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扶不扶
發布時間: 2020-12-27 02:25:55
⑴ 民法總則改變老人摔倒扶不扶
關鍵不全在立法,而在於各級法院的裁判,只有更合理的判決書,才會引導人們遠離冷漠、見義勇為。
⑵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你要去扶」是南京法官說的嗎
原話並非如此,只是在判決中,出現大量「按常理推定」的推理過程,有些人稱之為「自由心證」或「經驗主義」,也就是在案後從媒體宣傳中看到的: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她?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送她去醫院?
如果不是你撞得,為什麼不向家屬討要為老太太墊付的200元錢?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審判更傾向於實體正義的追求,因為他繞過了正常的審判路徑,去扮演了一個「調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繞過的路徑卻是案件審理的核心——證據。當這樣違反法律思維的推理過程,出自於一位司法者、審判者的判決之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對於彭宇案只能用一個「反常」來評價,因為它不符合法律、邏輯、經驗甚至是道德。
(2)民法總則扶不扶擴展閱讀:
拋開法律不談,它還激發了社會道德的一次危機。當人們談及「扶老太太」這個話題的時候,往往伴隨的是言談者臉上蔑視的表情。沒有人敢再去扶摔倒的老人,除非先找來別人來幫他作證或者錄像。
見義勇為、尊老愛老變成「笑」談,當然這一切並非始於彭宇案,但至少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甚至有人評價彭宇案說道:它讓中國人的道德素養倒退了20年。
當然不是因為人們素質低,而是素質高的成本太高。雖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是可以客觀地說,彭宇案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熱點內容