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開六項規定
『壹』 公平正義怎麼保障
公平正義怎麼保障
一、公平正義的呼聲為何強烈
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我們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抓建設、搞改革,就是為了建設真正公平正義的社會,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實現公平正義奠定了根本政治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這30多年,是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時期,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比如,2億多貧困人口脫貧,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基本醫療保障網、最大規模的養老保障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扎實推進。今天,人們正在享受著越來越多的改革發展成果,公平正義得到更多重視和保障。
從現實來看,黨和政府促進公平正義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人們對公平正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前不久人民日報微博推出的「我期待」系列調查中,對於「讓社會更和諧,你最期待」的問題,選擇最多的是「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占被調查人數的59%。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有社會不公平現象凸顯的原因。比如,潛規則在一些領域比較盛行,有的人靠鑽空子、搞門道一夜暴富,有的人靠「蘿卜招牌」捧上「好飯碗」,有的人靠「拼爹」獲得「火箭式提拔」。求人的事屢見不鮮,無論是升學、看病、生孩子、還是辦企業、上項目,很多都得走關系、靠背景,甚至有的人說「中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要求人「。再比如。中國奢侈品消費居世界第二,但還有不少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公平正義的感受。
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的原因。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不公現象,大都與一些領域改革不到位有關。比如,城鄉二元結構尚未打破,城鄉居民在醫療、養老等方面待遇差別較大:戶籍制度改革呼聲很高,但進展還不盡人意,導致農民工等流動人口「徘徊」在城市邊緣,享受不到應有待遇;養老保險接續、隨遷子女高考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也加劇了一些人的不公平感。
有人們權利意識增強的原因。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民主觀念、權利意識明顯增強,對公平正義的訴求日益強烈。一旦自身權益受到侵害,許多人不再保持沉默,而是積極爭取和維護。據一項網路調查顯示,當遇到不公平現象時,83%的網民選擇通過各種渠道表達訴求。
也有媒體傳播放大的原因。過去,不公平的事件影響范圍有限。現在,隨著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人人都有「麥克風」,不公平事件一旦發生,很快就能「壞事傳千里」。再加上有些人看待不公平現象時,容易帶有非理性和極端化情緒,利用網路進行炒作,誇大了不公平的程度。
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公平正義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社會諸多矛盾的交結點,成為廣大群眾關注度很高的問題。在新的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應當把公平正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追求公平正義體現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如何正確看待公平正義
2012年年底,圍繞異地高考問題,一些非北京籍學生家長與北京籍學生家長在網上展開辯論。一方認為,只有消除歧視,讓隨遷子女享有與本地孩子同等的高考機會,才是公平的體現;另一方則認為,若放開戶籍限制,就會影響本地孩子升學機會,這是不公平的。
面對同一件事,為何人們的理解迥然不同?在公平正義問題上,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於人們的立場、角度不一樣,對公平正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那麼,應該怎麼看待公平正義?
