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達芬奇起刑法

達芬奇起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9-17 13:57:41

『壹』 達芬奇是怎麼死的呢

萊昂納多.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贊譽他都當之無愧。 一、天才少年 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誕生在義大利芬奇鎮附近的安基亞諾村,芬奇鎮靠近佛羅倫薩。達.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莊里度過的。孩提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興趣廣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學會彈琵琶,他的即興演唱,不論歌詞還是曲調,都讓人驚嘆。他尤其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達.芬奇的家庭是當時佛羅倫薩有名的望族,父親皮埃羅希望達.芬奇象自己一樣當律師,可後來由於發生了一件事情而使皮埃羅改變了想法,決定讓小芬奇學畫。 當時,皮埃羅受一位農民的委託,要畫一幅盾面畫。他聽說兒子會畫畫,想試試兒子的畫藝,便將這任務交給了小芬奇。小芬奇憑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這妖怪長著火球般的眼睛,張著血盆大口,鼻孔中噴出火焰和毒氣,樣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後,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怪物,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請您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皮埃羅從此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小芬奇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委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的達.芬奇只有14歲。 委羅基奧的畫舫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中心,經常有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里聚會,討論學術問題。達.芬奇在這里結實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義者、藝術家和科學家,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 達.芬奇在20歲時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達.芬奇並不滿足他的這些才幹,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干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一次,他在山裡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束——對生活之不可知或無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他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研究者、一個教師、尤其是一個藝術家。 二、科學巨匠 達.芬奇無論是在藝術領域,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的眼光與科學知識水平超越了他的時代。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象《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道路。 在天文學上,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他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在物理學方面,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破壞力。」 達.芬奇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生理學和醫學。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的威廉.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的這些生理學成果。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軍事和機械方面,他發明了飛行機械、直升飛機、降落傘、機關槍、手榴彈、坦克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起重機等等。他還在數學領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可以說,達.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學的每一部門,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發展的學者。 但是達.芬奇的大多數著作和手稿都沒有發表,直到他逝世後多年才被世人所發現。科學史家丹皮爾這樣評論達.芬奇,「如果他當初發表他的著作的話,科學本來一定會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後的局面。」 三、藝術大師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課題: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2、完成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課題;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象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四、文藝復興精神的代表 達.芬奇比之文藝復興時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領域更廣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學多才。他懷著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奧秘,他把藝術和科學、理智和情感、形體和精神熔於一爐,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達.芬奇是當之無愧的「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達芬奇的死是一個謎,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有關他死的相關消息。找了一些他的生平事跡給你,雖然沒有滿足你的問題,但是希望上述對你有幫助。

『貳』 達芬奇的小故事

1、達·芬奇從小就很聰明, 長得也很漂亮, 非常惹人喜愛。上小學時, 他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很優異, 算術課上他提出的一些問題, 經常使老師感到棘手。課余時間, 他的愛好是繪畫。

他在木板上、地面上、牆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親見了, 非常歡喜。鄰居們見他畫什麼像什麼, 都親切地稱他為「小畫家」。

2、芬奇的父親本來不想讓孩子學畫, 希望他子承父業, 當一名律師。但兒子非凡的畫藝, 把固執的父親征服了。在他14歲那年, 父親終於高高興興地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歐洲藝術中心佛羅倫薩, 拜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費羅基俄為師。

3、 達·芬奇來到作坊以後,老師韋羅基奧就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達·芬奇很快就畫了幾張,可是老師讓他繼續畫,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達·芬奇終於不耐煩了,認為老師小瞧了他,讓他畫這么簡單的雞蛋。

老師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這個蛋可不簡單,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個蛋,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它的形狀也不一樣啊。」 達·芬奇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為了培養他觀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

4、有一天, 費羅基俄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圖》, 他自己很滿意, 得意之餘, 對達·芬奇說: 「芬奇, 在這幅畫上再畫兩個天使吧! 」芬奇高興地答應了一聲, 很快就把兩個天使畫好了, 這兩個天使體態活潑自然, 面部表情生動柔和。

老師一看大吃一驚, 相比之下, 自己畫的是多麼生硬板滯呀。他在心裡承認學生超過了自己, 感到既高興又慚愧, 從此竟然擱筆不畫, 專門從事雕刻了。

5、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

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2)達芬奇起刑法擴展閱讀

達芬奇生平:

