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什麼是港英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什麼是港英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發布時間: 2022-09-27 23:06:37

1. 法國宣布暫停香港引渡條約,圖什麼

“鑒於最近的事態發展,法國將不會繼續批准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於2017年5月4日簽署的引渡協議。”

這是法國在西方多個國家宣布暫停香港引渡條約之後,所發布的一條聲明。

法國急於表明立場,其實也是對於西方國家的跟風,也是在制衡中國這件事上,與西方國家保持一致。說通俗一點就是,在制衡中國這件事上,西方國家紛紛表態,自然也不能落下法國這一家。這也是美國在對中國施壓之下,西方國家選邊站的一個表現。

無論如何,我們國家維護香港地區繁榮和穩定的決心是不變的,我們也不會因為任何國家對我們橫加干涉,就會作出任何妥協。

2. 什麼是申根區

1985年6月24日,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五國在盧森堡邊境小鎮申根(SCHENGEN)簽訂申根協定。該協定規定,其成員國對短期逗留者頒發統一格式的簽證,即申根簽證,申請人一旦獲得某個國家的簽證,便可在簽證有效期和停留期內在所有申根成員國內自由旅行,但從第二國開始,需在3天內到當地有關部門申報。

為了建立一個具有共同外部邊界而沒有內部邊境檢查的區域,所有參與國必須執行同樣的入境標准。舉例來說,這意味著,所有申根國家必須就哪些第三國國民需要辦理簽證的問題,執行統一規定。另一方面,訪問者持有的簽證一般在全部申根國家同樣有效。進一步而言,所有的參與國必須信賴其他國家進行適當邊境檢查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在申根一攬子協定中,也包括申根地區外部邊界檢查措施的執行規定。

申根一攬子協定還包括參與國警察當局之間的合作條款。共同信息系統使申根國家的警方能夠發布通緝罪犯、失蹤人員和被盜財產警告。

歐盟在司法與內政領域的合作,已逐漸擴大到申根合作范圍以外。這一趨勢將朝著加強各國警方與檢察機關的合作、統一民事、刑事立法和執行共同移民與庇護政策的方向發展。然而,申根協議並不意味著挪威自動成為擴大合作的一部分。

《申根協定》的主要內容包括:相互開放邊境,包括在協定簽字國之間不再對公民進行邊境檢查;外國人一旦獲准進入「申根領土」內,即可在協定簽字國領土上自由通行;設立警察合作與司法互助制度等。

1990年6月,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和希臘4國加入《申根協定》。同月,8個成員國簽署了由100多項條款組成的申根公約。同時,法、德、荷、比、盧等國還簽署了關於「協調移民和避難政策」,「加強警務和司法合作」,「建立共同信息檔案中心」等內容的一系列具體條約。

1991年6月,法國成立了《申根協定》監督委員會,分別對荷、意、西、德、比5國就實施申根協定的准備工作進行調查。1994年,《申根協定》執委會根據調查結果決定,將原計劃於1992年夏季實施申根協定推遲至1995年。1995年3月26日,《申根協定》正式生效。

1996年12月,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和冰島五國簽署了加入《申根協定》的有關協議。1998年4月,奧地利與義大利和德國之間全面開放邊界。

瑞士的這次公決同時通過了《都柏林協定》。該協定的主要內容是限定難民只能在一個國家申請避難。

1995年3月26日,德、法、西、葡、荷、比、盧7國正式實施《申根協定》,相互取消了對人員和商品過境的檢查。

1996年10月22日,《申根協定》執行委員會在盧森堡舉行會議,10個協定簽字國的有關部長討論了北歐5國申請參加《申根協定》的問題。申請參加《申根協定》的丹麥、瑞典、芬蘭、挪威和冰島五國的有關部長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了會議。會議首先討論了挪威和冰島兩個非歐盟成員國要求參加《申根協定》問題。鑒於這兩個國家的特殊情況,會議就其參加《申根協定》問題達成一項政治協定。此外,會議還草擬了丹麥、瑞典和芬蘭加入《申根協定》的議定書和協定。