首先,應歷史地看。公平正義,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人類社會對公平正義的思考和追求從未停止過。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以來,思想家們就從未停止過對公正問題的探討。因此,公平正義是一個發展著的歷史范疇。在不同社會制度下,公平正義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在階級社會,不同的階級由於階級利益的差別,對公平正義的理解也不同。
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確立,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正義奠定了制度基礎。但同時也要看到,公平正義不會自然而然地實現,而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聯系,是一個不斷向前推進的歷史過程。我國是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的,雖然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在維護公平正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在世界第80多位,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發達國家的1/8左右。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一方面,面對經濟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要通過維護公平正義,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講公平正義,又不能脫離基本國情,只能「就米下鍋」。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去滿足人們的要求。
在這方面,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比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這是國家為解決廣大農民的後顧之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制度安排,每個月55元的基本養老金由國家提供,在基本養老金之上的部分根據個人繳費情況而定。這項制度開始試點之後,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很多農村老人說:我們也可以像城裡人一樣領養老金了!但推行一段時間後,也有部分農村群眾開始提意見了,他們覺得基本養老金標准太低,與城鎮居民養老金水平差距太大。應該說,在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上,「新農保」只能從低水平起步,做到廣覆蓋,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國家財力增強,逐步提高基本養老金標准。那種企望與城鎮養老水平進一步對接的想法,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卻是不現實的。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起來的。」公平正義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螺旋式上升。我們一方面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力求在現有條件下,最大程度實現公平正義。另一方面,要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蛋糕做大,為實現更高層次的公平正義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
其次,應相對地看。絕對的公平正義,從來都是沒有的,只存在於人們的觀念和幻想中。在現實社會中,由於社會成員個人情況的不同,天賦有差別,能力有大小,不可能每個人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純粹的起點平等是做不到的,競爭的最後結果可能導致不公平,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對公平。如果追求絕對的公平,苛求整齊劃一、完全一致,只會回到平均主義的老路,最終導致公平正義的倒退。
最後,應具體地看。討論公平正義,不能泛泛而談,必須放在具體領域、結合具體問題來分析。比如,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原則,在經濟領域是適用的,體現了公平正義的要求,如果拿到社會領域來,則會導致一些社會困難群體,連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這顯然是不公正的。
三、如何通過制度改革為公平正義護航
從2003年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2007年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再到2008年在全國推開。短短5年時間,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從無到有、從布局到整體、完成了全覆蓋。這項制度改革,使城鄉居民享受到了平等的醫療保障,是促進公平正義的一個重要實例。
公平正義,從美好理念轉化為實踐,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近些年來,我們在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緊建設對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網如何織就?關鍵還是改革。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改革是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制度建設的根本途徑。既應改革不合時宜的制度,也要把實踐中成功的做法制度化,還要探索建立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新制度,使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是權利公平。在我國,不論民族、性別、職業、財富等,每個人都應一律平等地享有基本權利。應加大法制建設力度,完善法律制度體系,保障公民合法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權利,建立健全公平享有和行使權力的體制機制、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重點完善公共財政制度、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制度、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不同地區、不同人群都能享有平等「待遇」。完善全力維護和保障機制、著力解決征地拆遷、環境污染、工資拖欠等群眾權益受損的突出問題,確保權利公平的實現。
二是機會公平。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都渴望平等擁有拼搏奮斗、展現自己的機會。應強化政策保障,拆除制度「籬笆」,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使盡可能多的人有打拚的舞台。比如,2013年5月國務院出台政策規定,大學生就業不得設置畢業院校、年齡、戶籍等限制要求。同時搭建更多平台,疏通上升渠道,讓人們的創造活力迸發出來,使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對那些困難群體,還要給予更多關懷和扶持,避免「無機會群體」出現。
三是規則公平。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有一套規則來保證運行,而公平正義則應是這套規則的靈魂。一方面,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確保規則公正嚴明、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全社會都應嚴格按照規則辦事,堅決抵制潛規則。比如,我國公務員「逢進必考」的規則,堵上了過去那種憑條子、找關系的門路,「國考」成為人們普遍認可的、體現公平競爭原則的人才選拔方式。數據顯示,近3年來,中央和國家機關新錄用公務員九成來自非公務員普通家庭。
