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司法體制改革
❶ 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至少三次提到了法律的權威問題,其中第二次更把司法權威確定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目標和特徵。年初以來在在開創我省法院工作新局面的活動中,張文顯院長曾多次指出,「要密切關注以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為目標的司法改革的進程,堅持『公正與效率』的法院工作主題,以公正和效率贏得權威,以權威保障公正和效率」深刻闡述了司法權威與法院工作的關系。司法權威與司法公信力是一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在某些語言環境當中兩者的含義基本相同。針對現階段的法院工作而言,樹立司法權威的目標主要是通過提高法院司法公信力來實現的。結合目前法院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所面臨的實現任務是如何在短時期內切實提高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從而為真正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夯實基礎、創造條件。 司法公信力這一概念具有兩個維度:「一是信用的維度,即司法機關獲得公眾信任的能力;另一個是信任的維度,即公眾對司法機關的信任程度」,而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主要是在「公眾信任程度」這一語義下使用司法公信力一詞的,即「公司公信力是指社會公眾對司法主體、司法程序、司法運作過程和司法裁判的尊重和認同,是司法在公眾心目中所建立的信服狀態」。是我們法院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為此我們需要面對客觀現實,透視司法現狀與公眾需求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從而找出快速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具體方案。 一、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現實狀況 事實上無論我們從哪一個載體中獲得關於司法公信力的信息,最初都源自各種評價主體同法院打交道的經歷,從當事人而言他們是程序和實體的親歷者,從相關利益方而言他們是公平與否的感知者,從社會輿論方的角度他們是公信力評判的參與者,總之他們都是對於自己同法律、法院、法官的接觸交往中形成公信力判斷的。也就是說,法院司法公信力的高低是於法院的日常工作分不開的,我們需要從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來重新審視公信力問題。目前我們法院的整體司法公信力不高,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法官的職業形象受到質疑。以四川省為例,四川高院曾就法院公信力問題展開過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當事人受訪者對法官的職業形象評價一般,其中作出負面評價的接近兩成,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個別法官違法違紀對法官整體形象的影響最為惡劣。這個調查結果對於法院整體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應當看到,目前我們法官隊伍在整體結構上仍然是經驗型多於知識型,這同我們建立知識型與經驗型結合的法院隊伍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法官這一職業社會地位還不高,法官自身的職業榮耀感還不強。 (二)裁判的公正性受到質疑。由於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因而有些裁判還存著認定事實不準、說理論證不清、責任劃分不明的現象,困擾法官多年的執行難問題仍然很尖銳,信訪問題一直不容忽視。另外,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如說情風、干預風也侵蝕著法官良知,直接導致了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不信任。 (三)程序的公信力受到質疑。突出表現在,各級法院中超審限案件仍然存在,嚴重影響法院的聲望;法官駕馭庭審能力不強,庭審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發回重審案件過多,增加當事人訴累;「暗廂操作」依然存在,審判公開仍需進一步加強;法官與律師的交往還很普遍等,這些現象表明我們離程序公正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二、造成法院司法公信力不高的原因 (一)法官素質不高是造成法官職業公信力偏低的根本原因。法官是法律的實施者,他的一言一行都關繫到法律的尊嚴,法官形象在很多場合就是法院形象的具體化。在西方有這樣一句法諺:「僅次於上帝完美的人就是法官」,生動地表明了社會公眾對於法官這一職業的崇高期待。「打鐵先要自身硬」,現階段造成司法公信力不高的根本原因還是人的問題,因此解決法官素質問題始終成為我們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制度因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客觀原因。在各種現實制度當中,司法行政化傾向對於司法公信力的影響最大。這種行政化傾向既有來自法院外部的,如對於法院的行政化功能定位、對於法院人、財、物的行政化管理、以及法官職業的行政化傾向等,還有來自於法院內部的,如法官職能的行政化、幹部管理的行政科層制、以及各種內部行政審批制度等。目前,理論界與實務界都認識到司法獨立的重要性,從某種角度上看司法權的本質是一種由法官代表國家行使的判斷權,而缺乏體制獨立保障的判斷權是很難最終獲得公眾信服的。 (三)公眾認知不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社會主觀原因。漫長的封建社會留給我們的主要是一種以人治思想為基礎的法律文化,無論是「德主刑輔」,還是「禮法並用」,其中蘊含更多的是一種道德優位的法律觀。現實生活中,當人們出現糾紛後訴訟往往是其最後採取的不得以的手段,即使進入訴訟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托關系、找熟人,而一旦敗訴有的人便會四處告狀、長年上訪,有的則寄希望於找到「大官」為自己鳴不平,這種「清天情結」的背後隱藏著濃厚的官本位思維定式。目前公眾對於法院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大眾媒體,很多人對於近幾年法院在司法改革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法院各項工作的進展並不了解,他們只是憑借一些個案的報道或是傳聞便產生了對司法公信力的質疑,這一點對於我們省法院而言更為突出。 (一)建立高素質法官隊伍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基礎。從長遠角度看,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是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關鍵環節,也是司法回應民眾信任和期待從而提高司法共信力的核心內容。首先,通過嚴格的法官選任制度,讓優秀的法律人才充實到法官隊伍。目前許多基層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著法官老齡化、年齡斷層等現象,人才外流則是各個法院都要面對的問題。只有把法官隊伍塑造成一支高素質的團隊,法官職業的榮耀感才有可能隨之產生。其次,通過科學的法官管理制度,實現法官隊伍的健康有序發展。通過建立和完善各種符合法官職業特點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僅要讓優秀的法官能夠脫穎而出,而且要激發法官團隊的整體合力。再次,要以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為重點,樹立公正廉潔的良好公眾形象。提高司法公信力不僅是法院的工作目標,更是每個法官的職責所在。霍姆斯在《普通法》一書中的格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更是在強調由法官經驗積累而成的一個個判例對於整個普通法系的重要性。對當事人而言,「張法官」、「李法官」都代表著全體法官、代表著法院甚至是法律,因而我們每位法官都應樹立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團隊意識,把提高司法公信力落實到日常工作當中。從這一點上看,法官的隊伍建設不僅應是自上而下的,也應當是自下而上的。我們目前正在開展的「創建學習型法院、培養研究型法官」活動,為每位法官實現「內增實力,外樹形象」的目標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研究的平台。 (二)提高司法能力水平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關鍵。目前我們主要是通過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來實現司法能力水平的提高的,其中這樣幾項制度建設直接關繫到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建設。第一,強化審判公開。在支撐司法權公正高效運行的各項制度中公開審判無疑具有核心的地位。「正義不但要伸張,而且必須以看得見的方式伸張。」事實上公開審判制度中的每一小步改革,往往都能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強大動力。