾的特務。他被多少人誤解、嘲笑,說他是懦夫、膽小鬼,但他沒有退縮,一直在堅持,為了勝利,為了幫助共產黨人逃出白公館,他一次又一次地冒著生命危險傳遞情報。為了迷惑敵人,他過著非人的生活,還要做最苦最累的工作,無時無刻不在危險之中。這何嘗不是一種精神上的巨人呢?他的堅強和智慧,不畏艱難不斷追求自由勝利的精神,何嘗不是一種偉大呢?記得在結尾部分,他被敵人帶走,又帶著解放軍回來解救突圍的人們,他是堅強的,是富有智慧的,執著的堅持了那麼久,這種精神是我所敬佩的。

還記得江姐嗎?她是本書描寫的重要人物。從手指上被鐵筆磨傷的痕跡,到監獄里被特務虐待的血印,處處顯現著她的堅強不屈,勇敢擔當;從知道丈夫死訊後臉上的淚痕,到看到監獄之花出生時的喜悅,處處顯現著她的柔情善良,溫溫母愛。全書用不同的角度,完整的描繪出了一個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江姐,一個讓讀者敬佩的江姐。

有一種精神叫愛國,有一種性格叫堅強,有一種執著叫堅持,不屈服,不退縮,不做叛徒,只為勝利和自由努力。在那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擁有紅色革命精神是多麼可貴!冉冉升起的紅色不會逝去,將永遠照耀在祖國大地上,照耀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紅岩》讀後感五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 事跡 ,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 英語 作文 ,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紅岩》讀後感六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

昏暗的書房,搖晃不定的燈光。我輕輕蓋上封皮,眼神滯留在封皮上:黎明的光輝,襯著獻血染成的紅岩;血腥的風在雨中吹曳,五星紅旗在桿頂堅毅地搖擺;先輩們用鮮血染紅的旗幟,用黎明的光輝鑄成的五顆金星,在風雨中依舊耀著光輝,就像國民黨的血雨中閃亮著的共產黨員的意志。

手掌間,略顯陳舊的《紅岩》熠熠生輝。這是一部用血與淚奏出的悲壯篇章。這是作者用血跡斑斑的過往編纂的一本紅色經典。

《紅岩》講述著重慶的地下黨員與特務、叛徒進行著激烈的戰斗,不僅是武器上的斗爭,更是精神上沒有硝煙的戰爭。血腥之風刮著中美合作所,襲卷渣滓洞與白公館。先輩們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前毫不動搖、在烏黑的罪惡的槍口前毫無畏懼,心中永遠堅信黨會驅走黑暗迎來無限光明,心中充滿了對黨對共產主義堅定的信仰。他們堅貞不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

江姐,一位女共產黨員,人雖瘦弱,意志卻不瘦弱。與她一起為黨奮斗的丈夫不幸犧牲,首級被敵人懸掛示眾,面對這沉重的打擊,江姐強忍痛苦,繼續完成黨交給的任務;被叛徒出賣後,面對敵人嚴刑折磨,江姐堅強不屈。「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這是江姐在手十指連心的毒刑後寫下的。多麼可敬!多麼可佩!心永遠向著黨,任何的痛苦甚至死亡在黨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許雲峰,面對死亡視死如歸。 「他神色自若的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鶴立兩旁的特務,徑直跨向台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看了書中臨刑前這段描寫,怎能不心潮澎湃,怎能不淚下!

還有劉思楊為掩護白公館齊曉軒等人安全越獄,倒在機槍的彈雨中,倒在血泊中,倒在用鮮血染成的紅岩上;「小蘿卜頭」不懼危險為獄友送信……等等無不令人感動。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前赴後繼為國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們並沒被遺忘,革命事跡被以各種形式相傳著,但事跡背後的紅岩精神還在嗎?現在的人們,怎生得這堅強的意志?怎生得這無畏的精神?怎生得這為國的壯懷?怎生得這種勇往直前的氣魄?面對困難,面對挫折,自己是怎樣態度?撫著《紅岩》的封皮,不禁心生慚愧。不只是自我的慚愧,還有社會的慚愧。現在的人們更多地是在追求名利與金錢,這種紅岩精神似乎已經隱退。雖說現在是和平社會,但是這社會仍然需要這種紅岩精神。看窗下這川流不息的街道,繁華的城市、幸福的生活都是先烈們用鮮血、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怎能不珍惜現在的生活,銘記過去的英雄?

雨聲已黯然消失了,這城市慢慢迎來久違的陽光。我知道,我也該迎來我人生的光明了。

《紅岩》讀後感七

合上《紅岩》,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從我的腦海中掠過,臨危不懼, 視死如歸的許雲峰。受盡酷刑,堅貞不屈的江姐。佯裝瘋癲,機智深沉的「瘋老頭」華子良……然而,在這么多經典永恆的形象中,一個瘦小,孱弱的形象更能引起我的共鳴,他便是「小蘿卜頭」。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父親宋綺雲,是楊虎城將軍的秘書,母親徐林霞,是一名共產黨宋。振中在出生八個月的時候,就隨父母一起被關進了白公館監獄。從小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吃的是發霉發臭的米飯,喝的是污穢不堪的泥水,營養嚴重不足,成了一個頭大身子細,面黃肌瘦的小孩,難友們都非常愛他,叫他小蘿卜頭。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瘦小可憐的孩子,卻有著一顆勇敢堅強的心。在獄中,他利用自己是孩子的身份,充當同志們的聯絡員,在敵人的槍口下完成了許多大人們無法完成的任務,所以,他也是一名光榮的革命者。1949年,萬惡的敵人並沒有放過這條幼小的生命,小蘿卜頭被他們殘忍地殺害了。解放後,小蘿卜頭被認為革命烈士,是我國最小的革命烈士。

閉上眼睛,淚花不由自主地落下,我彷彿看到了一雙明亮有神的眼睛。小蘿卜頭也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渴望上學,可是在敵人的監獄里,他沒有機會。後來經過同志們和特務們一再交涉,才得以獄中的政治犯當老師,小蘿卜頭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沒有書、紙和筆的情況下,他用腦子記,用小石子不斷地在地上畫、寫、筆跡不清,他擦了再寫。

回頭來看看我們呢,衣食無憂、條件優越、生活安逸。有寬敞而明亮的教室供我們學習,有勤勞的老師傳授我們豐富的知識,而到了放學的時候,家人早早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們。然而就是這樣的條件,許多同學卻不知道珍惜,求知成為一種負擔,學習成為父母交給的任務:上課東看、西看,老師提問「吱吱嗚嗚」;回到家,首先打開電 視、電腦,爸爸媽媽問起在學校的情況時,總是回答「知道了、別說了、煩不煩」等不厭其煩的話……此時此刻,想到了小蘿卜頭,我的心中充滿著悔恨、慚愧、自責……。

小蘿卜頭他們雖然去了,但他們所代表的「紅岩精神」應當永存。「紅岩精神」就像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為理想和信念奮斗不息。


《紅岩》讀後感900字左右相關 文章 :

★ 關於《紅岩》讀後感900字7篇

★ 關於《紅岩》讀後感900字6篇

★ 關於《紅岩》讀後感900字5篇

★ 關於《紅岩》讀後感800字7篇

★ 關於《紅岩》讀後感1000字6篇

★ 《紅岩》讀後感高中900字5篇

★ 關於《紅岩》讀後感1000字7篇

★ 關於《紅岩》讀後感1500字6篇

★ 關於《紅岩》讀後感7篇

★ 高中《紅岩》讀後感900字範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C. 妖的有一篇叫 一瞬芳華

一.
那雪下得緩而密,片狀的雪花或高或低的盤旋在空中飛舞,久不落地,宮門外立的李石迎了上來:「小朝姑娘。」
我抬眼看向細雪掩埋下的巍峨宮牆,輕聲道:「請李公公引路。」
穿過雕工精細的迴廊,不待李石引見,我一眼就瞧見水榭上的男子,他白衣白發,似要融這漫天白雪之中,若不是他身上濃烈的死亡之息蔓延了園子……
我皺了皺眉,這分明是個氣數已盡之人,靈體卻偏偏牽在肉身里,以一種將離不離的姿態,這般行屍走肉的活著,我最清楚不過,那是比死還要痛苦上千萬倍的滋味。
執念。
只有執念,才能讓一個人,心甘情願,生不如死。
行至水榭之下,李石輕喚了聲:「陛下,小朝姑娘來了。」
靜默了會兒,男子緩緩睜開眼,轉向李石:「下去吧。」
「喳。」
我緩步踏上水榭,徑直在他對面的小榻上坐下,拿了小幾上的一盞茶,送入口中抿了一下,贊道:「是上好的沁冬茶。」語畢,又自顧自的吃起了小幾上擺開的小點心。
皇帝淡淡笑了聲:「你這性子,倒有些同她相像。」
我拍了拍沾在手上的沫子:「她便是陛下請我來的緣由吧。」
皇帝的目光變得悠遠,像陷入了某個久遠的夢里,良久,他說:「素聞小朝姑娘的浮世繪堪比冥府的往生鏡,可以見任何想見之人之事,孤想見一見她,有些事,孤要弄明白……」
「她是誰?」
「舜華。」
我挑眉:「槿妃舜華?」
皇帝頷首,這讓我有些意外。
我雖久居天山頂上,可也聽說過槿妃之事,北祁國君將她打入冷宮,她仙逝時,他更是將她的遺體送回東岳,槿妃身後竟連夫家之陵都去不了,這凄絕的一生不知被多少說書先生編成小段,叫時常下山聽書的阿桃唏噓不已。
阿桃說:「槿妃是東岳公主,東岳同北祁打了多年,東岳占著上風,便硬將公主嫁來,誰都知道,東岳王是想用聯姻牽制北祁,北祁上下都不待見她,更別說一國之君,娶了個時刻監制他的妻子,自是憋屈,冷落她也可以理解,只是,這樣對一個無辜女子,確實殘忍了些,姑娘,你說是不是?」
我那是懶得搭腔,後宮之中,哪有什麼無辜之人。
可今日這單生意,缺勾起了我心中的好奇。
大概,這天下誰都沒有想到,北祁國君最後的執念竟是他棄入敝屣的槿妃。
我打量了下眼前形容枯槁的皇帝,壓下心中的好奇,望了眼暗下來的天色,道:「天時剛巧,請陛下給我一件槿妃的貼身之物。」
高長慕從懷里掏出一早准備好的東西遞給我,低垂的眼瞼斂不住溢出的哀傷:「這是舜華的一縷青絲。」
我接過那束用紅線綁的青絲,舉手掐決,脆生的鈴聲中,面前憑空出現一幕水鏡,手再一翻,一桿通體透白的筆從虎口處緩緩現出,躺在掌心,泛著青光,青絲遇筆,瞬間化成一縷青煙,順著筆墨著的方向,裊裊繪成一個女子的模樣。
月白長衫,絳色披風,流雲髻貼著緋紅的臉,提著一盞宮燈。
她在漫天星河之下,背後是墨色里的四方官,她走的極快,身後跟了一溜的宮人,各個都是有苦難言的神色,與她臉上的飛揚神采形成強烈的比對。

那是元德二年的舜華,年十八,無雙的年華,無雙的容顏。
東岳國君有八子一女,舜華排行最末,她的哥哥們都稱呼她喂小九,極盡寵愛,脾性自然被寵的飛揚跋扈,沒有一國公主該有的規矩。
比如,在深夜闖入男子的房中,普天之喳,也只有她做的臉不紅氣不喘。
那扇兩人高的紫木門「咯吱」一聲推開,桌案前的年輕男子應聲抬頭,望著提著宮燈立在他面前的神氣少女,眉頭不見波瀾的皺了皺。
「高長慕。」
她的臉上泛著紅光,見他沒有做聲,有往前走了一步,眼底滿溢著歡喜的碎光,叫他:「北祁長慕。」
他提起手中得筆,打量她的目光有些嚴厲:「雖說本王此時是在東岳皇宮內做客,但,公主這個時辰闖入本王得房間是不是有些不合規矩?」她對他訓誡的語氣不甚滿意,帶著點傲色道:「本宮來見自己的夫婿有何不合規矩的。」
他本來輕執著毛筆,聽她這么一說,下手力道不小心過重,那「忍」字最後一筆上暈了一大片墨跡,眉間的褶皺現了痕跡。
他放下筆,抬頭正視她:「本王與公主還未正式行禮,未來如何皆是個未知數。」
許是冷靜了下來,她臉上上方才的紅光褪的一絲都不剩,顯出她本就比一般姑娘要白上三分的膚色,一旁侯著的宮人都覺得氣氛瞬間僵了下來,大氣不敢出,就聽見舜華嗓音清淡地道:「高長慕,你……不想娶我?」
不待他回答,她深吸口氣:「不管你願不願意,我都是要嫁你的。」咬咬唇,又補了句:「我一定要嫁你的。」
他沒有答話,看不出什麼神色的眸子緩緩垂下來,重新拿了張紙,鋪在面前,提筆落下:「夜深了,公主請回。」
舜華轉身走了幾步,扶著門欄突然又回頭望了他一身黑色錦服一眼,道:「我聽說北祁王喜白色?」
他連頭都沒有抬:「公主都是道聽來的,聽來的,哪有什麼真。」
她掩藏在披風下的手微微攥緊了月白衣衫,大步跨了出去,像她來時那樣,走的又疾又快,但步間的章法卻不比來時的輕快,沉重了許多。
那是高長慕記憶中與舜華第一次見面。
卻不是她記憶里的第一次。

