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物格制度研究

民法物格制度研究

發布時間: 2022-10-28 13:51:45

㈠ 法律上的物是怎麼規定的人是物嗎動物是物嗎

目前我國法律規來物的規定時源欠缺的,《民法總則》第115條規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有點狹隘,個人觀點認為人和動物也屬於民法上的物。
下述理論可以參考一下:
民法物格制度將民法上的物分為三個物格:第一格是倫理物格,是具有生命倫理價值的物的民法物格。第二格是特殊物格,是具有特殊法律屬性並應建立特殊法律制度的物,但不包括倫理物格的物。第三格是一般物格,用來涵蓋上述兩個物格之外的其他物,也就是一般物。
倫理物格,是民法物格中的最高格,是地位最高、民事主體對其支配力受到的限制最多,民法對其保護最強的,具有生命或者人格利益的物的資格。在這個物格中所概括的,是那些與人的身體有關的,具有生命活性,或者具有人格利益因素的人體變異物,具有生命的動植物,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尤其是寵物、野生動物和珍稀植物。

㈡ 民法中物的概念

你所說的是民法法律中的物格制度:
一、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這是以物能否流通、在何種范圍流通為標准而進行的劃分。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許在民事主體之間自由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對流通范圍和程度有一定限制的物,如外幣、黃金、公民收藏的文物和運動槍支等。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明令禁止流通的物,如土地、礦藏、淫穢書刊等。

公民和法人違反有關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規定從事有關的民事行為的,民事行為無效。情節嚴重的,要承擔行政的或刑事的責任。

二、動產與不動產

以物能否移動並且是否因移動而損害其價值為標准,可以將物分為動產與不動產。

動產是能夠移動並且不致損害價值的物,如桌子、電視機等。不動產是指性質上不能移動或雖可移動但移動則會損害價值的物,如土地、房屋。《民通意見》第186條規定,土地、附著於土地的建築物及其他定著物、建築物的固定附屬設備為不動產。

注意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分標准主要是物理性的,法律上對車輛等不動產規定了登記手續,又被稱為「准不動產」,但並沒有改變它們作為不動產的屬性。

區分動產和不動產意這義在於:(1) 流通性質和范圍有區別。不動產中除土地、公路、鐵路等相當種類的物為禁止流通物外,其他一些物多為限制流通物。流通物種類很少,但動產中大多數的物都是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比例比較小。(2)物權變動的法定要件不同。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以向國家行政主管機關登記為要件,否則不受法律保護。動產物權的變動,一般以物的交付為要件。(3)管轄不同。因不動產發生的糾紛,一律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管轄。動產糾紛的管轄就比較靈活。

三、特定物與種類物

這是根據物是否有獨立特徵或是否被權利人指定而特定化所作的分類。

特定物是指具有獨立特徵或被權利人指定,不能以它物替代的物。包括獨一無二的物和從一類物中指定而特定化的物。前者如一件古董、名人的一幅字跡等;後者如從一批機器設備中挑選出來的某一輛等。

種類物是指以品種、質量、規格或度量衡確定,不需具體指定的物。如級別、價格相同的大米等。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1) 有些法律關系只能以特定物為客體,如所有權法律關系,租賃法律關系等;而有些法律關系既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種類物,如買賣法律關系等。(2)物意外滅失時的法律後果不同。特定物在交付前意外滅失的,可以免除義務人的交付義務,而只能請求賠償損失。種類物如在交付前意外滅失的,由於其具有可替代性,故不能免其交付義務,義務人仍應交付同類物。

四、主物與從物

根據兩個獨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觀存在的主從關系,把物分為主物與從物。同屬一人所有的兩個獨立存在的物,結合起來才能發揮經濟效益的,才構成主物和從物關系。主物是指獨立存在,與其他獨立物結合使用,並在其中發揮主要效用的物。在兩個獨立物結合使用中處於附屬地位、起輔助和配合作用的是從物。例如杯子和杯蓋。其中杯子是主物,杯蓋是從物。在法律或合同沒有相反規定時,主物所有權轉移時,從物所有權也隨之移轉。特別要注意的是,雖是從物,一定是一個獨立的物,故房屋牆上的門、窗非從物。

五、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物依其能否分割的特點,分為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可以分割並且不因分割而損害其效益或改變其性質的物,如油、米、布等。不可分物是指按照物的性質不能分割,否則會改變其效益或性質的物。如一輛汽車、一部機床、一匹馬等。按照財產共有人的協議或權利的性質,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分割的物,也屬於不可分物。

區分可分物與不可分物的價值在於有利於確定共有財產的分割。共有財產是可分物的,共有人可分割實物,各得其所;共有財產為不可分物的,不得分割實物,只能是有人得實物,其他人從得實物人處取得合理的折價補償。