維護公平正義,還須反對特權現象。哪裡有特權,哪裡就不公平。在我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所有公職人員都不得謀求法律和政策規定之外的任何權利和特權。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幹部搞特殊、耍特權,比如違規佔有多套住房、違規佔有公家車輛,以各種形式侵佔公共利益、群眾利益,明裡暗裡為子女親屬陞官發財奔走,群眾對此意見很大。如果幹什麼事都要靠關系、搞門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等多照顧,沒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無法出頭、勢必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應採取得力措施,堅決反對和克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進一步完善權力制約監督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權力依法運行、最大限度地防止公權私用變特權。
四、如何用法治守護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每個法律人的信仰。」這是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厲莉的座右銘。在審理一起保險賠償案的過程中,她勇敢挑戰顯失公平的行業規則,不僅是原告贏得了訴訟,更使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修改了相關條款。她用自己的堅定與執著、果敢與擔當,展現了法治在維護公平正義中的力量。
人們常說,司法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這些年來,司法不公現象時有發生,引發人們的持續關注。「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罰」,「前門進後門出」的減刑假釋等問題,一樁樁、一件件都在拷問著司法的公正性。如果守不住這道防線,就會縱容和放大社會不公,阻斷老百姓維護權益的「正道」,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正如一位思想家所說,犯罪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好比污染了水源。如何堅決維護法治的權威、尊嚴和公信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審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已成為當前必須解決的重要任務。
以公平促公正。公開透明才能公道公正,暗箱操作則會問題叢生。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司法公開的六項規定》,要求公開立案、庭審、執行、聽證、文書、審務等方面內容,有力促進了司法在陽光下運行。今後將繼續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完善公開審判和公開執行制度,推廣庭審電視網路直播、網上曬判決書等做法、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和人民陪審員制度,讓司法公正成為人們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東西。
以完善體制促公平。科學規范的體制和制度,是阻止金錢、權力、人情干擾司法公正的隔離牆。近年來,我國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推出一系列措施,向著「公正高效權威」的目標邁進。下一步的關鍵,是按照黨的十八要求,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進一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創新和加強審判管理,改進司法權運行機制,完善內部和外部監督制約機制,確保司法公正不斷向縱深推進。
以強隊伍促公平。司法隊伍頭頂天平、手握准繩,是公平正義的化身。建設一支廉潔正派、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是維護司法公正的關鍵。這些年涌現出了「柔情的女法官」陳燕萍、「法官媽媽」詹紅荔、「全國模範檢察官」鄭喜蘭等一批先進典型,同時也存在少數司法工作人員知法犯法、執法犯法、貪贓枉法,滋生了司法腐敗,加強司法隊伍建設的任務還很重。應強化職業道德建設,牢固樹立公正、廉潔、為民的價值理念,注重教育培訓和社會實踐,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加大對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切實提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能力。
維護公平正義不只是司法部門的事情,全社會都應樹立法治理念,增強遵法守法用法意識,自覺做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各級政府應依法行政,善於運用法制思維和法制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廣大群眾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不斷提高學習運用法律的能力、避免在維權的同時違法。社會輿論應依法、客觀公正地進行監督,努力防止「權力」傷害「權利」現象的發生。
實現公平正義是一條很長的路,但前景必然越來越廣闊。只要我們大家共同攜手、持續努力,不斷朝著更加公平和諧的社會邁進,我們每個人也必將贏得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
『貳』 能不能拍法院內部的照片
你好,開庭期間更是禁止拍照的,出於保護當事人隱私及庭審人員的人身考慮,不可以拍攝法庭及審判人員,而且也不可以拍到法院內的工作人員,但是可以在法院的走廊等沒有人的地方拍照,否則可能會被處以行政拘留並罰款,情節嚴重的會被處以刑事處罰。若是信訪人員更是不能在法院內未經准許拍照錄像的,一經發現,法經應當予以制止並刪除內容。
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九條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下列紀律:(一)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二)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三)不得發言、提問;(四)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第十條新聞記者旁聽應遵守本規則。未經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許可,不得在庭審過程中錄音、錄像、攝影。第十一條對於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可以口頭警告、訓誡,也可以沒收錄音、錄像和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准予以罰款、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為維護人民法院申訴信訪秩序的意見》第三條人民法院申訴信訪場所由司法警察執勤,負責維護秩序和安全。第七條申訴信訪場所應當配備物品寄存設施,申訴信訪人員,應當將所攜帶的具有拍照、錄音、錄像功能的設備予以寄存。未經准許拍照、錄音、錄像的,司法經常應當予以直至,刪除拍錄內容,並可以對行為人予以訓誡。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司法公開的六項規定》和《關於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若干規定》的通知》第三條對於公開審判的案件,新聞媒體記者和公眾可以旁聽。審判場所座席不足的,應當優先保證媒體和當事人近親屬的需要。有條件的審判法庭根據需要可以在旁聽席中設立媒體席。記者旁聽庭審應當遵守法庭紀律,未經批准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
『叄』 民事判決書原文內容在網上公開違法嗎
一般不違法,法律禁止的除外。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第三條 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
(一)刑事、民事、行政判決書;
(二)刑事、民事、行政、執行裁定書;
(三)支付令;
(四)刑事、民事、行政、執行駁回申訴通知書;
(五)國家賠償決定書;
(六)強制醫療決定書或者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書;