舜華第一次看見高長慕,在五年前,東岳與北祁交界處的螺山。
十三歲的舜華任性膽大,她的父皇兄長領兵同北祁打仗,她日日聽學士歌頌戰場男兒如何勇猛,她不服氣,自認女子不輸男,自己若在戰場上定不比父兄差,便偷了太監出宮辦事的平民男裝,趁著夜色摸出了宮,奔向東岳與北祁的戰場。
行至螺山外,已是黃昏,她下馬查看地圖,螺山那一頭忽地傳來一陣戰鼓和廝殺聲,她的馬受到驚嚇,掙脫韁繩跑的無影無蹤,她傻在原地,吞了吞口水,硬著頭皮收起地圖,走進山中。
廝殺聲綿延不絕,遠處的天被熱血染的透紅,到底是個小姑娘,以前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如今還未靠近,她就已感覺死亡離自己有多近。她的步子越來越慢,最後蹲了下來,抱著一顆樹瑟瑟發抖。
她好想回宮。
「誰在哭?」
陌生的聲音傳來,她嚇了一跳,趕緊四處看了一下,未見有人,心中一跳,拔腿就跑,站起來時卻看見大樹背後有個深陷的洞,像自家園林里的蒱獸的陷阱,她有些害怕,但抵不過心中的好奇,小心翼翼朝洞邊有去,探頭看去,正對上一雙漂亮淡黃色的眸子,像話本里的山精。
她同眸子對視了一會,說:「你是人嗎?」
洞里的人沉默了一會才開口回道:「是。」她拔了拔洞口處的落葉,又往前探了探身子,想要看清洞里人的長相,但天色暗沉,洞又太深,她費盡力氣,也只能看見他那雙異常漂亮的眼睛,不由脫口而出:「你的眼睛真漂亮,像天上的星星。」
洞里的人聽了她的話後,傳出幾聲無奈的笑聲,她聽著這笑,也彎起了嘴角,心中已全然沒有了方才的害怕,同洞里之人聊起了天。
「你怎麼不出來?」
「我傷了腿,動彈不得。」
晶亮的大眼向四處望了遍:「山外面在打仗,這里一時怕是沒人敢靠近。」皺眉思忖了會,開始解自己的外衣,扯下腰帶,扔到洞里,:「你夠得著么?」
腰帶就懸在淡黃眼眸上方,女兒家淡淡的香氣充斥鼻間,他猶豫片刻,輕輕握住,抬頭疑心道:「你拉的動我?」
小臉又出現在洞口,帶著一副不甘示弱的表情:「我力氣可大呢!」
她把腰帶拉過肩頭,吐了口氣,用力一拉。
「啊——」
一陣天旋地轉之後,她墜入一個溫暖的肉墊之上。
她抬起頭,看了看頭頂方寸大小的洞口,又看了看低頭凝視她的那雙淡黃眼眸,好奇道:「你皺著眉做什麼?」
「……你壓到我的傷腿了。」
「啊!對不起!」她臉一紅,火速從他身上爬下來,洞里空間窄小,她翻身時又按到他身上的某處,引來他的一聲悶哼,她一聽更慌忙,手忙腳亂摸索著隨身帶的包裹,從裡面掏出一個火摺子,火摺子「唰啦」一下燃起,照亮小小的洞壁,及洞中之人,舜華同他大眼瞪小眼,臉上的紅暈在火光之下彷彿更深了些。

舜華很快就適應了洞底的環境,將自己隨身帶的干糧分享給餓了多日的高長慕,趴在他旁邊沉沉睡去。她的外衣留在洞口,夜裡受不住寒,蜷成一團瑟瑟發抖,高長慕盯著她小小的身子看了一會兒,彎身將她擁進了懷里,她一接觸到溫暖的軀體,便順勢緊緊抱住,舒服地蹭了蹭。
高長慕的身體僵住,直到胸前的小人呼吸漸漸平穩,才放軟了身子,將頭擱在她發上,合起了眼。
戰場的廝殺聲持續了三日,空氣里飄著若有若無的腥味,舜華並不曉得那是什麼味,皺著不適的小臉問:「這是什麼味兒?」
他的目光落在她煞白的小臉兒上:「人血的味道。」
小臉更加白了些。
「每一戰結束,血味足足要過上幾日,才會散去,遇到落雨,就成了一條萬千將士鮮血匯成的小溪。」
她瞪著圓眼說不出話,她知道戰場的殘酷,卻是頭一次近距離的接觸,半響,她才開口:「要是沒有戰爭就好了,為什麼父……附近的國家都愛打仗呢?」
他不屑地答:「不過是貪欲,一塊不屬於任何國家的肥沃土地,自然誰都想要。」
他這中肯的話叫她一愣,他們在洞中這幾日,默契地沒有詢問對方的姓名身份,只因會在這里出現的,不是東岳人,就是北祁人,東岳北祁如今打的熱火朝天,若是對立身份,大約彼此都不知道還如何共存下去。
但他雖不說,舜華也瞧得出他身上那件白色戰袍綉了北祁的狼圖騰。想來,他亦知道她看的出來,不過是在裝聾作啞罷了。
到了第六日,舜華包裹里已再無干糧,兩人又餓又渴,無力地靠在一起。舜華想,她或許是要死在這了,可是目光落在旁邊的人身上,她心中一動,忽然有個念頭,能同這個人死在一塊,到也不錯,這樣想著,她的小手摸索到他的大手,用力握住。
感受到大手回握的力量後,她笑了笑,側過頭,正對上高長慕溫煦的目光,她當初就是被這雙眼眸吸引住,才會掉進這個坑來。
她說:「你的眼珠,和我們不一樣。」
他笑笑:「我母親是異族人,我的眼睛隨了她。」
「真好看,」她由衷贊嘆,抬手輕輕撫過他的眼,笑道:「如果我們死在這,倒也是個緣分,下輩子……我循著這雙眼睛,也要找到你,叫你還我這條命。」微光透入,照著他的眉宇之間,流漾著的溫雅神采,他空著的一隻手整了整她歪掉的發冠:「或許不用等到下輩子,明天就有人來救咱們。」
舜華怔了一下,慢慢將頭靠在他的胸口:「如果能活著出去,等我及幷,一定……」
「下面的人還活著?」
她的話隨著洞口出現的一個人影戛然而止。
那是山中的獵戶,獵戶將他們背回家,同他們提起戰事之後的瑣事:「東岳雖打贏了這場仗,但並未趁勝追擊,而是突然返朝,也不知出了什麼事,這幾日總有重兵在各處巡查,似在尋什麼人。」
兩人心中各自微動,都以為尋的是自己,當下覺得不能再耗在此處。
那日入夜,整理好行裝的兩人在院外偶遇,見到對方,各自都是一驚。
一陣沉默後,舜華搶先開了口:「我離家時未留信,父兄此刻定是焦急萬分,我必須回去,上元那日……」她的臉紅了紅,垂下首,是女兒家特有的羞澀,「我在這等你。」
高長慕露出清風霽月般的笑:「一言為定,在下北祁長慕。」
她彎起眼:「東岳小九。」
烏雲掩去新月,僅露些許星光,映的青山晦暗中帶著不明碎光,偶爾幾聲蟲鳴,除此外,就是一片寂靜。
兩人對視了許久,同時抱拳向對方道:「保重。」
然後,一人往北,一人往南,越走越遠。
北祁長慕的真正身份,舜華後來才知道,學士熟知七國簡史,他道,放眼整個北祁,就只有一人能同舜華口中那個風雅雋秀一身白色戰袍的長慕匹配,靖安王高長慕,喜白色,北祁皇帝第三子。
那年上元,舜華按約定,一身月白長衫,在螺山上的獵戶院落等到天明,高長慕沒有來,接下來的每一年上元,他都沒有來。說來也奇怪,她心裡從未怪過他的食言,她想,東岳和北祁的戰爭一直未斷過,她也聽說過北祁皇室內斗的很厲害,他只是在面對內憂外患,無暇顧及其他,他心中,還是記得小九的。
他不來找她沒關系,等她長大了,她會去找他,告訴他那句她未說完的話。
「等我及笄,一定嫁給你。」
也許,這就是先愛上的悲哀,她憑著這一點點的僥幸等了五年,高長慕登上皇位,成為北祁的元德皇帝,與東岳簽訂和平協議,天下人都道,東岳王是硬將公主嫁來,用聯姻來牽制北祁,卻鮮有人知,這一條協議里的附加內容,是舜華自個兒要求的。
浮世繪里,十八歲的舜華在東岳王面前長跪不起,她頭昂的老高,無視東岳王怒極的龍顏,一字一句道:「小九此生非北祁長慕不嫁。」
由一個姑娘家的口中說出這樣的話,實乃驚世駭俗,怪不得東岳王被氣的卧床,可這個驚世駭俗的姑娘是舜華,那就說的過去了,她本就不受世俗禮法所縛,她像一隻五彩鳥,天廣地闊,任她遨遊。
可這只五彩鳥,最終為了一個人,生生折了自己的翅膀。
而那個人,甚至早已不記得她。

舜華得償所願,由高長慕親自迎往北祁,大婚那日,高長慕依照先帝遺詔,立了尚書之女郭愛為後,同時迎娶一後一妃,實乃皇宮空前盛況,而在浮世繪中舜華的記憶里,那一天卻有些蕭索。
她的玉華宮在皇宮東北角,遠離皇帝的乾安殿,聽不到一點喜樂,一更天時,安排到她宮中的人心中頓悟,這宮中的主子,與恩寵無緣了。
舜華卻沒有這樣的感覺,大紅蓋頭之下,她摩挲著手中一股紅線扎的青絲,心中一遍一遍地重復著她要對高長慕說的話。
「北祁長慕,你還記得東岳小九么,她找你來了。」她幻想著他聽見這話時的表情,斜飛的鳳眼牽出一抹絕色的笑,她其實有些後悔那日在東岳闖進他房中時沒有告訴他這句話,那時他的態度不好,她是個姑娘家,被傷了自尊,也有自己的驕傲,負氣離開好幾天都沒找他,可後來,她想通了他不知道她是在螺山陪了他六天的小九,他跟那些大臣一樣,都以為她是父皇安在他身邊的眼線,自然對她沒有好印象。
若他知道了…………
舜華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那夜高長慕一直沒有來,就像當初的上元之約一樣。
隔日舜華去向太後請安,迎面遇上從另一頭來的高長慕和皇後,她急急朝他奔去,想要問問他是不是昨夜喝的太多,所以沒有來。
她還未開口,高長慕就皺了眉,冷冷道:「橫沖直撞成何體統,這里是北祁,你在東岳的那般作為趁早給孤改了去。」
她一愣,望著他淡黃眼眸中的嫌惡,張了張嘴,什麼都沒有說出來。
高長慕撇開視線,牽著皇後的手越過她往太後宮中走去,她看著那兩人相攜的身影,眼中的光漸漸淡去。
她之前從未想過他會不喜歡她,她記得洞中那六日他的溫柔,記得他溫暖的胸膛,記得他清風明月的笑,也許那稱不上喜歡,但至少不會是討厭。
他不記得她,或許是北祁長慕從未將東岳小九放在心上過。那樣,就算她說了出來,不過是多給自己一個死心的理由。她不想要那個理由,她已經是他的妻子,北祁是她的家,她還要靠著那一點點對他的念想,度過這漫漫年歲。

舜華有一個鮮少有人比得上的優點,就是認命。這或許是她六歲前都和她皇奶奶住在山中寺廟里,受佛理禪悟感染的緣由。
這個優點很好,容易活的開心。
只是世事十分難料,碰上高長慕後,就有那麼點不認命了。
初嫁到北祁的那一年。不管高長慕如何冷落她,她都很努力去維護這段夫妻之情。
她母後去的早,父皇哥哥們都憐她寵她,不加以管束,完全讓她由著自己的性子長大,從未有人教過她身為一個姑娘家應該偶爾柔弱的優勢。她討好高長慕的方式,是最笨拙,卻也是最真心的。
她覺得好的東西,總要差人送上一份給高長慕。其實他心裡明白,高長慕表面上都收下,但會不會去碰那就說不定了好幾次,她都看見她送去的東西,出現在乾安殿下人們身上。她在心中小小地難過一下,隔日照常往乾安殿送東西。如此毅力,正常人早就被感動了,偏偏她討好的對象是一國之君,不是個正常人。那年清明,皇帝帶著嬪妃和重臣去祭祖,她也在隊列,黃陵在深山,山中美景如畫,她孩子氣爆發,休息的時候,一人跑到更深的山中玩耍,采了幾串冬青花,想要送給高長慕,她注意到,北祁皇宮中一朵花都沒有,定是那裡的土質不適合養花。她回到營地時,正看見高長慕坐在御駕之上,面前跪了一片禁衛軍和幾個大臣,她瞧這氣氛有些不對,正猶豫要不要上前,跪在一旁的李石眼尖地發現了她,緊綳的臉色松動了些,喊到:「娘娘回來了!」
有幾個大臣回頭看向她,皆露出鬆了一口氣的表情。她還未反應過來,御駕之上的高長慕便朝她大步走來,一把攥住她的手,目光冷冷的掃向她身後,厲聲道:「來接應你的人呢?孤告訴你,你別想逃回東岳,你已經嫁到北祁,就是死,也是北祁的鬼。」
她一愣,喃喃道:「我沒想過要回東岳啊……你以為我要逃回東岳?怎麼會呢,我只是瞧這山中景色極美,就走遠了些,諾,這是我給你採的花,你聞聞,香是不香?」她眼兒一彎,討好地將冬青花遞到他鼻間,李石一聲「不」還沒喊出來,就見他呼吸一滯,面如白蠟,身形不穩朝她倒去。
「陛下!」隨行的太醫沖上來,七手八腳地將高長慕抬到營帳之中,舜華被這突發情況嚇傻了眼,反應過來後,連忙拽住李石,問:「發生了什麼事?有人給陛下下毒?」
李公公恨恨向她道:「娘娘這話說的,給陛下下毒的人,不就是娘娘您么?陛下對花粉過敏,娘娘就是再怎麼怨陛下,也不能用這么多的花粉害陛下。」
他的,她拚命搖頭:「我不知道,沒人告訴過我。」她的解釋沒人聽得進去。
她在營帳外跪了一夜,人來人往,都對她報之怨憤的目光,她視若無睹,她在意的,只有營中那人的安危,她雙手合十放在胸前,默默祈禱,我佛慈悲,佑他平安,若執意帶走他,也請將她,一並帶走。她的佛終究沒有帶走高長慕,他醒過來,在三天後。他還很虛弱,躺在床上,注視著被人「請」進來的她,一字一句道:「送槿妃回宮。」語畢,他閉上眼,將頭轉向另一側,不願再多話。那之後,舜華再送什麼給高長慕,都會被人送返,送返的公公陰陽怪氣:「娘娘日後還是莫要送這些東西,省的叫我們這些做下人的提心吊膽,怕陛下遭了誰的毒手,連著北祁也被某個東邊卑鄙小國覬覦了去。」她身邊的侍婢不服氣,想要理論,她拉住侍婢的手,淡淡搖了搖頭,低垂了眼,說:「公公說的是。」