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發明家、 醫學家、 生物學家 、 地理學家 、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多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達·芬奇少年時顯露出藝術天賦,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並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成為義大利著名建築師、畫師,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

1516年僑居法國,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

『叄』 達芬奇資料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義大利)
達芬奇(da Vinci) 並不是姓,而是表示文西城出身之意。全名列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意思是文西城梅瑟·皮耶羅之子——列奧納多。

簡介
列奧納多·達·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其父為律師兼公證人,母為農婦,他15羅來 到佛羅倫薩,學藝於韋羅基奧的作坊, 1472年入畫家行會,70年代中期個人風格已趨成熟。1482--1499年間一直 作於米蘭,主要為米蘭公爵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藝術和科學活動,《岩間聖母》是他在這段時期創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

美術成就
達· 芬奇15歲開始在畫家A.del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1472年入畫家行會。15世紀70年代中期個人繪畫風格逐漸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國,除為米蘭公爵服務外,還從事其他藝術和科學活動。這期間他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則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遊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羅倫薩,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和《蒙娜麗莎》,還著手為市政廳繪制壁畫。1507年再去米蘭,並服務於法國宮廷。1513 年移居羅馬,1516年又到法國,最後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學術界一般將其創作活動分為早期和盛期兩個階段。

早期創作
當他在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時,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制《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據傳,韋羅基奧為此不再作畫.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構圖雖沒有創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繪卻已注意到了空氣氛圍的表現。這表明他一開始就致力於解決寫實與典型加工的辯證關系。稍後創作的《吉內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 (又譯《三王來拜》),是標志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以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跡和奔騰飛躍的馬群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盛期創作
1482 年達·芬奇來到米蘭 ,應聖弗朗切斯科 教堂的邀請繪制祭壇畫《岩間聖母》。這幅現藏於巴黎的作品,雖仍然是傳統題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畫及山岩間花草*真的描繪,證明他使用的煙霧狀筆法已使其在傳真寫實和藝術加工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尤其,這幅畫,達芬奇在很久以後,又創作了一幅,雖布局並無多大變換,但人物的動作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變化. 應該算是對第一幅<<岩間聖母>>的更正.現藏於英國.《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繪制在米蘭聖瑪麗 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營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手勢、表情,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1500 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隨著共和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1503年他一面著手為市政廳大會議廳繪制壁畫(因再次去米蘭而始終未完成),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這是兩幅他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

在達·芬奇的藝術遺產中,大量的素描習作也頗值得重視,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樣,同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其特點是:觀察入微,線條剛柔相濟,尤善於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線,表現光影的微妙變化, 他的每一件作品 都以素描作基礎。其藝術理論 散見於他的 5000多件筆記和未完稿的《畫論》中,也是文藝復興時代理 論研究的重大成果。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贊譽他都當之無愧。

達·芬奇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他懷有神靈般的無限理想,試圖重新創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廣大無垠,解釋世界的奧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負是發現一切、研究一切、創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條沒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滿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臨終前心酸地說過:「我一生從未完成一項工作。」列奧納多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父親安東尼奧律師認識到兒子的繪畫才能,決定送他進佛羅倫薩藝術家委羅基奧工作室學習。在那裡,他不僅接受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的教育,還受到其他科學的影響。芬奇在委羅基奧工作室曾經研究過雞蛋的明暗變化關系,發現了明暗漸進畫法。他在委羅基奧工作室度過了6個年頭,成長為具有現代科學思想和勇於探索的人類智慧的典範。芬奇在佛羅倫薩是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藝術和智慧帶進現實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歲那年寫信給米蘭大公魯多維柯·斯弗查,在信中列舉了自己的各種才能,最後他還表示可為大公的父親塑造一座騎馬像,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大師41歲時完成這一巨作的土製塑像,因沒有足夠的銅鑄造而使巨作終未完成,1499年法軍入侵時被毀,否則將成為世界一大奇跡。大公對他的天才和辛勤勞動酬謝不是金幣,而是金言玉語,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為了安慰他,請他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幅畫,這就是《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那麼芬奇在51歲時自米蘭重返佛羅倫薩而作的《蒙娜麗莎》則無愧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轉移法(亦稱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瓦薩利認為這種明暗畫法是繪畫藝術的一個轉折點。芬奇的一生始終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只有在美的創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滿意足。15世紀義大利的科學與理智、美的追求與創造,由於達·芬奇而登峰造極。可是大師的才能到了晚年並沒有受到重視和賞識,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傷心。1515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佔領米蘭時,邀請大師赴法國定居克魯堡,應聘為宮廷畫家。大師1519年客死異國,終年67歲。他的學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說: 「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萊奧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

