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音節

刑法的音節

發布時間: 2022-09-13 14:44:50

⑴ 刑先查字母音節組詞

現查:X 音節:xing 組詞 刑法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上角「採納答案」。

⑵ 秋的音節是什麼意思

秋的音節為 qiū

基本釋義

1.秋季:深~。~風。~雨。~高氣爽。

2.莊稼成熟或成熟時節:麥~。大~。

3.指一年的時間:千~萬歲。一日不見,如隔三~。

4.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姓。

秋季是四季之一,是莊稼成熟的季節。中國自古以農業立國,迄今為止經歷了約5000個春秋。中國人的生活史就是春播秋收的歷史。中國的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每個事件都有其因果,古代學者認為事件的因都是人為的,相當於農夫的春播,而事件的果自然就相當於秋天的收獲物了。

所以,中國的史冊可以命名為「《春秋》」。在中國秋季從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紅彤彤的楓葉和金燦燦的稻田,都是只有在秋天才能見到的美景。

古詩詞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⑶ 軋字的音節是什麼

軋(軋)一 yà(1) ㄧㄚˋ(2) 圓軸或輪子等壓在物體上轉:~場(ch俷g )。~轢(a.碾,滾壓:b.排擠傾軋)。(3) 排擠:傾~(在一個組織中排擠不同派系的人)。(4) 象聲詞,形容機器開動時發出的聲響:機聲~~。(5) 姓。(6) 鄭碼:HEZ,U:8F67,GBK:D4FE 軋gá〔動〕(1) [方](2) 擠入;擁擠 [press hard against each other;break into]。如:軋不上去;車上很軋;軋米(方言。在擁擠的情況下爭購食米)(3) 結交 [take up with]。如:軋朋友(結交朋友)(4) 核查 [check]。如:賬軋不平;軋賬(核算查對賬目)(5) 象聲詞。如:軋拉(形容物體摩擦或受壓力後而發出的聲音)(6) 另見yà;zhá(軋鋼;軋輥)常用片語軋軋gágá[scrunch] 象聲詞,形容機器車輪里的軸承,齒輪等運轉擠壓時發出的連續的聲響基本詞義 軋yà〔動〕(1) (形聲。從車,本義:輾壓)(2) 同本義 [roll]軋,輾也。——《說文》罪小者軋。——《史記·匈奴傳》。漢書注:「輾輾其骨節。若今之壓踝者。」鰓鰓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漢書·刑法志》(3) 又如:把路面軋一下(4) 排擠,傾軋 [oust;push out]名也者,相軋也。——《莊子·人間世》(5) 壓倒,勝過 [overwhelm;prevail over]。如:軋窒(壓制阻礙)(6) 委曲 [indirect]軋,辭也。——《穀梁傳·宣公十九年》。注:「謂委曲也。」(7) 又如:軋辭(委曲之辭)詞性變化軋軋yà〔象〕(1) 一種嘈雜聲 [ya]。如:軋軋(車行的聲音;搖槳的聲音);軋然(形容物之間相磨擦發出的聲音)(2) 另見gá(方言);zhá(軋鋼;軋輥)常用片語軋場yàcháng[husk;grain ground] 用碌碡等壓平場院或滾壓攤在場上的穀物使脫粒軋道機yàdàojī[road roller] [方]∶壓路機軋光yàguāng[calender;chasing] 把如布、橡膠、紙壓在輥子或平板之間使它平滑有光軋花機yàhuājī[cotton gin] 把棉花中的種籽、外殼和雜質分出去的機器軋棉yàmián[gin] 用軋棉機把棉子和雜質分離軋染yàrǎn[pad dyeing] 使紡織品在塗上染料的滾輪之間通過而染色的過程軋染機yàrǎnjī[padder] 在槽中裝有壓輥,將色漿壓入織物以達著色的設備基本詞義 軋zhá〔動〕(1) 把金屬坯壓成一定形狀 [roll steel]。如:軋鋼(2) 另見yà常用片語軋鋼zhágāng[steel rolling] 鋼坯經軋鋼機軋製成所需要的各類有用材料鋼軋鋼廠zhágāngchǎng[rolling mill] 將金屬輾軋成各種不同斷面的板材及棒材的企業軋鋼機zhágāngjī[rolling mill] 將熱的金屬重復通過軋輥以輾軋成形的機器軋輥zhágǔn[stand; roll; roller] 軋鋼廠的一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關聯的輥子軋機zhájī[rolling mill] 軋制用的機器軋制zházhì[rolling] 用軋機把金屬輾軋成各種不同斷面的板材、棒材或異形材

