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不安抗辯權司法解釋

不安抗辯權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10-30 03:42:30

Ⅰ 判斷題,請精通法律的朋友給予解答


只有一般保證人才享有先訴抗辯權。
保證人享有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所有抗辯,並不因為債務人放棄抗辯而喪失。

Ⅱ 物權法司法解釋

由於第三期還沒到期,對方並沒有違約,但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要求對第三期履行提供擔保,如果不提供可以解除合同!
以上回答僅根據本人描述所做初步判斷,僅供參考。

Ⅲ 請問: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和先訴抗辯權的區別是什麼

1、概念不同

先訴抗辯權是在一般擔保中涉及到的。所謂先訴抗辯權,是指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用於清償債務前,對債權人可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所謂「不能清償",是指對債務人的存款、現金、有價證券、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交通工具等可以執行的動產和其他方便執行的財產執行完畢後,債務仍未能得到清償。

先履行抗辯權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2、對象不同

先履行抗辯權 是"後者"的拒絕,不安抗辯權 是「前者」的拒絕

先訴抗辯權一般不放在一起比較 而是和同時履行抗辯權三個一起.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同時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先履行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3、產生條件不同

先履行抗辯權是得對方有先履行的義務,自己後履行的權利。
而不安抗辯權是懷疑對方沒有能力履行義務而使自己權利受損時行使的。

(3)不安抗辯權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一、先訴抗辯權

先訴抗辯權是在保證債務中,保證人雖對債權人不享有要求其對待給付的權利,但並不等於保證人僅承擔義務而不享有任何權利,保證人對債權人仍然享有一些權利,只不過這些權利均屬於消極的、防禦性權利即抗辯權。

1、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中國《擔保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確立了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該條款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2、混合擔保中,提供擔保的第三人的先訴抗辯權。混合擔保中,債務人以自己的財產提供物保,債權人未就該財產行使擔保物權,而直接就全部的債務要求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時,提供擔保的第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

二、先履行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債的本旨,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合同法》第67條)。

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發生於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於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些都是它不同於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Ⅳ 求合同法或者證據學本科論文

試論《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

對於上述兩項義務,有的著作認為是「附隨義務」,對此,我有不同觀點。我認為此兩項義務是法條明確規定的,屬法定義務或法定程序,而不是附隨義務。只要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辯權就應符合法定的條件或程序,履行法定義務。

三、不安抗辯權的效力
傳統上的不安抗辯權只是一時性的抗辯權,只是「抗辯」,產生中止履行的效力,即只是暫時停止履行或延期履行,不消滅履行義務。但僅僅中止履行並沒有真正解決雙方因法定情形出現而產生的矛盾。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不安抗辯權行使將產生兩種效力,即中止履行和解除合同。這也是《合同法》對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與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的結合。
(一)、中止合同履行的效力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並給對方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權力的行為,又是合法行為,應當先履行方不履行債務或遲延履行在此並不構成違約。中止履行,是暫時停止履行或延期履行的意思,不同於合同的解除,其目的不在於使合同關系消滅,而是維持合同關系,等待對方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擔保。
2、在合理期限內,後履行方恢復了履行能力或提供了適當擔保,先履行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如果後履行方的履行能力恢復,即法定的四種情形好轉,已能滿足履行義務的要求,或者提供了擔保,如提供了保證人,用財產作了抵押或質押,則不安抗辯權消滅,先履行方應繼續履行合同。提供了適當的擔保是消滅不安抗辯權的條件,先履行方中止履行合同的基礎消失。此時,充分體現了不安抗辯權一時抗辯權的性質。原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因先履行方合法行使了不安抗辯權而應相應順延,或由雙方重新確定新的履行期限。
(二)、解除合同的效力
如果合理期限屆滿,後履行方的履行能力沒有恢復,也沒有提供適當的擔保,則先履行方可行使合同解除權,解除合同。解除權是合同成立生效後由一方當事人解除合同的權利,並不需要對方同意,只要有約定或直接根據法律規定即可。《合同法》在此就給予了先履行方解除權。《合同法》關於先履行方解除權的規定是傳統不安抗辯權制度中所沒有的,這顯然是吸收了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中的做法,應該說是對不安抗辯權制度的重大發展。