『肆』 達芬奇一生做過哪些大事

達·芬奇14歲時,父親皮耶羅受一個貴族的委託,要畫一幅盾面畫作為他們家族的標志,他就想讓小芬奇試試,看看兒子到底能畫到什麼程度。小芬奇憑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美杜莎。這幅作品完成後,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妖怪,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你把畫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盧浮魅影(15張) 達·芬奇的父親皮耶羅·達·芬奇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14歲的小達·芬奇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韋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 韋羅基奧的作坊是當時佛羅倫薩達芬奇自畫像(13張)著名的藝術中心,經常有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里聚會,討論學術問題。在這里,達·芬奇結識了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 在20歲時達·芬奇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達·芬奇並不滿足他的這些才幹,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干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一次,他在山裡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絆——對生活的不可知性或無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
編輯本段科學巨匠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最後的歸宿克魯克斯庄園(8張)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物理
達·芬奇留給後世的文明理論遺產(圖)(5張)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醫學
達·芬奇生理解剖圖(14張)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了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建築
理想中的米蘭(達芬奇)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
軍事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 坦克車(達芬奇)
克車、浮動雪達芬奇的軍事設計(19張)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達芬奇畫(20張)達·芬奇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事實上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件的保密工作。達·芬奇設計的這種密碼筒造型古典,內涵著文藝復興特質,設計優雅,符合達·芬奇的睿智風格。按照故事情節,密碼筒里藏匿著關於郇山隱修會乃至整個基督教最大秘密的莎草紙。達·芬奇設計的密碼筒內有一個裝著醋液的容器,如果強行砸爛密碼筒,醋液就會流出溶解莎草紙。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設計出初級機器人
最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為了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探索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令人驚訝的是,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有了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才在手稿中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的一些科研成果(5張)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
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6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網路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既然是汽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汽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綳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的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上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鍾表設計上。後來大型鍾表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鍾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樂器、鬧鍾、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機械設計(達芬奇)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錫耶納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從此,達·芬奇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編輯本段藝術巨匠
達芬奇在各個領域的繪畫作品與手稿(16張)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問題: 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2、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 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和肖像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蒙娜麗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當時威尼斯公爵請達·芬奇為其夫人畫一幅肖像,而當這幅畫作完成之後,達·芬奇因為太喜歡這幅畫,不捨得交工,就連夜打包,和僕人一起逃跑了。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 溘然長逝 達·芬奇晚年被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將其安置於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魯克斯庄園,並時不時地去請教。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達·芬奇因病逝世了,據說他是在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編輯本段創作歷程