我們在諸如提高開庭率、證據認證公開、審委會參與公開審理、案件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等許多方面還可以進行許多大膽的探索性工作。第二、提高審判質量與效率。「從權力運行的角度,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權在其運行的過程中以其主體、制度、組織、結構、功能、程序、公正結果承載的獲得公眾信任的資格和能力。」從這一點分析司法公信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是否為公眾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產品。評價審判質量效率的標准有很多,但有兩個標準是核心的:一個是結果公正標准,另一個是程序合法標准。為此我們應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法院工作的生命線,全面提高審判質量與效率,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司法需求。第三、建立科學的審判管理機制。目前將法院的管理細分為審判管理與司法行政管理已基本成為共識,強化審判管理已成為各級法院提高審判質量的有力手段。藉助於審判質量與效率評估體系的管理功能,使我們能夠建立起法院內部的案件流程管理體系、上下級法院間質量評查體系,通過科學的管理促進司法能力的提高。 (三)把司法改革作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動力。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們民主法制建設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司法活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宣示法律公正的過程,公眾主要是通過司法制度的整體設計和具體運作來感知和認識司法的,因此司法改革能夠起到提升司法權威、提高公司公信力的作用。首先,健全審判獨立制度,探索符合審判規律和法官思維規律的審判運行體制,既有利於充分發揮合議庭、庭長、主管院長、審委會的各項職能,調動全體法官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實現權力行使與監督制約的統一,建立責權明晰的審判責任制度也能夠成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深層動力。其次,通過增強司法權威的相關改革,例如適當擴大法院對於行政行為審查的范圍、建立嚴格和庄嚴的法庭儀式、加強對法庭秩序的維護等,達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客觀效果。司法權威與司法公信力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一對概念。司法權威又稱為司法尊嚴,一般被理解為「司法機關應當享有的權威及公信力,它是司法能夠有效運行,並能發揮其應有作用的基礎和前提」。與司法公信力所強調的公眾信任和信用這兩個實然意義的維度不同,司法權威往往更強調司法機關在國家機構運行體制中的地位,它與司法公信力的最大區別是其所具有的應然意義的維度,我們更多是把司法權威作為一種目標指示性詞語來使用的。應當說,沒有司法公信力的實現就沒有司法權威的實現,司法公信力建設是實現司法權威的主要途徑,司法公信力的強弱是司法權威是否實現的主要參數。 (四)通過優化司法環境來保障司法公信力建設。從表面上看,個別司法不公現象無疑是我們法院面臨的司法公信力建設中的最大障礙。而從法院外部的司法環境來看,如何提高法院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理順法院與黨委、人大、政府等的關系。無論從黨的先進性還是代議制的角度,黨委和人大的意見都屬於廣義的公眾信任的范疇,他們有權代表人民群眾對於司法公信力做出直接評價,因此「黨管司法」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同時,我們也要盡量爭取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對於法院工作獨立性、專業性的理解,以贏得他們對於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尊重,共同維護法律的權威。其次,規范法院與新聞媒體的關系。在西方國家中,媒體一般被認為是繼國家、政府、法院之後的第四種權力。我們要在堅持客觀真實和維護法律權威的媒體監督原則的同時,暢通各種新聞監督渠道,防止不當報道造成法院工作的被動。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強法制宣傳工作,把媒體作為外樹形象的窗口。再次,營造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氛圍。從增強公眾對司法的認知入手,使他們能夠了解訴訟程序的基本要求及風險、尊重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從而降低社會糾紛解決的成本,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的對抗性因素,最終讓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信任司法,自覺維護司法權威,為司法公信力建設夯實群眾基礎。 總之,我們應始牢記我們的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我們的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我們提高司法公信力就是為了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也是為了實現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論從樹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角度,還是從樹立全社會對法律的共同信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角度,我們法院、法官與社會公眾的法治理想和目標都是一致的。(作者單位: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第1頁共1頁
❷ 吉林省法院招聘文職屬於什麼編制
摘要 作為全國試點,吉林省法院系統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聘文職人員,該工作由吉林省法院統一組織進行。被招聘的聘任制人員由省級財政部門保證經費並實行聘用合同制管理。被招聘人員主要從事法院書記員等審判輔助工作和其他事務性工作。
❸ 司法警察漲工資嗎監獄警察漲工資嗎
警察體制改革,是包括所有人民警察的,只是由公安部牽頭完成。所以提高待遇也包括司法、監獄、教育矯治警察。
❹ 附條件不起訴的形成過程
我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改革走了一條「從地方到中央」的改革道路。具體來說,我國實踐關於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改革探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初步探索階段。即在中央將附條件不起訴作為正式改革項目之前檢察機關進行改革探索的階段。這一階段從1992年到2008年,主要是對未成年嫌疑人進行暫緩不起訴處理,設立一定的考驗期。如1992年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對、名涉嫌盜竊的16歲的未成年嫌疑人進行暫緩起訴;2000年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檢察院對一名未成年嫌疑人進行暫緩起訴;2001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人的輕微犯罪設定一定的考察期,期滿不予起訴;2002年3月,蘇州滄浪區人民檢察院對一名涉嫌盜竊的在校未成年學生,決定暫緩起訴,考察期為半年;2003年1月,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檢察院對一名涉嫌盜竊的大學生決定暫緩不起訴,確定「幫教實施方案」和為期5個月的考察期;2004年5月21日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區公安局、區婦聯、區團委聯合簽署實行暫緩起訴制度協定書,標志著犯罪未成年人的暫緩起訴制度首次在北京實施;2005年5月30日,山西省榆社縣檢察院對兩名16歲少年搶劫的案件作出暫緩不起訴決定,確定了一年的考驗期限,由公安局、檢察院、學校、家長共同簽訂幫教考察協議書,該案後被媒體稱之為「中國『暫緩起訴首例命案』」;2007年8日,遼寧省盤錦市雙檯子區檢察院對一名涉嫌敲詐勒索的高二學生作出暫緩起訴決定,考驗期為一年,在考驗期間內,該學生在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被沈陽某大學錄取,2008年10月16日,雙檯子區檢察院邀請區政法委、區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學校教師等各界代表,召開案件終結聽證會,同年11月11日,雙檯子區檢察院最終作出對其不起訴的決定。
發展推廣階段。即在中央將附條件不起訴作為正式改革項目後各地檢察機關進行改革探索的階段。這一階段從2009年至今,案件適用范圍也從未成年人犯罪擴大到未成年人、老年人、在校大學生等特殊人群的輕微犯罪案件,檢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不再作暫緩不起訴決定,而是作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並設立一定的考驗期限。該階段的特點是在上一階段個別地方檢察院探索的基礎上,各地檢察機關紛紛制定相應的規定,並進行大規模的探索試點工作。如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蘇省、浙江省、湖南省、吉林省、遼寧省、上海市、重慶市等省市,都正在進行附條件不起訴改革探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3以上的省市正在進行附條件不起訴改革試點工作。如2010年7月1日,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通過了《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附條件不起訴的規定(試行)》,要求全省各級檢察院從2010年8月1日起按照此規定進行試點。