⑷ 反感反感是什麼意思

反感是一個漢語詞語,一指不滿或反對的情緒 。二指厭惡;不滿。

以下是詞語的相關介紹:

詞語是詞和短語的合稱,包括詞(含單詞、合成詞)和片語(又稱短語),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單元。

新詞典詞語豐富,信息量大。詞是由語素組成的最小的造句單位。詞語有2字、3字及4字的分類,但請注意,詞語不屬於成語一類。在漢語里,一個字也可以算作詞語。

從構成方式來看,可以分成:

①單純詞:由一個語素組成詞,自由的單音節語素和所有的雙音節、多音節語素都可以組成單純詞。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紅、湊;彷彿、蒼茫、水果、蜈蚣、琉璃、參差、蹉跎、敵敵畏、阿司匹林、薩克斯、麥克風等。

②合成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組成的詞。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詞語

⑸ 求《荀子·正名》翻譯。(要逐字逐句地)

譯文
現代聖王確定名稱:刑法的名稱依從商朝的,爵位的名稱依從周朝的,
札儀制度的名稱依從《禮經》,賦予萬物的各種具體名稱則依從中原地區華
夏各諸侯國已經形成的習俗與各方面的共同約定。遠方不同習俗的地區,就
依靠這些名稱來進行交流。
在人事方面的各種具體名稱:人生下來之所以這樣叫做天性。天性的和
氣所產生的、精神接觸外物感受的反應、不經人為努力而自然形成的東西叫
做本性。本性中的愛好、厭惡、喜悅、憤怒、悲哀、快樂叫做感情。感情是
這樣,而心靈給它進行選擇,叫做思慮。心靈思慮後,官能為之而行動,叫
做人為。思慮不斷積累,官能反復練習,而後形成一種常規,也叫做人為。
為了功利去做叫做事業。為了道義去做叫做德行。在人身上所具有的用來認
識事物的能力叫做知覺。知覺和所認識的事物有所符合叫做智慧。在人身上
所具有的用來處置事物的能力叫做本能。本能和處置的事物相適合叫做才
能。天性受到傷害叫做疾病。制約人生的遭遇叫做命運。
這些就是在人事方面的各種具體名稱,這些就是現代聖王確定的名稱。

王者制定事物的名稱,名稱一旦確定,那麼實際事物就能分辨了;制定
名稱的原則一旦實行,那麼思想就能溝通了;於是就慎重地率領民眾統一到
這些名稱上來。所以,支解詞句、擅自創造名稱來擾亂正確的名稱,使民眾
疑惑不定,使人們增加爭辯,那就要稱之為罪大惡極的壞人,他的罪和偽造
信符與度量衡的罪一樣。所以聖王統治下的民眾沒有誰敢依靠製造怪僻的詞
句來擾亂正確的名稱,因此他的民眾就很朴實。朴實就容易使喚,容易使喚
就能成就功業。他的民眾沒有誰敢依靠製造怪僻的詞句來擾亂正確的名稱,
所以就專心於遵行法度而謹慎地遵守政令了。像這樣,那麼他的統治就長久
了。統治長久而功業建成,是政治的最高境界啊。這是嚴謹地堅持用名稱來
約束民眾的功效啊。

現在聖明的帝王去世了,名稱的管理鬆懈了,怪僻的詞句產生了,名稱
和實際事物的對應關系很混亂,正確和錯誤的輪廓不清楚,那麼即使是掌管
法度的官吏、講述禮制的儒生,也都昏亂不清。如果再有王者出現,一定會
對舊的名稱有所沿用,並創制一些新的名稱。這樣的話,那麼對於為什麼要
有名稱、使事物的名稱有同有異的根據、以及制定名稱的關鍵等問題,就不
能不搞清楚了。