四、《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與傳統不安抗辯權及預期違約制度的比較
《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是承繼了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同時,吸收和借鑒了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並結合我國國情,對傳統不安抗辯權的不足加以了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
(一)、與傳統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的比較
傳統上的不安抗辯權,是指訂立合同以後,後履行一方當事人的財產狀況惡化,先履行一方可以要求對方立即履行合同或提供擔保。在此之前,可以不履行自己的債務。如《德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都有相應的規定。我國的法律屬大陸法系,但《合同法》關於不安抗辯權的規定與法、德等國的規定不盡相同。
1、成立條件上看,按照傳統規定,發生不安抗辯權應具備兩項條件:一是合同成立後後履行一方的財產狀況惡化;二是財產的顯著減少可能造成後履行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義務。而《合同法》規定了發生不安抗辯權的四種情形,即(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喪失商業信譽;(4)、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從此規定上看,成立的條件不僅僅是對財產狀況的惡化,而且包括其他條件,要比傳統的規定更寬。在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下,更有利於保護先履行方的利益。尤其是把商業信譽的喪失作為判斷相對人失去履行能力的標准,充分體現了誠實信用的立法原則。
2、傳統上的不安抗辯權不需要提出確切證據,允許先履行方較低限度的主觀上的判斷。而《合同法》規定必須提供「確切證據」證明。
3、傳統上只規定了可以拒絕自己的給付,但對於後履行一方不為對待給付或提供擔保時,先履行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沒有規定,不安抗辯權只有抗辯的性質。而《合同法》規定了解除合同的具體條件,即後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約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二)、與預期違約制度的比較
在《合同法》中,與不安抗辯權制度相似的是預期違約,即第108條的規定。預期違約又稱先期違約,包括明示的預期違約與默示的預期違約。明示的預期違約是指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到來或屆滿之前,一方當事人明確地表示他將不履行合同;默示的預期違約是指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到來或屆滿之前,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將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預期違約是英美法系的一項傳統制度。在預期違約中,當事人並沒有實際違約行為,但其行為已表明他已置合同於不顧,意圖消滅有效的合同關系。預期違約表現為未來將不履行義務,而不象實際違約那樣表現為現實的違反義務。實際上侵害的是期待的債權而非現實的債權。《合同法》在規定了不安抗辯權的同時,又在第108條規定了預期違約,即「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由於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特別是默示的預期違約極為相似,有人認為是法律條文的重合。但我個人認為,其二者還是有區別的。預期違約的適用不存在前提條件,即不以當事人履行債務的時間有先後順序為條件。這就可以保護那些應後履行的一方當事人。如果該當事人發現對方不能履行時,可解除合同,而不必等待對方實際違約。這樣顯然可以減少其風險和損失。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僅為依約為先履行一方,而預期違約制度則平等地賦予合同雙方救濟權,從而更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利益,維護交易秩序。《合同法》既規定不安抗辯權又規定預期違約制度,也有拾遺補缺,將一切預期的違約行為都納入到法律規范中,以維護市場秩序的初衷。

五、《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的不足
(一)、舉證責任過重
與英美法系的默示預期違約制度和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制度允許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不同,《合同法》對舉證責任的要求相當嚴格。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要求「有確切證據」,否則將承擔違約責任。行使不安抗辯權一方負舉證責任是應該的,但即使在市場規則較完善的國家,要取得「確切證據」也非易事,更何況目前我國法制環境還不完善,要掌握「確切證據」相當困難,需付出大量人力和物力。此雖可避免權利被濫用,卻將大大增加當事人的行使成本。證據的「確切」程度也不明確,怎樣才算「確切證據」?這將出現你提出證據,對方會反駁證據不確切,造成扯皮局面。因此,有必要在要求先履行方負舉證責任的同時,要求後履行方負一定的反證責任,以減少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使用成本。
(二)、「適當擔保」含義不清
當後履行一方提供了「適當擔保」後,先履行方應恢復履行。但「適當擔保」的「適當」程度法律沒有做出規定,怎樣才算「適當」?應以誰的標准為准?在後履行方提供其認為是「適當」的擔保後,先履行方可以擔保不適當為由拒絕履行其義務,從而造成後履行方的損失。因此應當對「適當擔保」做出明確的解釋。
(三)、「合理期限」不明確
當後履行一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履行方可解除合同。那麼多長時間才算「合理期限」?是由雙方約定還是法律規定?在實踐中較難操作。因此應借鑒英美法系中的有關規定,由司法解釋根據我國國情做出確定為宜。
綜上所述,《合同法》將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極大豐富了我國民法理論,使現實中許多問題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據。尤其是對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條件、法律救濟措施的規定,使實踐中更易操作,對於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將起到積極作用。對於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司法解釋和庭審實踐共同加以解決。

