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法典來源
『壹』 民法典的由來
民法典的由來是: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民法典》
第一條__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貳』 中國民法典發展歷史。
我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到改革開放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兩度進行民法典的起草。
一次開始於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計525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債、繼承四編,主要參考1922年的蘇俄民法典。
另一次開始於1962年,到1964年完成草案試擬稿,計262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和財產流轉三編。不過這兩次民法典的起草,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改革開放以後,新中國歷史上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拉開帷幕。1979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民法起草小組,到1982年5月,完成了《民法(草案)》第四稿,包括8編,43章,465條。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
2015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啟動。此次民法典的編纂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起草《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3月15日審議通過,同年10月1日開始施行,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民法典編纂邁出了第二步。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7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對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進行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可謂呼之欲出。
『叄』 我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哪一部法律
我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調整如下四個生活領域:市場經濟領域、其他社會領域、婚姻家庭領域、私人生活領域,這四個領域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使民法典成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種良善的生活,是一種值得過的生活。一切法律都是為了規范人類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與人們的生活相關。
在所有法律中,唯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調整的人與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它們是社會運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每個人從搖籃到墳墓、從白天到黑夜,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民法始終都不離不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來源於社會生活,它是對人們社會交往的基本規則、人倫關系和價值共識的提煉和表達,所以能呈現人們鮮活的社會生活,蘊涵民族精神和文化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民事立法的全面總結,是對我國立法經驗系統梳理,同時也是對我國民事司法工作全面檢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肆』 民法的來歷
古羅馬時期民法的肇始:優帝法典 學說匯纂 法學階梯 優帝新律 共同構成回了完整的羅馬法典答 世稱"民法大全"
我國民法:清末法制變革後,中國民法開始走上了法典化的進程。可以說,清末法制變革是中國近代民法法典化的真正開端。清末法制變革以引進西方先進法律,進行法典化運動為基本特點,其結果是制定了大批新式法典,對中國法律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是中國近代民法法典化的開端。
『伍』 中國民法典的背景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中指出編纂民法典四個重要意義:「(一)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二)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三)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四)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該法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此前我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皆因各種原因未能如願。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定。中國立法機關此後採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並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實施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陸』 民法典自什麼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調整如下四個生活領域:市場經濟領域、其他社會領域、婚姻家庭領域、私人生活領域,這四個領域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使民法典成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種良善的生活,是一種值得過的生活。一切法律都是為了規范人類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與人們的生活相關。
在所有法律中,唯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調整的人與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它們是社會運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每個人從搖籃到墳墓、從白天到黑夜,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民法始終都不離不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來源於社會生活,它是對人們社會交往的基本規則、人倫關系和價值共識的提煉和表達,所以能呈現人們鮮活的社會生活,蘊涵民族精神和文化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民事立法的全面總結,是對我國立法經驗系統梳理,同時也是對我國民事司法工作全面檢驗。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什麼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十三屆全國版人大三次權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民法典的制定和實施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
民法典編纂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對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積極意義,從而開啟了我國法制史、法學史的新時代。
(7)我國民法典來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民法典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增加了人格權編。創造性地將關於人格權的規定獨立成編,這在世界民法典的立法史中具有時代意義和實踐意義。其在更好更充分地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目標的同時,也必將為世界法治發展提供新的樣板,擴充新的模式。
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管理他人事務,可以請求受益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受到損失的,可以請求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管理事務不符合受益人真實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規定的權利。
『捌』 民法典是誰頒布的
法律分析:編纂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方面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玖』 民法典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1][2][3][4]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