不同的人如果用不同的意念來互相曉喻,不同的事物如果讓名稱和實際
內容混亂地纏結在一起,那麼社會地位的高貴和卑賤就不能彰明,事物的相
同和相異就不能分別。像這樣,那麼意思就一定會有不能被了解的憂患,而
事情就一定會有陷入困境而被廢棄的災禍。所以明智的聖王給萬事萬物分別
制定名稱來指明實際事物,上用來彰明高貴和卑賤,下用來分辨相同和相異。
高貴和卑賤彰明了,相同和相異區別了,像這樣,那麼意思就不會有不能被
了解的憂患,事情就不會有陷入困境而被廢棄的災禍。這就是為什麼要有名
稱的原因。

那麼,根據什麼而要使事物的名稱有同有異呢?回答說:根據天生的感
官。凡是同一個民族、具有相同情感的人,他們的天生感官對事物的體會是
相同的,所以對事物的描摹只要模擬得大體相似就能使別人通曉了,這就是
人們能共同使用那些概括的名稱來互相交際的原因。形體、顏色、紋理,因
為眼睛的感覺而顯得不同;單聲與和音、清音與濁音、協調樂器的竽聲、奇
異的聲音,因為耳朵的感覺而顯得不同;甜、苦、咸、淡、辣、酸以及奇異
的味道,因為嘴巴的感覺而顯得不同;香、臭、花的香氣、鳥的腐臭、豬腥
氣、狗臊氣、馬膻氣、牛膻氣以及奇異的氣味,因為鼻子的感覺而顯得不同;
痛、癢、冷、熱、滑爽、滯澀、輕、重,因為身體的感覺而顯得不同;愉快、
煩悶、欣喜、憤怒、悲哀、快樂、愛好、厭惡以及各種慾望,因為心靈的感
覺而顯得不同。心靈能夠驗知外界事物。既然心靈能夠驗知外界事物,那麼
就可以依靠耳朵來了解聲音了,就可以依靠眼睛來了解形狀了,但是心靈之
驗知外物,卻又一定要等到感官接觸事物的性狀之後才行。如果五官接觸了
外界事物而不能認知,心靈驗知外物而不能說出來,那麼,說他無知,人們
是不會不同意的。這些就是事物的名稱之所以有同有異的根據。

這些道理明確後,就依照它來給事物命名:相同的事物就給它們相同的
名稱,不同的事物就給它們不同的名稱;單音節的名稱足以使人明白的就用
單音節的名稱;單音節的名稱不能用來使人明白的就用多音節的名稱;單音
節的名稱和多音節的名稱如果沒有互相迴避的必要就共同使用一個名稱,雖
然共同使用一個名稱,也不會造成什麼害處。知道實質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
的名稱,所以使實質不同的事物無不具有不同的名稱,這是不可錯亂的,就
像使實質相同的事物無不具有相同的名稱一樣。萬物雖然眾多,有時候卻要
把它們全面地舉出來,所以把它們叫做「物」。「物」這個名稱,是個最大
的共用名稱。依此推求而給事物制定共用的名稱,那麼共用的名稱之中又有
共用的名稱,直到不再有共用的名稱,然後才終止。有時候想要把它們部分
地舉出來,所以把它們叫做「鳥」、「獸」。「鳥」、「獸」這種名稱,是
一種最大的區別性名稱。依此推求而給事物制定區別性的名稱,那麼區別性
的名稱之中又有區別性的名稱,直到不再有區別性的名稱,然後才終止。名
稱並沒有本來就合宜的,而是人們相約命名的,約定俗成了就可以說它是合
宜的,和約定的名稱不同就叫做不合宜。名稱並沒有固有的表示對象,而是
人們相約給實際事物命名的,約定俗成了就把它稱為某一實際事物的名稱。
名稱有本來就起得好的,直接平易而不違背事理,就叫做好的名稱。事物有
形狀相同而實體不同的,有形狀不同而實體相同的,這是可以區別的。形狀
相同卻是不同的實體的,雖然可以合用一個名稱,也應該說它們是兩個實物。
形狀變了,但實質並沒有區別而成為異物的,叫做變化;有了變化而實質沒
有區別的,應該說它是一個實物。這是對事物考察實質確定數目的方法。這
些就是制定名稱的關鍵。
現代聖王確定名稱,是不能不弄清楚的。

