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行為

民法中行為

發布時間: 2020-12-17 12:50:26

A. 民法中,法律事實的事件和行為如何區分呢

法律事件,是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行為則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B. 民法中的處分行為包括哪幾種

處分行為是我國法律上一個特別鮮明的概念,它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泛,能夠涵蓋大部分的生活方面。處分行為是直接使某種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行為,其處分的客體是權利。處分行為包括物權行為及准物權行為,包括契約(如所有權的移轉、抵押權的設定)及單獨行為(如所有權的拋棄)。

《民法通則》第72條第2款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合同法》第133條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根據這些法律規定,我國民法中的處分行為是指因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可以引起物權變動的行為,主要包括:買賣,贈與,抵押,質押,出借等等。

(2)民法中行為擴展閱讀:

處分行為適用范圍

關於處分行為適用標的物特定主義,即物權行為和准物權行為至遲於行為生效時標的物需確定,並且一個標的物只有受一個物權行為或准物權行為處分(一物一權原則)。而負擔行為不受限制。

有效的處分行為,以處分人有處分權為要件。無處分權而處分標的物的,為無權處分,效力待定。負擔行為不以行為人有處分權為必要,如出賣他人之物,則買賣契約仍為有效。

C. 民法中的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分別是什麼

  • 【解析】:

  1. 負擔行為又可稱之債權、債務行為,指以發生債權債務法律關系的法律行為,有為單獨的行為,如捐助行為,也有契約行為,如買賣。它的特點是一旦負擔行為成立有效,債務人付有給付的義務,而債權人有基於契約或是法律的對債務人的請求權。如出賣人有交付物於買受人,並使其取得物的所有權的義務。

  2. 處分行為是直接使某種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行為。處分行為包括物權行為和准物權行為,物權行為是指發生物權法上效果的行為,有單獨行為,如所有權的拋棄,有為契約行為,如所有權的轉移、抵押權的設定等。准物權行為指以債權或者無體財產權作為標的的處分行為,如債權的轉讓,債務的免除等。

D. 什麼是民法中的侵佔

侵佔犯罪簡稱侵佔罪,主要是指當事人將別人交給自己保管的物品據為己有,我國內刑法規定凡容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占為己有的財物主要包括三種,第一是代別人保管的物品。第二是別人遺忘的物品。第三是別人埋藏的物品。

E. 民法中有沒有關於先行行為的規定

先行行為的構成要件:一、先行行為的主體性。即先行行為必須是行為人本人的行為。二、先行行為須有使危害結果發生的高度的、現實的危害性。三、先行行為人有防止其行為引起危害結果發生的期待可能性。四、先行行為與危害結果的發生有因果關聯性。五、行為人對先行行為引起的危害結果發生的進程具有支配力。但以上要件是在刑法范疇內的,民法目前還沒有規定。

F. 民法中,自助行為和自衛行為的區別是什麼

民法中,自助行為和自衛行為的區別:

一、自助行為和自衛行為定義不同。自衛行為,是指由高度缺乏的需要或長期未獲滿足的需要引起的挫折、沖突及緊張之類的應激行為反應。

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到不法侵害之後,為保全或者恢復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的行為。

二、自助行為和自衛行為性質不同。自衛作為一種阻卻違法的理由,是指當一個人受到他人的即時非法打擊並沒有機會為其抵抗打擊而訴諸法律時,而對侵犯者採取合理的武力打擊以防衛自己不受身體傷害,其在這種情況下對加害人的打擊是合法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自助行為的性質屬於私力救濟,與緊急避險、正當防衛的性質是相同的。自助行為作為正當化事由的根據即在於其是權利。私力救濟分為自衛行為和自助行為,上述的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就是自衛行為。

三、自助行為和自衛行為實施的條件不同。自衛中的武力行為的使用,必須首先具有對方的暴力行為,或至少自衛者合理地相信他人的非法暴力行為的存在。非法的暴力行為一般包括犯罪行為,如謀殺、非預謀性殺人、企圖的謀殺的毆擊、襲擊等,和侵權行為(一般是毆打和恐嚇),對合法的武力不能使用暴力進行自衛。

G. 民法中的法律行為是不是都是合法的行為

民事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可撤銷、可變更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
其中民事法律行為全部是合法行為。可撤銷、可變更民事行為若未撤銷、變更,自始是合法行為。
無效民事行為自始無效、當然無效。

H. 法律里的行為人是什麼意思

在法律上,行為人就是實施行為的人,這里的行為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如打人行為中,打人者是行為人;購買物品的行為中,購買人和出賣人都是行為人。

這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法律概念。

法律上對於行為人還需加限定條件才能有法律意義。譬如完全民事行為人指的是完全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18 周歲以上, 16-18 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

不確定到底是誰具體的行為造成侵權的所有可能造成侵權的人(他們中必有一人的行為造成了侵權)

(8)民法中行為擴展閱讀:

完全民事行為人:完全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18 周歲以上, 16-18 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兩種情況:

1、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

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2、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第二十一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民法中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一、8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但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就是16歲以上不滿18歲已經工作了的人)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完全精神病的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刑法中的限制行為能力人:年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其有監護能力的近親屬擔任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I. 民法中,法律事實中的人的行為怎樣具體分類

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內但依照法律的容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事實行為分別包括: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以及侵權行為、違約行為、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等。
更多法律問題請關注律師港灣網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發布:2024-12-29 00:26:44 瀏覽:613
資源環境法規總結 發布:2024-12-29 00:21:52 瀏覽:58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微博 發布:2024-12-29 00:02:17 瀏覽:239
合同法的法律意義 發布:2024-12-28 23:57:53 瀏覽:154
基金法規庫 發布:2024-12-28 23:57:41 瀏覽:628
三月一號法規 發布:2024-12-28 23:50:58 瀏覽:420
人民防空法律法規試卷 發布:2024-12-28 23:50:06 瀏覽:247
關於孕婦夜班的勞動法 發布:2024-12-28 23:15:34 瀏覽:795
司法考試各科老師 發布:2024-12-28 23:00:30 瀏覽:235
刑法學的向度 發布:2024-12-28 22:39:15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