從各地的改革試點情況看,附條件不起訴在化解社會矛盾、節約司法資源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因而成為我國司法改革和法律修改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關於在立法中如何規定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理論界和實務界尚未達成共識。各地檢察院在改革探索過程中,對涉及附條件不起訴的有關問題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湖南省長沙市檢察院在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作出前,探索了公開聽證程序;河南省信陽市檢察院對附條件不起訴的范圍和所附條件進行了探索;山東平陰縣檢察院在附條件不起訴作出後,引入了人民監督員對其進行監督;四川廣安市檢察院在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作出後,對被附條件不起訴人建立了幫教基地;南京市浦口區為了對被附條件不起訴人進行有效的考察監督,成立了「大學生預防犯罪中心」的幫教組織等。這些改革探索所提出或設計的多個改革方案,對合理構建我國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為了適應國內犯罪情況的新變化和國際社會對輕微犯罪處理的非犯罪化、非刑罰化、非監禁化的發展趨勢,我國確立了寬嚴相濟的司法政策,並在該司法政策的指導下正在進行司法體制和機制改革,其目的在於建立和完善有關的訴訟制度,以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司法不公、人權保障不充分等突出問題。在司法改革中,根據中央司法改革意見,各地檢察機關正在探索附條件不起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中,擬定了我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方案,並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正式將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寫入法律。
❺ 司法考試政策放寬地區是怎麼回事
司法考試政策放寬地區的原因為: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在艱苦邊遠地區和民版族地區適當降低司法權考試門檻有關精神。
根據地方法律實務部門申請,經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並報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同意,將黑龍江省大小興安嶺林區的37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納入放寬條件地方。這37個縣級區劃內的考生。
報考學歷條件放寬至法律專業專科畢業。司法考試放寬地區范圍有所擴大,將黑龍江省大小興安嶺林區的37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納入放寬條件地方。
(5)吉林省司法體制改革擴展閱讀:
司法考試政策放寬地區介紹如下:
司法考試放寬地區有以下省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省、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得高等學校本科及以上學歷即可,不論是否為法學專業,也不論是否為全日制學歷,也不要求具有三年法律工作經歷,都可報考。
❻ 長春銳澤律師事務所到底好不好
這是一所正規的律所,一般來說都是好的。
吉林新銳律師事務所創建於2000年,是經省司法廳批准設立的一家合夥制法律服務機構。近年以來,在省、市司法行政機關的領導下,在所內全體律師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事務所取得較好的發展。
在這幾年裡事務所律師隊伍發展壯大,形成了一支知識結構合理,能夠為社會提供全方位專業法律服務的隊伍。事務所現有合夥人11人,執業律師31人,律師助理6人(其中實習律師4人),後勤輔助人員3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或研究員、教授等高級職稱的7人,具有碩士學位13人。全體律師中有10名律師執業已達20年以上。現有7名律師被長春仲裁委聘為仲裁員,多名律師正擔任省、市律師協會理事,律協副會長,各專業委員會委員等。還有多名律師屢次獲得「吉林省人民滿意律師」等榮譽稱號。
事務所內現有共產黨員18人,組建了黨支部,2003年被市司法局評為先進黨支部。律師事務所2001年被長春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命名為"支持我市見義勇為事業榮譽單位",2002年被吉林省司法廳選評為吉林省十家首批律師實習基地,2003年被長春市司法局授予「市司法行政單位先進集體」。2004年被長春市司法局、吉林省司法廳授予「先進律師事務所」、 「吉林省優秀律師事務所」稱號。2004年被吉林省司法廳評為「法律業務特色律師事務所」。 2006年被吉林省司法廳授予「AAA信用等級律師事務所」。 至2012年以來連續被司法行政機關評為長春市優秀律師事務所、綜合實力十強律師事務所、先進黨支部;被長春市人民政府授予「長春市先進民營中介機構」、「五大工程助推民營經濟發展優秀團隊」。2016年2月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評為「2011-2014年度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 」。2017年榮獲吉林省先進黨組織。2018年榮獲省民營企業法律維權服務站稱號,2019年榮獲「2013年-2018年度領軍型律師事務所」稱號。2020年7月中共長春市司法局機關委員會授予新銳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2020年11月榮獲全市律師行業「黨建工作星級社會組織」。
律師事務所辦公環境良好,硬體設施齊備,為律師們提供了優良的辦公條件。本所現址位於長春市凈月開發區3682號偉峰東樾11號寫字樓1603室/2803室,辦公總面積達700多平方米,所內擁有傳真機、打字機、復印機等現代辦公設備,並建立了辦公區域網。事務所還積極在互聯網上開拓業務,建立了專門的網站,並為每名專職律師配備了自己專用的電子郵箱。全所共擁有計算機20餘台,汽車20餘輛,本所律師都能熟練的使用計算機輔助辦公,工作效率較高。所內積累了豐富的業務資料,律師們都能積極查閱,學習法律知識。本所擁有眾多資深優秀的律師,其中包括1986年從事律師工作的資深律師,連續二屆被選舉為長春市律師協會副會長的資深律師,以及擔任吉林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吉林省十一屆人大立法咨詢委員、擔任長春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專家咨詢委員會、政協長春市十三屆委員的的資深律師。新銳律師是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一定良好社會聲譽,能夠適應多層面的法律服務需求,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的隊伍。近年來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市場運行機制、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新銳律師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積極參與國有企業的戰略調整,參與了大中型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重組、國有退出、企業合資項目談判、企業策劃工作,承辦了大量的非訴訟法律事務工作,在金融、房地產、、法律顧問服務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合作的金融機構包括中國銀行股份吉林省分行、興業銀行股份長春分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長春分行、中國民生銀行股份長春分行、長春國興信用擔保投資。金融業務范圍金融非訴業務(常年法律顧問金融常規業務及特定創新項目專項法律業務)和金融訴訟業務。
❼ 吉林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規則
第一章總則
一、吉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產生的新一屆吉林省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國務院工作規則》,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則。
二、省政府工作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和省委部署,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要求,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政府。