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達·芬奇形象基本上來自於他那幅著名的自畫像,所以一提起列昂納多,我們總是想到一個哲學家般的睿智長者。其實,達·芬奇年輕時代可是義大利佛羅倫薩聞名遐邇的美男子呢(不過因為他對女人沒興趣,所以當時關於他是同性戀的傳聞滿天飛)!達芬奇主要作品集(10張)他的老師韋羅基奧雕塑的那俊美非凡的青銅大衛像據說就是以年輕的達·芬奇為模特。達·芬奇藝術生涯發展得最順利的時期是在1482--1499年的米蘭。達·芬奇的七弦琴拉得不錯,他首先是作為一個音樂家而不是畫家或者發明家出現在米蘭出名的。這期間他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其無與倫比的才能卻極受米蘭大公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青睞。 1499年為躲避戰亂達·芬奇在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旅遊並進行一些科學研究。 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並開始創作《蒙娜麗莎》。這之後達·芬奇再去米蘭,並繼續服務於米蘭宮廷。 1513 年移居羅馬,羅馬對於列昂納多來說並不是很討人喜歡的地方。他在那裡做了短暫的停留,見到了米開朗基羅和其他當時在羅馬的藝術家,但並沒有顯露他任何的藝術天才。他在那裡基本上是研究一些類似於魔法的小把戲,以至於羅馬人當他是巫師一類的人物。 1515年達·芬奇移居法國,最後定居昂布瓦斯。 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學術界一般將其創作活動分為早期和盛期兩個階段。
早期創作
當他在的作坊學藝時 ,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制《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據傳,韋羅基奧為此不再作畫。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達·芬奇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點自由構思外,這幅畫的場景都是達芬奇遵循一般的透視畫法來構思的。後來位於歐利維特峰的聖巴托羅梅歐修道院還訂購了這幅作品,稍後創作的《吉內薇拉·班琪》,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又譯《三王來拜》)是標志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跡和奔騰飛躍的馬群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陰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盛期創作
1482年達·芬奇來到米蘭,應聖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請繪制祭壇畫《岩間聖母》。達芬奇的作品集(20張)這幅畫現藏於盧浮宮。《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它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勢,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隨著共和國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達·芬奇開始為蘭則塔大教堂的主祭壇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1503年他一面著手為市政廳繪制壁畫《安吉里之戰》,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後成為《聖母子與聖安娜》),這是兩幅畫和《施洗者聖約翰》一起成為他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 在達·芬奇的藝術遺產中,大量的素描習作也頗值得重視,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樣,同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其特點是:觀察入微,線條剛柔相濟,尤善於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線,表現光影的微妙變化, 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作基礎 。其藝術理論散見於他的6000多頁手稿和未完稿的《繪畫論》中,這也是文藝復興時代理論研究的重大成果。 克魯克斯庄園
達·芬奇的生命是一條沒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滿了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臨終前痛心地說過:「我一生從未完成一項工作。」他在31歲那年寫信給米蘭大公盧多維科·斯福爾扎,在信中列舉了自己的各種才能,最後他還表示可為大公的父親塑造一座青銅騎馬像,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達·芬奇41歲時完成這一巨作的土製塑像,因籌到的青銅後來都被軍隊用於戰爭而使巨作終未完成,1499年法軍入侵時被毀,否則將成為世界一大奇跡。大公對他的天才和辛勤勞動酬謝的不是金幣,而是金言玉語,這使達·芬奇十分不安,大公為了安慰他,請他為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畫一幅濕壁畫,這就是《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那麼達·芬奇在51歲時自米蘭重返佛羅倫薩而作的《蒙娜麗莎》則無愧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瓦薩里認為這種明暗畫法是繪畫藝術的一個轉折點。達·芬奇的一生始終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只有在美的創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滿意足。可是達·芬奇的才能到了晚年並沒有受到重視和賞識,由於他一直致力於解剖學的研究,破壞了天主教的基本教義,觸怒了當時的羅馬教皇。教皇的不理解和對他的冷漠令達·芬奇十分傷心。1515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佔領米蘭時,邀請達·芬奇赴法國並應聘他為宮廷畫家。達·芬奇1519年客死異國,終年67歲。他的學生弗朗西斯科·梅爾茲(梅爾茲是達·芬奇最鍾愛的學生,他是義大利倫巴第區出生的貴族青年,達·芬奇臨終前將所有繪畫作品和大量手稿都託付給了他)說:「達·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出一個像他這樣的天才了。」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列昂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 達芬奇主要作品(17張) 達芬奇的代表作之一《最後的晚餐》通過對耶穌的的門徒的不同嘴臉,表現了達芬奇對當時社會的一種不滿。畫面上的人物形象逼真,也體現出了達芬奇非凡的畫工。
