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司法拍賣
⑴ 限售股與流通股有何區別
目前我國A股市場的限售股,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另一類是新股首次發行上市(IPO)產生的限售股。
(一)股改限售股
股改限售股是指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由原非流通股轉變而來的有限售期的流通股,市場俗稱為「大小非」。所謂「大非」指的是大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所謂「小非」指的是小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內。
股權分置是中國資本市場特有的情形,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暫時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稱為流通股,主要成分為社會公眾股;後者為非流通股,包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等。股權分置改革之前,非流通股雖然不能在滬深兩市自由交易,但經證監會批准後,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進行流通。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要求,2005年,證監會、國資委、財政部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證監發[2005]80號),隨後,證監會又下發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證監發[2005]86號),解除了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限制,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之間採取對價的方式平衡相互利益。同時,對股權分置改革後非流通股出售作出了若干限制性規定,這樣,原非流通股轉變為有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限售的流通股,即股改限售股。股權分置改革股票復牌後,股改限售股於解除限售前歷年獲得的送轉股也構成了限售股。
(二)新股限售股
為保持公司控制權的穩定,《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規則對於首次公開發行股份(IPO)並上市的公司,於公開發行前股東所持股份都有一定的限售期規定,由於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段後不再有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劃分,這部分股份在限售期滿後解除流通權利限制,構成了新股限售股。這類限售股目前已經佔到全部限售股的大多數,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新股限售股出現。新股上市後,新股限售股於解除限售前歷年獲得的送轉股也構成了限售股。
除股改限售股和IPO限售股外,目前市場上還有一些有限售期要求的股票,主要是機構配售股和增發股。機構配售股是指IPO的時候,參與網下申購的機構投資人獲得的股票,這部分需要鎖定3個月到半年,然後才可以上市交易。增發股類似機構配售股,是指定向增發後的股票,需要鎖定1年,然後才可以上市交易。
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數量。其概念,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
⑵ 限售股轉讓形式有哪些
你好,股份出讓人不得以規避限售規定為目的進行股份轉讓。符合以下幾種情形的可以轉讓:
(一)對於承諾的限售股,股東所持股份因協議轉讓、司法強制執行、繼承、遺贈、依法分割財產等原因發生非交易過戶的,受讓方應當遵守原股東作出的相關承諾,承諾內容應當予以公告。對於法定的限售股,股東所持股份因司法強制執行、繼承、遺贈、依法分割財產等原因也可以依據《證券非交易過戶業務適時細則(適用於繼承、贈與、依法進行的財產分割、法人資格喪失等情形)》進行非交易過戶。
(二)對於主板和中小板股票,《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第5.1.6條規定,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後,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申請並經本所同意,可豁免遵守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三十六個月不轉讓其股份的承諾:
(1)轉讓雙方存在實際控制關系,或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
(2)因上市公司陷入危機或者面臨嚴重財務困難,受讓人提出的挽救公司的重組方案獲得該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和有關部門批准,且受讓人承諾繼續遵守上述承諾;
(3)本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三)對於創業板股票,《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第5.1.6條規定,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後,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申請並經本所同意,可豁免遵守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三十六個月不轉讓其股份的承諾:
(1)轉讓雙方存在實際控制關系,或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
(2)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⑶ 限售股 和 非流通股 有何區別
1、概念不同
限售股是指以前的上市公司,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回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答成本極低,唯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非流通股指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股票,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買賣,它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來進行流通,這樣做了,必須獲得證監會的批准,交易才能生效。
2、包含內容不同
非流通股票:分為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限售股是指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中國A股市場的限售股,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另一類是新股首次發行上市(IPO)產生的限售股。
3、期限不同
流通股是指可以在證券市場買賣交易的部分,也就是可以自由流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⑷ 對司法拍賣限售股的買受人是否需要限制
不需要,根據法律規定,權力可以限制但是不能禁止
⑸ 限售股司法拍賣交割過程中需要繳納哪些稅費
有沒有房產證其交納的稅費都是一樣的,按正常的交易繳稅。具體要交哪些稅回,則要看答你的拍賣合同,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執行的是「一切稅費均由買受人承擔」,那麼則表示買賣雙方的稅收都應當由購買方承擔。 也有地區規定各自承擔稅費的,浙江省溫州的司...