六、原物與孳息

根據兩物之間存在的原有物產生新物的關系,物可分為原物和孳息。原物是指依其自然屬性或法律規定產生新物的物,如產生幼畜的母畜、帶來利息的存款等。孳息是指物或者權益而產生的收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原物根據自然規律產生的物,如幼畜。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據法律規定帶來的物,如存款利息、股利、租金等。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規定外,孳息歸原物所有人所有,轉讓原物時,孳息收取權一並轉移。在轉讓時孳息所有權的移轉時間,根據《合同法》第163條的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

中國法學會的楊立新先生對此有專注《民法物格制度研究》,是目前對此研究較為深入的專著,可供同道學習。

㈢ 民法的基本原則及如何運用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則,是體現民法精神、指導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對我國民法的原則做了規定,概括其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民法內容有普遍約束力的原則,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審判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如平等、自願等原則;還有一些是適用於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原則,如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原則。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准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蘊含著民法調控社會生活所欲實現的目標,所欲達致的理想,是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經濟法的特徵。它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制度和規范的基礎。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
民事主體所進行的各項民事活動,不僅要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還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在現行法上對於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欠缺相應的民法規范進行調整時,民事主體應 依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進行民事活動。
3.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對民事法律、法規進行解釋的基本依據。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須對所應適用的法律條文進行解釋,以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確定特定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時,如有兩種相反的含義,應採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含義。無論採用何種解釋方法,其解釋結果均不能違反民法基本原則。如果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在現行法上未能獲得據以作出裁判的依據,這就表明在現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時,法院應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進行法律漏洞的補充。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解釋、研究民法的出發點。
學者在對民法進行解釋、研究時,應以民法的基本原則作為出發點,無論何種學說,違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不是妥當的學說。

㈣ 民事法律制度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曾先後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4次組織起草民法的工作。據介紹,前兩次由於當時黨和國家工作重心和指導方針方面的原因而停止。

1979年第三次啟動民法典起草工作,由於改革開放剛開始進行,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成熟,因此確定了先制定民事單行法的方針。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初次審議,由於各方面認識不盡一致,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在我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法通則既規定了一些民法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也規定了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知識產權、民事責任、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等具體內容,可以說是一部「小民法典」。

(4)民法物格制度研究擴展閱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回應指出:編纂民法典的任務是對現行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纂一部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內容協調一致、結構嚴謹科學的法典。

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科學整理;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要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民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它規范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每個民事主體都密切相關。

㈤ 研究我國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的目的和意義

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指導方針。民法的基本原則,蘊含著民法調控社會生活所欲實現的目標,所欲達致的理想,是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經濟法的特徵。它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制度和規范的基礎。同時,它還是解釋民法規范的准則。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同時也是法院審理案件的審判准則。民事主體所進行的各項民事活動,不僅要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還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在現行法上對於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欠缺相應的民法規范進行調整時,民事主體應依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進行民事活動。
3.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對民事法律、法規進行解釋的基本依據。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須對所應適用的法律條文進行解釋,以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確定特定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時,如有兩種相反的含義,應採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含義。無論採用何種解釋方法,其解釋結果均不能違反民法基本原則。如果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在現行法上未能獲得據以做出裁判的依據,這就表明在現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時,法院應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進行法律漏洞的補充。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發展民事學說的基礎。學者在對民法進行解釋、研究時,應以民法的基本原則作為出發點,無論何種學說,違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不是妥當的學說。
下面我們具體來介紹民法中的各個原則