編輯本段藝術精品
主要作品
油畫 《蒙娜麗莎》(《Mona Lisa》) 《聖耶若姆》(未完成)() 《吉內薇拉·班琪》 《音樂家肖像》(未完成) 《抱銀鼠的女子》 《額飾女郎》 《戴珍珠頭飾的夫人像》 《拈花聖母》 《哺乳聖母》 《柏諾瓦的聖母》 《加羅法諾的聖母》 《岩間聖母》 《紡車邊的聖母》 《聖母子與聖安娜》 《受胎告知》 《博士來拜》(未完成) 《基督受洗》(合作) 《施洗者聖約翰》 《酒神巴卡斯》 《莉妲和天鵝》(原畫遺失) 《維特魯威人》
壁畫
《最後的晚餐》 《安吉里之戰》(原畫遺失)
不朽畫作
《蒙娜麗莎》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術品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譽滿全球,同時引來各式各樣的說法和評價。我們根據瓦薩里的記載,可以確定,畫中人為佛羅倫薩銀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貢多的妻子麗莎。她出生於1479年,達·芬奇為她畫像時間是1503年,正是麗莎24歲的時候。畫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稱之為「神秘的微笑」。 銀行家佐貢多以豐厚的酬金請達·芬奇為夫人作畫。當夫人出現在畫家面前時,她身著華貴的連衣裙,梳著時髦的發式,一綹綹卷發散在雙肩,明亮的眼睛閃閃發光,身體顯得豐滿,兩頰緋紅,頸項和手臂佩帶著名貴珠寶,全身充溢著唯美但奢靡的貴族氣息。當她用目光注視 Mona Lisa - Leonardo da Vinci
著這位鼎鼎大名的畫家時,一顆能容無限智慧的蘇格拉底式的腦袋映入眼簾,面孔下面布滿銀白色的胡須,看上去像是暫留人間的神,這與她終日見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間發自內心的微笑,使她的臉顯出奪人的光彩,令人神往,靦腆、調皮,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來了。模特靈魂深處的奧秘,被觀察敏銳的畫家一下子抓住了。「我同意馬上著手工作。」達·芬奇向蒙娜麗莎點了點頭。 為了維持麗莎的微笑,畫家動用了智慧的腦袋,為她講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還請了各式各樣的小丑、琴師、街頭藝人為夫人表演,藉以喚醒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少婦。麗莎坐定以後把一隻手放在另一隻手上,作出一個少婦的姿態,畫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頸項和豐腴雙手,可惜被金銀珠寶所佔有,畫家對麗莎說:「如果夫人不反對的話,我想描繪不加任何裝飾的頸項和手臂,這是屬於您最純真的美,請夫人去掉一切象徵財富的飾物,讓我盡情描繪屬於你本人的一切麗質。」於是麗莎急忙褪掉所有飾物。我們現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無修飾、情趣天然的少婦。 蒙娜麗莎勾起了達·芬奇對後母阿格琵耶娜的回憶。有一次,畫家深情地向少婦傾訴了自己的身世,似乎從麗莎的身影中看到後母的形象。當講到母親在24歲就死去時,他的聲里充滿憐憫和悲痛。麗莎說:「我也是24歲,我使你想起了她」,麗莎成了阿格琵耶娜的神秘化身。因此,達·芬奇在畫麗莎時,是用真誠而純潔的情感去描繪的,他用對母親和情人的雙重情感來盡情描繪此人的肖像。不僅如此,他還把她作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文藝復興的到來使神從神壇上走下來,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為這一新時代的標志而載入史冊。 關於《蒙娜麗莎》的一些軼事 1503-1507年達·芬奇開始繪制《蒙娜麗莎》。這幅畫一直跟隨在他的身邊,直到他死後數年,畫像由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買下。此後,它一直歸法國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崙將之珍藏在盧浮宮。這幅畫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來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聞軼事令人驚嘆甚至難以置信。 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麗莎》後,把它掛於家訓堂,命令女兒整天模仿畫中的笑容。經過數年努力,公主們終於將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崙擁有《蒙娜麗莎》時,喜歡把它掛在卧室內,每日早晚要獨自欣賞多次,有時竟能面對畫面佇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記一切。 1951年《蒙娜麗莎》到西班牙展出,西班牙元首佛朗哥親臨機場捧畫,20萬馬德里市民化裝成唐·吉訶德載歌載舞,夾道歡迎。 1954年去英國,丘吉爾首相派6架飛機300名禮儀小姐專程將《蒙娜麗莎》從巴黎接往倫敦。法國方面破例允許丘吉爾首相用手指撫摸3次,但規定手指必須反復洗刷和嚴格消毒。 1963年6月《蒙娜麗莎》在美國華盛頓展出,保安人員有4萬余眾,每個參觀者要經過6道哨卡,接受各種儀器的檢查。 1974年5月《蒙娜麗莎》在日本東京展出,每個參觀者只准在畫前站9秒鍾。 每年前去盧浮宮瞻仰這幅畫的人達700百萬左右,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截止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後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問世,其它各種出版物則汗牛充棟,數不盡數。 全世界已發現《蒙娜麗莎》的贗品二百多幅,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收藏了4幅,她說:「我實在太喜歡《蒙娜麗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贗品自娛。」 1987年英國與以色列考古學家在以色列與黎巴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羅馬風格的別墅內,發掘到一幅馬賽克拼圖,圖案竟與《蒙娜麗莎》一模一樣。這幅畫誕生於公元四世紀,比達·芬奇生活的年代早1100年左右。