皇宮上下,無人不知槿妃不受寵,連皇帝都不想看到她,宮中的人也不待見她,加上東岳同北祁打了多年,多少北祁男兒成為東岳鐵騎下的亡魂,大家對她這個東岳公主的感情就升華到了恨,明裡暗裡都欺負她。
但索性都是些瑣碎的事,舜華不計較,皇帝不過問,加長了那些人的氣焰,那日終於出了事,芝貴人的哥哥曾是北祁的將軍,被東岳三皇子一刀斬於馬下。她對舜華恨的牙癢癢,使了個詐,把一個急病而死的宮女說成是被槿妃加害致死。
舜華自然不認,可一眾宮人皆道前幾日看見死去的宮女打碎了槿妃的鐲子,槿妃還差人打了那宮女。一番瞎話,說的有理有據。舜華哪受過這樣的冤枉,侍衛來抓她時,他不從,掌管後宮的皇後一個眼神,侍衛手執長棍從她背後狠狠打下去,她痛的失去掙扎的力氣,從嘴裡吐出幾個字:「我要見高長慕。」
沒有人理會她。
舜華被拖去官府,府人在郭皇後的默許之下,對她動邢,逼她認供,舜華不肯認罪,她甚至一句話都不說,緊咬著牙,連痛都不喊一聲。刑法一直持續到巳時,李石找來時,舜華已昏迷許久,月白錦服被血漬浸的透濕,觸目驚心。
她被送回玉華宮,太醫來上了葯,她幽幽轉醒,看見立在床邊的李石,眼珠轉了轉,並未尋見另一個人的身影。
她收回視線,道:「我要見高長慕。」
李石垂首道:「陛下現在皇後那兒,讓奴才帶四個字給娘娘,好自為之。」
她身子一震,合上眼沒再說話,眼角有淚滑過迅速消失在玉枕間。
我想,她對高長慕的最後一點念想,都隨著這淚,一並消失了。
夜裡她發起高燒,沒有一個宮人發現。
黑暗中,房門被輕輕推開,欣長的身影自屏風後頭出現,正是她心心念念要見的高長慕,,他在她床邊停下,低頭注視著她因噩夢和疼痛皺成一團的臉,良久,抬手輕輕撫了上去:「痛也不叫出來,是誰教你的?姑娘家,總得叫人憐惜。」他在床沿坐下,將她纖瘦的身子抱到自己懷中。
他從寬袖裡掏出一個白瓷瓶,指尖挑了點葯膏,拉開她的外衣,借著月光,皺著眉,細細抹在她的傷口上。她緊蹙的眉目漸漸變得柔和,呼吸也穩了些,抓著他的衣襟,往他身上蹭了蹭。
高長慕一滯,她抱他的這個動作有些熟悉,就像……他低頭看了看她絕色睡顏,猛然推開了她。
不會是她的,她明明已經死了。
就在他回到北祁的當日,他不放心她一個小姑娘,差了親信去追,想要趕上她,送她安全到家。不過一日,親信回來報說,那救他的獵戶被東岳官兵以窩藏敵國重犯罪給殺了,離獵戶院落不遠的山腳的小溪中,有具穿著男裝的女屍,面目全非,但從親信帶回來的衣料來看,那屍體就是她。
她救了他,卻因他而死。他恨那些東岳官兵,更恨的,是自己。
他握著床杦的手漸漸握緊,露出泛白的指節,拂袖便走。像他來時那樣,沒有叫人察覺。
第二日,皇帝在後宮頒了個旨,說槿妃有失德行,敗壞宮風,即日遷往冷宮。
她有傷在身,本不用親自接旨,可她硬是咬牙下了床,月白衣衫上又滲了些血漬,她彷彿沒有察覺,接過聖旨,高舉過頭,朗聲道:「臣妾,謝主隆恩。」
白的幾乎接近透明的臉露出一絲淺笑,那公公見她不怒反笑,當她受了打擊,不正常了,心下一喜,匆匆回去復命。
正在批閱奏摺的高長慕聽見這一番形容,沒有作任何反應,盯著手中的摺子,一直沒有放下,一看就是幾個時辰。
到了晚膳,李公公上前提醒,高長慕突然道:「你道,她心中是不是恨極了孤?所以不再為自己爭取什麼。」不待李石答話,他又苦笑著搖搖頭,「那樣也好,就讓她恨著吧。」
若不能愛,恨至少是能留在她心上唯一的方法。

說書人的段子里,高長慕見舜華的次數,一隻手就數的過來。可在這浮世繪中,那次數著實是個虛的。大約是宮中人都忌諱冷宮,平日都繞著走,所以,也就沒有撞見高長慕負手立在冷宮門外沉思的場景。
舜華在冷宮中待了七年,兩人見的最後一面,是在她病重彌留之際。
她躺在床上,月白衣衫下的身軀瘦的不成形。
他的眼神晃動的厲害,腳步止在床邊,一撇頭,狠狠抓住那個前來報信的她的貼身侍婢衣領:「為什麼不找太醫。為什麼現在才稟報?」
侍婢抖成一片,哭的說不出話。
她虛弱開口:「皇上何必為難一個奴才,是我不讓她請太醫,也是我讓她拖到現在才稟報。」
他轉頭:「為什麼?」
她的嘴巴牽出澀澀地笑:「這宮中每個人都希望我死,我不過是遂了她們的願,皇上也終於可以安枕,不用時時擔心,身邊有人謀了你的命奪了你的江山。」
他一滯:「孤從未這樣想過。」
她的眼神恍惚起來,並未注意他說了什麼,重重喘了幾口氣後,道:「舜華找皇上來,是想告訴皇上,我死後,把我送回東岳吧。」
他的手撫上胸口,用力握了上去:「這是你最後的心願?」
「嗯。」
他垂在身側的手握成拳,良久,他點點頭:「好,我答應你,這是我這輩子,唯一能償還你的。」
她逸出一聲淺笑,頭一歪,露在被外的手猛然松開,露出一股纏著紅線的青絲。
「公主!!」侍婢震天的哭聲中,他靜靜望著她蒼白的容顏,顫抖的手指撫上她冰涼手心的那截青絲,身子一傾,吐出一口血,不動聲色的落在她月白衣衫上,開出一朵朵妖異的花。
「舜華……」

這是槿妃舜華的一生。
讓我看的有些揪心,這一國之君的感情也忒含蓄了點。浮世繪中現,是旁人沒看到過的高長慕,我想,高長慕也是喜愛舜華的,也許是在舜華那一年鍥而不舍示好中的某一次,觸動到他柔軟的心脈,讓他懂的,這個姑娘,並沒有什麼陰謀詭計,而是單單純純地喜歡他。
只是這感情有太多東西摻雜其中,上升到政治深度。東岳確實是侵佔了北祁不少領土,北祁確實常年受東岳欺壓,北祁人各個都對東岳恨之入骨。若他是個普通人,娶個東岳人當老婆,也不算什麼。偏偏他是北祁的國君,她是東岳公主,誰都不普通,自然也不能像普通人那樣除了愛什麼都不顧了。
他將她放到冷宮,或許是在這對東岳恨意滔滔的北祁宮中,唯一可以保全她不受今日這樣傷害的方法。身為皇室子孫,笨就不該讓人知道他在意什麼,尤其是一國之君,這都是要付出代價的。說來也好笑,明明坐擁天下,卻不能明目張膽地護一個人。
他可以看不見她,可只要知道她在他身邊某一處,好好活著,他便覺得很好。可冷宮七年雲與月,對舜華來說,日日都是煎熬。他斷了她的死路,也切了她的生路,他讓她生不如死,鬱郁而終。
浮世繪的影像漸漸暗了下去,最終什麼都看不見。
我見過筆收回虎口,沉默誒地望向高長慕,他的眼角掛著淚,還看著浮世繪所在的半空,淡淡出聲:「那年,孤送她的遺體回東岳,她的八個皇兄領著十萬大軍在城門,金刀指著孤,只要一聲令下,就能立刻殺了孤,可她那貼身婢女呈了封信給她皇兄,她皇兄看完後,突然折了金刀,道:「小九,便是到了最後,你還要佑他五十年嗎?好,皇兄答應你,吾等在此立誓,五十年內不主動侵犯北祁,高長慕,你好自為之。」孤聽到那聲小九,已然不能動彈,問:「你方才叫她什麼?」她皇兄只是冷冷看著孤,冷笑了聲,沒有搭話,走進城內,放下城門,再也不見孤,孤知道……除了她的皇兄們,能解開孤心結的,就只有小朝姑娘了。」
我嘆了聲氣,望著這個不到四十,卻已滿頭白發的一國之君,典型的心老現於面,問:「陛下喜愛她,是因為她是小九?」
他搖了搖頭:「不,我喜歡的,只是她,舜華也好,小九也好,只要是她。」
我楞了楞:「陛下這話,若在槿妃活著的時候告訴她,她一定會開開心心,活的長久。」
他閉了閉眼:「你說的對,太遲了。」斯人之軀早就被泥土啃噬,不見骨肉。
她到死,都不知道,他是那樣深深深深地,愛著她。無論是東岳小九,還是宮中的槿妃。
這一生,只有她。
(完)

D. 中國對聯故事大觀

為您奉上幾個,請參考:
楊繼盛巧對趣話
楊繼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對」著稱的名人。出生於河北容城,嘉靖進土。相傳他「每作對,人輒稱善」。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他的巧對佳話。
傳說,楊繼盛剛剛入私塾讀書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學生,私塾先生,看見這麽大年紀的人,也來求學,就出了一個對子相嘲:
老學生
誰知話一說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楊繼盛不假思索地接過來:
小進士
那位嘲笑「老學生」的先生聽後,大吃一驚,說:「此兒小小年紀,竟聰穎如此,將來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學生們,學生們作陣交戰的游戲玩耍。正玩在興頭上,不料先生突然回來,大家慌忙四處藏匿。先生大怒,挨個地罰跪,並出對;
藏形匿影;
叫學生對,先對出者免罰,對不出的繼續罰跪。只見楊繼盛微微一笑,答對:
顯姓揚名。
先生臉上的怒氣,頓時一掃而光,驚呼:「此乃絕對也!」伸手將楊繼盛拉起來。從此,楊繼盛擅對出了名。在私塾從師十年間,楊繼盛還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對聯。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體元來做客。剛好家裡沒有酒,到酒店去買,湊巧酒也賣完了。辛體元出了上聯戲道:
無酒是窮主;
只聽見一個略帶稚氣的聲音回答:
有兒為名臣。
辛體元眼光一掃,原來應對竟是小繼盛,不禁嘖嘖稱贊。楊繼盛長大後,果然成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員外郎。當時奸相嚴嵩專政,楊繼盛因為忠苜敢言,一年之內四次被貶。最後一次,被貶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彈劾嚴嵩,結果被陷害入獄,受盡酷刑後,慘遭殺害。
鐵肩擔道義; 辣手著文章。
這副傳頌千古的名聯,就是楊繼盛在獄中寫下的。對聯鏗鏘有力,表現出他那盪盪襟懷,錚錚鐵骨。
賣柴童妙對進家塾
明朝時,江蘇省吳縣,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盤。施盤家裡很窮,上不起學,他五歲開始,就上山砍柴、割草賣錢!同時,利用時間,偷偷地,向村裡的一位老秀才,學習認字、讀書、吟詩、作對。施盤九歲那年,他進城賣柴,路過一家私塾,聽著裡面傳出來的朗朗書聲,他好想進私塾當一名學生。恰好此時,私塾的主人張都憲坐轎回家,發現了小施盤,張都憲問他,站在這里干什麼,小施盤囁嚅地,說出了自己想進私塾讀書的願望。張合憲一聽,哈哈大笑說:「窮小子也想進我家私塾念書,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經小施盤再三懇求,張都憲這才說:「這樣吧,我出一上聯,只要你能對上,我可以破例讓私塾老師收你。」張合憲出的上聯是:
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這上聯連用四個「弓」字,兩個「月」、「弦」字。張都憲認為這下子,一定難倒這個賣柴童。沒想到,小施盤聽了上聯,笑嘻嘻地說「學費我出不起,對對子,可難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對出下聯:
朝霞似錦,暮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施盤對出的下聯,連用四個「錦」字,兩個「霞」、「川」字,完全符合張都憲上聯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對「新」、「殘」,用「東」、「西」對「上」、「下」,十分工整,張都憲只好讓他進私塾念書了。
切瓜分客
明代年輕文學家蔣燾,小的時候,才思敏捷,對答如流,蜚聲鄉里。
有一天,他的爺爺,帶他到一座廟里去玩。蔣燾從高高的台階上往下跳,三蹦兩跳地到了下邊。爺爺見了,笑著說:
三跳,跳下地;
蔣燾在下邊一抬頭,正好看見樹上;有隻小鳥「撲哧」一聲,飛上天去了,他馬上對了一句:
一飛,飛上天。
爺爺聽了很高興,連連贊好。
有一次,他父親的朋友來訪,他們圍坐在客廳吟詩、聯對,忽然烏雲密布,接著,括起大風,一會兒,就下起大雨,雨點「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戶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見窗戶紙上的雨點印兒,觸景生情,出一上聯求對: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這上聯的意思是說,這會兒,冰涼的雨點,打在窗戶上,東邊窗戶上有雨點,西邊窗戶上也有雨點。從文字上講,巧就巧在「凍雨」的「凍」字,是由「東」和兩點組成,「灑窗」的「灑」字是由「西」和三點組成。這樣,聯意既說明了當時雨打窗戶的情景,又說明了「凍」「灑」兩字的組成。這樣,下聯就不大好對。要求後半句說的事,與前半句說的事,互有關聯,還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兩個字,可真夠難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難以應對,客廳一時沉默。
這時,僕人送上瓜來,蔣燾的父親,連忙切瓜分片,請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親切瓜,客人們吃瓜的蔣燾,即景生情,高聲說:「我來對下聯」。接著吟道: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一語既出,滿座驚嘆。蔣燾對下聯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說的是當時吃瓜的事。後半句「橫七刀」、「豎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關系。同時「七」、「刀」左右橫看,合起來,是前半句的第一個字「切」;「八」「刀」上下豎著,合起來是第三個字「分」。真是妙語雙關,興趣盎然。客人們皆贊嘆不已。
小於謙答對顯文才
於謙,(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樂進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時就勤奮好學,志向高遠。讀書過目即誦,對句出口皆成。有一次,於謙的母親,把他的頭發,梳成雙髻上學,一天,被一個叫蘭古春的僧人看到了。蘭古春針對他的模樣,就戲弄他說:
牛頭喜得生牛角;
於謙立即應對:
狗嘴何曾出象牙。
蘭古春自討沒趣,匆匆而去。於謙回家後,對母親說:「今後不能再替我梳雙髻了。過了數日,蘭古春恰巧又路過學堂,看到於謙的頭發梳成三岔,於是再次戲道:
三角如架鼓;
於謙隨聲就應:
一禿似擂槌。
蘭古春贊其才思敏捷,對於謙的老師說:「這孩子長大後,必定是國家的楝梁。」
有一年清明節,於謙隨家中大人去祖墳掃墓,路過鳳凰台時,他的叔父,出了個上聯讓他對,聯文是:
今朝同上鳳凰台;
於謙馬上應對:
他年獨占麒麟閣。
大人們聽了,對這一抱負甚大的對句驚喜不已,他的叔父說:「此小兒,乃是我們家的千里駒啊!」
掃墓返回的路上,經過一座牌坊,上面寫著三個字:癸辛街
於謙的叔父說:這三個字的地名,前面兩個字屬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對個地名對,恐怕不容易。」不料,小於謙用(三國演義)中,所寫到的陝西地名,對道:
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們,聽了更加驚訝欣喜,因為這一地名,前兩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兩個字,與(癸辛街)恰成一佳對。
過了兩年,於謙成了縣學生員。當時,有一巡按,到他家鄉的一座寺院遊玩。隨從官員中,有一人指著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一時無人對出。於謙剛好也在場,他隨口應道:
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眾人無不拍手稱妙。
註:(1)明正統十四(一四四九)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當時,任兵部尚書的於謙,擁立景帝,反對南遷,並親自督戰,擊敗瓦刺軍,使當時局勢轉危為安,故稱其為民族英雄。
焉知魚不化為龍
明代學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瓊山(今廣東瓊山)人。幼年在學堂念書,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爭坐不漏雨的座位,當時和邱浚爭座位的,是一個當地顯貴的兒子,兩人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老師看見了說:「你倆不要爭,我有一句五字聯,能對上的坐好位。」接著念道:
細雨肩頭滴;
顯貴的兒子一聽,目瞪口呆,對不上來,邱浚卻胸有成竹地,對道:
青雲足下生。
老師聽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讓給邱浚。
顯貴的兒子不服氣,放學回家,將爭座位的事,向父親哭訴。顯貴聽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裡來,一見面,就氣急敗壞地喝道:
誰謂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視一笑,從容答道:
焉知魚不化為龍?
顯貴一聽,嚇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閑之輩,長大後定有出息,無話可說,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長大後,果真大有出息。他於景泰年間中進士,授編修,成化年間為國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他天性好學,反對「文尚險怪」,熟悉國家典故。他認為夏德秀編寫的《大學衍義》中,治國平天下的條目不夠完備,於是博採群書(1),加以補充,稱為《大學衍義補》。晚年右目失明,乃堅持閱讀,披覽不輟。
註:(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學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慶元進士。其哲學觀點繼承二程、朱熹之說,主張:「收放心,養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學衍義》等。
楊溥巧對免父役
楊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濟,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進士,授編修(1)。為明代有名學者。曾任翰林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他和楊士奇、楊榮、歷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稱內閣(三楊)。
楊溥幼年家貧,父親年老多病。在這樣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學習,年紀雖小,文才卻不凡。