㈥ 曹艷春的學術成就

103、僱主替代責任的經濟學分析,《判解研究》,2007年第3輯(CSSCI集刊),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102、性別就業歧視的法律救濟之思考——以實行配額制度為中心,《政治與法律》,2007年第4期(CSSCI)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101、勞動安全保護體現公司社會責任,《中國勞動保障報》2006年3月7日第3版。,獨作
100、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anti-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in China,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公開學術演講的論文,獨作
99、中美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製度之比較研究,載於《中美勞動爭議與處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並獲北京市法學會2006年度三級課題優秀成果獎,獨作
98、美國2006年養老金法案——讓員工擁有更大的退休保障,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1月25日第四版,一作
97、論職場性騷擾的僱主責任——以僱主禁止性騷擾義務為中心,燕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1期,被中國法律經濟學網和中國民商法網全文轉載,獨作
96、脫離人體的器官或組織的法律屬性及其支配規則,《中國法學》,2006第1期(CSSCI)(屬於1A類法學核心期刊),二作
95、論胎盤的法律屬性及其規制《河北法學》2006第3期,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6.6全文 轉載(CSSCI)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94、勞動派遣關系中的僱主替代責任研究、《法律科學》2006年第3期,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CSSCI)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93、論僱主的保護照顧義務,《法學論壇》2006年第3期,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92、人體醫療廢物的權利歸屬及其支配規則《政治與法律》2006第1期(CSSCI)法學核心期刊,二作
91、雙重勞動關系之肯定論,《政法論叢》第2期2006,獨作
90、《企業應保障職工享有平等就業權》,《工人日報》2006 .6.5,獨作
89、《勞務派遣成焦點 如何不讓勞動者吃虧》,《工人日報》2006。3 (被采訪),獨作
88、受害人近親屬精神損害賠償研究,《河北科技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一作
87、論屍體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置規則,《法學家》2005年第4期(CSSCI)法學核心期刊,二作
86、知情權之私法保護,《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4期(CSSCI)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85、違反醫療告知義務之侵權責任,《法學雜志》2005年第6期,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84、論<勞動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法制日報》2005年9月18日第3版,獨作
83、《工傷保險與民事侵權賠償適用關系的理性選擇》《法律適用》2005年第5期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 勞動法學》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82、論民事權利保護的請求權體系及其內部關系,《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被《新華文摘》2005年19期摘要轉摘,二作
81、第三人精神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分析,《燕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第6期,一作
80、勞動合同法確立勞動派遣肯定論,2005年中國勞動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上海,獨作
79、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在商業秘密侵權中的適用,《前沿》2005年第10期,核心期刊,一作
78、《應充分發揮工會在勞動監察中的作用》,《工人日報》2005年7月25日第7版,獨作
77、《加強與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制度的重要法律工具》,《法學雜志》2005年第4期,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76、入世與河北省勞資關系協調研究,《燕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獨作
75、加入世貿組織與我國勞資關系協調的探討,《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獨作
74、淺議集體談判制度,《當代法學》2003第2期,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73、入世與我國勞資關系協調的探討,《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第2期,獨作
72、工資集體協商,<河北工運>2003,第3期,獨作
71、借鑒西方工會權利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工會權利,《當代法學》2003第1期,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70、網上隱私權的保護,《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獨作
69、略論三方協商機制, 《工會理論研究》2003年第3期,核心期刊,獨作
68、工會在協調勞資關系中的新視點,《天津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被人大報刊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D422《工會工作》全文轉載2003年第五期,獨作
67、社會保障法的價值取向, 〈河北理工學院學報〉2003第1期,獨作
66、關於雇員參與公司管理的探討,《燕山大學學報》2003第1期,二作
65、對就業歧視現象的反思, 《工運研究》2002年第20期,獨作
64、人才領先 企業騰飛的根本——淺析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誤區和應對措施,〈河北法制報〉 2002、11、4,第三版,獨作
63、社會保障芻議,《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第四期,獨作
62、依法辭職不應賠償,河北工人報,2002.7.10.3,獨作
61、入世與我國勞動法律制度的完善,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論文選),北京市法學會勞動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分會2001年年會,獨作
60、關於我國競業禁止的立法思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2第3期(CSSCI),核心期刊,獨作
59、WTO與我國環境保護,現代工商,2002.3-4,獨作
58、「入世」與大力擴大職教生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年第14期,獨作
57、對入世後中國繼續教育事業發展的探討,繼續教育,2002年第2期,獨作
56、對入世後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法律思考,教育現代化,2002年第3期,獨作
55、論企業改制中職工持股與勞動權利的關系問題,《科技與經濟》同時獲科技與經濟雜志社優秀論文一等獎,2002年第3期,獨作