三、省政府組成人員要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堅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忠於職守,服從命令,顧全大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四、省政府對省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負責並報告工作。省政府是國務院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服從國務院。省政府各部門受省政府統一領導,並且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規定受國務院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或者領導。要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風,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改革、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加強應急管理,搞好信息服務,提高行政效能,推動省政府各項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
第二章組成人員職責
五、省政府由下列人員組成:省長、副省長、秘書長、各廳廳長、各委員會主任、外事辦公室主任。
六、省政府實行省長負責制。省長領導省政府工作,副省長、秘書長協助省長工作。
七、省長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全體會議和省政府常務會議。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必須經省政府全體會議或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處理。重特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由省長召集省應急委員會議研究決定。
八、副省長按職責分工負責處理分管工作。受省長委託,負責其他方面的工作或專項任務,並可代表省政府進行外事活動。
九、秘書長負責處理省政府的日常工作,協助省長分管有關方面工作。
省長助理協助省長或副省長處理分管工作。
副秘書長受省政府領導委託協助處理有關業務工作。
十、省長外出期間,可委託負責常務工作的副省長主持省政府工作。
十一、各廳廳長、各委員會主任、外事辦公室主任負責本部門的工作。各廳、各委員會、外事辦公室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省政府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職權范圍內,制定規范性文件。
審計廳在省長和國家審計署領導下,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三章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十二、省政府及各部門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十三、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方針政策,主要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和調節經濟運行,強基礎、調結構、增效益、重民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節能減排,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自主創新,建設新型產業基地,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對外經濟貿易與合作,實現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財政收支平衡。
十四、加強市場監管,創造公平的法制環境,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加強政府信用建設,實行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十五、認真履行社會管理職能,完善社會管理政策和規章,依法管理和規范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維護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正。加強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社區建設。培育並引導各類民間組織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作用。依法深化和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建設,提高政府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十六、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推進部分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進程,建立健全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監管和績效評估制度,簡化程序,降低成本,講求質量,提高效益。
第四章實行科學民主決策
十七、省政府及各部門要完善公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制定等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以及決策責任制度,充分發揮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撐體系作用,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十八、涉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由省政府全體會議或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十九、省政府各部門提請省政府討論決定的重大決策建議,必須符合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和發展規劃,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經過專家或研究、咨詢、中介機構的論證評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關部門的,應充分協商;涉及地區的,應事先徵求意見;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般應通過社會公示或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和建議。
二十、省政府在作出重大決策前,根據需要通過一定形式,充分聽取民主黨派、群眾團體、專家學者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第五章推進依法行政
二十一、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行政權力。省政府及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權力,強化責任意識,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二、省政府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省情實際,適時提出地方性法規議案,制定規章,修改或廢止不相適應和不符合實際的規章,確保法規議案和規章的質量。
二十三、省政府各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省政府規章、決定、命令。涉及兩個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應由省政府制定規章、發布決定和命令,或由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范性文件。各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要依法及時報省政府備案,由省政府法制機構審查並定期向省政府報告。
二十四、提請省政府討論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審議的規章,由省政府法制機構論證審核或組織起草,規章的解釋工作由省政府法制機構承辦。
二十五、要按照行政執法與經濟利益脫鉤、與責任掛鉤的原則,理順行政執法體制,科學配置界定執法機關的職責許可權,量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推進行政綜合執法。嚴格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行政考評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落實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申訴檢舉制度和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持開展行政執法檢查,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第六章加強行政監督
二十六、省政府要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並向其報告工作、接受質詢、依法備案省政府規章;接受省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
二十七、省政府各部門要按照行政訴訟法及有關法律規定,接受司法監督,對司法監督中發現的問題要認真查處和整改並向省政府報告。
