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公開聽證司法救助
❶ 檢察院行政監督案件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案件的審理的主要監督方式是抗訴和檢察建議等方式。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人民檢察院行政訴訟監督規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三條?人民檢察院通過提出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人民檢察院行政訴訟監督規則》第四條?人民檢察院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依法全面審查,監督和支持人民法院、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人民檢察院行政訴訟監督規則》第五條?人民檢察院辦理行政訴訟監督案件,應當實行繁簡分流,繁案精辦、簡案快辦。人民檢察院辦理行政訴訟監督案件,應當加強智慧藉助,對於重大、疑難、復雜問題,可以向專家咨詢或者組織專家論證,聽取專家意見建議。
《人民檢察院行政訴訟監督規則》第六條?人民檢察院辦理行政訴訟監督案件,應當查清案件事實、辨明是非,綜合運用監督糾正、公開聽證、釋法說理、司法救助等手段,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
❷ 檢察院司法救助規定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下發《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下稱《救助細則》),進一步規范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救助細則》明確規定了檢察院應當予以救助的七類具體情形,其中指出「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或者其贍養、扶養、撫養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檢察機關應當予以救助。
《救助細則》共7章40條,除總則和附則外,主體部分有五大板塊,明確規定了檢察機關進行國家司法救助的對象和范圍、救助的方式和標准、救助工作的具體程序、救助資金保障和管理,以及救助工作中違法責任追究等,涵蓋了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主要方面。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
第七條 救助申請人必須符合第七條規定的七種情形之一:
(一)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重傷或者嚴重殘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二)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療救治費用的;
(三)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或者其贍養、扶養、撫養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四)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五) 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向人民檢察院舉報、作證或者接受人民檢察院委託進行司法鑒定而受到打擊報復,致使人身受到傷害或者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六) 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七) 人民檢察院根據實際情況,認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此外,司法救助與司法辦案過程具有關聯性,以上案件必須尚處在檢察機關辦理案件的過程中。
❸ 檢察院司法救助規定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下發《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下稱《救助細則》),進一步規范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救助細則》明確規定了檢察院應當予以救助的七類具體情形,其中指出「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或者其贍養、扶養、撫養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檢察機關應當予以救助。
《救助細則》共7章40條,除總則和附則外,主體部分有五大板塊,明確規定了檢察機關進行國家司法救助的對象和范圍、救助的方式和標准、救助工作的具體程序、救助資金保障和管理,以及救助工作中違法責任追究等,涵蓋了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主要方面。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
第七條 救助申請人必須符合第七條規定的七種情形之一:
(一)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重傷或者嚴重殘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二)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療救治費用的;
(三)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或者其贍養、扶養、撫養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四)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五) 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向人民檢察院舉報、作證或者接受人民檢察院委託進行司法鑒定而受到打擊報復,致使人身受到傷害或者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六) 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七) 人民檢察院根據實際情況,認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此外,司法救助與司法辦案過程具有關聯性,以上案件必須尚處在檢察機關辦理案件的過程中。
❹ 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公開聽證制度是什麼
法律分析:檢察聽證是檢察機關在案件審查過程中,通過組織召開聽證會的形式,廣泛聽取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人士中邀請的聽證員以及案件當事人、辯護人、相關辦案人員等其他聽證會參加人意見的活動。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
第一條 為深化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人民檢察院以聽證方式審查案件工作,切實促進司法公開,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落實普法責任,促進矛盾化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法律規定,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中的聽證,是指人民檢察院對於符合條件的案件,組織召開聽證會,就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案件處理等問題聽取聽證員和其他參加人意見的案件審查活動。
❺ 檢察院公開聽證的意義
法律分析:1、能夠更好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行政檢察監督案件中開展公開聽證工作,可以充分保障處於弱勢一方的公民、組織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體現以公開促公正、用聽證贏公信的理念,是檢察機關落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求的積極探索。
2、能夠更好地履行法律監督職責。聽證能夠促進檢察人員改變以往單純依靠書面審查、就案辦案的傳統辦案模式,在聽證過程中進行證據交換、調查核實,全面聽取各方意見,尤其是聽證員獨立發表客觀、中立的意見,有利於檢察機關更加客觀准確地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依法公正地對案件作出處理。
3、能夠更好地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一方面,聽證是為了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以「看得見」「聽得到」的形式,贏得人民群眾對行政檢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聽證能夠充分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消除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及社會公眾對司法辦案的疑慮,解開當事人心結,實現案結事了政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 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擬不起訴案件、刑事申訴案件、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公益訴訟案件等,在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案件處理等方面存在較大爭議,或者有重大社會影響,需要當面聽取當事人和其他相關人員意見的,經檢察長批准,可以召開聽證會。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需要核實評估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會危險性、是否具有社會幫教條件的,可以召開聽證會。