54、網上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思考,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2年第1期,獨作
53、淺談WTO對我國環境保護制度的影響,新疆社科論壇,2001.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獨作
52、論我國集體合同制度的完善,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1第1期,獨作
51、論知情權,《侵權法熱點問題法律應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獨作
50、論公司的社會責任,燕山大學學報,2002第1卷,獨作
49、淺議票據行為的異常形態——票據變造,經濟師,2002.7,核心期刊,獨作
48、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理論探討,農業經濟,2002第1期,核心期刊,獨作
47、對中小企業保護的法律思考,河北法學,2001.19卷(CSSCI),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46、對農民就業問題的法律思考,北方經濟,2001.12,核心期刊,獨作
45、我國公民知情權的法律思考,北方論叢,2001(3)(CSSCI),核心期刊,獨作
44、重視職業病防止,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世界,2002.8,獨作
43、農民工,亟需法律呵護,河北法制報,2002.9.12.3,獨作
42、淺析職工勞動權的保障,工人日報,2002.8.9.5,獨作
41、淺談WTO〈政府采購協議〉對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影響,前沿,2002.3,核心期刊,獨作
40、淺談我國人力資源現狀與國際人才流動,經濟師,2002.8,核心期刊,獨作
39、勞動法相關背景資料,工人日報,2001.3.9.7,獨作
38、新舊〈工會法〉內容之比較,中國勞動保障報,2001.11.6.3,獨作
37、淺談增加農民收入的意義及對策,農村經濟,2002.8,核心期刊,獨作
36、工會在處理勞動爭議中的職權,工人日報,2001.11.19.5,被轉載在上海勞動報2001年12月28日星期五,同時被收錄在《工會法》實用手冊中,金城出版社,獨作
35、我國勞動爭議審判制度改革探析,工人日報,2000.09.06.7,在「2000年中國勞動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的回顧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學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頁),獨作
34、我國加入WTO與戶籍制度的改革,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 .12(CSSCI)核心期刊,獨作
33、勞動權與生存權探析,勞動世界, 2002.1,獨作
32、WTO對我國就業制度的影響及對策,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2.3,獨作
31、走進工資集體協商,經濟論壇,2002.20,核心期刊,獨作
30、對目前我國開征遺產稅問題的思考,經濟師,2002.5,核心期刊,獨作
29、對未成年人犯罪現象的法律思考,前沿,2002.6,核心期刊,獨作
28、農村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芻議,農村經濟,2002.6,核心期刊,獨作
27、外國法律援助制度發展概況,法學雜志,2001.3,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26、 論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農場經濟管理,2002.3,獨作
25、票據抗辯的法律探討,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2.4,獨作
24、淺議企業民主管理的利益機制,經濟師,2002.4,核心期刊,獨作
23、完善我國農業保險法制刻不容緩,北方經濟,2002.5,核心期刊,獨作
22、WTO與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科學論壇,2002.3,核心期刊,獨作
21、按勞分紅淺探,經濟論壇,2002年第14期,核心期刊,獨作
20、工會在勞動關系中的角色地位,上海工運,2002.4,獨作
19、工會法應突出工會的維權職能,工人日報,2001.10.18.2,獨作
18、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工人日報,2000.06.02.4,獨作
17、《對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仲裁製度的建議》,中國工運,2002.5。(獲秦皇島市第二屆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在「2000年中國勞動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的回顧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學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頁),獨作
16、員工跳槽與商業秘密保護,中國律師,2000.12,獨作
15、入世與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相關對策,理論探討,2002年第3期(CSSCI)核心期刊,獨作
14、WTO與中國勞動法律協調,前沿,2002.2,被北京市法學會《法學信息》第9期(總218期)轉載,核心期刊,獨作
13、一人公司探析,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2.3,獨作
12、勞動者罷工權初論,燕山大學學報,2002.2,獨作
11、對農民就業問題的法律思考,農業科技通訊,2002年第3期,獨作
10、略論我國勞動爭議的企業調解,法學雜志,2000年第4期,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9、現代社會中弱勢群體的保護,中國勞動,2002.8,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8、我國競業禁止的立法思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2.3(CSSCI)核心期刊,獨作
7、對職工持股的理論探討,河北學刊,2002年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獨作
6、公司人格否認原則價值目標的理性分析,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CSSCI)核心期刊,獨作
5、勞動合同與民事合同之比較及啟示,當代法學,2002.7,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4、勞動者知情權的法律思考,工會論壇,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獨作
3、公民環境權的法律思考,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獨作
2、淺析弱權利——勞動權的保障,工會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4期,核心期刊,獨作
1、票據權利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探討,當代法學,2002年第8期,法學核心期刊,獨作
1、副主編《類型侵權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號:03BFX016)
2、副主編《勞動法教程》,21世紀法學通用教材,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參編《侵權法熱點問題法律應用》,楊立新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4、參編《中國人格權法立法報告》,楊立新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6月版(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
5、參編《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關懷主編,當代世界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教材)2003年6月第1版,參與編著第16、17兩章內容;