(七)刑罰執行與變更決定書;
(八)對妨害訴訟行為、執行行為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書,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因對不服拘留、罰款等制裁決定申請復議而作出的復議決定書;
(九)行政調解書、民事公益訴訟調解書;
(十)其他有中止、終結訴訟程序作用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益有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益有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
(3)司法公開六項規定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互聯網公布:
(一)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
(三)以調解方式結案或者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的,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確有必要公開的除外;
(四)離婚訴訟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其他情形。
『肆』 我國法律規定司法協助的內容包括
司法協助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1、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如代為送達訴訟文書,代為調查取證等;
2、接受外國法院的委託,代為執行外國法院的判決或者外國仲裁機構的裁決。
刑事司法協助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項:
1、代為送達文書;
2、代為調查取證,包括代為聽取訴訟當事人的陳述,詢問證人、被害人和鑒定人,進行鑒定、勘驗、檢查、扣押物證、書證,辨認等;
刑事司法協助的內容:
3、移交證據,包括移交物證、書證、視聽資料和贓款、贓物;
4、通報訴訟結果,包括通報立案、偵查、採取強制措施、起訴或不起訴、判決或裁定的內容等;
5、承認與執行對方的生效判決和裁定;
6、涉外刑事訴訟文書的送達。
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居住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採用下列方式:
1、通過外交途徑送達;
2、對中國籍當事人,可以委託我國使、領館代為送達;
3、當事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
4、當事人所在國與我國有刑事司法協助協定的,按照協定規定的方式送達;
5、當事人是自訴案件的自訴人或者是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由訴訟代理人送達。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提供司法協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外國法院請求採用特殊方式的,也可以按照其請求的特殊方式進行,但請求採用的特殊方式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第一百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需要進行巡迴審理,就地辦案。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八批)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八批)的決定 》已於2012年6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9月29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八批)的決定
(2012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0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2〕13號)
為適應形勢發展變化,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審判實際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對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進行了集中清理。現決定廢止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144件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廢止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從本決定施行之日起不再適用,但過去依據下列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對有關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有效。
予以廢止的1979年底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目錄(第八批)
序號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名稱發文日期、文號廢止理由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問題的復示1951 年1 月22日已被婚姻法代替2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現役革命軍人與退役革命殘廢軍人離婚案件的處理辦法及開展愛國擁軍教育的指示1951 年4 月25 日已被婚姻法代替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婚姻案件中聘金或聘禮處理原則問題的函1951 年8 月10 日
法編字第9577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4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關於父母子女間的法律關系可否聲請脫離問題的批復1951 年11 月2 日已被婚姻法、繼承法代替5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內務部糾正幾個有關處理婚姻案件程序的錯誤的指示1952 年12 月25 日
法編字第23 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 不再適用6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幾個有關婚姻的具體問題的解答1953 年2 月11 日
法行字第216 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 不再適用7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五代內」 的解釋的復函1953 年3 月7 日現行法律無「五代內」的規定,不再適用8 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關於「公公與媳婦」 「繼母與兒子」 等可否結婚問題的復函1953 年7 月14 日
〔53〕法行字第487 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 不再適用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夫妻一方患精神病另一方提請離婚可否批准問題的批復1953 年10 月10 日
法行字第7757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已出五代的輩分不同的旁系血親請求結婚問題的批復1954 年3 月26 日
法行字第2706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女方因通姦懷孕男方能否提出離婚問題的批復1955 年5 月18 日
法行字第388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12最高人民法院、內務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通知之附件一: 關於多年無音訊之現役革命軍人家屬待遇及婚姻問題處理辦法1955 年6 月15 日
