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玩忽職守

刑法玩忽職守

發布時間: 2020-12-26 07:46:21

❶ 玩忽職守和瀆職罪的區別

有四種區別如下:

1、主觀上不同

玩忽職守罪的主觀罪過和玩忽職守罪雖然可以由故意和過失構成,但二者是不同的。玩忽職守罪主要由故意構成,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由過失構成。玩忽職守罪主要由過失構成,少數情況下也可以由故意構成。

2、直接侵權客體不同

瀆職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公務活動的合法性。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履行職責,完成國家機關交辦的任務。未經許可不履行職責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的,是對國家機關工作活動勤勉原則的侵犯,危害國家機關正常的管理活動。因此,瀆職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公務活動的勤政性。

3、性質和具體表現不同

(1)瀆職罪在客觀方面的本質屬性是「瀆職」。這種「忽視」行為主要表現在兩種情況:

一是行為人不履行職責,即行為人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法定職責和義務,放棄職責,擅自離崗;二是不認真履行職責,即行為人在履行職責時嚴重不負責任,對法定職責和義務馬虎敷衍。

(2)瀆職罪的本質屬性是濫用職權。這種虐待主要表現在兩種情況:

一是超越職權的濫用,即行為人超越法定許可權,非法決定無權決定的事項,擅自處理無權處理的事項;二是在其職權范圍內違法行使職權的濫用,即行為人違反職權范圍內的法定程序,魯莽行事,濫用職權,隨意處理公務。

4、犯罪行為不同。

(1)不作為不能構成玩忽職守罪。玩忽職守罪主要表現為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的不作為,如放棄職責、擅離職守、不履行職責等。但瀆職罪能否由行為構成,則存在差異。筆者認為,瀆職罪不同於棄職等不作為,只能以不作為的方式構成。

(2)瀆職罪只能由行為構成,而瀆職罪可以由作為或不作為構成,主要表現為不作為。瀆職罪主要表現為超越法定職權,決定和處理無權處理的事項,或者隨意非法行使處理公務的職權,也就是說,瀆職罪的行為表現為行為。棄職行為應當屬於失職的客觀表現形式,不應當列入失職罪。

(1)刑法玩忽職守擴展閱讀:

瀆職罪:

1、非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罪

第四百零七條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森林法的規定,超過批準的年度採伐限額發放採伐許可證的,或者違反規定擅自發放採伐許可證,情節嚴重的,造成森林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環境監察瀆職罪

第四百零八條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傳染病防治失職罪

第四百零九條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非法批准徵收、佔用土地、非法低價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

第四百一十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或者非法低價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給國家和集體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❷ 玩忽職守罪的刑法條文

第九來章 瀆職罪
第三百九十自七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❸ 刑法中關於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金額「較大」、「巨大」等到底以多少為標准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玩忽職守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3人以上,或者重傷2人、輕傷4人以上,或者重傷1人、輕傷7人以上,或者輕傷10人以上的;
2、導致20人以上嚴重中毒的;
3、造成個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15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15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75萬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財產或者法人、其他組織財產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3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150萬元以上的;
5、雖未達到3、4兩項數額標准,但3、4兩項合計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或者合計直接經濟損失不滿30萬元,但合計間接經濟損失150萬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業等單位停業、停產1年以上,或者破產的;
7、海關、外匯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100萬美元以上外匯被騙購或者逃匯1000萬美元以上的;
8、嚴重損害國家聲譽,或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9、其他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❹ 玩忽職守罪的量刑標准

《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版公共財產、國家和權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❺ 如何判定玩忽職守行為行為與危害後果間的刑法

如何判定玩忽職守行為行為與危害後果間的刑法因果關系?

玩忽職守主要由過失構成,且存在主觀性所構成的故意犯罪情況。行為人因為行為過失類型的不同,在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判斷上會有不一樣的標准。

一、直接過失的玩忽職守行為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繫上的判斷

因為直接過失行為直接導致了危害後果的產生,這時我們可以用假定因果關系來進行判定,判定的方法是看直接過失行為是否是危害結果出現的必要原因?假如行為人沒有這個直接過失行為,那麼這個危害後果就不會出現,此時就認為直接過失行為與出現的危害後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需要對直接過失行為人按照玩忽職守罪進行刑事處罰。反之則認為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構成玩忽職守罪。

二、管理過失的玩忽職守行為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繫上的判斷

管理過失行為因為並不直接對應危害後果,在管理過失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會存在中介物或中間人,此時我們不能用假定因果關系來進行判斷。我們在判斷管理過失行為與出現的危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時需要考慮管理過失行為與危害後果的產生之間是否具有相當性,也就是說,管理過失行為人雖然並不是危害後果的直接實施人,但如果這樣的管理過失行為通常會產生那樣的危害後果,現在這種預料之中的危害後果也真的產生了,此時,我們認為,這樣的管理過失行為與出現的危害後果之間就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需要對這樣的管理過失行為人按照玩忽職守罪進行刑事處罰。反之則認為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構成玩忽職守罪。