『伍』 介紹一下達芬奇的經歷,以及他的成就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義大利著名藝術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美術三傑」 (文藝復興後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一個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他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並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成為義大利著名建築師、畫家,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

1516年僑居法國,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


(5)達芬奇起刑法擴展閱讀:

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和科學大師,1928年在他的故鄉成立了「列昂納多·達·芬奇博物館」,之後又成立了「芬奇的列昂納多博物館」。在米蘭的科學技術博物館中也有列昂納多·達·芬奇的專題介紹。

『陸』 達芬奇的簡介

達芬奇生平簡介
1452年,4月15日出生於 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位有名的公證人,佛羅倫薩大行會的會員,母親是貧苦農家的少女,達是一個私生子,他出生了不久,父親就遺棄了母親,和一位有社會地位的女人結了婚。

達芬奇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總愛問為什麼。深得母親喜愛,在他5歲那年,繼母不能生育,父親便強行把他領回去輔養,而親生母親卻由於生活無所寄託而家給了一位農民,不長時間就去世了,沒過多久繼母又去世了,父親續弦,但繼母仍沒有生育,因此達成了家裡唯一的繼承人。

達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時的達是在良好的知識環境下健康成長起來的。到了來該入學的年齡,父親把他送入學校進行系統的教育,達芬奇聰穎好學,對任何事都很感興趣,從不以老師講授的課程為滿足,尤其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難問題,使老師瞠目結舌,十分窘迫,在音樂方面,達芬奇善吹笛子,能創作,不僅作詞,還會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彈自唱,在為米蘭公爵演奏豎琴時,還自製樂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樂師,一時轟動米蘭。

達芬奇體格健壯,愛好各種體育活動,善訓馬,曾力挽狂奔之馬,。在辯論中,能使最強的對手甘拜下風,他左右手均能書寫作畫,他的許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寫出來的,後人只有藉助鏡子反射出來才能辨認。

達芬奇愛好頗多,但繪畫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卻無與倫比,每日放學回家扔下書包,邊拿起畫筆,不吃不喝,完全沉浸在畫面上,被人稱為小畫家。

但是在達的少年時代,繪畫還是一項比較低賤的職業,達的父親卻是有名的望族,希望他繼承父業,學習法律,作一名公證人,但達芬奇非常父親能理解他熱愛繪畫的理想。機會終於來了。

一天,有位農民他有一面用無花果樹製作的盾牌,想在上面畫一副畫,於是請達的父親帶到城裡請畫師畫。但他的父親卻把他交給了達芬奇,想試試他的畫藝。達芬奇決定畫一副驚心動魄,令人望而生為畏的盾面畫,一達到盾面的效果。他首先讀了幾本有關妖魔鬼怪的書籍,然後開始構思。有一天他想起了希臘神話中的女妖麥杜薩的傳說,深受啟發。她是一個蛇發女妖,面貌凶丑,口噴火焰,頭發都是一條條毒蛇,她的魔眼看了能使人僵化為石。於是達芬奇不僅收集女妖的資料,而且還運用了一些小動物,它們被藏在了一間從不準旁人進入的房間里,綜合了這些形象他開始描繪起來,由於不間斷的工作以至那些小動物的屍體都腐爛發臭了,他毫無察覺。

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終於畫成了一副駭人的魔鬼頭像:兩眼噴火,鼻孔生煙,口吐毒汁散發著毒氣,毛發到豎。然後他把窗簾都拉上,僅留一道縫隙,在盾牌上,請父親來觀看,但不作說明,父親當即嚇的轉生即逃,就這樣,父親不在逼他學習法律了。而那面盾牌以100金幣的高價每給了一位商人,商人又以300金幣賣給米蘭公爵,而農民得到的卻是商店裡買來的盾牌。