1996年12月19日,《申根協定》部長級會議在盧森堡舉行,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和冰島五國在會上正式簽署了加入《申根協定》的協議。芬蘭和丹麥作為歐盟成員國,在協議簽署後即成為《申根協定》的正式成員,不是歐盟成員國的挪威和冰島將按照一項特殊協議作為「聯系成員國」加入《申根協定》。至此,歐盟國家中只剩英國和愛爾蘭身居該協定之外。

從1998年4月1日凌晨起,義大利與奧地利之間以及義大利同法國、奧地利同德國之間的邊界已全面開放,標志著奧意兩國已經開始全面實施《申根協定》,參加協定的各國間自此終於實現了全面的邊界開放。

1998年4月16日,瑞典議會通過關於瑞典加入《申根協定》的議案,瑞典正式成為該協定的成員國。2001年3月1日,《申根協定》在瑞典生效。

至1998年4月,歐盟15國也分別簽署了《申根協定》,但協定只在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奧地利、葡萄牙和西班牙9國生效。

1999年4月26日,挪威議會批准了政府於1998年就加入申根協定與歐盟達成的協議。此舉意味著挪威與歐盟國家之間將相互開放邊界,實現人員的自由流動。在北歐五國中,挪威和冰島不是歐盟成員,它們是申根協定的聯系國。

2001年3月25日零時,《申根協定》開始在北歐五國(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和冰島)生效。北歐五國公民從此可以在該協定簽字國范圍內通行而不必受邊境海關的檢查。

2005年6月5日,在全民公決中,瑞士民眾以54.6%的簡單多數批准瑞士加入《申根協定》。此後再經過兩年准備期,瑞士將正式成為申根國家。屆時,《申根協定》的成員國將達到16個。

2007年12月21日起,《申根協定》參與國的范圍將由15國擴大到24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馬爾他9個2004年才加入歐盟的國家也將成為申根大家庭中的成員。《申根協定》的「邊界」將再一次得到拓展。

3. 中國和哪國有引渡協議

我國已與21個國家簽署了雙邊引渡條約,分別是:蒙古、羅馬尼亞、俄羅斯、泰國、保加利亞、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韓國、柬埔寨、菲律賓、秘魯、南非、突尼西亞、寮國、阿聯酋、立陶宛、巴基斯坦、賴索托。

來自網路知道。

4. 哪些國家與中國有司法援助協定

朝鮮戰爭及其影響

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世界各國都應深入思考和認真借鑒朝鮮戰爭所蘊涵的歷史意義,徹底擯棄冷戰思維,把維護和平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今日正值朝鮮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參戰55周年,現將舊文發出,有心者指正。

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國際大規模常規武裝戰爭。它本是朝鮮南北雙方的一場內戰,但由於美國懷疑是蘇聯擴張的訊號而興兵干涉,使其演變成一場美國入侵朝鮮的侵略戰爭,它是冷戰的產物。戰爭促使美國加快了其實施稱霸全球戰略部署的步伐,在全球范圍內加緊構建反共陣地,美蘇冷戰格局完全形成。戰爭以朝中軍隊和人民的勝利而宣告結束。這個勝利,打亂了帝國主義在遠東擴張勢力范圍的戰略部署,強化了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和聯盟,維護了遠東以及世界的和平,鼓舞了被壓迫、被奴役人民爭取解放的正義斗爭,有力地促進了世界多樣化發展的歷史進程和人類的進步事業。

對遠東戰略格局的影響

1、打亂了美國擴張勢力的戰略部署。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在東歐、中東和遠東進行了領土和勢力范圍的擴張。美國認為蘇聯在乘勝利之機擴展共產主義,已經成為對自由世界最大的威脅。同時隨著戰爭的結束,美國急於為其龐大的軍事生產經濟尋找市場,因此也將蘇聯視為對外擴張的障礙。所以美國出台了杜魯門主義,制訂了馬歇爾計劃,建立了政治軍事集團,形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條約組織長期對峙的局面,很快掀起第一次冷戰高潮。此時,歐洲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但朝鮮戰爭的爆發及勝利打亂了美國擴張勢力范圍的戰略部署,使得美國不得不分散冷戰力量,在遠東和整個亞太地區謀求對蘇聯和中國的遏制。本來美國准備削減軍事預算,減少駐亞洲地面部隊,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國會拋棄了這一方針,轉而對戰爭「積極合作」,朝鮮戰爭成了美國對外政策的重點。