「被侮辱而不以為恥辱」,「聖人不愛惜自己」,「殺死盜賊不是殺人」,
這些是在使用名稱方面迷惑了以致搞亂了名稱的說法。用為什麼要有名稱的
道理去檢驗它們,並觀察它們有哪一種能行得通,那就能禁止這些說法了。
「高山和深淵一樣平」,「人的本性是慾望很少」,「牛羊豬狗等肉食並不
比一般食物更加香甜,大鍾的聲音並不比一般的聲音更加悅耳」,這些是在
措置事實方面迷惑了以致搞亂了名稱的說法。用為什麼要使事物的名稱有同
有異的根據去檢驗它們,並觀察它們有哪一種能協調,那就能禁止這些說法
了。「飛箭經過柱子可以說明停止」,「有牛馬,但它不是馬」,這是在使
用名稱方面迷惑了以致搞亂了事實的說法。用名稱約定的原則去檢驗它們,
用這些人所能接受的觀點去反駁他們所拒絕的觀點,那就能禁止這些說法
了。凡是背離了正確的原則而擅自炮製的邪說謬論,無不與這三種惑亂的說
法類似。英明的君主知道它們與正確學說的區別而不和他們爭辯。

民眾容易用正道來統一卻不可以和他們共同知道那緣由,所以英明的君
主用權勢來統治他們,用正道來引導他們,用命令來告誡他們,用理論來曉
喻他們,用刑法來禁止他們。所以他統治下的民眾融化於正道就像被神仙支
配了一樣,哪裡還用得著辯說那所以然呢?現在聖明的帝王死了,天下混亂,
奸詐邪惡的言論產生了,君子沒有權勢去統治他們,沒有刑法去禁止他們,
所以要辯論解說。實際事物不能讓人明白就給它們命名,命名了還不能使人
了解就會合眾人來約定,約定了還不能使人明白就解說,解說了還不能使人
明白就辯論。所以,約定、命名、辯論、解說,是名稱使用方面最重要的修
飾,也是帝王大業的起點。名稱一被聽到,它所表示的實際事物就能被了解,
這是名稱的使用。積累名稱而形成文章,這是名稱的配合。名稱的使用、配
合都符合要求,就叫做精通名稱。名稱,是用來互相約定從而聯系實際事物
的。言語,是並用不同事物的名稱來闡述一個意思的。辯論與解說,是不使
名實相亂來闡明是非的道理。約定與命名,是供辯論與解說時使用的。辯論
與解說,是心靈對道的認識的一種表象。心靈,是道的主宰。道,是政治的
永恆法則。心意符合於道,解說符合於心意,言語符合於解說;使名稱正確
無誤並互相約定,使名稱的內涵質樸直觀而使人明白;辨別不同的事物而不
失誤,推論類似的事物而不違背情理;這樣,聽取意見時就能合於禮法,辯
論起來就能徹底揭示其所以然。用正確的原則來辨別姦邪,就像拉出墨線來
判別曲直一樣,所以姦邪的學說就不能混淆視聽,各家的謬論也無處躲藏。
有同時聽取各方意見的明智,而沒有趾高氣揚、驕傲自大的容貌;有兼容並
包的寬宏大量,而沒有自誇美德的神色。自己的學說得到實行,那麼天下就
能治理好;自己的學說不能實行,那就彰明正道而讓自己默默無聞。這就是
聖人的辯論與解說。《詩》雲:「體貌溫順志高昂,品德如珪又如璋,美妙
聲譽好名望。和樂平易的君子,天下拿他作榜樣。」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謙讓的禮節做到了,長幼的倫理順序了;忌諱的話不稱說,奇談怪論不
出口;用仁慈的心去解說道理,用求學的心去聽取意見,用公正的心去辯論
是非;不因為眾人的非議和贊譽而動搖,不修飾辯辭去遮掩旁人的耳目,不
贈送財物去買通高貴者的權勢,不喜歡傳播邪說者的言辭;所以能堅持正道
而不三心二意,大膽發言而不會被人強行改變觀點,言語流利而不放盪胡說,
崇尚公正而鄙視庸俗粗野的爭論。這是士君子的辯論與解說。《詩》雲:「長
長的黑夜漫無邊,我常思索我的缺點。遠古的原則我不怠慢,禮義上的錯誤
我不犯,何必擔憂別人說長道短?」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君子的言論,深入而又精微,貼近人情世故而有法度,具體說法參差錯
落而大旨始終一致。他使名稱正確無誤,辭句恰當確切,以此來努力闡明他
的思想學說。那些名稱、辭句,是思想、學說的使者,能夠用來互相溝通就
可以撇下不管了;但如果不嚴肅地使用它們,就是一種邪惡。所以名稱能夠
用來表示實際事物,辭句能夠用來表達主旨,就可以撇下不管了。背離這種
標準的叫做語言遲鈍,這是君子所拋棄的,但愚蠢的人卻揀來當作自己的寶
貝。所以蠢人的言論,模糊而粗疏,吵吵嚷嚷而不合法度,羅唆而嘈雜。他
們使名稱富有誘惑力,辭句顯得眼花繚亂,而在思想學說方面卻毫無深意。
所以他們盡量搬弄詞句卻沒有個主旨,非常勞累卻沒有功效,貪於立名卻沒
有聲譽。所以,智者的言論,思索它容易理解,實行它容易安定,堅持它容
易站得住,成功了一定能得到自己所喜歡的東西而不會得到自己所厭惡的東
西。可是愚蠢的人卻與此相反。《詩》雲:「你若是鬼是短狐,那就無法看
清楚;你的面目這樣丑,給人看就看不透?作此好歌唱一唱,用來揭穿你的
反復無常。」說的就是這種人啊。