有一次,縣官派人捉他的父親去服勞役,當時,他的父親有病在身,楊溥到縣衙里,再三懇求,請求免除勞役,縣官看他是個小孩子,就刁難說:「我出個對子,如你對上了,我可以釋放你的父親。」
接著,出了上聯:
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
這個上聯,構思奇妙,縣官利用「圖」字的結構,折字起意,乃是說:「在我統治的范圍內,百姓就必須服從我的管轄。」小楊溥聽了,得知這個縣官喜歡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對了下聯: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楊溥這個下聯,也是運用「析字法」,拆開「傘」字,既表達了自己的請求,又恭維了縣官,而且對仗工整,表達適切,因此,縣官不得不點頭稱贊,終於赦免了他父親的勞役。
註:(編修:(1)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編修,以一甲二三名進士及庶吉士留館者充任,無定員,亦無實際職務。負責修國史、實錄、會要等。

許將童年妙對
許將(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狀元。他小時候聰明靈悟,勤奮好學才氣橫溢,是聞名遐邇的「小神童」。
許將九歲那年夏天,跟隨族親游覽白岩山後,返回途中,因食干糧,口渴難當,於是向正在菜園圍籬笆的老伯討茶喝。籬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這個小孩,是當地有名的「小神童」,並沒有馬上給茶,卻提出條件對他說:「小哥,要喝茶當然可以,但要請你對對,我有一個藏在心裡多年,對不出來的上聯,你把下聯對出來,我才給茶。」
小許將雖然口渴得很,但卻懂得尊重長者,就很有禮貌謙遜地說:「請老伯賜教,讓小童見識見識。」
這位老伯,就以自己圍籬笆的事,念出上聯:
一籬二緯三樁囿菜園,園種春夏秋冬菜;
與許將交遊的族親中,不乏文人雅土,他們聽了上聯,一時應對無句,幫不了小許將的忙,干著急,擔心他對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許將,眨眨眼,拍拍小腦袋瓜,不慌不忙地對了下聯:
百架千層萬卷疊書館,館藏古今中外書。
許將話剛說完,眾人拍手稱妙。圍籬笆的老伯聽了,也暗暗佩服。「對得不錯,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還是實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對試試。於是,老伯開口說:「小哥,讓我再賜教一對如何?」小許將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還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請老伯教誨」。老伯就以他們今天游覽勝地白岩山為題,侃侃念道:
白岩白霧白玫瑰,如觀玉皿;
同游者聽了上聯,知道老伯用的是復字的修辭手法,絞盡腦汁,想助小許將一臂之力。然而,小許將可是心中有數,他回顧今日登山游覽的情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又重現在眼前:蓮花岩上的托紅寺,紅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開的紅杜鵑,他想到這里,立刻得了下聯,就慢條斯里對道:
紅寺紅霞紅杜鵑,若賞金屏。
老伯聽了,高興得翹起大拇指,連聲稱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許將接過茶,正想喝,那老伯邊叫:「慢!」邊在茶杯里,加上香噴噴的茉莉花。就在這時,老伯發現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見景生情,又叫一聲:「慢!再對一聯。」隨著念了出來:
茶飲客吞杯中月;
這上聯,不但難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確實難住了小許將。這時,小許將手捧香氣誘人的茗茶,不敢往嘴裡送,他低頭苦苦思索,難得佳句,只好抬頭,向四處尋找答對的素材,當他發現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時開竅!高興地大叫:「有對了!」接著朗聲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眾人齊聲叫好,聽得老伯也高興得連胡須都翹起來,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為他又要出難題了。原來他愛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許將茶杯里,添上桂圓肉,然後說:「小神童名不虛傳,來日一定中狀元啊!」
許將中狀元後,先後曾任編修,龍圖閣侍判,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土、尚書左丞、右丞等職、知泰州(今甘肅省天水縣)、揚州(今江蘇省江都縣)、鄆州(今出東省平東鯀)等地。熙寧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萬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門縣),朝廷命許將北上為使,與契丹談判。許將閱讀大量資料,廣博聞記,做好充分准備。談判中,舌戰對方,隨問隨答,對答如流,弄得對方膛目結舌,終於談判成功,免遭外患。
神童解縉的春聯與對句
解縉(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間進士。解縉小聰穎,思敏捷,又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熟讀「四書」、「五經」。他文章、詩詞,樣樣精通,尤擅對句,遠近稱之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時候對句的故事。
(1)寫春聯
有一年除夕,十歲出頭的解縉,即景生情,揮毫寫了一副春聯:
日望贛江千里帆;夜觀廬陵萬盞燈。
這副春聯,引來了四鄰觀看,眾人稱贊不已。解縉家的對面,是曹尚書的府第。這位尚書大人,久聞「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縉的文才,見了這副春聯,也不由得暗自贊許了。只是心裡總有些懷疑,於是,決定想個主意,來考考解縉。曹尚書下令,在解家大門正對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擋住解家的「日望贛江千里帆,夜觀廬陵萬盞燈」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縉又在大門上,貼上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曹尚書見了,不由得為之驚嘆。為了再次考考解縉,馬上令人將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聯時,只見聯尾各加一個字,成了:
門對干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曹尚書發了狠,令家人將竹子連根刨掉。這時,解縉又揮筆在聯尾,再各添一個字,聯文變成: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曹尚書無可奈何,派人給解縉送去大紅請帖,一定要當面見見這位「神童」的真本事。
(2)智斗曹尚書
解縉接到曹尚書的大紅請帖,就隨來人到曹尚書家。只見大門緊閉,側門大開,便轉身回走。曹尚書在門內冷笑道:
小子無才嫌地仄;
縉聽了,漫不經心哼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曹尚書只好打開大門迎進解縉。他望瞭望一身綠衣的解縉,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綠衣;
解縉笑著,指了指身穿紅袍的曹尚書,針鋒相對答道:
鍋里蝦公著紅袍。
曹尚書惱羞成怒罵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也毫不客氣地,馬上還以顏色:
一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題)。
翰林出身的曹尚書,與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對對,竟然絲毫占不了上風,很不甘心,但心裡又不得不承認「神童」才華橫溢,機智敏捷。曹尚書並不就此罷休,隨即請來看客,他要當眾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縉。
曹尚書呷了一口酒,面對牆上掛的一幅墨跡,脫口就說:
醉愛羲之跡;
解縉隨口吟就:
狂吟「白也」(1)詩。
曹尚書馬上又出一上聯:
風吹馬尾千條線;
解縉立即答對:
日照龍鱗萬點金。
看客們無不被解縉的巧對折服,情不自禁地擊節,喝起采來。曹尚書見還未曾考倒解縉,十分著急,指著屏風上的畫,又出一聯:
龍不吟,虎不嘯,魚不躍,蟾不跳,笑煞落頭劉海;
解縉略加思索,指著案上的棋子答道:
車無輪,馬無鞍,象無牙,炮無火,活捉塞內將軍。
解縉剛剛對完,曹尚書額上冒汗,但還不肯認輸,就以教訓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在孔子上;
解縉冥思片刻,遂得一聯回敬:
眉先生,發後生,後生更比先生長。
此聯寓意深刻,暗含譏諷,可謂頗具匠心。解縉才說完,看客們拍案叫絕,曹尚書頓時語塞,只得佯醉而退。
(3)一石三鳥
解縉的超群才智,使曹尚書不得不暗自嘆服。一日,他又邀解縉進府,想試試,解縉近來的學業,是否長進。於是,你來我往地,又對了幾聯後,曹尚書一直未占上風。於是,便使用最後絕招;利用「諧音」雙關,企圖「一石三鳥」壓倒解縉。他出的上聯是:
庭前種竹先生筍;
解縉立即對出:
廟後栽花長老技。
曹尚書笑道:「我這上聯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種的竹子,先長出了竹筍。」解縉說:「我下聯的意思,是廟後頭栽的花,長出了老枝。」
曹尚書又道:「我的上聯另有別解。說是庭院種的竹子,長得不好,教書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種竹先生損;
解縉馬上接著說:「我這下聯也還有層意思,說的是廟後栽的花被風吹斜了,長老用木棍把它支撐起來,故有:
廟後栽花長老支。
曹尚書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這上聯,還有第三個意思,說的是庭前種竹子,教書先生詢問別人,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種竹先生詢;
解縉拍手笑道:「曹大人,別急,我這下聯也另有意思,是說廟後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訴長老,長老說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廟後栽花長老知。
曹尚書「一石三鳥」,仍然沒有難倒聰明的解縉,不禁由衷地贊許他道:「真乃蓋世奇才也!」曹尚書實在愛才心切,欣喜之餘,就把愛女許配給解縉了。

註:「白也」,取自詩聖杜甫評李白的詩句「白也詩無敵。」此聯平仄考究,「也」與「之」虛詞相對,使聯語妙趣橫生。

解縉巧對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縉從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參加會試。當時的科舉制度規定:會試通過後,要再經一次復試,地點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試」,或稱「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
解縉在會試中,所作的文章,氣勢磅礴,筆鋒犀利,言詞質朴,博得主考官劉三吾的好評,要點他為一甲狀元。由於有人反對,理由是說他,對策言論過高。殿試就被點為第七名進士。解縉的大哥解綸、妹夫黃金華,同時高中三甲進土。
解家「一門三進士」,不僅轟動了江西吉水城,也轟動了京師。萬歲爺朱元璋,得知這位江西矮子進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對對,便召進宮來,親自出題面試。
朱元璋說;「皇宮中,有一大戲台,朕出上聯,卿對下聯。」解縉叩頭道:「萬歲,臣遵旨。」
朱元璋念道。
堯舜凈,湯武生,桓文丑旦,古今來幾多腳色;
解縉介面便應對:
日月燈,雲霞彩, 風雷鼓板,宇宙間一場大戲。
「好!」朱元璋滿心歡喜。並再出上聯:
日在東,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縉立即續成下聯: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頓時龍顏大悅,連聲贊賞。
明太祖題聯
明太祖朱元璋(1),出身貧寒,放過牛,當過和尚。小時候,沒有機會念書。但他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經自己刻苦學習,頗通文墨,會吟詩,作文,還特別喜歡題聯。傳說,朱元璋無論行軍打仗、飲酒下棋,微服出訪,登堂進廟!都喜歡談論對聯。對大臣、文人、農民,甚至對兒童,更常常和他們對對。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蘇那年,行軍中,就以「天口」二字,題了一上聯: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吳;
謀臣劉基(2)一聽,知道朱元璋將「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吳」兩字。於是,他以「人王」二字,絕妙地對出下聯,
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一次,朱元璋與劉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闕上聯,示意劉基應對。聯文是:
天作棋盤星作於,日月爭光;
劉基脫口答道: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
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見陶安以書作枕頭,即景生情,乃一上聯:
枕耽典籍,與許多賢聖並頭;
陶安知其意,隨即對道:
扇寫江山,有一統乾坤在手。
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訪,遇到一個農民在賣藕,立即出一上聯:
一彎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農民是否能對。那農民望他一眼,笑著答首:
七竅比干心。
農民以藕中多孔,來比喻商代忠臣比乾的心。朱元璋聽了很高興,命農民隨行,大加贊賞。傳說,以後還任命那農民,到朝廷做官。
註:(1)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微鳳陽東)人。明朝開國皇帝,在位三十年。
(2)劉基(一一三二--一三七五)字伯溫,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文學家。明初諸大典制如樂禮、刑法、歷史、科舉等,他是裁定者之一。
蘇東坡巧對兩則

E. 漢景帝妃子上廁所遭遇野豬,侍衛抗旨不救,太後為何賞大臣百金

提起來有點荒誕,卻是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上廁所與野豬遭遇的女子就是漢景帝的嬪妃賈姬,翻開史料:這個賈姫大有來頭,她是中山靖王劉勝的生母,中山靖王是劉備第十七世先祖;劉備是厚臉皮,他自己這樣說的,筆者還沒查到蛛絲馬跡!