二十八、加強行政系統內部監督,嚴格執行行政復議法和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及時發現並糾正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機關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並主動征詢和認真聽取各地政府及其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省政府各部門應自覺接受監察、審計等部門的專項監督。
二十九、省政府及各部門要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進一步完善信訪制度,確保信訪渠道的暢通。按照 「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 」的原則,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嚴格實行信訪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通過聯席會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和信訪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省政府領導及各部門負責人要親自閱批重要的群眾來信、處理分管工作的上訪問題。
三十、省政府及各部門要接受新聞輿論和群眾的監督,重視新聞媒體報道和群眾反映的問題。對重大問題,各部門要積極主動地查處和整改並向省政府報告。重視群眾和其他組織通過多種方式對行政行為實施的監督,提倡開展人民群眾建議徵集活動。按照 「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 」的規定,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完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發布政務信息,便於群眾知情、參與和監督。省政府及省政府辦公廳的公文,除需要保密的,應及時通過《吉林政報》和省政府網站公布。
第七章工作安排布局
三十一、省政府及各部門要加強工作的計劃性、系統性和預見性,搞好年度工作安排布局,並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
三十二、省政府根據國務院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年度重點工作及目標責任制,確定需要討論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審議的政府規章、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性會議和制發的公文等事項,形成省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布局,下發執行。
三十三、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落實省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布局,並在年中和年末向省政府報告執行情況。省政府辦公廳適時作出通報。
第八章強化督查落實
三十四、堅持並完善督查落實制度和機制,推動政府各項工作和決策的落實,保證黨和國家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決策部署的貫徹實施。
三十五、督查的重點是省政府重大決策、重要工作部署及會議決定的重大事項落實情況;省政府重要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責任制及階段性任務目標完成情況;省政府領導批示交辦事項落實情況。
三十六、督查要注重實效,全面准確了解和反映情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建議。實行督查工作通報制度。督查事項提出、督查實施及督查結果反饋,實行請示報告制度,重大督查事項必須及時逐級報告。
三十七、省政府重大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貫徹,一般以省政府名義組織督查,由省政府領導審批,省政府辦公廳組織實施。各部門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及時跟蹤和反饋執行情況。
第九章會議制度
三十八、省政府實行省政府全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省政府專題會議和省應急委員會議制度。
三十九、省政府全體會議由省政府組成人員組成,由省長或省長委託負責常務工作的副省長召集和主持。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討論決定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項;討論提請省人大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部署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通報有關重要情況。
省政府全體會議一般每半年召開一次,根據需要可安排有關部門、單位和地方政府負責人列席會議。提請省政府全體會議討論的議題,由省政府常務會議或省長確定。
四十、省政府常務會議由省長、副省長、秘書長、省長助理組成,由省長或省長委託負責常務工作的副省長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副主任列席會議,根據會議內容需要安排有關部門、單位和地方政府負責人列席會議。
省政府常務會議主要討論決定省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項,主要議題是:傳達國家有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研究部署省政府重點工作;研究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討論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全省財政預算;討論地方性法規草案和省政府規章;討論向國家申報的大型基本建設項目;分析全省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形勢和重大民生問題;決定以省政府名義表彰獎勵事宜;討論審批省政府各部門和地方政府請示省政府的重要事項;省政府領導提議討論和通報的重大問題。
省政府常務會議實行例會制,一般每月召開一次,時間為每月第一個星期三上午,遇有特殊情況順延。如有需要可臨時召開。參加會議的省政府組成人員須達半數以上。提請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的議題,由省長提出,或由分管副省長、秘書長、省長助理協調審核後提出,報省長確定。省政府常務會議紀要一般由省政府秘書長簽發或核報省長簽發。
四十一、省政府專題會議由省長、副省長、秘書長、省長助理主持召開;副秘書長可以受省政府領導委託,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
省政府專題會議主要議題是:研究決定擬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確定的事項;研究落實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以及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的相關事項;省政府領導提交會議協調解決的有關問題。
省政府專題會議紀要由省政府領導簽發。
四十二、省應急委員會議由其組成人員組成,省長(省應急委員會主任)或省長委託有關副省長(省應急委員會副主任)召集和主持,主要研究決定和部署重特大突發事件的防範和應對工作。根據會議內容需要安排有關部門、單位和地方政府負責人列席會議。
四十三、省政府組成人員因故不能出席省政府全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需會前向主持會議的省政府領導請假。如對議題有意見和建議,可在會前提出。其他人員不能按要求列席會議的,需會前向省政府秘書長請假。因故不能參加省政府專題會議和其他會議的人員,要事先向會議主持人請假。
省政府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決定的事項,宜於公開的,應及時報道。省政府全體會議、常務會議新聞稿一般由省政府新聞發言人審核簽發,如有需要,報省政府領導審定。
四十四、省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召開全省性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國家要求,傳達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工作安排,部署政府系統工作;動員各方面力量,完成重點工作任務;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促進全局工作開展。
省政府召開的會議和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由省政府辦公廳列出計劃,經省政府秘書長核報省長審定後,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確定。省政府組織召開的會議,冠名為吉林省XXX會議,會務工作由省政府辦公廳負責。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原則上只允許省政府綜合部門每年召開一次,冠名為全省XXX會議,會務工作由省政府相關部門負責。未列入計劃需臨時召開的會議,經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確定。以上兩種會議沒有當面對接和需要討論內容的,原則上採取視頻會議的形式,直接開到縣(市、區)。
