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的沿革
Ⅰ 企業法的沿革
正如大家所知,羅馬法中,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萬民法,而現代企業法人制度最初雛形則隱藏於其中。那時的羅馬帝國已取得了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地位。陸地上,隨著疆土的擴大,越來越多的異族人被置於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手工業的發展更為商品交換提供了基礎;在許多港口出現了較大的工業城市,羅馬帝國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農業國。奴隸主的興趣轉向了商業並出現了由高利貸者組成的「騎士」階層。這種情況使得原有的帶著濃厚的民族狹隘性和形式主義的市民法再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於是,在吸收外國法律的基礎上,適用於一切人的以調整經濟關系為主的萬民法誕生了。由於當時社會經濟關系中包含了許多商品經濟的因素,因此萬民法中的許多規定是關於商業交往、商品生產、運輸方面的法律規范。其中關於法人的規定和契約制度屬於商法范疇,也就是企業法人的最初淵源。
羅馬法時期的法人制度,最初起源於對公法人的確認,並且始終依附於公法人而存在。最初存在於羅馬社會中的團體主要是以政治和宗教為目的的。雖然與之並存有一些以商業為目的的團體,並且承認他們享有真正的人格,但並不承認他們享有財產權。參加團體的成員才是財產的所有者,這可以看作是初級的合夥組織。進入帝國時期後,羅馬法對法人的規定開始豐富起來。私法人團體擁有自己的財產,成員的其它財產與之彼此分離,所有的交易活動、訴訟活動都由私法人的代表進行,法人破產並不影響到成員。到公元3世紀時,財團法人也獲得了法律的承認。
根據羅馬法的規定,按照法人構成的基礎不同,法人可分為兩大類: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包括三種,一是國家,國家以國庫名義建立公法關系;二是地方行政區域;三是一般性團體。按照社團的利益目的又可分為公益團體和以成員私人利益為目的的社團,這後一種
就成為後世企業法人的最直接的淵源。由於羅馬帝國的立法者採用了「法人擬制說」的觀點,因此,只承認法人有權利能力,而無行為能力。法人依法享有財產權,法人財產屬於團體自身而不屬於成員;法人可以享有遺囑財產、信託財產;也可以成為法定繼承人;法人具有締約權;法人享有的股份可以轉讓。
與現代一樣,羅馬時代,法人成立也必須經過國家的承認,特許主義和准則主義是法人成立的兩條原則。法人的成立必須有物質基礎,或者是人的集合體,或者是財產的集合體;法人團體內部的成員享有平等的權利。從組織機構看,法人有權決定自己內部的機構,自己管理自己,國家不進行干預。
Ⅱ 公司的沿革與作用概括
從公司的歷史沿革看公司制度的作用和價值
英國倫敦的大鍾是英國的象徵,然而它最初的出現是向人們傳遞一種嶄新的時間的信念----標准時。很早以前,各地的時鍾是根據太陽的運行而調整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鐵路公司的出現,挑戰了這個自然法則。由於鐵路線的蔓延,各地的時間不一樣,導致火車運行錯亂不堪,使得幅員廣闊的美國對標准時的要求更加迫切。1883年11月18日,美國統一鐵路時刻表誕生,從此,上帝的時間被改用人類的指針來度量,而改變這一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學本身家,而是一個叫做公司的組織。
當然,被公司改變的不僅僅是時間。公司無處不在,它的存在像呼吸一樣自然。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從有形到無形的種種成就,紛紛寫下公司之名。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它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著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公司曾經改變了歐洲,改變了美國,現在也改變著中國,近代,任何一個忽視公司發展的組織或者國家都已經逐漸凋落,只有借公司推動市場的生產力,解放個人的創造力,國家才能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是否擁有一個強大的公司已經成為關乎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問題。
那麼,公司是如何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他在歷史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一般認為,公司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但是實際上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遠的年代。大量史實表明,公司萌芽於古羅馬。古羅馬是靠戰爭發跡的,戰爭使羅馬疆域擴大,也使商人大發其財。但是戰爭以及維持遼闊疆域卻耗資巨大,於是政府與商人相互勾結,簽訂合同。某些大商人聯合起來為政府解決部分財政問題,政府則允許他們組成一定的商人組織,承包某些過去由政府控制的貿易及工程,甚至收稅職能。例如羅馬帝國時期,出現了類似股份公司那樣的組織。但是,隨著日爾曼人的入侵和羅馬帝國的滅亡,商業衰落,城市廢棄,破壞了公司賴以存在的基礎,最初出現的那種類似公司的團體在歐洲長達幾百年的時期里並未得以延續。直至10世紀以後,貿易才同城市一齊重現繁榮。中世紀初期,在城市和貿易發展的刺激下,公司這一組織形式重新萌生起來。城市發展了,政府的軍事開支和行政費用均需大量資金的支持。於是商人們便以替政府籌款為條件取得成立公司的特許權,獲取厚利。如果說羅馬帝國時期出現的公司組織或類似於公司的組織是公司史的源頭的話,那麼到了歐洲中世紀,公司組織或類似於公司的組織就已經成為事實了。不過,這些原始公司缺乏公司法了規范,形式上具有多樣性,組織上的合夥性與不穩定性,數量和規模的局限性,責任的無限性等特徵。