1446年達芬奇全家遷居佛羅倫薩,達也進入了委羅基奧的畫坊(他不僅是畫家,雕刻家,首飾家,而且還是建築家,工程師和音樂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有經驗的老師。)開始系統的學習繪畫和雕刻。

《自畫像》義大利繪畫大師達.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藝術水平已達極高的境地,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他對 建築,雕刻和繪畫的創作都以大量素描 為構思和研究的基礎,從構到每個人物 甚至每個手勢都准備了充分的素描習作 及寫生,他的素描起了相當於甚或超過 現代攝影術的作用。在這幅《自畫像》 中,畫家描繪起自己來可謂得心應手,他 觀察入微,用的線條豐富多變,剛柔相濟 尤其善用濃密程度不同斜線表現光暗的 微妙變化,這些素描藝術手法使後來的 不少畫家得益菲淺,堪稱素描藝術的精典。此畫用線生動靈活,概括性強, 簡單的寥寥數筆卻包含許多轉折,體面關系,發線代面,立體感很強,還有, 人物的表情也很傳神。因此,此畫雖為素描小作,其藝術美,形式美卻絲毫 不亞於達.芬奇的那些恢宏巨制,諸多年來,繼續以其雋永的魅力吸引後世 美術愛好者的贊賞和推崇。
《岩間聖母》達.芬奇 祭壇畫 (189.5X119.5厘米 ) 現藏倫敦國立美術館 此畫是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 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聖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聖約翰,左手下坐嬰 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後,構成三角形構圖,並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 一片幽深岩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 手法和構圖布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 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採用,表明了他 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這幅畫是標 志達.分奇盛期創作開始的作品。
《蒙娜麗莎》 達.芬奇 油畫 1503--1506 77X53厘米 現藏盧浮宮 ,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 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 成就,是達.芬奇幾年(1503--1506)為之 苦心經營的留世傑作。蒙娜麗莎是佛羅 倫薩商人F.del焦孔多之妻,當時年約24 歲。達.芬奇創作此畫時,在藝術上可謂 孜孜以求,他把自己對人像典型的審美 理想全部傾注於此,畫中人物坐姿優雅, 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可以說是 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那奇特的煙霧狀筆 法。而且,他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他 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 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含義無窮,具有一 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紀的嫵媚微笑,則使觀者如墜雲霧,直嘆 妙不可言;這種致於完美的生動人像實為人文主義關於人的崇高理想的光 輝的體現。
《最後的晚餐》, 油畫 (1495-1498 )420X910厘米 現藏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達.芬奇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裡,此 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布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 關系而引人入勝。構圖時,他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 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的人物,其 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 唯妙唯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 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 達.芬奇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是和他的世界觀先進因素分不開的。關於人 的崇高概念,對現實世界的熱烈興趣,對自然的美的嚮往,使他成為人文主 義進步傾向的代表人物。他的注意中心,在於自然,在於現實存在的人的五 官感覺到的世界。在此畫中。觀者不難乍出,他既是追求嚴格的現實體系, 又不放棄強烈的主觀情緒,以至畫中人物的個性特點表現得無與倫比,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柒』 達芬奇的所有事

列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科學巨匠達芬奇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最後的歸宿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物理】
達·芬奇留給後世的文明理論遺產(圖)(5張)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醫學】
達·芬奇生理解剖圖(14張)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了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建築】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
【軍事】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 坦克車(達芬奇)
克車、浮動雪達芬奇的軍事設計(19張)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達·芬奇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事實上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件的保密工作。達·芬奇設計的這種密碼筒造型古典,內涵著文藝復興特質,設計優雅,符合達·芬奇的睿智風格。按照故事情節,密碼筒里藏匿著關於郇山隱修會乃至整個基督教最大秘密的莎草紙。達·芬奇設計的密碼筒內有一個裝著醋液的容器,如果強行砸爛密碼筒,醋液就會流出溶解莎草紙。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設計出初級機器人】
最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為了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探索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令人驚訝的是,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有了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才在手稿中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的一些科研成果(5張)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
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6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網路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既然是汽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汽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綳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的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上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鍾表設計上。後來大型鍾表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鍾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樂器、鬧鍾、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錫耶納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從此,達·芬奇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熱點內容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