6、參編〈勞動法與勞動關系研究〉,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12版
7、參編〈工會法與集體合同制度研究〉,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8、參編〈勞動合同與對女職工合法權益的保護研究〉,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9、參編《勞動與社會保障法》,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正在出版中。
10、參編《美國勞動僱傭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1、參編《憲法與行政法治發展報告》 (2004年-2005年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2、專著《僱主替代責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13、合著〈中國民法的法律物格制度研究〉2008年將出版,人民法院出版社
主持及參與的課題項目
1、主研200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類型侵權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號:03BFX016)已結項
2、主研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課題項目,民法法律物格制度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05SFB2031
3、參與2002年度司法部 「法制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專項任務,「中國人格權法立法報告「。已結項,並獲得司法部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二等獎」
4、參與2007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的重要項目,項目名稱:〈民事權利保全請求權體系與民事行為規制研究〉,項目編號:06AaFX004。
5、主持2006年北京市法學會三級課題《中美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製度之比較研究》,已結項,並獲北京市法學會2006年度三級課題優秀成果獎。
6、主持2002年燕山大學教育科研基金項目:課題名稱為:我校師資隊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已結項
7、主持2002年燕山大學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入世與河北省勞資關系協調研究,已結項
8、主持2003年河北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立項課題:《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已結項
9、主持河北省2007年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指導計劃項目,軟科學項目,僱主替代責任研究,課題號074572243
學術獲獎:
1、《網上隱私權保護》獲2002年河北省教育技術成果「二等獎」
2、《對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仲裁製度的建議》獲2002秦皇島市第二屆社科成果「三等獎」。
3、《入世後我省勞資關系協調問題研究》獲2002河北省工會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
4、2001年「優化配置西部資源,堅持高效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西北地區水資源利用及保護對策〉榮獲中國發展西部經濟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特等獎」。
5、《重視勞動爭議調解》獲內蒙古科技出版社 「優秀論文」一等獎
6、《論企業改制中職工持股與勞動權利的關系問題》獲科技與經濟雜志社優秀論文一等獎
7、《內蒙古地區環境演變與水資源》獲1989年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8、《對高等學校環境教育的探討》榮獲第七界冀魯豫三省教育研究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9、《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問題的思考》榮獲第七界冀魯豫三省教育研究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10、《工會在勞動關系中的角色地位》獲2002年度內蒙古自治區工運理論政策研究論文「二等獎」
11、《入世與河北省勞資關系協調研究》載於《燕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4獲2005年北京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會成立五周年學術論文評選的「二等獎」
12、《中美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製度之比較研究》獲北京市法學會2006年度三級課題優秀成果獎。
14、《勞動派遣關系的僱主替代責任研究》獲2007年秦皇島市第四屆社科成果「二等獎」
15、《對入世後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法律思考》獲2004年河北省教育廳第九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學術研究會兼職情況
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
北京市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會理事
《河北工人報》讀者法律顧問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勞動爭議網專家團隊成員
學術成果被權威期刊轉摘、轉載情況
1、《工會在協調勞資關系中的新視點》發表在《天津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1被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D422《工會工作》全文轉載2003年第五期
2、《對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仲裁製度的建議》在「2000年中國勞動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的回顧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學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頁)並獲秦皇島市第二屆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3、《WTO與中國勞動法律協調》被北京市法學會《法學信息》第9期(總218期)轉載
4、《工會在處理勞動爭議中的職權》發表在《工人日報》2001.11.19.5同時被收錄在《工會法》實用手冊中,金城出版社,被轉載在上海勞動報2001年12月28日星期五
5、《工傷保險與民事侵權賠償適用關系的理性選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和勞動法學》全文轉載2005年第8期
6、《知情權之私法保護》載於《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4期被具有權威性的學術網站中國民商法網全文轉載,被正義網,南方法制網等專門法律網站全文轉載。
7、《論民事權利保護的請求權體系及其內部關系》載於《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被《新華文摘》2005年第19期轉摘。
8、《勞動派遣關系的僱主替代責任研究》 《法律科學》2006年第3期,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第九期全文轉載,並獲秦皇島2007年第四屆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9、論胎盤的法律屬性及其規制《河北法學》2006第3期,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第4期全文轉載(法學核心期刊)
10、性別就業歧視的法律救濟之思考——以實行配額制度為中心,《政治與法律》,2007年第4期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 勞動法學》2007年第10期全文轉載。