15到17世紀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新大陸的發現、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這些被總稱為地理大發現的活動一點點的勾勒出了世界的全貌,擴展了整個世界市場的空間。歐洲各國及其商人們為了尋求物質資料,開始進行殖民擴張,公司率先出發了。17、18世紀,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法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興的美國,封建主義的基礎受到沖擊,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來臨。歐洲大陸的主要封建國家也陸續進行改革,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殖民的擴張和掠奪,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以及對物質資料和財富的大量需求,各國及其商人們通過建立一種組織性強的經濟實體進行競爭和尋求最大化利益,至
此,近代公司得以產生和發展起來。近代公司形成了初步的法律規定,轉向股份集資經營為主導,危險責任為主體,特許公司為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從17世紀初到19世紀的整整兩個多世紀中,歐洲各國的特許公司壟斷著海外貿易,金錢與權力的結合逐漸走向巔峰。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小工廠主的成長,伴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在英國自由貿易最終取代了國家壟斷。在此期間,英法都曾出現盲目的公司熱和股市泡沫,為此,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經過百餘年才得到法律的確認。
18世紀末,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的正式確立並逐步發展,有限責任制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公司立法的日益完善,現代公司開始發展起來。進入19世紀,法人制度得以確立,公司制度特別是股份有限公司開始了全面發展時期。而有限公司實際上到了1892年才在德國出現,有趣的是,有限公司並非產生於社會經濟實踐,而是由法學家、經濟學家和立法部門聯合設計並於1892年以《有限責任公司法》推出了這一形態。19世紀中葉以後,現代公司制企業成為世界各國公司的主要形式。20世紀初,公司已經普遍流行,並在實力上成為占統治地位的企業組織形式。這期間,法人股東的出現,使得母子公司形式得到發展,一些大公司藉此形成了跨地區、跨國家的公司體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公司也不例外,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欲,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曾經有人說過:「越是強大的力氣,越是需要約束。公司是個危險的傢伙。」
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不過,由於資本的擴張促進了工業化的進程和城市化的發展,各國也面臨著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欲膨脹、欺詐橫行等等。這是時代轉型所必須經歷的痛苦,雖然這並非由公司造成,但是卻無法掩飾公司的罪過------它們因公司而被加劇和放大。累積的問題在20世紀30年代爆發,危機以美國紐約股票價格狂跌開始,很快波及全美國,並迅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危機震撼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被稱為「三十年代的大危機」。於是,以這次大危機為轉折點,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獲得了重大的發展。戰後,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條件下,又爆發了兩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1973~1975年的危機和1980~1982年的危機,這兩次危機都是在「停滯膨脹」的背景下發生的。離我們最近的2008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和對次貸危機的估計不足終釀苦果。此次金融危機迅速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遭到重創,堪比1929羅斯福執政時期的經濟大崩潰。經濟危機給整個經濟市場和民眾帶來了災難性的傷害:失業人數迅速增加;貧困加劇,人們食不果腹;引發通貨膨脹使物價上漲;國際關系趨於惡化;由於經濟全球化,危機波及全世界,後果不堪設想。這些席捲了整個西方世界的經濟危機,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刻教訓,也由此而改變了人們對市場經濟的認知。
現今社會,一些跨國的全球性的大公司主宰者世界經濟的發展,他們往往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這樣,就損害了其他中小企業和民眾的利益,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我們所不能容的。在資本主義經濟里,壟斷指少