Ⅳ 不安抗辯權的具體司法解釋

以下答案來自司考易旗下應用<司考小易>不安抗辯權 【內容】
不安抗辯權的概念;不安抗辯權成立的條件;不安抗辯權的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效力【解析】
1.成立條件:a. 雙方當事人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b. 後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包括其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謊稱有履行能力的欺詐行為;其他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情況)。2.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後給付義務人收到中止履行的通知後,在合理的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有權解除合同。3.不安抗辯權的效力:A. 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B. 先給付義務人解除合同。先給付義務人主張不安抗辯權若不能成立,則應對其中止履行承擔違約責任。

Ⅵ 當代大學生學習合同法的意義

第一,制定《勞動合同法》是尊重勞動,保護勞動者的重要舉措。勞動者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切實保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生命力和優越性的體現。《勞動合同法》通過對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解除、終止等作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我國國情的規定,在尊重用人單位用工自主權的基礎上,要求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全面履行勞動合同、引導用人單位合理約定勞動合同期限、規范用人單位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行為、要求用人單位在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時必須依法支付經濟補償,從而在勞動者十分關心的這些問題上,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第二,制定《勞動合同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勞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社會活動,勞動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所以,以人為本,重要的是要以勞動者為本;社會和諧,重要的是勞動關系的和諧。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是保證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和基石。在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是一對既統一又對立的矛盾共同體。《勞動合同法》在維護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的同時,側重於維護處於弱勢一方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實現雙方之間力量與利益的平衡,從而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三,制定《勞動合同法》是完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的重要舉措。勞動合同在保護勞動者各項勞動保障權益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勞動合同一方面可以從形式上確立勞動關系,從而為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各項法定權益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又從內容上具體約定了勞動者的工資、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等權益,從而考,試大網站收集為勞動者實現和保障自身的權益提供了依據。勞動合同的重要性,決定了《勞動合同法》在勞動保障法律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制定《勞動合同法》,不僅可以直接維護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權益,而且還可以起到間接維護勞動者的其他各項勞動保障權益的作用。由此可見,《勞動合同法》的出台,標志著我國在完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Ⅶ 談談你對《合同法》的認識與學習《合同法》後的體會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點和不足
〈摘要〉 我國的《合同法》將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現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時代潮流,代表著世界民商法發展的趨勢。本文對《合同法》中有關不安抗辯權的規定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其優點和不足。
〈關鍵詞〉《合同法》 不安抗辯權 優點 不足

不安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成立後,應當先履行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將不能履行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所擁有的拒絕先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源於德國法,又稱拒絕權,不安抗辯權制度是大陸法系的一項傳統制度,它與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一起,對雙務合同中的先履行一方提供了法律保護。我國新修訂的《合同法》在承繼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同時,吸收和借鑒了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並結合我國國情,對傳統不安抗辯權制度的不足加以改進,在適用范圍、適用條件、救濟方法、對行使權利的限制和對濫用不安抗辯權的補救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系。它體現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防止合同欺詐、保障交易安全、實現有序競爭的立法意圖,也體現了我國合同制度與西方發達國家合同制度及國際商務合同貿易規則的接軌。