另一方面,戰爭爆發前,美國原計劃利用在南朝鮮扶持的李承晚傀儡政權實現其在實際上霸佔全朝鮮半島的目的,將其在遠東與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冷戰的前線推至中國邊境,增強其戰略部署的威懾性。但在自己策劃的戰爭中卻被打敗的事實,使美國不但未能實現預期戰略意圖,而且使其戰略計劃大大受挫。因此戰爭結束後,美國公然把社會主義國家稱為敵人,聲明其政策之一就是「使共產主義政權崩潰」,並要改變過去用第七艦隊「保護」台灣的政策,採取不阻礙蔣介石集團進攻大陸的方針。這說明,以中國和朝鮮為一方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勝利,打亂了美國擴張勢力的戰略部署,迫使美國把全球冷戰的重點從歐洲轉移到亞洲來。

2、促使了美國亞太軍事體系的形成。面對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東南亞民主解放運動的興起,美國政府認為,如果還有別的國家如中國一樣「加入斯大林集團」,就要改變世界力量的對比均勢,因此,美國在亞太地區加緊建立「自阿留申起,經日本至琉球群島」的「防務線」軍事體系。

①防務線的擴大。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應付戰爭局面,迅速將這條防務線擴大。1951年1月4日,國務卿杜勒斯將其劃為「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樣一條近海島嶼鏈」,企圖通過對中國和東南亞的包圍,遏制和阻止中國革命在亞太地區蔓延。由於中國和蘇聯已經結盟,遏制中國也是遏制蘇聯,從而增強美國在對蘇冷戰中的力量。美國的亞太軍事體系主要由一系列雙邊或多邊軍事條約構成,其中有與泰國簽定的《軍事援助協定》,與菲律賓簽定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簽定的《澳新美安全條約》,與日本簽訂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使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初步建立起「遏制共產主義」的縱深軍事體系。

②新月形包圍圈的形成。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繼續擴展延伸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體系。1953年8月8日,在《朝鮮停戰協定》簽訂的第12天,美國同南朝鮮在漢城草簽了《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把亞洲的軍事同盟關系從日本擴大到了朝鮮半島。1954年9月,美國、英國、法國、泰國、紐西蘭、菲律賓、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在馬尼拉簽署了《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在反共的幌子下,拼湊了東南亞條約組織,威脅中國和越南,鎮壓這個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1954年12月,同蔣介石集團在華盛頓簽訂了侵略性的《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使美國武裝侵佔台灣合法化,並以台灣為基地,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和准備新的戰爭。美國通過以上系列雙邊或多邊的「共同防禦條約」,建立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防禦體系,形成了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月形包圍圈,加劇了東西方的對抗,強化了美在對蘇冷戰中的地位。

3、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戰爭的勝利捍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保障了新中國的安全。在戰爭中,包括中國最高層領導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在內的11萬余名中國戰士在戰爭中犧牲,志願軍官兵們為朝鮮人民捐出了1000萬公斤糧食、33.6萬件衣服、13.37萬斤棉花,修建和恢復公共場所881處、民房45412間、橋梁4263座、堤壩4096條、水渠1200公里、植樹3600多萬棵、運送物資6.3萬噸、治病188萬人次,兩國黨和人民結下深厚的友誼。作為當時社會主義國家中政治、經濟、軍事力量最大的蘇聯,在戰爭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給予了中國和朝鮮一定數量的援助,並在外交上盡力維護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利益。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簽定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戰爭中經受住了考驗。

朝鮮戰爭後,美國不遺餘力地對中國實行孤立和遏制的政策,中美人員交往和物資交流幾近空白。美國國務院甚至禁止美國動物園購買中國的熊貓,不批准美國記者到中國采訪。因此,50年代中國的貿易對手國主要是蘇聯。朝鮮戰爭,使蘇聯、中國和朝鮮等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壯大了遠東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