凡是談論治國之道而依靠去掉人們的慾望的,是沒有辦法來引導人們的
慾望而被人們已有的慾望難住了的人。凡是談論治國之道而依靠減少人們的
慾望的,是沒有辦法來節制人們的慾望而被人們過多的慾望難住了的人。有
慾望與沒有慾望,是不同類的,是生與死的區別,但不是國家安定與動亂的
原因。慾望的多與少,是不同類的,是人情的必然現象,也不是國家安定與
動亂的原因。人的慾望並不等到其所欲之物可能得到才產生,但追求滿足欲
望的人卻總是認為可能得到而爭取。慾望並不等到其所欲之物可能得到才產
生,這是來自天賦的;追求滿足慾望的人卻總是認為可能得到而爭取,這是
出於內心的。來自天賦的單純的慾望,被那些出於內心的眾多的思考所制約,
結果當然很難再類似於來自天賦的本性了。人們想要得到的,莫過於生存;
人們所厭惡的,莫過於死亡。但是人卻有捨生就死的,這不是不想活而想死,
而是因為在那種情勢下不可以活而只可以死。所以,有時慾望超過了某種程
度而行動卻沒有達到那種程度,這是因為內心限止了行動。內心所認可的如
果符合道理,那麼慾望即使很多,又哪會妨害國家的安定呢?有時慾望沒有
達到某種程度而行動卻超過了那種程度,這是因為內心驅使了行動。內心所
認可的如果違背道理,那麼慾望即使很少,又哪能阻止國家的動亂呢?所以
國家的安定與動亂取決於內心所認可的是否合乎道理,而不在於人情的慾望
是多是少。不從根源所在的地方去尋找原因,卻從沒有關系的地方去找原因,
雖然自稱「我找到了原因」,其實卻是把它丟了。

本性,是天然造就的;情感,是本性的實際內容;慾望,是情感對外界
事物的反應。認為想要的東西可以得到從而去追求它,這是情感必不能免的
現象;認為可行而去實行它,這是智慧必定會作出的打算。所以即使是卑賤
的看門人,慾望也不可能去掉,因為這是本性所具有的。即使是高貴的天子,
慾望也不可能全部滿足。慾望雖然不可能全部滿足,卻可以接近於全部滿足;
慾望雖然不可能去掉,但對滿足慾望的追求卻是可以節制的。慾望雖然不可
能全部滿足,追求的人還是能接近於全部滿足的;慾望雖然不可能去掉,但
追求的東西不能得到,用心思考的人就會打算節制自己的追求。正道是這樣
的:進則可以接近於完全滿足自己的慾望,退則可以節制自己的追求,天下
沒有什麼能及得上它。