第十章公文審批
四十五、各地、各部門報送省政府的公文,應當符合《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向省政府報送公文的有關規定。除省政府領導交辦事項和必須直接報送的絕密事項外,一般不得直接向省政府領導個人報送公文。各部門報送省政府的請示性公文,部門間如有分歧意見,主辦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要主動協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應列出各方理據,提出辦理建議。
四十六、各地、各部門報送省政府審批的公文,由省政府辦公廳按照省政府領導分工呈批,重大事項報省長審批。有關計劃投資及財政方面的事項,除按有關規定由分管的省政府領導審批外,均由負責常務工作的副省長根據省長授權審批,重大問題要經省長決定。
四十七、省政府公布的規章、決定、命令,向省人大或其常委會提出的議案,人員任免,由省長簽署。
四十八、以省政府名義發文,經省政府分管領導審核後,由省長或省長委託副省長簽發。秘書長、省長助理根據授權可簽發有關文件。
屬傳達省政府決定事項和省政府各部門要求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發文的,由秘書長簽發,或副秘書長核報分管的省政府領導簽發。屬省政府辦公廳職責范圍內的發文,由辦公廳主任簽發。
四十九、公文辦理堅持 「誰辦文誰催辦 」的原則,嚴格按時限要求辦理,實行催辦報告制度,提高公文運轉效率。
五十、省政府及各部門要進一步精簡公文。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由部門自行發文或聯合發文,不得要求省政府批轉或省政府辦公廳轉發;須經省政府審定的事項,經省政府同意可由部門行文,文中應當註明經省政府同意;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審批事項外,省政府各部門一般不得向各地政府正式行文。要完善電子公文傳輸,加快網上辦公進程,提高公文辦理水平。
第十一章作風紀律
五十一、省政府領導要做學習的表率,發揚理論聯系實際學風,把學習與調研、研究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發展的新趨勢、新變化,學習經濟、科技、法律和現代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識,提高領導能力。健全學習制度,一般每季度安排一次專題講座、報告、座談等省政府領導學習活動。
五十二、省政府領導要深入基層,考察調研,了解情況,指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下基層要減少陪同和隨行人員,簡化接待。不要地方負責人到機場、車站及轄區分界處迎送,所到之處不得舉行歡迎、歡送儀式,不得張貼、懸掛歡迎標語。食宿要嚴格執行規定標准;配備警車嚴格按規定執行,市區行駛時不擾民。
五十三、精簡公務活動,嚴格執行領導同志出席各類會議和公務活動的有關規定。省政府領導不為部門和地方的會議活動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名。因特殊需要發賀信、賀電和題詞,一般不公開發表。
五十四、精簡會議,改進會風。控制會議規格和會期,壓縮會議數量。各部門召開的會議原則上省政府領導不到會講話,必須到會講話的一個會只能由一位領導講話,開短會,講短話。省政府領導出席會議活動、下基層考察、調研的新聞報道和外事活動安排,按省委、省政府有關規定辦理。減少會議和一般性領導活動的新聞宣傳報道。
五十五、精簡文件,改進文風。控制文件規格,減少文件數量,壓縮文件篇幅。凡已及時公開發布的文件,各地、各部門不得層層轉發。省政府印發的普發類文件一般不超過4000字。起草省政府領導在全省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一般不超過7000字;在其他會議上的講話稿,一般不超過5000字。省政府領導講話印發《內部情況通報》,原則上不超過5000字。
五十六、省政府組成人員要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以身作則,勤儉節約,嚴格自律。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關系、謀私利,抓好分管或本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
五十七、省政府組成人員必須堅決執行省政府決定,如有不同意見可在省政府內部提出,在沒有重新作出決定前,不得有任何與省政府決定相違背的言論和行為;代表省政府發表講話或文章,以及個人發表涉及未經省政府研究決定的重大問題及事項的講話或文章,事先須經省政府同意。
五十八、副省長、秘書長、省長助理到省外出差、出訪、休假,應事先報請省長同意,由省政府辦公廳通報省政府其他領導。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外出,應事先向省政府辦公廳報告,由省政府辦公廳向省政府領導報告。
五十九、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出國(境)有關規定,從嚴掌握外事出訪。省長、副省長出訪,報請國務院批准。各部門正職出訪,由分管副省長和分管外事工作的副省長審核後報省長審批;副職出訪,由分管副省長和分管外事工作的副省長審批。出訪考察要有目的、重實效,減少一般性考察,團組規模精幹合規。出訪考察結束後要向省政府提交考察報告。
六十、實施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提高政府及部門執行力和公信力,推動工作落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務公開,規范行政行為。落實改善發展軟環境的有關規定,對職權范圍內的事項要按程序和時限積極主動辦理,對不符合規定的事項要堅持原則,不得辦理;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禮和宴請,不得接受地方和部門的送禮和宴請;對因推諉、拖延等官僚作風造成影響和損失的,對統計數字弄虛作假以及重大事故、災情瞞報虛報等問題,對越權辦事、以權謀私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要嚴肅查處,追究責任。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
❽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與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一點
摘要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部頒代碼12901)是省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備案的普通警察類高職院校,學院前身是吉林司法警官學院(由吉林省司法學校和吉林省勞改工作人民警察學校合並而成),具有二十多年獨立舉辦高中後普通中專教育的歷史和十餘年聯辦成人本、專科教育的經驗。在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親切關懷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幾代警院人風雨兼程四十餘年,學院由小到大,發展迅速。今天的學院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基層監獄、戒毒人民警察、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書記官為主,同時積極為安全防範行業和社會相關部門培養具有高素質、應用型法律專業人才的高等法律職業院校。
❾ 我國司法獨立的困境是什麼
1、司法機關與黨政機關的關系:
在我國,司法獨立是黨領導下的「獨立」,各級黨委及其政法委員會領導和協調公、檢、法工作的機制一直在運行,這在事實上形成了我國司法領域中「一個家長,三個孩子」的制度現實。雖然現在各級黨委、政法委審批案件的做法已大為減少,但一些「重要」案件的處理還是必須要向黨委或政法委請示或者接受其「過問」。
雖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但是不能脫離黨的領導,無論是司法機關還是行政機關所有的領導幹部基本屬於黨的成員,因此其受黨的領導和管理是必然的問題。如此一來,司法機關是不可能脫離政黨對其的干預,無論是在有形還是無形,都不可避免的造成干擾。
2、司法機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在人、財、物的配置上受制於同級地方黨委和政府,這不僅包括司法機關的日常經費開支,更包括了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等現實的開支,具體的數額和項目都是由地方政府自己預算的,缺乏獨立性,經濟保障不足且財政供應體制不順,有時難以避免手捧帽子向自己的當事人乞討的尷尬。
由於地方各級法院的人、財、物均掌握在地方,從而使得我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單一制國家,司法卻不能獨立於地方。我們的司法機關在人事、財政上嚴重地依賴於地方,地方法院和檢察院都同在一個地方政府制約下,檢察院的法律監督職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也不可能不受當地經濟利益的左右。辦金錢案、人情案,司法活動中的腐敗現象突出。
3、司法機關與人大的關系:
我國憲法在確立司法獨立原則時,沒有規定司法機關有權獨立於權力機關。我國憲法採用的是議行合一的政體,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全部國家權力由人民代表大會即權力機關行使,司法機關由國家權力機關依法產生,司法機關應該對權力機關負責,並接受其監督。
由於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未排除人大對法院審判活動的事前干預,現實中已出現了多起人大代表在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進行「個案監督」的事例,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人大對司法的監督機制還有待完善,而且缺乏有效地制約。實踐證明,不講究黨的領導方式和人大監督機制的合理化,必然會影響司法獨立的實現。