因抗旨而後來獲得太後百金的這位侍衛,就是西漢史上有名的酷吏郅都。

郅都從此飛黃騰達,但他執法嚴苛,後來在審理前太子、粟姫的兒子劉榮時,不給劉榮刀筆,逼得劉榮最終自殺了;劉榮盡管已被廢黜了太子職位,但他畢竟是皇長子,為此惹怒了竇太後,竇太後要求處死郅都。這是,見識了郅都忠誠的景帝開始庇護郅都了,他沒處死郅都,而是先罷了郅都的官,後又任命他為雁門郡太守。但,長袖善舞的竇太後最後還是沒有放過郅都,郅都最終還是被處死了。

F. 趣味對聯故事

趣味對聯故事大全

引導語: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趣味對聯故事大全,歡迎閱讀!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一

楊繼盛巧對趣話

楊繼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對」著稱的名人。出生於河北容城,嘉靖進土。相傳他「每作對,人輒稱善」。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他的巧對佳話。

傳說,楊繼盛剛剛入私塾讀書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學生,私塾先生,看見這麽大年紀的人,也來求學,就出了一個對子相嘲老學生,誰知話一說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楊繼盛不假思索地接過來,那位嘲笑「老學生」的先生聽後,大吃一驚,說:「此兒小小年紀,竟聰穎如此,將來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學生們,學生們作陣交戰的游戲玩耍。正玩在興頭上,不料先生突然回來,大家慌忙四處藏匿。先生大怒,挨個地罰跪,並出對:

藏形匿影

叫學生對,先對出者免罰,對不出的繼續罰跪。只見楊繼盛微微一笑,答對:

顯姓揚名

先生臉上的怒氣,頓時一掃而光,驚呼:「此乃絕對也!」伸手將楊繼盛拉起來。從此,楊繼盛擅對出了名。在私塾從師十年間,楊繼盛還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對聯。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體元來做客。剛好家裡沒有酒,到酒店去買,湊巧酒也賣完了。辛體元出了上聯戲道:無酒是窮主;只聽見一個略帶稚氣的聲音回答:有兒為名臣。

辛體元眼光一掃,原來應對竟是小繼盛,不禁嘖嘖稱贊。楊繼盛長大後,果然成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員外郎。當時奸相嚴嵩專政,楊繼盛因為忠苜敢言,一年之內四次被貶。最後一次,被貶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彈劾嚴嵩,結果被陷害入獄,受盡酷刑後,慘遭殺害。

鐵肩擔道義;

辣手著文章。

這副傳頌千古的名聯,就是楊繼盛在獄中寫下的。對聯鏗鏘有力,表現出他那盪盪襟懷,錚錚鐵骨。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二

賣柴童妙對進家塾

明朝時,江蘇省吳縣,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盤。施盤家裡很窮,上不起學,他五歲開始,就上山砍柴、割草賣錢!同時,利用時間,偷偷地,向村裡的一位老秀才,學習認字、讀書、吟詩、作對。施盤九歲那年,他進城賣柴,路過一家私塾,聽著裡面傳出來的朗朗書聲,他好想進私塾當一名學生。恰好此時,私塾的主人張都憲坐轎回家,發現了小施盤,張都憲問他,站在這里干什麼,小施盤囁嚅地,說出了自己想進私塾讀書的願望。張合憲一聽,哈哈大笑說:「窮小子也想進我家私塾念書,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經小施盤再三懇求,張都憲這才說:「這樣吧,我出一上聯,只要你能對上,我可以破例讓私塾老師收你。」張合憲出的上聯是:

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這上聯連用四個「弓」字,兩個「月」、「弦」字。張都憲認為這下子,一定難倒這個賣柴童。沒想到,小施盤聽了上聯,笑嘻嘻地說「學費我出不起,對對子,可難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對出下聯:

朝霞似錦,暮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施盤對出的下聯,連用四個「錦」字,兩個「霞」、「川」字,完全符合張都憲上聯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對「新」、「殘」,用「東」、「西」對「上」、「下」,十分工整,張都憲只好讓他進私塾念書了。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三

切瓜分客

明代年輕文學家蔣燾,小的時候,才思敏捷,對答如流,蜚聲鄉里。

有一天,他的爺爺,帶他到一座廟里去玩。蔣燾從高高的台階上往下跳,三蹦兩跳地到了下邊。爺爺見了,笑著說:

三跳,跳下地;

蔣燾在下邊一抬頭,正好看見樹上;有隻小鳥「撲哧」一聲,飛上天去了,他馬上對了一句:

一飛,飛上天。

爺爺聽了很高興,連連贊好。

有一次,他父親的朋友來訪,他們圍坐在客廳吟詩、聯對,忽然烏雲密布,接著,括起大風,一會兒,就下起大雨,雨點「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戶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見窗戶紙上的雨點印兒,觸景生情,出一上聯求對: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這上聯的意思是說,這會兒,冰涼的雨點,打在窗戶上,東邊窗戶上有雨點,西邊窗戶上也有雨點。從文字上講,巧就巧在「凍雨」的「凍」字,是由「東」和兩點組成,「灑窗」的「灑」字是由「西」和三點組成。這樣,聯意既說明了當時雨打窗戶的情景,又說明了「凍」「灑」兩字的組成。這樣,下聯就不大好對。要求後半句說的事,與前半句說的事,互有關聯,還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兩個字,可真夠難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難以應對,客廳一時沉默。

這時,僕人送上瓜來,蔣燾的父親,連忙切瓜分片,請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親切瓜,客人們吃瓜的蔣燾,即景生情,高聲說:「我來對下聯」。接著吟道: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一語既出,滿座驚嘆。蔣燾對下聯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說的是當時吃瓜的事。後半句「橫七刀」、「豎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關系。同時「七」、「刀」左右橫看,合起來,是前半句的第一個字「切」;「八」「刀」上下豎著,合起來是第三個字「分」。真是妙語雙關,興趣盎然。客人們皆贊嘆不已。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四

小於謙答對顯文才

於謙,(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樂進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時就勤奮好學,志向高遠。讀書過目即誦,對句出口皆成。有一次,於謙的母親,把他的頭發,梳成雙髻上學,一天,被一個叫蘭古春的僧人看到了。蘭古春針對他的模樣,就戲弄他說:

牛頭喜得生牛角;

於謙立即應對:

狗嘴何曾出象牙。

蘭古春自討沒趣,匆匆而去。於謙回家後,對母親說:「今後不能再替我梳雙髻了。過了數日,蘭古春恰巧又路過學堂,看到於謙的頭發梳成三岔,於是再次戲道:

三角如架鼓;

於謙隨聲就應:

一禿似擂槌。

蘭古春贊其才思敏捷,對於謙的老師說:「這孩子長大後,必定是國家的楝梁。」

有一年清明節,於謙隨家中大人去祖墳掃墓,路過鳳凰台時,他的叔父,出了個上聯讓他對,聯文是:

今朝同上鳳凰台;

於謙馬上應對:

他年獨占麒麟閣。

大人們聽了,對這一抱負甚大的對句驚喜不已,他的叔父說:「此小兒,乃是我們家的千里駒啊!」

掃墓返回的路上,經過一座牌坊,上面寫著三個字:癸辛街。

於謙的叔父說:這三個字的地名,前面兩個字屬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對個地名對,恐怕不容易。」不料,小於謙用(三國演義)中,所寫到的陝西地名,對道:

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們,聽了更加驚訝欣喜,因為這一地名,前兩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兩個字,與(癸辛街)恰成一佳對。

過了兩年,於謙成了縣學生員。當時,有一巡按,到他家鄉的一座寺院遊玩。隨從官員中,有一人指著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一時無人對出。於謙剛好也在場,他隨口應道:

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眾人無不拍手稱妙。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五

焉知魚不化為龍

明代學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瓊山(今廣東瓊山)人。幼年在學堂念書,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爭坐不漏雨的座位,當時和邱浚爭座位的,是一個當地顯貴的兒子,兩人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老師看見了說:「你倆不要爭,我有一句五字聯,能對上的坐好位。」接著念道:

細雨肩頭滴;

顯貴的兒子一聽,目瞪口呆,對不上來,邱浚卻胸有成竹地,對道:

青雲足下生。

老師聽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讓給邱浚。

顯貴的兒子不服氣,放學回家,將爭座位的事,向父親哭訴。顯貴聽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裡來,一見面,就氣急敗壞地喝道:

誰謂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視一笑,從容答道:

焉知魚不化為龍?

顯貴一聽,嚇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閑之輩,長大後定有出息,無話可說,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長大後,果真大有出息。他於景泰年間中進士,授編修,成化年間為國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他天性好學,反對「文尚險怪」,熟悉國家典故。他認為夏德秀編寫的《大學衍義》中,治國平天下的條目不夠完備,於是博採群書(1),加以補充,稱為《大學衍義補》。晚年右目失明,乃堅持閱讀,披覽不輟。

註:(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學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慶元進士。其哲學觀點繼承二程、朱熹之說,主張:「收放心,養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學衍義》等。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六

楊溥巧對免父役

楊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濟,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進士,授編修(1)。為明代有名學者。曾任翰林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他和楊士奇、楊榮、歷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稱內閣(三楊)。

楊溥幼年家貧,父親年老多病。在這樣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學習,年紀雖小,文才卻不凡。

有一次,縣官派人捉他的父親去服勞役,當時,他的父親有病在身,楊溥到縣衙里,再三懇求,請求免除勞役,縣官看他是個小孩子,就刁難說:「我出個對子,如你對上了,我可以釋放你的父親。」 接著,出了上聯:

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

這個上聯,構思奇妙,縣官利用「圖」字的結構,折字起意,乃是說:「在我統治的范圍內,百姓就必須服從我的管轄。」小楊溥聽了,得知這個縣官喜歡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對了下聯: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楊溥這個下聯,也是運用「析字法」,拆開「傘」字,既表達了自己的請求,又恭維了縣官,而且對仗工整,表達適切,因此,縣官不得不點頭稱贊,終於赦免了他父親的勞役。

註:(編修:(1)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編修,以一甲二三名進士及庶吉士留館者充任,無定員,亦無實際職務。負責修國史、實錄、會要等。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七

許將童年妙對

許將(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狀元。他小時候聰明靈悟,勤奮好學才氣橫溢,是聞名遐邇的「小神童」。

許將九歲那年夏天,跟隨族親游覽白岩山後,返回途中,因食干糧,口渴難當,於是向正在菜園圍籬笆的老伯討茶喝。籬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這個小孩,是當地有名的「小神童」,並沒有馬上給茶,卻提出條件對他說:「小哥,要喝茶當然可以,但要請你對對,我有一個藏在心裡多年,對不出來的上聯,你把下聯對出來,我才給茶。」

小許將雖然口渴得很,但卻懂得尊重長者,就很有禮貌謙遜地說:「請老伯賜教,讓小童見識見識。」

這位老伯,就以自己圍籬笆的事,念出上聯:

一籬二緯三樁囿菜園,園種春夏秋冬菜;

與許將交遊的`族親中,不乏文人雅土,他們聽了上聯,一時應對無句,幫不了小許將的忙,干著急,擔心他對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許將,眨眨眼,拍拍小腦袋瓜,不慌不忙地對了下聯:

百架千層萬卷疊書館,館藏古今中外書。

許將話剛說完,眾人拍手稱妙。圍籬笆的老伯聽了,也暗暗佩服。「對得不錯,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還是實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對試試。於是,老伯開口說:「小哥,讓我再賜教一對如何?」小許將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還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請老伯教誨」。老伯就以他們今天游覽勝地白岩山為題,侃侃念道:

白岩白霧白玫瑰,如觀玉皿;

同游者聽了上聯,知道老伯用的是復字的修辭手法,絞盡腦汁,想助小許將一臂之力。然而,小許將可是心中有數,他回顧今日登山游覽的情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又重現在眼前:蓮花岩上的托紅寺,紅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開的紅杜鵑,他想到這里,立刻得了下聯,就慢條斯里對道:

紅寺紅霞紅杜鵑,若賞金屏。

老伯聽了,高興得翹起大拇指,連聲稱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許將接過茶,正想喝,那老伯邊叫:「慢!」邊在茶杯里,加上香噴噴的茉莉花。就在這時,老伯發現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見景生情,又叫一聲:「慢!再對一聯。」隨著念了出來:

茶飲客吞杯中月;

這上聯,不但難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確實難住了小許將。這時,小許將手捧香氣誘人的茗茶,不敢往嘴裡送,他低頭苦苦思索,難得佳句,只好抬頭,向四處尋找答對的素材,當他發現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時開竅!高興地大叫:「有對了!」接著朗聲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眾人齊聲叫好,聽得老伯也高興得連胡須都翹起來,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為他又要出難題了。原來他愛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許將茶杯里,添上桂圓肉,然後說:「小神童名不虛傳,來日一定中狀元啊!」