凡是人無不依從自己所贊同的而背棄自己所不贊同的。知道沒有什麼及
得上正道卻又不依從正道的,是沒有這種人的。假如有人想到南方去,不管
路有多遠;而厭惡到北方去,不管有多近。他難道會因為那往南去的路走不
到頭就離開了向南的道路而向北奔跑嗎?現在人們想要得到的,就無所謂
多;所厭惡的,就無所謂少。他們難道會因為那想要得到的東西不可能全部
得到就離開了那實現慾望的道路而去求取厭惡的東西嗎?所以,人們贊同正
道而依從它,還能用什麼來損害它而使國家動亂呢?人們不贊同正道而背離
它,還能用什麼來增益它而使國家安定呢?所以明智的人只講究正道就是
了,那些渺小的學派及其奇談怪論所追求的一套就都會衰微了。

大凡人們求取的時候,想要的東西從來沒有能完全徹底地得到;人們舍
棄的時候,所厭惡的東西從來沒有能完全徹底地去掉。所以人們無論什麼行
動,都不能不用正確的准則來衡量。秤如果不準,那麼重的東西掛上去反而
會翹起來,而人們就會把它當作是輕的;輕的東西掛上去反而會低下去,而
人們就會把它當作是重的;這就是人們對輕重發生迷惑的原因。衡量行為的
准則如果不正確,那麼災禍就會寄寓在人們所追求的事物中,而人們還把它
當作幸福;幸福就會依附於人們所厭惡的事物中,而人們還把它當作災禍;
這也就是人們對禍福發生迷惑的原因。道,是從古到今都正確的衡量標准;
離開了道而由內心擅自抉擇,那就會不知道禍福所依存的地方。

交易,拿一件換一件,人們就說沒有收獲也沒有損失;拿一件換兩件,
人們就說沒有損失而有收獲;拿兩件換一件,人們就說沒有收獲而有損失。
善於計算的人擇取多的東西,善於謀劃的人追求合宜的東西。拿兩件換一件,
人沒有一個肯干這種事,因為大家都明了它們的數目。依從道去行動,就好
比拿一件去換兩件,有什麼損失?離開了道而由內心擅自抉擇,這就好比拿
兩件去換一件,有什麼收獲?那種積累了長時間的慾望,只能換取暫時的滿
足,然而還是去做,實在是不明了它們的數量關系了。

我又試探著深入地觀察那些隱蔽而又難以看清楚的情況。心裡輕視道義
而又不看重物質利益的,沒有這種人;外看重物質利益而內心不憂慮的,沒
有這種人。行為違背道義而在外又不危險的,沒有這種人;外經危險而內心
不恐懼的,沒有這種人。心裡憂慮恐懼,那麼嘴裡銜著牛羊豬狗等肉食也感
覺不到美味,耳朵聽著鍾鼓奏出的音樂也感覺不到悅耳,眼睛看著錦綉的花
紋也察覺不到形狀,穿著輕軟暖和的衣服坐在竹席上身體也感覺不到舒適。
所以享受到了萬物中美好的東西也仍然不能滿足,即使得到短暫時間的滿
足,那還是不能脫離憂慮恐懼。所以享受到了萬物中美好的東西卻仍然非常
憂慮,佔有了萬物的利益卻仍然十分有害。像這樣的人,他追求物質利益,
是在保養生命呢?還是在賣掉壽命?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卻放縱自己的情
欲,想要保養自己的性命卻危害自己的身體,想要培養自己的樂趣卻侵害自
己的心靈,想要護養自己的名聲卻胡作非為。像這樣的人,即使被封為諸侯
而稱為國君,他們和那些盜賊也沒有什麼不同;即使坐著高級的馬車、戴著
大官的禮帽,他們和沒有腳的人也沒有什麼不同。這就叫做使自己被物質利
益所奴役了。