4、公、檢、法之間的關系:
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負有審判監督的職責。這種監督的方式和程度雖然受到法律的嚴格制約,而且目前看也有弱化趨勢,但畢竟與法院形成一種監督上的上位與下位關系。
而且就刑事案件辦理,憲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要求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互相配合」,這種平等的配合制約關系,使得以審判至上為前提的司法獨立難以有效貫徹,很明顯與司法獨立的核心要求是不相吻合的。
❿ 感謝感謝!我20歲初中畢業,你說還能報讀警校中專。。。。
通常情況下,每個地級城市都會有一個中專級的警校,同時負責該地區的職業培訓(也有些城市不設立中專級的警校,只設立警察職業培訓學校,這樣的城市只從普通高校畢業生中招警,如上海);每個省都會有一個大專或者本科級的警校,用來輸出科班出身的專業警察,這部分畢業生是警察隊伍的中堅力量;公安部創辦部級的綜合類本科警校,如公安大學、刑警學院等;另外,其他有權設立警察部門的行業也設立了警校,如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警校招生的標准
1.擁護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組織紀律性和法制觀念強,志願從事公安保衛工作,畢業分配能服從組織安排。
2.符合公安警察院校招生政審條件。
3.年齡不超過22周歲.其中公安專業(邊防方向)年齡不超過20周歲,未婚,應(歷)屆高中畢業生或中專、技校畢業生,具有本省常住戶口。
4.身體健康,北方地區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含1.70米),女生身高1.60米以上(含1.60米);南方部分地區男生168cm,女生158cm以上即可,男生體重不低於50公斤,女生體重不低於45公斤;左右眼單眼裸視力均在4.8以上(含4.8),無色盲、色弱;兩耳無重聽;無口吃;五官端正,體型勻稱,面部無明顯特徵和缺陷(如唇裂、對眼、斜眼、斜頸、各種疤麻等),嗅覺不遲鈍,無雞胸,無腋臭,無嚴重靜脈曲張,無明顯八字步、羅圈腿,無重度平跖足(平腳板),無紋身、少白頭、駝背,無各種殘疾,直系血親無精神病史。
5.無傳染病,肝功能化驗指標必須在正常范圍內,無甲肝、乙肝、澳抗陽性。
6.必須通過《國家體育鍛煉標准》 照標准如下:男子:50米,7〃1以內(含7〃1);1000米,3′55〃以內(含3′55〃);俯卧撐10秒內完成6次以上(含6次);立定跳遠2.3米以上(含2.3米)。
全國比較有名的中轉類警校。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是2002年4月19日,在廣東司法學校和廣東省司法警察學校合並的基礎上組建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院現有13個專業及專業方向,專業涵蓋法律執行、法律事務、司法技術3個二級職業技術門類。學院還辦有本科電大班、成人教育班及與省內重點大學聯辦的自學考試法律本科班,擴展了學院辦學空間。學院還建有與實踐能校內實訓基地17個,校外實訓基地45個。被廣東省司法行政界譽為廣東省司法警察培養、培訓的搖籃。學院還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與香港懲教署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院署合作,接待香港懲教署、懲教署工會、善導會訪問和派教師回訪10餘次。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始建於1982年,1985年開始招收中專,前身是山東省司法學校,後更名山東省法律學校,於2006年4月25日正式設立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山東省警官培訓學院(原山東省警官學校,始建於1958年)後並入。九十年代為西藏法院系統培養了四屆160名藏族畢業生。為山東省內各地司法所長、法律服務所主任輪訓。現有12個專業及方向,專業涵蓋法律執行、法律事務、司法技術,為法院檢察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系統、司法局所、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公證處等准備了大量人才。已簽約共建43個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訓基地有8個。2010年11月1日成立山東省法律援助中心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工作站。
雲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地處昆明市,創建於1980年3月,前身是省公安廳勞改幹部學校,1983年創辦為中專學校,定名為「雲南省第二公安學校」,1987年和1995年先後更名為「雲南省勞改工作警官學校」和「雲南省司法警官學校」,2003年1月21日,在原雲南省司法警官學校的基礎上獨立升格組建為雲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院目前開設刑事執行、法律事務、偵查、行政執行、罪犯心理測量與矯正技術、涉毒人員矯治、安全防範技術、應用泰國語、應用緬甸語、法律事務(社區矯正)10個專業。2010年新申報了司法警務、新聞采編與製作(法制新聞方向)、社區管理與服務、司法信息安全4個專業。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始建於1982年,座落於德陽市,開設法律事務、司法警務、刑事執行、行政執行、刑事偵查技術、安全防範技術、司法信息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心理咨詢等專業。學院實驗實訓條件完善,建有與各專業建設發展相適應的校內實驗實訓基地28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48個。
近年來,我院學生在參加全國、省、市組織開展的各種競賽中均取得顯著成績,先後獲得全國司法警官院校首屆散手比賽團體冠軍和第二屆散手比賽團體季軍、四川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乙組季軍及四川省高職高專運動會團體亞軍、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舞蹈一等獎、德陽市大中專院校辯論賽冠軍等一系列殊榮。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是2002年4月正式設立,學院位於南昌市郊,學院是全國2所擁有國家精品課程的司法警官職業院校之一,也是江西省55所高職院校中第3所獲此殊榮的院校。組織學生在省內監獄、勞教單位和深圳、浙江公安機關頂崗實習,努力提高畢業生綜合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散打、氣功等訓練。2004年,學院成功承辦江西省武術散打錦標賽,並獲得高校組團體第1名和8個單項第1名。2006年,學院代表隊參加江西省第十二屆運動會,共奪金牌19枚、銀牌8枚、銅牌9枚,獲得高校乙組金牌總數第二和總分第四名的好成績,並獲「體育道德風尚獎代表團」榮譽稱號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位於長沙市芙蓉區,是湖南省法律職業培訓基地和司法警官培訓中心。校內的司法鑒定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警英武術搏擊俱樂部、長鷹駕校等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在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專業實習實訓場所之外,同時面向社會開放。司法鑒定所可面向社會提供痕跡、文書、微量物證等司法鑒定業務;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進行計算機操作員初中級、計算機程序設計員、多媒體作品製作員的職業技能鑒定,同時培訓秘書、人力資源師、物流師、營銷師、禮儀主持人、網路編輯師、廣告設計師、電子商務師、物業管理師、信息管理師、項目管理師等專業技能人才;警英武術搏擊俱樂部招收具有一定武術基礎的青少年愛好者,組建武術、散打、擒拿、跆拳道、氣功等專業隊,俱樂部學員可頒發拳師證;長鷹駕校對符合辦證條件的學生按物價部門核定的85%優惠價格進行培訓和辦理駕照。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於2002年1月14日正式成立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坐落在長春市。學院前身是吉林省司法警官學校。設有法律事務、律師與公證、書記官、法律文秘、民事執行、司法助理、刑事執行、行政執行、刑事偵查技術、司法警務、應用法制心理、司法信息技術、司法鑒定技術、安全防範技術、網路系統管理、應用韓語、安全保衛等17個專業。學制為3年制,通過全國統一高考面向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位於鄭州市,是一所以高等司法警官教育為主,多種職業教育並舉的專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警察學院。學院創建於 1984年,隸屬於河南省司法廳。學院設置有刑事執行、偵查、經濟犯罪偵查、司法警務、安全保衛、警衛、司法助理、社區矯正、警察管理、法律文秘、法律事務、計算機應用技術和電子商務等14個專業。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主要為司法行政系統培養人民警察,同時也為社會培養法律服務、經濟管理、計算機應用等其他高等職業人才。學院承擔著全省在職司法行政幹警和共青團幹部的培訓任務。2009年5月,學院被中央政法委、中組部、教育部、司法部等十一部委列入全國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成為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所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司法類試點院校。