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1、迫使美國加快了全球冷戰布局。

①杜勒斯計劃。美國在建立亞太軍事防禦體系的同時,為了謀求對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更加有效的遏制和包圍,進而保護和擴大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利益,積極策劃建立中東軍事集團。朝鮮戰爭爆發後,1950年10月,美、英、法與土耳其決定建立中東司令部,11月,四國發表建立中東司令部的宣言,並邀請中東各國、南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參加,遭到大多數中東國家的拒絕。美國不甘心就此失敗,1953年1月,杜勒斯出任國務卿,相繼訪問了埃及、以色列、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沙特和土耳其等中東國家,繼續推行建立軍事集團的政策。杜勒斯關於建立中東軍事集團的計劃被稱為「杜勒斯計劃」,其內容是將與蘇聯為鄰的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組成一個小型軍事集團,即北層防禦集團,然後「北層」各國又與中東其他各國簽訂雙邊軍事協定,逐步形成中東軍事集團,其目的是將北約組織和正在籌建的東南亞條約組織連接起來,遏制社會主義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和蘇聯在中東的擴張。

②巴格達條約組織。朝鮮戰爭即將簽訂停戰協定的時候,美國政府發現敗局已定,於是加快了在亞太地區和中東地區的軍事體系構建。在美國的撮合下,1955年2月,土耳其和伊拉克在巴格達簽署《相互合作條約》,並表示要擴大為中東伊斯蘭國家的聯盟和西方參加的中東集體防務組織。美國以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的承諾使巴基斯坦於1955年9月23日加入,伊朗於11月3日加入,英國已於4月加入。1955年11月,巴格達條約參加國正式宣布巴格達條約組織成立。美國派「觀察員」參加會議,與該組織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巴格達條約組織的建立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它把北大西洋條約組織和東南亞條約組織聯結起來,最終形成了一個從西歐經過中東到東南亞、再經台灣、日本、韓國直至阿留申群島,對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弧形軍事包圍圈。這個包圍圈可攻可守,既可遏制蘇聯的擴張,也可鎮壓區域內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時保護了美國的經濟利益。美國最終在全球建立了反蘇反共陣地,完成了冷戰戰略布局。

2、帶動了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中國和朝鮮人民的勝利,打破了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解放運動的發展。越南、印度支那、緬甸等亞非拉地區的民族民主解放運動蓬勃開展,為殖民體系的瓦解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結語:朝鮮戰爭使美蘇冷戰達到了第一次高潮,也在朝鮮半島人為形成了五十年的分裂局面。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前蘇聯解體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劇變,冷戰格局逐步瓦解,世界進入多極化發展時期。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在當年戰火紛飛的平壤,韓國總統金大中與朝鮮最高人民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簽署了《北南共同宣言》,半島的統一終於明朗化,全球冷戰的最後一塊堅冰正在融化。

當今世界,正在向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方向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和亞太地區的局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維護和促進世界持久和平與安全,必須徹底擯棄冷戰思維,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世界各個國家、各種力量、各種組織,都應認真借鑒朝鮮戰爭的歷史經驗,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把維護和平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

5. 巴拿馬政府是不是美國的傀儡政府

巴拿馬政府不是美國的傀儡政府。
巴拿馬共和國簡稱巴拿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國家,總面積為75517平方公里,首都巴拿馬城。由於巴拿馬的建立和貿易都和美國有重要關系,巴拿馬從1907年開始使用美元作為流通貨幣,本國貨幣為巴波亞,與美元等值並同時在境內使用,是世界上第一個除美國以外使用美元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
巴拿馬與美國的關系在巴拿馬對外關系中佔有特殊地位。1964年1月巴、美斷交,同年4月復交。1989年美軍入侵巴拿馬。恩達拉政府成立後,美國即予以承認,並宣布解除對巴拿馬的經濟制裁。美國開發銀行恢復了對巴拿馬的援助。同年12月美軍全部撤回運河區。巴拿馬議會批准美軍和平部隊重返巴拿馬活動。1991年4月,美、巴簽署了司法互助協定。8月,簽署了重新安排拖欠美國1.07億美元債務的協定。美國還決定投資2億美元 ,參加拓寬運河的「蛇彎航道」工程。恩達拉政府執政頭2年,美國已向巴拿馬提供了4.61億美元援助。
1989年12月,美軍入侵巴拿馬後,大多數拉美國家予以譴責,不承認恩達拉政府。巴拿馬同墨西哥、秘魯、厄瓜多等國因諾列加時期人員政治避難問題關系緊張。巴拿馬為擺脫在國際上的孤立局面,主動改善與拉美國家的關系。特別的一點巴拿馬沒有引渡條例