心境平靜愉快,那麼顏色就是不如一般的,也可以用來調養眼睛;聲音
就是不如一般的,也可以用來調養耳朵;粗飯、菜羹,也可以用來調養口胃;
粗布做的衣服、粗麻繩編制的鞋子,也可以用來保養身軀;狹窄的房間、蘆
葦做的簾子、蘆葦稻草做的草墊子、破舊的幾桌竹席,也可以用來保養體態
容貌。所以,雖然沒有享受到萬物中美好的東西而仍然可以用來培養樂趣,
沒有權勢封爵的地位而仍然可以用來提高名望。像這樣而把統治天下的權力
交給他,他就會為天下操勞得多,為自己的享樂考慮得少了,這就叫做看重
自己而役使外物。

⑹ 烏龜拼音怎麼打

烏龜的拼音是:wū guī,隸屬於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

(6)刑法的音節擴展閱讀:

烏龜常棲於江河,湖沼或池塘中。吃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動物,也吃植物莖葉及糧食等。4月下旬開始交尾,傍晚進行;5~8月為產卵期,每年產卵分三、四次完成,每次一穴產卵5~7枚;產卵前雌龜用後肢在向陽有蔭的岸邊鬆土處掘穴,將卵產於穴內,產畢復將鬆土覆蓋於卵上。

卵長橢圓形,堅硬,灰白色,卵徑27~38毫米×13~20毫米。在自然條件下經50~80天孵出幼龜,幼龜出殼後即能人水,獨立生活。烏龜孵出的雌雄性別由溫度控制,當溫度為25℃時孵化之幼龜為雄性,溫度在28℃以上孵出的幼龜為雌性。

⑺ 徒音節、部首、幾畫、字在詞中的解釋

漢字:徒
讀音:tú
部首:彳
筆畫數:10
筆畫名稱:撇、撇、豎、橫、豎、橫、豎、橫、撇、捺、
基本解釋:
◎ 步行:~步。~涉。
◎ 空:~手。
◎ 白白地:~然。~勞無益。
◎ 只;僅僅:家~四壁。
◎ 從事學習的人:~弟。~工。學~。師~。
◎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黨~。
◎ 人(多指壞人):匪~。暴~。賭~。叛~。
◎ 剝奪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⑻ 徒的音節是什麼

徒的音節是tú


漢字 徒

讀音 tú

部首 彳

筆畫數 10

⑼ 俚語,習語,一詞多義,這些有什麼區別啊

【1】俚語,是指民間非正式、較口語的語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順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詞語。地域性強,較生活化。俚語是一種非正式的語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場合。有時俚語用以表達新鮮事物,或對舊事物賦以新的說法。
【2】習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習語又是語言的精華。習語一詞的含義甚廣,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片語,其蘊含的意義往往不能從片語中單個詞的意思推測而得。習語通常包括成語、俗語、格言、歇後語、諺語、俚語、行話等。其表現形式音節優美,音律協調,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習語是語言的精華,它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內涵。
【 3】一詞多義,是由本義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應該由本義入手,來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詞的本義有兩種理解:A.就詞的來源說,即該詞的最初意義。如「去」的最初意義是「離開」,「兵」的最初意義是「兵器」。B.就詞的應用來說,把常用的那個意義算作詞的本義,也叫基本意義。如「兵」的常用意義是「士兵」等。
引申義是從基本義發展而來的,同基本義有相似的、相對的或相關聯的意義。如「刑」,本義是「刑法」,基本義還包含對犯人的處罰,後來這個意義發展出「懲罰」的意義(皆刑其長吏《陳涉世家》)。
比喻義是詞的比喻用法固定下來的意義,有的比喻義是從詞的本義、基本義產生的。如「窩」的本義、基本義都是「鳥獸昆蟲居住的地方」,從這個意義產生出的比喻義,即「壞人居住的地方

熱點內容
喪家產假陪產假在勞動法中屬於 發布:2025-01-13 02:40:24 瀏覽:65
法治歌歌曲 發布:2025-01-13 02:40:17 瀏覽:94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
下列屬於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01:19:40 瀏覽:828
不戴口罩道德 發布:2025-01-13 00:53:23 瀏覽:9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 發布:2025-01-13 00:10:51 瀏覽:779
馬克思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5-01-13 00:07:03 瀏覽:146
法律援助來源 發布:2025-01-12 23:44:24 瀏覽:19
合同法總則分則均有規定 發布:2025-01-12 23:29:51 瀏覽:210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