《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制度的規定
我國的《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制度做出了如下規定: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九條 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點
與傳統大陸法系國家有關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相比,我國的《合同法》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對行使條件作了更充分詳細的規定。
按照傳統理論,不安抗辯權的應用應具備如下條件:(1)須因雙務合同互負給付義務;(2)須合同雙方特別約定一方應先履行義務;(3)須在雙務合同成立後對方發生財產狀況惡化;(4)須對方財產顯著減少,可能難以履行。然而財產的減少並不是相對人不能履行或不願履行的唯一原因和表現,商業信譽的喪失,技術機密的泄露以及其它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相對人履約能力的喪失。因此傳統大陸法中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僅限於「財產顯著減少,有難以履行的可能」的規定就顯得過於僵化,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的《合同法》突破了這個限制,把商業信譽的喪失作為判斷相對人失去履約能力的標准之一,體現了誠實信用的立法原則。同時,《合同法》還通過第六十八條第四款的概括性的規定,把一切有害於合同履行的行為都包括到相對人喪失履約能力的判定標准當中,大大拓寬了不安抗辯權的使用范圍,給合同的先履行方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護。
二、既反映了先履行方的履行權益,又充分照顧到後履行一方當事人的期限利益。
從《合同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合同先履行方並沒有獲得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者要求對方提前履約的權利,在中止履約並盡了通知義務後,先履行方只能處於等待的狀態之中,而無權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約。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後履行方的期限利益。因為後履行方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其履約能力降低、難以履行的狀態可能只是暫時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還可能恢復履行能力。如果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就要求後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行,會對後履行方造成額外的負擔,進一步降低其履約能力,這是明顯不公平的。法律不能為了避免一種不公平的後果而造成另一種不公平,因此不給予先履行方要求後履行方提供擔保和提前履約的權利體現了對後履行方的保護。同時,《合同法》對後履行方提供擔保的行為並未作任何的限制,後履行方為了避免對方中止履行後可能造成的損失,也可以自願提供擔保。這一規定充分體現了《合同法》的先進性。
三、進一步完善了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辯權之後的救濟方式。
不安抗辯權規定先履行方在有充分證據證明後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約能力時可以中止對合同的履行,一旦對方提供了充分的擔保,則應繼續履行義務。但如果後履行方不提供擔保,那麼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辯權之後,是否可以接著解除合同呢?許多國家的法律對此的規定十分模糊。這種救濟方式的不明確導致了先履約方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護。我國的《合同法》明確規定:後履約方「在合理期限內未能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進而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對先履行方提供了明確的救濟。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不足
一、由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引入的有關規定與不安抗辯權制度間存在矛盾。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這條規定是由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引入的,它給與了當事人解除合同的權利。法律並沒有限制這種權利適用於何種場合,因此可以認為這條規定對同時履行和先後履行兩種場合都是適用的。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債務時,另一方當事人適用第九十四條規定,直接享有解除權,這與英美法系對明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是相同的。但當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時,既可以解釋為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不履行主要債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這是英美法系對默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方法;又可解釋為第六十八條第四款「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這時另一方當事人只享有不安抗辯權,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等待相對人提供履約保證,但無權直接解除合同,這是大陸法系對默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方法。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出現在了同一部法律里,造成了法律適用上的矛盾。如果賦予先履行人選擇適用第九十四條的權利,則極有可能造成先履行一方濫用合同解除權的局面,使得第六十八條所設置的一系列旨在保護後履行方合法權益的措施形同虛設,從而損害了後履行方的期限利益。這個問題是我國新《合同法》對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相關制度的融合還不夠徹底造成的,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加以解決。
二、舉證責任過重。
與英美法系的默示預期違約制度和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制度允許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不同,我國合同法對舉證責任的要求相當嚴格。《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應當負舉證責任,這是各國法律所認同的,但即使在市場規則比較完善的國家,要取得「確切證據」也決非易事,更何況目前我國的法制環境還不完善,要掌握「確切證據」相當地困難,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不允許當事人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雖然可以避免當事人不當行使或濫用不安抗辯權,但卻大大增加了當事人使用不安抗辯權的成本,有違設立不安抗辯權的初衷。因此可以在要求先履行方負舉證責任的同時,要求後履行方負一定的反證責任,以減少不安抗辯權的使用成本。
三、「適當擔保」含義不清。
《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當後履行一方提供了「適當擔保」後,先履行一方應恢復合同的履行。但對於「適當擔保」的「適當」程度,法律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給先履行一方留下了可乘之機。先履行一方可以以擔保不適當為名拒絕履行其本不願履行的合同,從而造成後履行一方的損失。因此應當對「適當擔保」做出明確的司法解釋,使法律更清晰。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國的《合同法》將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現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時代潮流,代表著世界民商法發展的趨勢。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和庭審實踐共同加以解決。