6. 法國有引渡條約嗎

法蘭西24電視台3 道稱,法國當天正式宣布,將中止批准與香港間的引渡條約。法國成為繼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紐西蘭和德國之後,又一個跟風表態的西方國家。
法國外交部3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鑒於最近的事態發展,法國將不會繼續批准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於2017年5月4日簽署的引渡協議。」
法國外交部聲明還妄議日前生效實施的香港國安法,聲稱其「直接影響到我們(法國)的公民和我們的企業。」
據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公告,香港特區此前已與法國簽訂了移交逃犯協定(引渡條約),但暫未生效。
此外,截至2020年4月22日,香港特區已與19個國家簽訂移交逃犯協定,且已生效。這些國家分別為:澳大利亞、加拿大、捷克、芬蘭、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愛爾蘭、韓國、馬來西亞、荷蘭、紐西蘭、菲律賓、葡萄牙、新加坡、南非、斯里蘭卡、英國、美國。
上月,加拿大(7月3日)、澳大利亞(7月9日)、英國(7月20日)、紐西蘭(7月28日)、德國(7月31日)宣布中止與香港間的引渡條約。
7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外交部例行 會上宣布,近日,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以中國制定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為借口,單方面宣布暫停與香港特區簽訂的《移交逃犯協定》,此舉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為此中方決定香港特區暫停港加、港澳、港英《移交逃犯協定》,同時決定香港特區暫停港加、港澳、港英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針對德國中止與香港間引渡條約一事,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8月1日表示,德國政府為政治目的單方面暫停移交逃犯協定,屬於雙重標準的政治操作,同時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發言人說,德國政府甘心讓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更凸顯德國有機會成為部分在香港被通緝人士嘗試逃避法律責任的地方,德國要就此向法治與國際交代。
8月3日,汪文斌還宣布,紐西蘭以中國制定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為借口,單方面宣布暫停與香港特區簽訂的《移交逃犯協定》。新方有關做法將對港司法合作政治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嚴重損害了香港特區與之開展司法合作的基礎,偏離司法合作維護正義和法治的宗旨,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為此,中方決定香港特區暫停港新《移交逃犯協定》,同時決定,香港特區暫停港新《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7. 司法,私法有何區別

私法,相對於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規范私權關系、保護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版法、商法等。權也可以理解成私家所定的法規
司法,又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司法是實施法律的一種方式,對實現立法目的、發揮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8. 什麼是司法互助安排

1、沒有司法互助協定的,外國一般不會提供協助;

2、有司法互助協定的,提高司版法互助;權

一國法院通過一定程序要求他國法院協助一定的訴訟行為;被請求國的法院按照請求協助履行該訴訟行為。

(8)什麼是港英刑事司法互助協定擴展閱讀:

條件: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我國締結或者參加同一司法協助的國際條約的國家和我國即具有司法協助關系。沒有參加條約的國家不能要求別國法院接受其司法委託。

二是互惠原則。互惠即相互之間給予對等的優惠待遇。如果某一國家協助我國為一定的司法行為,我國也應當協助該國為相對等的司法行為。

9.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規定了哪些內容

繼1942年2月7日美國國會批准向中國政府提供5億美元財政援助後,6月2日,美中兩國政府又簽定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又稱《中美主體租借協定》)。協定規定美國與中國相互提供用於國防的用品、兵力及情報,以及上述各項的使用原則和報償原則。根據此項協定,美國應允提供8.4億美元的租借物資裝備及訓練中國軍隊。在日軍佔領緬甸、中國接受外援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被切斷後,美國與英國一起於1942年春,新辟一條從印度東北部飛越「駝峰」喜馬拉雅山脈到昆明的空中航線,靠這條空運線,把數量有限但非常寶貴且極具象徵意義的盟國援華物資送到中國。起初,經這條運輸線每月運送3000噸物資,到了1943年3月,羅斯福總統答應把空運數量逐步提高,最終達到每月1萬噸。

10. 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問題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無須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征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

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該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外,無溯及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由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並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對我國地方立法權的豐富和發展 它不僅在根本性質上區別於目前港英政制下的立法權,同時也區別於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的地方立法權 它是具有新的內容,體現「一國兩制」,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的政治體制,帶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新的地方自治的立法權。 ?

