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公平原則體現

民法公平原則體現

發布時間: 2022-09-28 23:12:10

民法公平原則

法律分析:1.民事主體有同等機會參與民事活動,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

2.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和承擔的民事義務要對等。在雙務民事法律行為中,任何一方當事人都是既要享有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義務,權利義務 要對等,不能一方承擔義務另一方享有權利,也不能一方享受的權利和義務 相差懸殊。對於相互獨立平等的民事主體,不得強迫他們進行不等價的交換。 雖然公平原則要求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要對等,但是不能對此作絕對的理解, 在市場關系中,商品的價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總是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並沒有絕對的等價交換。

我國《合同法》規定,對於顯失公平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 法院或者仲裁機關變更或者撤銷。對於顯失公平的合同,法律以變更或撤銷 的方法予以救濟,然而對於此處的顯失公平的合同,必須是因一方當事人的 意思表示有瑕疵而造成的。因為合同是建立在當事人完全自願的基礎之上, 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無瑕疵,該合同不能被認為顯失公平。

3.合同關系存續期間,客觀情勢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的事由,發生事先 不可預料的異常變化,從而導致原來的合同關系顯失公平時,應變更原來的

合同關系。情勢變更原則實際上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在合同法律關系存 在期間,如發生特殊情況使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嚴重失去平衡時,處於優越地 位的一方不得利用對自己有利的客觀情況威逼對方,而應通過協商對合同關 系的內容進行調整,求得雙方利益的重新平衡。運用情勢變更原理,其目的 在於消除合同因情勢變更造成的不公平後果。

4.公平原則不僅體現在對待給付的平衡、情勢變更的具體運用,還體現 在對免責條款的限制、違約責任的承擔和風險的承擔等方而。免責條款是當 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約定的免責事由時,免除當事 人的違約責任、侵權責任的條款。對於當事人約定的免責事由,法律一般承認其效力,但是為了追求公平,以下的免責條款無效:(1)因故意或者重大 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2)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另外,當違約情況 出現時,違約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的違約責任應當公平合理,因違約而產生的 損害賠償責任,要受到法定規則的限制,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或者低 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適當減少或者 增加。如果雙方當事人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當風險岀 現,造成財產損失時,如果法律對損失的承擔沒有規定,當事人對損失的承 擔也沒有約定時,應按照公平原則要求當事人合理地承擔或分擔損失。

5.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經濟糾紛案件要公正、合理,不偏不倚,依法保 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公平」 一詞的模糊度很大,因此相應地授予 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在法律缺乏明確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法官可根據公 平原則作出判斷,確定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補救法律規定的 不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❷ 民法典公平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民法典公平原則是一項基本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平衡民事主體的各方利益的同時,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一百一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❸ 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定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公平原則

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定中體現了公平原則的內容包括以下:
1.公平原則的基本要求是合同當事人的主體地位平等;
2.公平原則的客觀標準是經濟利益等價有償。
3.公平原則的最終體現是在合同責任的分擔上要公平合理。
一、公平原則在民法典中主要體現在:
1.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不得欺詐,不得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對於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當事人有變更或者撤銷的權利;
3.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風險的合理分配:
4.對合同中格式條款與免責條款加以規制;
5.根據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二、「格式條款」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情形:
1.在合同內容中體現出雙方協商的過程(保留雙方協商的證據),避免被認定為格式條款。
2.「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提供方需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還要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解釋,使相對方真正理解該條款的含義。
3.如果提供方所提供的合同中確實存在一些「減輕己方責任.加重相對方義務」的條款,那麼必須對這些條款內容具備合理性,進行闡述和說明,並經對方確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六條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❹ 簡述民法平等原則的內容體現