⑹ 限售股質押 司法劃轉後還有限售期嗎
司法劃轉後仍需遵循原來承諾的限售期。
⑺ 限售股拍賣場所是拍賣行嗎
不一定。
由拍賣行負責拍賣的,就是拍賣行。
限售股也可以在股權或產權交易中心拍賣的,如在那裡拍賣,拍賣場所就不是指拍賣行了。
⑻ 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的,有什麼交易限制
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的,有以下兩種規定:
1.個人或機構投資者持有上回市公司未答解除限售股份的,證券公司不接受該投資者融券賣出該上市公司股票,也不接受其以普通證券賬戶持有的未解除限售股份充抵保證金
2.個人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解除限售股份的,證券公司不接受該投資者以其普通證券賬戶持有的該上市公司股份充抵保證金
⑼ 什麼是限售股,它與流通股有何區別
目前我國股市場的限售股,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另一類是新股首次發行上市(IPO)產生的限售股。
(一)股改限售股
股改限售股是指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由原非流通股轉變而來的有限售期的流通股,市場俗稱為「大小非」。所謂「大非」指的是大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所謂「小非」指的是小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內。
股權分置是中國資本市場特有的情形,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暫時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稱為流通股,主要成分為社會公眾股;後者為非流通股,包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等。股權分置改革之前,非流通股雖然不能在滬深兩市自由交易,但經證監會批准後,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進行流通。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要求,2005年,證監會、國資委、財政部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證監發[2005]80號),隨後,證監會又下發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證監發[2005]86號),解除了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限制,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之間採取對價的方式平衡相互利益。同時,對股權分置改革後非流通股出售作出了若干限制性規定,這樣,原非流通股轉變為有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限售的流通股,即股改限售股。股權分置改革股票復牌後,股改限售股於解除限售前歷年獲得的送轉股也構成了限售股。
(二)新股限售股
為保持公司控制權的穩定,《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規則對於首次公開發行股份(IPO)並上市的公司,於公開發行前股東所持股份都有一定的限售期規定,由於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段後不再有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劃分,這部分股份在限售期滿後解除流通權利限制,構成了新股限售股。這類限售股目前已經佔到全部限售股的大多數,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新股限售股出現。新股上市後,新股限售股於解除限售前歷年獲得的送轉股也構成了限售股。
除股改限售股和IPO限售股外,目前市場上還有一些有限售期要求的股票,主要是機構配售股和增發股。機構配售股是指IPO的時候,參與網下申購的機構投資人獲得的股票,這部分需要鎖定3個月到半年,然後才可以上市交易。增發股類似機構配售股,是指定向增發後的股票,需要鎖定1年,然後才可以上市交易。
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數量。其概念,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
⑽ 限售流通股能否強制執行(法律)
限售流通股能強制執行。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凍結、拍賣上市公司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若干問題的決定》等規定。
1.雖然《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對一些特殊的股票或股份憑證,在轉讓方式上有著較為嚴格的限制規定,如發起人股份在一年內不得轉讓,股份公司董事、監事、經理所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在任職期間內不得轉讓等,該條規定應理解為只適用於當事人自主協議轉讓行為,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行為應不受限制。
2.從股份公司的性質出發,其完全的資合性決定了股份的自由轉讓是公司法上的一般原則和實踐中的經常現象。股份轉讓不會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行,法院對相關股權的強制轉讓同樣如此。因為法院強制轉讓首先要符合法定條件(股東沒有其他財產可供執行),還需符合法定程序,並做好股權轉讓的登記和公示。
3.從對申請執行人債權保護的角度出發,如果只執行股權的派生利益不利於充分保護申請執行人債權的保護。執行股權的派生利益,前提必須是公司有利潤可以分配。股權分為自益權(收益權)和共益權(決策權等),自益權是股東利益的根本,但其實現必須依賴共益權的保障。被執行股東往往可以利用共益權和其他股東一起,使得公司沒有利潤可分,而只享有自益權的申請人卻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