三、監督過失的玩忽職守行為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繫上的判斷

監督過失與管理過失一樣,都不直接對應出現的危害後果,所以在是否具備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判斷上,監督過失與管理過失一樣,都是採用相當因果關系理論。

監督過失有一點與管理過失不同,監督過失行為人只能為被監督者的過失行為導致的危害後果承擔玩忽職守的責任,監督過失行為人不能為被監督者的故意犯罪行為導致的危害後果承擔玩忽職守的刑事責任。這是因為根據「合理信賴原則」,上級在監督下級時,會合理信賴被監督者不會實施故意犯罪行為,一般情況下,監督的是下級的工作不力、工作過失等情況。當監督者不知道被監督者存在犯罪計劃時,監督者雖然在工作中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過失情形,但被監督者的故意犯罪行為(介入因素)隔斷了監督者與出現的危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當監督者明知被監督者在實施犯罪還故意不去制止時的行為就不僅僅是玩忽職守行為了,此時監督者的行為將被納入不作為犯罪的領域進行探討。

比如,每個行政單位都有監察部門,如果某單位監察部門工作很不負責,從來不對本單位的工作人員進行任何監督,後來該單位有工作人員因貪污、受賄被法院判處刑罰。這種情況下,這個單位的監察部門工作人員雖然是有法定監督職責的,但是,不能認為該監察部門工作人員不認真履行監察職責的過失行為與被監督的工作人員的故意犯罪造成的危害後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因為故意犯罪行為是造成危害後果的獨立原因。監察部門工作人員未能完全履行監督職責的行為也只是違反行政法及相關紀律規定的行為,該行為在沒被刑法認可為犯罪行為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為,「罪刑法定」是《刑法》之法定,而非法律之法定。凡是脫離《刑法》規定,直接套用其他法律規定來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行為的方法都是有違「罪型法定」這個基本原理的。

❻ 1979年刑法玩忽職守罪的立案標准

一、概念
玩忽職守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一)主體
本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有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人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國家機關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各級行政機關和各級司法機關,因此,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在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中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
(二)主觀方面
本罪主觀方面只能是過失,即行為人作為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理應恪盡職守,盡心盡力,履行公職中時刻保持必要的注意,但行為人卻持一種疏忽大意或過於自信的心態,對自己玩忽職守的行為可能導致的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損失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
(三)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秩序。
(四)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所謂玩忽職守,是指行為人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
二、處罰
第三百九十七條【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法釋[2007]11號】:
第三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盜竊、搶劫、詐騙、搶奪的機動車被辦理登記手續,數量達到三輛以上或者價值總額達到三十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濫用職權罪定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明知是登記手續不全或者不符合規定的機動車而辦理登記手續的;
(二)指使他人為明知是登記手續不全或者不符合規定的機動車辦理登記手續的;
(三)違規或者指使他人違規更改、調換車輛檔案的;
(四)其他濫用職權的行為。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疏於審查或者審查不嚴,致使盜竊、搶劫、詐騙、搶奪的機動車被辦理登記手續,數量達到五輛以上或者價值總額達到五十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玩忽職守罪定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前兩款規定的行為,致使盜竊、搶劫、詐騙、搶奪的機動車被辦理登記手續,分別達到前兩款規定數量、數額標准五倍以上的,或者明知是盜竊、搶劫、詐騙、搶奪的機動車而辦理登記手續的,屬於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實施上述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四、相關處罰情節
1、「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3人以上,或者輕傷9人以上,或者重傷2人、輕傷3人以上,或者重傷1人、輕傷6人以上的;
(二)造成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四)其他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2、「情節特別嚴重」:
(一)造成傷亡達到前款第(一)項規定人數3倍以上的;
(二)造成經濟損失150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前款規定的損失後果,不報、遲報、謊報或者授意、指使、強令他人不報、遲報、謊報事故情況,致使損失後果持續、擴大或者搶救工作延誤的;
(四)造成特別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
五、重特大案件標准
1、重大案件
致人死亡三人以上,或者重傷十人以上,或者輕傷十五人以上的;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2、特大案件
致人死亡七人以上,或者重傷十五人以上,或者輕傷三十人以上的;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二百萬元以上的。

熱點內容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
考法官公務員經驗談 發布:2025-02-12 15:41:00 瀏覽:707
建築設計方法學 發布:2025-02-12 15:28:06 瀏覽:800
安陽法院月薪 發布:2025-02-12 15:26:06 瀏覽:127
美國就香港立法 發布:2025-02-12 15:25:14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