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出生時間

民法通則出生時間

發布時間: 2020-12-26 16:27:34

1. 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始於出生,民法對出生時間的確定

我國民法關於公民民事權利能力開始時間,規定在民法通則第9條中。該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2.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對嗎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而民事行為能力因不同主體有所不同。對公民,主要有兩個:一是年齡;二是精神狀態。一般而言,公民的意識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健全的,因此年齡可以作為判斷的標准之一。

但完全以年齡作為判斷標准有失偏頗,因為有些人即使達到成人年齡,但由於智力低或精神不正常,仍不能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對法人和其他組織,則以其成立時間和注銷時間作為判斷標准。

根據《民法總則》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根據該條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公民享有民事權利能力的時間與其生命的存續時間是完全一致的。

《民法總則》規定,18周歲是自然人成年的界限。對於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自然人,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民法通則出生時間擴展閱讀

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現行規定):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3. 民法總則出生日期是如何確定的

出生證明為准。
《民法通則意見》第1條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時開始。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准;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准。沒有醫院證明的,參照其他有關證明認定。"

4. 中國民法是如何判斷公民出生和死的標准

在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登記。

5. 7、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 ) A.出生 B.10周歲 C.16周歲 D.18周歲

A.出生。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回,承擔民事義務,公民答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根據《民法通則》:

第九條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條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5)民法通則出生時間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關於民事權利的有關規定:

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 八周[2]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6. 2017.10.1日生效的民法通則對公民出生年齡認定是法律。所有部委對人的出生年齡認定必須依法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沒有規定公民出生、及年齡的認定辦法,回只是規定了「答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7. 由《民法通則》第12條規定可知,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第9條卻說,公民從出生時

不矛盾抄的,因為這兩個襲法條的核心詞彙不一樣,第九條說的是「民事權利能力」,而第十二條說的是「民事行為能力」,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民事權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賦予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從而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其中,前者【權利能力】是天生就擁有的,但是後者【行為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備的,需要達到一定的年齡之後才擁有。

8. 根據 民法通則 的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有沒有例外情況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年齡較小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於限制能力行為人,其民事活動需要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可進行。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條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二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8)民法通則出生時間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5、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9. 我國《民法通則》賦予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止,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被稱為自然人的(

您好,我國《民法通則》賦予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止,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專擔民事義務屬的資格被稱為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民法通則》第九條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
電信服務不適用合同法 發布:2025-02-13 13:23:11 瀏覽:336
法律顧問讓調解更高效 發布:2025-02-13 13:12:53 瀏覽:651
人民法院最高審 發布:2025-02-13 12:58:04 瀏覽:491
沈陽市供暖條例 發布:2025-02-13 12:55:11 瀏覽:816
民法典河邊 發布:2025-02-13 12:26:49 瀏覽:46
公司不發底薪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3 12:22:41 瀏覽:594
濟南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02-13 11:17:20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