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行政復議司法解釋

行政復議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2-26 20:55:20

⑴ 《若干解釋》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第十三相沖突怎麼辦

19條是防止行政機關推諉扯皮。而且這兩條是絕緣的,不可能沖突。13條說的是行政機關的委託,舉個例子。就是派出所受公安局委託拘留。公安局做被告。

⑵ 交通肇事逃逸的司法解釋,誰能把條款給詳細的說一下,我被終身禁駕了!我要行政復議,需要!謝謝

你的這種逃逸與直接從現場逃逸是有很大區別的,因此,你可以申請復議,直接向當地的交警支隊提出復議申請,他們會還你一個公道的。

⑶ 行政復議決定能否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作為依據

《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申請人應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內
被申請人不履行容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或者有關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
從這一條看來,行政復議至多是「責令」,並無強制執行權。
但《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三條又規定:「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終裁決的行政復議決定的,按照下列規定分別處理: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二)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這好象與第三十二條矛盾,但可以證明,行政復議機關是有強制執行權的,也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⑷ 司法最終解決是一般原則,行政復議裁決終局是例外——是什麼意思謝謝

.1 這句話說,一般情況下,對行政侵權行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但如果對行政復議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即司法解決是最終解決。但存在特殊的情況,有兩種情況的行政復議不得再提起行政訴訟,此時行政復議為最終裁決。這兩種情況是:

(1) 向國務院申請行政復議作出的裁決
(2) 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2 這句話是說,對於行政侵權行為,一般由當事人自己選擇救濟手段,可以選擇行政復議,也可以不經過行政復議而直接選擇行政訴訟。但對於法律規定必需先行政復議再才能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必需前置,這就是例外,前置情形有:
(1)自然資源所有權、使用權確認案件(《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
(2)治安管理處罰案件(《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九條)
(3)納稅爭議案件;
(4)工傷保險案件
(5) 對價格違法的處罰
(6)對審計機關的審計決定不服的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行政訴訟法若干解釋》相抵觸以哪個為主還是同時廢除

看了一下,沒有沖突呀。
如果確實有沖突的話,一般高院的《解釋》要高於國務院的《實施條例》。

⑹ 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後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提到起訴的時效是2年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來受理復自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行政復議機關逾期不作出決定的,申請人應當自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法院起訴。

根據《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6)行政復議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製作行政復議決定書,並加蓋印章。

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⑺ 最高法《關於行政復議舉證責任的劃分》的司法解釋

行政復議中的舉證責任,是指在行政復議中由誰承擔提供證據證明案件事實的責任。如果負有舉證責任的人舉不出證據證明其主張,就要承擔其主張不能成立的法律後果。
《行政復議法》第23條規定:「…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第28條規定:」…被申請人不按照本法第23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這兩條規定共同構成了行政復議中由被申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負舉證責任的制度。當然,申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也負有一定的舉證責任,但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所負舉證責任的范圍和大小卻是有很大差異的。
(1)被申請人的舉證責任。在行政復議中,由被申請人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負擔舉證責任,主要應對下一事實提出證據予以證明: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根據。在行政復議中,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所指向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是否合法,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有必要,以及條件是否具備等,都應由被申請人提供證據加以證明。2、適用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依據,並提供證據證明適用這些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正確性。3、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符合法定程序的證據。違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行政管理程序的證據。違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所以,被申請人應提供關於該具體行政行為程序合法的證據,包括有關通知書、送達回證、回執等。4、關於是否濫用職權的證據。濫用職權即行政機關違反行政權的設定目的行使手中的權力。行政機關應根據法律的立法宗旨並結合行政管理的實際來解釋其行使職權的目的。5、關於具體行政行為適當性的證據。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可以撤銷或變更。所以被申請人應提供其具體行政行為適當性的證據。6、對於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被申請人應提供存在合法事由或正當事由的證據。在行政復議中,如果被申請人不能舉出確鑿的證據,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那麼被申請人就要承擔不利的復議結果。
(2)申請人的舉證責任。申請人首先提供證據證明其復議申請符合法定條件,並進一步提供證據以動搖被復議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根據行政復議的理論和實踐申請人主要應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1、證明行政機關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存在。如申請人不服行政處罰而申請復議,就應在提出復議時一並提交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否則,復議機關就沒有受案的根據。2、在被申請人不作為的案件中,申請人應證明其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的事實。3、在一並提起的行政賠償申請中,申請人應證明因受被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4、有關復議程序的事實。如申請人主張因不可抗力的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期限的,應就不可抗力和其他正當理由的情況負舉證責任。

⑻ 行政復議最新司法解釋是什麼,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條文

行政復議是與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人認為行政機關所作出的行政專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屬,依法向具有法定許可權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由復議機關依法對被申請行政行為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的活動和制度。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被動行政行為,它兼具行政監督、行政救濟和行政司法行為的特徵和屬性。它對於監督和維護行政主體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⑼ 名詞解釋:1、理想 2、法律監督 3、行政復議

理想、心目中所渴望的事物
法律監督、 社會組織和公民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所進行的監察和督促
行政復議、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人格、人的性格和態度以及行為方式。

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的司法解釋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於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
第二十六條 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深圳華旭司法考試 發布:2025-02-14 02:45:41 瀏覽:739
北海司法學校 發布:2025-02-14 02:08:12 瀏覽:574
修改工作時間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4 02:01:28 瀏覽:288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