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壟斷者在市場上,能夠隨意調節價格與產量。公司作為公司壟斷的主體,不能推卸其責任。壟斷破壞了人類進步與生存的競爭機制,導致有效投資不足,滋生腐敗毒瘤,必須加以制止。
自誕生起,公司從未改變向外的姿勢,天災或是戰火,政治鴻溝或是文化差異,都不能阻擋它與生俱來的沖動。20世紀90年代開始,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跨國公司無疑是最重要的推手。公司自身的樣態和理念也在隨之改變:資源全球配置,互聯網帶來空前的商業民主。這一切的一切,都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也會帶來新的問題。面對已經被公司改變的地球和地球上所有公司的未來,我們喜憂參半,又滿懷憧憬。但無論是福還是禍,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身邊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公司。
只要市場依然還在遠方,公司就能調動起自我校正的能力,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公司早於政府建立起溝通的渠道,即使政治力量將世界一分為二時時,公司也一直在無孔不入的尋找著商機。我們期待著公司給我們新一翻的驚喜,而不只是「驚」。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Ⅲ 公司法什麼時候頒發的
《公司法復》是1993年12月29日首制次通過,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其後, 分別於1999年、2004年、2005年、2013年經四次修改。
現行最新《公司法》是2013年12月28日通過的,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Ⅳ 中國現行的公司法是哪年的
我國的《公司法》由第抄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於1993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2005年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二號公布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Ⅳ 最早的公司法何時誕生
1、有關公司的最早立法可以追溯到1673年法王路易十四頒布的世界上第一部商事內法律——容《商事條例》,1807年9月法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商典法——《法國商典法》。
英國於1856年頒發了世界上第一部單行公司法,即《合眾公司法》,1908年則頒發了世界上第一部統一的公司法。
2、中國最早的公司法是1903年頒布的《公司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1993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Ⅵ 公司法和證券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公司法是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後頒布版的。證券法是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權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後頒布的。
公司法是規范所有公司的法律,證券法則是規范所有有價證券交易的法律,公司上市發行股票或者發行債券這種有價證券以及投資資本市場,就要受到證券法的監管,另外經營證券相關業務的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公司、基金公司)則要受到公司法的監管。
(6)公司法的沿革擴展閱讀
公司法與證券法的關系 ,從立法背景來看,公司法是規范公司的組織與活動的法律,證券法是對公司法的一個調整,從立法宗旨來看,兩者都把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作為主要宗旨,從調整范圍來看,公司法的調整對象包括非公開發行的有價證券。
公司法和證券法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從法律實踐來看,證券法規定了證券公司的責任,從而保護投資者利益,公司法除了規定責任外,還專門制定了保護股東利益的保障的條款,二者的立法意圖,殊途同歸。
Ⅶ 世界上第一部有關公司的法律是
167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頒布的《商事條例》。
Ⅷ 我國公司法的沿革歷程
我國《公司法》頒布於1993年12月29日,距今已近10年。由於我國公司實踐起步較晚、市場發展創新迅猛等多方原因,《公司法》雖然有230條之多,但條文存在著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法律漏洞多等諸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和經濟的發展。
3月份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議案統計顯示:建議修改公司法、證券法的呼聲高漲,約有10件。若按每件議案至少有30位代表聯名的最低要求,提出議案的代表應在400人以上。用友軟體董事長王文京的一份議案就有近百位代表聯名。
今年兩會期間,北京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等三十多名人大代表共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了一份建議修改公司法的議案,這樣的議案已提了很多次了,因為一些關鍵的問題爭議未果,公司法一直沒有修改。
是什麼促使這些代表,還有一些專家學者們如此強烈地要求修改公司法?