Ⅰ 立法權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 在近代國家,哪些國家機關有權立法,以及享有多大的立法權,即立法權的劃分,一般都是由該國憲法加以確定的 由於國家的性質和它採取的國家結構形式的不同及其它因素的影響,一國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也是不同的。 ??

有人認為,1997年後可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或類似的其他法律,以解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與內地法院之間的司法關系或兩地的沖突問題,這是值得商榷的 因為,(一)香港基本法並未規定要制定這樣的法律 如果制定一個兩地司法機關都要遵守的法律,那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除了要遵守香港基本法和普通法之外,還要遵守一個駕凌其上的全國的區際沖突法或其他類似的法律,這與基本法的規定是不一致的;(二)全國性法律按香港基本法的,如附件三列明的適用於香港,但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中並沒有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這樣的法律;(三)香港基本法第18條雖然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征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可對列於基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減 但它又規定,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按基本法規定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的法律 顯然,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不是這樣的法律;(四)香港基本法第95條專門為解決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之間的聯系包括解決法律沖突,作出了規定,就是通過協商來進行 應當充分認識香港基本法第95條的基本精神和重要作用,並在實踐中堅決貫徹這一精神,而不能在香港基本法第95條之外再另找原則;(五)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法院之間的關系以及兩地的法律沖突,都是「一國兩制」下的問題,它既不能採用兩個國家之間訂立司法互助協定和國際沖突法的方式來解決,也不能採用一個國家內一種統一的解決法律,制定兩地法院都遵守的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內統一解決的模式 這與香港基本法第95條的精神是不一致的,第95條強調的是平等協商,在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協議,這里一個重要的考慮是尊重「兩制」,因為兩種司法制度、法律制度不同,所以香港基本法第95條沒有規定統一的全國性的法律,1997年後也不能再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區際沖突法。 ?

目前香港仍處於英國殖民統治的地位,雖然從七十年代末英國在香港開始推行「非殖民地化」的代議政治,使香港的殖民地色彩有所減弱,但這並沒有從實質上改變香港的殖民地的地位,英國仍支配和控制著對香港管治的權力 目前香港的政治架構就是奠基在英國通過英皇會同樞密院制定的香港憲法性文件-《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的法律基礎上 《英皇制誥》規定在香港設立由英皇任命的總督代表英皇統治香港 港督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總攬香港一切最高的權力,包括行政管理權、批准香港立法的權力、批准土地處理權、委託或罷免官員權、特赦權等 僅就香港的立法權來看,雖然在香港也設立了立法局,但它並不是具有憲制上的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它只是總督在立法方面的最高咨詢機關,協助總督立法,參與法案的討論 香港的立法權實際上是掌握在港督手中,從權力的運作上看,港督在行使立法權時,其過程大體是,首先通過由它自任主席的、為他進行咨詢決策的最重要的機構行政局或布政司提出法案的動議,然後由律政署法律草擬科起草條文,法例草案完成後,再由行政局審核、批准 經過行政局這個預審程序後,才交由立法局審議進行立法 立法局在港督親自主持下,仿效英國國會採用「三讀」通過的程序,對草案進行討論,經「三讀」通過後,最後還必須經港督批准、簽署同意才能成為法例,並在《憲報》上公布,正式生效 拒絕批准,法案則不能生效 所以香港的立法局,實際上是不享有完整的、獨立的立法權的 它同擁有最高權力的立法機構、代議制的國會相比,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

從憲制上看,香港的立法權是屬於總督的,但在殖民統治的制度下,作為宗主國的英國為了維護它在香港的權益,一方面賦予總督享有管治香港的全權,但另方面,對作為英皇派來管治香港的一名官員,總督的整個權力和活動又必須受到英國政府的監督和制約 總督享有的立法權也受到限制的,實際上英國仍控制著香港的立法權,並保留了對香港立法的權力 這表現在:(1)英皇對香港製定的法律享有絕對否決權 凡經香港立法局通過,港督批準的法案,仍需報請英皇審核,英皇有權駁回該法例,並自駁回通知之日起廢除;(2)某些特定范圍的法律,總督不能自行簽署批准 如《皇室訓令》中專列的十類重大問題的法律,包括土地契約、貨幣、金融、國際條約等,如事先未得到英國政府的指示,總督不得予以批准;(3)英國保留為香港立法的權力 《英皇制誥》規定:「皇室及其繼嗣人保留參照樞密院之意見制訂本殖民地法律之當然權力」 這就是說,英國政府有權以英皇會同樞密院的名義直接為香港製定法律,並適用於香港。 ?