❻ 檢察院司法救助對象及條件
申請司法救助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二是當事人經濟上確有困難,難以承擔部分或全部訴訟費用。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追索養老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而生活確實困難、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醫療費用和物質賠償,本人確實生活困難;
一、救助申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
(一)對案件發生有重大過錯的;
(二)無正當理由,拒絕配合查明案件事實的;
(三)故意作虛偽陳述或者偽造證據,妨害訴訟的;
(四)在訴訟中主動放棄民事賠償請求或者拒絕加害責任人及其近親屬賠償的;
(五)生活困難非案件原因所導致的;
(六)通過社會救助等措施已經得到合理補償、救助的。
二、救助申請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予以救助: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重傷或者嚴重殘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療救治費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或者其贍養、扶養、撫養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五)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向檢察機關舉報、作證或者接受檢察機關委託進行司法鑒定而受到打擊報復,致使人身受到傷害或者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六)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七)人民檢察院根據實際情況,認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三、檢察院確定救助金具體數額,應當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一)救助申請人實際遭受的損失;
(二)救助申請人本人有無過錯以及過錯程度;
(三)救助申請人及其家庭的經濟狀況;
(四)救助申請人維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支出;
(五)賠償義務人實際賠償情況;
(六)其他應當考慮的因素。
法律依據:
《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是否緩、減、免,由人民法院審查決定。
❼ 司法救助辦法
為進一步規范我省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省委政法委日前制定出台《安徽省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的基準、限額以及各種情況下救助標準的確定原則等。
細則首先規定,國家司法救助資金額度以作出救助決定時的案件管轄地所在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準,一般不超過36個月的工資總額。因損失特別重大,生活特別困難,案件特殊情況等確需突破救助限額的,應嚴格審核控制。救助金額不得超過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判決給付或者雖已判決但未執行到位的標的數額。
在救助標准金額的確定原則方面,細則規定,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傷或者嚴重殘疾,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以其傷殘等級或損傷嚴重程度計算國家司法救助金額度。其中,6級傷殘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2個月;傷殘每提高一級,增加3個月救助金。重傷一級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8個月至22個月;重傷二級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2個月至16個月。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意見中未確定重傷級別的,參照《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計算救助金。細則還對下列情況下的救助金額標准作了明確: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舉報、作證、鑒定受到打擊報復,致使重傷或嚴重殘疾,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等,因被執行人沒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請執行人生活困難的;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在標准救助金額的基礎上,救助額度同時根據救助申請人的生活困難程度和過錯責任及實際獲得賠償情況進行增減調整。其中,生活非常困難、特別困難的,救助金額在標准金額基礎上分別上調10%、20%;當事人過錯責任未達一半、一半以上但無重大過錯的,救助金額在標准金額基礎上分別下調10%、20%。
為鼓勵各地用足用好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細則還規定,國家司法救助資金分配與各地上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相掛鉤。本年度國家司法救助資金使用率100%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增加20%;使用率為80%以上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不變;使用率為60%以上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減少20%至10%;使用率低於60%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減少30%。
❽ 司法救助聽證會程序
法律分析:使用國家司法救助資金應當嚴格遵循以下程序:
(一)告知。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在辦理案件、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過程中,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應當告知其有權提出救助申請。
(二)申請。救助申請由當事人向辦案機關提出;刑事被害人死亡的,由符合條件的近親屬提出。申請一般採取書面形式。確有困難,不能提供書面申請的,可以採用口頭方式。申請人應當如實提供本人真實身份、實際損害後果、生活困難、是否獲得其他賠償等相關證明材料。
(三)審批。辦案機關應當認真核實申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綜合相關情況,在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救助和具體救助金額的審批意見。決定不予救助的,及時將審批意見告知當事人,並做好解釋說明工作。
(四)發放。對批准同意的,財政部門應及時將救助資金撥付辦案機關,辦案機關在收到撥付款後2個工作日內,通知申請人領取救助資金。對急需醫療救治等特殊情況,辦案機關可以依據救助標准,先行墊付救助資金,救助後及時補辦審批手續。
法律依據:《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 第三條 國家司法救助的方式和標准
(一)救助方式。國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為主要方式。同時,與思想疏導、宣傳教育相結合,與法律援助、訴訟救濟相配套,與其他社會救助相銜接。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建立刑事案件傷員急救"綠色通道"、對遭受嚴重心理創傷的被害人實施心理治療、對行動不便的受害人提供社工幫助等多種救助方式,進一步增強救助效果。
(二)救助標准。各地應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具體救助標准,以案件管轄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準,一般在36個月的工資總額之內。損失特別重大、生活特別困難,需適當突破救助限額的,應嚴格審核控制,救助金額不得超過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判決的賠償數額。
(三)救助金額。確定救助金具體數額,要綜合考慮救助對象實際遭受的損害後果、有無過錯以及過錯大小、個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以及賠償義務人實際賠償情況等。
❾ 檢察院 司法救助聽證會的流程
最好還是親自到司法部門咨詢一下看看是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