㈦ 什麼叫物格制度

「民法法律物格制度」,是在物權法不斷發展和物權客體范圍不斷擴大的大背回景下,楊立新教授答近年來提出的對物進行類型化研究的一種新思路。考慮到部分特殊物具有的生命倫理價值和部分特殊物的特殊存在、支配和保護,我們考慮在物制度內部建立一般物與特殊物的理論框架,以便確定對不同類型的物進行不同的法律規制,因此提出建立法律物格制度:把物分為不同的法律物格,明確對不同物格的物確定不同的支配規則,明確民事主體對它們的不同支配力,對它們進行不同的保護。提出物格制度的基本目的,就是區分不同的物的類型,確定不同物格的物在民法中的不同地位,明確人的不同支配力,以及進行支配的具體規則。

㈧ 動物屬於民法上的物嗎為什麼

屬於民法上的物。《民法總則》第115條規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專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屬照其規定。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於人身之外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能為人所實際控制的有體物,一般動物應當屬於民法上的物。

民法物格制度將民法上的物分為三個物格:第一格是倫理物格,具有生命倫理價值的物的民法物格。第二格是特殊物格,具有特殊法律屬性並應建立特殊法律制度的物,但不包括倫理物格的物。第三格是一般物格,用涵蓋上述兩個物格之外的其他物,也就是一般物。



(8)民法物格制度研究擴展閱讀: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中的一種,是一切財產關系最基本的要素。民法上的物,是指人身以外,能夠被民事主體所支配和利用,並能滿足人類生活需要,可以構成人們財產的一部分的物質財富。具體說來,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必須能夠成為權利客體,即物的非人格性。物包括有體物和自然力。物須為人所能支配。物必須能夠滿足人的生活需要。物必須能構成人們的財產。