可見,屬於總督享有的立法權,必須受到英國的監督和制約 它來源於英國,最終集於英國 它實質上是港督的獨裁統治權與宗主國對殖民地的管治權相結合的產物和表現。 ?

Ⅱ 目前香港這種帶有殖民統治或殖民地色彩的立法權,在1997年7月1日我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後,是絕對不應保留下來的 我國制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7條明確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

第66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 第73條規定:「根據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基本法》的這一系列規定,充分說明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之日起,我國人民可以行使主權,從法律上宣布廢除港英管治下的、帶有殖民色彩的舊的立法機關和立法權,建立起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廣大居民的新的立法權,這個新的立法權是由新的香港的立法機關-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來行使,它有權依照《基本法》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它與香港的立法局在性質上完全不同,它不是咨詢性的機關,而是一個真正享有立法權的機關,它所制定的法律只要符合《基本法》和法定程序,都是有效的。 ?

香港1997年回歸祖國後,並不改變我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我國仍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 根據「一國兩制」方針建立起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仍是我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它不是一個聯邦的成員國,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它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關系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它必須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 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自治權,雖比起一般聯邦制國家成員國的權力還要大,但它同聯邦制國家中成員國在組成聯邦時,將自己的權力分出一部分交與聯邦,自己仍保留一部分權力是不同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本身並沒有固定的權力,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力,其性質是一種地方自治權,這種權力是由中央授予的 對此《基本法》第2條已作出明確規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其中包括授予立法權 所以,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立法權,其權力來源於中央授權。 ?

為了實行「一國兩制」,體現地方高度自治,保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根據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系,中央授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自治權是極其廣泛的 就立法權來說,香港特別行政區除了對屬於國家主權范疇的國防、外交以及其它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管轄的事務無權立法外,它有權在不違反《基本法》的前提下,就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一切地方事務,自行制定、修改、廢除法律。 ?

由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基本法》。

第11條明確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均不得同本法相抵觸」 這就必然會發生如何保障和監督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行使立法權時不超越中央的授權並符合《基本法》的要求 為此,中央必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實行必要的監督和一定的限制 這種監督和限制在《基本法》第17條中已作了規定 其內容是:?

1.「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 」這就是說,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只要符合《基本法》,並完成其全部法律程序後,即可生效 它不需經過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才生效,只需向人大常委會履行備案的手續。?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征詢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 」這一規定說明:(1)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監督審查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是否違反《基本法》時,必須事先征詢基本法委員會的意見是必經的程序 由於基本法委員會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它的任務是就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7條、第18條、第158條、第159條實施中的問題進行研究,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供意見 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共12人,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任命內地和香港人士各6人組成,其中包括法律界人士 因此由基本法委員會事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進行研究,提出意見,將有利於人大常委會作出正確的決定 (2)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實行監督和審查的內容,集中在是否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特別行政區關系的條款,至於是否符合上述范圍以外的基本法條款,即屬於規定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事務的條款,則不作審查 ??〔1〕?(3)全國人大常委會經審查對不符合基本法規定的法律,只可發回特別行政區,但不可進行修改 至於對發回的法律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自行處理,可以加以修改,也可重新制定新的法律 這樣,全國人大常委會既行使了監督和審查權,又尊重和保障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去行使自己的立法權。 ?
3.「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該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外,無溯及力 」這是說對發回的、已失效的法律有無溯及力的問題,還要依從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的規定 如果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該項法律應具有溯及力時,應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的規定。 ?

從上述《基本法》的規定來看,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使立法權的監督和限制是十分有限的,而賦予其立法許可權則是又大又廣泛 它體現了我國在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上,既堅持了國家主權的原則,又考慮到實行兩制的需要,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以保障「一國兩制」方針在立法權上的貫徹和落實。 ?