王文京等代表在議案中指出:我國現行《公司法》的頒布及其後的小量修改對完善我國公司制企業的治理,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和企業的發展變化,現行《公司法》中的一些規定已經明顯不能適應公司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甚至制約了發展。如:其中的實收資本金制度制約了公司期權制度的建立;對外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百分之五十的規定,限制了公司的投資和控股公司的發展;公司股票回購的規定限定的范圍太窄,影響了公司的股權管理等。對此,企業界、法律界和理論界都有較多意見和建議。
據介紹,對公司法的修改已經列入了九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調研計劃,但未完成修改。建議在十屆全國人大把對公司法的修改盡早列入立法計劃,盡快完成修改。這份議案提出的立法建議是修改現行的實收資本金制度,促進公司期權等制度的建立;放寬公司對外投資的限制,鼓勵公司投資,並促進控股公司的發展;擴大公司回購股票的范圍,以利企業對股權的戰略性管理。該議案共有30多位代表簽名。主要是企業界、教育界和黨政部門的代表。
北京市中濟律師事務所房德權律師給記者介紹了兩個案例。甲公司與乙公司有貿易往來,甲公司欠乙公司貨款20萬元人民幣,事隔一年之後,甲公司在多次催要未果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訴訟,結果乙公司己於半年前被吊銷營業執照,法院不予受理。法院駁回不無道理,但是如果股東利用公司專門從事違法行為,或者設立公司是為了不法目的,於此情形,仍一味維護公司的獨立和股東的有限責任,這與法律創制公司的宗旨背道而馳。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將得不到保護。
吊銷營業執照已成為公司的股東合法逃避債務的有效方式,由於法律未規定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法律也沒有授予法院對公司吊銷執照的實質審查權,致使實踐中發生的以吊銷之名行逃債之實的糾紛很難處理,也使公司債權人的債權受到了嚴重侵害。特別是由於我國現行法律沒有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的股東在一定時期內不得重新設立公司進行經營的規定,致使被吊銷執照的股東異地辦照的情況普遍存在,這種現象的存在,不但使債權人的利益不能得到保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社會經濟利益。
另外一個案例也說明按照現行的公司法,引起無法解決的矛盾。李某為一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2001年元月因一起交通事故不治身亡。其與前妻離婚後只有一子李某某在外省讀大學。李某某得知其父死亡的消息後,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繼承其父在有限責任公司中的財產,因李某某在外地求學,不願參與公司經營,遂請求人民法院判令將李某的股份轉讓給其它的股東,轉讓現金歸自己所有。
李某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能否被其子繼承並取得股東身份?關於股份繼承的性質的界定,我國現行《公司法》未做規定。而我國《公司法》規定禁止股東在公司登記後抽回出資,這樣如果其他股東不願意購買死亡股東的股份,繼承人既不能取得股東身份,又不能得到其應繼承的財產,在法律上不能很好的保護繼承人的合法權益。
這兩個案例只是公司法訴訟遇到難題的冰山一角。
上海浩華律師事務所合秋人楊寶春律師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公司法》頒布施行已近10年,期間已曾作修訂,但是它畢竟是建立市場經濟初期頒布的,與現實經濟生活已經有很多脫節的地方。最高院對於重要法律都有全面的司法解釋,而對於《公司法》這樣一部重要法律,卻至今沒有全面的司法解釋。
楊寶春向本報記者介紹,我國實行實收資本制,並對出資方式作嚴格的限制,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然而,公司法對出資限制太多,特別是對無形資產出資限制較多。而一些公司名為公司,實為合夥,或者公司資產與家庭財產界限不清,如果其出資人也承擔有限責任則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我國只有普通股,沒有優先股,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我國對公司回購或持有本公司股票做出了嚴格限制,對企業建立激勵機制以及吸收風險投資不利。而對小股東權益保護不夠和小股東濫用訴權,也成了一對矛盾。
