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台灣適用刑法

台灣適用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9-16 12:32:52

A. 台灣刑法有死刑嗎

台灣刑法有死刑的。依據台灣刑法第33條,死刑是主刑的一種。

B.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接收在台灣地區服刑的大陸居民回大陸服刑案件的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辦理接收在台灣地區服刑的大陸居民(以下簡稱被判刑人)回大陸服刑案件(以下簡稱接收被判刑人案件),應當遵循一個中國原則,遵守國家法律的基本原則,秉持人道和互惠原則,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第二條接收被判刑人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三條申請機關向人民法院申請接收被判刑人回大陸服刑,應當同時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請機關製作的接收被判刑人申請書,其中應當載明:

1.台灣地區法院認定的被判刑人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判決依據的具體條文內容;

2.該行為在大陸依據刑法也構成犯罪、相應的刑法條文、罪名及該行為未進入大陸刑事訴訟程序的說明;

3.建議轉換的具體刑罰;

4.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二)被判刑人系大陸居民的身份證明;

(三)台灣地區法院對被判刑人定罪處刑的裁判文書、生效證明和執行文書;

(四)被判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申請或者同意回大陸服刑的書面意見,且法定代理人與被判刑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五)被判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所作的關於被判刑人在台灣地區接受公正審判的權利已獲得保障的書面聲明;

(六)兩岸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均同意被判刑人回大陸服刑的書面意見;

(七)台灣地區業務主管部門出具的有關刑罰執行情況的說明,包括被判刑人交付執行前的羈押期、已服刑期、剩餘刑期,被判刑人服刑期間的表現、退贓退賠情況,被判刑人的健康狀況、疾病與治療情況;

(八)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申請機關提交材料齊全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提交材料不全的,應當通知申請機關在十五日內補送,至遲不能超過兩個月;逾期未補送的,不予立案,並於七日內書面告知申請機關。第四條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接收被判刑人案件。第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後一個月內就是否准予接收被判刑人作出裁定,情況復雜、特殊的,可以延長一個月。

人民法院裁定準予接收的,應當依據台灣地區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並參考其所定罪名,根據刑法就相同或者最相似犯罪行為規定的法定刑,按照下列原則對台灣地區法院確定的無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予以轉換:

(一)原判處刑罰未超過刑法規定的最高刑,包括原判處刑罰低於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的,以原判處刑罰作為轉換後的刑罰;

(二)原判處刑罰超過刑法規定的最高刑的,以刑法規定的最高刑作為轉換後的刑罰;

(三)轉換後的刑罰不附加適用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所稱的最高刑,如台灣地區法院認定的事實依據刑法應當認定為一個犯罪的,是指刑法對該犯罪規定的最高刑;如應當認定為多個犯罪的,是指刑法對數罪並罰規定的最高刑。

對人民法院立案前,台灣地區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對被判刑人在服刑期間作出的減輕刑罰決定,人民法院應當一並予以轉換,並就最終應當執行的刑罰作出裁定。第六條被判刑人被接收回大陸服刑前被實際羈押的期間,應當以一日折抵轉換後的刑期一日。第七條被判刑人被接收回大陸前已在台灣地區被假釋或保外就醫的,或者被判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在申請或者同意回大陸服刑的書面意見中同時申請暫予監外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一並審查,並作出是否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第八條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後,應當在七日內送達申請機關。裁定一經送達,立即生效。第九條被判刑人回大陸服刑後,有關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赦免等事項,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第十條被判刑人回大陸服刑後,對其在台灣地區已被判處刑罰的行為,人民法院不再審理。第十一條本規定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C. 我國刑法能否適用於台灣地區

1,目前不行,台灣地區目前暫時還沒有回歸
2,今後說不準:其一,如果最回終是和平解決,台灣成答立特別行政區,那將效仿港澳例,大陸刑法並不完全使用於台灣特別行政區,其可以保留自己的刑事法律。(如香港到現在依然延續英國法律沒有死刑)
其二,如果最終是戰爭統一,那特別行政區基本不太可能,極可能設立省,到時候那就會通用大陸刑法