Ⅷ 房屋合同糾紛常見的案例有哪幾個方面

一、房屋 合同糾紛 常見的案例有哪幾個方面? 1、出賣人故意隱瞞所出售的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的事實,導致合同被解除的相關法律責任。買受人請求出賣人賠償相應的損失,並且要求返還 定金 的應予支持。 2、開發商以欺詐方式交房但未造成 購房 者實際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 違約責任 。開發商採取欺詐的方式來交付房屋的,是侵犯了購房人的知情選擇權,開發商應該依法承擔 逾期交房 的相關違約責任。 3、 房屋買賣合同 約定了買受人先要付清所有的合同價款,出賣人才能履行交房義務的,買受人未按照約定履行義務的,出賣人未按合同約定的時間交付房屋不構成違約。買受人以 不安抗辯權 進行抗辯,應當符合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和履行規范,否則,不安抗辯權不能成立。 二、哪些原因房產合同可以解除? 1、開發商資質不全。如果開發商證件不全,就屬於違法操作,與 買房 人簽署的合同屬於 無效合同 。由於是無效合同,開發商應當返還購房人交納的房款。 2、房屋權屬有爭議。開發商未取得預售許可或者房屋為共有財產而未經其他共有權人書面同意的該房屋權屬有爭議,也會導致 購房合同無效 ,購房者可以要求 退房 並賠償損失。 3、所售房屋存在 抵押 問題。開發商在出售房屋之前就把所售 房屋抵押 ,或賣給購房人後,又把房子抵押給他人,購房人查明後,就可認定購房合同無效,要求退房。 4、所售房屋為不能交易的房屋。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屋權利等情形。 5、 延期交房 並超過合理期限。根據現在《司法解釋》的規定,開發商經購房人催告後的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購房人就有權要求開發商退房,並要求返還 訂金 或支付房款利息。 6、擅自變更房屋設計。在購房人與開發商簽訂的合同中,一般都約定開發商在變更設計之前,必須經過購房人同意。否則,開發商就構成違約,購房人有權退房。 7、房屋面積誤差較大。如果交房時房屋的實測面積與簽約時的暫測面積的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購房人可以提出退房並要求退賠利息。 8、房屋質量不合格。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或者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購房人可以提出退房並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 9、逾期不 辦理房產證 。遲延辦理 房屋所有權 登記的,根據 買賣合同 約定或法律規定應當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屆滿後超過一年,由於開發商的原因導致無法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的可以解除 購房合同 並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 對於房屋合同糾紛問題的處理過程中,雙方應當習慣通過法律途徑的解決方式,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和快速解決問題,同時減少雙方不必要的損失。房屋合同的簽署應當在雙方簽署時就明確相關違約責任的事項,以免在一方違約時還有爭執的,這是在激化矛盾。

Ⅸ 三大抗辯權的區別 表格形式展現

1、主張權利人不同

2、法律義務不同

3、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時間不同

Ⅹ 先訴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

法律分析:先訴抗辯權是在一般擔保中涉及到的。所謂先訴抗辯權,是指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用於清償債務前,對債權人可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所謂「不能清償",是指對債務人的存款、現金、有價證券、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交通工具等可以執行的動產和其他方便執行的財產執行完畢後,債務仍未能得到清償。

先履行抗辯權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第五百六十八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到期債務抵銷;但是,根據債務性質、按照當事人約定或者依照法律規定不得抵銷的除外。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熱點內容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
深圳市節約糧食的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1 02:19:13 瀏覽:640
2013國家司法考試成績查詢 發布:2025-01-11 02:11:47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