新公司法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鑒國際經驗,使我國公司法的制度得到完善,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將有效提升我國公司的競爭力,促進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一,新公司法進一步增強了公司制度,鼓勵、推動公司設立、公司發展。主要在6個方面進行了完善,降低了公司的注冊數額、擴大了出資財產的范圍、只規定貨幣出資比例最高可為公司注冊資本的70%、放開了公司對外投資的限制、保留了股份有限公司的設定方式、確定了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者法人股東的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
第二,新公司法對貫穿公司理念,改善公司結構,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做了修改完善,並且明確規定公司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公司股東在公司運營中扮演重大角色,以及在解散、清算後收回公司財產權。二是由公司章程確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可以由董事長或者經理擔任。三是公司章程約定的效率優先,例如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約定按照股東分取權利,可以通過公司章程的約定決定合法繼承人是否繼受股東的資格。四是股東大會有表決權的每個股東都可以擁有權利。五是新公司法強化了對董事長權利的制約,細化了股東會的權力。六是規定上市公司設獨立董事,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七是強化公司董事、監事、其他高層管理人員對公司的義務。董事、監事、管理人員違反法律,或者行政章程規定的形式應承擔賠償責任。八是,公司董事執行公司決策的行為如果是違反法律或者章程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效保護股東利益。
第三,新公司法進一步健全了公司股東和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機制,保護投資,維護公平的社會經濟秩序。新公司法借鑒國外的通行法律規定,賦予中小股東查閱公司賬簿的權利。二是公司連續五年盈利而不分配紅利,股東對公司的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以及不解散公司的決定持反對意見的情況下,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三是公司經營管理如果發生困難,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它途徑不能解決,出現公司僵局難以進行經營的,有10%的股東就可以起訴到人民法院。
Ⅸ 公司的歷史沿革
「公司」這個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最早出自孔子的《大同》《列詞傳》:「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莊子說:「積弊而為高,合小而為大,合並而為公之道,是謂『公司』。」其含義與現代公司大致相同,即公司是聚多人之財、共同運作之意。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公司一詞是來自於西方。 在公司出現以前,個人獨資企業是最典型的企業形式;與獨資企業並存的是各種合夥組織,當時的合夥組織中最典型的就是家族經營團體。
在公司產生以前,合夥組織都沒有取得法人的地位,但是卻有其他的一些法人團體出現。這種情況最早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期。在古羅馬,國家、地方自治團體、寺院等宗教團體、養老院等公益慈善團體都取得了法人的地位。到了中世紀,有一些貿易團體取得了法人的資格,尤其是其中從事海外貿易的組織。在中世紀英國,這樣的組織享有相對合夥更大的獨立性。 最早產生的公司是無限公司。但是,無限公司與合夥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取得了法人地位的合夥組織而已。
有關無限公司的第一個立法是1673年法國路易十四的《商事條例》,在當時被稱為普通公司。在1807年的《法國商法典》中又改名為合名公司。《日本商法典》中也規定有「合名會社」。無限公司在產生以後,曾經有過長足的發展,但是隨著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產生,無限公司已經退居次要位置。 有限責任公司最早產生於19世紀末的德國。有限公司基本吸收了無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優點,避免了兩者的不足,尤其適用於中小企業。最早的有限責任公司立法為1892年德國的《有限責任公司法》。之後,1919年的法國,1938年的日本也相繼制定了《有限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