法律分析:平等原則的主要表現有:1 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這既包括主體的主體資格平等,也包括在法律關系中當事人地位平等,各自獨立;2 民事主體平等地依法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3 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受法律的平等保護;4 民事主體的責任平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❺ 民法基本原則的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在民事主體之間發生利益關系摩擦時,以權利和義務是否均衡來平衡雙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公平原則是進步和正義的道德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它對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國家處理民事糾紛起著指導作用,特別是在立法尚不健全的領域賦予審判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對於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和糾正貫徹自願原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有著重要意義。公平原則在民法上主要是針對當事人間的合同關系提出的要求,是當事人締結合同關系,尤其是確定合同內容時,所應遵循的指導性原則。它具體化為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則就是合同正義原則。合同正義系屬平均正義,要求維系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作為自願原則的有益補充,公平原則在市場交易中,為誠實信用原則和顯失公平規則樹立了判斷的基準。但公平原則不能簡單等同於等價有償原則,因為在民法上就一方給付與對方的對待給付之間是否公平,是否具有等值性,其判斷依據采主觀等值原則,即當事人主觀上願以此給付換取對待給付,即為公平合理,至於客觀上是否等值,在所不問。由此不難看出公平原則的具體運用,必須以自願原則的具體運用作為基礎和前提,如果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的不均衡,系自主自願的產物,就不能謂為有違公平

❻ 公平原則在民法中的表現有哪些

公平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版的權行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公平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機會平等;

②當事人的關繫上利益應均衡;

③事人合理地承擔民事責任。

❼ 民法典公平原則

法律分析:1、民事主體有同等機會參與民事活動,行使和實現自己合法的民事權益。

2、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具有對應性,不得顯失公平。

3、民事主體合理承擔民事責任,在通常情況下適用過錯原則,責任與過錯的程度應相適應。雙方都無過錯的,應由雙方對損失合理分擔。

4、當實際情況發生顯著變化已導致維持原法律關系效力顯失公平時,其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也應得到相應的變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❽ 民法的六大原則是什麼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指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並要求所有民事主體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約束。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資格(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第四,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這一原則是由民法調整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平等原則必然貫穿我國民法始終。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有權依自己的意願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自主自願,任何民事主體都不能藉助於經濟優勢或行政權力強迫他人進行某種行為或不進行某種行為。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在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方面,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實施民事行為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為民事法律行為時,應當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公平原則實際上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法律化。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公平合理,不能隨意抬價壓價,損害對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強迫對方接受不合理的條件。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規范要求民事主體在權利、義務與責任的承擔上,體現公平原則,兼顧各方利益。第二,該原則主要是作為當事人在合同關繫上應當遵循的原則。第三,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對於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的,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四)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中,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這一原則體現在合同關系中,具有很高的效力,起到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作用,並且具有禁止權利濫用的功能。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與他人建立民事法律關系,均應誠實,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第二,民事主體在不履行義務造成他人損失時,應當自覺承擔責任。第三,民事案件的裁判人員處理民事案件,應當貫徹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五)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這一原則在《民法通則》的第七條中有明確規定。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饜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同時,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六)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在法律上,濫用權利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這一行為有損於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構成濫用權利的條件一般包括:當事人有權利存在;當事人有行使權利的作為和不作為:當事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權利人行使權利在法律上是應當的,但是,如果濫用權利,就可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因此,行使權利應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❾ 公平原則是什麼

一、公平原則的概念
公平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指民法要求民事主體以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合理設定民事法律關系,均衡實現各方的民事利益。它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強調在市場經濟中,對任何經營者都只能以市場交易規則為准則,享受公平合理的對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權,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義務,權利與義務相一致。
二、公平原則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民事主體有同等機會參與民事活動,行使和實現自己合法的民事權益。
(2)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具有對應性,不得顯失公平。
(3)民事主體合理承擔民事責任,在通常情況下適用過錯原則,責任與過錯的程度應相適應。雙方都無過錯的,應由雙方對損失合理分擔。
(4)當實際情況發生顯著變化已導致維持原法律關系效力顯失公平時,其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也應得到相應的變更。
三、公平原則的意義
是進步和正義的道德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對於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和保證私法自治原則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熱點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