D. 台灣刑法有死刑嗎

台灣刑法有死刑的。依據台灣刑法第33條,死刑是主刑的一種。

E. 台灣刑法廢死是什麼意思

廢死,也就是廢除死刑。
主張「廢死」的人,通常認為刑罰的主要目的內在於預防犯罪,而死刑的震懾功容效有限,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因為取消了死刑而故意犯罪;死刑是對嚴重違反社會契約罪犯的復仇性制裁,一個人殺人是犯罪,一群人殺人也是犯罪;而且,判處死刑不能改變受害者的遭遇,一旦出現冤案卻無可挽回,呼格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在反對「廢死」的人看來,死刑的意義首先就在於「報復」,或者說是為受害者討回公道。就像一句美劇中的台詞,「如果你見過那些屠殺者,就知道有些人必須被判死刑,廢除死刑意味著人命的不平等。殺人犯有權奪走別人的生命,而他的生命無人能夠褫奪,除了另一個殺人犯。」

F. 刑法屬地原則

我國刑法屬地管轄原則規定了審判的空間效力。包括我國國境以內的全部區域,包括領陸、領水和領空以及我國的船舶或者航空器。我國駐外使領館內,各國駐外大使館、領事館不受駐在國的司法管轄而受本國的司法管轄。
一、屬地原則包括以下兩項主要內容:
1、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是指我國國境以內的全部空間區域,具體包括:領陸,即國境線以內的陸地及其地下層,這是國家領土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領水,即國家領陸以內和與陸地鄰接的一定寬度的水域,包括內水、領海及其地下層。內水包括內河、內湖、內海以及同外國之間界水的一部分,通常以河流中心線或主航道中心線為界。領海即與海岸或內水相領接的一定范圍的水域。包括海床和底土。根據我國政府1958年9月4日發表的聲明,我國的領海寬度為海里。領空,即領陸、領水的上空。
2、根據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在時間或地點方面存在跨越國界等情況,我國刑法又進一步明確了屬地管轄的具體標准。我國刑法第6條第3款規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這里包括三種情況: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均發生在我國境內,這是通常的情況;犯罪行為在我國領域內實施,但犯罪結果發生於國外。例如在我國境內郵寄裝有炸葯的包裹,在境外發生爆炸;犯罪行為在國外實施,但犯罪結果發生在我國境內。例如在我國境外開槍,打死境內居民。
二、根據屬地原則,只有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才能適用本國法律。如何確定犯罪地,理論上有不同觀點。
1、行為地說,認為在作為犯罪中,行為人實際實施犯罪行為的地點或場所是犯罪地;對於不作為犯罪,應當以義務的來源地或者發生地作為犯罪地。該說未考慮結果發生地,不利於保護本國利益、維護本國主權。
2、結果地說,認為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所導致的結果發生地是犯罪地。對於未遂犯,因沒有發生犯罪結果,有人主張應以結果發生之地為結果發生地,有人認為應以法益侵害的危險地為結果發生地。
3、中間地說,認為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的場所為犯罪地,如犯罪人從甲國郵寄毒品,途經乙國,在丙國發生結果,則乙國為犯罪地。該說弊端較多,如有的犯罪沒有或者難以確定中間地,而中間地所受危害一般也比行為地或結果地小。
4、遍在說,又稱普遍存在理論、行為結果擇一主義,認為行為地和結果地都是犯罪地,行為和結果只要有一項發生在本國,就屬於在本國領域內犯罪。
三、關於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含義。行為或者結果雖然發生在我國領域內,但是如果法律有特別規定,則應適用法律的特別規定。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刑法第十一條對此作了明確規定。
所謂外交特權與豁免權,是指根據國際法,在國家間互惠的基礎上,為使外國的外交代表在駐在國能夠有效執行職務,由駐在國所給予的特別權利和優惠。
2.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
香港、澳門已經回歸祖國,根據一國兩制原則,在回歸之後,香港、澳門的政治、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制度基本不變。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全國性的刑法不適用於香港和澳門地區。
台灣地區自1949年以後一直適用民國期間1935年制定的刑法,2006年7月1日開始實施台灣地區新「刑法」。他日兩岸統一後,也會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將成立台灣特別行政區,其現行的政治、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制度基本不變,全國性的刑法將不適用於台灣地區。
3.民族自治地方的特別規定
刑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本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
4.特別刑法有特別規定時
在特別刑法有特別規定時,應當根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適用特別法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G. 在台灣犯罪中國刑法適用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個法律問題。