學院緊密結合專業實際,在全省25個監獄、15個勞教所,哈爾濱市司法局、大慶市司法局,以及多家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司法鑒定機構和安博教育集團、哈飛工業集團等單位建立了一大批穩定的實訓基地。學院設有黑龍江省內規模較大的汽車駕駛員培訓學校。2000年5月被省人事廳批准為「國家公務員培訓基地」。
學院現設有司法行政管理系、法律系、經濟管理系、信息技術應用系和基礎課教研部、警體課教研部、政治理論教研部。設有刑事執行(獄政管理)、監獄管理(二年制)、心理咨詢(罪犯心理矯治)、刑事偵查技術(獄內偵查)、法律事務、法律文秘、會計(司法會計)、會計與審計、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監獄信息技術)等10個高職專業。
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是經司法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是自治區唯一一所警察類院校。建校30多年,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近幾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司法廳黨委的堅強領導和教育廳的指導下,學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深化改革,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實現了3次大的跨越,為學院進一步發展,更好的參與全區和區域性職業學院辦學競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學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全日制高、中等法律職業教育為主體,法律成人教育和司法行政系統幹部、法院系統法官培訓相結合的辦學體系。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生3100人,函授教育在校及自考在冊人數近3505人,每年承擔各類培訓任務1000多人次。2008年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11部委確定的全國政法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首批試點單位。
學院現為寧夏司法廳管理的副廳級事業單位,位於銀川市西夏區學院東路高校園區,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教學生活設施完善。內設黨政辦公室、政治部、計劃財務處、教務處、學生處、總務處、成人教育培訓處等7個行政管理機構和應用法律一系、應用法律二系、刑事司法系、司法信息技術管理系、中專部、基礎部、實踐教學部、圖書館、駕校等9個教學教輔機構,教職工220餘人,其中教師120餘人、教授3人,副教授30餘人,碩士研究生25人,國外訪問學者2人。有全國政法院校改革試點專業2個、自治區級骨幹示範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區級精品課程5門,高職(大專層次)開設法律事務、經濟法律事務、司法警務、刑事執行專業、行政執行專業(治安管理方向)、行政執行專業(交通管理方向)、刑事偵查技術專業、司法信息技術專業、圖文信息技術專業等9個專業;中職(中專層次)開設法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計算機及外設維護(速錄方向)、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專業等4個專業。學院現面向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古、四川、安徽等12個省(區、市)招生。
建校以來,始終堅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從嚴治警」的辦學原則,按照「崇德明知、尚法敦行」的校訓,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依託行業、服務行業,面向基層、服務社會,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開展了法律診所研究教育,並實行警務化管理的學生管理模式,探索了一條以提升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為關鍵,走專業教學與行業服務一體化的具有中國高等法律職業教育特色的發展新路,大力推行以工學結合,實戰強技,警魂鑄人為核心內容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學院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認可度日益提升,保持了健康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在司法行政統幹警、基層司法助理員中學院畢業生佔50%,在法院、檢察院、公安幹警、公證員、律師中學院畢業生佔25%,許多人都已成為寧夏政法戰線的骨幹力量,部分畢業生還榮獲全國一級英模、寧夏傑出青年衛士、自治區級勞動模範、寧夏十佳監獄勞教人民警察等稱號。學院積極為打造「平安寧夏」、「法治寧夏」,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不懈努力,為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是一所以培養監獄勞教人民警察、基層司法工作者以及安全防範技術、司法信息技術等專門人才為主的司法類高等職業院校。主管部門為浙江司法廳、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監獄管理局。學院前身為 1984 年建立的浙江省第三人民警察學校,2000 年 5 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籌建浙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2002 年 1 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是全國高等法律職業教育改革試點與推廣單位、全國政法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及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院校。開辦刑事執行(監獄管理)、刑事執行(監獄勞動生產管理)、行政執行(勞教管理)、司法警務、社區矯正、安全保衛、法律事務、安全防範技術、安全技術管理、安全防範技術(安全防範工程)、司法信息安全、消防工程技術、法律文秘、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網路技術等15個高職專業。
學院已成為浙江省監獄勞教人民警察的培養培訓基地、全國法院司法警察的培養培訓基地、浙江省安全防範專業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以及中國安防協會師資培訓中心。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
福建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前身為福建省警官學校,創辦於1985年,2004年2月,省政府批准組建福建警官職業學院。學院以警官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具有警官高等學歷教育、在職民警培訓再教育和罪犯矯正技術研究三大職能。福州監獄、女子監獄作為校內實訓基地,滿足「現場教學」、「專項能力實訓」和「雙師型」教師培養需要。
克敵制勝是人民警察的必備要求,學文習武是我院教育特色之一。體能訓練、警棍術、擒敵術、拳擊、散打、跆拳道、警戒具使用、查緝和現代偵察技術等是學院的必修課程。同時把法學、人文科學理論知識教育與武術技能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培養文武兼備綜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山西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前身是創建與1964年的山西省公安技校,是山西省培養人民警察及社會各方面實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開設的法律類高職專業有:刑事執行、法律事務、司法警務等。此外,學院還保留有中專層次的司法警察、警務特訓與服務、計算機及用、法律等專業。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學院是全國最早成立的法學警官類高職院校之一,學院位於合肥市蜀山區清溪路。學院分為五個系:法律一系、法律二系、警察系、公共管理系、信息管理系。設立法律事務、刑事執行、司法警務、安全技術與文秘、法律文秘、書記官、法制新聞、計算機網路應用與安全、物流英語、行政管理、司法會計、 國際貿易、勞動與社會保障實務等十餘個專業。另設有監獄管理、法律事務專業的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班。
學院已在安徽省17個市的司法局和部分監獄、勞教單位、律師事務所、 法律援助中心、公證處等部門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25個。此外,學院還在合肥市建立了青年志願者服務基地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