㈨ 對民法體系的理解

民法體系是以調整財產所有和財產交換為目的、由民事主體、物權、債和合同等制度組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法律體系。
主要包括:一、主體制度
作為民法主體的當事人,是商品在靜態中的所有者、在動態中的交換者。這類主體的特徵就在於他(它)們的獨立性,即意志獨立、財產獨立、責任自負。馬克思在提及商品關系時所強調的:「獨立資格」、「獨立的關系當事人在法律上的反映。民事主體制度包括公民、法人、合夥等制度,這些制度的適用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公私兩便呼個人,無論其在行政、勞動法律關系中的身份如何,也無文藝學其所在制形式和經濟實力如何,他(它)們在從事社會商品經濟活動的主體資格皆由民法主體制度所確認,其合法權益共同受民法保護。
二、物權制度
所有權和其他特權制度是規范財產的所有和使用關系的基本制度。民法的所有權制度是直接反映所有罐頭貼心人,但也和商品關系有內在的聯系。商品交換就其本而言是所權的讓渡。所有權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前提,也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結果。所有權在生產領域中的使用消費就是商品生產,在流通領域中的運動就是商品交換,商品生產者從事生產和交換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其對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爭的權利,保障他們在交換中的財產所有權的正常轉移。民法中的他物權如土地使用權、經營權等也是市場經濟賴以形成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
三、債和合同制度
債和合同是商品交換在法律上表現,是商品流通領域中的最一般的、普遍的法律規范。債權制度是直接規范交易行為的,債的一般規則是規范交易過程、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規則,而各類合同制度也是保護正常交換的具體規則。典型的買賣活動是反映商品到貨幣、貨幣到商品的轉化的法律形式,是商品交換過程並不只是純粹的買賣,還包換勞務的交換(諸如加工、承攬、勞動服務)以及信貸、租賃、技術轉讓等合同形式,還包括了杜撰的流轉、財產的抵押、資金的償付等債的形式。它們都是單個的交換,都要求表現為債單元,並受到民法債權制度的確認和保護。由於債權制度的設立,給商品交換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使它超出了地域的、時間的限制,從而有力地推動了財產流轉。
四、人格權制度
在民法體系中,人格權法是否有必要獨立作為一項制度,值得研究。傳統民法欠缺人格傷殘人規定,各國關於人格權的法律主要是由司法發展起來的。許多學者主張,盡管人格權法非常重要,但可以在主體制度和侵權行為制度中加以概括,規定。我們認為這一觀點是不妥當的。人格權之所以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制度,其原因在於:第一,民法中兩類基本的權利,說法是財產權和人身權(其中主要是要人格權),這是民法的兩個支柱,既然財產權可以分為債權、物權等各項制度,人格權為為什麼不能成為一項獨立存在的制度?否認人格權作為一項獨立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實際上還是受到了「重物輕人」的立法觀念的影響,這種觀念是不可取的。第二,人格權法和主體制度有密切聯系,但主體的人格和人格權是兩個不同概念,對人格權的侵害不僅僅地人格的,而且也會造成對公民人身利益甚至財產利益的損害,它民法中的許多內容,並非單純的說體制度所能概括的。第三,人格權制度也不能夠完全為侵權行為制度所概括。盡管侵權行為法能夠為人的格權提供保障,但人格權的確認,是侵權行為法所不能解決的。人格權必須法定化,這就決定了格權必須通過專設一項制度來加以確定。
五、關於知識產權制度
知識產權制度是否應包括在民法中,爭議很大。有些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有其特殊性,並不完全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因而形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我為,這一觀點不夠妥當。我們不可否認知識產權制度的特殊性,但歸根結底,知識產權仍然是一種民事權利,其本質屬性是財產權利上和人身權利的結合,而且我國民法通則已在民事權利一章中專設知識產權一節。現行的合同法律制度,也對知識產權的轉讓和利用設有專門規定。這就說明,我國現行法已經認為知識產權制度屬於民法的組成部分。因而,我國未來民法典中,應包含知識產權法的內容。
六、侵權責任制度
對人格權、物權、知識產權等權利和利益的侵害都將構成侵權。侵權法是保障民事權利的法律。關於侵權行為法是否應當與債法保持相對獨立,從而成為民法中一項獨立的制度,在學術界歷來存在著爭議。鋕 統民未予都從債的發生原因考慮而將侵權法作為債法的組成部分。我們認為,眾怒難犯權行為法應當從債法體分離出來,從而成為民未予體系中獨立的一支。侵權行為法歸屬於外國語法並非天經地義,因特定的文化及法律因互作用所導致的英美法系侵權行為法的獨立模式,更具有合理性。而在大陸法的債法的體系中,侵權法並沒有找到適當的位置,債法體系主要是以合同法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債法主要是合同法,學者對債法性質的表述(如認為債法是交易法、任意法)完全不符合侵權法的性質。債的一般規則主要適用於合同之債,而不完全適用於侵權之債。將侵權法置於債法之中,極不利於侵權法的發展。所以,爭權行為法從債法中獨立,應是創建我國新的民法體系的組成部分。這種獨立並不否認債的概念及規則,而使其更加合理和清晰,進而與其他法律規范共同構成科學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的民法體系。
與侵權的法獨立有關的是民事責任制度的獨立性問題。傳統的大陸法民法典中並未將民事責任問題集中作出規定,而是將各類責任在各個民法制度中單獨作出規定,我國的《民法通則》一改傳統的民法典的編制體例,單設第六章規定了民事責任。許多學者認為,民事責任制度的設立,強調了國家對民事關系的干預及對民事權利的保障,在體例上具有創新意義。我國將來制定民法典時,應從整體上構建民事責任制度。我們認為此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誠然,債與責任是不同的概念,債是特定的債務人對特定的債權人所應負的義務,而責任是不履行義務的後果,債與責任的概念的區別,可以成為侵權責任與債務分離的原因,但不應居為民事責任單獨設立的根據。單設的民事責任的缺陷在於:
第一,使責任與義務分離。責任作為違反義務的法律後果,應與民法關於義務的規定密切聯系在一起,先有義務才有責任的發生。而債務等義務只能在債和合同法等分則中作出規定,如果總則中規定了民事責任,則與分則中規定的各類義務分離。
第二,在立法技術上缺乏邏輯性。如違約責任澡是在合同法而是在總則中的民事制度中規定,這凍合理,因為只有在合同的名項制度都作出了規定以後,才能出現違約責任制度,合同的基本概念等尚未出現,便出現了違約責任制度,顯然導致了規則的先後次序顛倒。這種設計也忽略了責任的基礎在於請求權的行使,無請求權基礎問題規定,責任的規定是缺乏合理性的。
第三,現行民法通則關於民事責任的規定,主要規定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基本規則及其共同的規則,然而民事責任並不限於這兩種責任,還包括締約上的過失責任、不錄得利返還責任、無因管理之債中本人返還管理人支出的必要費用的責任,各種責任形式的個性遠遠大於其共性,這就決定了將各種責任在各項制度中分別作出規定,應較之於將各種責任集中作出規定更合理,且集中規定也十分繁雜,很難統一。現行《民法通則》第134條專門規定民事責任的十種形式,表面上看,此種列舉方式使法官或當事人的易於了解民事責任究竟有哪些形式,實際上因為同的責任形式是與不同的責任聯系在一起的(如違約金是違約責任的形式,恢復名譽是侵害名譽權的責任形式),只有在不同的責任中規定各種責任形式,才真正便於法官或當事人實際了解並合理運用這些責任形式。
七、財產繼承製度
財產繼承製度是有自然人死亡後將其遺留的財產轉移給生者的法律制度。從實質上看,自然人的財產繼承權不過是其財產所有權在死後的延伸,保護自然人的財產繼承權是保護其財產所有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財產繼承製度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也要看到,由於財產繼承權主要發生在具有一定身份關系(如婚姻關系、血緣關系)的自然人相互之間,並且主要是家庭成員相互間基於扶助、贍養、撫育而產生的財產在一方死亡時的體現,因此,民法調整財產關系的一些原則並不能完全適用於財產繼承權關系。
民法的其他制度,哪裡民事法律行為、代理、等制度,也是配合上述制度發揮作用的。它們也和商品經濟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為商品所有者和經營者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確立了行為的准則,代理制度解決了商品經營者在交換活動中因時間和空間的分離以及專業、技術等能力的限制所產生的困難,而時效制度可以有力地促進商品流通,加速商品的周轉。這些制度都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㈩ 法學相關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