許將中狀元後,先後曾任編修,龍圖閣侍判,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土、尚書左丞、右丞等職、知泰州(今甘肅省天水縣)、揚州(今江蘇省江都縣)、鄆州(今出東省平東鯀)等地。熙寧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萬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門縣),朝廷命許將北上為使,與契丹談判。許將閱讀大量資料,廣博聞記,做好充分准備。談判中,舌戰對方,隨問隨答,對答如流,弄得對方膛目結舌,終於談判成功,免遭外患。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八

神童解縉的春聯與對句

解縉(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間進士。解縉小聰穎,思敏捷,又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熟讀「四書」、「五經」。他文章、詩詞,樣樣精通,尤擅對句,遠近稱之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時候對句的故事。

有一年除夕,十歲出頭的解縉,即景生情,揮毫寫了一副春聯:

日望贛江千里帆;夜觀廬陵萬盞燈。

這副春聯,引來了四鄰觀看,眾人稱贊不已。解縉家的對面,是曹尚書的府第。這位尚書大人,久聞「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縉的文才,見了這副春聯,也不由得暗自贊許了。只是心裡總有些懷疑,於是,決定想個主意,來考考解縉。曹尚書下令,在解家大門正對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擋住解家的「日望贛江千里帆,夜觀廬陵萬盞燈」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縉又在大門上,貼上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曹尚書見了,不由得為之驚嘆。為了再次考考解縉,馬上令人將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聯時,只見聯尾各加一個字,成了:

門對干竿竹短;

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曹尚書發了狠,令家人將竹子連根刨掉。這時,解縉又揮筆在聯尾,再各添一個字,聯文變成: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曹尚書無可奈何,派人給解縉送去大紅請帖,一定要當面見見這位「神童」的真本事。

解縉接到曹尚書的大紅請帖,就隨來人到曹尚書家。只見大門緊閉,側門大開,便轉身回走。曹尚書在門內冷笑道:

小子無才嫌地仄;

縉聽了,漫不經心哼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曹尚書只好打開大門迎進解縉。他望瞭望一身綠衣的解縉,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綠衣;

解縉笑著,指了指身穿紅袍的曹尚書,針鋒相對答道:

鍋里蝦公著紅袍。

曹尚書惱羞成怒罵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也毫不客氣地,馬上還以顏色:

一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題)。

翰林出身的曹尚書,與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對對,竟然絲毫占不了上風,很不甘心,但心裡又不得不承認「神童」才華橫溢,機智敏捷。曹尚書並不就此罷休,隨即請來看客,他要當眾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縉。

曹尚書呷了一口酒,面對牆上掛的一幅墨跡,脫口就說:

醉愛羲之跡;

解縉隨口吟就:

狂吟「白也」(1)詩。

曹尚書馬上又出一上聯:

風吹馬尾千條線;

解縉立即答對:

日照龍鱗萬點金。

看客們無不被解縉的巧對折服,情不自禁地擊節,喝起采來。曹尚書見還未曾考倒解縉,十分著急,指著屏風上的畫,又出一聯:

龍不吟,虎不嘯,魚不躍,蟾不跳,笑煞落頭劉海;

解縉略加思索,指著案上的棋子答道:

車無輪,馬無鞍,象無牙,炮無火,活捉塞內將軍。

解縉剛剛對完,曹尚書額上冒汗,但還不肯認輸,就以教訓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在孔子上;

解縉冥思片刻,遂得一聯回敬:

眉先生,發後生,後生更比先生長。

此聯寓意深刻,暗含譏諷,可謂頗具匠心。解縉才說完,看客們拍案叫絕,曹尚書頓時語塞,只得佯醉而退。

解縉的超群才智,使曹尚書不得不暗自嘆服。一日,他又邀解縉進府,想試試,解縉近來的學業,是否長進。於是,你來我往地,又對了幾聯後,曹尚書一直未占上風。於是,便使用最後絕招;利用「諧音」雙關,企圖「一石三鳥」壓倒解縉。他出的上聯是:

庭前種竹先生筍;

解縉立即對出:

廟後栽花長老技。

曹尚書笑道:「我這上聯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種的竹子,先長出了竹筍。」解縉說:「我下聯的意思,是廟後頭栽的花,長出了老枝。」

曹尚書又道:「我的上聯另有別解。說是庭院種的竹子,長得不好,教書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種竹先生損;

解縉馬上接著說:「我這下聯也還有層意思,說的是廟後栽的花被風吹斜了,長老用木棍把它支撐起來,故有:

廟後栽花長老支。

曹尚書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這上聯,還有第三個意思,說的是庭前種竹子,教書先生詢問別人,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種竹先生詢;

解縉拍手笑道:「曹大人,別急,我這下聯也另有意思,是說廟後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訴長老,長老說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廟後栽花長老知。

曹尚書「一石三鳥」,仍然沒有難倒聰明的解縉,不禁由衷地贊許他道:「真乃蓋世奇才也!」曹尚書實在愛才心切,欣喜之餘,就把愛女許配給解縉了。註:「白也」,取自詩聖杜甫評李白的詩句「白也詩無敵。」此聯平仄考究,「也」與「之」虛詞相對,使聯語妙趣橫生。

解縉巧對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春天,解縉從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參加會試。當時的科舉制度規定:會試通過後,要再經一次復試,地點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試」,或稱「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

解縉在會試中,所作的文章,氣勢磅礴,筆鋒犀利,言詞質朴,博得主考官劉三吾的好評,要點他為一甲狀元。由於有人反對,理由是說他,對策言論過高。殿試就被點為第七名進士。解縉的大哥解綸、妹夫黃金華,同時高中三甲進土。

解家「一門三進士」,不僅轟動了江西吉水城,也轟動了京師。萬歲爺朱元璋,得知這位江西矮子進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對對,便召進宮來,親自出題面試。

朱元璋說;「皇宮中,有一大戲台,朕出上聯,卿對下聯。」解縉叩頭道:「萬歲,臣遵旨。」

朱元璋念道:

堯舜凈,湯武生,桓文丑旦,古今來幾多腳色;

解縉介面便應對:

日月燈,雲霞彩, 風雷鼓板,宇宙間一場大戲。

「好!」朱元璋滿心歡喜。並再出上聯:

日在東,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縉立即續成下聯: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頓時龍顏大悅,連聲贊賞。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九

明太祖題聯

明太祖朱元璋(1),出身貧寒,放過牛,當過和尚。小時候,沒有機會念書。但他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經自己刻苦學習,頗通文墨,會吟詩,作文,還特別喜歡題聯。傳說,朱元璋無論行軍打仗、飲酒下棋,微服出訪,登堂進廟!都喜歡談論對聯。對大臣、文人、農民,甚至對兒童,更常常和他們對對。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蘇那年,行軍中,就以「天口」二字,題了一上聯: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吳;

謀臣劉基(2)一聽,知道朱元璋將「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吳」兩字。於是,他以「人王」二字,絕妙地對出下聯:

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一次,朱元璋與劉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闕上聯,示意劉基應對。聯文是:

天作棋盤星作於,日月爭光;

劉基脫口答道: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

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見陶安以書作枕頭,即景生情,乃一上聯:

枕耽典籍,與許多賢聖並頭;

陶安知其意,隨即對道:

扇寫江山,有一統乾坤在手。

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訪,遇到一個農民在賣藕,立即出一上聯:

一彎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農民是否能對。那農民望他一眼,笑著答首:

七竅比干心。

農民以藕中多孔,來比喻商代忠臣比乾的心。朱元璋聽了很高興,命農民隨行,大加贊賞。傳說,以後還任命那農民,到朝廷做官。

註:(1)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微鳳陽東)人。明朝開國皇帝,在位三十年。

(2)劉基(一一三二——一三七五)字伯溫,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文學家。明初諸大典制如樂禮、刑法、歷史、科舉等,他是裁定者之一。

趣味對聯故事集錦之十

蘇東坡巧對兩則

(1)智對黃庭堅

蘇東坡和黃庭堅,二人都是北宋時的大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出蘇東坡門下,是「 蘇門四學士」 之一。兩人又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吟詩、填詞、奕棋、聯對。有一次,他們在一棵大松樹下下圍棋,突然一顆松子,掉在棋盤上,黃庭堅即景,出了上聯: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蘇東坡舉目四望,看見遠處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樹下垂釣,便脫口對出下聯: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長。

又有一次,兩人外出遊玩,傍晚時分,來到一條江邊,正值晚霞輝映江心,金波盪漾。黃庭堅出句道:

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

這里的「滿江紅」,有兩層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詞牌名。毫無疑問,要求下聯也應符合此一條件。蘇東坡思忖片刻,便對出下聯:

朔雪飛空,農夫齊奏普天樂。

蘇東坡用「朔雪」對「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樂」對「滿江紅」都是詞牌名,既工整又順達,不禁使黃庭堅連聲稱妙。

(2)巧對葯聯

蘇東坡被貶,赴海南上任,途經湘南,遇到一位姓柳的郎中。柳郎中久聞蘇東坡才學淵博,精通醫葯,他決定親自見識見識,於是,徵得蘇東坡的同意,與他對葯聯。只聽得柳郎中吟道:

仙鶴彈琵琶(枇杷)高奏神曲;

蘇東坡想了一下,對出下聯:

雷公敲木瓜大驚雲母。

柳郎中又出了上聯:

紅孩子戴紅花吃紅豆;

蘇東坡一聽,立即對出:

白頭翁摘白梅嘗白果。

柳郎中再出上聯:

何首烏身披穿山,騎地龍,揮大戢與木賊戰百合;

蘇東坡應聲對出下聯:

吳茱萸頭戴金銀花,坐河車,握三棱,比草寇(蔻)勝五倍。

柳郎中佩服得五體投地,連聲稱:「奇才,奇才!」

註:(1)蘇東坡(一O三六——一一O一)名軾,字子膽,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進土。他學識淵博,散文主張「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2)黃庭堅(一O四五——一一O五)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文章講究修辭,用字深刻,開創了(江西詩派)。

;

G. 紅岩讀後感200字

早就聽說有一本叫《紅岩》的書了,卻一直都沒有時間看,趁這次徵文活動的機會,我去新華書店買來了這本書,細細的品讀書中的每一個細節……
《紅岩》是羅廣斌、楊益言所著,他們從隱沒在灰濛蒙的霧海里揭示了抗戰勝利的紀功碑,它被長江,嘉陵江匯合處的山城,被濃雲迷霧籠罩著。當我翻開書頁的時候。它便把我帶進了那個動盪的年代。
《紅岩》這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的共產黨人在艱苦的環境下和反動勢力作生死斗爭的故事。許元峰、江雪琴等地下黨的領導人為革命出生入死,堅持在黨需要他們的崗位上,他們都是這么的勇敢,那麼的堅強。可是也有甫志高這樣的軟骨頭,甘願認賊作父,迫害自己的革命同志。許雲峰、江雪琴等地下黨人就是在叛徒甫志高的出賣後被捕的。以毛人鳳、徐鵬飛為首的反動頭目,對他們施行軟硬鑒施的手段,企圖降服他們,但是這些反動派怎麼能理解共產黨人的胸懷呢。在審訊室里,毛人鳳誘逼許雲峰:說什麼「你從被捕的那一天起就脫黨了,你和我們的關系是個人和政府的關系……」許雲峰不動聲色地瞧了他一陣,說:「我們之間是你死我活的革命與反革命的階級斗爭關系。毛人鳳逼上前去揮動手臂:你們這套馬列主義階級斗爭學說早已陳腐不堪。馬克思主義死了多少年,列寧死了多少年……」許雲峰突然打斷毛人鳳的話,「可是,斯大林還活著,斯大林繼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事業在全世界建成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你們聽了他的名字都渾身發抖!」毛人鳳又說,你們除了馬恩列斯還有誰呀?許雲峰說:「毛澤東!」 ,正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極大豐富了馬列主義,使無產階級學說更加光輝燦爛,光照全球!馬列主義永遠不會過時,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所向無敵,必須消滅一切反動派,包括你們這群美帝國主義豢養的特務!」
毛人鳳見軟的不行就用硬的,於是對革命者動用了殘酷的刑具,灌辣水,坐老虎橙,火鐵烙等。但是共產黨人不怕拋頭盧灑熱血,他們的信念就是我做就是到黨教導我們的一切,死而後已。
呂傑的絕筆,我們學過今天讀來更感激情。

為人進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山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合上書本,彷彿他們的英勇事跡還一幕幕的在我眼前浮現:成崗的臨危不懼,視死如規;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已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楊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中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看完這些故事,我心裡不禁覺得我們目前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其實都是這些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呀!
炮聲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東方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那是無數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呀!東方紅、太陽升迎來了新中國的徹底解放。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更加敬仰革命先烈。
【第2篇】
《紅岩》是我前幾年在部隊時讀過的一本書,前幾天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又重新看了一遍《紅岩》。〈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退伍之後的我,身上那種無畏的勇氣已經完全沒有了,即使被生活虐得體無完膚又能怎樣,即使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很多困難又能怎樣,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我以前經常放在邊的一句話,現在真的應該重新拾起來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 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個月底我們的拚命的沖業績,拚命的打電話,要的不就是黎明前的那一道曙光嗎,如果我們把這種精神用在每個月的每一天,我們的力量該有那麼強大。這兩個月我的業績不如人意,但我相信我有能力,有決心干好我的工作,我要感謝《紅岩》,它一次又一次的敲醒我向上的動力,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藉此文獻給青峰所有英勇的精英們,你們是我工作上榜樣,青峰的英雄,很榮幸能夠與這么多英雄們一起奮斗,共他大青峰的輝煌!

