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法典的實施
『壹』 名法典的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施行時間:2021年1月1日。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1)關於民法典的實施擴展閱讀
民法典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增加了人格權編。創造性地將關於人格權的規定獨立成編,這在世界民法典的立法史中具有時代意義和實踐意義。其在更好更充分地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目標的同時,也必將為世界法治發展提供新的樣板,擴充新的模式。
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管理他人事務,可以請求受益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受到損失的,可以請求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管理事務不符合受益人真實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規定的權利。
『貳』 《民法典》對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什麼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1][2][3]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4][5]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編纂時間
2016-2020年[6]
制定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7]
頒布時間
2020年5月28日[5]
施行時間
2021年1月1日[5]
快速
導航
法律全文
立法經過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6]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8] 。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9] 。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10]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11] 。12月23日,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12] 。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體現對合同的保護,二審稿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13]
2019年6月25日,栗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和民法典繼承編草案[14] 。12月20日,法工委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將2017年已經出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編入草案,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12月常委會會議審議[15]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作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編纂情況的匯報。據沈春耀介紹,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16] 。12月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17] 。12月2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
『叄』 在民法典實施前,夫妻一方父母出資買的房,民法典有溯及力嗎
一、基於《民法典》總則編審視房屋買賣合同效力相關問題
(一)房屋買賣中的「無權處分」行為效力辨析
(二)從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角度衡量特殊房屋買賣合同效力
(三)從意思表示的角度考量房屋買賣中的陰陽合同效力
二、基於《民法典》合同編審視房屋買賣相關法律問題
(一)關於預約合同
(二)關於定金規則
(三)關於情勢變更(以限貸政策為例)
(四)關於合同解除權
三、基於《民法典》物權編審視房屋買賣相關法律問題
(一)抵押物流轉規則的變化
(二)居住權規定探究
四、《民法典》的實施對於房屋買賣交易可能帶來的其他影響
(一)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續期及繳費事宜
(二)中介合同章節中關於跳單行為的規定
(三)物業服務合同可能帶來的延伸影響
(四)妨害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不影響合同效力
一、基於《民法典》總則編審視房屋買賣合同效力相關問題
因合同行為系民事法律行為之一,《民法典》將關於合同效力的相關規定納入總則編民事法律行為一章,而在合同編不再規定合同效力相關問題。此處的編纂及處理方式,是《民法典》體系性的典型例證之一。《民法典》總則編第六章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制度,是民法總則、民法典甚至是廣義上的民商法大體系的核心制度之一,其法理和實踐意義非常強。民法總則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則對於民法典分則各編甚至廣義民商法的統轄作用,必須從民法體系化科學邏輯的角度予以充分揭示,才能彰顯其制度意義。1
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性是房屋買賣交易的基礎,而現實中諸多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往往源自於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存在問題。因此,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與否在房屋買賣過程中顯得至關重要。以下筆者將從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角度,審視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中常見的無權處分(含夫妻共有房屋買賣)、特殊房屋買賣(以央產房、經濟適用房、小產權房為例)及陰陽合同之效力問題。
(一)房屋買賣中的「無權處分」行為效力辨析
無權處分行為,即行為人在沒有處分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處分行為。2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下,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進行登記。在房屋買賣實踐中,買受人及中介服務機構必然會對出賣人是否為不動產權證書上登記的所有權人進行核驗。房屋買賣中的無權處分行為大多因登記產權人非真正意義上或非完整意義上的所有權人而導致,主要爭議包括(1)借名買房形成的無權處分(出名人「
『肆』 民法典實施以後,我們應該如何去落實
民法典實施之後,我們應該按照民法典的具體要求,協調好公民之間的人身財產和其他關系的。
『伍』 民法典實施後,對離婚有哪些影響
相對於婚姻法來講,明年實施的民法典進行一些修訂,對離婚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涉及到的問題較多,無法全部講清,作者重點從讀者最關心的兩個方面家介紹一下:一是對離婚程序的影響,二是對離婚財產分割的影響。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穩定的婚姻家庭關系不僅提供了夫妻雙方關愛、忠誠等價值需求,同樣承擔著扶老攜幼重要的社會功能。國家保護婚姻家庭,不僅保護基於婚姻而產生的夫妻關系,同時保護由此產生的父母子女、近親屬關系等。說一千道一萬,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互相包容好好經營才是正道。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實行時間是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已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正式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
『柒』 民法典新規即將實施,侄子侄女在什麼情況可繼承叔伯財產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面的民法典,它還制定了許多關於繼承的新規定,其中之一是將侄子和侄女以及外甥和外甥女列入繼承人類別,在某些條件下,他們可以繼承叔叔和伯伯的財產,實際上本質是繼承的最新規定,讓我們看一下民法典的具體法律規定,在死者之前死亡的兄弟姐妹應由死者兄弟姐妹的子女繼承。
代位繼承人通常只能繼承代位繼承人有權繼承的財產在這種情況下,繼承人沒有其他繼承人可以支持,侄子和侄女也可以主動照顧叔叔,以繼承財產,當然從法律工作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還將假設一種情況,即侄子和侄女以非法方式為繼承創造條件,以便有機會繼承,綜合來說,也是有利有弊吧,不能夠太過於統一的說這個改革只有好的一面。
『捌』 軍婚法會隨著婚姻法的廢止,民法典的實施而修改嗎軍婚離婚需要冷靜期嗎
民法典的出台不是婚姻法的廢止是取代你錯了關於軍婚的規定不變沒有修改你被忽悠了
『玖』 關於民法總則疑問
《民法典》指一部完整全面的民法法律,關於物權、債權、民事責回任等民法上的重要答規定都包含在其中。一般說來在有《民法典》的情況下,只需要依據《民法典》相關條文就可以處理普通的民事法律關系了。
而《民法通則》只是關於民法適用的一些籠統的概括性的規定,《民法通則》確立的制度是在民事法律實踐中被普遍適用的,但具體到調整每一個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時,還需要依據民法的其他部門法才能勝任。所以雖然我國《民法通則》已經有物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等方面的規定,但依然還是要制訂《物權法》、《知識產權法》、《侵權行為法》等民法法律。
目前我國沒有完整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採用的是《民法通則》做概括規定,各民事部門法作具體規定的方式,這與我國社會經濟基礎和民事立法起步較晚等客觀現實狀況是相符的。
民法總則為民法各編之冠,總匯民法共同適用之原理原則,非將民法各編融會貫通,難以識其原流與體系,而窺其全豹。
『拾』 列舉兩條關於民法典的時政熱點
一、離婚冷靜期
【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內,任何一方不願容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二、見義勇為致受害人損害可免責(不用擔心在路邊扶老人了)
【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害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三、熊孩子充值游戲、打賞主播的可以追回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四、胎兒有繼承權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