法律是反映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用來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法學相關專業研究生 畢業 論文題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國際法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

1、 外空自然資源開發的國際法分析

2、 對世義務研究

3、 論我國海事爭端的解決

4、 論國家自衛權在保護海外僑民中的適用

5、 中國與鄰國海洋權益爭端的國際法理問題研究

6、 國際法視域下南海爭端解決機制研究

7、 跨境電影貿易的國際法規則適用探究

8、 南海島嶼主權爭端的國際法研究

9、 黃岩島主權問題的國際法探求

10、 國際法視域下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研究

11、 論國際法上的民族自決原則-由克里米亞及蘇格蘭公投探析民族分離主義

12、 美國經濟制裁的國際法問題分析

13、 國際社會對伊朗經濟制裁的合法性問題研究

14、 國際法不加禁止行為所產生的損害性後果的國家責任研究

15、 美國防空識別區制度的國際法評析

16、 論國際法中「對一切」義務概念淵源及其現實意義

17、 網路攻擊的國際法規制研究

18、 《國際法和政策視域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海事安全》的翻譯實踐 報告

19、 論安理會決議法律效力的實現

20、 論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的國際法協調

21、 國際法上保護責任研究

22、 國際法中關於「少數人」權利保護的政治學分析

23、 防空識別區設立的國際法依據

24、 跨界水資源利用的國際法規制研究

25、 國際法上的有效控制規則研究

26、 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問題研究

27、 海洋生物保護國際法規制的完善研究

28、 論跨國公司的國際法主體資格

29、 中越南沙群島主權爭端解決的國際法依據

30、 論國籍爭議解決在國際法中的發展

31、 國際法上的歷史性權利研究

32、 國際法視野下的勞工保護與反就業歧視

33、 關於「人道主義干涉」合法性的思考

34、 論濕地保護的國際法規則及其在我國的法律適用

35、 國際刑法中個人刑事責任問題研究

36、 論國際法對化學武器的規制

37、 跨界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國際法問題研究

38、 國際法視角下人道主義干涉實證研究

39、 國際法中的赦免正當性研究

40、 周鯁生學術思想探析

合同法畢業論文題目

1、論我國《 勞動合同 法》的缺陷與完善

2、論合同法中的法定連帶責任

3、《勞動合同法》對外資企業勞務派遣員工的影響研究

4、論利他合同-兼評《合同法》第64條

5、基於《勞動合同法修正案》的S公司勞務派遣用工問題研究

6、高校教師勞動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7、民法目的性價值研究

8、論違反強制性規定合同之效力

9、《勞動合同法》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研究

10、勞動合同法的經濟學分析

11、勞動合同法視野下的勞務派遣分析

12、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影響研究

13、基於契約分析的勞動關系管理研究

14、合同法中的錯誤制度研究

15、合同解除制度研究

16、國際商事合同統一路徑研究

17、新中國合同法的制定與完善之

18、《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件下濟南市勞務派遣市場發展研究

19、合同法定解除之損害賠償研究

20、《勞動合同法》施行後電力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面臨的問題研究

2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問題研究

22、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之研究

23、勞動合同法誠信原則研究

24、合同法定解除權研究

25、勞動合同法視野下的勞動關系和商業秘密保護

26、《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的影響研究

27、《勞動合同法》實施過程中利益平衡問題研究

28、完善《勞動合同法》中競業限制制度的法律思考

29、新《勞動合同法》對農民工勞動關系的影響研究

30、勞動合同法利益平衡功能的定位與實現

31、我國《勞動合同法》中競業限制規定研究

32、基於《勞動合同法》的旅遊飯店勞動關系研究

33、勞動合同法下實施勞務派遣的對策研究

34、新勞動合同法的變化分析及其對企業員工激勵的影響研究

35、合同法定解除之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民法學術型碩士畢業論文題目

1、民法強制性規范研究

2、論中國民事立法的觀念變革

3、個人金融信息權的民法保護研究

4、憲民界分論

5、個人信息權的界定及其民法保護

6、民法法典化的歷史追究

7、民法目的性價值研究

8、論法國財產法的歷史演進和制度體系

9、我國民法典親屬法編立法構建研究

10、我國民法調整對象的繼受與變遷

11、論違反強制性規定合同之效力

12、廣義民法物研究

13、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

14、網路環境下信用權民法保護研究

15、公、私法交錯中的海關事務擔保制度研究

16、隱私權民法保護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17、沖突法的正義問題研究

18、法律行為的民法構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

19、民初民法中的民事習慣與習慣法

20、民法本位論

21、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較研究

22、中國(大陸)社會轉型時期的民法價值研究

23、論民法上的佔有

24、民法佔有制度研究

25、德國古典私權一般理論及其對民法體系構造的影響

26、民法自然債研究

27、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研究

28、《中華民國民法·親屬》研究

29、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論研究

30、人格標志上經濟利益的民法保護

31、近代中國民法原則研究

32、近代中國民法學中的物權行為理論

33、個人信息權的民法保護

34、民法與忠孝-明治民法對家制的塑造

35、民法視角的景區經營權轉讓法律問題研究

36、我國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護

37、論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

38、個人信息民法保護研究

39、民法和市民社會關系重構研究

40、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利的民法保護研究


法學相關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相關 文章 :

★ 碩士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相關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相關專業的論文題目與選題方向

★ 法學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 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多方向的畢業論文選題與題目

★ 法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 2021法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碩士畢業論文

熱點內容
用拖鞋打法官 發布:2025-01-11 06:53:26 瀏覽:644
法院存案年限 發布:2025-01-11 05:23:12 瀏覽:134
規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發布:2025-01-11 05:12:44 瀏覽:242
條令條例心得 發布:2025-01-11 04:31:28 瀏覽:907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