上述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立法權與目前香港總督享有的立法權相比,顯然是根本不同的 這表現在:?

1.港督享有的立法權,其權力來源於英國,並以《英皇制誥》、《皇室訓令》為法律依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其權力來源於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以《基本法》為法律依據。 ?

2.港督對香港立法局通過的所有法律,均享有絕對否決權;而我國人大常委會僅限於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不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系的條款的法律,發回特別行政區,並不作修改 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3.港督在行使立法權時,對《皇室訓令》中專列的十類重大問題,要受到事先授權的限制 而香港特別行政區對屬於其自治范圍內的一切事務,均可自行立法。 ?

4.英國政府享有為香港製定法律的權力,英國法律也可直接適用於香港 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第18條的規定,全國性法律除列於《基本法》附件三者外,均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 這些列於附件三的法律,數量極少 同時,這些法律要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還必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 ?

可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不僅在性質上與港督享有的立法權根本不同,前者是在一個主權國家內的地方自治權,後者則是宗主國控制下賦予殖民地的一種管治權,而且我國基本法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立法權,無論在獨立性、完整性、廣泛性上都大大超過目前港督享有的立法權。 ?

Ⅲ 在我國,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享有國家立法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同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均是我國地方的政權機關,它們所享有的立法權均同屬地方立法權 但香港特別行政區與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享有的立法權,具有不同的特點 這表現在:?

1.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必須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保持一致,即必須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來制定,而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任何法律必須同《基本法》保持一致,即必須在不同《基本法》相抵觸的前提下來制定 因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套不同於中國內地實行的制度,全國性法律除列於《基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 因而它在制定自治范圍內的各項法律時,除必須同《基本法》保持一致外,可以不受相關的全國性法律的限制和約束,無需同其保持一致 這說明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行使立法權的法律依據上還是不同的。 ?

2.根據憲法的規定,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只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不能制定如民法、刑法訴訟法、對外貿易法等應屬於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所制定的法律 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除了不能制定有關國防、外交以及其它由中央管理的事務方面的法律外,凡屬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一切事務的法律都可以制定,其中包括有關民法、刑法、訴訟法、對外貿易法等內容方面的法律,都可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需要自行制定 。?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並在制定單行條例時,對國家法律享有變通執行的自治權 但也不能制定如民法、刑法、訴訟法、對外貿易法等內容的法律 可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比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享有更為廣泛的立法權〔2〕 因為它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

3.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 按照《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中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全國人大常委會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 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所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雖然都同屬行使其自治權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按照憲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才能生效;按照《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只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並不需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才生效 「批准」與「備案」不同,備案並不影響法律的生效。

上述區別不僅表明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立法程序上有所不同,而且也表明了它們的立法權雖然是中央授予的,但香港特別行政區較之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在立法權上卻享有更多的自主性。

4.由於我國實行的是在民主集中制原則上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這個制度下,權力機關是享有立法權的機關,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因此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並不受行政機關的制約,它不需經過政府的簽署和公布 但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通過的法案,須經行政長官簽署、公布、方能生效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如認為立法會通過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可在三個月內將法案發回立法會重議,立法會如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在一個月內簽署公布 「行政長官如拒絕簽署立法會再次通過的法案,經協調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見,行政長官可解散立法會 如重選的立法會仍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所爭議的原案,而行政長官仍拒絕簽署,行政長官則必須辭職 《基本法》的這些規定說明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在行使立法權時,是要受到行政權的制約的,這是由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政治體制,既不是三權分立的議會制,也不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是從香港實際出發,吸取了目前香港政治體制中行之有效的行政主導的部分,按照」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的方針,實行司法獨立、立法與行政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政治體制 正是這種新的政治體制決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在行使立法權時要受到行政的制約。

《基本法》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權的規定以「一國兩制」方針為指導,吸取香港政治體制中的有用部分,貫徹立法與行政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原則 這是完全符合香港實際的 它的實施,不僅可以保證香港特別區是我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而且必將促進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主政制的建立和發展,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

熱點內容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
印度勞動法裁員補償 發布:2025-01-11 21:07:39 瀏覽:247
醫療機構器械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6:04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