法行字第9017 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 不再適用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刑事判決中不宜援引憲法作論罪科刑的依據的復函1955 年7 月30 日定罪科刑以刑法為依據, 復函不再適用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男女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後一方反悔不願同居應如何處理問題的復函1955 年9 月29 日
法行字第14234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1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麻瘋病患者犯罪是否負刑事責任問題的復函1955 年10 月15 日
法研字第15066 號刑法關於刑事責任能力已有規定, 復函不再適用 1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懷孕女犯保外如何計算刑期問題的批復1956 年1 月26 日
法研字第730 號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已有規定1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精神病患者犯罪問題的復函1956 年6 月2 日
法研字第5674 號復函已被刑法的相關規定代替18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轉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關於現役軍官婚姻問題的規定」1956 年6 月25 日
〔56〕法行字第6415 號已被婚姻法代替19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於罪犯在勞改中
『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判刑事、民事、行政、國家賠償案件的流程信息,應當通過互聯網向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人民法院審判具有重大社會影響案件的流程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方式向公眾公開。第二條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應當依法、規范、及時、便民。第三條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是人民法院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統一平台。各級人民法院在本院門戶網站以及司法公開平台設置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的鏈接。
有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手機、訴訟服務平台、電話語音系統、電子郵箱等輔助媒介,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主動推送案件的審判流程信息,或者提供查詢服務。第四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應訴通知書、參加訴訟通知書、出庭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通過互聯網獲取審判流程信息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第五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身份證件號碼、律師執業證號、組織機構代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其獲取審判流程信息的身份驗證依據。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應當配合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採集、核對身份信息,並預留有效的手機號碼。第六條人民法院通知當事人應訴、參加訴訟,准許當事人參加訴訟,或者採用公告方式送達當事人的,自完成其身份信息採集、核對後,依照本規定公開審判流程信息。
當事人中途退出訴訟的,經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後,不再向該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審判流程信息。
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參加訴訟或者發生變更的,參照前兩款規定處理。第七條下列程序性信息應當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一)收案、立案信息,結案信息;
(二)檢察機關、刑罰執行機關信息,當事人信息;
(三)審判組織信息;
(四)審判程序、審理期限、送達、上訴、抗訴、移送等信息;
(五)庭審、質證、證據交換、庭前會議、詢問、宣判等訴訟活動的時間和地點;
(六)裁判文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公布情況;
(七)法律、司法解釋規定應當公開,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公開的其他程序性信息。第八條迴避、管轄爭議、保全、先予執行、評估、鑒定等流程信息,應當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公開保全、先予執行等流程信息可能影響事項處理的,可以在事項處理完畢後公開。第九條下列訴訟文書應當於送達後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
(一)起訴狀、上訴狀、再審申請書、申訴書、國家賠償申請書、答辯狀等訴訟文書;
(二)受理案件通知書、應訴通知書、參加訴訟通知書、出庭通知書、合議庭組成人員通知書、傳票等訴訟文書;
(三)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調解書,以及其他有中止、終結訴訟程序作用,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利有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利有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
(四)法律、司法解釋規定應當公開,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公開的其他訴訟文書。第十條庭審、質證、證據交換、庭前會議、調查取證、勘驗、詢問、宣判等訴訟活動的筆錄,應當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第十一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查閱庭審錄音錄像、電子卷宗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或者其他訴訟服務平台提供查閱,並設置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第十二條涉及國家秘密,以及法律、司法解釋規定應當保密或者限制獲取的審判流程信息,不得通過互聯網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公開。第十三條已經公開的審判流程信息與實際情況不一致的,以實際情況為准,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更正。
已經公開的審判流程信息存在本規定第十二條列明情形的,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撤回。第十四條經受送達人書面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向民事、行政案件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電子送達除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外的訴訟文書。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本規定第五條採集、核對受送達人的身份信息,並為其開設個人專用的即時收悉系統。訴訟文書到達該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由系統自動記錄並生成送達回證歸入電子卷宗。
已經送達的訴訟文書需要更正的,應當重新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