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業禁止司法解釋
㈠ 比較公司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關於競業限制與自我交易的規定
摘要 員工違反競業禁止,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競業限制的人員范圍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而相關司法解釋則對競業禁止補償金的支付標准進行了規定,並規定若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解除競業限制約定。若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除了要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單位還可以要求其繼續按照約定履行競業限制義務。《勞動合同法》第90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㈡ 要如何解除競業協議
現在有許多勞動者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如何解除競業限制?競業限制協議合法解除有三種方式:①協商解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競業限制協議。②用人單位解除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可以解除。但是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額外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金。現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九條規定:「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條規定賦予了用人單位單方的無條件解除權,這樣規定似乎僅認識到競業限制協議是為了保護用人單位的利益,正是為了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等才有競業限制的規定。③勞動者要求解除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現行《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四)》第八條規定:「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條規定賦予了勞動者過錯解除權,即當用人單位存在過錯時可以解除協議。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九條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㈢ 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標准
競業禁止是通過對勞動者自由擇業權利進行一定程度的制約來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一種手段,制約的對象包括在職職工和離職職工。對在職職工而言,競業限制屬於默示的法律義務,對離職職工而言,則必須來源於競業限制協議的設定,而競業限制協議的簽訂一般要以用人單位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為代價。目前我國的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對用人單位應與勞動者在什麼范圍內約定該項經濟補償,法律並未做明確規定。但是,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標准,
那麼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的規定,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並且,如果勞動者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還應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㈣ 為什麼要規定競業禁止和交易禁止
競業限制的人員范圍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而相關司法解釋則對競業禁止補償金的支付標准進行了規定,並規定若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解除競業限制約定。若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除了要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單位還可以要求其繼續按照約定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約定競業限制必須是保護合法權益所必需。自由競爭和貿易自由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競業限制本身是對自由競爭的一種限制競業禁止是公司法規定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如董事、經理等不得自營或與他人合作經營與其所任職的公司同類的業務。
公司法規定的競業禁止義務主要是針對在職期間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而言的,如果想對商業秘密進行保護,就涉及如何對離職後的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進行競業禁止限制問題。競業禁止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及內容組成。下面從主體、客體、內容三方面來論述競業禁止法律關系。競業禁止法律關系主體是指競業禁止的權利主體與義務主體。競業禁止的權利主體是指掌握商業秘密並對商業秘密享有所有權或其他權益的單位、個人或其他法人、企事業單位,如工商企業,科研機構或合夥組織等。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競業限制的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第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時,除另有約定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限制義務,或者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後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㈥ 競業協議的法律規定
競業協議的法律規定,對於簽訂雙方而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競業協議的簽訂是具有商業秘密的用人單位為了讓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的保守其商業秘密,因此如果該協議符合法律規定,雙方主體適格、按照勞動合同法以及司法解釋的規定約定了經濟補償、並沒有超過2年的年限,該競業協議就有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24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㈦ 如何解除競業限制協議
現在有許多勞動者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如何解除競業限制?
競業限制協議合法解除有三種方式:
①協商解除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競業限制協議。
②用人單位解除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可以解除。但是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額外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金。現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九條規定:「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條規定賦予了用人單位單方的無條件解除權,這樣規定似乎僅認識到競業限制協議是為了保護用人單位的利益,正是為了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等才有競業限制的規定。
③勞動者要求解除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現行《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四)》第八條規定:「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條規定賦予了勞動者過錯解除權,即當用人單位存在過錯時可以解除協議。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九條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㈧ 為什麼要規定競業禁止和交易禁止
競業限制的人員范圍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而相關司法解釋則對競業禁止補償金的支付標准進行了規定,並規定若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解除競業限制約定。若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除了要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單位還可以要求其繼續按照約定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約定競業限制必須是保護合法權益所必需。自由競爭和貿易自由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競業限制本身是對自由競爭的一種限制競業禁止是公司法規定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如董事、經理等不得自營或與他人合作經營與其所任職的公司同類的業務。公司法規定的競業禁止義務主要是針對在職期間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而言的,如果想對商業秘密進行保護,就涉及如何對離職後的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進行競業禁止限制問題。競業禁止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及內容組成。下面從主體、客體、內容三方面來論述競業禁止法律關系。競業禁止法律關系主體是指競業禁止的權利主體與義務主體。競業禁止的權利主體是指掌握商業秘密並對商業秘密享有所有權或其他權益的單位、個人或其他法人、企事業單位,如工商企業,科研機構或合夥組織等。
拓展資料: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第70條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不得在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兼職。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90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