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法源研究
㈠ 俄羅斯刑法的淵源
建國後,我國刑法理論界對前蘇聯與俄羅斯刑法的研究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建國後一段時期內學習前蘇聯模式時掀起的熱潮,在各方面均效法前蘇聯的同時,對前蘇聯刑法理論加以移植,這一階段以譯著為主;二是近年來對俄羅斯聯邦刑法的研究
㈡ 法源的定義是什麼
法的淵源抄,簡稱法源,基本含義是法的來源或法的棲身之所。法的淵源一詞法源於歐洲大陸古羅馬的Fontes iuris,普遍使用法的淵源一詞的是英美法系的學者。法的淵源是法理學中的重要概念。
在傳統法的淵源理論中,認為法的淵源可以指:實質淵源,法源於自然理性還是君主意志;效力淵源,法產生於立法機關還是其他機關;材料淵源,法的制定是源於習慣還是外國引進;形式淵源,法來自製定還是習慣以及歷史淵源,引起法產生的歷史事件等。
法原類型
具有絕對效力的法源
具有絕對效力的法源指法院在裁判案件時必須適用的法規范,司法實踐中指法院在製作法律文書時「可引用」的規范。
具體有:法律、行政法規、有權解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國際條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具有相對效力的法源
具有相對效力的法源指指法院在裁判案件時可以適用的法規范,司法實踐中指法院在「可在辦案時參照執行,但不要引用」的規范。
具體有:部門規章、各縣市人大發布的決定和決議、地方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和規章等。
相對法源
具體有:習慣法、《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案例等。
㈢ 刑罰法定原則的淵源
根據德國學者修特蘭達(Schottlander)1911年發表的《刑罰法定原則的原則的歷史的展開》一文的研究,刑罰法定原則淵源於遠在中世紀的英國大憲章。1215年英皇約翰在貴族、僧侶、平民等各階層結成的大聯盟的強烈要求下簽署了共49條的特許狀,這就是著名的大憲章(Magna charter)。其第39條規定:「凡自由民除經其貴族依法判決或遵照內國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財產、剝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這被修特蘭達認為是刑罰法定原則的淵源。這一觀點為後世很多學者所接受,成為刑法學界的通說。
不過也有某些學者如澤登佳人、風早八十二、橫山晃一郎等教授均反對這一見解。日本的橫山教授對此說提出質疑說:「由費爾巴哈所確定的近代刑法的刑罰法定原則,如果認為起源於英國的大憲章,那麼在成為刑罰法定原則淵源的英國,就要承認不成文的普通法是法淵,可是在英國直到今天近代刑法不是還不存在嗎?其次,成為刑罰法定原則的派生原則的排除習慣法,與不成文的普通法為法源的英國刑法之間也存在著理論上的矛盾。的確,依照被費爾巴哈定式化的近代刑法中的刑罰法定原則,要求以成文的法規明確規定犯罪與刑罰的關系。這樣限於以成文的法規為前提,是當然的結論,要求將不成文法從刑法淵源中排除。」[10]他的結論是英國的大憲章不可能成為刑罰法定原則的淵源。
但更多的學者如瀧川幸辰、木村龜二、大谷實、大野義真等教授還是支持通說的觀點。大野教授對上述質疑反駁說:「費爾巴哈在以前所主張的刑罰法定原則的概念,未必意味著罪刑的成文法規定主主義,勿寧說這個原則本身,只是一種伴隨著歷史的發展的意義的思想,求罪刑的法定這種情況的法,不必以本來成為成文法的性格為必要。」[11]同時他進一步論述說:「大憲章的歷史的重要性,在於它在英國法制史上開辟了新的一章,以大憲章為標志,根據憲法確立了法的支配這一事實。由於大憲章後世幾次被確認,作為英國國法的不變部分佔有確定不移的地位,並形成英國人權思想的分水嶺而固定下來。……在它的歷史的發展的意義上,大憲章成為近代英國中的刑事人權思想的歷史的淵源。刑罰法定原則,在其本質上被刑事人權思想支配的范圍內,大憲章的確可以說是刑罰法定原則的歷史的、思想的淵源。」[12]在我們看來,大野教授認為費爾巴哈所主張的刑罰法定原則並不以成文法為前提,是不符合費氏的本意的,費爾巴哈明確提出:「沒有法律,也就不存在市民的刑罰。現在的法律不適用時,刑罰也不能適用。」[13]這里所說的法律,自然是指成文法而言。所以日本學者正田滿三郎說:費氏的學說,「應當稱為制定法主義的刑法理論」。[14]因而大野的這一反駁不能成立。但他下面論證大憲章是刑罰法定原則的淵源的觀點,我們是贊同的。因為大憲章第39條畢竟具有保障人權的意義,而刑罰法定原則的核心被認為是限制法官的恣意、保障公民的人權。在這個意義上亦即從實質上看,說刑罰法定原則淵源於中世紀的英國大憲章,無可厚非。在日本,瀧川幸辰教授1919年發表《刑罰法定原則的歷史的考察》以來,以大憲章為刑罰法定原則的歷史的淵源的見解,已經成為通說。
㈣ 刑法在我國是不是法律淵源,即法源呢刑法不屬於法律嗎如果說刑法典呢
刑法是個大概念,是指我國一切關於定罪量刑的法律,而刑法的淵源來自憲法,刑法典,當然還有各種司法解釋和其他法規也是有關於定罪量刑規定的所以他們都是刑法的淵源。望採納
㈤ 什麼是刑法學,刑法學研究的對象有哪些
刑法學以世界各抄國刑法襲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作為研究刑法的科學,是隨著刑法的產生而出現的。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人類對犯罪和刑罰的認識不斷深入,積累了大量的刑法文化遺產,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刑律十分發達,當時律學主體部分就是研究刑律的學問,也就是現在的刑法學。例如,中國春秋時期就有所謂「刑名之學」。
但是,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㈥ 刑法的法源有
ABCDE全選!
