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清償

民法中清償

發布時間: 2020-12-26 14:12:42

民法中的履行期限屆滿和已到清償期是一個意思嗎

履行期限是指當事人交付標的和支付價款或報酬的日期。也就是依據合同的約定,權利人內要求義務人履行容的請求權發生的時間。
清償期間又稱履行期間和給付期間,是指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時間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包括履行期限在內。履行期限既無法律特別規定,當事人又無約定的,可依債的性質決定,可依交易習慣或誠實信用原則等確定。依上述規則都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2條關於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期間的規定處理。
在債務糾紛中,履行期限與清償期間可以同等起來理解,因為這個時候往往清償就是履行的意思。但是「屆滿」和「已到」這兩個詞的理解確實不同的,「屆滿」就是時間期限已經到期,「已到」表述比較曖昧,可以理解為到了時間,需要開始清償,也可以理解為時間期限已經到期。

❷ 關於民法債的消滅中代為清償的問題

因為抄第三人代為清償,所以第三人便成為了債務人的債權人,那麼債務人對原債權人的可以行使的抗辯事由便當然的可以對抗第三人。如甲欠乙20萬,丙代甲還了20萬給乙,則此時丙便成了甲的債權人,那麼丙向甲要求還錢時,甲可以對乙抗辯說我有塊價值20多萬的手錶被你借去了還沒還給我,我們相互抵銷了。或者說過了兩年訴訟期間了,我不還了等。

❸ 關於民法中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的問題

遺產中的債來務超過了全部資產的價值自,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該如何償還?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對此,我國繼承法作了這樣的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也就是說,繼承人對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責任,是以他所繼承的遺產中「資產」的價格為限,對超出「資產」價格的責任不負清償的責任
因此如果是老王生前以個人名義欠下的債務,小王只要用他繼承的10萬元償還即可,對於剩餘1萬元不負清償責任。如果老王借的錢用於家庭全體成員共同生活需要,這筆債務應劃在家庭共同債務之內,應用家庭共有財產償還。

❹ 民法中的代為清償是什麼意思

按照債法的原則,債務本應由債務人履行。債權人因債務人合乎債務本旨的清償而實現債權,從而使債歸於消滅。但在一定情形下,債法又承認可由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代債務人而為清償,使債權人的權利得以實現。日本民法稱之為代位清償。〔(1)〕但筆者以為,以代位清償指稱此制度,似有不當。因為一方面,在債務承擔的場合,承擔人的清償也存在代位問題,所以不免發生歧義;另一方面,在第三人代債務人清償時,常發生清償代位,即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因為清償債務,於其求償權的范圍內,當然取代債權人的地位,得對債務人行使債權人所享有的權利。此處的代位是指代債權人的位,而代位清償的代位則是指代債務人的地位,皆用代位指稱,容易導致理解上的偏差;此外,台灣地區民法中常用代位清償指稱清償代位制度。另外,也有些學者以「第三人的清償」指稱此制度,但在學說中,對於第三人的含括范圍,頗有異議,有人認為第三人不應包括共同債務人在內,也有人認為共同債務人應包括在第三人之中,故「第三人的清償」說也有模糊之處。本文以代為清償指稱此制度,以求表述的准確便利,並避免上述的困難。
代為清償制度的存在由來已久,在我國當前的法律實踐中也是廣泛存在的一種現象。我國現行民事法規中也有關於這一現象的法律規制。

❺ 民法中代為清償,講到,代為清償的第三人如系就債務履行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則依代為清償制度,

這句話其實就是說 乙欠甲債,乙欠的債可以由第三人丙來代替償還。但要適用以下條件專:
(1)債權人屬與債務人之間無不得由第三人代為清償的約定。
(2)債權人沒有拒絕代為清償的正當理由,債務人也無提出異議的正當理由。
(3)代為清償的第三人必須有為債務人清償的意思。

❻ 請教民法,關於債務清償的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

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即約定的還款日期之日起計算。但是由於催收即主張權利,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因而訴訟時效重新起算。即現在應從2010年10月1日開始計算

❼ 民法中「負連帶清償責任」是什麼意思

比如說:張三借了李四3萬元,打了個借條,讓王五做擔保人,擔保張三兩年後專的今天屬保證還李四的3萬元,可是借款期滿後,張三由於家境依然貧寒,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李四說必須還錢,不然我上法院告你。在這個例子中,王五是擔保人,就是說在張三還不起或還不清賬款時,王五要為張三還清賬款,也就是說要負所謂的「連帶清償責任」。

❽ 請問法律規定的連帶清償責任是什麼意思我們的賠償到底該問誰要

連帶責任主要是基於合夥、擔保、聯營、承包等合同關系或代理行為、上下級間的關系而產生,因而被分散規定在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司法解釋之中。

賠償根據法庭判決向被告索要。

連帶責任是中國民事立法中的一項重要民事責任制度,其目的在於補償救濟,加重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效地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民法通則》第66條第二款規定了兩者應承擔的連帶責任。約定連帶責任的承擔不一定要求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僅以事先約定為准。如保證人為被保證人就主合同提供擔保,保證人主觀上並無過錯,只是基於保證合同中的約定而承擔連帶責任。‍

(8)民法中清償擴展閱讀:

連帶清償責任是指保證人為債務提供連帶的保證責任,當債務人不償還債務時,債權人可以要求保證人償還,而不需要先執行債務人的財產。

《擔保法》

第十六條保證的方式有:

(一)一般保證;

(二)連帶責任保證。

第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第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❾ 民法中「無限清償責任」和「有限清償責任」,怎麼個無限和有限法兒

比如A弄了個個人獨資企業,欠了100W。。整個企業就值80W。。剩下的20W 要A以家庭財產中的A的份回額來清償的。

再比如B 弄了個有限責任公司。。欠了100W。。整個企業就值80W。。剩下的20W只要B沒有轉移財產。或者轉移財產超過了1年以上。並且沒有被債權人,也就是債主所阻止,或者提出異議。 20W就不用還了。答以前賺的錢還可以去瀟灑。瀟灑。就這么個意思。前面是無限責任。後面是有限責任

❿ 民法上給付與清償的區別

1、民法上的給付和清償都是債的履行內容。2、清償主要是指貨幣之債的債務履行。版3、給付包括為一定權的行為(如賠禮道歉、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總的來講給付的范圍應包括清償。4、對此可參考民事訴訟法給付之訴的概念,給付之訴包括了要求被告不作為、作為、清償金錢之債、返還原物等等。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員工加班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2-13 06:10:03 瀏覽:272
2016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2-13 05:58:26 瀏覽:886
公司規章制度太嚴 發布:2025-02-13 04:59:32 瀏覽:823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