【第3篇】
最近我讀了一本紅色經典的書,在這本書中,我認識到了許許多多寧死不屈,英勇無畏,甘願把青春,把熱血甚至生命奉獻給黨的先輩們,也深深感受到了一種決不放棄,與敵人抗爭到底的革命精神。這本書就是——《紅岩》。
這本書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後,爆發出新一輪內戰的故事。監獄中的「絕食事件」,讓我感受到了他們面對敵人不妥協,與敵人抗爭到底的堅定信念。成崗背負著巨大壓力和危機,仍出色地完成了《挺進報》的刻印工作,我體會到他的對黨的真誠,無私奉獻。而渣滓洞中的元旦聯合又使我被他們的樂觀積極,對革命的堅信所感染。許雲峰用流血的手指「摳」出的洞口,只為能夠幫助同志們逃脫魔爪:龍光華為了讓同志們喝上水,與特務們殊死搏鬥;劉思揚短暫的「自由」的日子裡,卻一刻也沒有放下對獄中同志的擔憂與思念,一直在為他們想辦法;陳靜對假惺惺的政府的句句反擊;齊曉軒、胡浩犧牲自己,保住他人性命……這一件又一件事例,不就是對革命精神最好的詮釋嗎?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還是江姐。她剛出場時的溫柔和藹,平易近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江姐」,她就像一位知心大姐姐一樣,關心、照顧著那些革命小同志們,給他們帶來陽光般的溫暖。她遇事從不急躁,溫和中又透著一股干練。後來,當我讀到她親眼看到死去丈夫的頭顱,化悲痛為動力,下定決心為黨付出一切時,又被她的堅強所深深震撼!再後來,江姐被捕入獄,敵人想用嚴刑逼她說出黨的機密,鞭子狠狠地抽打在身上,又細又尖的竹簽扎進手指中……鮮血大滴大滴地淌著,刺骨鑽心般的疼痛,我已嚇地渾身發抖。而她,昂著頭,用冷冷的目光死盯著敵人,始終不肯吐出一個字。此時,江姐的形象在我心中突然高大起來,我彷彿看到一個經受萬般苦難仍屹立不倒的巨人!她臨死的時候,那大義凜然的舉動,讓我想起了文天祥的一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江姐身上的革命品質使我深受感動。她是我的榜樣!
在一次又一次的偉大的共產黨員們與國民黨反對派的斗爭中,一位又一位先烈們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鮮血和犧牲換來了同志們的安全,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敵人罪惡的槍口。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一點一滴的鮮血凝成的,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們,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禮!
【第4篇】
是這樣一本書,充斥著無限的黑暗,卻又透出一縷迎接黎明的曙光。在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歷史關頭,走出了一批英勇堅韌的共產黨員。他們有著堅如磐石的理想與信念,用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英雄傳奇!
——題記
《紅岩》的創作是在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礎上完成的,作者作為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親眼目睹了敵人最殘暴、最野蠻的屠殺和共產黨人壯烈犧牲的場面。這本非凡的書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真實地記錄了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斗爭。
這本書記敘的是革命的大進軍和反革命垂死掙扎的一幕幕歷史,獄中斗爭是小說的主要部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館都是特務的巢穴,集中了國民黨特務機構中最精悍、最狡詐、最凶惡的力量,在這種環境下,以江姐、成嵐、劉思揚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們,與國民黨軍警、特務、叛徒作出了不屈不撓的殊死斗爭。
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中共地下黨領導人,她為人穩重、心細,面對敵人與酷刑沉著冷靜,堅忍不拔,處處表現了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貞。她足智多謀,面對敵人具有大無畏精神。被捕後,她經受了更大的考驗,面對任何酷刑都毫不屈服。似乎還聽到江姐動人心弦的迴音與她光芒四射的詞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她受到了同志們的敬仰和愛戴,為了不暴露同志們的越獄計劃,保全他人,她毅然走向刑場……江姐這一人物代表了舍己為人、敢於犧牲的共產黨員形象。
許雲峰,一名具有鋼鐵意志的共產黨員。作為一位進行過長期地下斗爭的領導人,他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多次在嚴峻的關頭挺身而出,表現了獨當危難、顧全大局、舍己為人、心思縝密的革命品質。他作為本書主要刻畫人物之一,以智勇雙全、信念堅定的品格書寫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壯歌。「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還家」,許雲峰雖然犧牲了,但就義前的慷慨陳詞與不屈不撓的精神永遠銘刻在大家的心中。
除了江姐與許雲峰,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共產黨人。他們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甚至勇於犧牲。因為,他們有著同樣的信念:「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改色、心不跳。」
特務們猙獰的面孔與沾滿鮮血的雙手毫無顧忌地展現在共產黨員的眼前。他們狂妄地大笑著,將滴著血的屠刀與殘酷的刑具伸向共產黨員們,妄圖通過殘忍的手段逼共產黨員們說出地下黨的秘密,但均被識破。他們於是又偽裝同情,用苦肉計喚醒共產黨員們的善良。無論特務用什麼手段、計謀,面對嚴刑拷打,機敏堅韌的共產黨員們始終只回答一句:「拷打得不到的東西,刑場上同樣得不到!」決不是手段越殘酷就越能達到特務們陰險的目的,共產黨員鋼鐵般的意志永不磨滅!
《新年大聯歡》中的貼對聯節目,作者不厭其煩地展示難友們的傑作。這些妙聯真實地反映了共產黨員們惡劣的獄中生活,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迫害,但同時也充斥著同志們對革命勝利的希望、對前景的樂觀。尤其是「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這副對聯,它暗喻了革命形勢的急劇發展,突出了共產黨員們崇高的理想、滿腔的熱忱與頑強的鬥志。
《紅岩》的最後一章,敵人深感末日的來臨,使用緩兵之計舉起了屠刀,渣滓洞與白公館的同志們不得已先後提前發起越獄行動。越獄過程中遭到了敵人的火力封鎖與瘋狂狙擊。余新江、齊曉軒、劉思揚等同志毫不畏懼,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敵人浴血奮戰,掩護其他同志安全撤退,他們的犧牲為獄友們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而其他同志則冒著槍林彈雨、刀光劍影,艱難前進,終於不負眾望,安全撤出。整個越獄過程激烈、緊張,可謂是一波三折,動人心弦。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抹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上。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隨著黎明的到來,黑暗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新中國誕生了!英勇無畏的共產黨員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革命事業的勝利與祖國美好的明天。東方地平線升起的朝霞為本書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紅岩》真實地寫出了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斗爭,塑造了一群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英雄形象。他們用鋼鐵般的意志與必勝的信念展現出那波瀾壯闊的英雄傳奇!

【第5篇】
我懷著無比感慨的心情讀完了《紅岩》。腦海中依舊回盪著革命英雄們的身影: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革命者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敵人的酷刑、肉體的禁錮卻絲毫打動不了這些頑強的人們。即使被禁錮在牢中,即使深陷黑暗,他們依舊沒有放棄過,依舊頑強的等待著勝利。
「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歌樂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參禪」「看洞中景色依舊;望窗外已是新春」……渣滓洞中的元旦也分外熱鬧,勝利在望,這新的一年同志們的鬥志更高、信念更堅定。在熱鬧的節目中,人們的信心越來越大,他們相信勝利已經不遠了!
面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無法動搖他們鋼鐵般的革命精神,反而使他們的革命斗爭更加強烈起來!敵人肉體上的折磨,絲毫動搖不了革命者的的鬥志;而獄中的艱苦生活,反而磨練了他們堅強的意志。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應時刻牢記革命先輩的光榮歷程,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為我們的祖國建設奉獻我們的青春和熱血! 2019 2 15

H. 《紅岩》讀後感 全書

《紅岩》——讀後感
國慶期間,我看了一部紅色經典小說——《紅岩》。
《紅岩》這本書描寫了重慶解放前夕嚴酷的地下斗爭,真實記錄了中國革命在取得勝利的歷史關頭,國民黨統治行將覆滅、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的斗爭形勢和時代風貌、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斗爭。
《紅岩》這本書圍繞許雲峰和江雪琴兩位人物的斗爭活動展開,真實地表現了共產黨人英勇無畏的精神,揭露了敵人的殘暴。
江雪琴,又被大家親切的成為江姐。江姐是一位堅貞不屈、頑強地與敵人斗爭,處處表現出純潔的黨性和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貞,例如她第一次出現在成崗家裡,就表現出地下工作者機敏干練的特有風度。被捕後,她經受了更大的考驗,竹簽子釘入手指卻毫不屈服,我要學習江姐那勇敢的精神。
江姐還是一個穩重、精細、安詳、沉著、堅強的人,體現出了共產主義戰士的真善美,比如說江姐為了不暴露越獄計劃,保護同志們,江姐毅然走向刑場。就義前,她從容地向同志們告別,庄嚴地實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江姐還是一個擁有細膩的情感、面對選擇時的矛盾心理,再比如說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掛在城頭的丈夫的頭顱,頓時熱淚盈眶,禁不住要痛哭出聲。但她一想到當時的處境和新的戰斗任務,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地投入了新的戰斗。
《紅岩》這本書對我的啟發非常大,告訴了我一個人要有你不變的目標,並且要向著目標努力,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克服困難,才是最棒!

高中生讀《紅岩》有感

紅岩村是我心中的聖地。紅岩精神不僅是重慶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全中國人的寶貴精神財富。老師曾經帶我們去過渣滓洞、白宮館、紅岩村,在紅岩眾多的英雄人物中讓我最難忘的是江姐和小蘿卜頭。

江姐名叫江竹筠,1939年就加入了中國,那時她才19歲,27歲時,與丈夫彭詠梧一起到萬縣組織下川武裝起義。1948年1月,他丈夫不幸犧牲,她拒絕了黨組織的照顧,堅持到「丈夫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1948年6月14日,因為挺進報事件被叛徒出賣,她在萬縣被捕了,敵人多次次對她進行拷問,使用竹筷子夾手指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她這種年輕時就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始終不渝為理想而奮斗的頑強意志像烙記一樣印在我的腦海里。現在我們這些孩子中,有的不知道讀書為什麼,學習不自覺,上課不認真,貪玩好耍,怕苦怕累,遇到困難就退讓不想辦法解決。如果我們能像江姐一樣從小就樹立理想,有堅強的意志,遇到困難不屈服的話,在學校一定能夠成為好學生,今後也一定能夠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小蘿卜頭名叫宋振中。他在一歲的時候,和媽媽一起被反動派關進重慶白公館監獄,那裡的生活很苦,吃的飯也不好,跟不上身體需要,所以他長得像個蘿卜,大家就叫他小蘿卜頭。他很愛學習,可是關在監獄里,沒條件讀書,只有讓黃將軍教他。1949年9月6日,和媽媽、爸爸一起被特務殺害於戴公祠,當時,小蘿卜頭宋振中才9歲呀。在白公館山坡上有一尊雕象,小蘿卜頭雙手托著臉,雙眼看著大家,好象他在說:「我是多麼想到外面去呀!多麼渴望到學校讀書呀!」他那種期盼的目光讓我覺得很慚愧。我想:現在我們的學習條件是多麼好呀,有漂亮的學校,學校里有很多好的老師,還有電腦、運動場、音樂室、美術室、科學實驗室等學習設施,中午可以在學校吃午飯,每餐還講究營養搭配,早晚還有校車接送。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認真學習,讓老師家長放心,小蘿卜頭一定不會理解我們,我們也對不起紅岩英烈給我們創造的安定幸福的條件。

江姐、小蘿卜頭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但是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現在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已經比他們那個時候好了很多很多,而我們國家還比較落後,仍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我們新一代少年兒童一定要學習江姐、小蘿卜頭的精神,從小立志,努力學習,練好本領,今後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強大!

《紅岩》讀後感六(6)班方若宇今年的九月和十月份,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完了《紅岩》。這本長篇小說,讓我深有感觸。這本小說講的是甫志高辦沙坪書店到甫志高叛變,同志們被一一抓捕,在渣滓洞和白公館里與猩猩、狗熊、貓頭鷹、徐鵬飛等特務和特務頭子斗爭並且越獄的事。這讓我十分佩服江姐、劉思揚、余新江和丁長發他們。我為什麼佩服他們呢?因為他們是一個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那時黨有規定:自同志被捕以後他就脫黨了。而他們並沒有因為這個規定而消極下來,放棄斗爭,並且斗爭得更頑強,更激烈,積極與地下黨聯系,在監獄里廣泛又秘密的開展了活動。逐漸形成了反擊形勢,鬧得猩猩、狗熊寢室不安,這是多麼偉大呀!我更佩服華子良和許雲峰。華子良原是地委書記,但後來不幸負傷,被國民黨反動派捕獲,關進白公館。有一次,特務押他去陪殺場,黨早料到了這一點,便讓他裝瘋,華子良便槍響就成了「瘋子」,在這期間,他受盡了委屈,在看見同志被殺時,他還得把痛壓在心裡,任心痛得如刀絞一般,臉上還得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做這一系列動作和表情是多麼艱難呀!他竟能做出來!為了黨,他奉獻了一切,這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才能做出來的,這是一種多麼剛毅的情操呀!許雲峰,這個沉穩大度,無畏共產黨員,每一個動作,每句話,甚至每個表情都能讓特務頭子徐鵬飛束手無策的人,在犧牲前的最後一刻也毫不退縮,不失沉穩態度,最後一次讓徐鵬飛畏懼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佩服呀?要說我在《紅岩》里痛恨的人是誰?大有人在,徐鵬飛、嚴醉、甫志高、猩猩……,這些下賤的人,說的話別看兇狠狠的,其實,空虛的很,不就是美國刑法么?真正的共產黨員是打不垮,一個倒去,千百萬個站起來,是殺不完的!正義是永遠能戰勝邪惡的。這些蔣介石的走狗們,看看最後徐鵬飛那暴跳如雷,驚慌失措的樣子,是多陋,真是秋後的螞蚱――蹦

I. 與甘羅齊名的少年英才中,在魏晉之前的人有誰他有什麼事跡

曹沖就是一個
曹沖
曹沖 (196年—208年),字倉舒,是曹操兒子之一,由環夫人所生。

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的意思。不過曹沖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

曹沖自小生性聰慧,五、六歲的時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當時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問遍了手下的人,都想不出稱象之法。曹沖說,只要把大象放進船里,記錄水痕到達的地方,然後稱出同樣重量的物體放到船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非常高興,按照他說的方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沖為人仁厚,通情達理。當時魏國由於經常發生戰爭,所以採用嚴刑峻法來約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馬鞍在倉庫被老鼠咬了,守衛倉庫的官吏們認為這下必死無疑,商議著要把自己綁了去自首,但還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沖知道了這件事,就讓他們先等幾天。曹沖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來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裝很失意,臉上顯現出發愁的樣子。曹操見了問他,他就說:「世俗的人認為衣服被老鼠咬破,對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現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發愁。」曹操說:「這是胡說,不要擔心。」不久曹操聽說了馬鞍被咬的事,就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放在身邊都被咬了,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於是沒有追究這件事。還有很多犯下罪過的人,按照刑法應該被處死,都依靠曹沖的辯解得到了寬大處理。曹操把這些事情對大臣們說,表示有意傳位於曹沖。