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擁有主權。因此,理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應該在台灣地區適用。

但現實中,兩岸沒有統一,台灣地區的行政權和司法權事實上是獨立於中國大陸的。

如果被告在台灣地區偽造人民幣,大陸方面可以向台灣地區提出司法合作,將被告押到中國大陸後,再根據中國大陸的法律體系加以懲處。這和被告是台灣人還是大陸人沒有關系。

H. 台灣人在大陸犯罪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大陸對在大陸的港澳人犯罪有刑事管轄權。雖然港澳依據屬人原則對這些人犯罪也有刑事管轄權,但根據屬地原則優先,大陸對港澳人在大陸的犯罪有管轄權。

其次,對港澳人來大陸犯罪的刑事司法適用根據大陸刑法進行。在定罪上,對港澳刑法規定為犯罪,而大陸刑法未規定犯罪的,不為罪港澳刑法未規定犯罪,而大陸刑法規定為犯罪的,應依法認定犯罪港澳刑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均規定為犯罪,依大陸刑法定罪。在量刑上,應依照我國刑法量刑原則,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社會的危害程度在法定刑范圍內判處。一般來說,人民法院對在大陸犯罪的港澳人量刑要體現國家對特別行政區的政策,對極少數情節嚴重、危害極大的犯罪分子,尤其是重大集團犯罪的首犯、主犯,應當依法予以嚴懲。對罪行不是特別嚴重的罪犯,人民法院判決時要適當考慮判決對港澳民眾的影響。

最後,港澳人在大陸犯罪後逃回港澳的,大陸要根據與港澳已建立的刑事司法協助關系向港澳警方提出緝捕和移送要求。在程序上,緝捕和移送要求的提出要充分考慮既往實踐實體上,緝捕和移送要求要以犯罪為根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I. 台灣有沒有死刑

台灣那裡也有判死刑的,因為判犯法了,就應該判死刑

J. 台灣刑事責任年齡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實施了犯罪行為度。滿14周歲的人實施法律規定的犯罪行為不認為是犯罪內,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實施了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容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行為,才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如果未成年人在14歲以前和14至16歲期間都實施了上述行為,那麼只對14至16歲期間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14歲以前的行為不是犯罪,不能一並作為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犯罪行為,都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我國法律規定的最小刑事責任年齡為12周歲。刑事責任年齡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承擔相應刑事責任的年齡。我們知道,在我國並非刑事犯罪就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此情況下必須充分考慮犯罪者的刑事責任年齡,如未達到刑法所定的刑事責任年齡標准,則無需承擔刑事責任。根據人的生理與心理發展成熟度及社會化水平確定。依照刑事法律規定,凡達到一定年齡、精神正常者實施犯罪行為,應負刑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不滿十四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
為有效照顧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國刑法因此規定了這類犯罪年齡,對於他們發生危害行為時,應採取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方針下,注重教育、改造、挽救,即使對極度少數非處罰不可的進行處罰,其目的還是為了教育。因此,中國目前規定的犯罪年齡不僅是科學的,而且也是合理的。
導致我國犯罪年齡低齡化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還處在未成熟、不穩定的朦朧狀態,免疫能力相對較差,缺乏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此外,我國青少年還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和某些違法行為的誘惑和侵蝕,在求知慾和尋求刺激的心理驅使下,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次,社會關懷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一個令人忽略的方面,對於未成年人出現犯罪,就社會而言,對於家庭來說,更多的是歧視,有過分溺愛的原因,也有缺乏家庭溫暖的結果。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熱點內容
老賴民法 發布:2024-11-15 11:56:26 瀏覽:723
佛山經濟律師 發布:2024-11-15 11:04:47 瀏覽:675
申請法律援助書怎麼寫 發布:2024-11-15 10:42:48 瀏覽:868
本科會計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5 10:36:51 瀏覽:463
黃偉律師 發布:2024-11-15 08:47:39 瀏覽:208
平等責任死亡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5 08:47:28 瀏覽:351
法官講理 發布:2024-11-15 08:41:50 瀏覽:196
港中文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5 08:41:08 瀏覽:712
從本質上說法律責任分哪幾種 發布:2024-11-15 08:35:07 瀏覽:334
北京勞動法陪產假規定2015 發布:2024-11-15 08:33:41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