㈦ 刑法淵源包括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嗎
刑法淵源包括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是錯誤的理解。
刑法的淵源包括:
1.刑法典
系統性地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即狹義的刑法。是指1997年全國人大出台的刑法,包括刑法修正案。
注意:刑法修正案的來由,目前有七個刑法修正案。
2.單行刑法
刑法典之外,獨立地規定了犯罪與刑罰的法律。目前我國的單行刑法只有全國人大常委會1998年12月29日頒布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創設騙購外匯罪;將逃匯罪的主體由國有單位擴大到所有中國的單位;將非法買賣外匯定為非法經營罪)
3.附屬刑法.
即附帶規定於經濟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一些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如《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有關刑事責任的規定。
注意: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專門規定犯罪與刑法的規范,後者是其他法律規范中附帶指明罪刑規范。但我國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附屬刑法,因為我國的附屬刑法實際上是對於刑法典內容的重申,即單獨地依靠附屬刑法並不能給行為人定罪量刑。
4.變通規定
(1)含義: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則制定的、涉及犯罪與刑罰的變通或補充規定,也屬於廣義刑法的內容。
(2)特點:這種規定只在該特定區域適用。
㈧ 刑事訴訟法的淵源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的淵源是指刑事訴訟法的表現形式,是刑事訴訟法律規范的存在形式或載體。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法律淵源有以下幾種:
1.憲法
憲法作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規賴以產生、存在、發展和變更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石,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同樣,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修改,也必須以憲法為根據。通過制定刑事訴訟法,將憲法中有關刑事訴訟程序的抽象的法律規范變為可操作的、具體的刑事訴訟法的法律條文,使憲法精神得到具體化。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條明確規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憲法中規定的如國家維護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制裁危害社會治安、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和其他犯罪活動,懲辦和改造犯罪分子(第28條)、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第125條)等內容,都在刑事訴訟中得到了體現。在現代法治國家,刑事訴訟法被稱做「憲法的適用法」、「應用憲法」、「國家基本法之測震器」,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被提升到憲法的高度。在我國,這方面的研究比較薄弱,應當加強從憲法、憲政的高度來關注刑事訴訟、關注刑事司法。
2.刑事訴訟法典
指1979年7月1日通過的,1996年3月17日修正的刑事訴訟法,這是我國刑事訴訟法主要的法律淵源。
3.有關法律
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中有關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刑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國家賠償法、監獄法、律師法等。
4.有關法律解釋
主要是指1998年1月1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六機關《規定》)、1998年6月2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人民法院《解釋》)、1999年1月18日公布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1998年4月20日公布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公安部《規定》)。
5.有關行政法規、規定
指國務院制定的法規和主管部、委、局制定的規定中有關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如國務院制定的看守所條例等。6.有關國際條約。我國目前加入的與刑事訴訟有關的國際條約有《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處罰公約》、《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准規則》(《北京規則》)以及我國政府已簽署尚待批準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當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317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中有關於刑事訴訟程序具體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㈨ 如何理解刑法學及其研究對象
說白了,就是多看!任何人從這里告訴你的方法只適合他,或者他也是從別處摘抄來的!你要想理解,就請多看這方面的書,沒有別的方法!
㈩ 刑事案件是否可以用非正式法源作為裁判依據
刑事案件中,不可以用非正式法源作為裁判依據。
刑法法源是指各種刑法規范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法官據以進行司法裁判的根據。基於能否在刑事裁判中直接被援引,我們又可以將其分類為正式刑法法源以及非正式刑法法源。前者是法官可以直接援引、做出判決的法律根據,在我國主要是指刑法典、單行刑法、附屬刑法三種;非正式刑法源則不能直接被援引,涵蓋了判例、理論、習慣法等表現形式。
在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則下,定罪量刑只能以立法機關制定的成文刑法為標准,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刑法的適用強調禁止溯及既往、排斥習慣法、禁止類推解釋禁止不確定刑,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等。
但考慮到成文刑法的固有缺陷,如概括性、滯後性等問題。包括習慣法在內的非正式法源能夠成為成為刑法解釋時的依據。例如,刑法中一些特定詞彙的含義界定,需要考慮特定案件背景下的風俗習慣。又如,在定罪量刑的過程中,許多刑法條款規要求就行案件「情節」的考量。「情節」作為相對抽象概括的概念,其中就有可能涵蓋了非正式法源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非正式刑法法源在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和有責性的判斷中可以起到解釋作用,在量刑環節可以排除或減輕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進而有助於發揮刑法的法益保護和人權保障機能.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