在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沖了——當然,這是近幾十年來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結果是所有識字的就都知道這個人。可惜孔融沒有早夭,結果這個位置就得讓給曹沖了。因為有「曹沖稱象」的故事流傳,使我輩還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麼回事時,就已經把曹沖作為偶像來崇拜了。
其實曹沖不僅有稱象這類「小聰明」,而且「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經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來辦一些救人姓名的大事,據史書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為沖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愛,年紀很小,就被曹操選為繼承人。可惜他僅僅活了十三歲就患急病死去了。
很多人以為曹沖宅心寬厚,曹操喜歡他只是因為其智力超群,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與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爭斗中會是一個什麼結局,很難預料。但我覺得大家可能忽視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個神童周不疑的關系。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尋常的寵愛,但曹沖一死,曹操立刻 「欲除之」。雖然曹丕勸諫以為不可,可曹操卻認為:「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終於派人將其暗殺。看來,曹操對曹沖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我認為史書中所記載的曹沖寬仁宅厚的性格品質可能僅僅是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很可能還隱藏著極為果斷勇武的另一方面,就如同劉備,雖然寬厚仁義,愛民如子,但殺起人來,可是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的。所以曹操才如此喜愛他。如果不是早死,他很有可能是一個漢武帝或者康熙一樣的英明之主。

那麼使一代英雄為之氣短的曹沖究竟是如何一個天才呢?據《魏書鄧哀王沖傳》說,曹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他無疑是個天才,在今天就該受到特殊照顧的吧。可是他其實是曹操小妾環夫人所生,按理在繼位問題上不應該有任何優勢的(也曾經看到過些中外文章對當時長子的繼位正統性的不可動搖性表示懷疑。而且當時卞夫人深得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尊重,曹沖不大可能是因為環夫人受寵而讓曹操愛如掌上明珠。順便說一句,劉禪的母親也是小妾,連升位正宮的機會都沒有就歸天了。所以那時候廢立之事看來還有商量的餘地。這里暫且不談)。曹操在他死了以後,曾對曹丕說曹沖之死對自己來說是不幸,但對曹丕等人來說就是大幸了。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應該比較大,因為為了這件事,有個官兒(似乎叫孫盛,記不清了)曾經很嚴肅的批評了曹操。的確那樣的話對其他王位繼承人來說是具有很強打擊性質的。言歸正傳,《魏書鄧哀王沖傳》還記載了一件事,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這導致經常有冤案發生。有一次,放在倉庫里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恰好那是曹操的。倉庫管理員嚇壞了,認為自己一定在劫難逃,死定了。曹沖知道以後,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裝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臉愁容。曹操見到以後,就問他怎麼了。他回答說:「大家都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會有什麼幸與不幸的」。不知道曹操是否是個唯物論者,但是從這里我們可見曹操是個很現實的人,後來他為曹沖禱告,可見其心之憂。那個倉庫管理員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要破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沖的用意,笑了笑,也沒有追究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權術的曹丕,曹沖的智慧可以說是驚人的。那兩個傢伙成天靠著幾個玩小聰明的傢伙出謀劃策,實在讓人厭惡。而曹沖那麼小就會因勢利導,給他父親講道理,把握人的心理之准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而且智慧用在救護弱小人物身上,他的心靈一定是非常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這也許是他母親是個一般的小妾,懂得下層人的凄苦,所以耳聞目染的曹沖從小就比較正直吧。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曹沖不死,必為其兄曹丕所害。其實不見得,曹丕本來在曹操心裡的地位就不是太高。《魏書任城威王彰傳》里記載了這么一件事,說曹操死了後,曹彰回京跑去見曹植,他對曹植說:「先王召我回來,意思就是要立你為後繼」。可見曹丕當時毒殺曹彰的緊迫性。也可以說曹丕在當時沒有得到壓倒性的支持,我倒是對當時鎮守四方的幾位宗族的動向很感興趣。言歸正傳,要是曹沖還在,曹操為了掃清他繼位的障礙,先把其他王子給收拾了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因為,曹操到死都一直在猶豫,所以估計他還沒有安排好後事就一命嗚呼,給家裡留下了禍根。

在另外一本日文資料里曾經看到過對當時另一個天才的記述,是引用《魏書劉表傳付「先賢傳」》里的文字。當時有個叫周不疑的人,也是個天才,非常聰明。和曹沖有一比,本來沒什麼的,可是曹沖夭亡,曹操坐不住了,他要殺了周不疑以絕後患。曹丕不以為然,還跑去上諫。結果曹操把他訓斥了一通:「如果是曹沖到還罷了,周不疑不是你這樣的人玩得轉的」。於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殺了。這里我們可以推測,曹操當時很可能把周不疑作為曹沖的輔佐來關注的,所以曹沖死了,曹操要急不可待的殺掉他,而不願意留給曹丕等人。據說《魏略》(這書原本到現在我都沒見過)里也有一段記載說曹丕曾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沖在,我很難說是否有今天這樣,可以支配天下」。從此咱們也可見一斑。

我想曹沖要在,他應該是是個很好的君主。而且以他的智慧是不會上演「七步詩」這樣的家庭悲劇的,後人一直為曹植那詩表現出來的靈氣而感懷,甚至忽略了那背後的殘酷和醜陋,詩文的文學價值不應該掩蓋成詩背景後面人類自私的丑惡。

值得一提的事,曹沖夭亡似乎應該是在208年,那年冬天恰好就是赤壁之戰。大家可以做個年表看看,那十年曹操的戎馬生涯是如何度過的,大小戰爭不斷。估計他剛從從北方回來,還沒來得及認真考察曹沖,他的寶貝兒子就病倒了,憂郁的他估計也對戰事有些厭倦,居然為曹沖日夜禱告。可惜天才總要回到天上,曹操估計還沒來得及咽下悲痛就匆匆南征荊州,才有了他人生最大的失敗。所以他對曹丕說曹沖之死對自己來說是不幸,但對曹丕等人來說就是大幸這段話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惜哉,倉舒!悲哉,孟德!

建安十三年,曹沖病重不治而去世。與甄氏亡女合葬,追贈騎都尉印綬,黃初二年追贈謚「鄧哀候」,追加號為「公」。
甘羅(生卒不詳)戰國末期秦國下蔡(今屬潁上縣甘羅鄉)人。 甘羅,甘茂之孫,戰國時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明代,潁上縣建「二賢祠」,紀念甘茂、甘羅祖孫。後二賢祠擴建為「四賢祠」,增祀管仲、鮑叔牙。
《史記》第71卷載有《甘羅傳》。
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深受家人的喜愛。後來、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被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於魏國。甘羅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才客。

生平事跡:

說張唐赴燕

有一天,呂不韋回到家裡,臉色非常難看,看上去十分惱怒的樣子,甘羅見狀,就走上前問道:「丞相有什麼心事,可以告訴我嗎?」呂不韋心裡正煩躁得很,見是甘羅,就揮揮手說。「走開,走開,小孩子知道什麼?」甘羅高聲說道:「丞相收養門客不就是為了能夠替你排憂解難嗎?現在你有了心事卻不告訴我,我即便想要幫忙的話,也沒有機會啊!」呂不韋見他說話挺有自信的樣子,就改變了一下態度,說「皇上派剛成君蔡澤到燕國為相,已經三年了,燕王對他很滿意。派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表示友好,我派張唐到燕國為相,占卦的結果也很吉利,可是他卻借故推辭不去。」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張唐是秦國一位大臣,曾率軍攻打趙國並佔領了大片的土地,趙王對他恨之入骨,聲稱如果有人殺死張唐,就賞賜給他百里之地,這次出使燕國必須經過趙國,所以張唐推辭不去。甘羅聽了,微微笑道:「原來是這樣一件小事,丞相何不讓我去勸勸他?」呂不韋責備他:「小孩子不要口出狂言,我自己請他他還不去,何況你小小年紀。」甘羅聽了不服氣地說:「我聽說項橐七歲的時候就被孔子尊為老師,我現在比他還大五歲,你為何不讓我去試試,如果不成功的話,你再責備我也不遲啊!」呂不韋見他語氣堅定、神氣凜然,心裡不由暗自贊賞,於是就改變了態度,放緩了口氣說:「好,那你就去試試吧!事成之後,必有重賞。」甘羅見他答應了,也就沒多說什麼,高高興興地走了。

到了張唐家裡,張唐聽說是呂不韋的門客來訪,連忙出來相見,發現甘羅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小孩子,不由得心生輕視,張口就問道:「你來干什麼?」甘羅見他態度傲慢,就說道;「我來給你吊喪來了。」張唐聽了大怒:「小孩子怎麼能這樣說話,我家又沒死人,你來吊什麼喪?」甘羅笑到:「我可不敢胡說啊,你聽我講清一下原因。你和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更大啊!」張唐連忙答到:「武安君英勇善戰,南面攻打強大的楚國,北面揚威於燕趙,佔領的地方不計其數,功績顯赫。我怎麼敢和他相比啊?」「應候范雎和文信侯相比,誰更專權獨斷啊?」應侯是秦國以前的一位丞相,文信侯即呂不韋,張唐答道:「應侯當然不如文信候專權獨斷啦!」「你真的知道應候不如文信侯專權嗎?」張唐說到:「當然了。」甘羅聽了笑到;「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推辭不去呢?我聽說,應侯想攻打趙國的時候,武安君反對他,離開咸陽七里就被應侯派人賜死,象武安君這樣的人尚且不能被應候所容忍,你想文信候會容忍你嗎?」張唐聽了這話,不由得直冒冷汗,甘羅見狀又說:「如果你願意去燕國的話,我願意替你先到趙國去一趟。」張唐連忙稱謝答應了,請他回去稟報丞相。

晉見秦王
甘羅回去把情況告訴呂不韋。呂不韋聽了很高興,甘羅說:「張唐雖然不得已答應去了,可經過趙國時可能還會遇到麻煩。我想替他先到趙國去一下。」呂不韋已經相信了他的才能,想了一下就答應了,並把這件事稟報給泰王,說:「大王,甘茂有個孫子叫甘羅。年方十二歲,投奔在臣的門下,他出身名門、工於心計,能言善辯,這次張唐託病不去燕國為相,經他一說就答應了,而且,他還想替張唐先到趙國去一趟,請你答應他吧!」秦王聽了,就叫甘羅進來相見,過了一會兒,就見殿下走進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來。心下不由喜歡,笑著問到:「就是你想要出使趙國嗎?」甘羅答到:「是的。」「那你見了趙王後要說什麼呢?」「我看他的神色,相機行事。不知道趙王反應如何,我也不能確定該說什麼話啊。」秦王見他口齒伶俐,對答如流,就答應了他,給他十輛車、百餘名仆從。讓他出使趙國。

出使趙國

趙王早已聽說秦國准備派人到燕國為相了,心裡一直很焦急,擔心秦國和燕國聯合起來攻打他。這時聽說秦國使者求見,連忙說:「叫他進來。」不多時,就見一個少年緩步走上前來,朗聲道:「小臣甘羅奉秦王之命,拜見趙王。」趙王連忙讓他在旁邊坐下,心裡暗暗稱奇,秦國怎麼派了這樣一個小孩子來,再仔細一端詳,也不由心生喜愛之情,只見那甘羅長得儀表非凡,眼神清朗,眉宇間露著一股軒昂之氣,於是就問到:「秦國過去一位姓甘的丞相是你的什麼人?」甘羅答道。「是我的祖父。」「你今年多大年紀?」「小臣今年已十二歲了。」趙王聽了不由大笑道:「秦國難道沒有人可派嗎?讓你這個小孩子出來!」甘羅不慌不忙的答道:我們秦王用人,都是按他們才能的大小讓他承擔不同的責任,才能高的讓他擔當重任,才能低的擔當小的責任,秦王認為這是件小事。所以就派我來了。」趙王聽了不由的對甘羅又敬重了幾分,問道。「你這次到趙國來究竟有什麼事嗎?」甘羅反問道:「大王是否聽說過燕太子丹入秦為質這件事。」趙王點了點頭,甘羅又問道:「大王是否聽說過張唐要到燕國為相?」趙王又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不著急啊?燕派太子入秦為質,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秦國派張唐入燕為相,說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燕秦不相欺,趙國就危險了。」趙王聽了問道:「秦國和燕國和好,有什麼目的嗎?」甘羅答道:「秦燕和好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趙國、擴大河間的地盤啊!」「哦,是嗎,那您這次來有何見教?」趙王問道。「大王不如給秦國五座城池擴大秦國的地盤,秦王自然高興,你再請求他遣回燕太子,斷絕秦燕之好,這樣你就可以去放心地攻打燕國了。以強大的趙國攻打小小的燕國,還愁得不到五座城池嗎?」趙王聽了很高興,就賞給他黃金百兩、白玉一雙,並且把送給秦國的五座城池之圖讓他帶回給秦王。

甘羅拜相

甘羅回到秦國,秦王大加贊賞,說道:「你的智慧真是超出了你的年紀啊!」於是就封他為上卿(戰國時諸侯國最高的官職,相當於丞相),並且把原先甘茂的田宅賜給他。趙國得知秦國與燕國絕交後,派軍攻打燕國,得到三十座城池,又把其中的三座城池送給了秦國。

在戰國這個時代的大舞台上,各種各樣的人才層出不窮,甘羅年方十二,就已經憑自己的智慧周旋於王侯之間,並且不費一兵一卒使秦國得到十六座城池,官封上卿,這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確實是一個才能出眾的小神童啊!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
下列屬於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01:19:40 瀏覽:828
不戴口罩道德 發布:2025-01-13 00:53:23 瀏覽:9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 發布:2025-01-13 00:10:51 瀏覽:779
馬克思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5-01-13 00:07:03 瀏覽:146
法律援助來源 發布:2025-01-12 23:44:24 瀏覽:19
合同法總則分則均有規定 發布:2025-01-12 23:29:51 瀏覽:210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